晋文化与晋商文化__第二讲
晋商文化(精编课件).ppt

精品课件
东渡日韩、北达俄蒙、西越天山、南抵东南亚诸国
纵横欧亚九千里,精品称课件雄商海五百年。
(三)从清朝中期到民国初年的
金融业全盛时期 清道光年间日升昌票号的建立,标志着山西 商人在经营甚为发达的商品贸易的同时,其中 心开始转向以汇兑业为主的票号。山西票号很 快成为全国最有实力的金融资本集团。 晋商最辉煌的一百年。是金融业把晋商推向 它事业的顶峰,中国十大商帮之首。 晋商经营范围和地区远远超过了其他商帮, 更重要的是,它的金融业是其他商帮远远无法 比拟的。
精品课件
日升昌 蔚丰厚 日新中
祁县乔家大院 祁县渠家大院 太古曹家大院 长治申家大院 灵石王家大院 榆次常家庄园
联络乡谊聚会议事 沟通信息维护利益 公议现行祭祀神灵 聚岁演戏举办善举
精品课件
晋商精神: 精 神:宗旨;意义。 晋商精神:指源于山西古老文化、在长期
的商业活动实践中形成的个人和团体一种共 同的信念和追求,主要体现在博大宽厚的经 营胸怀、兼容并蓄的经营气度、求同存异的 经营策略、自强不息的经营意志等。
汇兑+存款+贷款—利用承汇期,占用客户现金放高利贷。 精品课件
“既无长途运现之烦, 又无中途水火盗贼之险, 而收解又可两清。 商业之兴, 国富以增, 票庄历史上贡献不可谓不大。” 经济学家马寅初曾评价山西票号的贡献。
精品课件
“日升昌”的与众不同 是因为它经营的商品不是一般货物 而是金融汇票 在当时的人们看来 它就如同一张很值钱的纸。 只有雷履泰自己清楚,他其实是在经营一个 被称为“信誉”的观念。
即成为晋商文化的完整体系。
精品课件
晋商文化:晋商大院.doc

晋商文化:晋商大院以下是国学频道我为您整理的晋商文化:晋商大院,供您参考,()查看。
晋商文化:晋商大院【一】山西的“大院文化”中国民居建筑,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说。
皖南民居以朴实清新而闻名,晋中大院则以深邃富丽著称。
在山西,元明清时期的民居现存尚有近1300处,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当数集中分布在晋中一带的晋商豪宅大院。
现在被列为山西十大名胜之一的乔家大院,是在1986年底经重修后开放的。
此后,陆续又有祁县渠家大院、太古曹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等出现在山西省旅游名胜行列之中。
这几处晋商宅院可说是将民居建筑文化发挥到极致,体现了山西民居、甚至北方民居的菁华,同时,它也是晋商 500年兴衰史的见证,大院里一砖一瓦、每个细节局部都有晋商文化交织其中。
晋商宅院结构严谨,一般呈封闭结构,有高大围墙隔离;以四合院为建构组合单元,院院相连,沿中轴线左右展开,形成庞大的建筑群,有的构成某种图形样式,取吉祥喜庆的象征意蕴。
上面提到的四个大院,占地面积从5000多平方米到一万多平方米。
其中王家大院目前开放面积1.1万平方米,这只是当年鼎盛时期大院总面积的1/15。
难得的是,这些巨型宅院的建设虽然在几百年间持续展开,但布局设计、工艺技术、艺术风格方面却能保持协调一致、前后统一。
40多年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在山西考察古建筑时,深邃富丽的晋商住宅院落也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他在当时的记录中写道:“这种房子在一个庄中可有两三家,遥遥相对,仍可以想象到当日的气焰,其所占地面之大,外墙之高,砖石木料上之工艺,楼阁别院之复杂,均出于我们意料之外许多”,“由庄外遥望,十数里外犹见,百尺矗立,崔嵬奇伟,足镇山河,为建筑上之荣耀。
”先后开放的这四处晋商大院倒是各具特色,交相辉映:乔家大院完全是城堡式的建筑,院墙高大如城墙,以前更夫行走其上,清脆的梆子,声闻方圆十余里。
布局讲究方正和稳定,整座大院结构呈“喜喜”形。
渠家大院在建筑形式上十分讲究。
【最新整理】晋商文化.ppt

“既无长途运现之烦, 又无中途水火盗贼之险, 而收解又可两清。 商业之兴, 国富以增, 票庄历史上贡献不可谓不大。” 经济学家马寅初曾评价山西票号的贡献。
“日升昌”的与众不同 是因为它经营的商品不是一般货物 而是金融汇票 在当时的人们看来 它就如同一张很值钱的纸。 只有雷履泰自己清楚,他其实是在经营一个 被称为“信誉”的观念。
业、杂货业、木材业,以及金融业,甚至还有酱菜业(北京六 必居)、饭店业(北京都一处)、药业(早于同仁堂的北京万 全堂药店)、文物古玩业等,各行各业无所不包。这在当时的 其他商帮中是少见的。
