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与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
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科技支撑研究

城市
采
员
资源型城市推进产业转型起到一定 的借鉴作用.
1 煤 炭 资 源型城 市 产业 转 型面 临 的 困境
1 1 煤炭 产业 “ 业独 大”。 展 接续产 业 难度 大 . 一 发
资料 来 源 : 据 《中 国城 市 统 计 年 鉴 》 2 0 根 ( 0 4年 ) 关 数 据 整 理 有
山西煤 炭 资源 型城 市 的发 展 始终 没 有 摆 脱计 划 经济 的 阴影 . 业 、 企 地方 政府 资金 积 累有 限 , 政 财 拮据 , 可持 续发 展能 力弱 . 当然 原 因是 多方 面 的 : 煤 炭 企 业“ 业 办 社 会 ” 企 的支 出 比例 较 大 ; 炭 行 业 煤 与 一 般行 业相 比 , 费 负担较 重 , 税 上交 上级 财政 多 , 当地 留成 少 ; 业 管理 体制 和 国家对 煤炭 资源 的价 企
得到.
产业 结构 单 一 , 炭 产 业 “ 业 独 大 ” 山西 煤 一 是
1 2 企 业积 累有 限 。 方财 政拮 据 . 地
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典型特征 , 更是影响产业结构转 换 的主要 障碍 J20 .0 3年 大 同 、 阳泉 、 城 及 朔 州 晋
等煤 炭 资源 型城 市 采 掘 业从 业 人 员 占第 二 产 业 的 比重均 在 5 % 以 上 ( 1 . 炭 产业 是 这 些 城 0 表 )煤 市 的 主体 , 第一 、 二产业 发 展相 对滞 后 , 在第 二 第 且 产业 中采 掘业 与配 套产 业关 联度 大 , 市 经济 发展 城
泉、 晋城 、 朔州 、 交 、 古 霍州 、 义和介休. 孝 这些城市 在新 中国的经济建设 中发挥了功不可没 的作用. 伴
随着煤 炭 资源 的大规 模开 采 , 一些 优质 的煤 炭储 量 已近枯 竭 , 探 明 的 资 源储 量 相 对 减 少 , 成 这 些 新 造 城 市某 些矿 井关 闭或废弃 的现象 已初 见端倪 . 这 但 些 城 市在 推进 产业 转型 中 困难重 重 , 急需 国家 有关 部 门和地 方政 府 的政策 扶持 和 资金援 助 , 利 推进 顺 产业 转 型 , 而实 现 经 济 可 持 续 发 展. 文 拟探 讨 从 本 山西 煤 炭资 源型 城市 产业 转型 的科 技支 撑 , 提 出 并 促进 其 产业 转型 的科 技对 策 , 以期对 全 国其 它煤 炭
最新有关煤炭经济研究论文

有关煤炭经济研究论文煤炭、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化石能源,而煤炭作为我国最主要的化石能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因此煤炭经济的管理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管理当中的重中之重。
下面是我们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煤炭经济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煤炭经济研究论文范文一:煤炭城市经济转型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利用鱼骨图对煤炭城市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城市衰退的原因,并根据煤炭城市经济转型与技术创新的相关理论,综合运用QFD等相关技术方法,对煤炭城市的现有生产技术系统进行优化改进,从寻找后备资源,持续产业培育,周边要素协助支持等几个方面提出建议,认为利用技术创新进行经济转型是摆脱城市衰退的唯一出路。
通过技术创新路径有序展开来提升企业价值,为煤炭城市推广技术创新并顺利实现经济转型提供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煤炭城市技术创新经济转型建国初期,在极低的工业基础上,为了推进工业化进程,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资源开发,尤其因我国煤炭资源丰富,随之兴建了一大批煤炭城市。
然而,近年来随着资源的日益枯竭,加之这些城市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的固有矛盾,出现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城市发展中出现的三危现象(经济危机、资源危机、环境危机)受到了政府和学界的广泛关注。
纵观世界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各国的煤炭城市都经历了转型,或正在转型,或将经历转型,然后繁荣振兴,走向可持续发展。
但也有少数矿业城市未经转型,最后走向矿竭城衰。
实践证明,煤炭城市转型是其走向振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
然而煤炭城市的振兴,面临的是全新的问题,根本在于激发其内在的活力及建立新的发展模式。
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根本上看,是企业价值创造能力之间的较量,归根到底就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对决。
因此,要激活煤炭城市沉睡的僵局,重振昔日的雄风,关键在于技术创新。
1.煤炭城市现状分析目前煤炭城市的诸多问题与矛盾使其面临全面衰退的现实,在充分分析资源型城市的形成发展机制与现状的基础上,从客观及主观条件出发,通过对煤炭城市近年来不断出现衰退的原因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可知其衰退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互相影响交叉进行的。
