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3

药品评价 2010年第7卷第5期

T

特 别 关 注TEBIEGUANZHU

娠合并糖尿病包括妊娠前诊断糖尿病和怀孕后罹患糖尿病的患者,后者

被称为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 D M)。G D M 诊断标准尚未达成一致,目前基于HAPO(Hyperglycemia and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研究结果,国际妊娠合并糖尿病研究组(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Diabetes and Pregnancy Study Groups, IADPSG)制定并推荐了新的GDM 诊断标准,2010年ADA 在糖尿病诊治规范中也提到该标准并计划将来和美国产科相关组织一起推行及采用该项标准。随着GDM 诊断标准的降低,更多的孕妇将被诊断为GDM 患者。合理控制孕期高血糖对母、儿的近远期影响十分重要。妊娠期高血糖对母、儿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孕期母亲血糖的控制水平,大多数GDM 患者可以单纯通过饮食控制即可达到满意控制血糖的目的,其余患者需加用药物治疗。妊娠前已患有糖尿病(Pre-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PGDM)者多数都需要药物治疗才能使血糖控制在理想的范围。无论是GDM 还是PGDM ,若经饮食治疗1~2周后,仍不能满意控制其血糖则需加用药物治疗。长期以来,妊娠期常用控制血糖的药物为胰岛素,近年来关于口服降糖药在糖尿病孕妇中的应用也取得一定进展。

一、口服降糖药在GDM 中的应用

1. 格列本脲(Glibenclamide/Glyburide,也称优降糖等),属于FDA妊娠期分类Cm类

格列本脲属于第二代磺酰脲类(Sulfonylureas)降糖药,该类药物与胰腺B 细胞特异性受体结合,刺激胰岛素分泌。同时也可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口服格列本脲2h 后,母-胎或胎-母两方向之间药物平均转运率为0.26%。当母血清中药物浓度为50~150ng/ml 时,胎儿脐带血中未检测到药物。由于99%的格列本脲以蛋白结合形式存在,因此,即使增加格列本脲浓度至治疗浓度的100倍

时,胎盘转运率也未发生明显变化,这是因为。格列本脲既不代谢亦不被胎盘分解。另外,还存在格列本脲从胎盘负转运现象。因而,孕期使用格列本脲对胎儿较为安全,国外已经将该药用于饮食控制无效的GDM 孕妇。

妊娠期用法:开始时每日服2.5mg ,然后根据血糖情况逐渐增加,但每日最大量不超过15~20mg ,出现疗效后逐渐减至维持量。一日量超过10mg 时,应分早晚两次服用。由于该药较易引发低血糖反应,故应从小剂量开始使用。1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感染以及白细胞减少患者禁用。该药有时引起腹胀、腹痛、厌食、恶心、呕吐等,可改饭后服用。

2. 二甲双胍(Metformin),属于FDA妊娠期分类Bm类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 杨慧霞

编者注:药物对胎儿的危险等级标准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颁布的。药物的危害性级别由制药厂按标准拟定者在级别字母后附有“m”。分级标准如下:A级:在有对照组的研究中,在妊娠3个月的妇女未见到对胎儿危害的迹象(并且也没有对其后6个月的危害性的证据),可能对胎儿的影响甚微。B级:在动物繁殖性研究中(并未进行孕妇的对照研究),未见到对胎儿的影响。在动物繁殖性研究中表现有副作用,这些副作用并未在妊娠3个月的妇女得到证实(也没有

对其后6个月的危害性的证据)。C级:在动物的研究证明有对胎儿的副作用(致畸或杀死胚胎),但并未在对照组的妇女进行研究,或没有在妇女和动物并行地进行研究。此类药物只有在权衡了对妇女的好处大于对胎儿的危害之后,方可应用。D级:有对胎儿的危害性的明确证据,尽管有危害性,但孕妇用药后有绝对的好处(例如孕妇受到死亡的威胁或患有严重的疾病,因此需要用,如应用其他药物虽然安全但无效)。X 级:在动物或人的研究表明它可使胎儿异常。或根据经验认为在人、或在人及在动物,是有危害性的。该类药物禁用于妊娠或将妊娠的患者。

T特 别 关 注

TEBIEGUANZHU

该药作用的靶器官为肝脏及肌肉、脂肪组织,主要作用机制包括:①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②增加非胰岛素依赖的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如脑、血细胞、肾髓质、肠道、皮肤等。③抑制肝糖原异生作用,降低肝糖输出。二甲双胍为双胍类口服降血糖药,在血浆中不与血浆蛋白结合,该药可透过胎盘。

近年来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在孕前和孕早期应用不增加胎儿畸形的发生,也可用于GDM。由于二甲双胍不增加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因而,孕期应用时母亲发生低血糖现象较少,胎儿也不会发生高胰岛素血症,极少发生乳酸中毒(发生率约为0.03‰),但有肾功能不良者乳酸中毒明显增多。由于二甲双胍可自由通过胎盘,使用后短期内胎儿血、脐血及羊水中药物浓度与母血中类似,在成人二甲双胍主要经肾小管分泌排出体外,在胎儿是如何代谢目前尚不清楚,推测可能也是通过同样方式,这样就会有部分药物进入羊水中再次循环,因而用药后相对较长的时间胎儿体内血药浓度甚至较成人还高。尽管使用二甲双胍后胎儿血药浓度较高,但目前没有发现对胎儿有何副作用,包括致畸、胎儿酸碱平衡紊乱、新生儿缺氧等。至于是否有远期影响仍需要进一步随访。

哺乳期妇女服用该药时,进入乳汁的小剂量二甲双胍对婴儿无害。服用二甲双胍的哺乳期妇女(500mg,bid),其平均乳汁与血清二甲双胍浓度比值为0.63(0.36~1.00)。乳儿摄入的二甲双胍量为母体的0.11%~1.08%。而且乳汁中的二甲双胍浓度在服用间期是平稳的。校正体重后,婴儿从乳汁中摄入二甲双胍的量少于母亲服药剂量的0.4%,远远低于哺乳期禁止应用药物的10%的界线,提示哺乳期应用是安全的。当糖尿病妇女哺乳期拒绝应用胰岛素治疗或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时,在获得母亲的知情同意后,可以用于哺乳期血糖控制。虽然目前认为进入乳汁的二甲双胍量很低,但尚无确实证据证明二甲双胍对新生儿的远期安全性。应用二甲双胍治疗的哺乳期糖尿病妇女,最好在服药前哺乳并且避免服药后2~3h内哺乳,有研究者认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婴儿摄入的二甲双胍量。

3.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Alpha-glucosidase),属于FDA妊娠期分类Bm类

该药物作用靶器官为肠道,在肠道内竞争性抑制α-葡萄糖苷酶,降低多糖及蔗糖分解成葡萄糖,使糖的吸收减缓和减少,具有降低餐后血糖,减少餐后高胰岛素血症效应。很少有低血糖发生,但胃肠道反应比较明显。目前常用药物有阿卡波糖(Acarbose,拜唐苹)。小样本研究报道阿卡波糖治疗GDM,除有胃肠道不适外,没有发生任何妊娠并发症,新生儿也没有异常情况发生。

4. 噻唑烷二酮类(Thiazolidinediones):吡格列酮、罗格列酮属于F D A妊娠期分类C m,曲吡格列酮属于FDA妊娠期分类Bm类

该类药物作用靶器官为肝脏及肌肉、脂肪组织。这一类药物为胰岛素增敏剂,通过高选择性激动过氧化物酶小体生长因子活化受体-γ(PPAR-γ)调节与胰岛素抵抗相关因子的表达和释放,增加外周组织胰岛素敏感性。药物必须在胰岛素存在基础上发挥作用。Cataldo用罗格列酮治疗PCOS,受孕前用药5个月,妊娠4周停药,新生儿未发现异常。目前未见此类药物治疗GDM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的报道。这类药物起作用需体内具备一定的胰腺B细胞功能,其最大的不良反应是肝毒性。目前常用药物为吡格列酮、罗格列酮,肝毒性较小。但使用期间仍需监测肝功能变化。有肝病者禁用。