其次,经营空间遍及全国,甚至海外。 当时在全国各地经商的山西人到处可见。遍及全国的山西会 馆正是晋商走向全国的象征,仅在北京晋商会馆就有9所,日本、 俄罗斯、蒙古等也都是晋商大显身手的地方。 最后,晋商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科学的经营管理制度。 它的两权分离、激励机制、管理制度、企业文化、人才培养 等成功经验,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东渡日韩、北达俄蒙、西越天山、南抵东南亚
(二)明代到清朝中期的高速成长时期。
1、明初政府鼓励民间商人把粮草运到漠北边 疆之后换取盐引(批发零售盐的凭证和权力),进 行高利润的盐业贸易,史称开中制。
2、明中期政府用折色制取代开中制,即银子买 盐引(凭证和权力),结果有钱的更有钱。
3、清政府对北部蒙古一带的开发,山西商人走 西口,向日本出口铜,被称为船帮;向蒙古、俄罗 斯出口茶叶,被称为茶帮。
二、晋商的起源
1 先秦时代:晋南一带就有了商业交易活动。
2 秦汉时代:平陆、平遥、太原、汾阳等地成为重要商品 集散市场。
3 唐朝:定太原为北京,太原城成为商业繁华的有名城市, “朗朗闻街鼓,晨起似朝时”(韩愈)。但这一时期的山西 商人还没有一定组织和突出的地位。
山西历史文化:晋商、人文、饮食 图文

山西历史文化:晋商、人文、饮食图文南北文化对对碰之三晋文化篇山西(Shan_i)位于太行山之西,黄河以东。
山西之名,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
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
春秋时期,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所以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
山西文化可以说是黄河文化的一种反应,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之一。
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自然风光以及深厚的人文底蕴,使山西文化在悠久的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中描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此,我将从___、___、___等几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我的家乡--------山西。
山西历史文化的完整性、先进性和艺术性,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华夏五千年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使山西成为地方文化特色最浓厚的地区之一。
山西是华夏文明起源的中心区域之一。
史书中最早出现的“中国”一词,指的就是上古虞舜时代的山西南部。
在中国本土发生的文明中,从尧舜禹到夏商周,山西地区的文化传承从未间断。
自古以来,山西就是中原华夏族与北方各民族文化交汇的天然通道是中原农耕经济与北方游牧经济冲撞对接的前沿阵地。
上古时期,中原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不断增强,使得北方各民族逐渐融合于华夏族,接受了较为先进的华夏文化。
到春秋后期双方的界限几近消失。
在明清时期的五个多世纪里,山西商人从盐业起步,发展到棉、布、粮、油、茶、药材、皮毛、金融等各个行业,并把商贸活动由故里扩展到全国各地,甚至远及今天的蒙古共和国、俄罗斯、朝鲜、日本等国。
晋商的魄力之大、足迹之远、财富之巨,让世人认同了“无西不成商”的历史事实。
山西地区的历史演进,联系贯通了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留下的3.5万处文物古迹,国保单位119处,居全国第一。
因此,山西最有资格成为世人了解和欣赏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
山西历史文化具有不断变革和进步的鲜明特色,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山西历史文化的发展证明,社会的变革和进步,既以先进思想为依据,又是新思想的摇篮。
