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虫害防治》课后习题及答案

《植物病虫害防治》课后习题及答案
《植物病虫害防治》课后习题及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植物病虫害防治作业题

植物病理学部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储藏运输过程中,在一定外界环境影响下,受到病原生物或非生物的持续干扰,超越了它能忍受的范围,致使在生理上、组织上、及形态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生长发育不正常,表现出一些特有的外部症状及内部病理变化,病因此造成产量下降、质量变坏、颗粒无收,降低了对人类的经济价值。

2、病状: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

3、病症: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形成的有一定特点的结构。

4、病害三角:需要有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配合才能引起病害的观点,就称为“病害三角”。

5、侵染性病害:生物侵染引起的病害。

6、非侵染性病害:非生物因素导致的病害称。

二、填空

1、引起病害的病原种类很多,依据性质不同分为()()两大类。

2、根据病原生物的类别侵染性病害分为()()()()()等。

3、植物病害的病状分为()()()()()五大类型。

4、植物病害的病征分为()()()()()五种类型。

5、()()()构成病害发生的三要素。

6、植物侵染性病害由()侵染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由()引起。

7、植物病害症状包括()和()。

8、1945年,爱尔兰由于()病大流行,而使欧洲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地区饿死100万人,200万人逃亡海外,这称为爱尔兰饥荒。

9、按照传播方式,植物病害可以可以分为()()()()等。

1、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

2、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寄生性植物病害

3、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

4、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颗粒状物、脓状物

5、寄主、病原、环境条件

6、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

7、病症、病状

8、马铃薯晚疫病

9、气传病害、种苗传播病害、土传病害、虫传病害

三、选择

1、植物细菌病害的病症是()。a.脓状物 b.霉状物 c. 粉状物 d. 颗粒状物

2、属于非侵染性病害的是()。a. 霜霉病 b. 晚疫病 c. 猝倒病 d. 缺素症

3、引起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因素有()。a. 缺素症 b. 高温 c. 病原菌 d. 遗传因素

4、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因素有()。a. 缺素症 b. 真菌 c. 线虫

d. 原核生物

5、植物生病后表现下列病症,()是真菌性病害的病症。

a. 霉状物

b. 粉状物

c. 脓状物

d. 颗粒状物

6、()是植物病害的病状。a. 霉状物 b. 坏死 c. 脓状物 d. 腐烂

7、、属于侵染性病害的是()。a. 霜霉病 b. 晚疫病 c. 猝倒病 d. 缺素症

8、()是植物病害的病症。a. 霉状物 b. 坏死 c. 脓状物 d. 腐烂

1、a

2、d

3、a b d

4、b c d

5、a b d

6、b d

7、a b c

8、

a c

四、判断对错

1、病害的三角关系指病原、植物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

2、植物病害引起的萎蔫可以恢复。()

3、植物病毒病没有病症。()

4、非侵染性病害无病症,侵染性病害都有病症。()

5、环境条件不仅本身可以引起非侵染性病害,同时又是传染性病害的重要诱因。()

6、病症是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

7、脓状物是细菌性病害的特有病症。()

8、霉状物、粉状物等是真菌性病害的病症。()

1、√

2、×

3、√

4、×

5、√

6、×

7、×

8、√

五、简答题

1、简析病害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环境条件为病害的三要素。植物病害发生需要有三者互相配合。环境条件不仅本身可引起非传染性病害,同时又是传染性病害的重要诱因,非传染性病害降低寄主植物的抗病性,促进传染性病害的发生。二者相互促进,往往导致病害加重。

2、什么是病症和病状?都包括哪些类型?

病状: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

病症: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形成的有一定特点的结构。

植物病害的病状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五大类型。

植物病害的病征分为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点状物、颗粒状物、脓状物五种类型。

六、论述题

1、什么是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各由哪些因素引起?

