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脱毒技术
常见植物的脱毒与快速繁殖技术

甘蔗脱毒
甘蔗脱毒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去除甘蔗植株体内病毒 的过程,使其恢复健康生长。常用的脱毒方法包括热处理、 化学处理和微茎尖培养等。
快速繁殖
脱毒后的甘蔗植株可以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快速繁殖, 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利用幼嫩的茎尖或根尖培养出大量 的无病毒植株。
案例效果
通过甘蔗脱毒与快速繁殖技术,可以快速获得大量无病毒 的甘蔗种苗,提高甘蔗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
常见植物的脱毒与快速繁殖技术
目录
• 植物脱毒技术 • 植物快速繁殖技术 • 植物脱毒与快速繁殖的应用 • 植物脱毒与快速繁殖的前景与挑战 • 案例分析
01 植物脱毒技术
热处理脱毒
总结词
通过加热植物组织,使病毒粒子失活或抑制其复制,从而达到脱毒目的。
详细描述
热处理脱毒通常是将植物组织暴露在高温下,如热水或热蒸汽,使病毒粒子失 去活性。这种方法适用于多种植物,尤其是难以通过其他方法脱毒的植物。
在园艺上的应用
花卉产业的发展
01
通过植物脱毒与快速繁殖技术,可以快速大量繁殖各类花卉苗
木,满足市场需求,促进花卉产业的发展。
园林绿化的优化
02
无病毒种苗生长健壮,抗性强,能够改善城市绿化效果,提高
园林景观品质。
切花和盆栽植物的生产
03
利用植物脱毒与快速繁殖技术,可以大量生产优质切花和盆栽
植物,丰富人们的家居生活。
马铃薯脱毒与快速繁殖案例
01 02
马铃薯脱毒
马铃薯脱毒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去除马铃薯植株体内病毒的过程, 使其恢复健康生长。常用的脱毒方法包括热处理、化学处理和微茎尖培 养等。
快速繁殖
脱毒后的马铃薯植株可以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快速繁殖,在人工控制 的条件下,利用幼嫩的茎尖或根尖培养出大量的无病毒植株。
植物脱毒的名词解释

植物脱毒的名词解释植物脱毒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来清除或减轻植物体内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或毒素的过程。
在自然界中,植物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它们吸收到有害的化学物质,例如重金属、农药残留和空气污染物等。
这些有害物质的积累可能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导致其死亡。
因此,植物脱毒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保护植物健康的措施。
植物脱毒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方法是植物利用自身的代谢活性来降解、转化或排除有害物质。
植物细胞内具有一系列的代谢酶,这些酶可以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或低毒的形式。
例如,一些植物能够利用酚氧化酶将有害的酚类物质氧化为酚醛,从而减轻其毒性。
此外,植物还可以通过营养代谢途径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更容易排除的形式,例如,通过甲基化作用将重金属离子转化为脂肪酸甲酯。