5. 非磺酰类胰岛素促分泌剂(Meglitinides)

该类药物作用靶器官为胰腺。与磺酰脲类类似,药物发挥作用也要求患者具备一定的胰腺B细胞功能。药物起效快于磺酰脲类。目前常用药物有瑞格列奈等。目前缺乏孕期使用资料。

综上所述,虽然目前对妊娠期口服降糖药的研究很多,也有很多研究结果显示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但由于缺少大样本临床研究的证实,故建议只能对适合的特例患者在临床观察和监测下使用。口服降糖药的适应证及对胎儿的远期影响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胰岛素在妊娠期的应用

胰岛素属于FDA妊娠期B类药物,是妊娠期首选

4药品评价 2010年第7卷第5期

5

药品评价 2010年第7卷第5期

T

特 别 关 注TEBIEGUANZHU

的降糖药。由于其降糖作用可靠,而且胰岛素为大分子物质,不能透过胎盘,所以,妊娠期应用不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而且妊娠期应用胰岛素不会对孕妇内源性胰岛素分泌造成远期影响,所以经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血糖仍达不到理想状态时,必须及时加用胰岛素。糖尿病患者通过孕期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对于改善PGDM 的母、儿预后有肯定的作用。

(一)、常用的胰岛素剂型

胰岛素从作用持续时间可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及预混胰岛素四种类型。妊娠期较少使用长效胰岛素,主要是因为长效胰岛素使用后易发生低血糖。妊娠期使用的外源性胰岛素制剂见表1。

1. 超短效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属于FDA 妊娠期分类Bm 类,其优点是和常(正)规胰岛素相比,更符合生理胰岛素的分泌模式,餐前注射吸收迅速,皮下吸收较人胰岛素快3倍,起效迅速,持续时间短,能更加有效地控制血糖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用药时间灵活,餐前或餐后立刻给药可以达到与餐前30min 注射正(常)规胰岛素(RI)相同的降血糖效果,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门冬胰岛素属于超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后10~20min 起效,最大作用时间为注射后1~3h ,降糖作用持续3~5h 。

注意事项:由于超短效胰岛素比普通胰岛素起效快,持续时间作用短,须紧邻餐前注射,用药10min 内须进食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缺点是如果注射后不进食或者进食时间延后将导致低血糖的发生,且发生时间比普通胰岛素早。

2. 短效胰岛素(普通胰岛素、可溶性胰岛素,

RI):该类胰岛素未经添加剂处理或结构修饰,不能延长胰岛素的作用时间,属于短效胰岛素,可在病情紧急情况下静脉输注。

注意事项:由于短效胰岛素皮下的吸收过程,导致其峰形较超短效胰岛素宽,和人的正常生理分泌模式有一定差异;再有短效胰岛素的缺点是餐前30min 用药,时间不易把握,进餐时间提前容易导致血糖控制不佳,进餐时间延后容易发生低血糖,血糖波动较大。

3. 中效胰岛素(低精蛋白锌胰岛素,NPH):最常见的是低精蛋白锌胰岛素。中效胰岛素一般与短效胰岛素配合使用,提供胰岛素的日基础用量。优

点是皮下注射后缓慢平稳释放,引起低血糖的危险较短效制剂小,同时血液中始终保持一定浓度的胰岛素,对胰岛素基础分泌量低的患者控制血糖波动比较有利。中效胰岛素最常用于皮下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中睡前给予,以控制空腹血糖。

4. 预混胰岛素:“双(时)相胰岛素”是指含有两种胰岛素的混合物,可同时具有短效和长效胰岛素的作用。其优点是使用方便,注射次数相对少。预混胰岛素含有标示百分比的短效胰岛素和中效胰岛素。制剂中短效成分起效迅速,可以较好的控制餐后高血糖,中效成分持续缓慢释放,主要起替代基础胰岛素分泌作用。

血糖控制的成功与否与很多因素有关,主要与患者的进食量、活动量及胰岛素用量三者间的平衡密切相关,此外与注射部位深度的不同、胰岛素剂型的差异等有关。

表1 孕期常用的人工合成胰岛素及其类似物制剂 规格(300U/支)

种 类特 点

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IA) 1. 起效快,药物维持时间短,控制餐后血糖效果好

2. 餐前皮下注射,5~15min 起效,达峰快,30~60min 达药物高峰,持续3~5h 短效胰岛素(R) 1. 起效快、作用持续时间长于胰岛素类似物,有时引起餐前低血糖2. 餐前30min 皮下注射,2~4h 达高峰,持续6~8h

中效胰岛素(NPH)起效慢,皮下注射后2~4h 起效,6~10h 达作用高峰,持续时间达16~20h ,降血糖的强度弱于短效胰岛素

预混人胰岛素

(R+N)

1. 由短效胰岛素和中效胰岛素按照不同比例混合的制剂(短效/中效)

2. 减少皮下注射的次数,但孕期不常应用

T特 别 关 注

TEBIEGUANZHU

(二)、胰岛素初始剂量及调整

胰岛素必须遵循个体化的原则,从小剂量开始。根据24h血糖水平、孕周和孕妇体重计算胰岛素的需要量。单纯餐后血糖升高的GDM患者,餐前加用超短效或短效胰岛素。空腹血糖增高者,应用中效胰岛素补充基础胰岛素分泌,每晚以6~8U 开始,逐渐加量,直至空腹血糖正常,如晚餐前血糖仍高者,可在早晨8点注射中效胰岛素6~8U。调整胰岛素用量不要太频繁,每次调整后应观察2~3天以判断疗效,胰岛素剂量调整的依据是血糖的趋势,而不单独依靠血糖的数值。胰岛素每次增减剂量为2~4U,不宜过多,否则会导致低血糖或血糖波动范围过大而引起不良反应。在胰岛素替代治疗的过程中,除了注意餐前胰岛素的补充,基础胰岛素的替代也非常重要。不同孕妇对药物的需求差别极大,因此,缺乏具体的推荐剂量。

(三)、妊娠期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指征

1. 糖尿病患者妊娠前将口服降糖药改为皮下注射胰岛素;

2. 妊娠早期发现血糖明显增高者;

3. GDM被确诊后经饮食治疗3~5天,孕妇空腹血糖≥5.6mmol/L或餐后2h血糖≥6.7mmol/L,尤其是控制饮食后出饥饿性酮症,增加热量摄入血糖又超标者。

4. GDM治疗较晚,如孕32周,胎儿已大于同龄胎儿者。

(四)、妊娠期血糖控制目标(见表2)

(五)、妊娠期胰岛素治疗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1. 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经饮食治疗1周仍不能使血糖控制满意,或饮食控制后出现饥饿性酮症,增加热量摄入血糖又超标,必须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

2. 尽可能模拟生理状态即模拟全天的基础胰岛素分泌及餐后胰岛素峰;

3. 剂量必须个体化孕期胰岛素治疗剂量的个体差异极大,每个人自身胰岛素抵抗程度不同,没有具体公式可供参考,即使同一患者在不同的妊娠期剂量也在变化,所以应根据孕妇的状态调整剂量,以免发生低血糖;

4. 必须在饮食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在胰岛素治疗期间要稳定运动量、相对恒定进食热量,同时保持情绪的相对稳定,在此基础上摸索全天血糖波动的规律性,调整胰岛素的剂量,无饥饿感也无尿酮体。

5. 妊娠期特殊用药对血糖调节的影响有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沙丁胺醇(舒喘灵)、利托君(羟苄羟麻黄碱、安保)、噻嗪类利尿剂(氢氯噻嗪)、袢利尿剂(呋噻米、速尿)可能会升高血糖,故在应用上述药物时,应该严密监测血糖,随时调整胰岛素的用量,停药后,相应减少胰岛素的量。

