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章 植物脱毒技术

合集下载

植物脱毒技术 PPT课件

植物脱毒技术 PPT课件

3、原球茎的诱导


茎尖、叶片、花梗 愈伤组织形成原球茎 茎尖:KC+BA0.5-2+NAA0.01-0.5 叶片:1/2MS+BA2+NAA0.5+CM50
4、原球茎的增殖与分化


接种的茎尖4-6 周后可形成原球茎,以未抽 芽的原球茎为外植体进行继代培养,不断 进行原球茎的增殖。 培养基:MS+BA0.1-5+NAA0.5-1+香蕉或椰 汁液
烟草黄瓜花叶病毒“脉坏死症”
感 染 病 毒 病 的 郁 金 香
第一节
茎尖培养脱毒
一、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病毒侵染到植株的叶片后,经过一段时间,即向 附近细胞增殖转移,转移速度很慢,每小时只有几微 米。当叶片内病毒浓度增大到一定量时,就转移到韧 皮部,随后通过维管束转移到其他部分。
由于植株生长点附近病毒的浓度很低,甚至没 有。所以,应用茎尖培养脱毒研究获得成功。由于 茎尖培养脱毒效果好,后代遗传性稳定,所以是目 前生产上最常用的脱毒措施。
第二节
其他途径脱毒
一、愈伤组织脱毒
在受感染的组织形成的愈伤组织中,并
非所有的细胞都均匀一致地带有该种病原。 在用机械方法由受烟草花叶病毒(TMV)侵染 的烟草愈伤组织中分离出来的单个细胞中, 只有40%带有这种病毒。由受侵染的愈伤组织 中能再生出很多不含有TMV的植株。
二、珠心胚培养脱毒
柑桔类多胚品种中除一个受精胚以外,


扩大繁殖与生根培养
茎切段生芽扩大繁殖法 叶切块生芽扩大繁殖法


移栽
五、药用植物
枸杞 初代培养 继代增殖培养 生根培养 试管苗的移栽
二、指示植物检测法

植物脱毒技术

植物脱毒技术

主要影响因素:茎尖大小,一般要求茎尖长度小于1mm。 1mm。 主要影响因素:茎尖大小,一般要求茎尖长度小于1mm
茎尖越小, 技术上通常切取茎尖越小 脱毒效果越好, 技术上通常切取茎尖越小,脱毒效果越好,但是茎尖培养 的成活率变低。但对于木本植物来说, 的成活率变低。但对于木本植物来说,由于其分生组织在 离体条件下很难控制其生长发育或者其形成的苗不易生根。 离体条件下很难控制其生长发育或者其形成的苗不易生根。 所以在脱毒时可以采用微嫁接的方法,即,将分生组织嫁 所以在脱毒时可以采用微嫁接的方法, 接到试管中繁殖的砧木上,得到完整植株。 接到试管中繁殖的砧木上,得到完整植株。
1 2 3
指示植物法 免疫学方法 分子生物学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 A)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免疫电镜法( 免疫电镜法(ISEM) )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核酸斑点杂交技术(NA ) 核酸斑点杂交技术(NASH)
此外,还有PCR微量板杂交法, 此外,还有PCR微量板杂交法,蛋白质电泳 PCR微量板杂交法 法等也可以用来检测植物病毒。 法等也可以用来检测植物病毒。
3
抗病毒药剂脱毒
选用三氮唑核苷(C8H12N4O5)、盐酸吗啉双胍 选用三氮唑核苷(C Cl)、土霉素(C )3种药剂进行试验 种药剂进行试验。 (C5H14N5Cl)、土霉素(C22O9H31N2)3种药剂进行试验。取刚分 化长5 10mm的不定芽供试 的不定芽供试。 化长5-10mm的不定芽供试。培养基配 方:MS+BA2.0mg/L+IBA0.1mg/L +GA30.2mg/L,将抗病毒药剂按试验设计(二次回归正交设 将抗病毒药剂按试验设计( 将抗病毒药剂按试验设计 分别设A代表三氮唑核苷 B代表盐酸吗啉双胍,C 三氮唑核苷, 代表盐酸吗啉双胍,C代表 计)分别设A代表三氮唑核苷, B代表盐酸吗啉双胍,C代表 土霉素,加入培养基中,每种处理组合20 其它同一般MS 土霉素,加入培养基中,每种处理组合20 瓶,其它同一般MS 培养基的配置.选取合适的优系短枝富士进行第1次转接, 培养基的配置.选取合适的优系短枝富士进行第1次转接, 次转接后45d.在无菌条件下取样, 重量不低于0.5g, 45d.在无菌条件下取样 0.5g,进 第1次转接后45d.在无菌条件下取样, 重量不低于0.5g,进 ELISA检测 培养期间,注意观察嫩梢生长情况,及时记载. 检测. 行ELISA检测.培养期间,注意观察嫩梢生长情况,及时记载.

