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科技支撑研究

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科技支撑研究

城市


资源型城市推进产业转型起到一定 的借鉴作用.
1 煤 炭 资 源型城 市 产业 转 型面 临 的 困境
1 1 煤炭 产业 “ 业独 大”。 展 接续产 业 难度 大 . 一 发
资料 来 源 : 据 《中 国城 市 统 计 年 鉴 》 2 0 根 ( 0 4年 ) 关 数 据 整 理 有
山西煤 炭 资源 型城 市 的发 展 始终 没 有 摆 脱计 划 经济 的 阴影 . 业 、 企 地方 政府 资金 积 累有 限 , 政 财 拮据 , 可持 续发 展能 力弱 . 当然 原 因是 多方 面 的 : 煤 炭 企 业“ 业 办 社 会 ” 企 的支 出 比例 较 大 ; 炭 行 业 煤 与 一 般行 业相 比 , 费 负担较 重 , 税 上交 上级 财政 多 , 当地 留成 少 ; 业 管理 体制 和 国家对 煤炭 资源 的价 企
得到.
产业 结构 单 一 , 炭 产 业 “ 业 独 大 ” 山西 煤 一 是
1 2 企 业积 累有 限 。 方财 政拮 据 . 地
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典型特征 , 更是影响产业结构转 换 的主要 障碍 J20 .0 3年 大 同 、 阳泉 、 城 及 朔 州 晋
等煤 炭 资源 型城 市 采 掘 业从 业 人 员 占第 二 产 业 的 比重均 在 5 % 以 上 ( 1 . 炭 产业 是 这 些 城 0 表 )煤 市 的 主体 , 第一 、 二产业 发 展相 对滞 后 , 在第 二 第 且 产业 中采 掘业 与配 套产 业关 联度 大 , 市 经济 发展 城
泉、 晋城 、 朔州 、 交 、 古 霍州 、 义和介休. 孝 这些城市 在新 中国的经济建设 中发挥了功不可没 的作用. 伴
随着煤 炭 资源 的大规 模开 采 , 一些 优质 的煤 炭储 量 已近枯 竭 , 探 明 的 资 源储 量 相 对 减 少 , 成 这 些 新 造 城 市某 些矿 井关 闭或废弃 的现象 已初 见端倪 . 这 但 些 城 市在 推进 产业 转型 中 困难重 重 , 急需 国家 有关 部 门和地 方政 府 的政策 扶持 和 资金援 助 , 利 推进 顺 产业 转 型 , 而实 现 经 济 可 持 续 发 展. 文 拟探 讨 从 本 山西 煤 炭资 源型 城市 产业 转型 的科 技支 撑 , 提 出 并 促进 其 产业 转型 的科 技对 策 , 以期对 全 国其 它煤 炭

煤炭资源型城市循环发展思路探索

煤炭资源型城市循环发展思路探索
21 0 2年
第 2 期 1
S INC CE E&T C O OG F R T O E HN L YI O MA I N N
O本刊重槁 0
科技信息
煤炭资源型城市循环发展思路探索
( . 西市环 境保 护局 1鸡 初 元满 宋丽敏 官 明兰 黄 祖文 2 黑龙 江 鸡 西 1 8 0 ; . 西市 发 改委 黑龙 江 5 1 0 2鸡 鸡西 18 0 ) 5 1 0
【 要】 摘 本文从黑龙江省资源资源型城 市型城 市工业与污染现状 着手 , 索了几种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 经济思路 。 探 【 关键词 】 经济 ; 循环 发展思路 ; 煤炭资源型; 市 城
0 前 言
资源型城市循 环发展问题是一个世界 性的难题 .为破解这 一难 题 , 、 、 、 等一些发达国家都进行 过长期 的探索 和努力 , 美 德 法 日 也积累 了不少弥足借鉴 的经验教训 据相关资料显示 . 我国几乎每个省区都 有资源型城市 . 资源型城市数量约 占全国城市总数 的 1%左右【 有的 8 l J . 省份资源型城市数量甚 至达到 5 %以上日 资源型城市在 国民经济和 0 . 社会发展中所 占有的举 足轻重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在我 国众多 的资源 型城市 中. 有相当部分经过多年开发 、 利用 , 其所拥有的资源 已经枯竭 或濒 l枯竭 . 临 城市转型迫在眉睫。 资源短缺 、 粗放式经营和环境 污染对 我 国这种传统经济发展模 式提 出了严峻挑战 循环经济作 为一种新 的 经济发展模式 . 为我国经济超常规 、 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 国际经济和 中国的经 济发展实践均表 明 . 依靠 科技手段和市场 机制 发展循环经 济. 提高社 会经济活 动的生态效 率 . 实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济 、 社会 和环境效 益 的统 是实现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必然选择

