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心脏病药效评价动物模型对照表
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具体方法及步骤

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具体方法及步骤原型物种人来源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导致心梗模式动物品系SPF级SD大鼠,健康,3-4W,雌雄各半,体重为180g-200g。
实验分组实验分六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受试药组三个剂量组。
实验周期72h建模方法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是一种急性及严重的心脏状态。
心脏作为血液循环动力中心这一功能的实现,需要冠状动脉不断提供的血流供应,当冠状动脉发生病变而狭窄或堵塞,使得冠状动脉的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便会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心肌无法得到足够氧气,最终导致心肌不可逆的缺血性坏死,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降低,机体供血不足,严重者最终导致机体死亡。
1. 大鼠用3%戊巴比妥钠(30mg/kg),腹腔注射麻醉,用小动物剃毛器剃除大鼠胸部及腋下毛发(充分暴露手术区),用碘酒和75%乙醇术区消毒。
2.气管插管:麻醉后,夹趾检测无反应即可进行MI手术。
打开外置光源、显微镜开关,打开呼吸机,设置好各参数(呼吸比2:1,潮气量6-8 mL,频率70 次/min),将气管插管沿声门插入气管,取下大鼠接上呼吸机,观察大鼠呼吸状况,胸廓起伏与呼吸机频率一致表示插管成功,即可进行MI手术。
3. 大鼠采用右侧卧位,用眼科剪在左前肢腋下,用显微剪于三、四肋间打开胸腔充分暴露心脏,显微直镊轻轻夹起少量心包并于左心耳下撕开少许心包,充分暴露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或所在区域。
4. 结扎冠状动脉:于显微镜下找到LAD走向或可能所在位置,持针器持取5-0带针缝合线,于左心耳根部下方肺动脉圆锥旁以5-0 无创缝合线穿过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LAD),以完全阻断LAD血流。
5.关胸:结扎完成后,5-0缝线完全缝合胸腔开口(保证无缝隙、无错位)关闭胸腔,由内向外逐层缝合各层肌肉和皮肤。
6.术后管理:术后密切关注大鼠状态,有无呼吸异常等。
待大鼠自然苏醒后将大鼠从呼吸机上取下并取下气管插管,正常饲养。
蒙药新-2号复方组分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药理作用研究

蒙药新-2号复方组分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药理作用研究丽丽;红梅;王青春;白长喜【摘要】目的:对蒙药吉如很新-2号复方(简称新2号)组分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药效进行阐释,明确复方的“主药”和“佐药”来优化配伍组合,提高疗效、安全性和针对性,继而对新-2号的推广应用及研发新药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①蒙医基础理论及临床指导下,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用寒凉性蒙药冰片、木棉花、白檀香等制成的水煎剂灌胃大鼠,同时采用控食、惊劳等综合方法建立心“气虚”型心肌缺血的大鼠模型。
②在上述模型上,用新-2号主要成分兔心、紫硇砂等分别进行干预,通过检测心电图、血清一氧化氮(NO)、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等指标评价新-2号组分兔心、紫硇砂等对心“气虚”型心肌缺血的治疗作用。
结果:①用上述方法制作SD大鼠心“气虚”型心肌缺血模型成功。
在上述模型上,新-2号复方的组分阿魏、白檀香、紫硇砂、白云香、木香均有改善心“气虚”心肌缺血引起的S-T段位移的作用;新-2号组分兔心明显改善心电图T波、ST段改变、心率减慢(P<0.05),明显升高已降低的血清NO (P<0.05),明显降低已升高的血清LDH、CK含量(P<0.05)。
结论:新-2号组分对心“气虚”型心肌缺血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中兔心的作用优于上述其他组分;对新-2号的推广应用及研发新药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年(卷),期】2014(000)007【总页数】3页(P5-7)【关键词】蒙药;新-2号;缺血性心脏病心“气虚”证;药理作用【作者】丽丽;红梅;王青春;白长喜【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 101100;呼和浩特市中蒙医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100500;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 101100;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 10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9缺血性心脏病 (IHD)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CHD),是最常见、最危险的一种心血管病。
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制备方法