(六)、分娩期和剖宫产围手术期胰岛素应用原则

临产后应停用胰岛素,以免引起产程中低血糖发生。产后哺乳期可以恢复孕前治疗剂量。剖宫产术后禁食期间可以使用葡萄糖液,按5∶1(5g葡萄糖用1U 胰岛素)比例加用胰岛素。恢复正常饮食后依据监测结果改用皮下注射胰岛素。尽管在使用胰岛素后,糖尿病孕妇的妊娠结局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它最大的不足之处是患者的依从性较差,主要是因为每天需多次注射给药引起的疼痛和注射部位的感染、药物携带及保存不便、需要更为严格的血糖监测、相关辅助设备的费用等,因而限制了期临床使用。

严格控制分娩期及剖宫产围手术期孕妇血糖,维持孕妇血糖正常,对于预防发生DKA和新生儿低血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多数学者认为产时孕妇血糖应维持在5.6mmol/L左右(3.9~6.1mmol/L)。美国ACOG发表的《妇产科医生临床指南》供参考:①产前需胰岛素控制血糖者在计划分娩时,引产或手术前一日睡前的中效胰岛素正常使用;②引产当日停早餐前胰岛素;③给予静脉内滴注生理盐水;

时间血糖(mmol/L)血糖(mg/dl)

空腹 3.3~5.660~100

餐后2h 4.4~6.780~120

夜间 4.4~6.780~120餐前30min 3.3~5.860~105表2 妊娠期血糖控制标准

6药品评价 2010年第7卷第5期

7

药品评价 2010年第7卷第5期

T

特 别 关 注TEBIEGUANZHU

④临产或血糖水平降低至3.9mmol/L 以下时,将滴注的生理盐水改为5%葡萄糖液100~150ml/h 的速度给予,以维持血糖水平在5.6mmol/L 左右;⑤若血糖>5.6mmol/L ,采用每小时5%葡萄糖液250ml+RI 1.25U ,用血糖仪每小时检测1次血糖,根据血糖调整改用胰岛素或葡萄糖输注的速度。在引产过程中也可参考表3进行输液和调整胰岛素用量,尽量达到产程中理想的血糖水平。

(七)、产褥期胰岛素的应用

分娩后随着胎盘的娩出,体内拮抗胰岛素的激素急剧减少,胰岛素需要量明显减少,大部分GDM

在分娩后再不用胰岛素,仅少数产妇仍需要胰岛素控制血糖。具体应用如下:①完全禁食期间需要补液,每日葡萄糖总需要量在150~200g ,按照血糖水平决定液体中加入胰岛素的比例,术后尽早恢复进食;②当产妇进流食时,按照表3继续给予小剂量胰岛素输注(针对液体中的葡萄糖),及时监测餐后血糖,决定餐前注射胰岛素的剂量(针对餐后血糖);③孕妇正常饮食,停止输液时,监测血糖大轮廓,若产后血糖仍然增高,应皮下注射胰岛素,但剂量减到孕前的1/3~1/2。随着产后的康复和母乳喂养,大部分GDM 无需继续胰岛素治疗。

参考文献

[1]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Diabetes and Pregnancy Study Groups

Consensus Panel, Diabetes Care, 2010, 33:676-682.

[2] American Diabetets Association, Diabetes Care, 2010, 33: S15- S16[3] Langer O, Conway Dl, Berkus M, et al. N Engl J Med, 2000, 343: 1134-1138.[4] Conway DL, Gonzales O, Skiver D. J Matern Fetal Neonatal Med, 2004, 1:51-55.[5] Langer O, Y ogev Y , Xenakis EMJ, et al. Amer J Obstet Gynecol, 2005, 192:134-139.[6] Rowan JG, Hague WM, Gao WZ, et al. N Engl J Med, 2008, 19: 2003-2015.[7] Wanda N, Shari B, Catherine TW, et al. Obstet Gynecol, 2009, 113:193-205.

血糖(mmol/L)

胰岛素(U/h)

液体(ml)<4.40

5%GS 125

4.4~

5.605.6~7.80/1.05%GS-NS 1257.8~10 1.5NS 12510~12.22NS 125>12.2 2.5NS 125>13.9

4

NS

125

表3 产时静脉胰岛素用量及输液量

娠合并糖尿病,包括在原有糖尿病的基础上合并妊娠(亦称为糖尿病合并妊娠),

以及妊娠期糖尿病(GDM)[1]。GDM 是妊娠期常见的内科合并症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增高,GDM 患病率也逐年上升。GDM 对产妇、胎儿及新生儿的负面影响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重视。为进一步改善母婴预后、保障优生优育,充分认识GDM 的危害性、规范GDM 的筛查和诊断和积极开展GDM 的防治具有重大意义。

概 述

1.GDM的定义

G D M 是指在妊娠过程中,首次发现或发生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占妊娠合并糖尿病的80%~90%。

2.GDM的患病率

由于各国学者对GDM 采用的筛查、诊断方法和标准尚未完全统一,各国报道的发病率相差较大,约为1%~14%,平均发病率为7%。

妊娠期糖尿病的防治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 曾映娟 程桦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作者:杨慧霞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

刊名:

药品评价

英文刊名:DRUG EVALUATION

年,卷(期):2010,7(5)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7条)

1.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Diabetes and Pregnancy Study Groups Consensus Panel查看详情 2010

2.American Diabetets Association查看详情 2010

https://www.360docs.net/doc/a38265362.html,nger O;Conway DI;Berkus M查看详情 2000

4.Conway DL;Gonzales O;Skiver D查看详情 2004

https://www.360docs.net/doc/a38265362.html,nger O;Yogev Y;Xenakis EMJ查看详情 2005

6.Rowan JG;Hague WM;Gao WZ查看详情 2008

7.Wanda N;Shari B;Catherine TW查看详情 2009

本文读者也读过(4条)

1.徐芳.侯丽辉.XU Fang.HOU Li-hui口服降糖药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期刊论文]-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8,19(6)

2.徐彬彬.章晓军.XU Bin-bin.ZHANG Xiao-jun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护理与康复2008,7(12)

3.孙伟杰.朱赛楠.杨慧霞.SUN Wei-jie.ZHU Sai-nan.YANG Hui-xia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的相关因素分析[期刊论文]-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09,5(4)

4.白艳芳B超诊断双胎妊娠小头畸形1例[期刊论文]-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12(3)

引证文献(2条)

1.李心蕾.冯欣妊娠期糖尿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期刊论文]-药品评价 2013(20)

2.韩凌霄.于芳妊娠期糖尿病应用胰岛素治疗进展[期刊论文]-天津药学 2011(6)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a38265362.html,/Periodical_yppj201005002.aspx

2017《妊娠期糖尿病临床实践指南》(翻译完整版)