【生物技术】第八讲 (1)植物脱毒技术

【生物技术】第八讲 (1)植物脱毒技术

第二节 脱毒苗鉴定
一,直接检查法 直接观察待测定植株生长状态是否异常,茎叶 直接观察待测定植株生长状态是否异常, 上有无特定病毒引起的可见症状, 上有无特定病毒引起的可见症状,从而可判断病 毒是否存在. 毒是否存在.
一些常见病毒病引起的可见病症
症状 病毒病名称 症状 病毒名称 斑点 十字花科黑斑病 猝倒,棉花立枯病, 猝倒,棉花立枯病,瓜苗猝 倒病, 立枯 倒病,水稻烂秧病 萎蔫 矮化 棉花枯萎病,茄科植 棉花枯萎病, 物青枯病 玉米矮化病, 玉米矮化病,泡桐丛 枝病, 枝病,小麦丛矮病
2,茎尖剥离和接种 将已消毒的芽放在带滤纸的培养皿上
解剖镜下剥去幼叶
切下带1 切下带1~2个叶原基的生长点(0.3~0.5mm) 个叶原基的生长点(0.3~0.5mm)
切下的茎尖转至培养基上(顶部向上). 切下的茎尖转至培养基上(顶部向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培养 , 25+2℃ ,1500-4000LX ℃ 4,生根诱导 , 诱导生根的方法是将2~ 诱导生根的方法是将 ~3cm高的无根苗转 高的无根苗转 入生根培养基继续培养1 个月可生根. 入生根培养基继续培养 ~ 2个月可生根. 个月可生根
(二)珠心胚培养脱毒 柑橘类种子为多胚种子,除具有合子胚外还有珠心胚, 柑橘类种子为多胚种子,除具有合子胚外还有珠心胚, 种子一般不带病毒,因此珠心胚植株不易带病毒. 种子一般不带病毒,因此珠心胚植株不易带病毒. (三)微尖嫁接脱毒 指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实生砧木, 指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实生砧木,嫁接无病毒茎尖 个叶原基),以培养脱毒苗的技术. (0.14-1.0mm,带3-4个叶原基),以培养脱毒苗的技术. 带 个叶原基),以培养脱毒苗的技术 脱毒程序:无菌砧木培养——茎尖准备 茎尖准备——嫁接 嫁接—— 脱毒程序:无菌砧木培养 茎尖准备 嫁接 嫁接苗培养——移植. 移植. 嫁接苗培养 移植

植物的脱毒技术

植物的脱毒技术



(2)方法 ①材料的消毒 茎尖既可来自于大田或是盆栽,也可以来自无菌苗。 来自大田或是盆栽的要进行外植体的消毒,消毒方 法则是根据经验灵活运用,与器官培养基本一致。 另外,培养外植体的环境为清洁干净为好,并且给 植株定期喷施内吸型杀菌剂(如多菌灵等)或抗生 素(如0.1%链霉素)。
四、植物脱除病毒的方法



畸形生长型 :各种反常的生长。 变色型:叶片的局部或全部颜色改变。 如褪绿、变黄、变橙、变红、变紫、变 蓝绿等。郁金香碎裂病毒感染郁金香, 使其花色由单色发生斑驳或纵向条点。 坏死与变质:某些细胞组织死亡或组织 质地变软或变硬或木栓化。
郁 金 香 条 斑 病 毒 (TuBV)
黄瓜花叶病毒(CMV)

胚状体的发生方式
三、植物快速繁殖的途径和方法

5.原球茎型:兰科等植物的培养属于这 一类型,原球茎(protocorm)是缩短了 的、呈珠粒状的、由胚性细胞组成的、 类似嫩茎的器官。培养兰花的茎尖或液 芽可直接产生原球茎,可以分化成植株, 也可以继代增殖产生新的原球茎,这取 决于条件和培养基。
四、植物脱除病毒的方法