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

城 市 目兀 贸金 实 现 利税 8 . O 8 . 2 3 . 4 7O . 臼兀 固 定资 产 日兀 崮足 贤 严 原值 实 现利 税 原 值 宴 现 增 加 值 1. 05 3 . 1 4 85 . 2. 98 33 - 2 . 04 80 1 2. 82
煤炭资源型城市以煤炭资源产业结构为 主体 , 属于典型的线 性经济 , 它是建立在对煤炭 资源大量 开采和消耗基础上 的, 于 属 典型的“ 高投人 , 高消耗 , 高污染 ” 的传统 发展模式 。经过 2 O多年 大规模 、 高强 度 、 面积的煤炭开采 , 大 各类 高耗能 工业 的迅速发 展 , 山西煤 炭资源型城市环境急剧恶化 , 使 生态环境失衡 , 阻 严重 碍了经济 的发展和社 会的进步 。据不完全统计 , 山西 因资源开采 已造成 130k 0 m 的采 空 区 , 表 塌 陷 面积 达 7 2k 2 下水 系 地 1 m 。地 遭到重破坏 , 造成水资源严重短 缺 , 当一部分矿工家属生活用 相 水 常 年靠 矿 井 排 出的 废水 维持 。 下 水 水 质 不 同程 度 地 受 到多 种 地 有害离子 的污染 , 矿化度 , 总硬度大幅度提高 , 有些有害物质甚 至 严 重 超标 达 2 倍 。煤 炭 资 源 开采 , 生 的废 气 、 尘 以及 煤堆 自 6 产 粉 燃和燃煤锅炉烟尘 , 造成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 据统计 , 能源基地 建设 2 O年来 , 全省累计排放烟尘 1 4 3万 tS : 6 2万 t 7 、O 1 3 。以太 原市为代表 的 1 个地 、 1 市政府所在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表 明, 太原 、 同、 大 阳泉 、 临汾 、 州、 中、 忻 晋 离石 、 长治 、 晋城等 9个城市 为严重污染水平 , 朔州 、 运城等城市为重污染水平 , 全部城市二氧 化硫污染均超过 国家三级标准 。
煤炭资源型城市

煤炭资源型城市摘要:煤炭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其储量是有限的。
阳泉市是以煤炭资源开发为主的资源型城市,资源的枯竭将容易造成产业衰败,进而导致城市的衰败,使阳泉市面临“矿竭城衰”的威胁,面对比较严峻的形势,阳泉市城市转型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本文主要介绍了阳泉市作为煤炭资源型城市其转型的必然性、转型的有利条件、转型的具体措施及目前的发展状态。
关键词:煤炭资源型城市;阳泉;转型措施一、阳泉市简介阳泉是以资源开发为主,依煤而兴、依煤而盛的资源型城市。
阳泉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素有“煤铁之乡”之誉,是我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之一。
境内含煤面积1051平方公里,煤炭地质储量104亿吨,原煤年生产能力在3500万吨。
依据《山西统计年鉴-2001》,阳泉市2001年的GDP为947094万元,煤炭及相关产业产值为341694万元,占GDP的36.1%。
2001年阳泉的财政收入为80600万元,煤炭及相关产业利税34521万元,占财政收入的42.8%。
二、阳泉市城市转型的必然性阳泉市是重要的无烟煤生产基地,据山西省地质矿产开发局编制的《阳泉市地质矿产资源》资料,截止2005年底,全市累计探明资源储量1034561.4万吨,保有资源储量848790万吨(其中未占用保有资源储量198526万吨),以占用的650264万吨,也就是说,阳泉市已经消耗了煤矿探明储量的20亿吨,接近1/5,而实际的消耗量会更大一些,消耗速度是相当快的。
目前,全市共有各类煤矿160座,其中统配煤矿3家,市营5家,平定县39家,盂县59家,郊区54家。
2006年底,全市煤炭产量为5920多万吨,创历史最高点。
2003年以前,阳泉市已有一个国有统配煤矿资源枯竭,三个地方国营煤矿因资源枯竭而关闭,其它矿山企业服务年限也很有限。
到2006年,阳泉市煤炭资源保有储量已经下降到70亿吨,按目前开采强度,阳煤集团境内煤矿剩余服务年限不足50年,盂县21.3年,平定51.2年,郊区只有6.1年,阳泉市地方煤矿平均服务年限为26.1年。
双碳背景下煤炭行业的创新发展

双碳背景下煤炭行业的创新发展1. 背景介绍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中国提出了“双碳目标”,即到2060年实现“碳达峰”,并努力实现“碳中和”。
这给传统高耗能、高排放的煤炭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2. 创新发展方向为了适应“双碳目标”的要求,煤炭行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发展:(1)清洁采煤与煤化工传统煤炭采掘和转化方式对环境污染严重,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难以为继。
清洁采煤技术、煤炭热解技术、煤炭气化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煤炭行业有望实现碳中和目标。
清洁采煤可将煤炭中的杂质去除,达到低碳、低污染的效果,而煤化工则能有效利用煤炭资源并将其转化为有用化学品。
(2)智能化生产智能化制造是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减少物料浪费和人力浪费。
对于煤炭行业而言,实现智能化生产可减少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提高生产效益和竞争力。
(3)绿色热电与传统的煤炭热电方式相比,绿色热电主要通过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来发电和供暖,比传统方式具有更低的碳排放和更少的环境污染。
煤炭行业也可以采用高效清洁燃烧技术降低碳排放。
3. 创新发展成效目前,煤炭行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创新发展成效。