答:侵染性病害由生物侵染引起,其特点是植物个体间可以互相传染。按病原生物种类不同,还可进一步分为:(1)由真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如稻瘟病;

(2)由细菌侵染引起的细菌病害,如大白菜软腐病;

(3)由病毒侵染引起的病毒病害,如烟草花叶病;

(4)由寄生植物侵染引起的寄生植物病害,如苑丝子;

(5)由线虫侵染引起的线虫病害,如大豆胞囊线虫;

非侵染性病害:非生物的致病因素能使植物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并表现出有一定特性的症状,这些病害不能传染,没有侵染过程。按病因不同,还可分为: (1)植物自身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引起的遗传性病害或生理病害;

(2)物理因素恶化所致病害:(1)大气温度的过高或过低引起的灼伤与冻害;

(2)大气物理现象造成的伤害,如风、雨、雷电、雹害等;

(3)大气与土壤水分和温度过多与过少,如旱、涝、渍害等。

(3)化学因素恶化所致病害:(1)肥料元素供应的过多或不足,如缺素症;

(2)大气与土壤中有毒物质的污染与毒害;

(3)农药及化学制品使用不当造成的药害;

(4)农事操作或栽培措施不当所致病害,如密度过大、播种过早或过迟、杂草过多等造成苗瘦发黄和矮化以及不实等各种病态。

2、植物病害可以出现哪些症状?病状与病症有什么区别?

答:植物病害的病状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五大类型。

病症:植物病害的病征分为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点状物、颗粒状物、脓状物五种类型。

病状: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

病症: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形成的有一定特点的结构。

3、如何诊断非侵染性病害?

病害不能传染。从病植物上看不到任何病征。往往大面积同时发生同一症状的病害;没有逐步传染扩散的现象等。

4、如何诊断侵染性病害?

生物侵染引起的病害,其特点是植物个体间可以互相传染。从病植物上通常可以看到病征。病害有逐步传染扩散的现象等。

5、什么是植物病害?你知道哪些植物病害?它们是怎么发生的?

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储藏运输过程中,在一定外界环境影响下,受到病原生物或非生物的持续干扰,超越了它能忍受的范围,致使在生理上、组织上、及形态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生长发育不正常,表现出一些特有的外部症状及内部病理变化,病因此造成产量下降、质量变坏、颗粒无收,降低了对人类的经济价值。(1)由真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如稻瘟病;

(2)由细菌侵染引起的细菌病害,如大白菜软腐病;

(3)由病毒侵染引起的病毒病害,如烟草花叶病;

(4)由寄生植物侵染引起的寄生植物病害,如苑丝子;

(5)由线虫侵染引起的线虫病害,如大豆胞囊线虫;

第二章植物病原真菌

一、名词解释

1、菌核:是由拟薄壁组织和疏丝组织形成的一种休眠体,形状,大小,颜色不一,有的似绿豆形,有的似鼠粪或不规则形,颜色较深,往往是褐色或黑色。菌核组织坚硬,其中储藏较多的养分,对高温,低温和干燥的抵抗力很强,是某些真菌用以度过不良环境的休眠器官。

2、真菌:真菌是一类具有真正细胞核,营养体为丝状体,不含光合色素,以吸收的方式获取营养,通过产孢的方式进行繁殖的生物。

3、营养体:真菌营养生长阶段的结构为营养体。

4、厚垣孢子:是由断裂方式产生的一种度过不良环境的休眠孢子。

5、有性繁殖:通过两个性细胞或者两个性器官结合而进行的一种生殖方式。

6、无性繁殖:是不经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便能产生新个体的一种生殖方式。

二、填空

1、在植物病害中,真菌性病害的数量最多,有()%以上的病害是由真菌引起的。

2、真菌的营养体为(),繁殖体是()。

3、真菌无性繁殖产生()()()孢子。

4、真菌有性繁殖产生()()()()孢子。

5、子囊菌亚门有性世代产生()孢子,无性世代产生()孢子

6、半知菌亚门只有()繁殖,没有()繁殖。

7、真菌中鞭毛菌亚门卵菌的有性孢子为(),接合菌亚门的的有性孢子为(),子囊菌亚门的有性孢子为(),担子菌亚门的有性孢子为()。

8、真菌中鞭毛菌亚门卵菌的无性孢子为(),接合菌亚门的的无性孢子为(),子囊菌亚门的无性孢子为(),担子菌亚门的无性孢子为()。

9、真菌的种的命名采用林奈的“二名制命名法”,第一词是(),第二个词是()。

10、为了更好地吸收营养,真菌从菌丝体上形成吸收养分的特殊机构叫()。

1、80%

2、菌丝、孢子

3、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

4、卵孢子、接合孢子、担孢子、子囊孢子

5、子囊孢子、孢囊孢子

6、无性、有性

7、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8、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分生孢子