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制备方法心肌缺血动物模型是研究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的常用方法。
本文将介绍制备心肌缺血动物模型的具体步骤。
材料与仪器1. 大鼠或小鼠2. 氧气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3. 麻醉仪4. 灭菌扫描仪5. 心电图仪6. 鼠标心脏解剖仪7. 组织染色和电镜检查仪8. 淬灭钳和缝合针9. 氧气麻醉设备10. 细胞色素标记试剂盒方法1. 麻醉动物:选择体重在200-300g的大鼠或小鼠,放入麻醉仪中,将氧气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注入到呼吸气道,使动物处于深度麻醉状态。
2. 在鼠胸部上方剃毛并用消毒酒精擦拭,再使用灭菌扫描仪对鼠胸部进行消毒处理。
3. 开始进行手术:使用淬灭钳,穿刺胸骨左侧的第三根肋骨,插入心包中,直到感觉到心脏跳动。
4. 使用鼠标心脏解剖仪,在心脏上滑动,找到左前降支冠状动脉并用缝合针把它们包扎。
包扎的宽度应约为1毫米。
5. 撤回钳子,使心脏恢复跳动,观察心电图,以确认心肌缺血已有效制备。
6. 等待适当的时间进行操作,最好在10-30分钟内制备完毕心肌缺血。
7. 消毒手术部位,关闭氧气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将动物放回代表室,进行观察。
8. 24小时后,给予动物一次肟酸钾(16mg/kg)注射治疗。
分析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制备完成后,需要进行心脏和组织染色检查,以及电镜检查。
在实验中,可以使用细胞色素标记试剂盒来检测细胞色素C的排放情况,以评估心肌细胞受损程度。
另外,观察动物濒临死亡时的行为变化,可以对模型的制备成立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
使用心肌缺血动物模型,以生成动物模型来模拟心肌缺血的病理过程,进行心血管系统方面的研究,对制定相应治疗措施有重要意义。
二十种常见实验动物模型

二十种常见实验动物模型一、缺铁性贫血动物模型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anemia,IDA)是体内用来合成血红蛋白(HGB)的贮存铁缺乏,HGB合成减少而导致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主要发生于以下情况:(1)铁需求增加而摄入不足,见于饮食中缺铁的婴幼儿、青少年、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2)铁吸收不良,见于胃酸缺乏、小肠粘膜病变、肠道功能紊乱、胃空肠吻合术后以及服用抗酸和H2受体及抗剂等药物等情况。
(3)铁丢失过多,见于反复多次小量失血,如钩虫病、月经量过多等。
IDA是一种多发性疾病,据报道,在多数发展中国家,约2/3的儿童和育龄妇女缺铁,其中1/3患IDA,因此,研究IDA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些研究中,缺铁性贫血的动物模型(AnimalmodelofIDA),又是实施研究的基础工具。
常见的IDA动物模型的构建技术如下:实验动物:一般选用SD大鼠,4周龄,雌雄不拘,体重65g左右,HGB$130g/L。
建模方法:低铁饲料加多次少量放血法。
低铁饲料一般参照AOAC 配方配制,采用EDTA浸泡处理以去除饲料中的铁,饲料中的含铁量是诱导SD大鼠形成缺铁性贫血模型的关键,现有研究表明,饲喂含铁量<15.63mg/Kg的饲料35天,SD大鼠出现典型IDA表现,而饲喂含铁40.30mg/Kg的饲料SD大鼠出现缺铁,但并不表现贫血症状。
建模时一般采用去离子水作为动物饮水,以排除饮水中铁离子的影响。
少量多次放血主要用于模拟反复多次小量失血导致的铁丢失,还可以加速贫血的形成。
放血一般在低铁饲料饲喂2周后进行,常用尾静脉放血法,1〜1.5ml/次,2次/周。
模型指标:(1)HGBW100g/L;(2)血象:红细胞体积较正常红细胞偏小,大小不一,中心淡染区扩大,MCV减小、MCHC降低;(3)血清铁(SI)降低,常小于10umol/L,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增咼,常大于60umol/L。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模型不能用于铁吸收不良相关IDA的防治研究。
SAS数据分析应用实例及相关程序DOC

