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论4:古代汉语语法(辅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介词前。如:
• 及门,公孙敢门焉,曰:“无入为也。”(《左
传·哀公十五年》)
•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庄子· 逍遥游》)
C.代词前。如:
•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论语· 卫灵公》 )
• 孔丘以公退,曰:“士兵之!两君合好,而裔夷 之俘以兵乱之,非齐君所以命诸侯也。”(《左
语 法
语法部分学习内容
• 实词——词类活用
• 短语——名词作状语、特殊的动宾关系、 动词与宾语的特殊语序、双宾语 • 句子——判断句、被动表示法 • 虚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
词 类 活 用
古汉语的词类划分
名词
动词
代词
副词 介词 连词 语气词 助词
形容词
(4)向动:对(向)“宾语” 施行某一行动。如:
• „„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
也。”(《左传·隐公元年》) • 君三泣臣矣,敢问谁之罪也?(《左
传·襄公二十二年》)
•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 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富贵骄士。(《史
记·魏公子列传》)
(5)所动:“宾语”表示动作发生 的处所。如:
(《左传·隐公元年》)
特殊的动宾关系有几种情况:
• 与动
• 因动 • 为动
• 所动
• 时动 • 量动
• 向动
(1)与动:给(替)“宾语”施行 某一行动。例如:
邴夏御齐侯。(《左传·成公二年》) 文嬴请三帅。(《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璧有瑕,请指示王。(《史记·廉蔺列传》)
(2)因动:为了“宾语”所表示的 某一原因而施行某一行动。如:
(2)名词的使动用法
• 使动用法:使宾语怎么样。例如: • 吾見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左
传·襄公二十二年》)
• 南其辕而北其辙。(战国策) • 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柳宗
元《陆文通先生墓表》)
(3)名词的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认为(以为)宾语怎么样。如:
•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 记· 大同》) • 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柳宗元《封建 论》) • 粪土当年万户侯 • 千金一刻 草菅人命
①表示动作进行的状态
表示比喻:“像„„一样”
• 豕人立而啼。(《左传·庄公八年》) • 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
论》)
• 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汉书·李
广苏建传》)
土崩瓦解
蚕食鲸吞
星罗棋布
雷厉风行
②表示对待动作对象的态度
“用待„„的态度”
• 彼秦者„„虏使其民。(《战国策·赵策》) • 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伋。(《孟子·万章下》) • 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 於是有縛廣武君而致戲下者,信乃解其縛,東鄉 坐,西鄉對,師事之。( 《史记·淮阴侯列传》 ) • 敌视
•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左传·僖公三十三
年》)
• 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石钟山记》)
语 序
动 词 与 宾 语 的
动词与宾语的语序
1.疑问代词作宾语位于动词前; 2.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位于动词前; 3.动词和宾语之间插入“是”、“之” 等复指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 4.代词“是”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也 常常置于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飞沙走石 惊天动地 斗鸡走狗
2.及物动词用如使动,如: • 无生民心。(《左·隐元》) •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史记·廉 蔺列传》) •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晋灵公不君》) • 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诸侯,有天 下。(《孟子·公孙丑上》)
代词用如动词
• 例如: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 利兵而谁何。(《陈涉世家》)
• 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左传·僖公五年》) • 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 首是瞻。” (《左传·僖公五年》) • 敝邑之幸,亦云从也;况其不幸,敢不唯命 是听?(《左传·襄公十四年》) • 此子也才,吾受子赐;不才,吾唯子之怨。
(《左传·文公七年》)
•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形容词的活用
• 形容词用如使动; • 形容词用如意动;
• 形容词作名词。
(1)形容词用作使动
• 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 所表示的某种性质、状态。 • 例如: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孟子·告子下) 精兵简政 丰衣足食 正本清源
(2)形容词用作意动
• 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 词所表示的某种性质、状态。 例如: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 (战国策·秦策一) 不耻下问 重本轻末 不远万里
学》)
•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因觉月光寒。(李商隐
《无题》)
名词用如动词的判定条件
A. 两名相连,非并非偏非判,则是动宾或主 谓。如: • 曹子手剑而从之。(《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 诸侯宾至,甸设庭燎,仆人巡宫;车马有 所,宾从有代,巾车脂辖,隶人、牧、圉 各瞻其事。(《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 天下缟素。(《战国策·魏策》)
(灌夫)非有大恶,争杯酒,不足引他 过以诛也。(《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韩愈
《进学解》)
南陌春將晚,北窗猶卧病。(孟浩然《晚春卧
病寄张八子容》)
(3)为动:为了“宾语”所表示的某 一目的而施行某一行动。如:
• 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 陵之上。(《庄子·骈拇》) • 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
(3)形容词用作名词
• 用形容词来代表具有那种性质、状态的人 或事物。 • 例如: 贤贤易色。《论语· 学而》 其曲中规。《荀子· 劝学》 抱残守缺 标新立异 舍近求远
判定形容词活用的条件
(1)定语后。 如:其曲中规。 (2)及物动词后。 如:率轻锐; 舍近求远;除旧布新。 (3)介词后(而又无别的名词,因而处于主 格或宾格时)。 如:以小易大。
数词
量词




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在一定的条件
下,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
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基本功能。词的这种
临时的灵活运用,叫做词类活用。
例如:鱼肉
