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6-2020)五年中考语文卷【语言积累与运用题及答案】汇集练

北京市(2016-2020)五年中考语文卷【语言积累与运用题及答案】汇集练
北京市(2016-2020)五年中考语文卷【语言积累与运用题及答案】汇集练

北京市(2016-2020)五年中考语文卷【语言积累与运用题及答案】汇集练2016年北京市中考语文题

一、基础?运用(共20分)

春节是团圆的日子,也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日子。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5题。(共16分)

1.下面是四幅不同书体的“福”字。请你选择一幅贴在自家的门上,向家人说明你选择的这幅字属于哪种书体,并结合这幅字的书体特点说明你选择的理由。(3分)

第一幅第二幅第三幅第四幅

刘炳森书颜真卿书怀素书王羲之书

【答案】二楷书豪壮有力(其它也可)

【解析】本题考查书体常识,四种书体及特点,都是上课详细讲解过的。只需要选择自己最为熟悉的书体分析即可。

你选择:第幅书体:理由:(限4个字)

2.下面是利用汉字结构创作的一幅窗花。这幅窗花中有四个跟“口”有关的汉字。请你将这四个字填入下面的方框内,组成一个表达人生态度的四字短语。(2分)

3.3.【答案】唯吾知足

【解析】本题考查汉字的结构,以窗花为背景,难度不大。

3.下面适合春节张贴的商量和下联分别是(2分)

【答案】A C

【解析】本题考查对联知识,第一需要根据实际语境选出与春节相关的对联,第二需要根据平仄原则确定出上联和下联。

4.为影响校团委“新春致敬子弟兵”的倡议,有位同学给边防战士写了一封慰问信。下面是信中的一段文字,其中字、词、句各有一处错误

..,请把你找出来。(3分)

新春佳节,万家团圆,你们却依然坚守在住过最北端的边防线上。那里风雨交加,天气恶劣,但你们舍小家为大家,克服重重困难,为我们站岗巡逻。迷们的钢铁之躯为万家和乐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字:_______词:_______句:________

【答案】艰风雨交加你们的钢铁之躯为万家和乐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解析】本题对易混字、易混词和病句进行考查,综合度较高。字词等上课时候都已经强调过,也可以用字组词的方式来判断。病句常见五种类型也讲过多次,所以难度不大。

5.今年是农历“猴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整(1)-(3)题。(共6分)

生肖.也叫属相,是代表十二地支而用来记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十二属相之说在东汉时已有记载.。在十二属相中,猴位列第九,即“申猴”。由于“猴”与“候”同音,人们就通过创作一只猴子骑在马背上的吉祥画、玉雕、木刻、剪纸等艺术作品寓意“马上封侯”。猴子的形象也常出现在文学作品里,童话里有“猴子捞月”,寓言里有“朝三暮四”,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猴的成语也不少,如“猴年马月”“沐猴而冠”。可见,“猴”在我国文化领域留下了诸多痕迹。[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a413720655.html,]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生肖.(xiāo)记载(zǎi)

B.生肖(xiào)记载(zǎi)

C.生肖(xiāo)记载(zài)

D.生肖(xiào)记载(zài)

【答案】B

【解析】本题对多音字进行考查,按照意思判断字音即可。

(2)对文中划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与”字的顺序是:“出”字的笔顺是:

B.“与”字的顺序是:“出”字的笔顺是:

C.“与”字的顺序是:“出”字的笔顺是:

D.“与”字的顺序是:“出”字的顺序是:

【答案】C

【解析】本题对笔顺进行考查,遵从上到下,左到右的原则即可。

(3)根据语境,在文中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甲】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原本就是一只石猴

【乙】“齐天大圣”孙悟空原本就是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一只石猴

【丙】原本“齐天大圣”孙悟空就是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一只石猴

【答案】甲

【解析】联系上文,根据句式一致,即可选出答案。

6.默写(共4分)

(1)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分)

(2)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1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2分)

【答案】(1)千里共婵娟

(2)留取丹心照汗青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解析】默写题中的三个诗句都是每篇文章的“点题句”、“主旨句”。对于同学们来讲没有难度,重点要注意不要写错字,漏写字,注意书写即可。

2017年中考语文题

基础·运用(共21分)

1.欧阳询的字点画工妙,骨硬肉丰。古人评价其字的笔画“(斜钩)”具有“险而劲”的特点。请你欣赏下面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选帖,完成(1)—(2)题。(共5分)