9、属名、种名

10、吸器

三、选择

1、真菌的主要特征是()。a. 营养体简单 b. 原核生物 c. 自养生物

d. 以增殖方式繁殖

2、鞭毛菌亚门真菌无性繁殖产生()孢子。a. 厚垣孢子 b. 游动孢子 c. 分生孢子 d. 卵孢子

3、接合菌亚门真菌无性繁殖产生()孢子。a. 厚垣孢子 b. 游动孢子 c. 分生孢子 d. 孢囊孢子

4、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繁殖产生()孢子。a. 子囊孢子 b. 游动孢子 c. 分生孢子 d. 孢囊孢子

5、半知菌亚门真菌无性繁殖产生()孢子。a. 子囊孢子 b. 游动孢子 c. 分生孢子 d. 孢囊孢子

6、鞭毛菌亚门真菌有性繁殖产生()孢子。a. 接合孢子 b. 游动孢子 c. 子囊孢子 d. 卵孢子

7、接合菌亚门真菌无性繁殖产生()孢子。a. 接合孢子 b. 担孢子 c. 子囊孢子 d. 卵孢子

8、子囊菌亚门真菌有性繁殖产生()孢子。a. 接合孢子 b. 担孢子 c. 子囊孢子 d. 卵孢子

9、担子菌亚门真菌有性繁殖产生()孢子。a. 接合孢子 b. 担孢子 c. 子囊孢子 d. 卵孢子

10、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繁殖产生()孢子。a. 接合孢子 b. 担孢子 c. 子

囊孢子 d. 卵孢子 e.没有或不知道

11、()是真菌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a. 子囊孢子 b. 游动孢子 c. 分

生孢子 d. 孢囊孢子

12、()是真菌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a. 游动孢子 b. 担孢子 c. 子

囊孢子 d. 卵孢子

1、a

2、b

3、d

4、c

5、c

6、d

7、a

8、c

9、b 10、e 11、b c d

12、b c d

四、判断对错

1、真菌是一类以吸收为营养方式,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的原核生物。()

2、鞭毛菌亚门真菌无性繁殖产生卵孢子。()

3、鞭毛菌亚门真菌有性繁殖产生游动孢子。()

4、接合菌亚门真菌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

5、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繁殖产生子囊孢子。()

6、半知菌亚门真菌没有无性繁殖。()

7、半知菌亚门真菌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

8、接合菌亚门真菌无性繁殖产生接合孢子。()

9、子囊菌亚门真菌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孢子。()

10、担子菌亚门真菌有性繁殖产生卵孢子。()

11、半知菌亚门真菌没有有性繁殖。()

12、真菌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有:接合孢子、担孢子、子囊孢子、卵孢子。()

13、真菌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有: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

14、真菌的命名采用双名制命名法,前一个名是种名,后一个是属名。()

1、×

2、×

3、×

4、×

5、×

6、×

7、√

8、×

9、√10、×11、√12、×13、×14、×

五、简答题

1、真菌的主要特征。

营养体简单,常常是分枝繁茂的丝状体,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也没有维管束组织,

但细胞内已有固定的细胞核,具有细胞壁,属真核生物。没有叶绿素或其他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属异氧生物,主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

1、简述真菌的生活史。

是指真菌孢子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整个生活过程。例如,真菌的无性孢子萌发产生的菌丝体通常在营养生长后期进行有性生殖产生有性孢子,有性孢子萌发产生的菌丝体经一定时期的营养生长后进行无性繁殖,又产生了无性孢子,这就是真菌的一个完整生活史过程。因此,典型的真菌生活史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两个阶段。

3、简述真菌繁殖产生孢子的类型。

鞭毛菌亚门:无性繁殖产生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或休眠孢子囊.

