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药效评价动物模型介绍
新药临床前药效学评价(下)

裸小鼠-突变系 主要生物学特性: 先天性胸腺发育缺陷 无被毛 细胞功能缺失 主要用于免疫学、肿瘤学研究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白化大鼠-封闭群 主要生物学特性: 对疾病抵抗力较强 自发性肿瘤的发病率较低 对性激素敏感性高 广泛用于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如高血压、镇痛抗炎、 内分泌、药物依赖性等实验
短毛豚鼠 主要生物学特性 豚鼠嗅觉、听觉较发达 不能合成维生素 豚鼠易引发速发性变态反应 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抗病能力较差 应用于过敏反应、皮肤刺激试验、平喘、镇咳、 局部麻醉药等研究
新西兰兔 生物学特性 听觉和嗅觉灵敏 性成熟期因品种而异 对致热物质敏感 主要用于心血管病、热源、消化道炎症等实验
比格犬 国际上标准实验用犬。 性情温顺、易于驯服和抓捕 抗病能力强 遗传性能稳定,对实验反应一致。 常用于高血压、条件反射、消化系统、脑血管病等实验
猕猴 生物学特性
大脑发达 生理生殖与人非常接近
易感某些人类传染病 常用于药物依赖性、疫苗、行为科学和神经生理等实验
. 动物的预筛
大部分动物只要选用符合实验动物管理要求的动物就行。但 有些药理实验还必须首先将这些动物进行过筛,即预筛。选 择在一定药理反应指标内的动物,以免因个体差异太大而影 响结果的评判,然后进行随机分组试验。
如观察药物对小鼠游泳、学习记忆和抗癫痫药的转棒试验等, 都应先进行预筛。类似的还有镇痛试验用小鼠;镇咳试验用 豚鼠进行电刺激嗽时约有%的豚鼠可对刺激无反应或不能发 生复制反应,这些动物也应弃去;利尿药与抗慢性肾衰药试 验用大鼠也需预筛,测定无蛋白尿者方可入选使用。
. 性别的选择
临床前药效学试验通常用雌雄各半动物。
但不少药效学试验需用雄性动物:如抗癫痫药的癫痫模型动物;抗动 脉粥样硬化药和调血脂药的实验动物;精神药药效试验的动物;抗血 小板聚集药常用雄性兔和大鼠,以避免雌性动物的性周期对实验结果 的影响;抗凝血药最好用雄性动物;中毒性心肌炎在体模型用雄性大 鼠。
两种血虚小鼠造模方法类比

两种血虚小鼠造模方法类比陈玲玲2002207209[摘要]:目的:本实验通过比较乙酰苯肼,环磷酰胺两种血虚小鼠造模方法,来进一步选取合适的血虚证造模方法,同时评价四物汤的疗效。
方法:采用环磷酰胺250 mg/kg腹腔注射;乙酰苯肼350 mg/kg皮下注射;乙酰苯肼350 mg/kg皮下注射+四物汤治疗;结果:乙酰苯肼可以造成明显的血虚模型,四物汤是否是治疗血虚证的特效方剂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血虚证,造模,四物汤血虚证是中医常见证,血虚模型是应用较广的中医动物模型,但目前制造模型的方法不一。
1实验材料与方法1.1实验动物:昆明种小鼠,雄性,40只。
1.2药物或试剂乙酰苯肼(APH,为白色粉末状固体,用时配制成2%溶液)、环磷酰胺粉针剂:200mg×10支×1盒(用时配成10mg/ml溶液)、无水乙醇500ml×1瓶、0.9%氯化钠溶液500ml×1瓶或250ml×1瓶。
1.3仪器或设备电子天平1台,50ml/100ml柱形小烧杯各2个,50ml/100ml量筒各1个,10ml刻度吸管2个,吸球2个,1ml、5ml一次性注射器数支,玻璃棒1根,标签纸,锡箔纸,小鼠灌胃针2支。
1.4实验方法1.41动物分组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乙酰苯肼模型对照组B、环磷酰胺模型对照组C、乙酰苯肼治疗对照组D等4组,每组10只。
分笼饲养于内铺垫料的塑料笼。
1.42 造模及给药方法组别造模及给药灌胃给药A 腹腔注射同C组造模药物等量的生理盐水,第1、2日各1次。
皮下注射同B组造模药物等量的生理盐水,第1、4日各1次。
第1-4日予同D组等量自来水。
B 皮下注射2%乙酰苯肼溶液,1.7mg/10g/只,第1、4日各1次(3,4,5,6)。
腹腔注射同C组造模药物等量的生理盐水,第1、2日各1次。
同上C 腹腔注射10mg/ml环磷酰胺注射液,1mg/10g/只,第1、2日各1次。
中药在动物模型中的药效学研究