(1)欧阳询的这幅字帖属于体(字体),其中“武”字第笔

的“(斜钩)”体现了“劲而险”的特点。(2分)

(2)下面是古人评价书法的四句话。根据这幅字帖的特点,判断其中属于评价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书法作品的一项是(3分)

A.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

B.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于今为天下第一。

C.如深山至人,硬瘦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D.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

2.名人故居是北京的历史文化名片。参观这些故居,是了解历史、感悟文化、汲取精神营养的重要途径,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4)题。(共10分)

(1)下面是名人故居分布图。请你根据提示语,判断途中【甲】处是哪一位名人的故居。(1分)

提示语:《骆驼祥子》描写社会各色人物,展现北平生活画卷。

答:

(2)在鲁迅博物馆,四位同学观看了《朝花夕拾》的展品,联想这部散文集,颇有感触。下面是他们分别在参观记录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比喻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百草园见证了鲁迅美好的童年岁月,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捕鸟……那多彩的生活场景,好像色彩斑斓的图画,然我沉醉其中。

B.长妈妈给童年的鲁迅讲故事,还为他买《山海经》……这些小事如同涓涓细流,流淌在鲁迅的记忆里,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淳朴与善良。

C.藤野先生的无私帮助和真诚关怀,对于遭遇困境的鲁迅来说,犹如冬日的暖阳,这样的老师让我肃然起敬。

D.《朝花夕拾》在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如同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令我回味无穷。(3)下面是参观郭沫若故居后,一位同学写的参观记录和他未完成的一副对联。请你根据他的参观记录,在对联处写出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2分)

【参观记录】

时间:2017年4月13日地点: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四川乐山人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女神》是他的第一本诗集,出版于1921年8月。《女神》开一代新诗风,是中国自由诗的代表作。

他还是一位史学大家,潜心研究甲骨文。

他制作的《屈原》是历史剧的先锋之作。

【对联】

上联:诗坛领袖,①新诗风,《女神》为自由诗典范

下联:话剧大家,改变老故事,《②》乃历史剧先锋

答:

(4)校学生会准备举办介绍名人故居的专题展览,下面这段文字是为展览拟写的前言,从上下文看,前两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后三句中有一个句子两处表达欠妥,请你分别找出来并加以修改。(4分)

①盛春时节,漫步京城,吸引你的是争艳的百花,还是静穆的名人故居。②轻唤一阵阵袭人的花香只会令你享受身心的愉悦,而徜徉于一座座名人故居,却会让你经受精神的洗礼。③走近为理想信念而不懈奋斗的李大钊,我们敬佩他的革命志向;走近为民族解放而四处奔走的宋庆龄,我们赞叹她的爱国情怀;

走近为唤醒民众而笔耕不辍的鲁迅,我们钦佩他的斗争精神……④这些名人故居的静穆,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平凡人生,展示着他们的崇高精神。⑤走进故居,亲近名人,去了解他们的人生,去传承他们的精神吧!

标点符号修改:

句子修改:

3.默写(共6分)

(1)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1分)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1分)(3)在我国大西北,有历史名城,有塞外边关,有异域文化,有大漠风光……许多流传千古的诗句都与它们相关。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2分)

(4)李白在《行路难》中用“,”两句诗来表达实现人生理想的坚定信念。(2分)

答案和解析

一、基础·运用(共21分)

1.(1)【答案示例】楷体7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书法体式的掌握,同时兼顾笔顺考查及书法作品鉴赏。

《九成宫醴泉铭》作为考查点,相信考生都不陌生。该作品充分体现了欧阳询的书法结构严谨、圆润中见秀劲的特点。

武的笔顺:横、横、竖、横、竖、提、斜钩、点。

(2)【答案示例】C

【解析】“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是明陈继儒对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此碑书法的评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充分体现了其书法特点。

2.(1)【答案示例】老舍

【解析】本题考查形式新颖,但难度不大。通过审读题干,可确定该题的入手点,即文常考查。提示语中提到了《骆驼祥子》,看到这一点,答案自然跃然纸上。

(2)【答案示例】D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赏析,答案一目了然。“如同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不能来形容“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二者矛盾。

(3)【答案示例】①自创②屈原

【解析】本题考查对联,需结合材料信息与对联内容综合分析。

第②空,难度不大。结合参观记录中提到的的“《屈原》是历史剧的先锋制作”与上联中的《女神》可直接写出答案。

第①空,则需要结合参观记录中提到的“《女神》开一代新诗风”,且与下联提到的“改编”词性相对应。

(4)【答案示例】

标点符号修改:①句中的“。”改“?”