晋文化与晋商文化__第一讲

为数众多的壁画也反映出各民族文化、艺术和科技等交流、融会的 史实,如芮城永乐宫三清殿元代壁画、隰县明代小西天华三会等; 大同铜火锅,吃兔头等风俗更是塞外少数民族生活、艺术和科技三 位一体的最好物证,等等。
Hale Waihona Puke 洞过泽:在今榆次县西境,陈侃村一带
王泽:湖址在今新绛县东南境,浍河下游流入汾河一带 方泽:在当今万荣县西北境,黄河左岸一带
矿产资源丰富
曾子:“晋楚之地,不可及也”山西处在山地高原地带,地质结构复 杂,地层较为齐全,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几乎可以说 “有山必有矿”。秦汉时期,山西已是闻名于世的“盐铁之乡”。 石炭資源埋蔵量
真实的山西是什么样的
山西,这方地处黄河中游的沃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从古 至今,山西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一直在全国占有 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中国的历史有多么悠久,三晋文明的 渊源就有多么深远;太行吕梁的黄土有多么厚实,三晋文化的蕴涵 就有多么深邃。 当代上海文化名人余秋雨先生曾写过一篇散文《抱愧山西》,长期 以来,他一直误认为山西是中国贫穷落后的地方之一,但当了解到 山西仅仅在不到百年之前,曾是中国最富的省份时,不禁为自己过 去误解了山西而深感愧疚。 本门课最重要的目的在于让在座的同学们都能够理解山西,热爱山 西。学习山西厚重的历史文化,摒弃其糟粕,承袭其精华,相信山 西一定会再次辉煌!
尧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尧在位七十年兢兢业业为广大民众着想,
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 睦相处。他首创禅让制,而非继承制,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堪重用,于是决定 禅让给舜,尧的举动受到了万世的敬仰。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虞舜。死后,禅
晋商文化

划分时段
第一时段 自明初至清朝中叶300多年间,是平阳帮一枝独秀的年代。这一时期平阳帮的突出代表是临汾亢 家。亢家既是大盐商,又是大票商、大粮商和大地主,其生意垄断华北,辐射全国。据《清稗类钞》记 载‚亢氏为山西巨富,自明已然。‛《中国经济全书》称:‚亢氏……,凡二百余年,其家运之隆盛, 可谓极矣。‛许指严所撰的《象齿焚身录》记载,乾隆皇帝曾说:‚朕向以为天下之富,无过鹾商; 今闻亢氏,则犹小巫之见大巫也!‛马国翰《竹如意》记载:‚山右亢某,家巨富,仓庾多至数千, 人以‘百万’呼之,恃富骄悖,好为狂言。时晋省大旱,郡县祈祷,人心惶惶。亢独施施然,对众扬 言:‘上有老苍天,下有亢百万;三年不下雨,陈粮有万石’!‛ 第二时段 自清朝中叶至清末一百多年间,是‚北号南庄‛,或者叫平祁太介帮与平阳帮两大商业劲旅竞辉 并存的年代。正象中国商业史学会会长胡平所说:‚北方有票号,南方有钱庄,这预示着近代文明进 入中国。这个东西呢,是土生土长的,我们的票号、钱庄还开到外国去呢,这些土生土长的东西,有 它历史上的功劳,在中国是首创的。‛当时的平祁太介帮主要从事大西北、东北、内外蒙古、俄罗斯 一带的生意,而平阳帮则称雄于江淮、苏杭、中原、西南、西北及京师一带。 第三时段 清末、民国至建国初期公私合营之前,是平阳帮依旧辉煌的年代。晋中票号在清末至民国初年先 后倒闭,而晋南许多钱庄、商号却一直延续到公私合营之前。近代史称‚京师大贾数晋人‛—北京资 本最多、规模最大的粮店,就是临汾亢家在正阳门外开设的粮店;北京的油盐酒店,多为襄陵人经营; 北京的布行多为翼城人经营,鲜鱼口往西有布巷,全为翼城人;临汾赵家创自明朝正统元年(公元 1436年)的著名老字号‚六必居‛,距今已有570年的历史;临汾、浮山人在北京经营的‚万全堂‛、 ‚都一处‛、‚乐仁堂‛等著名老字号也历久不衰;襄汾人姜赞堂在前门外兴隆街开的‚敬记纸庄‛, 是北京最早经销平阳麻纸和西洋纸张的店铺,业务联通海外诸国,货源来自美国、朝鲜、瑞典、菲律 宾等,分号遍布上海、西安、张家口、天津各大城市,一度占领全国纸业半壁江山。
ppt晋商课件

2011级媒体营销专业
2011年10月
让 我 们 现 在 就 出 发 !