第二种方法是植物利用菌根共生的方式来脱毒。
菌根是植物根系与真菌之间的共生关系,菌根真菌能够通过其特殊的吸附能力,吸附植物体内的有害物质,从而帮助植物减轻有害物质的负担。
此外,一些菌根真菌还能够分泌特定的酶类,帮助植物降解有害物质,促进其脱毒过程。
第三种方法是利用植物的解毒基因来提高植物的抗毒性。
研究发现,植物中存在许多解毒基因,这些基因能够编码各种解毒酶和蛋白,帮助植物抵御外界有害物质的侵害。
通过转基因技术,科研人员可以将这些解毒基因导入到目标植物中,从而提高植物的抗毒性。
这种方法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将抗虫基因导入水稻和玉米等农作物,提高其抵抗害虫的能力。
第四种方法是利用生物修复技术来脱毒。
生物修复是指通过利用生物体的生物化学反应能力来清除或降解有害物质。
在植物脱毒中,一些细菌和真菌具有降解有害物质的能力,可以与植物共同生长,并通过它们的代谢活性来清除植物体内的有害物质。
这种生物修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污染修复领域,例如利用植物修复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
总体来说,植物脱毒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过程,旨在保护植物的健康与生长发育。
《植物脱毒技术》课件

在玉米种植中,脱毒技术可以去除病 毒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提高产量和品 质。
脱毒技术在森林植物上的应用
树木
在森林植物中,脱毒技术可以消除病毒对树木生长的影响,提高树木的生长速 度和木材质量。
竹子
在竹子种植中,脱毒技术可以去除病毒对竹子生长的影响,提高竹材的产量和 品质。
04 植物脱毒技术的优缺点及展望
谢谢聆听
注意事项
嫁接过程中需保证嫁接部位的愈合良 好,并注意砧木的选择和处理。
03 植物脱毒技术的应用
脱毒技术在园艺植物上的应用
花卉
通过脱毒技术,可以去除花卉中的病 毒,提高花卉的品质和产量。
蔬菜
在蔬菜种植中,脱毒技术可以消除病 毒对蔬菜生长的影响,提高产量和品 质。
脱毒技术在农作物上的应用
小麦
通过脱毒技术,可以消除小麦中的病 毒,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植物脱毒技术的优点
提高植物抗性
脱毒后的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更强,生长 更健康。
改善品质
提高产量
脱毒植物的生长速度和生长量都有所增加, 从而提高产量。
脱毒植物的品质得到改善,如更甜、更香的 果实。
02
01
延长存储时间
脱毒植物的寿命延长,更耐存储和运输。
04
03
植物脱毒技术的缺点
技术要求高
植物脱毒技术需要专业 的技术和设备,操作复 杂。
成本高
植物脱毒技术的成本较 高,包括技术、设备、 人员等费用。
可能产生变异
在脱毒过程中,植物可 能会出现基因变异,需 要进一步筛选和鉴定。
可能影响生态平衡
大规模种植脱毒植物可 能对当地生态平衡产生 影响。
植物脱毒技术的展望
A
植物脱毒技术

第一节 脱毒方法
一、茎尖培养脱毒 (一)茎尖培养脱毒原理 1、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越靠近茎顶端区域的病毒,其感染深度越 低,生长点(约0.1~1.0mm区域)则几乎不含 或含病毒很少。离尖端越远病毒浓度越高。
无病毒苗的保存 隔离保存:种植于防虫网室 长期保存:
低温保存:茎尖或小植株培养基。19℃低温低光照,6-12月更换培养基。