例如:(1)新型高效清洁采煤技术的应用已经使我国的煤炭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且煤炭在转化为清洁燃料的过程中的污染排放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2)瑞典矿山公司成功应用了智能化技术,使煤矿生产更加安全和高效。
此外,智能化技术也应用于煤炭加工过程中,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并降低能源和物料的消耗。
(3)某些煤炭企业也成功引入了风能、光伏发电等绿色能源,从而减少了碳排放和环境影响。
4. 发展趋势和展望未来,随着“双碳目标”的逐步实现和煤炭行业的创新发展,我们可以预见:(1)清洁煤炭技术和煤化工技术应用将不断拓展,煤炭资源得到更加全面的利用;(2)煤炭行业向智能化生产转型的步伐会加快,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将进一步提高;(3)绿色热电技术将得到广泛推广,以绿色能源代替传统煤炭热电模式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经验与启示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经验与启示摘要:资源型城市转型是国际、国内普遍关注的重大理论、实践问题。
中国共有资源型城市118个,转型压力巨大。
本文选取国外、国内6个具有代表性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成功范例,总结归纳经验、启示。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转型可持续发展一、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实践(一)国外城市转型实践1.德国鲁尔区。
德国鲁尔区是所有研究必提的老工业基地衰退典型。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其煤炭、钢铁产业逐步衰落,至八十年代,失业严重、社会问题日趋凸显。
此时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对鲁尔区进行土地规划,以优惠价格向投资企业提供,并斥资设立技术园区,鼓励发展中小企业与生产性企业。
同时,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启动“煤炭补贴税”,共同对环境进行整治。
2.美国匹兹堡。
美国匹兹堡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曾是美国重要的钢铁基地。
上世纪七十年代起,资源枯竭、产业倒退、企业倒闭、居民失业。
此后,市政和工商界开展“第二次复兴运动”,实施城市改建和内城建房,为贫民提供廉价住房,鼓励中产阶级定居,吸引富裕的年轻人才入住。
3.法国洛林区。
法国洛林区煤炭、铁矿资源丰富,类似于我国辽宁省。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洛林区面对外部市场条件变化与竞争压力,虽资源未衰竭,仍选择工业转型战略。
首先,关闭高污染、高能耗企业,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重新选择市场潜力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其次,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
再次,矿区整治,建设新的工厂、绿化、住宅区等。
最后,扶植中小企业,对失业工人进行再就业培训。
(二)国内城市转型实践1.河南省焦作市。
焦作因煤而兴,煤枯则衰。
过度开采矿产临近枯竭,大量矿井关闭,工人下岗,亟待政府救济,同时环境破坏殆尽,工业污染严重。
此时,焦作市修武县痛下决心搞旅游,全县上下党政干部、企业职工、自愿以个人工资入股,集资开发云台山旅游项目。
此后,焦作市深度挖掘当地自然、人文景观。
开发了延太行山“云台山、青龙峡、群英湖、青天河、神农坛”旅游带和甚是太极拳发源地、“北方小故宫”嘉应观、韩愈陵、“竹林七贤”隐居地等众多历史古迹。
鄂尔多斯市推动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鄂尔多斯市推动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鄂尔多斯市是中国重要的资源型城市,其主要经济支柱是煤炭和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
然而,近年来鄂尔多斯市经济增长遇到了瓶颈,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依赖煤炭和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型产业过于严重,导致经济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制约。
因此,推动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已成为鄂尔多斯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资源型城市阶段性特征及其瓶颈资源型城市是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导的城市类型,具有自然资源禀赋较高、资源开发经济效益显著等特征。
但是,由于资源型经济往往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低附加值等问题,资源型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阶段性特征及其瓶颈。
1.初级加工为主导的单一产业结构资源型城市初期,由于开发技术不够成熟,资源的开采和初级加工为主,形成了单一的产业结构。
在此阶段,资源产出量与经济增长关系密切。