论煤炭资源型城市的未来发展

论煤炭资源型城市的未来发展

党 的“ 七 大” 确 提 出全面 建设 小康 社 会 , 十 明 加 快 建 设 社 会 主义 新 农 村 的 宏 伟 目标 , 出 了走 新 型 作 工业化 道路 的科学 决策 。提 出了“ 持 以人 为本 、 坚 全
面协调可 持续发 展 , 现五 个 统 筹 ” 科 学发 展 观 。 实 的 “ 一 五 ” 划 将 目标 具 体 为 优 化 结 构 、 高 效 益 、 十 规 提 降
低 消 耗 、 制 生 态 环 境 恶 化 。 这 对 以 矿 产 资 源 为 主 遏 导 的 城 市 建 设 和 发 展 提 出 了更 加 明 确 的 要 求 。本 文
于 2 0世 纪 5 6 年 代 , 0 年 代 起 进 入 大 规 模 开 采 0、 0 7
时 期 , 着 采 煤 技 术 的不 断 提 高 , 建 煤 矿 的 陆 续 投 随 在 产 和 采 煤 新 技 术 的 使 用 , 采 量 还 将 继 续 大 幅增 长 。 开 由 于 采 煤 挖 掘 业 具 有 很 强 的 不 可 持 续 性 , 此 为 经 以 济 支 柱 的 济 宁 市 如 果 不 果 断 地 转 变 经 济 结 构 , 养 培 新 的 经 济 增 长 点 , 必 会 重 蹈 一 些 老 煤 炭 资 源 型 城 势 市 的 覆 辙 , 若 干 年 煤 炭 挖 空 后 , 面 临 一 贫 如 洗 的 在 将 城 市 和 毫 无 希 望 的 地 方 经 济 。 当前 , 济 的 发 展 面 经
形 成 或 发 展 起 来 , 且 煤 炭 采 选 业 至 今 仍 在 城 市 经 并
2. 1
产 出
产 业 结 构 单 一 , 济 增 长 过 分 依 赖 自 然 资 源 的 经 产 业 经 济 学 认 为 , 类 社 会 文 明 的发 展 , 促 使 人 将

年煤炭研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年煤炭研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年煤炭研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煤炭作为主要能源来源之一,在国际市场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煤炭资源是我们国家优势资源之一,煤炭作为我国能源的基础,对国民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在能源转型和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煤炭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本文旨在对煤炭研究分析及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期为煤炭行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煤炭的生产现状目前,中国煤炭储备量全球第一,其中大型煤炭企业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但是,国内企业仍面临很多困难,在生产、运输、出口方面均受到了很多限制。

同时,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产成本不断降低,劳动力成本也大幅度提高,这使得企业的利润不断受到影响。

二、对煤炭资源的分析1. 煤炭资源的前景分析当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积极推行能源转型,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将煤炭作为主要能源来源的国家数量逐渐减少。

加之国内对环境的强烈要求,煤炭的开采将会进一步受到限制。

此外,煤炭的开采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会对地质环境造成破坏。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国家政策,积极推动能源转型,使新能源逐渐替代煤炭等传统能源。

2. 煤炭资源的特性煤炭是一种碳质燃料,其性质决定了它在发电、冶金等领域的重要性。

此外,煤炭作为中国的传统能源,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对于经济、能源和环境的影响要比其他能源更加复杂和深远。

三、煤炭的发展趋势1. 煤炭的高效利用当前,促进能源绿色化和低碳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将煤炭资源高效利用。

通过发展清洁燃烧技术、高效利用技术,使煤炭的碳排放量逐渐降低,环境得到改善。

同时,也有利于发挥煤炭产业的作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煤炭行业的转型升级为应对能源转型的趋势,煤炭行业需要积极主动地转型升级。

在转型升级方面,煤炭企业可以着眼于发展洁净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

随着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提升,企业可以通过创新进行差异化竞争,加强竞争力,为自身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

3. 煤炭资源的绿色开采煤炭的开采对环境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通过绿色技术,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成为煤炭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