冷冻保存:用液氮(-196℃)。
无病毒苗的繁殖 嫁接繁殖 扦插繁殖 压条繁殖 匍匐茎繁殖
本章小结
去除植物病毒的方法:热处理法、微茎尖培 养法、愈伤组织培养法和茎尖微体嫁接法。
2
花药脱毒
1974年日本大泽胜次首次发现,草莓 花药培养可产生无病毒植株。
草莓花药培养脱毒率高于茎尖脱毒 率,一般可达80%以上。
三、理化方法脱毒
1、物理方法: 高温处理,又称温热疗法。35-40℃一些病
毒钝化失活。 低温处理,又称冷疗法。5℃处理4-7个月
2、化学处理 病毒抗血清预处理 RNA合成抑制剂处理 病毒唑处理
2、取茎尖与接种
取芽放在无菌的垫有滤纸的培养皿中,在 解剖镜下,用刀剥去幼叶,露出生长点。 带1-3个叶原基的茎尖作外植体(约0.30.5mm。使用培养容器以保湿性好的为宜。
1
3、培养 25℃左右;10-16h/d, 1500—50001x,2-3个月长绿点
4、生根诱导 2-3cm高的无根苗——生根培养基, 1-2个月生根
法之一。
四、分子生物学鉴定法
双链RNA法(dsRNA) 互补DNA(cDNA)检测法
植物脱毒技术

主要影响因素:茎尖大小,一般要求茎尖长度小于1mm。 1mm。 主要影响因素:茎尖大小,一般要求茎尖长度小于1mm
茎尖越小, 技术上通常切取茎尖越小 脱毒效果越好, 技术上通常切取茎尖越小,脱毒效果越好,但是茎尖培养 的成活率变低。但对于木本植物来说, 的成活率变低。但对于木本植物来说,由于其分生组织在 离体条件下很难控制其生长发育或者其形成的苗不易生根。 离体条件下很难控制其生长发育或者其形成的苗不易生根。 所以在脱毒时可以采用微嫁接的方法,即,将分生组织嫁 所以在脱毒时可以采用微嫁接的方法, 接到试管中繁殖的砧木上,得到完整植株。 接到试管中繁殖的砧木上,得到完整植株。
1 2 3
指示植物法 免疫学方法 分子生物学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 A)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免疫电镜法( 免疫电镜法(ISEM) )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核酸斑点杂交技术(NA ) 核酸斑点杂交技术(NASH)
此外,还有PCR微量板杂交法, 此外,还有PCR微量板杂交法,蛋白质电泳 PCR微量板杂交法 法等也可以用来检测植物病毒。 法等也可以用来检测植物病毒。
3
抗病毒药剂脱毒
选用三氮唑核苷(C8H12N4O5)、盐酸吗啉双胍 选用三氮唑核苷(C Cl)、土霉素(C )3种药剂进行试验 种药剂进行试验。 (C5H14N5Cl)、土霉素(C22O9H31N2)3种药剂进行试验。取刚分 化长5 10mm的不定芽供试 的不定芽供试。 化长5-10mm的不定芽供试。培养基配 方:MS+BA2.0mg/L+IBA0.1mg/L +GA30.2mg/L,将抗病毒药剂按试验设计(二次回归正交设 将抗病毒药剂按试验设计( 将抗病毒药剂按试验设计 分别设A代表三氮唑核苷 B代表盐酸吗啉双胍,C 三氮唑核苷, 代表盐酸吗啉双胍,C代表 计)分别设A代表三氮唑核苷, B代表盐酸吗啉双胍,C代表 土霉素,加入培养基中,每种处理组合20 其它同一般MS 土霉素,加入培养基中,每种处理组合20 瓶,其它同一般MS 培养基的配置.选取合适的优系短枝富士进行第1次转接, 培养基的配置.选取合适的优系短枝富士进行第1次转接, 次转接后45d.在无菌条件下取样, 重量不低于0.5g, 45d.在无菌条件下取样 0.5g,进 第1次转接后45d.在无菌条件下取样, 重量不低于0.5g,进 ELISA检测 培养期间,注意观察嫩梢生长情况,及时记载. 检测. 行ELISA检测.培养期间,注意观察嫩梢生长情况,及时记载.
第五章植物脱毒快繁技术

2、培养基