在茎尖培养时为抑制褐化的发生,需要 优化上述各因子。应用抗氧化剂AC和 Vc也可有效抑制茎尖培养的褐化现象。 此外,在茎尖培养基中,应尽量多加些 有机营养成分,如水解酪蛋白、水解乳 蛋白和椰乳等,有利于茎尖分生组织的 培养。
小结


剥取的茎尖大小与茎尖的成活率呈正相 关系,茎尖越大,成活率越高。茎尖越 小,受伤越越多,褐化就越严重,成活 率越低。 茎尖大小与脱毒率呈负相关,茎尖越大, 脱毒率就越低,茎尖越小,脱毒率就越 高。
百合丛簇病(CTLV)
二、培养无病毒种苗的意义

植物脱毒和快速繁殖技术

植物脱毒和快速繁殖技术
农业领域: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解决种质退化问题
园艺领域:促进花卉、蔬菜、水果等园艺作物的健康生长,提高其观赏价值和食用安全性
生物技术领域:为植物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提供高质量的实验材料,推动植物生物技术的进一步 发展
生态恢复领域:用于治理荒漠化、盐碱化等生态退化地区,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技术特点比较
植物脱毒技术:消除植物体内病毒,提高产量和品质 快速繁殖技术:通过组织培养等方法快速繁殖植物,缩短繁殖周期 脱毒技术更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快速繁殖技术更适用于珍稀植物保护 脱毒技术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快速繁殖技术对设备要求较高
应用范围比较
植物脱毒技术: 适用于各种植物, 特别是多年生植 物和花卉
激光处理法:利 用激光照射植物 表面,使病毒失 活
脱毒效果评估
生长状况:脱毒苗生长旺盛, 根系发达,无明显生长缺陷
病毒检测:通过生物学和分 子生物学方法检测脱毒苗是 否携带病毒
生理生化指标:脱毒苗的生 理生化指标正常,无异常代
谢产物
抗病性:脱毒苗抗病性强, 不易感染病毒病和其他病害
脱毒技术的应用
快速繁殖技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 或微型繁殖等方法,在短时间内大 量繁殖优质种苗的技术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微型繁殖法:利用植物细胞具有全 能性的理论,通过少量植物材料快 速繁殖出大量优质种苗的方法
无性繁殖:利用植物的根、茎、叶 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使植物保持 优良性状的方法
繁殖效率评估
繁殖周期:从种子到成熟所需的时间 生长速度:植物生长的快慢程度 繁殖数量: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后代数量 遗传稳定性:后代与亲本在形态和生物学特性上的相似程度
繁殖技术的应用
农业领域:提 高作物产量和 品质,解决粮

植物组织培养项目六 植物脱毒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项目六  植物脱毒技术

2)在旺盛分裂的分生细胞中,代谢活性高,竞争抑制
了病毒的复制;
3)在植物体内,可能存在着病毒钝化系统,它在分生 组织中比其他任何区域具有更高的活性。 4)在茎尖存在高水平内源生长素,也可能抑制病毒的 增殖 。
二、植物脱毒的方法
1. 茎尖培养脱毒
通过茎尖培养脱毒的原理 1)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分布:茎尖、根尖顶端分生组织病毒 浓度低,甚至不带病毒。(茎尖、根尖无维管束系统,病毒 无法运动)
获得的再生植株无病毒。
珠心胚培养对柑橘鳞皮病、速衰病、裂皮病、
脉突病等十分有效。
柑橘珠心胚培养:取花后约7 周的幼果胚囊, 接种在25±2 ℃黑暗条件下培养 1个月,再转光 培养(1000 lx,12 h/d)。
3-4 周发生球形胚和愈伤组织,9-10 周分化子
叶,苗高 3 cm左右移植到营养钵蛭石基质中培
全世界植物病毒近788种,病毒对寄主植物造成
毁灭性危害,导致大幅度减产。
2. 植物病毒病的症状
1)变色
2)坏死 3)畸形 4)萎蔫
3. 植物病毒的侵染特性
1)有性生殖退化、仅用无性繁殖方法繁殖的植物,
极易受病毒病的侵染。
2)大多植物病毒不经种子传播(专化性强的病毒除 外)。 3)病毒在生长旺盛的部位繁殖速度较慢。
4)生根诱导:
将 2-3 cm 的无根苗转入生根培养基( 1/2MS+IBA 0.10.2 mg/L)继续培养1-2 个月就可形成根。 极难生根的(桃、苹果等)通过微体嫁接法获得完整 植株。 二次茎尖培养,脱毒率达100%
培养基与培养方式
1)MS培养基适于多种植物茎尖培养,White、Morel培
葵、紫罗兰等;块根、块茎、鳞茎为繁殖器官的作物