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

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
表 2 19 9 8年部分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全部独立核算 工业企业经营效益 比较( 元)
城 市 目兀 贸金 实 现 利税 8 . O 8 . 2 3 . 4 7O . 臼兀 固 定资 产 日兀 崮足 贤 严 原值 实 现利 税 原 值 宴 现 增 加 值 1. 05 3 . 1 4 85 . 2. 98 33 - 2 . 04 80 1 2. 82
煤炭资源型城市以煤炭资源产业结构为 主体 , 属于典型的线 性经济 , 它是建立在对煤炭 资源大量 开采和消耗基础上 的, 于 属 典型的“ 高投人 , 高消耗 , 高污染 ” 的传统 发展模式 。经过 2 O多年 大规模 、 高强 度 、 面积的煤炭开采 , 大 各类 高耗能 工业 的迅速发 展 , 山西煤 炭资源型城市环境急剧恶化 , 使 生态环境失衡 , 阻 严重 碍了经济 的发展和社 会的进步 。据不完全统计 , 山西 因资源开采 已造成 130k 0 m 的采 空 区 , 表 塌 陷 面积 达 7 2k 2 下水 系 地 1 m 。地 遭到重破坏 , 造成水资源严重短 缺 , 当一部分矿工家属生活用 相 水 常 年靠 矿 井 排 出的 废水 维持 。 下 水 水 质 不 同程 度 地 受 到多 种 地 有害离子 的污染 , 矿化度 , 总硬度大幅度提高 , 有些有害物质甚 至 严 重 超标 达 2 倍 。煤 炭 资 源 开采 , 生 的废 气 、 尘 以及 煤堆 自 6 产 粉 燃和燃煤锅炉烟尘 , 造成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 据统计 , 能源基地 建设 2 O年来 , 全省累计排放烟尘 1 4 3万 tS : 6 2万 t 7 、O 1 3 。以太 原市为代表 的 1 个地 、 1 市政府所在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表 明, 太原 、 同、 大 阳泉 、 临汾 、 州、 中、 忻 晋 离石 、 长治 、 晋城等 9个城市 为严重污染水平 , 朔州 、 运城等城市为重污染水平 , 全部城市二氧 化硫污染均超过 国家三级标准 。

煤炭资源型城市

煤炭资源型城市

煤炭资源型城市摘要:煤炭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其储量是有限的。

阳泉市是以煤炭资源开发为主的资源型城市,资源的枯竭将容易造成产业衰败,进而导致城市的衰败,使阳泉市面临“矿竭城衰”的威胁,面对比较严峻的形势,阳泉市城市转型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本文主要介绍了阳泉市作为煤炭资源型城市其转型的必然性、转型的有利条件、转型的具体措施及目前的发展状态。

关键词:煤炭资源型城市;阳泉;转型措施一、阳泉市简介阳泉是以资源开发为主,依煤而兴、依煤而盛的资源型城市。

阳泉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素有“煤铁之乡”之誉,是我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之一。

境内含煤面积1051平方公里,煤炭地质储量104亿吨,原煤年生产能力在3500万吨。

依据《山西统计年鉴-2001》,阳泉市2001年的GDP为947094万元,煤炭及相关产业产值为341694万元,占GDP的36.1%。

2001年阳泉的财政收入为80600万元,煤炭及相关产业利税34521万元,占财政收入的42.8%。

二、阳泉市城市转型的必然性阳泉市是重要的无烟煤生产基地,据山西省地质矿产开发局编制的《阳泉市地质矿产资源》资料,截止2005年底,全市累计探明资源储量1034561.4万吨,保有资源储量848790万吨(其中未占用保有资源储量198526万吨),以占用的650264万吨,也就是说,阳泉市已经消耗了煤矿探明储量的20亿吨,接近1/5,而实际的消耗量会更大一些,消耗速度是相当快的。

目前,全市共有各类煤矿160座,其中统配煤矿3家,市营5家,平定县39家,盂县59家,郊区54家。

2006年底,全市煤炭产量为5920多万吨,创历史最高点。

2003年以前,阳泉市已有一个国有统配煤矿资源枯竭,三个地方国营煤矿因资源枯竭而关闭,其它矿山企业服务年限也很有限。

到2006年,阳泉市煤炭资源保有储量已经下降到70亿吨,按目前开采强度,阳煤集团境内煤矿剩余服务年限不足50年,盂县21.3年,平定51.2年,郊区只有6.1年,阳泉市地方煤矿平均服务年限为26.1年。