一般以White、MS为基本培养基,提高钾盐 和铵盐含量有利于茎尖生长。MS培养某些植物茎 尖时,有些离子浓度过高应稀释。
在双子叶植物中,激素可能在第2对叶原基中 合成,所以茎尖的圆锥组织生长激素不能自给,必 须加入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浓度要合适。在生长 素中应避免用易促进愈伤组织化的2,4-D,宜用 NAA或IBA;细胞分裂素用KT或BA;GA3对某些 植物茎尖培养有用。
五、快速繁殖
茎尖培养得到的脱毒苗不多,用于生产需扩大繁殖。
扩繁方法: 1)组培快繁 2)无毒苗栽到土壤中进行扩繁。如甘薯、草 莓等利用蔓,马铃薯、姜、蒜等利用地下部分繁 殖。为了预防病毒再感染,扩繁应在培育温室或 防虫罩内,因为昆虫传播病毒。
3)两种方法相结合,试管内扩繁,移栽后再 扩繁。
注意: 1、培养变异的产生,应及时去除 2、脱毒苗并非永远是无毒苗,由于昆虫等的传播,
• ④愈伤组织增殖 可以说,所有的植物通 过组织培养的方法均可以诱导形成愈伤组 织,愈伤组织再进一步分化即可获得小植株。
• 愈伤组织增殖的特点是成功率高,繁殖系 数大,但遗传稳定性较差。
• 3.生根培养
• 4.生产用苗的培植
(二)离体繁殖的使用范围
离体繁殖常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 某些难以繁殖或繁殖系数很低的植物 • 某些需要加速繁殖的特殊基因型如名贵花卉、
3、茎尖的培养方法
材料选择、消毒 微茎尖的剥取 接种
3、茎尖的培养方法
需要一台解剖镜(8-40倍)。 剥离茎尖要迅速并尽快接种,或在一个衬有 无菌湿滤纸的培养皿内进行操作,以防茎尖变干。 茎尖分生组织由于有彼此重叠的叶原基的严 密保护,只要仔细解剖,(无须表面消毒)就可得 到无菌的外植体。有时消毒处理会增加培养物的 污染率。
第三章植物脱毒技术

二、植物脱毒的意义
“脱毒苗”或“无病毒苗”,是指不含有该种植物的主要 危害病毒,即经检测主要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存在表现为阴性 反应的苗木。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方法生产无病毒种苗可以同时除去真菌、 细菌和线虫的寄生,因此产量大幅度增加,最高可增产300%, 平均增产也在30%以上。
二、热处理脱毒
1. 原理 利用病毒耐热性差的特点,将植物组织置
于高于正常温度的环境中,组织内部的病毒受热
以后部分或全部钝化,但寄主植物的组织很少或
不会受到伤害。
2.热处理的方法
• (1)温汤浸渍处理 适用于休眠器官、剪下的接穗或种植
材料的脱毒处理。方法是将材料放在50~55℃的温水中浸 渍数分钟至数小时。此方法简便易行,但易造成材料受伤。 • (2)热空气处理 适用于生长期植物材料的脱毒处理。设
备可采用有照明、通风、调温、给水动能的培养箱。方法 是将待处理植株先进行盆栽,成活后移入35~40℃的培养 箱中处理几十分钟至几个月。
3.热处理脱毒的优点与局限性
(1)优点:对设备要求不高,技术简单,短时间可除去病毒。 (2)局限性:
●热处理不能脱除所有病毒,此法只对那些球形病毒和线形
病毒有效。而对杆状病毒不起作用。 ●同时同样的处理效果也不一样(具有不确定性)。 ●对植株有伤害,只有部分植株成活。 ●对寄主植物进行较长时间的高温处理有可能钝化植物组织 中的阻抗因子,使寄主植物中抗病毒因子难于活化,从而 增加无效植株的发生率。
(3)双链RNA(dsRNA)电泳技术
组织培养第九章植物脱毒技术

•显微镜下 获取茎尖
PPT文档演模板
•接种
•盖好瓶塞
组织培养第九章植物脱毒技术
PPT文档演模板
•脱毒马铃薯试管苗
组织培养第九章植物脱毒技术
3.培养