的一 迹 的 经次 , 晋 历晋 体 商 那 。商 验 。 里 之晋在有 旅商那五 ,的里千 将辉,年 是煌你的 你。可文 一跟以明 生着游, 一我览有 段们名五 难进胜百 忘行古你
四、清朝前期的统一、政局稳定和对经济发展的 重视,为晋商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中 国 华 尔 街
晋商及其经营特点
一、晋商的特点
1、组织结构:以血缘关系和地域关系为纽带; 2、思想理念:①崇尚功利,积极进取,以义制利,义利并 重的义利观;②好儒与重商兼顾,儒商结合;③积德行善, 急公好义。 3、行为作风:①不畏艰险,勤俭刻苦;②稳重谨慎,稳中 求进;③诚信重义,注重“人和”(虽以营利为目的,凡事 则以道德信义为根据);④审势权变,计谋善断。 4、资本积累及利润的去向。(一部分用于投资生产但为数 并不多,大多数用于购置土地、购置居所和捐输助饷等方 面)。
案例:
进入票号有两大难关: 一、测验关:首先是年龄限制(穿铁鞋)明清晋商对商人
的培养是从娃娃抓起。说明晋商对商业人才的培养是非常重视 的。同时提高了晋商队伍整体年轻化。
二、试用关:知人善用,用人不疑,成也在人败也在人。
古往今来 以史为鉴
四、知人善任
任人唯贤、知人善任、用人所长
员工的主动性、责任感、归宿感、忠诚心和道德觉悟等, 则是要再用人的过程中巩固、升华的。
讨论:晋商文化中身股作为企业发展的 奖励,在现在公司管理中是怎样表现的?
晋商文化知识点总结

晋商文化知识点总结一、晋商的兴起与发展晋商是指中国历史上出现在山西地区的商人群体。
在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历史中,晋商一度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他们的兴起大约始于唐宋时期,到明清时期达到鼎盛。
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中,晋商往往能够成为许多重要商业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1. 地域优势山西地处黄土高原的中部,地质特殊,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煤炭资源。
在古代,这些资源在山西一带都被充分开采和利用。
同时,山西又是重要的农业产区,类似于种植小麦、玉米、豆类和蔬菜等作物,所以山西山地地化特色所临上的俗称“五化山”。
2. 商业传承晋商的兴起和发展跟山西地域的经济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山西是中国的工商业发达省份之一,从古至今一直是中国的商业中心和经济重要区域。
在山西地区,商业一直有着悠久的传统,商业文化十分兴盛。
与其他地区相比,山西在唐宋时期商业已非常发达,甚至有着独特的商业文化和商业体系。
这些因素都为晋商的兴起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 开煤矿与走向海外在清代,晋商以开采山西煤炭和与西域贸易而致富,有些商人甚至致富到可以通商海外、经商海外的地步。
他们建立了非常庞大的商业网絡,将山西煤炭等资源与外国进行了贸易交流。
这一举措对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 商业活动和商业网络与其他地区的商人相比,晋商在商业活动中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他们更强调商业网络的建立和维护,往往会将自己的亲戚朋友和其他商人纳入到自己的商业网络中来,形成非常庞大、稳定的商业网絡。
这样的商业网絡非常有利于保持商业信息的流通,提高商业活动的效率。
二、晋商的商业思想和商业模式1. 信用至上晋商在商业活动中非常注重信用,他们认为信用是商业活动中非常重要的基础,只有信用良好的商人才能够在商业活动中立足。
因此,晋商在商业活动中非常注意维护自己的信用,如实履行交易合同,不欺骗和坑蒙拐骗他人。
