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吴昌硕与齐白石写意花鸟画笔法的异同

合集下载

吴昌硕、齐白石大写意花鸟艺术同异论

吴昌硕、齐白石大写意花鸟艺术同异论

二 、情趣 异 同
吴 昌硕 是 清 代 最后 一位 大 师 ,也 是现 代 第 一 位 巨匠 ,他 跨 越 了两 种 社会形 态 , 曾两度 为官 ,封 建思 想没 有完 全退 却 ,固守 正 统 ,士大 夫气 息还 比较 浓 。审美 是 倾 向于传 统的 、古 典 的、儒 雅 的 ,其绘 画 的价值 功 能没有 超越 文人 画 的范 围 。同传统 的文 人 画 家一 样 ,作 画是 为 “自看 ” “自娱 ”为 了宣 泄胸 中的不 平 。齐 白石生 活 到了新 中 国的成 立 ,得 到政府 和 人 民的关心 ,他 的晚 年 生 活是 幸福 的 。除 了有传 统文 人 画基 本的 美学 品格外 还具 有一 定 的现代 性 。他们 的 画随整 个 中 国社 会 一同发 展 ,都体 现着 时代 的 精 神 。农 民出生 的齐 白石 多师 法 自然 ,师法 造化 , 民间气 息较 浓 厚 。他 的画 表 现 了一种 健 康 热 烈 的情 感 ,少 了传 统文 人 画 的 文 弱 。吴 昌硕 画菜 , “ 菜根 有至 味 ,不数瓜 与 茄 。一畦 灌寒 碧 ,都 成寿 木华 。”他 画的题 材 中体现 着 人 品,寄托 深 情 ,讽刺世 俗 。 他 画 的石 头 ,不加 修饰 ,任 其 自然 “ 石不 在玲 珑 ,在 奇古 。人笑 日 :此 苍 石 居 士 自写照 也 。 ”他 反复 的表 白以梅 、石 、 水 仙为 友 ,喜欢 画 “ 荷 ” 自号 “ 破 破荷 亭长 ”,他 的画这 时有 了文 人 的 孤 傲 、高逸 的性 情 。吴 昌硕 的画 健康 中有 一种 淡淡 的哀愁 ,热烈 而 冷逸 ;齐 白石 则喜 欢 用方 阔笔 或破 墨法 画荷 叶 ,大 多以浓 破淡 显 得 墨气 十足 ,他 画 的荷 塘 没有 颓废 的感 觉 ,有 的是 自然亲 新与 秋 高气爽 ,是 热烈 而率真 。 后 来 ,无 论 是吴 昌硕 还 是 齐 白石 都 是 靠 卖 画 来 维 持一 家 生 计 ,于 是就 不得 不考 虑到 买主 的 审美趣 昧 ,就得 掺进 世俗 化和 平 民性 的东西 。这 是延 续 了海派 绘 画的 “ ”其 内涵还 是文 人 的格 俗 调 。齐 白石 的人 身经 历 ,使他 抛弃 了文 人 画的僵 硬成 化和 民 间画 的低 俗成 分 ,给 予 自己的绘画 有着 文人 的格 调也 有世 俗 的温 暖 , 很好 地将 文人 画 与 民间画 完美 结合 。其 审美 理念 更接近 大众 ,更