中药在动物模型中的药效学研究中药在动物模型中的药效学研究引言: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中药在动物模型中的药效学研究。
通过动物模型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药的药理学特性、药效机制以及临床应用的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中药在动物模型中的药效学研究的重要性、方法和应用。
一、中药在动物模型中的药效学研究的重要性中药在动物模型中的药效学研究对于中药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动物模型的研究,可以评估中药的药效和安全性。
动物模型可以模拟人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通过给予中药治疗,观察其对疾病的疗效以及对动物的毒副作用。
这对于评估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动物模型可以帮助揭示中药的药效机制。
通过对动物模型中中药的作用机制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药的药理学特性,为中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此外,动物模型还可以用于筛选中药的活性成分和优化中药的配方,提高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二、中药在动物模型中的药效学研究的方法中药在动物模型中的药效学研究主要包括药效评价、药代动力学研究和药物安全性评价。
药效评价是中药在动物模型中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通过给予动物一定剂量的中药,观察其对疾病的疗效以及对动物的影响。
常用的药效评价方法包括行为学观察、生理指标检测和组织病理学分析等。
药代动力学研究是研究中药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通过测定中药在动物体内的浓度-时间曲线,了解其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动力学特性。
药物安全性评价是评估中药对动物的毒副作用的研究,通过观察动物在给予中药后的生理指标变化、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行为学变化等,评估中药的安全性。
三、中药在动物模型中的药效学研究的应用中药在动物模型中的药效学研究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和药物研发领域。
在临床医学中,中药在动物模型中的药效学研究可以为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加味二至丸对缺铁性贫血模型大鼠 铁吸收利用影响的实验研究

加味二至丸对缺铁性贫血模型大鼠铁吸收利用影响的实验研究陈育
【期刊名称】《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33)004
【摘要】目的:研究加味二至丸治疗缺铁性贫血(IDA)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低铁饲
料饲养加失血方法制备IDA大鼠模型,以硫酸亚铁所含元素铁为标准,使加味二至丸大、中、小剂量组含有与硫酸亚铁组等量的元素铁分别进行治疗.比较各组红细胞、血红蛋白和全血铁恢复情况,计算铁的相对生物吸收利用率.结果:服用同等剂量铁的前提下,加味二至丸可明显使模型大鼠红细胞、血红蛋白及全血铁提高.大、中、小
剂量的加味二至丸分别较单纯硫酸亚铁组铁的相对吸收利用率提高了10%,8%和12%.结论:加味二至丸可促进铁的吸收利用,对IDA有良好治疗作用.
【总页数】2页(P144-145)
【作者】陈育
【作者单位】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贵州贵阳55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56.3
【相关文献】
1.二至丸加味方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模型大鼠体内自由基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J], 池凤好;陈媛媛;范瑞强
2.加味二至丸对缺铁性贫血大鼠IL-2、IL-6的影响 [J], 吴晓勇;陈育;毕莲
3.加味二至丸对缺铁性贫血模型大鼠复健的实验研究 [J], 陈育;吴晓勇;毕莲
4.泡利芬铁对缺铁性贫血成龄大鼠全血铁恢复及铁的相对生物利用率的实验研究[J], 陈贵良;姚林;陈则永
5.生血宝颗粒对缺铁性贫血大鼠模型铁吸收利用影响的实验研究 [J], 高顺国;张俊伟;邱赛红;汤淮波;李飞艳;尹健康;徐爱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用失血性贫血动物模型评价含EPO因子功能食品的方法