25+2℃ ,1500-5000LX,10-16h 一般光照培养比暗培养效果好。其间应更换新 鲜培养基。提高培养基中BA的浓度可形成大量从 生芽。 4.生根诱导 诱导生根的方法是将2-3cm高的无根苗转入生 根培养基继续培养1-2个月可生根。
PPT文档演模板
组织培养第九章植物脱毒技术
PPT文档演模板
组织培养第九章植物脱毒技术
四、分子生物学鉴定 1、双链RNA法
通过提取纯纯化待测植物RNA,并对其进行电 泳分析,可确定dsRNA存在,从而判断待检植物是 否带病毒。 2、互补DNA(c DNA)检测法
也叫DNA分子杂交法
PPT文档演模板
叶片上产生黄斑、沿叶脉条斑
叶和茎干锈斑、坏死斑 叶片出现褪绿斑点、线纹斑及环斑、 局部坏死、畸形;叶脉间出现星状 透明斑
PPT文档演模板
组织培养第九章植物脱毒技术
葡萄卷叶病毒 葡萄茎沟病毒 葡萄栓皮病毒 葡萄金黄病毒
欧亚种葡萄 Kober 5BB LN33 Baco 22A
葡萄脉坏死病 110R
葡萄脉斑驳病 河岸葡萄
苹果 柑橘 葡萄 草莓
桃 梨
感染病 毒种类
36 23 26 24 23 11
PPT文档演模板
组织培养第九章植物脱毒技术
• 所谓脱毒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除去植 物体内病毒的技术。 • 无病毒苗:指不含该种植物的主要危 害病毒,即经检测主要病毒在植物体内的 存在表现阴性反应的苗木。
PPT文档演模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片背面沿叶脉出现坏死斑,卷须 和嫩梢坏死
褪绿斑,沿脉斑驳,叶片畸形 新叶上出现叶片扭曲,叶缘残缺呈 破碎状
柑橘碎叶病
腊斯克枳橙、特洛 亚枳橙、卡里佐枳 橙和厚皮来檬
三、抗血清鉴定法 特 • 异性高,测定速度快,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就可 以完成。植物病毒鉴定中最有用方法之一。 (一)原理 刺激抗体产生蛋白质抗原。抗原与抗体间能 发生高度专一性的血清学反应(免疫反应) (二)方法 1、叶绿体凝集法 2、块茎沉淀法 3、环形接口法 4、酶联免疫法:用梅标记抗原或抗体的微量测 定法。现在灵敏度较高和常使用的方法。
(二)茎尖脱毒方法
1、取样与消毒
可直接选定的植株上取顶芽进行消毒接种。采 顶芽与侧芽消毒接种 。 消毒方法是:剪取顶芽梢段3、5厘米,剥去大 叶片,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在75%酒精中浸泡30秒
左右,用1%-3次氯酸钠或5%-7%的漂白粉溶液消
毒10-20分,最后用无菌水冲洗材料4-5次。
酒精擦拭手
铃薯Y病毒
马铃薯 马铃薯X病毒 马铃薯G病毒 马铃薯S病毒 斑纹花叶病毒 甘薯 缩叶花叶病毒 羽毛状花叶病毒
1.0~3.0
0.2~0.5 0.2~0.3 0.2以下 1.0~2.0 1.0~2.0 0.3~1.0
鸢尾
菊花
花叶病
各种病毒
0.2~0.5
0.2~1.0 0.2~0.8 0.6 0.3~1.0 0.7~3.0 0.2~1.0
苹果茎沟病毒
苹果花叶病毒 苹果锈果类病毒 葡萄扇叶病毒 葡萄茎痘病毒
弗吉尼亚小苹果
兰蓬王、红玉和 金冠 国光 沙地葡萄圣乔治
葡萄卷叶病毒
欧亚种葡萄
叶片下卷、叶脉间变红
葡萄茎沟病毒
葡萄栓皮病毒 葡萄金黄病毒 葡萄脉坏死病 葡萄脉斑驳病
Kober 5BB
LN33 Baco 22A 110R 河岸葡萄
仅在Kober5BB上会产生茎沟
第二节 脱毒苗鉴定 一、直接检查法 直接观察待侧植株生长状态是否异常,茎叶上有 无特定病毒引起的可见症状,从而可判断病毒是否 存在。 二、指示植物法 将一些对病毒反映敏感,症状特征显著的植物 作为指示植物,用以检验待测植物体内特定病毒的 存在。即指示植物法。 特点:条件简单,操作方便,经济而有效,只 能测出病毒的相对感染力。
3、分别说明植物指示植物法和抗血清鉴定法