植物脱毒技术

植物脱毒技术
植物脱毒技术
第二节 脱毒苗鉴定
一、直接检测法 二、指示植物法 三、抗血清鉴定法 四、分子生物学鉴定法 五、电镜检测法
植物脱毒技术
一、直接检测法
直接观察植株生长状态是否异常,茎叶上有无特定 病毒可见症状,从而可判断病毒是否存在。如矮缩病 毒引起寄主植物叶片退绿、坏死、扭曲、植株矮缩, 花叶病毒引起寄主植物叶片脉间失绿等。 简便、直观、准确。
植物脱毒技术
三、抗血清鉴定法
(一)原理 人和动物感病后,血清中会产生抗体。刺激抗体产 生的物质多为蛋白质,称为抗原。抗原与抗体间能发 生高度专一性的反应,称为血清学反应(免疫反应)。
植物脱毒技术 三、抗血清鉴定法
抗体存在于血清中,故叫抗血清。植物病毒是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因此, 也是一种抗原,注射到动物体内,会引起相应特异抗体的产生。因此,利用特定病毒 的抗血清.通讨血清学反应即可检测该种病毒。 抗血清鉴定方法专一性强、快速简便。分离纯化病毒(抗原),制备纯净的抗血清 是抗血清鉴定中最关键的环节。植物病毒抗血清的制备方法是:先提取、纯化植物病 毒,将高纯度病毒注射到动物(如家兔、山羊、老鼠)体内,再从动物血液中提取和 纯化抗血清。
植物脱毒技术
三、抗血清鉴定法
3.环形接口法 在毛细管或细长玻管中,抗 原抗体通过扩散结合。病毒抗原位于上部呈层 状,少量抗血清向毛细管渗入,至达到足够的 抗原/抗体比率时,在该区域产生可见沉淀物。 此法简单快速。
植物脱毒技术
三、抗血清鉴定法
4.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
基本原理是用化学处理方法将酶与抗体(或抗原) 结合,制成酶标抗体(原),这些酶标记物仍保持其 免疫活性,能与相应抗体或抗原特异结合形成酶标记 免疫复合物,遇相应底物时,免疫复合物上的酶催化 无色的底物,降解生成有色产物或沉淀物,前者可用 比色法定量测定,后者可肉眼观察或通过光学显微镜 识别。

《植物脱毒技术》课件

《植物脱毒技术》课件

结论和要点
通过了解《植物脱毒技术》,我们可以看到它在农业、环境和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性,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
植物脱毒技术的分类
生物学方法
利用微生物、激素和其他生 物因子来清除植物体内的有 害物质。
化学方法
使用化学物质和药剂来解毒 和恢复植物的健康状态。
遗传工程方法
通过基因编辑和转基因技术 来提高植物对有害物质的抗 性。
植物脱毒技术的应用
1
环境修复
2
清除受污染土壤和水源中的有害物质,
恢复生态平衡。
3
农业领域
《植物脱毒技术》PPT课 件
欢迎来到《植物脱毒技术》的世界。
技术背景
植物脱毒技术是一种为清除植物体内的有害物质而采取的方法,主要应用于农业和生物科学领域。
植物脱毒技术的定义
植物脱毒技术是一套用于消除有毒物质、净化植物组织并恢复其生长能力的 方法和策略。
提高农作物的生长质量和产量,减少农 药的使用。
食品安全
确保食品中没有有害物质残留,保护人 们的健康。
植物脱毒技术的优势
1 环保可持续
采用生物和自然方法,无污染且能循环利用。
2 经济效益
减少农药和化学物质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3 提高品质
改善农作物的口感、色泽和储存性。
植物脱毒技术的未来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植物脱毒技术将不断创新,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产生重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章 植物脱毒技术(4学时) 第一节 无病毒苗培育的意义 第二节 植物脱毒的方法 第三节 脱毒苗鉴定 第四节 几种植物的脱毒苗培育技术 本章小结