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对贵州省盘县特区的实践考察

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对贵州省盘县特区的实践考察
贵州省盘县具有煤 炭型城市 的典型特征 ,煤 的储量为 15亿 吨 ,种类齐全 ,煤 质优 良,为江 0 南诸省之冠。至 20 08年 ,盘江煤电集团共有 5个 矿 、3个选 煤 厂 、1 水 泥厂 和其 他 附属 单位 ,盘 个 县 已经成 为 西部 重 要 的煤 炭 工 业 基 地 。 “0 8年 20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3 4亿元 ,同比增长 1% , 5 .5 6 其 中一产 1.5 O 8亿元 ,同 比增 长 8 % ,二产 .5 19 4亿元 ,同 比增 长 1.1 ,三产 3 .3 0 .6 8 % 3 3 亿元 ,同 比增 长 1 .5 ;财 政 收入快 速增 长 , 2 % 财政总收人 ( 口径 )达 到 2 .3 市 7 2亿元 ,同比
第2 8卷第 4期
21 0 0年 7 月
贵州大学学报 ( 会科学 版) 社
J U N L O U Z O U I E ST ( oi cecs O R A F G IH U NV R IY Sca Sine ) l

备越来越少 , 并且 ,与资源开 发利用伴生 的环境 污染 问题 、生 态 破 坏 问题 日益 严 重 ,已威 胁 到 煤
炭 型城市 的 生存 和 发 展 ,有 些 煤 炭 型 城 市 已 经 处
城市是因煤炭开发、利用 而兴起和发展的一类城 市 , 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为
分煤炭城市分布 于长江 以北 , 南方 的煤炭城市 只
有四个 ; 4个煤炭城市集 中在 中部地 区, 2 东部 和 西部 比较少。从煤炭城市所在 的省份来看 , 分布 比较集 中的有黑龙江、辽宁、山西、安徽、山东、
收稿 日期 :2 1 0 —1 0 0— 4 2
二、盘 县经 济发 展 中存 在 的 问题 及 原 因分析

七台河市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七台河市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七台河市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七台河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是中国重要的资源城市之一。

由于其丰富的煤炭资源,七台河市曾经是国内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但随着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和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煤炭产业逐渐式微,七台河市资源型城市转型迫在眉睫。

本文将从七台河市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困境出发,探讨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困境分析1. 资源枯竭:七台河市多年来依赖煤炭资源支撑经济发展,而煤炭资源的开采已经进入末期,随着采空区的增加,资源的采集和利用面临巨大困难。

2. 经济结构单一:过度依赖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使得七台河市的经济结构过于单一,缺少多元化的产业结构。

3. 环境污染问题:长期以来,七台河市在煤炭开采和利用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严重污染了周边的环境,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4. 就业问题:资源型城市转型将会导致大量的煤矿工人失业,而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往往需要长时间的过渡期,这将给当地就业市场带来巨大的压力。

5. 经济困难:随着煤炭产业的式微,七台河市的财政收入逐渐减少,经济负担不断加重,出现了一系列资金难题。

二、对策建议1. 多元化发展产业:七台河市需要尽快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多元化的产业,减少对煤炭资源的依赖。

可以发展新能源、高端制造业、旅游业等多个方面,推动经济的多元化发展,降低经济风险。

2. 加强环保治理:七台河市要加大对环保的投入和力度,减少煤炭开采和利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积极推动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提高环保治理的可持续性和效益。

3. 转岗培训和再就业:采取有效措施,对因资源型城市转型而失业的煤矿工人进行转岗培训,帮助他们重新就业,减少经济困难。

4. 政策支持:加大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政策支持力度,为转型期间的资金缺口提供补贴和支持。

加大对转型企业的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帮助其度过难关。

5. 加强科技创新:支持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技术含量,加强自主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研究——以平顶山市为例摘要:审视以煤炭资源开采加工为主的城市的发展,分析其迅速发展的因素,近当代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的方案措施。