“似与不似”——从齐白石“衰年变法”看写意花鸟画“形”与“意”的表达

“似与不似”——从齐白石“衰年变法”看写意花鸟画“形”与“意”的表达
第 33 卷 第 3 期 2 01 1 年 5 月
宁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J ou r n alofNi ngxi a U ni versi t y ( H u m ani t i es & S o ci alS ci ences Edi t i o n)
V ol .33
No.3
M ay 201 1
在中国画发展的悠久历史中 , 文人大写意花鸟 画历来被认为是最具文化品位 , 也是最能代表中国 绘画精髓的绘画种类 .其基本的审美特质即是对于 "形象 " "意境 " 与 两者辩证关系的整体把握 , 对它的 把握程度便意味着艺术家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 把握程度 , 从而决定了其艺术所能达到的高度 . "形象 " "意境 " 与 的智慧把握也是中国画的最 高境界, 只有对物象有深刻的认识和具体的感受, 才 "以形写神 " 能产生出 的艺术效果, 这后来被中国近 代花 鸟画 大 师 齐 白 石 概 括为"妙 在 似 与 不 似 之
收稿日期: 201 1 -0 3 -1 5
�1 95 7 ) , 齐白石 ( 1 864 名 璜, 字 濒生. 白 石原 , , 为其号 另有别号借山吟馆主者 寄萍老人等. 1 864 年 1 月 1 日出生于湖南湘潭乡村的一个贫农家里, 1 95 7 年 9 月 1 6 日病逝于北京. 齐白石生前曾任国 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名誉教授, 中央美术学院名誉 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 1 95 3 年 1 月文化部授 予其荣誉奖状及" 人民艺术家 " 称号 ; 1 95 6 年 4 月 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其年度国际和平奖金 ; 1 963 年 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齐白石不是一位纯 粹的传统意义上的文人画 家, 农民出身的他 , 从早年的民间雕花艺匠成为中国 画大师 , 其创作继承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方法, 又吸 收民间绘画艺术之营养, 将富有生活气息的民间艺 术情趣融进文人画中, 他熔文人画与民间艺术, 诗, 书, 画, 印的修养于一炉 , 他的绘画充满了泥土芳香, 生活气息浓厚, 其作品既师造化又师古人, 作品以写 意为主, 题材从人物, 山水到花鸟 , 鱼虫, 走兽几乎无 所不画 , 尤工花鸟画 , 笔下的花, 鸟, 虾蟹, 鱼水墨淋 漓, 洋溢着生气勃勃的自然气息 , 笔墨雄健浑厚, 富 有变化 .画昆虫则一丝不苟, 极为精细, 善于把阔笔 写意花卉与工笔细密的写生虫鱼巧妙结合, 造型简 练质朴, 色彩鲜明强烈 , 画面生机蓬勃 , 独树一帜.

对齐白石与吴昌硕写意花鸟技法的分析研究

对齐白石与吴昌硕写意花鸟技法的分析研究

对齐白石与吴昌硕写意花鸟技法的分析研究摘要:齐白石和吴昌硕都是我国著名的画家。

他们的写意花鸟作品是我们初学者学习的很好的范本。

本文主要写的是,我在临摹齐白石与吴昌硕写意花鸟作品时,对其绘画的用笔、用墨、颜色、构图这五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齐白石;吴昌硕;写意花鸟中国绘画主要分为两大类。

工笔绘画造型严谨,笔法细致逼真。

写意绘画,水墨韵味十足,笔法张弛有度。

两种画法中,我更爱写意这种方式。

唐代花鸟禽兽画独立成科。

五代的花鸟画以西蜀黄筌、江南徐熙成就最高。

后来,宋代花鸟画是我国古代花鸟画发展的昌盛时代。

接着,元代花鸟画随着文人画的发展而产生了显著的变化。

再后来,明代的大写意花鸟画独成一径,陈淳的《葵石图》开启水墨大写意花鸟风格。

徐渭,号青藤,与陈淳并称“青藤白阳”,是继陈淳之后,从根本上完成了水墨写意花鸟画变革的一代大师。

在有就是清代代表“扬州八怪”,他们的画风都继承和发扬了我国的绘画传统。

近代又出现海上画派和京津画派等。

为中国传统绘画继承、创新与发扬做出贡献。

“以书入画”,说明绘画与书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例如,吴昌硕在写意花鸟画上的成就比较突出他擅长画花类和藤本植物等题材,他绘画的特点就是把篆印的特点用在绘画里。