原理
4、写出我国的脱毒苗繁育生产体系
5、查阅资料,了解我国脱毒马铃薯生产状况
感染病 毒种类 19
11 4 5 3 10
植物种 类 矮牵牛
百合 马铃薯 大蒜 豌豆 樱桃
感染病 毒种类 5
6 17 24 15 44
植物种 类 苹果
柑橘 葡萄 草莓 桃 梨
感染病 毒种类 36
23 26 24 23 11
所谓脱毒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除去植物 体内病毒的技术。 无病毒苗:指不含该种植物的主要危害 病毒,即经检测主要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存 在表现阴性反应的苗木。
(四)影响茎尖脱毒效果的因素(茎尖脱毒技术
的关键)
植物种类、病毒种类、剥离茎尖的大小(0.30.5mm带1-3个叶原基)、培养基营养
用于脱毒的适宜茎尖大小
植物 病毒名称 马铃薯卷叶病毒 马 剥离茎尖大 小 (mm) 1.0~3.0 植物 百合 剥离茎尖大 病毒名称 小 (mm) 花叶病 0.2~1.0
康乃馨 各种病毒 大丽花 大蒜 甘蔗 草莓 花叶病 花叶病毒 花叶病 各种病毒
二、热处理脱毒 脱毒原理 即热处理脱毒,一些病毒对热不稳定,在高于常温 的温度下(35-40度)即钝化失活。 1、温汤浸渍处理脱毒法 材料置于50℃左右热水中 浸渍几十分钟到数小时。 特点:简单易行,成本低,但易使材料受伤。适用: 甘蔗、木本植物和休眠器官的处理。 2、热空气处理脱毒法 将植物用35~40℃的热空 气处理2~4周或更长时间。 特点:损伤较小,操作简便,须严格控制温度时间
生产场所应隔离病毒感染途径,• 好土壤消 做
毒或防蚜等工作。在此种植区及种植规模小的地 方,要较长时间才会感染。而在种植时间长、轮 作及种植规模大的产地则在短期内就可感染。 一旦感染,影响产量质量的,就应重新采用
无病毒苗,以保证生产的质量。
思考: 1、说明植物茎尖培养脱毒技术原理及其影响 因素
2、热处理脱毒原理是什么?
徒长 水稻恶苗病
疮痂
卷叶 马铃薯卷叶病
指示植物法
几种马铃薯病毒的指示植物及表现症状
病毒种类 马铃薯X病 毒(PVX) 马铃薯S病 毒(PVS) 指示植物 千红日、曼陀罗、 辣椒、心叶烟 苋色藜、千日红、 曼陀罗、昆诺阿藜 表现症状 脉间花叶 叶脉深陷,粗缩
马铃薯Y病 野生马铃薯、洋酸 毒(PVY) 菜、曼陀罗
应用植物脱毒技术意义
植物脱毒技术可使植物恢复原来优良特性,
生长势增强,明显提高产量、改善品质,产
量的提高幅度最高可达300%。
植物脱毒技术不仅脱除了病毒,还可以去
除多种真菌、细菌及线虫病害,使种性得以
恢复,植株生长健壮,减少肥料和农药施用
量,降低生产成本,保护了环境
第一节 脱毒方法
一、茎尖培养脱毒 (一)通过茎尖培养脱毒的原理 1、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病毒浓度不同,离尖端越远病毒浓度越高。茎 尖或根尖,离体培养便可获得无病毒再生植株。 2、茎尖大小与脱毒 茎尖外植体的大小与脱毒效果成反比。茎尖分 生组织不能合成自身需要的生长素,但下部叶原基 能提供,因而带叶原基的茎尖生长快,成苗率高。 但茎尖越大,脱毒效果差。
适用:多数植物
3、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脱毒 目前常采用将热处理和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结合 起来的方法脱毒。 特点:既可缩短热处理时间,提高植株成活率,又
可剥离较大的茎尖,提高茎尖培养的成活率和脱毒
率。 适用:大多数植物,并可除去一般培养难以去除的 纺锤块茎类病毒