2017ACOG《妊娠期糖尿病临床实践指南》(翻译完整版)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然而,尽管最近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研究,但是对于GDM的诊断和治疗仍然存在争议。本文的目的如下: ?提供对GDM理解的简要概述; ?回顾性分析经过适量临床研究验证的管理指南; ?找出目前知识理论的不足之处以确定未来的研究方向。 定义 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发生的碳水化合物不耐受。无需药物即可控制好的GDM常常称为饮食控制的GDM或GDM A1型,需要药物以使血糖达到正常水平的GDM称为GDM A2型。由于许多女性在怀孕前没有接受过糖尿病检查,所以区分妊娠期糖尿病和孕前糖尿病是很有挑战性的。 流行病学 据估计,糖尿病孕妇中有6%~9%是糖尿病合并妊娠,其中约90%是妊娠期糖尿病。另外,在特定人群、种族或民族中,GDM的发病率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成正比。白人女性GDM 的发病率最低,西班牙裔、非裔美国人、印第安人、亚洲和太平洋岛国女性GDM发病率有增加趋势。 GDM随着2型糖尿病高危因素(如肥胖和高龄)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肥胖和久坐生活方式的盛行,全球育龄女性GDM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孕产妇和胎儿并发症 GDM女性发生先兆子痫(空腹血糖低于115 mg/dL占9.8%,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115 mg/dL 占18%)和剖宫产的机率会更高(25%接受药物治疗的GDM女性和17%饮食控制的GDM 女性需要剖宫产分娩,非GDM女性为9.5%)。 此外,GDM女性在以后的生活中患糖尿病的风险也会增加(主要是2型糖尿病)。据估计,有70%的GDM妇女将在怀孕后22~28年内发展为糖尿病。糖尿病的进展也受到种族、民族和肥胖的影响。例如,60%拉丁美洲GDM妇女可能在她们怀孕5年内会发展为2型糖尿病。 GDM产妇的后代发生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症、高胆红素血症、肩难产和产伤的风险在增加。还有死产的风险也增加了,但这跟血糖的控制有多大关系目前还存在争议。 由多个国家参与的高血糖与妊娠不良结局(Hyperglycemia and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HAPO)研究结果表明,母儿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也随血糖水平升高而增加,多数合并症(剖宫产、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症、新生儿高胰岛素血症)的发生与血糖水平呈线性关系。其他研究表明,妊娠期母体患糖尿病会增加胎儿在儿童和成年后患肥胖和糖尿病的风险,这与肥胖和遗传倾向性相关的风险无关。 筛查方法、诊断阈值和治疗效果 从病史上看,GDM的筛查包括获取患者的病史,主要关注过去的孕产期检查结果和2型糖尿病的家族病史。1973年的一项研究提议使用50g,1小时OGTT作为GDM的筛查工具,自此,这一试验被广泛接受,95%的美国产科医生将其作为孕妇全面筛查的工具。 使用病史(家族或个人糖尿病史、以前不良妊娠结果、糖尿和肥胖症)来筛查会使一半的GDM妇女漏诊。 虽然某些因素使女性患GDM的风险较低,但对这类女性进行葡萄糖耐量筛查可能并不划算。但是,这些低风险的女性仅占孕妇的10%,如果确认哪些女性不用接受筛查可能会增加筛查过程不必要的复杂性。 因此,在2014年,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提出,建议对所有妊娠24周及以上的孕妇进行GDM

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管理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管理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提到糖尿病治疗的“五架马车”是指以下的措施() A.教育、饮食控制、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 B.饮食控制、运动 C.运动、药物治疗 D.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2 . 以下哪项不属于“已经获得充分循证医学证据的糖尿病标准防治措施” () A.生活方式干预 B.血糖控制 C.血压控制

D.体重控制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3 . 以下哪种磺脲类促泌剂可以在早餐时服用() A.格列苯脲 B.格列齐特缓释片 C.格列喹酮 D.格列美脲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4 . 以下哪项关于瑞格列奈的说法不正确() A.快速吸收,代谢比较慢 B.瑞格列奈应在餐前服用

C.降糖具有葡萄糖依赖性 D.剂量从0.5~4mg,可调节的范围大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5 . 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包括以下哪项() A.增加胰岛素受体的结合和受体后作用,改善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B.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C.减少糖原生成和减少肝糖输出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6 . 关于阿卡波糖的说法以下哪条不正确() A.常见胃肠道反应如胃肠胀气和肠鸣音,偶有腹泻、腹胀,极少有腹痛

B.可出现肾功能损害 C.服药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是减少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 D.如出现低血糖反应,治疗时不宜使用蔗糖,而应使用葡萄糖纠正低血糖反应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7 . 胰岛素的强化治疗方案包括以下哪项() A.基础+餐时胰岛素每日1-3次注射 B.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每日3次注射 C.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8 . 以下哪项符合201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要求的2型糖尿病的控制目标()

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推荐指南

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推荐指南(最新版) 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推荐指南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会妊娠合并糖尿病协作组 妊娠合并糖尿病,包括在原有糖尿病的基础上合并妊娠(亦称为糖尿病合并妊娠)以及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I diaberes meilitus,GDM)。随着人群中糖尿病发病率的日益升高,以及GDM筛查诊断受到广泛重视,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多。但是,GDM的诊断方法和标准一直存在争议,为此'2001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r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NIH)的支持下,进行了一项全球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即“高血糖与不良妊娠结局” (Hyperglycemia and Adverse Pregnancy Our-comes.HAPO)。根据这一研究结果,国际妊娠合并糖尿病研究组(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Diabe-tes and Pregnancy Study Groups, IADPSG)在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 rion,ADA)在2011年先后更新了GDM诊断标准,同时,基于临床随机对照性研究结果提示妊娠期间的高血糖严格管理可显著改善母儿结局。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产科学组与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妊娠合并糖尿病协作组曾于2007年制定我国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推荐指南(草案),在指导临床处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次对该临床指南(草案)进行修改主要在原有基础上参考ADA, IADPSG,国际糖尿病基金(international diabetes foundation, IDF),英国和加拿大制定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指南以及国内、外临床研究得到的大量循证医学的证据。 [诊断] 一、糖尿病合并妊娠 1.妊娠前已确诊为糖尿病患者。 2.妊娠前未进行过血糖检查孕妇.尤其存在糖尿病高危因素者,首次产前检查时进行空腹血糖或者随(血糖检查,达到以下标准应诊断为孕前糖尿病,而非GDM。 (1)妊娠期空腹血糖(Fasr/ng plasma glucose, FPG)≥7.Ommol/L (126mg/dl)。 (2) Immol多(200多食、多尿,体重不升或下降,甚至并发酮症酸中毒,伴血糖明显升高,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者。 糖尿病高危因素如下:年龄在G0岁以上、肥胖、糖尿病家族史、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早孕期空腹尿糖反复阳性、巨大儿分娩史、GDM史、元明显原因的多次自然流产史、胎儿畸形史、死胎史以及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分娩史等。 二、妊娠期糖尿病(GDM) GDM以往是指妊娠期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尿病,目前建议,孕期首次产前检查被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升高程度已经达到非孕期糖尿病标准,应将其诊断为糖尿病合并妊娠而非(GDM)。GMD诊断方法和标准如下:

目前治疗糖尿病常用的中成药主要有以下几种

目前治疗糖尿病常用的中成药主要有以下几种: (1)消渴丸。主要成分:北芪、生地、花粉、优降糖(每丸含0.25mg,即10丸消渴丸含一片优降糖)。由广州中药一厂生产。 功用及主治:滋肾养阴、益气生津。具有改善多饮、多尿、多食等临床症状及较好的降低血糖的作用。主治Ⅱ型糖尿病。 服法及注意事项:每次5~20粒,每日2~3次,饭前30分钟服用。由于本药内含优降糖,所以严禁与优降糖同时服用,以免发生严重的低血糖。严重的肝肾疾病慎用,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不宜服用。 (2)降糖舒。主要成分:由人参、生地、熟地、黄芪、黄精、刺五加、荔枝核、丹参等22种中药组成。由吉林省辉南参鹿药厂生产。 功用及主治:益气养阴、生津止渴。对改善口干、便秘、乏力等临床症状及降低血糖有一定作用。主治Ⅱ型糖尿病无严重并发症者。 服法及注意事项:每次6片,每日3~4次,Ⅰ型糖尿病及有严重并发症者不宜服用。 (3)玉泉丸。是清代名医叶天士治疗消渴病的有效药物。现市场出售的玉泉丸是在第一代玉泉丸的基础上加上葛根、花粉、生地、五味子等中药研制而成。 功用及主治:益气生津、清热除烦、滋肾养阴。药理研究,本方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主治Ⅱ型糖尿病轻、中型患者及老年糖尿病。 服法及副作用:每次5g,每日4次。长期服用部分患者有胃肠道反应。 (4)降糖甲片。主要成分:生黄芪、黄精、太子参、生地、花粉。由北京中医学院实验药厂生产。 功用及主治:益气养阴,生津止渴。主治Ⅱ型糖尿病。据报道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用降糖甲片治疗成年型糖尿病405例,总有效率为81.4%。 服法及副作用:每次6片,每日3次,无明显副作用。 (5)甘露消渴胶囊。主要成分:熟地、生地、党参、菟丝子、黄芪、麦冬、天冬、元参、山萸肉、当归、茯苓、泽泻等。制成胶囊。 功用及主治:滋阴补肾、益气生津。药理试验;本品对四氧嘧啶性高血糖症小白鼠及大白鼠肾上腺素性高血糖症,有明显的降糖作用。主治Ⅱ型糖尿病。据报道应用甘露消渴胶囊治疗Ⅱ型糖尿病102例,总有效率为85.3%。 服法及副作用:每次1.8g,每日3次,无明显副作用。 (6)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功能滋阴补肾,主治Ⅱ型糖尿病证属肝肾阴虚者。金匮肾气丸功用补肾温阳,主治Ⅱ型糖尿病证属肾阳虚者。药理试验表明: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不仅具有降糖作用,而且还具有降脂作用。但阴虚化热型糖尿病不宜服用。 (7)石斛夜光丸(《原机启微》)。主要成分:天门冬、人参、茯苓、麦冬、熟地、生地、菟丝子、菊花、草决明、杏仁、干山药、枸杞子、牛膝、五味子、蒺藜、石斛、苁蓉、川芎、炙甘草、枳壳、青葙子、防风、乌犀角、羚羊角、黄连。制成蜜丸。 功用及主治:滋补肝肾、养肝平肝明目。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性白内障早期有一定疗效。 用法: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 (8)明目地黄丸(《审视瑶函》)。组成:熟地、生地、山药、泽泻、枣皮、丹皮、柴胡、茯神、当归、五味子。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管理

2019年度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管理 1 . 提到糖尿病治疗的“五架马车”是指以下的措施() A.教育、饮食控制、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 B.饮食控制、运动 C.运动、药物治疗 D.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 参考答案:A 2 . 以下哪项不属于“已经获得充分循证医学证据的糖尿病标准防治措施” () A.生活方式干预 B.血糖控制 C.血压控制 D.体重控制 参考答案:D 3 . 以下哪种磺脲类促泌剂可以在早餐时服用() A.格列苯脲 B.格列齐特缓释片 C.格列喹酮 D.格列美脲 参考答案:B 4 . 以下哪项关于瑞格列奈的说法不正确() A.降糖具有葡萄糖依赖性 B.瑞格列奈应在餐前服用 C.快速吸收,代谢比较慢 D.剂量从0.5~4mg,可调节的范围大 参考答案:C 5 . 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包括以下哪项() A.增加胰岛素受体的结合和受体后作用,改善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B.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C.减少糖原生成和减少肝糖输出

D.以上都是 参考答案:D 6 . 关于阿卡波糖的说法以下哪条不正确() A.常见胃肠道反应如胃肠胀气和肠鸣音,偶有腹泻、腹胀,极少有腹痛 B.可出现肾功能损害 C.服药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是减少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 D.如出现低血糖反应,治疗时不宜使用蔗糖,而应使用葡萄糖纠正低血糖反应 参考答案:B 7 . 胰岛素的强化治疗方案包括以下哪项() A.基础+餐时胰岛素每日1-3次注射 B.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每日3次注射 C.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 D.以上都是 参考答案:D 8 . 以下哪项符合201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要求的2型糖尿病的控制目标() A.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 B.血压低于130/80mmHg C.未合并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低于1.8mmol/L D.甘油三脂低于1.8mmol/L 参考答案:A 9 . 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包括以下哪项因素() A.心血管病史 B.年龄 C.有无心血管风险因素 D.以上都是 参考答案:D 10 . 在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阿司匹林适应证提到的“已经发生过的心血管风险”是指()

2018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管理考试题答案

2018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管理考试题答案 单选题(共 10 题,每题 10 分) 1 . 提到糖尿病治疗的“五架马车”是指以下的措施() A.教育、饮食控制、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 B.饮食控制、运动 C.运动、药物治疗 D.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2 . 以下哪项不属于“已经获得充分循证医学证据的糖尿病标准防治措施” () A.生活方式干预 B.血糖控制 C.血压控制 D.体重控制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3 . 以下哪种磺脲类促泌剂可以在早餐时服用() A.格列苯脲 B.格列齐特缓释片 C.格列喹酮 D.格列美脲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4 . 以下哪项关于瑞格列奈的说法不正确() A.降糖具有葡萄糖依赖性 B.瑞格列奈应在餐前服用 C.快速吸收,代谢比较慢 D.剂量从~4mg,可调节的范围大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5 . 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包括以下哪项() A.增加胰岛素受体的结合和受体后作用,改善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B.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C.减少糖原生成和减少肝糖输出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6 . 关于阿卡波糖的说法以下哪条不正确() A.常见胃肠道反应如胃肠胀气和肠鸣音,偶有腹泻、腹胀,极少有腹痛

B.可出现肾功能损害 C.服药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是减少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 D.如出现低血糖反应,治疗时不宜使用蔗糖,而应使用葡萄糖纠正低血糖反应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7 . 胰岛素的强化治疗方案包括以下哪项() A.基础+餐时胰岛素每日1-3次注射 B.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每日3次注射 C.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8 . 以下哪项符合201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要求的2型糖尿病的控制目标() A.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 B.血压低于130/80mmHg C.未合并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低于L D.甘油三脂低于L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9 . 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包括以下哪项因素() A.心血管病史 B.年龄 C.有无心血管风险因素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10 . 在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阿司匹林适应证提到的“已经发生过的心血管风险”是指() A.心绞痛 B.心肌梗塞 C.缺血性脑卒中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2020《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答案

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试题正确答案如下: 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选择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引起2型糖尿病发病的环节?() A .胰岛素对肝脏、肌肉的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降低。 B .胰岛素对脂肪组织的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降低。 C .胰岛素分泌量的增加 D .胰岛素分泌量的缺陷 E .胰岛素分泌模式异常 2 . (单选题)下列哪种药物属于胰岛素增敏剂() A .达格列净 B .格列美脲 C .沙格列汀 D .利拉鲁肽

3 . (单选题)对于双胍类药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减少肝脏产生葡萄糖,促进肌肉摄取葡萄糖 B .单用不易发生低血糖,与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联合低血糖风险增加。 C .心血管保护作用尚不明确 D .可减轻体重 E .胃肠道不良反应 4 . (单选题)对于二甲双胍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患者接受静脉用碘化造影剂时必须停用二甲双胍 B .二甲双胍在e-GFR<45ml/min患者不建议使用 C .二甲双胍可应用于心力衰竭的患者 D .单独使用二甲双胍不会出现低血糖反应 E .长期使用应注意补充维生素B12 5 . (单选题)主要降低空腹血糖的药物有() A .格列喹酮

C .二甲双胍 D .阿卡波糖 E .利格列汀片 6 . (单选题)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小于30ml/(min.1.73m2),可以优先考虑选择下列哪个降糖药() A .格列喹酮 B .格列美脲 C .格列吡嗪 D .格列本脲 E .格列齐特 7 . (单选题)对于75岁以上老年人或低血糖高危人群者,为保证其降糖效果,应控制血糖在餐前(),餐后()范围内 A .4.4-6.1mmol/L,6.1-7.8mmol/L B .6.1-7.8mmol/L,7.8-10mmol/L C .6.1-7.8mmol/L,7.8-10mmol/L