吴昌硕将自己写草篆的习惯用在创作里。

在他的画中我们很能感觉到他书法的苍劲,厚重的感觉。

我们在临摹时可以体会到,他运用书法中所练习侧锋和中锋,不停的转换,画出的藤条,雄健放纵,挥洒自如,奔放雄劲,具有一种折不断的韧性。

我们在临摹齐白石的水鸟作品,我们看到他所画的水鸟嘴巴,并不是一条简单的线条,这条线曲折,比那平缓的线条更加生动。

这种线条在书法术语中,即为一波三折。

晋朝,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

”《宣和书谱·太上内景神经》卷五:“然其一波三折笔之势,亦自不苟。

”还有水鸟的眼睛,并不是圆圈,是圆中有方。

一笔由细到粗另一笔由粗到细,都是书法用笔。

写意花鸟中画家极力追求水墨表达。

从花鸟画的发展看中国画的写意性特点

从花鸟画的发展看中国画的写意性特点

从花鸟画的发展看中国画的写意性特点王利静【摘要】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从古至今非常注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注重写意性是它区别于西方绘画的显著特点,也使中国画在世界艺术文化中独树一帜,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也是因为这一特点,中国画经过历代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传统艺术文化,成为世界艺术文化之瑰宝,令世人惊叹.文章以花鸟画的发展为例,说明中国画写意性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期刊名称】《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27)002【总页数】2页(P106-107)【关键词】中国画;写意;花鸟画【作者】王利静【作者单位】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0502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从古至今非常注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外师造化”自不必说,“中得心源”更是所有艺术家共同遵循的美学原则。

它要求艺术家在师法自然的同时,要加入自己的主观意气,把自然统之于作者的主观情感之下,在作品中表现出自己的所思、所感及胸中抑郁不平之气,这就是“写意”。

中国艺术向来有“立象以尽意”的传统,这个“象”就是“外师造化”的“造化”,而“意”就是“中得心源”的“心源”,它要求作者在创作艺术作品的时候通过外物来寄托、象征、表达观念、精神、情感,使画中所立的外物不仅是事物自然形态本身,更是融合了一定理解和想象之后的自然形象。

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就体现了这样一种由“外师造化”向“中得心源”、由写实向写意的逐渐过渡的过程。

东晋时,顾恺之提出“迁想妙得”和“悟对神通”的立意原则和创作方法,表明了中国画家已经开始对客观自然物象的内在深度和本质特征进行思考,这为后来盛行的“以形写神”和“传神”理论奠定了基础。

后来,南朝的宗炳和王微又提出“畅神”和“以神明降之”的山水画思想,把文人画理论的发展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但是,尽管他们提出了主观之神的概念,在当时并没有形成主流,也没有引起过多的重视,传客观物象之“神”还是传神的最主要方面。

论吴昌硕花鸟画构图艺术特点

论吴昌硕花鸟画构图艺术特点

论吴昌硕花鸟画构图艺术特点
吴昌硕是中国近现代花鸟画大师之一,他的花鸟画作品在艺术界具有很高的地位。

在吴昌硕的花鸟画作品中,其构图艺术是其关注的重点。

下面我们来阐述一下吴昌硕花鸟画构图艺术的特点:
一、布局精妙
吴昌硕的花鸟画作品布局精妙,他擅长运用阳刚之气,极富变幻的美感,将画面上下左右呼应,既不失整体感,又能呈现出花瓣、鸟羽等细节之美,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他的构图在保持平衡、稳定的同时,还富有跃动感和生机,让人有视觉上的新鲜感。

二、尺度恰到好处
吴昌硕的花鸟画作品尺度恰到好处。

他的构图为画面的主角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保证作品的陈列效果十分出色。

同时,他也注重适当缩小花鸟的比例,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精致而优美。

三、笔墨清新
吴昌硕的花鸟画作品,其笔墨非常清新。

他的笔法既富有力度又细腻柔和,富有魅力和韵味。

他特别注重柳叶的描绘,通过表现柳叶的柔功,既使画面更加生动,也符合了中国画的雅致性。

四、形似神异
吴昌硕的花鸟画作品的构图具有形神兼备的特点。

他可以通过跃动的线条、健康的形态和自如的构图,描绘出各种花鸟的活泼形态,让作品富有朝气和生机。

同时他也能够通过巧妙的笔墨技巧,塑造神秘和阴郁的情感,使得作品更加深邃和神秘。

总之,吴昌硕的花鸟画作品构图非常丰富多彩,具有几何美、图像美、节奏美等多种美感,并且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及现代艺术的优秀特点。