句子修改:④句应改为“这些静穆的名人故居,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非凡人生,展示着他们的崇高精神。”【解析】

①句是选择问句,要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用逗号。

④句有两处表达欠妥。一,主语判定错误,该句主语为“名人故居”;二,用词不当,“诉说着他们的平凡人生”中的“平凡”一词不恰当,结合上下文语境不难看出,可改为“非凡”。

3.默写

(1)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此题为古诗识记型知识点,难度较易,采用填写上句补写下句的方式,考查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注意字的书写。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解析】此题为古诗识记型知识点,难度较易,采用填写上句补写下句的方式,考查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注意字的书写。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解析】难度较低,结合提示语中“历史名城、塞外边关、异域文化、大漠文化”可以确定要求写的是边塞诗中的相关诗句,写出边塞即可。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难度较低,结合提示语《行路难》中表达实现人生理想的坚定信念,可以确定,注意字的书写。

2018年中考语文题

一、基础·运用

学校在圆明园举行“牢记历史,缅怀先烈”主题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1.圆明园曾有著名的“四十景”,它们的命名多富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意味。其中,“上下天光”一景的

命名就出自北宋文学家____________的《岳阳楼记》。

【答案】范仲淹

【解析】考查文学常识。此题根据《岳阳楼记》,这篇文章是名篇,确定作者不难。注意“淹”字要写正确。

2.下面是圆明园中“武陵春色遗址”景观说明牌上的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

武陵春色,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建自康熙朝后叶,是一处摹自陶渊明《桃花源记》艺术意境的园中园。该景园林植物号称山桃万株,东南部以①石为胜,可乘舟沿清溪而上,穿越桃花洞,进入“②”。该景群四周环山,山外东临巨池,余皆清溪环绕。园林主体部分南北长220米,东西宽105米,占地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

(1)给加点的字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作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摹(mú)“巨”字的笔顺是:

B.摹(mú)“巨”字的笔顺是:

C.摹(mò)“巨”字的笔顺是:

D.摹(mó)“巨”字的笔顺是:

(2)结合语境,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的汉字和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①叠②世外桃源B.①迭②洞天胜境

C.①迭②世外桃源D.①叠②洞天胜境

【答案】(1).D(2).A

【解析】考查对汉字书写笔顺和汉字字音字形词语的理解。“摹”只有一个读音“mó”,“巨”字笔画顺序:横、竖折、横折、横。“迭”指交换,轮流;屡次,连着。“叠”指重复,累积。根据“清溪”“桃花”应与“世外桃源”对应。

3.在圆明园大水法遗址前,学生会主席准备给同学们讲述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灭的历史。阅读他的发言稿,完成(1)(2)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被园内琳琅满的珍宝震惊了,争先恐后,大肆抢夺。园内能拿走的东西,他们统统掠走【甲】实在运不走的,他们就疯狂打砸。据粗略统计,被掠夺的文物【乙】上至先秦下至清朝的各种奇珍异宝有100多万件。为了销毁罪证,侵略者纵火焚烧圆明园。

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往日辉煌的宫殿、参天的古树,都化为灰。就这样,英法联军连抢带砸,使圆明园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

(1)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甲】分号【乙】冒号B.【甲】分号【乙】破折号

C.【甲】逗号【乙】冒号D.【甲】逗号【乙】破折号

(2)画线的句子作为这段文字的总结句,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2).就这样英法联军连抢带砸的行为,使圆明园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

【解析】考查对表达符号和句子语病的辨析。“园内能拿走的东西”与“实在运不走的”是两个方面,故而用分号隔开。此句成分残缺,在“连抢带砸”后加上“的行为”,另外“毁灭性的破”应改为“毁灭性的破坏”。

4.同学们看到了陈列在圆明园展览馆里的“雨果的一封信”。下面是这封信中的部分内容,请你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1)这封信的作者雨果是十九世纪_________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_________》。

(2)看过这封信,同学们纷纷在微信群里发表感想。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感受,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烧名园,掠珍宝,恬不知耻两强盗;作书信,斥罪行,仗义执言一作家。