妊娠期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资料与影响因素调查

妊娠期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资料与影响因素调查 发表时间:2017-02-21T15:13:33.987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4期作者:汤锦萍陆佳华陈慧邓莉唐娟 [导读] 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因素。 (1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广西桂林 541000) (2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心内科广西桂林 541000) (3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产科广西桂林 541000) (4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检验科广西桂林 541000) 【摘要】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产前检查的妊娠期女性586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妊娠期糖尿病发生情况。收集孕妇一般资料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计算,探讨妊娠期孕妇患糖尿病的影响因素。结果: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为5.46%。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和无糖尿病孕妇在年龄、产次、BIM、家族史以及Hb水平、职业安全性、孕期保健检查情况上有显著差异,P<0.05。将上述有差异项目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年龄、产次、BIM、家族史以及Hb水平、职业安全性、孕期保健检查情况均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因素。结论:孕妇妊娠期发生GDM的影响因素较多,根据孕妇实际情况对高危孕妇及时进行血糖筛查,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孕妇GDM的发生率。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流行病学;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71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4-0370-03 Explore the epidemiological data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GDM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nalyze its influence factors for patients with GDM. Method 586 pregnant women of receiving the antenatal examination from May 2014 to August 2015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selected. The incidence rate of GDM was observed. The clinical data was collected. Through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equation,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GDM were discussed. Result The incidence rate of GDM was 5.46%. The index of their age, times of birth, BMI, family history, the level of Hb for pregnant women with or without GDM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according to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equation,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GDM included their age, times of birth, BMI, family history and the level of Hb.Conclusion There are multiple influence factors for pregnant women with GDM. According to their actual conditions, it is necessary for high-risk pregnant women to take the screening of blood sugar and actively take the prevention measures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GDM. 【Keywords】 Pregnant; Diabetes; Epidemiology; Influence factor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女性在妊娠期首次出现糖尿病或糖代谢异常表现的疾病,是较为常见的妊娠期合并症之一[1]。GDM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糖尿病类型,由于妊娠期间孕妇出现糖尿病症状,孕妇体内代谢情况发生改变,导致胎儿发育受到影响,容易引发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升高,威胁新生儿生命安全[2]。且研究显示[3],GDM不仅对胎儿影响较大,对孕妇也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影响孕妇产后恢复。因此如何尽早诊治GDM成为专家学者关注的重点。本文对我院妊娠期女性进行检查,观察我院妊娠期糖尿病流行病学情况,分析可能影响GDM的因素,为进一步防治GDM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期间接受产前检查的586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开始前对有孕妇进行隐私承诺以确保研究收集数据具有一定真实性。纳入标准:①孕周<37周的孕妇;②均在24~28孕周间行糖耐量检测(OGTT)的孕妇;③均为单胎妊娠孕妇。排除标准:①排除子痫前期、其他妊娠合并症等疾病的孕妇;②排除妊娠前有糖尿病的孕妇。孕妇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28.4±4.2)岁。孕周24~36周,平均孕周(31.8±2.5)周。 1.2 方法 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资料收集,根据相关文献分析可能影响妊娠期糖尿病的因素,包括年龄、文化程度、血型、孕次、产次、体质指数(BIM)、家族史、血红蛋白(Hb)以及乙肝表面抗原(HBsAg)、职业安全性、饮酒吸烟史、日常作息规律、孕前优生检测情况、孕期保健检查情况等。对比有妊娠期糖尿病和无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一般资料,有差异项目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计算,分析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因素。 1.3 观察指标 观察妊娠期孕妇糖尿病情况。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4]: 75g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检查异常,即在孕妇空腹、1小时、2小时血糖值分别为5.1、10.0、8.5mmol/L。符合上述标准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GDM)。对比有妊娠期糖尿病和无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一般资料,有差异项目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计算,分析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计算,以是否患妊娠期糖尿病为因变量,患者一般资料为自变量,a=0.05为逐步筛选变量的标准。 2.结果 2.1 糖尿病发生情况 586例孕妇中32例孕妇检出GDM,GDM发生率为5.46%。 2.2 一般资料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和无糖尿病孕妇在年龄、产次、BIM、家族史以及Hb水平、职业安全性、孕期保健检查情况上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妊娠期糖尿病的现状与策略

妊娠期糖尿病的现状与策略 1. 简单介绍一下,孙伟杰教授现在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工作,他主要的专业是围产保健妊娠合并糖尿病的诊断和处理,妊娠合并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处理,产前超声筛查和诊断,下面大家热烈欢迎。 2. 各位同道,中午好,我相信大家都已经很饿了,我会努力控制自己的时间,让两位主席也能早一点吃上饭。我跟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妊娠期糖尿病的现状与策略。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糖尿病正在流行,现在因为是我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大家的生活方式也是有了一些改变,所以糖尿病的发生率是在逐年增加的。 3. 给大家展示的是近期发表在新英格兰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它来自中国大陆的数据,数据一共有14个省份的机构参加,参加的人群一共是46239个成年人,成年人的概念是20岁以上的人,糖尿病总的发生率是9.7%,而糖尿病前期的发生率是15.5%,这两个数据相加之后,就是25%还要多,换句话说,就是20岁以上的成年人,大概四个人里面就有一个是糖尿病或者即将成为糖尿病。 4. 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产科医生可以做什么?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很多的慢性疾病与生命早期的发育状况是非常相关的,比较公认的有这么几个病理:二型糖尿病、冠心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和骨质疏松。而我们大家都知道,妊娠期糖尿病是一个

宫内不良的状况,尤其在血糖控制不满意的时候,对胎儿的发育是非常有影响的,所以我们认为管理好妊娠期的糖尿病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5. 我们大家共同复习一下,糖尿病对孕妇及其后代都有哪些不良的影响,主要是包括近期的影响和远期的影响。近期影响对于后代来说,如果早孕期发生高血糖,胎儿畸形和流产的发生率就要高的多,这种情况多半见于孕前糖尿病的孕妇。而单纯的妊娠期的糖尿病,它往往是在中晚孕期才发生高血糖,所以它对胎儿的畸形发生率影响不大,主要是在于中晚期发生巨大胎儿、胎儿窘迫、胎死宫内。因为巨大胎儿的发生率增加,所以产伤的机会要多一些,新生儿的低血糖和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也要多一些。在远期的影响,后代在青春期到成年期,他发生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危险性也是大大增加的。对于母亲来说,它主要是发生子痫前期、早产、羊水过多和DKA 发生率要增加,这些也是主要见于孕期前的糖尿病的孕妇,它也是同样,难产率也是增加的。它的远期影响,所有的孕期糖尿病的孕妇,她在产后发生2型糖尿病的机会也是大大增加的。 6. 这是来自于我们医院的一组数据,我们医院是从1994年的下半年开始对所有的孕妇进行糖尿病的筛查,我们这组数据是从 1995-2004年这十年间的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可以看出是逐年增加的,现在总的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大概维持在10%左右的水平。