他的花鸟画构图在艺术领域引领了一股清新自然、雅致深远的画风。

吴昌硕写意花鸟的艺术特色——以《菊石图》为例

吴昌硕写意花鸟的艺术特色——以《菊石图》为例

SHUIMODANQING 水墨丹青吴昌硕写意花鸟的艺术特色——以《菊石图》为例■ 付伟伟 曲阜师范大学〔摘 要〕近现代中国经历了从衰落到民族复兴的艰苦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激烈变革,社会思潮发生着剧烈的冲突与斗争,这一时期的“海派画家”吴昌硕把诗书画印为一体的文人画传统与民间美术相结合,不仅继承明清大写意水墨画技艺,更把金石艺术中刚健雄强的审美特色,强烈、鲜艳的色彩融会贯通。

〔关键词〕写意画;审美特点;绘画特征;影响一、审美特征吴昌硕的写意花鸟艺术以阳刚之美反驳了当时的时代主流,他以篆笔写梅花,狂草做葡萄,他的写意花鸟画艺术是从金石篆刻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也是从石鼓文中领悟出来的。

他的绘画理念坚持似与不似之间的信条,画气不画形。

并且因以“草篆书”入画,所画物体不求写实,形成了直抒胸襟,酣畅淋漓的“大写意”笔墨形式。

篆刻功力对他的写意花鸟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画面之间的布局结构,墨法特征、色彩运用、虚实疏密都起到了不可小觑的影响。

分析吴昌硕的绘画作品和他的绘画风格,菊花中有高耸挺拔的岩石,有装满菊花的竹篮,有花架上装有兰花的器皿,有高而瘦的古瓶等,对于整体的画面相映成趣,他的菊花颜色多为西洋红和黄色,它们的颜色鲜艳亮丽;吴昌硕画的梅花枝干以大篆和草书笔法画出。

他也非常喜欢画兰花,喜欢浓或淡的墨色相互穿插交映,用笔特别苍遒有力;他画竹竿时墨色以淡轻抹,竹叶用浓墨点出,富有变化。

他画竹子时经常把松树和梅花、石头一块画出。

在吴昌硕晚年的时候,他又喜欢画牡丹,牡丹的颜色以亮丽的胭脂红设色,再挥洒浓密的枝叶相衬出,给人一种花色娇艳、生机盎然的趣味,富有其独特的魅力。

二、作品赏析(一)《菊石图》作品简介《菊石图》是一幅大写意花鸟画,在1917年由吴昌硕所作,立轴,纸本设色,纵138厘米,横68厘米,藏处不详。

此幅《菊石图》是吴昌硕先生晚年的精品之作,这幅写意花卉画作,笔力老辣,气势雄强,布局新颖,构图采用了对角斜取势的章法,从左下向右上取势。

中国传统美术在现代艺术中的演变

中国传统美术在现代艺术中的演变

中国传统美术在现代艺术中的演变中国传统美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美术包含了中国古代艺术的多种形式和表现方式,例如绘画、雕塑、陶瓷、书法等等。

这些传统艺术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艺术逐渐兴起,在这个背景下,中国传统美术也开始了它的演变之路。

现代艺术的特点是激进、自由以及多样化。

与传统美术相比,现代艺术不再受制于传统美学和审美观念,而是更加注重个性化、表现自我和创新。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传统美术必然也受到了影响。

在现代艺术的推动下,中国传统美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国传统美术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

传统绘画主要表现在山水画、人物画以及花鸟画等领域。

古代中国的画家们追求的是写意,他们常常借助艺术手法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和感受。

但是现代绘画却更加关注形式上的创新和表达。

现代绘画在意识形态上几乎摆脱了传统绘画中的种种束缚。

例如,近现代大师吴昌硕和齐白石都擅长写意花鸟画。

他们的创作不仅仅在于花鸟形象的表现,更在于如何在画面上把花鸟的气质和精神展现出来。

而在现代绘画领域,中国画的发展已经不仅限于传统绘画中的花鸟和山水,而是更加注重多样性和创新性的表现。

画家们不仅可以在纸上作画,还可以在不同的材料上及墙壁、玻璃等非常规材质上创作。

在中国传统美术中,草书和篆刻都是非常重要的表现形式。

草书是笔画奔放、草率,但是却具有极其灵动的特质,这种特质也让草书在现代书法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现代书法家们不仅能够展示传统草书的精神内涵,也可以将草书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展现新的审美体验和表现方式。