以煤炭资源发展的城市,特别是资源将近枯竭,面临一系列发展问题挑战的平顶山市为例,研究其发展转型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为其他同类城市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煤炭资源型城市;城市可持续发展;资源枯竭型城市;城市发展转型The study on the city of product coal’s development Abstract:Look to coal mining and processing-based urban development, nalysis of the factors of its rapid development in recent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 and solving the problems facing the program measures. The development of coal resources in the city, especially the resources nearly exhausted, a series of development challenges facing the Pingdingshan City to study its development in transition and sustainable 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similar cities for reference.Key Words:Coal resources city;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Resource-exhausted cities;Transformation of Urban Development引言煤炭资源型城市通常是指煤炭工业尤其是煤炭采选业在城市工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城市。

由于煤炭资源的有限性, 经过一定时期的开采之后总会面临资源枯竭和矿井报废的问题, 而城市一旦形成和发展起来就要延续下去。

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受着资源基础、开发模式、管理体制和市场流通等多因素的约束。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煤炭资源开采程度的深入煤炭资源型城市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生态性、功能性、可持续性等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 , 因而, 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必将随煤炭资源的递减、枯竭和城市的发展而产生巨大的变动, 煤炭产业的主导地位终将被其他产业取而代之, 城市的性质和功能同样将向其他类型的城市转化[1]。

在发展过程中 ,其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特殊 ,并直接影响其发展的可持续性。

然而 , 煤炭资源型城市也有自身的资源、技术、产业等优势。

充分发挥优势 ,扬长避短 ,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途径和对策 ,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平顶山市是华北地区,也是全国大型煤矿城市之一,其发展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开采程度的深入,其所面临的如:资源枯竭、经济结构单一、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社会结构矛盾等问题也以凸显出来。

因此它作为全国煤炭资源型城市之一,对全国同类城市的研究具有代表意义。

通过对其发展的研究,可以从中总结出其相同的规律和解决方案,对其他同类城市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借鉴。

1 城市概况1.1 煤炭资源型城市定义与分布概况煤炭资源型城市通常是指煤炭工业尤其是煤炭采选业在城市工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城市。

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河南、安徽、内蒙古南部、新疆、东北南部、西南贵州等地。

煤炭资源型城市也主要分布在这些地区。

我国目前公认的煤炭资源型城市有60多个, 占全国城市总量的十分之一, 是城市体系中的一种重要类型。

平顶山市也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1.2 煤炭资源型城市的战略地位、作用及发展优势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在支撑、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是我国城市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我国煤炭工业生产的重要支柱,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经济集中和辐射作用,对推动我国城市化及工业化的进程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煤炭资源是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突出优势,伴随煤炭资源的开发,煤炭工业自然成为煤炭资源型城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煤炭工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城市经济的繁荣和相关产业的兴起。

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的比重一直在70 %以上,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于在我国一次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资源占70 %以上,而优质能源石油、天然气只占探明储量的28 % ,这就决定了我国能源结构长期以煤为主的格局不会改变,这将有利于煤炭工业的发展 [2]。

原煤并非终极产品 ,煤炭资源型城市除了生产和销售原煤以外 ,还可以对煤炭进行深加工 ,获得高附加值产品;许多煤炭资源型城市非煤矿产资源很丰富 ,如平顶山市 ,有丰富的铁、盐、铝土、石墨、石灰石等矿产 ,可以大力开发;另外 ,由于政府长期投资 ,煤炭资源型城市已具有一定的规模 ,加上劳动力资源丰富 ,且具有资源、技术、产业等优势 ,是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3 平顶山市概况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煤炭保有储量56 亿吨,是一座“因煤而立”、“依煤而兴”的城市。

其地上地下资源丰富。

已查明各类矿产57种。

原煤总产量103亿吨,保有储量80多亿吨,占河南省总储量的51%,素有中原煤仓之称;铁矿总储量6064亿吨,占河南省总储量60.5%,是全国十大铁矿区之一;钠盐预测总储量为2300亿吨,可采储量10.8亿吨,平均品为89%,单层厚度平均达27米,平顶山的盐田开发及深加工已成为河南省的重要产业。

平顶山境内水资源十分丰富,共有大中型水库174座,其中大型水库4座,总容量为20亿立方米。

地上地下水总量32亿立方米,充沛的水资源为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用水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经过40年的开发建设,煤炭工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全国第二大煤炭企业即平煤集团公司,到1996 年底,累计生产原煤5. 89亿吨,供应中南、华东11 省市1000多家大中型企业和居民生活用煤,煤炭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3. 9 %以上,成为支撑平顶山市经济的重要支柱[3]。