同时,晋商之间也非常注重彼此的信用,往往会通过亲戚朋友圈子的介绍来建立商业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商崛起的原因-军事原因
明代,随着“开中法”的实施,晋商“近水楼台先得月”,首先进 入北方边镇市场,依靠贩运军需品开始登上商界的历史舞台。明末 清初,清兵入关前,一些晋商便以张家口为基地,往返于关内外, 输送物资,提供情报,传递文书。著名的八大皇商就是这样的一些
人。清朝,政府用兵西北,晋商又助其万里运粮。中俄《尼布楚条
晋商与传统文化——基本道德规范“五常”
晋商与儒家文化,基本道德规范“五常” 仁:即与他人相处是,能做到融洽和谐,晋商甚至“仁”的要义, 讲究“和为贵”,对待伙伴要有仁爱之心,相互扶持,从而形成生 意危机时不但不挤兑弱者反而互相帮助的传统。 义:它在于不出卖朋友;不作为违背朋友的事;朋友有事不做任何 推辞;是关键时候帮你说一句话。坚持“先义后利、义利相通”公 平竞争,危难中相互扶持,抱成一团,正是这种抱成一团的精神让 晋商越做越大、越做越强。 礼:是社会公德中极为重要的部分。是一个社会用以调整人们之间 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的总和。礼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中,体现着人们的道德观念,确定着人们交往的准则,指导着人们 的行动。在社会生活中,人人以礼相待,互尊、互爱、互谅,并成 为自觉的行动,这是社会“八分山丘二 分田”,北部地瘠民贫,晋南“地狭人满” 农田不足,中部稍多沃土,但十年九旱,就 是丰年粮食也常感不足。山西有这样的一段 话:“欢欢喜喜汾河湾,凑凑乎乎晋东南, 哭哭啼啼吕梁山,死也不去雁门关”。这几 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山西的地理特点。这种境 况迫使很多人不得不外出寻找改善生活的其 它途径,经商是其中的一种。尽管耕地很少, 但是山西的自然资源还是很丰富的,绫、绸、 铁、铜、黄芪、石膏、麝香、玻璃、等等极 为繁多。由于人多地少,生活艰辛,人们不 得不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加工制作以后出售, 为商人的兴起提供了物质条件。另外山西地 处东西南北交通要道,长城沿线一些小城镇 逐渐成为大小市场的所在,山西人和塞外居 民的居住地区接壤,便于了解掌握少数民族 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点,不少人通晓少数民 族语言,为他们在塞外经商创造了便利条件。
晋商发展简史
晋商俗称“山西帮”,亦称“西 商”、“山贾”。在漫长的历史 中,晋商以山西富有的盐、铁、 麦、棉、皮、毛、木材、旱烟等 特产,进行长途贩运,设号销售, 套换江南的丝、绸、茶、米,又 转销西北、蒙、俄等地,其贩运 销售活动遍及全国范围,形成了 成为能与南方徽帮相抗衡的最有 经营实力的北方晋帮集团。晋商 的历史虽然可以追溯到周朝的晋 唐时期;但真正崛起于明代 (1368-1398年),至清乾隆(17351799年)、嘉庆(1799-1820年)、道 光(1820-1850年)时期已发展到鼎 盛。特别是到清朝中叶,山西商 人逐步适应金融业汇兑业务的需 要,由经营商业向金融业发展, 咸同(1851-1874)时期山西票号几 乎独占全国的汇兑业务,成为执 全国金融牛耳的强大商业金融资 本集团。并形成山西“北号(票号) 南庄(钱庄)”两大晋商劲旅。
约》《恰克图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签订后,边境贸易日趋活跃,晋
商积极参与扩大营业范围,当时的恰克图商人都是山西籍的,占各
路商帮的统治地位,形成显赫一时足迹遍及欧亚两洲的国际性商人。
晋商崛起的原因-政治原因
山西表里山河,人文荟萃,自古就是学术和文化的繁荣之地,唐代《全唐诗》 中196名诗人中有22名山西人,位居第三,有唐一代,共有宰相369人,山西籍 的就有62人,仅裴氏一门就有51名进士。到了明清两代,共有进士考试201次, 在201名状元中,江苏66名,居首位,连四川贵州都各有2名,山西无一人,连 同榜眼、探花一并统计江苏169名,浙江129名,江西72名,山西8名,广西7名, 贵州3名,位列倒数第三。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是明清两代士林惨祸迭出,