例如,著名书法家呼延翼在其书法中大胆运用了现代绘画和创作形式,使得草书成为了现代艺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表现形式。

而在篆刻领域,现代篆刻家们也百花齐放。

他们在传承传统篆刻技巧的基础上,将现代审美理念和个人风格注入到作品中去,从而塑造出独具风格的现代篆刻艺术。

吴昌硕写意花鸟的艺术特色

吴昌硕写意花鸟的艺术特色

吴昌硕写意花鸟的艺术特色吴昌硕(1844-1927),字震麟,号子山,又号耦园,江苏吴江人,是清末民初著名的书画家。

他的画风清新素雅,以写意花鸟闻名于世,对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吴昌硕的写意花鸟作品充满了浓厚的韵味,表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个性特征。

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明快简练的策略布局吴昌硕的写意花鸟画作,结构简洁明快,布局大气流畅。

他擅长以简练、明快的线条和造型,勾勒出鲜活生动的花鸟形态,刻画出花鸟的优美姿态和轻盈舒展的形象。

吴昌硕的画风大气清新,简练而不失细致,能够以简单的线条勾勒出花鸟的神态和精魂,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

他的花鸟画作空灵飘逸,流畅自如,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感受。

二、写意墨色的古朴雅致吴昌硕的写意花鸟画作以墨色为主,深得唐宋古画传统,善于用墨法表现画面主题,赋予画作古朴雅致的意境。

他笔下的花鸟,或悬足探花,或振翅高鸣,或俯首沉思,或手持物品,或抬头仰望,尽显花鸟的生动姿态和优美形态。

吴昌硕的写意花鸟画作,墨色淋漓尽致,凝重深邃,富有韵味和内涵,在表现花鸟的外形特征的注重表现花鸟的心理状态和精神气质。

三、意境深远的艺术表现吴昌硕的写意花鸟画作,注重意境表现,擅长以简练的笔墨,丰富的造型,勾勒出富有内涵的花鸟形象,呈现出深远的意境。

他笔下的花鸟,或单独出镜,或相互为伴,或栖息于枝头,或盘桓于花丛,或行走于草地,或停歇于茑柽,或游动于水面,或觅食于泥滩,或筑巢于树洞,或披毛自怀,或展翅欲飞,或低首思索,或仰视苍穹,或闭目沉思,或瞪眼盯视,或张口鸣叫,或甩尾狂舞,或摇羽摆颈,或顾影自怜,或昂首阔步,或嘶叫高鸣,或啄食树果,或啄食虫蚁,或啄食花蕊,或啄食露珠,或啄食水草,或跃上树梢,或游动湖泊,或沿岸觅食,或飞越礁石,或俯瞰潭水,或过越烟波,或飞翔林间,或奔腾山谷,或横溯峡谷,或穿越峡门,或寻觅老树,或聚集围观,或饿林啼号,或悠然自在,或潜意舒怀,或阳光呈祥,或碧水扬晴,或薄露蒙蒙,或风雨凄清,或阴云密布,或雷电砰然,或雪花飞舞,或霜叶晶辉,或秋叶凋零,或落花飘零,或树影摇曳,或真汀波兴,或冰霜凝实,或骤雨倾盆,或薄雾绕绕,或晨曦耀耀,或黄昏霭霭,或夜色苍凉,或明月朗朗,或清风掌握,或嘘寒贺病,或白云低悬,或油光照耀,或园林址茂,或林岸隆涛,或山幽水耀,或秋英累累,或冬雪压枝,或春风吹绿,或鸟鸣日起,或虫溯春雷,或蛙急鸣呼,或风微荡舞,或风力采动,或虹蜈蚣跃,或彩雉摇曳,或锦鲤轻飞,或根深叶茂,或倚树退出,或枯枝摇落,或新草层萌,或遇水成荫,或遇愚吐翠,或枝柯成影,或鸟喜遨游,或燕灵腾举,或鸥起上腾,或灵鹤万兴,或鲤受密拱,或谷惊奇变,或圣劝羣争,或孔传圭至,或宝散枝头,或金递春雨,或牌扔枝柯,或任众议舍,或涂咺开怀,或意跃于逸,或盖圈人天,或世真万载,或玩有斗倡,或懂领百工,或秀德不易,或庄雅妙优,或艺行期穆,或质有凛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美术时空