目的要求: (1)掌握植物微茎尖培养的脱毒方法; (2)一般掌握无毒苗木的鉴定方法; (3)掌握组织培养脱毒苗在生产上的重要意义; (4)一般掌握脱毒苗木的保存和利用方法

病毒在植物上的危害 通常危害植物的病毒有几百种,并且随着生产栽培时间的延长,危害程度越来越严重,种类越来越多。尤其是靠无性繁殖的作物,如利用茎(块茎、球茎、鳞茎、根茎、匍匐茎),根(块根、宿根)、枝、叶、芽(顶芽、侧芽、球芽、不定芽)等通过嫁接、分株、扦插、压条等途径来进行繁殖的。像苹果、葡萄、草莓等。花卉的百合、唐菖蒲、水仙、郁金香、香石竹、菊花等,蔬菜的马铃薯、姜等。而以种子进行繁殖的种类,除豆类外,其他均可随着世代的交替而去除病毒,即病毒只能危害一个世代。而在无性繁殖的种类中,由于病毒通过营养体进行传递,在母株内逐代积累,危害日趋严重。一些园艺植物以小规模集约栽培,造成连作危害问题,并加重土壤传染性病毒的危害。 病毒的危害给植物生产带来的损失是很大的,如草莓病毒的危害,使草莓产量严重降低,品质大大退化。葡萄扇叶病毒使葡萄减产10%~18%,为害马铃薯的病虫害则更多,大约有几十种,因此,给马铃薯生产带来严重障碍。花卉病毒的危害一般会影响花卉的观赏价值,其表现是花少而小,产生畸形、变色等。 为了提高植物的产量和质量,根除病毒和其他病原菌是非常必要的。虽然通过防治细菌和真菌的药物处理,可以治愈受细菌和真菌侵染的植物,但现在还没有什么药物可治愈受病毒侵染的植物。若一个无性系的整个群体都已受到侵染,获得无病毒植株的唯一方法就是消除营养体的病原菌,并由这些组织中再生出完整的植株。一旦获得了一个不带病原菌的植株,就可在不致受到重新侵染的条件下,对它进行营养繁殖。用组织培养法消除病毒是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 由于病毒对植物造成如此严童的危害。所以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如日本用柑桔茎尖微嫁接繁殖无病毒柑桔营养系。美国用组织培养法,使苹果无病毒苗已工厂化育苗,并在全国普遍开展。 第一节 无病毒苗培育的意义 采用生物、物理、化学等途径防治病毒病收效甚微,甚至毫无成效。自从50年代发现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可以脱除严重患病毒植物的病毒种类,提高产量、质量。因此,到60至70年代组织培养的技术在花卉、蔬菜和果树等得到广泛的应用。生产无毒苗已形成一种产业,满足生产者对这种苗的大量需要。用组织培养方法生产无毒苗,是一个积极有效的途径,由于排除了使用药剂,所以对减少污染,防止公害,保护环境都有积极的意义。