• 《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 “太后怒,不食,曰:‘今我在也, 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 之矣。’”
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不同
③表示动作发生或进行的处所方位
在/向„„
• 童子隅坐而执烛。(《礼记·檀弓上》) •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斥之。(《史 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明诸侯。 (史记·孙子列传》)
道听途说;风餐露宿。
④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
用„„
•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
1.疑问代词作宾语位于动词前:
• • • • 君何患焉?(《郑伯克段于鄢》)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 “许子冠乎?”曰:“冠。”曰:“奚 冠?”曰:“冠素。”(《许行》) • 圣王有百,吾孰法焉?(《荀子·非相》)
Baidu Nhomakorabea
疑问代词充当介词宾语时,也放在介词前:
动词的活用
动词用如名词
动词用如使动
动词用如名词
• 判定条件:动词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 如: 入不敷出; 百废俱兴; 继往开来; 救死扶伤。
动词用如使动
1.不及物动词用如使动:如: • 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 狐毛设二旆而退之。(《城濮之战》) • 晋侯见郑伯,有加礼,厚其宴好而归之,乃筑诸 侯之馆。(《子产坏晋馆垣》) •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资 治通鉴· 汉纪五十七· 赤壁之战》)
• 冯諼客孟尝君。(《战国策》) • 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请就汤镬。
(《史记·廉蔺列传》)
•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杜甫《兵车行》)
(6)时动:“宾语”表示时间。如:
• 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左
传·僖公三十三年》)
• 停数日,辞去。(《桃花源记》)
(7)量动:“宾语”表示数量。如:
国策·齐策》)
• 遂入见王,涕泣膝行。(《汉书·龚遂传》)
口诛笔伐;电贺;笔谈
⑤表示动作进行的工具、凭借或依据
• 秦王车裂商君以徇。(《史记· 商君列传》) • 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汉书· 霍光 传》) • 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 匿。(《史记· 留侯世家》)
• 车载斗量; 义不容辞
代词作状语
• 这里指指示代词作状语,疑问代词用作状 语可看作本用。如: 匪言不能,胡斯畏忌?(《诗· 大雅· 桑 柔》)
实词活用示意图
特 殊 的 动 宾 关 系
特殊的动宾关系
V.+ N./NP:形式上是动宾,实质上动词后 所谓的“宾语”并不受动词的支配,而是 对行为的一种补充说明。 通常中间可以插入介词表示动词与它 后面的名词或代词之间的关系。例如: • 夫人将启之。(《左传·隐公元年》) • „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游雅尝众辱奇,或尔汝之,或指为小人。 (《魏书· 陈奇传》)
数词用作动词
(一)用作一般动词 • 大都不过三国之一。(《左·隐元》) •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礼记· 中庸》) (二)用作使动 •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卫风·氓》) • “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 之。”(《孟子· 梁惠王上》)
⑥表示时间
时间名词“日”“月”“岁”充当状语,表 示动作行为的经常性、情况的逐渐发展变化或追 溯往事。 •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孟子·滕文公下》)
• 燕日败亡。(《史记·田单列传》) • 日君以夫公孙段为能任其事,而赐之州田。(《左
传·昭公七年》)
日积月累;朝闻夕死。
动词作状语
• 前面的动词修饰后面的动词,表示动作行 为的方式、状态等。如: 生吞活剥 俯拾即是
3.动词和宾语之间插入“之” 、“是”
等复指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
• 姜氏何厌之有? (《左传·隐公元年 》) • 唇亡齿寒,其斯之谓与?(《谷梁传·僖公二
年》)
• 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左传·僖公
四年》)
• 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
二十八年》 )
《左传·僖公
“唯(惟)„„是(之)„„”
• 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许行》) • 许子奚为不自织?(《许行》) • 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
2.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位于动词前:
• • •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楚君之惠,未之敢忘。(《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韩非子·五蠹》)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传· 定公十年》)
D.副词后。如: 今京不度。(《左传· 隐公元年》) 秦师遂东。(《左传· 僖公三十二》)
E.能愿动词后。如: 左右欲刃相如。(《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F. “所”字后。如: 食吾之所耕而衣吾之所蚕。(苏洵《易论》) G.“而”字前或后(与动词并列)。如: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史记· 项羽本纪》)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左传· 隐公元年》) H.时间词后(而又无别的动词时)。如: 朝秦暮楚
数1:计算;查点。
数2:数目;數量。

数3:屡次。《孫子·行軍》:“屢賞者
窘也;數罰者困也。”
数4:细密。《孟子·梁惠王上》:“數
罟不入洿池,魚鼈不可勝食也。”
名词的活用
名词用如动词;
名词用如使动; 名词用如意动。
(1)名词用如动词
名词在上下文中临时加上了与原名词义 密切相关的动词的一般意义。如: •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左·隐公元年》)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 劝
(《论语·为政》)
4.代词“是”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也 常常置于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如:
•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寡 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左传·僖公四年》)
•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 濩。(《诗·周南·葛覃》) •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 传焉。(《孟子·梁惠王上》)
辨别词类活用的步骤
首先从意义上辨别该词的原属词类;
从它所担任的句子成分看它是否活用; 如果活用了,先辨别是否使动、意动;
如果不是使动、意动,则是一般活用。
名 词 作 状 语
名词作状语
• N.+V. 非主谓,非前宾,则是名词用 作状语。其中有种种情况:
①表示动作进行的状态 ②表示对待动作对象的态度 ③表示动作发生或进行的处所方位 ④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 ⑤表示动作进行的工具、凭借或依据 ⑥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