ART EDUCATION RESEARCH
画面的整体效果明显。齐白石从学木匠转向绘画,既融入吴昌 硕的金石、行草等用笔,又融合了李方膺、金农的笔墨情趣,走雅 俗共赏之路,发展了民间传统绘画艺术,为传统写意花鸟画注入 了新鲜的活力。
《藤萝》是齐白石以书入画的代表作。该画充满金石味,用 楷书起笔,行笔以中锋,转折处顿笔用篆书等多种笔势顺畅画出 藤蔓,其间侧锋又带飞白交织在线条中,似蛟龙般缠绕,画中的 折笔处和顿笔有着浓厚的篆书意味,用笔相当浑厚健拔。一气 呵成、大胆的用笔把藤蔓的墨色表现得淋漓滋润。焦墨、淡墨相 结合,虚虚实实,焦墨中带飞白,曲折中可见笔力,错落有致,含 蓄动人。
吴昌硕和齐白石都爱以紫藤为创作题材,吴昌硕向徐渭学 习,齐白石模仿吴昌硕。在紫藤画法方面,吴昌硕与齐白石相似 却又不同。吴昌硕画的藤蔓表现出笔墨的酣畅淋漓,画外有意, 常带给人淡淡的忧伤;而齐白石画的藤蔓飘逸洒脱,画面有欢快 之情。吴昌硕最喜在紫藤题材绘画作品中题上“繁英垂紫玉”或 “明珠滴露”之类的诗句,意在自喻;而齐白石画藤几乎只诉说他 的经历与思乡,即便自喻,也不大一样。如,齐白石曾题诗:“荫
通过比较吴昌硕、齐白石的紫藤题材作品可知,他们均坚持 “书画同源”的绘画理论,都是以气纵意的代表,画作笔法雄肆大 气。吴昌硕绘画用笔圆而拙,齐白石绘画用笔则硬直刚劲。齐 白石用笔线条粗犷,结体奇崛;吴昌硕用线规矩本分。吴昌硕笔 墨内敛,齐白石笔墨外张,一文一野,一沉厚蕴藉,一率真遒劲。 吴昌硕以金石、篆籀之法入画,线条老练遒劲;齐白石以金石、篆 书、楷书入画,线条粗细变化丰富,笔墨滋润俊逸。吴昌硕认为 藤蔓更能将笔墨的酣畅淋漓表现出来,能抒发个人情绪;齐白石 笔下的藤蔓画面潇洒飘逸,足以看出他轻松、愉悦的心情。所 以,他们在“骨法用笔”方面的表现为:吴昌硕常用复笔反复勾勒 以表现粗壮枯藤的老辣刚劲;齐白石起笔以中锋、侧锋并用,金 石、篆书、楷书、草书等交替运用,渊源
吴昌硕从小喜欢揣摩古砖石刻,学习篆刻。他先研习碑学 和颜真卿的楷书,后学曹魏时期的钟繇,精研汉石刻和其他篆籀 文字,晚年融合了石鼓、秦权量文字及小篆体势修长的特点,用 笔敦厚圆健,以篆籀笔意入草书,亦草亦篆,字法结构和他的绘 画结构相似,呈左低右高、上紧下松体势。他在写意花鸟画创作 中通过不同的运笔呈现书法的力量,使其写意花鸟画也不乏书 法的金石气息。
试论吴昌硕与齐白石写意花鸟画笔法的异同
□蔡晓婉
摘 要:吴昌硕与齐白石是我国近现代绘画史上的两位艺术大师,他们不仅开创了中国画的新领域,而且继承传统、形成风格、发 展创新的艺术精神,对当今促进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以谢赫“六法论”中的“骨法用笔”为视角,分析吴昌 硕与齐白石的书法渊源,并以相关作品为例,分析、总结他们笔法的异同,为探索解决当前中国写意花鸟画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一些借 鉴。
关键词:吴昌硕 齐白石 花鸟画 笔法
一、谢赫“六法论”之“骨法用笔”