妊娠合并糖尿病诊疗常规

妊娠合并糖尿病诊疗常规 妊娠合并糖尿病,包括在原有糖尿病的基础上合并妊娠(也称为糖尿病合并妊娠),以及妊娠期糖尿病(GDM)。GDM是指妊娠期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尿病,包含了一部分妊娠期已患有糖尿病但孕期首次被诊断的患者。 一.诊断标准 (一)既往有糖尿病史 (二)既往无糖尿病史 于妊娠24-28周间,应行OGTT,即口服葡萄糖75g,空腹血糖<5.1mmol/L,1小时< 10.0 mmol/L,2小时<8.5 mmol/L,任何一项异常(≥正常值),即可以诊断GDM。 具有高危因素者:在孕早期进行血糖检查,符合下列标准诊断为孕前糖尿病:HbAIc ≥6.5%;FBG>7.0 mmol/L;2h或任何时间餐后血糖>11.1 mmol/L。 二.治疗原则 (一)糖尿病计划妊娠期前的咨询 糖尿病患者妊娠前要进行全面体检,包括血压、心电图、眼底、肾功能,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确定糖尿病的分级,决定是否可以妊娠。糖尿病患者已并发严重心血管病变、肾功能减退或眼底有增生性视网膜病变者应避孕,如已妊娠,应尽早终止。糖尿病肾病者,如果24小时尿蛋白定量<1g,肾功能正常者;或者增生行视网膜病变以及接收治疗者,可以妊娠。准备妊娠的糖尿病患者,妊娠前应将血糖调整到正常水平,HbAIc降至6.5%以下。孕前口服降糖药者,最好在孕前改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后再妊娠。 (二)妊娠期治疗原则 1. 饮食控制: (1)妊娠期的饮食控制标准:既能满足孕妇及胎儿能量的需要,又能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之内,而且不发生饥饿行酮症。 (2)孕期每日总热量:531-9205kJ,其中碳水化合物占45%-55%,蛋白质20%-25%,脂肪25%-35%,应实行少量、多餐制,分5-6餐,饮食控制3-5天后测定24小时血糖(血糖轮廓实验):包括0点、三餐前半小时和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和相应尿酮体,应重新调整饮食。 2. 胰岛素治疗: 根据血糖轮廓实验结果,结合孕妇个体胰岛素的敏感性,合理应用胰岛素。孕期血糖理想水平控制标准。 表1 妊娠期血糖控制标准[mmo/L(mg/dl) ] 由于孕期内分泌的变化,显性糖尿病患者孕期胰岛素需要量较非孕期增加,并且孕周变化,需要量不断增加,血糖调整至正常后,仍应每周监测血糖变化,以便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胰岛素常用制剂有可溶性人胰岛素(短效胰岛素),鱼精蛋白锌胰岛素(中效胰岛素),及预混型三种制剂,可根据血糖轮廓加用胰岛素,夜间及空腹水平高加用中效和预混行胰岛素,餐后血糖高加用餐前短效胰岛素。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诊治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诊治 摘要】妊娠合并糖尿病会导致母儿并发症明显增加,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外报道,将孕期血糖控制到正常范围,其围生儿死亡率能够降低到同期糖代谢正常孕妇 新生儿死亡率水平.许多研究已经表明,如果妊娠合并糖尿病者孕期得到较好的管理,母儿的预后将得到明显改善,严重合并症明显降低. 我院2000年1月—2005年 6月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36 例,经过对症治疗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断治疗 妊娠合并糖尿病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内科合并症之一,它包括孕前患有糖尿病 者妊娠,称之为糖尿病合并妊娠以及妊娠期糖尿病(GDM)。GDM是指妊娠期 发生或首次发现的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约占妊娠合并糖尿病的90%左右。 一临床资料 本组初产妇22 例,经产妇14 例;年龄24~37 岁,糖尿病发病年龄为22~ 31 岁。 二诊断 1.糖尿病合并妊娠 (1)妊娠前已确诊为糖尿病。 (2)妊娠前从未进行过血糖检查,孕期有以下表现者亦应高度怀疑为孕前糖尿病,待产后进行血糖检查以进一步确诊。 2.妊娠期糖尿病(GDM) (1)50g葡萄糖负荷试验(50g GCT): 1)50g GCT的时间:所有的非糖尿病孕妇,应在妊娠24~28周常规做50g GCT。具有GDM高危因素的孕妇,首次孕期检查时应进行50g GCT,血糖正常者,妊娠24周后重复50g GCT。GDM的高危因素如下:肥胖、糖尿病家族史、多囊卵巢综 合征患者、早孕期空腹尿糖阳性、反复VVC、巨大儿分娩史、GDM史、无明显原 因的多次自然流产史、胎儿畸形史、死胎史以及足月新生儿RDS分娩史等。 2)50g GCT的方法:随机口服50g葡萄糖(溶于200ml水中,5分钟内服完), 服糖1小时后抽取静脉血,查血糖。血糖≥7.8mmol/L(140mg/d1)为50g GCT异常,应进一步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1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1)的孕妇,应首先检查空腹血糖(FP/3),FBG≥5.8mmol/L(105mg/d1),不必再做OGTT。FBG正常者,应尽早做OGTT。 (2)75g OGTT:50g GCT 1小时血糖≥7.8mmol/L(140mg/d1)~ <11.1mmol/L(200mg/d1),或者50g GCT 1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但FBG正常者,应及时做OGTT。 (3)GDM的诊断:符合下列标准之一,即可诊断为GDM。 (4)GDM的分级:A1级:FBG<5.8mmol/L(105mg/d1),经饮食控制,餐后2小 时血糖<6.7mmol/L(120mg/d1)。A2级:FBG≥5.8retool/L(105mg/dl)或者经饮食控制,餐后2小时血糖≥6.7mmol/L(120mg/dl),需加用胰岛素。 三治疗方案及原则 1.妊娠前咨询糖尿病患者妊娠前应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包括血压、心电图、 眼底、肾功能,确定糖尿病的分级,决定能否妊娠。糖尿病患者已并发严重心血 管病、肾功能减退或眼底有增生性视网膜病变者应避孕,若已妊娠,应尽早终止。糖尿病肾病者,如果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小于1g,肾功能正常者;或者增生性视 网膜病变已接受治疗者,可以妊娠。准备妊娠的糖尿病患者,妊娠前应将血糖调

治疗糖尿病药物大全

糖尿病用药大全 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我们不主张单靠运动、饮食、日常护理来控制病情,因为这些治疗方法也可能不能很好的控制不住病情。这是也就需要搭配药物治疗了。以下是对一些常用药的介绍。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西药治疗糖尿病有哪些? 磺脲类:最早应用的口服降糖药之一,现已发展到第三代,仍是临床上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餐前半小时服药效果最佳最。 双胍类:口服降糖药中的元老。降糖作用肯定,不诱发低血糖,具有降糖作用以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如调脂、抗小血板凝集等,但对于有严重心、肝、肺、肾功能不良的患者,不推荐使用。为减轻双胍类药物的胃肠副作用,一般建议餐后服用。 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苷酶,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就像人为的造成“少吃多餐”),从而降低餐后血糖,故适宜那些单纯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患者。餐前即服或与第一口饭同服,且膳食中必须含有一定的碳水化合物(如大米、面粉等)时才能发挥效果。 噻唑烷二酮:迄今为止最新的口服降糖药。为胰岛素增敏剂,通过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并能改善与胰岛素低抗有关的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该类药物应用过程中须密切注意肝功能。 甲基甲胺苯甲酸衍生物:近年开发的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对餐后血糖有效好效果,故又称为餐时血糖调节剂。进餐前服用。 胰岛素 胰岛素的种类非常繁多,常见的分类方法主要有: 根据胰岛素作用时间分类: 短效胰岛素:即最常用的一种普通胰岛素,为无色透明液体,皮下注射后的起效时间为20~30分钟,作用高峰为2~4小时,持续时间5~8小时。 中效胰岛素:又叫低精蛋白锌胰岛素,为乳白色浑浊液体,起效时间为1.5~4小时,作用高峰6~10小时,持续时间约12~14小时。 长效胰岛素:又叫精蛋白锌胰岛素,也为乳白色浑浊液体,起效时间3~4小时,作用高峰14~20小时,持续时间约24~36小时。 预混胰岛素:为了适应进一步的需要,进口胰岛素又将其中的短效制剂和中效制剂(R 和N)进行不同比例的混合,产生作用时间介于两者之间的预混胰岛素。

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年)

