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检察院队伍建设的困境及出路样本

基层检察院队伍建设的困境及出路样本
基层检察院队伍建设的困境及出路样本

基层检察院队伍建设的困境及出路样

基层检察院队伍建设的困境及出路

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时间: -09-13 14:40中国财经时报网9月13日消息,中国80%以上的检察院在基层,80%以上的检察干警在基层,80%以上的检察工作任务也在基层,基层检察院是检察工作的基础。 1在全部的检察工作中,基层检察队伍与人民群众有着最密切的联系,她们的整体素质关乎检察队伍形象和检察职能的履行,成为考量检察机关维护公平正义,展示司法公信力最为重要的因素。因此,加强基层院队伍建设,提升广大基层干警的素质业已成为履职所趋,形势所迫。然而,在加快推进队伍建设的进程中,基层院面临着队伍年龄结构老化、机构编制不足、高素质人才缺乏等诸多困境,业已成为制约检察队伍长远发展的瓶颈,亟待解决。

一、困境——队伍现状阻碍检察职能履行

(一)机构编制不足,新鲜力量难以注入。

科学合理的队伍编制数是满足检察工作发展的需要,根据相关规定,检察机关政法专项编制达到当地人口的万分之一才能正常地开展工作。但实践中,由于检察院编制是由地方人事、组织、财政部门统一调控,留编不分、空编不用、编制混用等情况大量存在,许多基层院达不到额定标准,编制数不足的情形大量存在。而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危及社会稳定、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日益增长,新类型案件层出不穷,基层检察院对政法编制的需求与日俱增,案多人少的矛盾突出,甚至出现“一人

科”、“两人科”以及一人身兼数个科室领导职务的尴尬情形,这在流动人口较多、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表现得更为突出,已严重影响到检察工作的正常开展。以成都地区某县级市为例(如图):地区人口总数(万人)

应有政法编制(人)

实有政法编制

(人)

缺编率

(%)

进三年招录

(人 )

78

78

64

18

1

(成都某县级市检察机关编制情况图示)

不难发现,以该院为代表的基层检察院应有政法编制数和实有数都与当地人口数量的比例失调,缺编率偏高急需补充新鲜力量,但编制数不足又阻塞了进人渠道,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检

察工作的开展,反映出现行检察编制面临的窘困。

(二)年龄层次老化,人才断档现象严重。

遵循协调发展的规律构筑检察人才体系,需要形成合理的年龄层次。因此,基层院各部门都应配置素质相当、数量合理、老中青相结合的梯队人才库,形成与工作性质、任务基本匹配的网络结构,才有利于各项检察职能工作协调平衡地开展,使人才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但如前述原因,因机构编制不足,导致新鲜力量无法进入。而《检察官法》对法律本科学历和经过全国统一司法考试才能任检察官的规定,使得基层院具有检察官资格的人员严重不足,且在短时间内无法有效解决,由于年轻检察官得不到补充,使得检察官队伍结构比较老化,直接影响了队伍体系的科学建构。最高人民检察院提供的最新数字显示,以来,基层检察院共招录高校毕业生11512名,选调生名,招募大学生志愿者1526人次,新增政法专项编制有80%以上用于基层检察院。由此可见基层检察院的人才缺失状况。 2以该县级市为例(如图):检察人员总数

26至30岁干警

30至40岁干警

40至50岁干警

50岁以上干警

全院平均年龄

64人

5人

12人

33人

14人

41.53岁

(成都某县级市检察机关年龄分布图示)

中层干部总数

26至30岁干部

30至40岁干部

40至50岁干部

中层干部平均年龄

20人

1人

6人

13人

40.05岁

(成都某县级市检察机关中层干部年龄分布图示)

能够看出,该院平均年龄明显偏高,30岁以下干警只有5人,占干警总数的7.8%;40岁以上的干警有47人,比例高达73.4%,其中50岁以上的干警比例占全院干警的21.9%。而中层干部平均年龄高达40.05岁,在年龄比例上,年轻干部则比例偏小,人才断档现象可见一斑。

(三)人员结构失衡,办案一线力量吃紧。

在当前案件量骤增、案情复杂的情况下,需要保持适当数量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中等规模的业务精通专业型人才和大批量的基础性实用型人才,形成基础牢固、中层得力、高层拔尖的宝塔型人才结构。但当前检察人员中检察员、助检员、书记员比例有所失调,长期从事业务工作具有资深资格的检察官缺少。从文化和专业结构看,队伍中具有在正规院校法律知识系统学习的人员较少,具有综合和检察专业知识专家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在相关知识上看盲点较多,因培训机制、经费保障、知识面广等原因,检察人员的政治文化、业务素质一时不能很好适应新的标准和要求。在法律专业人员中,主修民事、行政、经济法学的为空白,特别是缺乏既有一定的法学理论知识、检察业务知识,又具有娴熟的计算机知识和外语表示能力、文字写作能力的高层次检察人员。如图,

干警总数

第一学历为全日制大专以上人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