接合菌亚门:无性繁殖产生孢囊孢子,有性生殖形成接合孢子。

子囊菌亚门: 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有性生殖形成子囊孢子。

担子菌亚门: 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有性生殖形成担孢子。

半知菌亚门: 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没有有性阶段。

六、论述题

1、论述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答:(1)有益方面:1、可供食用。蘑菇、木耳、银耳等。

2、医药。灵芝、冬虫夏草;抗菌素等。

3、工业发酵。制酒业、食品业、工业酸。

4、农用真菌。生物农药(无毛炭疽菌)防治菟丝子;白僵菌-防治昆虫

5、真菌可以促进物质的转化。动植物体腐烂分解—全球性的物质大循环。

(2)有害方面:1、侵染植物引致病害

2、引起人、畜病害—皮肤病

3、食物中毒:甘薯黑斑病菌、麦角菌

4、使食物、贮藏物质受损:木材、皮毛发霉

第三章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一、名词解释

1、原核生物:是指含有原核结构的一类微生物,一般由细胞壁和细胞膜或只有细胞膜包围细胞质所组成的单细胞生物。

2、鞭毛:鞭毛是着生在细菌细胞表面的一种从细胞质膜下伸出细胞壁的细长且呈波形弯曲的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3、荚膜:细胞壁外有厚薄不等的以多糖为主的粘质层,比较厚而固定的粘质层称为

荚膜。

4、极鞭:着生在菌体一端或两端的鞭毛称作极鞭。

5、周鞭:着生在菌体侧面或四周的鞭毛称作周鞭。

6、喷菌现象:除了菌原体引起的病害以外,由细菌侵染所致病害的病部,无论是维管束系统受害的,还是薄壁组织受害的,都可以在徒手切片中看到有大量细菌从病部喷出,这种现象称为喷菌现象。

二、填空

1、()为细菌病害所特有,是区分细菌病害或真菌、病毒病害的最简便的手段之一。

2、染色反应是细菌的重要性状之一,其中最重要的是()

3、根据革兰氏染色反应,可以将细菌分成革兰氏染色反应()和()两大类

4、根据目前公认的五界生物分类系统,细菌属于()

5、细菌菌体的外面是由()()和()组成的细胞壁,细胞壁外有厚薄不等的以多糖为主的粘质层,比较厚而固定的粘质层称为()

6、植物菌原体包括()和()两种类型。

7、细菌是属于()界的单细胞生物,有细胞壁但没有固定的细胞核。

8、原核生物通过()方式进行繁殖。

9、大多数植物病原细菌都是非专性寄生物,可以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植原体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螺原体需要在有()的培养基上培养,形成煎蛋形菌落。

1、喷菌现象

2、革兰氏染色

3、阴性、阳性

4、原核生物界

5、肽聚糖、拟脂类、蛋白质、荚膜

6、螺原体、植原体

7、原核生物

8、裂殖

9、甾醇

三、选择

1、能够侵染植物引起发病的原核生物称为()a.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b.真核生物

c.寄生性植物

d.线虫

2、细胞质中有() a.中心体 b.气泡 c.液泡 d.核糖体

3、能运动的细菌有细长的()a.极鞭 b.周鞭 c.鞭毛 d.荚膜

4、()对革兰氏染色阳性的细菌作用较大,但是对阴性细菌作用则较小

a.链霉素

b.青霉素

c.抗菌素

d.庆大霉素

5、细菌分为()a.薄壁菌门 b.厚壁菌门 c.软壁菌门 d.疵壁菌门

6、植物细菌病害的病症是()。a.脓状物 b.霉状物 c. 粉状物 d. 颗粒状物

7、植物病原细菌的繁殖方式是()。a. 芽殖 b. 增殖 c. 裂殖 d. 两性生殖

8、()属于原核生物。a. 细菌 b. 植原体 c. 螺原体 d. 病毒

1、a

2、a、b、c、d

3、c

4、b

5、a、b、c、d

6、a

7、c

8、a、b、c

四、判断

1、能够侵染植物引起发病的原核生物称为真核生物。()