B.面对焚烧圆明园的卑劣行径,雨果没有一点奴颜媚骨,表现了凛然正气。

C.读过雨果的这封信,我们仿佛仍能感受到圆明园在哭泣,在流血,在控诉。

D.圆明园遗址是侵略者给我们留下的课堂,它让我们永远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答案】(1).法(2).悲惨世界(3).B

【解析】考查文学常识。(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对名著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以考促读。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相似人名注意不要记乱,必要时死记硬背。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雨果有关的文学常识。第一二个空需要学生的记忆。第三个空,这封信雨果愤怒谴责侵略者的强盗行径,B项中“没有一点奴颜媚骨,表现了凛然正气”解说不对。

5.当活动进行到“缅怀先烈”的环节时,校团委书记拿出了一枚珍藏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小全张①,与同学们共同缅怀自鸦片战争以来为民族解放而牺牲的先烈。下面对小全张中的的题词和碑文的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

A.题词的字体属于楷书,端正典雅;碑文内容由远及近,缅怀了自1840年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牺牲的人民英雄,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B.题词具有行书的特点,刚劲有力;碑文内容由远及近,缅怀了自1840年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牺牲的人民英雄,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C.题词的字体属于楷书,端正典雅;碑文内容由近及远,细怀了自1840年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牺牲的人民英雄,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D.题词具有行书的特点,刚劲有力;碑文内容由近及远,细怀了自1840年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牺牲的人民英雄雄,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注:①[《人民英雄纪念碑》小全张]为纪念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而发行的小全张。小全张右上方主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正面全景,主图下是镌刻在纪念碑正面的毛泽东的题词,左面是刻在纪念碑背面的由周恩来书写的碑文。

【答案】D

【解析】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不是楷书,具有行书的特点,排除AC两项,碑文内容“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是由近及远,排除B项,故选D。

2019年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学校开展“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一位同学找来的一段介绍“丝绸之路”的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

题。(共3分)

公元前11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率300多人的使团,带着牛羊、丝绸等物品出使西域。此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漆器等货物,从长安(今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①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载入史册的“丝绸之路”。后来,汉朝又开辟多条海上航线,逐渐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二者交相辉映,共同谱写了人类交融互鉴、共同发展的历史篇章。近年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为②续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开创灿烂未来而贡献的卓越智慧。

(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分)

A.载(zǎi)载(zài)

B.载(zài)载(zài)

C.载(zài)载(zǎi)

D.载(zǎi)载(zǎi)

(2)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①勾②沿

B.①勾②延

C.①沟②沿

D.①沟②延

2.同学们参观“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看到一件蜀锦展品,它来自四川成都。成都又名“锦官城”,我国朝诗人杜甫就有“花重锦官城”的诗句。(1分)

3.一位同学准备去做“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的志愿讲解员,他拟写了下面的一段讲解词。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本次展览展示了丝绸之路沿线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甲】展品的年代跨越久远,有西汉时期的铜鼓,也有明清时期的瓷器;展品的种类十分丰富,包括乐器、瓷器、织锦、刺绣等;展品涉及21个民族,表现了这些民族丰富的非遗文化【乙】展览中的所有展品,既体现了精湛的技艺,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A.【甲】句号【乙】句号

B.【甲】句号【乙】分号

C.【甲】冒号【乙】句号

D.【甲】冒号【乙】分号

4.国家博物馆举办“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展览展出的是丝绸之路沿路国家珍藏的文物精品。右图是展览的宣传海报上面有“殊方共享”四个字。一位同学查字典得知“殊方”的意思是“他乡,

异域”。结合展览的内容,你认为“殊方共享”在这里的意思是。(1分)

5.下面是“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前言中的一段话。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品中,既有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叶形矛头,也有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黄金武士;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品中,既有束埔寨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铜鼓,也有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突线钮铜铎,展览中的精美文物众多,举不胜举。。

【甲】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充分体现了这些精美文物在文化艺术方面融合互鉴、交汇碰撞的广度和深度

【乙】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文化艺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充分体现在这些精美文物的融合互鉴、交汇碰撞之中

【丙】这些精美文物充分体现了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在文化艺术方面融合互鉴、交汇碰撞的广度和深度

6.学校微信公众号负责人准备做一期与本次活动相关的推送,向同学们征集图文资料。阅读同学们的来稿,完成(1)-(3)题。(共6分)