利用失血性贫血动物模型评价含EPO因子功能食品的方法文镜;赵建;朱晔;沈琳;金宗濂【期刊名称】《食品科学》【年(卷),期】2002(023)007【摘要】建立一种评价含EPO因子功能食品的实验方法.方法:饲喂低铁饲料及内眦静脉丛放血建立大鼠失血性贫血模型,以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含量为检测指标,观察口服转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简称EPO)基因蚕蛹表达产物对失血性血模型大鼠的影响.结果:利用失血性贫血模型,通过检测血液红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含量,能够将转EPO基因蚕蛹表达产物促进红细胞生成和加速血红蛋白合成的作用准确地反映出来.结论:用这一方法对含EPO因子的食品进行功能评价是可行的.【总页数】3页(P45-47)【作者】文镜;赵建;朱晔;沈琳;金宗濂【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保健食品功能检测中心,北京,100083;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保健食品功能检测中心,北京,100083;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保健食品功能检测中心,北京,100083;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保健食品功能检测中心,北京,100083;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保健食品功能检测中心,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相关文献】1.脾气虚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与模型评价的研究概述 [J], 曾梅艳;陈雪莲;宋厚盼;陈小娟;陈新怡;赵沅;蔡雄;喻嵘;谢梦洲2.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及展望 [J], 楼鹏强;魏巍;侯德才3.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及展望 [J], 楼鹏强;魏巍;侯德才4.肾阳虚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模型评价 [J], 唐维我;张会永;李芹;李佳;杨关林5.利用BN大鼠动物模型评价S86转基因大米的致敏性 [J], 贾旭东;李宁;王伟;吴永宁;杨晓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作用于血液循环系统药物—抗贫血药(动物药理学课件)

贫血治疗措施
溶血性贫血:为红细胞大量崩解,超过机体 造血代偿能力。治疗时以除去病因为主,再 补充造血物质,以促进红细胞生成。
再生障碍性贫血:指骨髓造血机能受到损害,引起红细胞、 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治疗时以除去病因,恢复造血功能 为主。同时可输血,或试用氯化钴、皮质激素、同化激素 等治疗。
铁制剂
贫血类型 ü 营养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ü 溶血性贫血 ü 出血性贫血 ü 再生障碍性贫血
贫血治疗措施
失血性贫血:由于内出血或外出血,导致血 容量降低。治疗时以输血、扩充血容量为主, 辅助给予造血物质。
营养性贫血:由于造血物质丢失过多,或造 血物质摄入量不足引起。根据情况补铁、铜、 钴、维生素B12及叶酸等造血物质
铁进入体内后,一是进入骨髓供造血需要,一是与 各种转运铁的蛋白结合,进入肝、脾等网状内皮细 胞中以铁蛋白的形式贮存。体内处于动态平衡。
铁制剂
临床应用 : 缺铁性贫血见于:①妊娠、泌乳母犬和生长期幼犬,
需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 ②胃酸缺乏、慢性腹泻、消 化不良,使肠道吸收铁的功能减退; ③慢性失血性贫 血,体内铁消耗过大;④哺乳期仔猪缺铁性贫血。 注意事项 :
可与许多化学物质或药物发生反应,不宜与其他药物 同时或混合内服给药。
铁制剂
不良反应 1. 胃肠道反应:便秘、黑粪 2. 慢性铁中毒
制剂特点 硫酸亚铁 为Fe 2+,吸收良好 枸橼酸铁铵 为Fe 3+,吸收差 富马酸亚铁 为Fe 2+,含铁高 益补力-500 为特殊复合制剂,可控制硫酸亚铁的 释放。如山梨醇铁,注射 用铁剂。 右旋糖苷铁(葡聚糖铁):注射用,适宜不宜内服 铁剂或缺铁严重时。
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的药物
药理学研究中的动物模型选择