2、能运动的细菌有细长的鞭毛()

3、喷菌现象为细菌病害所特有,是区分细菌病害或真菌、病毒病害的最简便的手段之一。()

4、染色反应是细菌的重要性状之一,其中革兰氏染色最不重要()

5、链霉素对革兰氏染色阳性的细菌作用较大,但是对阴性细菌作用则较小()

6、脓状物是细菌性病害的特有病症。()

7、霉状物、粉状物等是真菌性病害的病症。()

8、原核生物有的是单细胞,有的是多细胞。()

9、原核生物都具有细胞壁,不具有细胞核。()

1、×

2、√

3、√

4、×

5、×

6、×

7、√

8、×

9、×

五、简答题

1、简述细菌病害的症状特点?

答:病植物表现的症状类型主要有坏死、萎蔫、腐烂和畸形等,褪色或变色的较少;有时还有菌脓溢出。在田间,多数细菌病害的症状往往有如下特点:一是受害组织表面常为水渍状或油渍状;二是在潮湿条件下,病部有黄色或乳白色胶黏,似水珠状菌脓;三是腐烂型病害患部往往有恶臭味。

六、论述题

1、原核生物的子细胞如何保持原有的性状?

答:原核生物都是以裂殖的方式繁殖,杆状细菌分裂时菌体先稍微伸长,细胞质膜自菌体中部向内延伸,同时形成新的细胞壁,最后母细胞从中间分裂为两个子细胞。细胞质和遗传物质DNA在细胞分裂时,先复制后平均地分配在子细胞中,此时,分裂繁殖后的子细胞仍能保持原有的性状。

第四章植物病毒病害

一、名词解释

1、病毒:是包被在蛋白或脂蛋白保护性衣壳中,只能在适合的寄主细胞内完成自身复制的一个或多个基因组的核酸分子,又称分子寄生物。

2、钝化温度:病株汁液加温处理十分钟使病毒丧失活性的最低温度,用摄氏温度表示。

3、稀释终点:病毒汁液经稀释后保持侵染力的最高稀释度

4、分子寄生物:病毒是包被在蛋白或脂蛋白保护性衣壳中,只能在适合的寄主细胞内完成自身复制的一个或多个基因组的核酸分子,又称分子寄生物。

5、体外存活期:在室温(20-22℃)下,病毒抽提液保持侵染力的最长时间。

二、填空

1、植物病毒的粒体形状主要有()()()。

2、高等植物的病毒粒体由()和()组成。

3、病毒通过()方式进行繁殖。

4、病毒虽然是核蛋白的结晶,但和其它病原物一样具有()和()。

5、()具有传染性,()对核酸具有保护作用,没有传染性。

6、病毒本身没有直接传播的能力,主要靠()()()进行传播。

1、球状、杆状、线状

2、核酸、蛋白质

3、汁液、蚜虫和汁液

4、增殖能力、传染性

5、核酸、蛋白质

6、虫媒传播、汁液接触传播、嫁接传播

三、选择

1、植物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是()。a.雨水 b.空气 c.昆虫 d.土壤

2、大多数病毒只能从机械的或传毒介体所造成的()侵入。

a. 微伤口

b. 气孔

c. 水孔

d. 大型伤口

3、植物病毒的繁殖方式是()。a. 芽殖 b. 增殖 c. 裂殖 d. 两性生殖

4、构成病毒的成分包括()a、核酸 b、蛋白质 c、水分 d、矿物质

5、病毒本身没有直接传播的能力,主要靠()进行传播。

a、虫媒传播

b、汁液接触传播

c、嫁接传播

d、土壤传播

1、c

2、a

3、b

4、a b c d

5、a b c

四、判断

1、植物病毒病没有病症。()

2、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