2.资源环境利用低效,企业增长慢资源型城市资源的使用效率较低,由于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影响,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限制。
此时,资源开采的速度快于增值的速度,资源资源开采量逐渐减少,使得企业发展的增长速度逐渐变慢。
3.资源价格波动影响财政收入资源产业价格波动大,这会对城市财政收入产生较大影响,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二、鄂尔多斯市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原因1. 鄂尔多斯市资源逐渐枯竭,经济增长下滑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资源开采的不断加深,鄂尔多斯市的资源变得越来越显得稀缺。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储量和质量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使得资源型经济增长的方式发生了变化,需要寻找其他的增长点。
2. 环境污染加剧,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资源型城市一般面临着环境问题,而鄂尔多斯市应对治理环境污染的能力仍有待提高。
环境污染导致城市形象变得越来越糟糕,同时也影响到了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需要进行治理和更新。
3. 相对单一的经济结构导致鄂尔多斯市经济的脆弱性鄂尔多斯市的经济结构制约了它的可持续发展,其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依赖煤炭和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型产业过于严重。
环境规制、资源禀赋与城市产业转型研究——基于资源型城市与非资源型城市的对比分析

环境规制、资源禀赋与城市产业转型研究——基于资源型城市与非资源型城市的对比分析环境规制、资源禀赋与城市产业转型研究——基于资源型城市与非资源型城市的对比分析近年来,城市产业转型成为了全球各城市发展的热点。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发展与转型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特别是在中国,各地政府对于城市建设与发展也是投入了大量的资源。
在这个过程中,环境规制和资源禀赋都成为了重要的制约因素。
本文将从这两方面对资源型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产业转型中这些因素的影响。
一、资源型城市与非资源型城市的定义资源型城市与非资源型城市其实很容易区分。
简单来说,资源型城市是以特定的资源为基础进行生产与都市化的城市。
资源可以是任何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大宗资源。
以中国为例,煤炭生产的临汾、山西就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
非资源型城市则与之相对。
这类城市不是以特定的资源为基础进行发展,而是以其他的产业,例如服务业、制造业等为主导的城市。
例如中国的广州、上海就是非资源型城市。
二、环境规制与城市产业转型环境规制一直被视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环境保护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不可忽视。
尤其是在中国,大气污染、地下水污染等水土流失现象屡屡发生,有损社会发展。
因此,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将环境保护放在了首位,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环境治理。
这对城市产业转型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对于资源型城市来说,环境污染是一个严重问题。
由于生产过程需要使用各种能源及原材料,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
过去,这些城市的政府往往因为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治理,使得调整产业结构变得更加困难。
但是今年以来,由中央政府推出的空气治理、水治理、土治理等政策给这些城市带来了压力,固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严格实施在这些城市也被越来越认真地落实。
这些环保措施实际上也在推动资源型城市实现产业转型。
事实上,正是由于环保政策的实施,推动了资源型城市加速转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创新与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
【摘要】:煤炭资源型城市是提供我国能源和原材料的主体之一,为我
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
入21世纪之后,经过多年的高强度开发,我国大多数煤炭资源型城市
的资源开发相继进入成熟期和衰退期,煤炭主导产业的衰退不可避免
地影响到这些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资源储备逐渐枯竭,开采成本急
剧上升,竞争力严重削弱,富余下岗人员大幅增加,一些情况严重的城
市己经陷入举步维艰的地步。因此,产业转型是煤炭资源型城市摆脱
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技术创新日益成为推动经济
发展的主要动力,尤其是高科技己成为影响产业结构变化和区域竞争