(1)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碑林是中国书法的宝库。下面是一位同学收集的四幅西安碑林书法图片。对这四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皇甫诞碑》的字体属于楷书,形体方正,刚健坚劲。

B.〈怀素千字文》的字体属于草书,连绵回绕,自由飘逸。

C.《争座位帖》的字体属于行书,结构匀整,端庄通畅。

D.《熹平石经》的字体属于隶书,体态宽扁,古朴典雅。

(2)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参观感受,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从路线示意图上看,丝绸之路是一条迷人的曲线,扣人心弦,使人赞叹,感人肺腑。

B.每当想到张骞、郑和、马可·波罗等奔波于丝绸之路的先贤,我的敬意就油然而生。

C.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物精品,虽然经过千百年岁月,却依然像璀璨的珍珠,弥足珍贵。

D.“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必将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奏响和平、繁荣、文明的新乐章。

(3)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一副对联,他不能确定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驼铃①,古道徐行,一路丝绸连②;

波涛③,汪洋横渡,千年文明耀④。

A.①滚滚②欧亚③悠悠④乾坤

B.①滚滚②乾坤③悠悠④欧亚

C.①悠悠②欧亚③滚滚④乾坤

D.①悠悠②乾坤③滚滚④欧亚

答案: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1.(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字音,难度为易。

“载”是易考多音字,有两个读音。“zǎi”①代表“年”,如三年五载:②代表“记载;刊登”,如刊

载。“zài”指装载;运输工具所装的东西,如:卸载。由此可知,第一空读音为载zài。第二空读音为zǎi。故选“C”。

(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字形,难度为易。

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词语辨析。勾通:暗中串通;沟通:指使彼此通连,相通。

延续:照原来样子继续下去,符合语境。故选“D”。

2.【答案】唐【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难度为易。

从题干中可知,考查的是杜甫的朝代,只要认真审题,本题就可以答对。

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难度为中。

考查冒号、句号和分号的用法,结合语境进行辨析。结合甲处语境的上下文,可知主语不同,故选句号。结合乙处语境的上下文,可知最后一句为总结句,与上文不能构成并列关系,故选用句号。因此本题选A.

4.【答案】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共享精品文物,交流互鉴。

【解析】本题考查了词语的理解,难度为中。

从所给文字材料中,可知展览展出的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珍藏的文物精品。从宣传海报中,可知“殊方”是“他乡,异域”之意。结合上述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5.【丙】

6.(1)(2)(3)C

2020年中考

一、基础·运用(共14分)

2020年“中国水周”的主题是“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学校组织同学们参与“中国水周”的宣传,准备举办“京华水韵”展览。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同学们准备从书法作品中搜集单字组成展板标题,对于“水”字的选择产生了争议。请你依据“字体一致,和谐美观”的原则,选择最恰当的一项。(2分)

2.一位同学负责拟写并讲解前言。请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共4分)

“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岛似江南。”明代书画家文徵明曾在诗中

生动地描绘了北京的湖光山色【甲】据考证,古都北京既有海淀、南海子等众多水泊湿地,也有无数水井和泉池;既有宽阔繁忙的运河水道,也有难以计数的古桥闸口。你也许会想北京是否有过这般“似江南”的水乡泽国之景【乙】让我们开启一段时光之旅,寻访京城水脉,感受京华水韵。

(1)这位同学对文段中两个加点字的意思和读音,以及【甲】【乙】两处的标点产生了疑问。请你帮他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2分)

A.“行”在诗中是“流通”的意思,应读xíng.

B.“泊”在此处是“湖”的意思,应读bó.

C.【甲】处应填入句号,表示陈述语气。

D.【乙】处应填入问号,表示疑问语气。

(2)为了向参观者讲解“泽国”的意思,这位同学查阅字典,找到“国”字的三个解释:①国家;②国都,京城:③地域。请你帮他解释“泽国”在此处的意思。(2分)

答:

3.展览内容分三个单元,同学们为这三个单元分别拟写了标题和引言。阅读文段,完成(1)(2)题。(共4分)

第一单元①,碧水润京城

古永定河的冲积与改道,为北京提供了肥沃的土地,留下了大量湖沼和丰富的地下水。战国时期,蓟运河水系就已开通水路运输。元明清三朝,京杭大运河成为连接南北经济、保障京城物资输送的交通大动脉。今天,潮白河水系承担着为北京输送生产生活用水的重任,是首都的生命线。在北京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上,这些水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滋养了古老的幽燕大地。