SAS数据分析应用实例及相关程序正态性检验及T检验【例1】已知玉米单交种群105的平均穗重为300g。
喷药后,随机抽取9个果穗,其穗重分别为:308,305,311,298,315,300,321,294,320g。
问喷药后与喷药前的果穗平均重量之间的差别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2.配对T检验【例2】对血小板活化模型大鼠以ASA进行实验性治疗,以血浆TXB2(ng/L)为指标,其结果如表2-1,试进行统计分析。
表2-1 2的变化(ng/L)3. 秩和检验【例3】探讨正己烷职业接触人群生化指标特征,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受检者尿液2,5-己二酮浓度(mg/L),为该人群的健康监护寻找动态观察依据。
正己烷职业接触组(A组)为广州市印刷行业彩印操作位作业人员64 人,其均在同一个大的车间轮班工作,工作强度相当;对照组(B组)选同厂其他车间工人53 人。
两组人员除接触正己烷因素不同外,生活水平、生活习惯、劳动强度、吸烟、饮酒情况基本相同。
问两组间尿液中2,5-己二酮浓度(mg/L)平均含量之间的差别是否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如下所示。
正己烷职业接触组:2.89、1.85、2.27、2.07、1.62、1.77、2.53、2.02、2.07、2.07、1.93、3.01、1.93、1.88、1.55、1.36、2.23、2.55、1.73、2.65、1.95、2.45、1.41、2.46、2.38、1.55、2.16、2.01、1.37、2.16、2.00、2.07、2.57、2.11、2.37、1.39、2.18、2.33、1.46、2.16、2.03、2.96、2.21、2.00、2.58、2.19、2.41、1.68、1.93、1.93、1.93、1.87、1.74、2.70、1.83、2.17、2.52、2.09、2.28、1.65、1.19、1.58、0.89、1.65对照组:0.27、0.36、0.26、0.16、0.49、0.58、0.16、0.45、0.22、0.25、0.66、0.05、0.31、0.12、0.51、0.30、0.37、0.14、0.28、0.33、0.36、0.51、0.37、0.36、0.47、0.34、0.72、0.39、0.55、0.17、0.27、0.33、0.30、0.26、0.50、0.17、0.22、0.18、0.17、0.62、0.27、0.26、0.34、0.17、0.61、0.42、0.39、0.28、0.36、0.43、0.24、0.15、0.194.两独立正态总体的检验【例4】一个小麦新品种经过6代选育,从第5代(A组)中抽出10株,株高为:66、65、66、68、62、65、63、66、68、62(cm),又从第6代(B组)中抽出10株,株高为:64、61、57、65、65、63、62、63、64、60(cm),问株高性状是否已经达到稳定?5.单因素K(K≥3)水平方差分析【例5】从津丰小麦4个品系中分别随机抽取10株,测量其株高(cm),数据如下所示,问不同品系津丰小麦的平均株高之间的差别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品系0-3-1:63、65、64、65、61、68、65、65、63、64品系0-3-2:56、54、58、57、57、57、60、59、63、62品系0-3-3:61、61、67、62、62、60、67、66、63、65品系0-3-4:53、58、60、56、55、60、59、61、60、596. 双因素无重复试验的方差分析【例6】某医生欲研究回心草各单体成分对试验性心肌缺血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选取健康新西兰家兔若干只,体重(2.0±0.3)kg,雌雄不计,将其随机分成9组:胡椒碱高剂量组(100nmol/L)、胡椒碱中剂量组(10nmol/L)、胡椒碱低剂量组(1nmol/L)、胡椒酸甲酯高剂量组(100nmol/L)、胡椒酸甲酯中剂量组(10nmol/L)、胡椒酸甲酯低剂量组(1nmol/L)、咖啡酸甲酯高剂量组(100nmol/L)、咖啡酸甲酯中剂量组(10nmol/L)、咖啡酸甲酯低剂量组(1nmol/L)。
心血管疾病动物模型