伴随着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不断提高,平顶山市关联配套产业相继兴起,形成了一座以能源和原材料为主体,以煤炭、电力、钢铁、纺织四大行业为支柱的化工、机电、建材、食品等综合发展的新兴工业城市,成为豫中南的经济中心。

2 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2.1 矿竭城衰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障碍矿产资源具有耗竭性和不可再生性的基本特点,因此,矿竭城衰是煤炭资源型城市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矿产的基础与总量关系规定了城市个性的存在周期。

煤炭资源型城市从一开始的资源数量就决定了生产规模和企业服务年限,也决定了以煤炭采掘业为主导功能的时间长短。

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煤炭企业的生产能力可能随之消失,如果没有替代产业则会出现产值急剧下降、大量剩余劳动力无法安置、城市经济和社会问题严重等现象,城市必然衰退。

图1:资源型城市转型最佳期选择资料来源[10]Figure 1: Transformation of the best resources city of choice2.2 产业单一 ,经营粗放依托煤炭资源发展起来的城市,本身具有产品结构单一的特点。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全部或绝大部分指令性调出原煤这一初级产品,使煤炭资源型城市大多走上了追求煤炭产量的道路,忽视了资源保护和集约化开发,而有利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提高资源转换效率的相关产业,如煤炭的深加工、煤化工等发展相对缓慢,经济效益低。

平顶山三个产业人员的比例为14.0∶54. 4∶31. 6 ,第三产业偏低,在工业结构中,重工业占58 %左右,其中又以矿业比例为最大,经过几次产业结构调整的平顶山尚且如此,更不必说其他煤炭资源型城市了。

2.3 环境恶化 ,城市基础设施滞后,服务功能差我国煤田回采率普遍较低,不可避免地造成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煤炭开采产生大量煤矸石、粉煤灰等废渣;因煤矿开采而产生的地面裂缝,变形及塌陷积水,侵占了大量土地;矿抗排水、煤炭的选洗过程产生尾矿水等废水,直接或间接地污染了地表水,地下水和农田;炼焦、发电均造成大气污染。

平顶山煤田回采率为41. 7 % ,矿区开采以来破坏土地面积约7920hm2,需改造复垦塌陷地达3696hm2,现有近40座矸石山,矸石量达4亿t ,占地99hm2。

煤炭资源型城市多依矿而建,地处偏远,基础设施滞后,环境质量差,信息不灵,服务功能差,投资环境差,这是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突出矛盾[6]。

2.4 价格扭曲 ,资金短缺 ,投资成本加大煤炭资源型城市“双重利益”损失明显,即低价输出煤炭,高价输入轻工产品,阻碍了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的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的投资相对减弱,就平顶山来说,1985年前国家投资占整个投资95 %以上, “七五”下降为74.5 % ,近年只有50 %左右;另外,经多年开采,煤炭浅层资源已经或接近枯竭,开采深层煤炭的投资成本相对加大,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7]。

2.5 科技教育较薄弱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煤炭科技力量较强,但综合的科技教育实力薄弱,大多没有综合性大学。

平顶山市仅有两所专科高等学校,专职教师不足500人,万人拥有文化事业机构不到全国城市平均水平的一半,大中专技术人员比例小,劳动者素质较低。

3煤炭资源型城市持续协调发展的途径和对策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既要遵循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遵循自身的特殊规律。

国内外的经验告诉我们,矿竭不一定城衰,关键在于发展替代主导产业以及合理地开发利用煤炭资源【3】。

3.1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优势转化任何优势都具有明显的时空性,在特定区域内,在一定的时间内,现实或潜在的优势也会消失,甚至成为劣势而阻碍区域的持续发展。

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依托于资源赋存的优势,但要保持其持续稳定的发展,并不能仰仗其单一的优势资源,而应发挥综合优势,适时地进行优势转换。

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综合优势既有经济基础、主导产业、传统产业、行业技术等现时或潜在的优势,又有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等纵向与横向优势。

平顶山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优势转化方面起步较早,1957 年到60 年代末,重点发展煤炭产业,成为国家新兴的能源基地。

60 年代末到70 年代末,加快发展了煤炭替代产业。

其一是加快煤———电这一优势的转换;其二是实现了优势互补,即利用舞阳的铁矿资源,建立了舞阳钢铁公司;其三是进行优势延伸,对煤炭进行深加工,建立了洗煤厂、焦化厂等企业;再就是建立了其它一些工业企业,如高压开关厂等,初步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