第二单元②,生态治河湖

北京是一座人口超两千万的特大型城市。为保障城市供水,管理者着力建构多水源保障体系,并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如今,南水北调工程已使上千万人直接受益,北京也连续十七年保持“全国节水型城市”称号。要保障水资源,也要改善水环境。用生态的办法治理生态问题,让许多河湖告别了“亚健康”,水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明显提高。北京有信心打好这场碧水保卫战,交出一份出色的答卷。

第三单元人水相亲,古都添画意

①生态补水后的永定河重新焕发青春,绿头鸭、白天鹅逐水而来,给京城增添了勃勃生机。②经过治理的大运河碧波荡漾,人们可以观赏白鹭在河面翩翩起舞,体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③遁入地下多年的转河“重见天日”,河水清浅,弱柳扶风,像一幅恢宏壮丽的画卷,让人们感到别样的清新。④曾经被填埋地下近半个世纪的玉河,如今穿街走巷,波光粼粼,宛如闹市中的一条玉带,成为人们休憩的好去处。

(1)同学们就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标题的拟定展开讨论,你认为下列选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①源远流长②开源节流

B.①源源不断②开源节流

C.①源远流长②细水长流

D.①源源不断②细水长流

(2)第三单元引言的四个句子都运用了修辞方法,你认为其中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2分)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4.下面这段文字是为展览拟写的结语。根据语境,画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你帮助修改。(2分)

①“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是2020年“中国水周”的主题,也是北京治水工作的重要内容。

②坚持节水优先,并非简单地限制用水,而是合理用水,高效用水。③治理河湖,也并非单纯地治污补水,还包括用生态的方法解决生态问题,让河湖成为人们的幸福源泉。④建设幸福河湖,满足百姓美好生活愿景:节约用水,助力首都水资源保障。⑤请和我们一起节约用水,共绘幸福河湖画卷,让首都北京水韵绵

长。

答:

5.通过筹办“京华水韵”展览,同学们对2020年“中国水周”的主题“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有了真切的感受。请用“虽然······但是······”的句式,写出你的感受。(2分)

答:

答案:

1.【答案】B

【解析】图片中字体为楷书,C为行书D为草书,A项为干扰项,蚕头雁尾应为隶书,故选B

2.【答案】(1)C

【解析】A中“行”应指“走进画里”的意思,而非“流通”。B中应该“坡”同音。D项无疑问语气。

【答案】(2)泽国:多水的地域

【解析】此处根据前文“水井泉池、运河水道、古桥闸口”可以判断,这里的“国”的含义不在于国家(仅指北京地区),也不在于强调“首都”,而是指“多水的地域”

3.【答案】(1)A

【解析】“源远流长”意思是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用在此处正对应【第一单元】中从“战国时期”到“元明清”3000多年的建城史。

“开源节流”意思是指开发水源,节制水流。比喻增加收入节省开支。用在此处正对应【第二单元】中的“构建多重保障体系,努力建设节水社会”。

“源源不断”指接连不断、连绵不绝。多用于事物,而少用于人。

“细水长流”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也比喻一点一滴不断地做某件事,精细安排,长远打算。在此处只对应材料中的“节约”,略微片面。

【答案】(2)C

【解析】第①句“焕发青春”是拟人句,生动形象地体现出了永定河补水后的生态恢复状态。第②句“翩翩起舞”同为拟人句,体现出白鹭带来的生机。第③句“弱柳扶风”指如纤细柔弱的杨柳在风中摇曳一般楚楚动人,令人心生怜惜。与后面“画卷”同属于比喻句,但本句比喻前后矛盾(即前面纤细,后面恢弘),故不恰当。④句“宛如玉带”是比喻句,用在此处能充分突出水流的清亮美丽。

4.【答案】【坚持】节约用水,助力首都水资源保障;建设幸福河湖,满足百姓美好生活愿景。

【解析】注意题干询问“结合语境”,根据材料第1句先坚持节水后建设河湖可看出,此处是语序不当,前后半句调换位置;此外为保持前后对仗,句首需要加上“坚持”二字。

5.【答案】示例1:坚持节水优先【虽然】可能会带来暂时的不便,【但是】从长远来看,建设幸福河湖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示例2:虽然治理水环境仍然任重而道远,但是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碧水清韵的北京,一定会重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