三、其他组织培养脱毒方法 (一)愈伤组织培养脱毒 将感染病毒的组织离体培养获得愈伤组织, 再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苗,从而获得无病害毒植 株的方法,即愈伤组织培养脱毒法。 部分愈伤组织细胞不带病毒可能有以下两方 面的原因: 一是愈伤组织细胞分裂增殖速度快,而病毒复制 速度较慢,赶不上细胞的繁殖; 二是愈伤组织发生了抗病毒突变。
外植体消毒
浸泡5min
器械消毒
酒精灯灼烧
酒精擦拭培养皿
2、茎尖剥离和接种 将已消毒的芽放在带滤纸的培养皿上—器械固 定—解剖镜下剥去幼叶—切下带1-2个叶原基的生 长点(0.3-0.5mm)—切下的茎尖转至培养基上 (顶部向上)。
酒精擦拭
旋转灼烧
显微镜下 获取茎尖
接种
盖好瓶塞
脱毒马铃薯试管苗
3.培养
第十章 植物脱毒技术
目的与要求 了解脱毒意义,学习植物茎尖脱毒原理及其 操作程序,了解其他组织脱毒方法及应用,掌 握植物理化脱毒方法。学习植物脱毒苗的鉴定 方法,掌握各方法的鉴定原理,了解植物脱毒 苗的保存和繁殖方法。 具备植物茎尖脱毒技术基础,具有指示植物 鉴定脱毒苗的基本能力,有脱毒苗保存的认知。
25+2℃ ,1500-5000LX,10-16h
一般光照培养比暗培养效果好。其间应更换新 鲜培养基。提高培养基中BA的浓度可形成大量从 生芽。 4.生根诱导 诱导生根的方法是将2-3cm高的无根苗转入生 根培养基继续培养1-2个月可生根。
(三)培养基与培养方式 1、培养基:MS, White , Morel等 2、培养方式:一般采用半固体培养基。
四、分子生物学鉴定
1、双链RNA法
通过提取纯纯化待测植物RNA,并对其进行电 泳分析,可确定dsRNA存在,从而判断待检植物是 否带病毒。 2、互补DNA(c DNA)检测法
也叫DNA分子杂交法
五、电镜检测法
运用电子显微镜可直接检测待检植物体内有无
病毒粒体存在,并根据所观察病毒的形态等对病毒 种类进行鉴定。是较为先进的方法,但需一定的设 备和技术。
全世界已发现植物病毒有近788种。
病毒的危害:
组织和细胞病变
新陈代谢等生理机能受到干扰
外观表现不正常状态
由于危害可通过营养体传给后代,病毒对寄
主植物可造成毁灭性危害,导致大幅度减产,
甚至全株死亡。世界作物生产中,病毒危害程
度仅次于真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危害一些植物的病毒数目
植物种 类 菊花
康乃馨 水仙 唐菖蒲 风信子 月季
第三节 无病毒苗的保存和繁殖
通过不同脱毒方法所获得的脱毒植株,经鉴 定确系无特顶病毒者,既是无病毒原种。 无病毒植株并不是有额外的抗病性,它们有 可能很快又被重新感染。所以一旦培育得到无病 毒苗,就应很好保存,这些原原种或原种材料保 管得好可以保存利用5~10年。
一、无病毒苗的保存
(一)隔离保存 通常无病毒苗应种植在隔虫网内,使用300目, 即网眼为0.4~0.5mm大小的网纱,也可用盆栽钵。 栽培用的土壤也应进行消毒,周围环境也要整洁,
(二)珠心胚培养脱毒 柑橘类种子为多胚种子,除具有合子胚外还有珠 心胚,种子一般不带病毒,因此珠心胚植株不易带 病毒。 (三)微尖嫁接脱毒 指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实生砧木,嫁接无病毒茎 尖(0.14-1.0mm,带3-4个叶原基),以培养脱毒苗 的技术。 脱毒程序:无菌砧木培养——茎尖准备——嫁接— —嫁接苗培养——移植。
二、无病毒苗的繁殖 (一)无病毒苗的繁殖方法 1、嫁接繁殖 2、扦插繁殖
3、压条繁殖
4、匍匐茎繁殖
5、微型薯块繁殖
(二)无病毒苗繁育生产体系 我国农作物无病毒苗繁育生产体系归结 为以下模式: 国家级(或省级)脱毒中心——无病毒 苗繁育基地——无病毒苗栽培示范基地——作 物无病毒化生产
三、无病毒苗的利用 无病毒苗在生产中的利用也要防止病毒的再 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