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 妊娠合并糖尿病包括孕前糖尿病(PGDM) 和妊娠期糖尿病(GDM),PGDM 可能在孕前已确诊或在妊娠期首次被诊断。随着糖尿病发病率日益升高,以及GDM筛查诊断受到广泛重视,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多。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与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妊娠合并糖尿病协作组曾于2007年制订了我国《妊娠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草案)》在指导临床处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与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妊娠合并糖尿病协作组现对指南(草案)进行了修改,制订了《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简称本指南),主要参考了我国现行的GDM诊断标准、国际妊娠合并糖尿病研究组(IADPSG)、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以及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制订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指南,并参照国内、外临床研究的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本指南推荐的证据分级见表1。

诊断多年来,针对GDM的诊断方法和标准一直存在争议。为此,2001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支持下,进行了一项全球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即“高血糖与不良妊娠结局(HAPO)”研究。根据这一研究结果,IADPSG在2010年提出了GDM诊断的新标准,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在2011年对GDM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更新,WHO在2013年也制订出妊娠期高血糖的诊断标准。同时,研究表明,妊娠期轻度高血糖的严格管理可显著改善母儿结局(A级证据)。因此,本指南推荐采用国际和国内推荐的新GDM诊断标准。 一、PGDM 符合以下2项中任意一项者,可确诊为PGDM。1.妊娠前已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2.妊娠前未进行过血糖检查的孕妇,尤其存在糖尿病高危因素者,首次产前检查时需明确是否存在糖尿病,妊娠期血糖升高达到以下任何一项标准应诊断为PGDM。 (1) 空腹血浆葡萄糖(FPG)≥7.0mmol/L(126mg/dl)。 (2)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服糖后2h血糖≥11.1mmol/L(200mg/dl)。 (3)伴有典型的高血糖症状或高血糖危象,同时随机血糖≥11.1mmol/L(200 mg/dl)。 (4)糖化血红蛋白(HbAlc)≥6.5%[采用美国国家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

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选择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引起2型糖尿病发病的环节?(C) A .胰岛素对肝脏、肌肉的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降低。 B .胰岛素对脂肪组织的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降低。 C .胰岛素分泌量的增加 D .胰岛素分泌量的缺陷 E .胰岛素分泌模式异常 2 . (单选题)下列哪种药物属于胰岛素增敏剂(E ) A .达格列净 B .格列美脲 C .沙格列汀 D .利拉鲁肽 E .吡格列酮 3 . (单选题)对于双胍类药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 A .减少肝脏产生葡萄糖,促进肌肉摄取葡萄糖 B .单用不易发生低血糖,与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联合低血糖风险增加。 C .心血管保护作用尚不明确 D .可减轻体重 E .胃肠道不良反应 4 . (单选题)对于二甲双胍说法不正确的是(C) A .患者接受静脉用碘化造影剂时必须停用二甲双胍 B .二甲双胍在e-GFR<45ml/min患者不建议使用 C .二甲双胍可应用于心力衰竭的患者 D .单独使用二甲双胍不会出现低血糖反应 E .长期使用应注意补充维生素B12 5 . (单选题)主要降低空腹血糖的药物有(C ) A .格列喹酮 B .瑞格列奈 C .二甲双胍 D .阿卡波糖 E .利格列汀片 6 . (单选题)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小于30ml/(min.1.73m2),可以优先考虑选择下列哪个降糖药(A ) A .格列喹酮 B .格列美脲 C .格列吡嗪 D .格列本脲 E .格列齐特 7 . (单选题)对于75岁以上老年人或低血糖高危人群者,为保证其降糖效果,应控制血糖在餐前(),餐后()范围内 E A .4.4-6.1mmol/L,6.1-7.8mmol/L B .6.1-7.8mmol/L,7.8-10mmol/L C .6.1-7.8mmol/L,7.8-10mmol/L

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选择题(共10题,每题10分) 1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引起2型糖尿病发病的环节?()A .胰岛素对肝脏、肌肉的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降低。 B .胰岛素对脂肪组织的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降低。 C .胰岛素分泌量的增加 D .胰岛素分泌量的缺陷 E .胰岛素分泌模式异常 2 .(单选题)下列哪种药物属于胰岛素增敏剂() A .达格列净 B .xx脲 C .沙格列汀 D .xx肽 E .吡格列酮 3 .(单选题)对于双胍类药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减少肝脏产生葡萄糖,促进肌肉摄取葡萄糖 B .单用不易发生低血糖,与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联合低血糖风险增加。 C .心血管保护作用尚不明确 D .可减轻体重 E .胃肠道不良反应 4 .(单选题)对于二甲双胍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患者接受静脉用碘化造影剂时必须停用二甲双胍 B .二甲双胍在e-GFR<45ml/min患者不建议使用 C .二甲双胍可应用于心力衰竭的患者 D .单独使用二甲双胍不会出现低血糖反应 E .长期使用应注意补充xxB12 5 .(单选题)主要降低空腹血糖的药物有() A .xx喹酮 B .瑞格xx C .二甲双胍 D .阿卡波糖 E .利格列汀片 6 .(单选题)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小于30ml/(min.1.73m2),可以优先考虑选择下列哪个降糖药() A .xx喹酮 B .xx脲 C .xx吡嗪 D .xx脲 E .格列齐特 7 .(单选题)对于75岁以上老年人或低血糖高危人群者,为保证其降糖效果,应控制血糖在餐前(),餐后()范围内 A .4.4-6.1mmol/L,6.1-7.8mmol/L

糖尿病药物治疗

糖尿病药物治疗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症。据流行病学调查估计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已达 1.35亿,其中90%左右为2型糖尿病,其中少部分(约15%)在早期阶段通过饮食、运动和减轻体重等疗法可以控制病情,而 大多数需应用口服降糖药治疗。其发病机理为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有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伴胰岛素抵抗和肝脏葡萄糖产生增加。2型糖尿病的治疗以口服降糖药为主,目前有磺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等。下面对常用口服降糖药的种类及作用特点作一介绍。 磺脲类 1.第一代:D860,氯磺丙脲 2.第二代: 优降糖(格列本脲) 2.5-15mg/日美吡达(格列吡嗪) 5-30mg/日 瑞易宁(控释片) 5-20mg/日达美康(格列齐特) 80-320mg/日 糖适平(格列喹酮) 30-1800mg/日 3.第三代:格列美脲(亚莫利) 1-6 mg/日 SU类降糖药的作用机理 主要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产生胰岛素而发挥降糖作用,因此对有一定胰岛功能的病人有效。降糖作用与用药量有一定相关性,即用药量大,作用明显,但用到最大量仍无效者,再加量也无效。 SU类适应症 非肥胖2型糖尿病者首选,单纯饮食、运动治疗不满意者,且有一定胰岛功能者均可使用。 肥胖者用SU类要特别加强饮食控制。 禁忌症 1.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2.合并严重感染 3.DKA 4.孕妇 5.对SU过敏 6.其它明显副作用 副作用 1.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2.肝功能损害 3.皮肤反应:瘙痒、皮疹、斑丘疹 4.低血糖反应(优降糖、氯磺丙脲) 服药时间、服药次数 饭前30分钟 1-3次/日小剂量时,可早餐前一次服,疗效可持久 两种SU联用:一般不联用 预测疗效 1.发病年龄>40岁 2.病程<5年 3.INS用量<40U,或未用过INS 双胍类 抗高血糖药物 主要作用: ?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减少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降低食欲,减轻体重。 ?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 ?降血脂、降血压。 常用的有:二甲双胍(国产)和格华止(法国进口),苯乙双胍(降糖灵)、美迪康(深圳产)、迪化糖锭(澳大利亚进口) 降糖幅度 ?单用:空腹血糖↓20%以上,餐后血糖降低更明显 ?与SU类联用:再降低20% 适应症 ?肥胖2型糖尿病与SU联用与胰岛素联用(1型、2型糖尿病) 禁忌症 ?严重肝、肾、心、肺疾病,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缺氧性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