中国画将绘画技法、艺术语言统称为“用笔”。“骨法用笔”就 是画家按照描绘对象的结构使用绘画技法,准确把握物象结构, 以形写神。书论上的“骨”是指力量、笔力、作品的表现力,作品 有内涵,才有表现力度。以书法入画,是中国文人画的一大特 点,也是评判画家绘画风格的重要依据。自古及今,很多画家从 书法中汲取营养并寻找灵感丰富中国画的线条。画家若没有书 法功底,所画的线条可能就会轻浮疲软,表现的物象也会浅薄无 味。书法讲求用笔的快慢和线条的力度,书法里的点画与绘画 用笔中的长短、曲直、虚实、刚柔存在一些相似的地方。“善画者 必善书”“言画法者,先明书法”,表明书法是写意画的生命线。 所以,要比较吴昌硕与齐白石两位大师的绘画用笔,必须先了 解、分析他们的书法渊源。
密如云蔽日华,偶闻香气更思家。借山四野皆藤海,樵牧何曾认 作花。”
1.吴昌硕用笔中锋悬腕,讲究金石、篆籀入画之法 吴昌硕善于用金石、篆籀入画,用笔中锋悬腕,注重笔墨情 趣,实践赵孟頫把传统书法融入绘画的理论,强调诗、书、画一体 化,不拘泥于形似,达到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金石味是吴昌硕 绘画的最大特点。他的画作用笔古朴苍劲,观赏性强。吴昌硕 这一创举提升了海派绘画的艺术品位和格调,开启了中国新一 代画坛风尚,后来受其影响的有钱瘦铁、潘天寿、齐白石等。 《珠光图》是吴昌硕以书入画的代表作。他经过观察了解藤 蔓、花、叶子等生长规律之后,依靠扎实的书法、篆刻功底,将书 法用笔即笔画的长短粗细和虚实呼应等运用到画面上,因而创 作出了独具特色的紫藤画作。其画作讲求笔墨间的统一和协 调,画面线条凝练遒劲,气度浑厚苍莽,以金石和篆籀的笔法表 现出紫藤的花、枝的磅礴豪迈、质朴淳厚的气息。藤蔓线条疏密 穿插散落有致,横向飘逸、纵向挺立,粗细线相呼应,呈团抱之 气,如此狂舞的草书书写,相当霸气。在处理枝干和藤蔓方面, 吴昌硕的枯笔横扫不乏涩涩飞白,充分体现了苍老劲挺之态。 运用复笔反复勾勒主枝,加上交错纵横的枝干,从而强烈地凸显 了雄健劲挺的树干,画面充满了极强的视觉冲击效果。交错穿 插、相互掩映的枝叶与紫藤花交织在一起,给人若隐若现之感。 紫藤花自上而下于风中狂舞,且蜿蜒交织回旋在画面左下角,画 家运用狂草的奔放笔意将紫藤纵横柔韧之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幅作品中,吴昌硕用篆书与草书的笔意作画,把书画融合的 理念贯彻到底,沉寂的双石与狂躁的紫藤形成鲜明的动静对比, 以押角印章、短款补充于画面右下、左上的留白处,进而呈现了 对角呼应的效果。 2.齐白石中侧锋并用,讲求以金石为主,篆、楷书为辅的入 画之法 齐白石的写意花鸟画继承了吴昌硕金石入画的方法,用笔 主张以金石为主,篆、楷书为辅,笔法讲究中锋和侧锋并用,提按 顿挫有序。起笔遒劲,中途行笔见飞白,转折处顿笔爽快,笔力 畅快沉稳。齐白石在吸收古人各家传统笔墨之长的基础上,“衰 年变法”后又借鉴吴昌硕“以金石入画”的表现手法,用笔老辣,
齐白石早年学馆阁体,书法学习何绍基,兼写一些钟鼎篆 隶。四十岁左右遇李筠庵后直到晚年都学魏碑。中年之后,绘 画艺术成熟,钟爱并转学金农楷书和李北海行书,临写《云麾将 军碑》。晚年的齐白石将所学融汇重组,遂成一家风格。其篆隶 书体师效《祀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以篆书入画。
三、以紫藤为题材试谈吴、齐二人的“骨法用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