第二节 植物脱毒的方法 一、 茎尖培养脱毒 (一)通过茎尖培养脱毒的原理 1.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感染病毒植株的体内病毒的分布并不均匀,病毒的数量随植株部位及年龄而异,越靠近茎顶端区域的病毒的感染深度越低,生长点(约0.1~1.0mm区域)则几乎不含或含病毒很少。这是因为分生区域内无维管束,病毒只能通过胞间连丝传递,赶不上细胞不断分裂和活跃的生长速度。 2.茎尖大小与脱毒效果 在切取茎尖时越小越好,但太小则不易成活,过大又不能保证完全除去病毒。茎尖培养脱毒,由于其脱毒效果好,后代稳定,所以是目前培育无病毒苗最广泛和最重要的一个途径。 (二)方法 1.取样与消毒 剪取顶芽梢段3~5cm,削去大叶片,用自来水冲干净,在75%酒精中浸泡30s,用1%-3%次氯酸钠溶液消毒10~20min,最后用无菌水材料冲洗4-5次 2.剥取茎尖与接种 3.培养 接种后材料置25±2℃,光照度1500~5000lx,每日光照10~16h条件下培养.光照对茎尖培养的影响更大 4.生根诱导 一些植物茎尖培养形成绿芽后,基部很快发生不定根.而另一些植物茎尖不产生不定根,需经再诱导、生根才能成为完整植株 (三)培养基与培养方式 1.培养基 MS培养基适于多种植物茎尖培养。 2.培养方式 在进行脱毒培养时,由于微小的茎尖组织很难靠肉眼操作,因而需要一台带有适当光源的简单解剖镜(8~40倍)。除了在进行植物组织无菌培养一般工具外,还需要一套解剖刀。剥离茎尖时,应尽快接种,茎尖暴露的时间应当越短越好,以防茎尖变干。可在一个衬有无菌湿滤纸的培养皿内进行操作,有助于防止茎尖变干。和其他器官的培养一样,在进行茎尖培养时,首要是获得表面不带病原菌的外植体。因此,一般来说,茎尖分生组织由于有彼此重叠的叶原基的严密保护,只要仔细解剖,无须表面消毒就可以得到无菌的外植体。有时消毒处理还会增加培养物的污染率,所以选取茎尖前,可把供试植株种在无菌的盆土中,放在温室中进行栽培。浇水时要直接浇在土壤中而不要浇在叶片上。另外,最好还要给植株定期喷施内吸杀菌剂,可用多菌灵0.1%和抗生素(如0.1%链霉素)。对于某些田间种植的材料,可以切取插条插入Knop溶液中令其长大,由这些插条的腋芽长成的枝条,要比由田间植株上直接取来的枝条污染小得多。 为了保险起见,在切取外植体之前一般仍须对茎芽进行表面消毒。叶片包被严紧的芽,如菊花、兰花,只须在75%酒精中浸蘸一下,而叶片包被松散的芽,如香石竹,蒜和马铃薯等,则要用0.1%次氯酸钠表面消毒l0min。对于这些消毒方法,在工作中应灵活运用,如在大蒜茎尖培养时,可将小鳞茎在75%酒精中浸蘸一下,再用灯火烧掉酒精,然后解剖出无菌茎芽。在剖取茎尖时,把茎芽置于解剖镜下,一只手用细镊子将其按住,另一只手用解剖针将叶片和叶原基剥掉,解剖针要常常蘸入90%酒精,并用火焰灼烧以进行消毒。但要注意解剖针的冷却,可蘸人无菌水进行冷却。当一个闪亮半圆球的顶端分生组织充分暴露出来之后,用解剖刀片将分生组织切下来,为了提高成活率,可带1~2枚幼叶,然后将其接到培养基上。接种时确保微茎尖不与其他物体接触,只用解剖针接种即可。将接种好的茎尖置于22℃左右的温度下。每天以16h 2000~3000Lx的光照条件下培养。由于在低温和短日照下,茎尖有可能进入休眠;所以较高的温度和充足的日照时间必须保证。微茎尖需数月培养才能成功。茎尖培养的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和一般器官的培养相同,这里不再叙述。 二、 其他组织培养脱毒方法 (一)愈伤组织培养脱毒 通过植物的器官和组织的培养去分化诱导产生愈伤组织,然后从愈伤组织再分化产生芽,长成小植株,可以得到无病毒苗。感染烟草花叶病毒的愈伤组织经机械分离后,仅有40%的单个细胞含有病毒,即愈伤组织无病毒植株。愈伤组织的某些细胞之所以不带病毒,其理由是:①病毒的复制速度赶不上细胞的增殖速度;②有些细胞通过突变获得了抗病毒的抗性。对病毒侵袭具有抗性的细胞可能与敏感的细胞共同存在于母体组织之中。但是,愈伤组织脱毒的缺陷是植株遗传性不稳定,可能会产生变异植株,并且一些作物的愈伤组织尚不能产生再生植株。 (二) 珠心胚培养脱毒 (三)茎尖嫁接脱毒 木本植物茎尖培养难以生根成植株,将实生苗砧木在人工培养基上种植培育,再从成年无病树枝上切取0.4~1.0mm茎尖,在砧木上进行试管微体嫁接,以获得无病毒幼苗。这在桃、柑橘、苹果等果树上已获得成功,并且有的已在生产上应用。 (四)花药培养脱毒 三、理化方法脱毒 (一)物理方法 1.高温处理 又叫热处理或温热疗法。其基本原理是一些病毒对热不稳定,在高于常温的温度下即钝化失活。 2.低温处理 低温处理又称冷疗法。适当增加低温处理时间可提高脱毒效果 (二)化学处理 1.病毒抗血清预处理 用齿舌兰环斑病毒(ORV)的血清处理兰属离体分生组织,提高了再生株中无ORV的植株频率, 2.RNA合成抑制剂处理 烟草愈伤组织培养基中加入2-硫脲嘧啶,可除去组织中马铃薯Y病毒 3.三氮唑核苷处理 三氮唑核苷又叫病毒唑,是防治动物RNA病毒和DNA病毒病的广谱性抗病毒制剂。 第三节 脱毒苗鉴定 上述途径培育得到的植株,必须经过严格的鉴定,证明确实无病毒存在,才是其正的无病毒苗,才可以提供给生产应用。鉴定的方法有多种。 一、直接检测法 直接观察待测植株生长状态是否异常,茎叶上有无特定病毒引起的可见症状,从而可判断病毒是否存在。 二、指示植物(indicating Plant)法 利用病毒在其他植物上产生的枯斑作为鉴别病毒种类的方法,就是枯斑和空斑的测定法。这种专门选用以产生局部病斑的寄主即为指示植物,又称鉴别寄主。它只能鉴定靠汁液传染的病毒。指示植物法最早是美国的病毒学家Holmes 1929年发现的。他用感染TMV的普通烟叶的粗汁液和少许金刚砂相混合,然后在烟叶子上摩擦2~3d后叶片上出现了局部坏死斑。在一定范围内,枯斑与侵染性病毒的浓度成正比。这种方法条件简单,操作方便,故一直沿用至今,仍为一种经济而有效的鉴定方法。枯斑法不能测出病毒总的核蛋白浓度,而只能测出病毒的相对感染力。由于病毒的寄生范围不同,所以应根据不同的病毒选择适合的指示植物。此外还要求所选择的指示植物不但一年四季都容易栽培,并且在较长的时期内还能保持对病毒的敏感性和容易接种,而且在较广的范围内具有同样的反应。指示植物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接种后产生系统性症状,其病毒可扩展到植物非接种部位,通常没有局部病斑;另一种是只产生局部病斑,常由坏死、褪绿或环状病斑构成。 在接种时从被鉴定植物上取1~3g幼叶,在研钵中加10ml水及少量磷酸缓冲液(pH值7.0),研碎后用两层纱布滤去渣滓,再在汁液中加入少量的500~600目金钢砂作为指示植物叶片的摩擦剂,使叶面造成小的伤口,而不破坏表面细胞。以后用棉球蘸取汁液在叶面上轻轻涂抹2~3次进行接种,后用清水冲洗叶面。接种时可用手指涂抹、用纱布或用喷枪等来接种。为确保接种质量接种工作应在防蚜虫温室中进行,保温15~25℃。接种后2~6d 可见到上述症状出现。木本多年生果树植物及草莓等无性繁殖的草本植物,由于采用汁液接种法比较困难,所以通常采用嫁接接种的方法。以指示植物作砧木,被鉴定植物作接穗,常用劈接法。 三、抗血清(antiserum)鉴定法 物病毒是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的核蛋白,因而是一种较好的抗原,给动物注射后会产生抗体,抗体存在于血清之中称抗血清。不同病毒产生的抗血清有各自的特异性。用已知抗血清可以鉴定未知病毒的种类。这种抗血清就是高度专一性的试剂,这种方法特异性高,测定速度快,一般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就可以完成。所以抗血清法成为植物病毒鉴定中最有用的方法之一。抗血清鉴定法要进行抗原的制备(包括病毒的繁殖,病叶研磨和粗汁液澄清等),抗血清的采收,分离等。血清可分装到小玻璃瓶中,贮存在-15~25℃的冰冻条件下。测定时,把稀释的抗血清与未知的病毒植物在小试管内混合,这一反应导致形成可见的沉淀。然后根据沉淀反应来鉴定病毒。 四、分子生物学鉴定法 1.双链RNA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