药理学研究中的动物模型选择概述:动物模型在药理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适的动物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药物的机制、效果以及安全性。
然而,在选择适当的动物模型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相似性、成本和可行性等。
本文将探讨药理学研究中动物模型选择的原则和常见的应用。
一、相似性1.1 物种相似性:选择与人类生理相似度较高的动物作为研究对象,如大鼠和小鼠。
因为这些动物在生命活动、器官结构和代谢途径等方面与人类有较好的相似性,能够提供更可靠的数据。
1.2 疾病模型:根据所研究的药物治疗目标来选择与之相关的疾病模型。
例如,在心血管领域,可以使用高胆固醇饮食诱导小鼠产生高血压或者缺血再灌注损伤等模型来评估药物对这些情况下心脏功能改善效果。
二、成本和可行性2.1 成本:动物模型的建立和维护需要耗费大量资金,因此在选择时需要考虑经济实用性。
多个相关研究中常用的小鼠是较经济实惠的选择。
2.2 可行性:动物模型的选取还要根据实验室条件、技术设备和人员配备等方面进行考虑。
对于一些高度特化的模型,如果缺乏相关资源,则不宜选择。
三、常见应用3.1 药效学评价:通过动物模型可以评估药物在生物体内的药效学参数,包括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等。
这些数据对于了解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非常重要。
3.2 治疗策略验证:在新药开发阶段,动物模型常被用来验证治疗策略的有效性。
例如,在癌症治疗研究中,使用小鼠移植瘤模型可以评估抗肿瘤药物的疗效。
3.3 安全评价:动物模型能够帮助检测潜在毒副作用,并评估药物在各种毒理学指标上的影响。
这对于药物安全性评价以及制定适当的用药指南至关重要。
四、局限性和新技术4.1 物种差异:尽管动物模型在探索药理学的研究中有很大帮助,但人类与动物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生理、代谢差异。
因此,不能直接将动物实验结果推广到人体。
4.2 替代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替代动物模型的技术,如体外细胞培养和计算机模拟等。
这些新技术可以减少对动物实验的需求,并提供更快速、精确、经济高效的研究手段。
“IXB”对动物缺铁性贫血的作用

“IXB”对动物缺铁性贫血的作用
邹淑蓉;刘弘;郑理;符振华;颜敏;吴其乐
【期刊名称】《预防医学文献信息》
【年(卷),期】2000(6)1
【摘要】目的 ]评价“IXB”改善缺铁性贫血的作用。
[方法 ]采用治疗效果评价法对“IXB”对动物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IXB”对贫血模型动物的血红蛋白 (Hb)水平提高、红细胞原卟啉水平降低具有明显作用 ,对血清铁蛋白水平的提高也有一定作用。
[结论 ]可以认为“IXB”
【总页数】2页(P12-13)
【关键词】贫血;缺铁性贫血;药物疗法;IXB
【作者】邹淑蓉;刘弘;郑理;符振华;颜敏;吴其乐
【作者单位】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56.305
【相关文献】
1.毛皮动物缺铁性贫血 [J], 苏振渝
2.补血铁口服液改善动物缺铁性贫血的研究 [J], 王兆阳;李鸣;叶丽玉
3.富铁牛初乳粉防治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IDA)的动物实验研究 [J], 赵效国;李莉;梁颖
4.光合细菌对动物的营养作用及对动物疾病的防治作用 [J], 权小芳;马晓丰;田维熙
5.低铁饲料的配制与缺铁性贫血动物模型的建立 [J], 刘秀红;龚书明;陈景元;高双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