山西俊秀知识之士弃仕从商所致。明朝开国功臣中有6名山西籍官员,其中3人
惨死3人罢官,明朝山西官员共计113人,被诛杀者11人,战死疆场者16人,自 刎17人,下狱戍边21人,削籍为民23人,被贬官14人,得善终者11人,于是仕 人弃儒从商远离官场。
第二讲
晋文化
与
晋商文化
主讲人:丁继恩
中国十大商帮
明清时期的晋商,位居 国内十大商帮之首。在 晋商的长期经营实践过 程中,形成了一整套完 善的经营伦理,而在此 经营伦理中蕴含着丰富 的儒家思想,两者之间 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中国十大商帮具体是广 东粤商(分潮商、广 商)、山西晋商、徽州 (古徽州府商人,今安 徽黄山等地区)徽商、 陕西(秦商、关陕商 人)、福建闽商(分闽 南商帮和闽东商帮)、 江右(江西)赣商、洞 庭、(今苏州市西南太 湖中洞庭东山和西山)苏 商、宁波、龙游(浙江中 部)浙商、山东鲁商等。
关公之所以被奉为神,主要是因为其对君主的忠,对兄弟的义以及 他的勇猛和武艺高强。一个社会层面的神,要成为商业的神,需要 一种转化,晋商完成了这种转化。晋商会馆祭祀的神灵为关公,因 其是山西人,以信义行天下,最受乡人崇敬,成为晋商的精神偶像。 而“关公精神”的核心内容“仁、义、忠、勇、信”以内化为晋商 的一种行为标准和道德规范。
晋商与关公精神
中国古代有两位光照千古的圣人,即文圣孔子、武圣关公。孔子以 其言论传世《论语》,关公以其行为立身。
关公(约160—219),字云长,名关羽,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 东汉末年著名将领,自与刘备桃园三结义之后追随刘备,是刘备最 为信任的将领之一。关羽去世后,因信义其形象逐步被后人神化, 被尊称为关公、关老爷、关帝等;后又经历代朝廷褒封,清代被奉 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被推崇为“武圣”,与“文 圣”孔子齐名
晋商与传统文化——基本道德规范“五常”
智: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就叫做智。观一叶而知秋,道 不远人既为此。“智”体现在晋商精明能干,善于谋略又富于创新 精神。其智慧集中体现在经营策略和手法上的不断创新。 信:信者,人言也。远古时代没有纸,经验技能只能靠言传身教。 “人无信而不立,”“信”是中国传统文化也是晋商的伦理和规范。
晋商崛起的原因 -经济原因
明清两代,统治者为了稳定和巩固其统治,对农民工商业者采取了 一系列宽容和鼓励的政策,如兴修水利,奖励垦荒,减免赋税等,推动 了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的交换,经济活动空前活跃。由于全国水陆 交通进一步发展,商业活动也大大增加了,全国出现了50多个较大的商 业城市,山西境内的就有太原、平阳、蒲州、潞安、大同五个。明清两 代的赋税改革使得人身束缚得以松弛,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这是晋商 崛起的最基本的社会原因。 经商比务农、做工可能获取更大的难以比拟的物质利益。顾炎武在 《天下郡国利病书》中写到:“农事之获利倍而劳最,愚昧之民为之; 工之获利二而劳多,雕巧之民为之;商贾获利三而劳轻,心计之民为之; 贩盐获利五而无劳,豪滑之民为之。”经商与作官相比,利益诱人,虽 然为官可以贪赃,但需要冒很大的政治风险,相对而言,经商的风险小 多了,经商之利刺激着晋人“弃仕从商” 。据《山西金融志》记载大德 通每股分红:1892年为3040两,1896年为3100两,1900年为4224两, 1908年为17000两。《寿阳县志》记载:雍正四年七品县令每年俸禄加养 廉银共有1045两。由此可见经商的获利比为官要丰厚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