格局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为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
型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首先对煤炭资源性城市进行了界定,从煤炭
资源型城市的特点入手分析了产业转型的必然性,然后进一步探讨了
技术创新影响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内在机理和作用方式。在此
基础上,分析了技术创新运作体系的微观要素障碍,最后针对这些要素
障碍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和建议,从而为其它城市的产业转型提供了
理论与实践的借鉴。【关键词】: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技术创新要
素障碍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299.2
【目录】:摘要6-7ABSTRACT7-101绪论10-151.1问题的提出101.2
国内外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10-131.2.1国外关于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
研究的理论进展10-111.2.2国内关于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研究状况
11-131.3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13-151.3.1研究内容131.3.2
研究方法131.3.3创新之处13-152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必要性分
析15-242.1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界定及分布15-162.1.1煤炭资源型城市
的界定152.1.2煤炭资源型城市的数量及分布15-162.2煤炭资源型城
市产业转型的界定16-192.2.1产业、主导产业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6-182.2.2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含义18-192.3煤炭资源型城市
产业转型的必要性分析19-242.3.1煤炭产业的特点与产业转型的必要
性19-212.3.2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的特点与产业转型的必要性
21-243技术创新促进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作用机理24-343.1
技术创新相关概念的界定24-263.2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路径
分析26-293.3.1产业延伸方式26-273.3.2产业更新方式27-283.3.3多
元产业复合方式28-293.3技术创新促进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
机理与具体方式29-343.3.1技术创新促进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
机理29-313.3.2技术创新促进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具体方式
31-344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中技术创新要素障碍分析34-394.1
技术创新的微观运作体系34-364.1.1企业354.1.2高校和科研机构
354.1.3科技中介机构354.1.4政府35-364.1.5金融机构364.2煤炭资
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中技术创新微观运作体系障碍分析36-394.2.1企业
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难以落实36-374.2.2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功能缺失
374.2.3科技中介机构地位的缺失37-384.2.4政府提供的技术创新制
度的不完善384.2.5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不够38-395关于技术创新推
动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对策建议39-465.1塑造企业主导的技
术创新微观主体地位39-405.2促进以高等院校和重点科研机构为主
体的知识创新体系建设405.3加强中介机构建设,形成技术创新服务
网络40-415.3.1制定扶持中介机构发展的政策415.3.2加强科技中介
从业人员队伍建设415.3.3加快骨干科技中介机构的建设415.4明确
政府定位,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的制度安排41-445.4.1构建技术创新
政府运行机制和调节机制425.4.2完善煤炭资源型城市中技术创新的
激励机制42-435.4.3建立与完善技术创新资金保障体系43-445.4.4建
立与完善技术创新人才保障体系445.5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金融供给
体系44-465.5.1建立专门的技术创新资金供给体系44-455.5.2引入风
险投资基金45-46结论46-47参考文献47-49致谢49-50攻读硕士学
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课题50-51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