三、心血系系疾病的动物模型(一)动脉粥样硬代模型常选用兔、猪、大鼠、鸡、鸽、猴和犬等动物。
常用的复制方法有下面几种(包括高血脂模型):1.高胆固醇、高脂肪饲料喂养法: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特点是死亡率低,可长期观察,但费时久。
一般在家兔、鸽、鸡等,经数周喂养就可产生明显的高脂血症,经数月就能形成早期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大白鼠、小白鼠及犬则较难形成,如果饲料中增加蛋黄、胆酸和猪油等,可用促进作用。
为了促进病变的形成,在高脂饲料中还可加入甲基硫氧嘧啶、丙基硫氧嘧啶、甲亢平、苯丙胺、维生素D、烟碱或蔗糖等。
具体复制方法:兔诱发模型:体重2kg左右,每天喂服胆固醇0.3g,4个月后肉眼可见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若每天剂量增至0.5g,3个月后可出现斑块;若增至每天1g,可缩为2个月。
在饲料中加入15%蛋黄粉、0.5%胆固醇和5%猪油,经3周后,将饲料中胆固醇减去,再喂3周,可使主动脉斑块发生率达100%,血清胆固醇可长高至2000mg%。
大白鼠诱发模型:喂服1~4%胆固醇、10%猪油、0.2%甲基硫氧嘧啶、86~89%基础饲料,7~10天;或喂服10%蛋白黄粉、5%猪油、0.5%胆盐、85%基础饲料,7天后均可形成高胆固醇血症。
小白鼠诱发模型:雄性小白鼠饲以1%胆固醇及10%猪油的高脂饲料,7天后血清胆固醇即升为343±15mg;若在饲料中再加入0.3%的胆酸,连饲7天,血清胆固醇可高达530±36mg%。
鸡、鸽诱发模型:4~8周的莱克享鸡,在饲料中加入1~2%胆固醇或15%的蛋黄粉,再加5~10%的猪油,经过6~10周,血胆固醇升至1000~4000mg%,胸主动脉斑块发生率达100%。
鸽喂饲胆固醇3g/kg/天,加甲基硫氧嘧啶0.1g,可以产生较多动物斑块。
2.免疫学方法:将大白鼠主动脉匀浆给兔注射,可引起血胆固醇、β-脂蛋白及甘油三脂升高。
给兔注射马血清10ml/kg/次,共4次,每次间隔17天,动脉内膜损伤率为88%,冠状动脉亦有粥样硬化的病变;同时给予高胆固醇饲料,病变更加明显。
常见大、小鼠实验性心血管病模型专家共识

常见大、小鼠实验性心血管病模型专家共识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2020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推算心血管病现患病人数3.3亿[1],其中脑卒中、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患病人数众多,而高血压、心房颤动、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病不仅是心血管病,也是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冠心病和各种心力衰竭等心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
由于绝大多数心血管病的确切原因还不明确,动物模型为解开心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和测试新型治疗策略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
为了提高动物模型的可靠性,2005年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 A)制定了实验动物血压测量建议的科学声明[2],强调了准确而有意义的血压测量对于解释血管生物学、动脉粥样硬化和其他形式的心血管病研究的重要性。
2012年AHA发表了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科学声明[3],建议建立动物模型的目的在于确定心力衰竭的原因或测试可能预防或治疗心力衰竭的措施。
2017年AHA在动物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设计、实施报告中指出[4]:为了避免不同研究组的结果矛盾,建议动物模型的选择应对人体疾病模拟的可靠性进行评述,并应关注实验设计及其资料解释,提高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测量和表型准确性的标准方法。
2019年AHA在高血压动物模型的科学声明中指出[5]:为了提高高血压及其合并症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的水平,动物模型的实用性取决于模型代表人类高血压类型的有效程度,包括对治疗的反应,模型的可重复性和实验设计等研究的质量问题。
由此可见,国际上越来越关注动物模型质量问题。
实验性大、小鼠动物能有效地模拟人类心血管病,由于繁殖能力强,易于检测等优点,目前是我国心血管病研究的主要动物模型之一。
为了提高实验性大、小鼠动物模型在我国心血管病转化医学研究中的临床参考价值。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精准医疗分会组织标准委员会相关专家通过文献复习和论坛讨论,对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房颤动、心肌病和心力衰竭实验性大、小鼠心血管病模型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应用前景等进行概述,并撰写成共识,目的旨在为研究者规范实验性大、小鼠心血管病模型研究提供参考。
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器官移植、休克、动脉搭桥术后等普遍存在的问题。
肾脏是发生IRI极为常见的器官之一,尤其肾移植,不可避免的要经历一定程度的IRI,肾脏缺血再灌损伤是急性肾衰的常见原因。
对麻醉动物的肾动脉进行阻断和再通后,可引起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钙超载、线粒体能量合成障碍、氧自由基的增多等因素导致肾小管内皮细胞脱落,肾脏组织结构的破坏进而使肾脏功能发生障碍。
1.实验动物SPF级SD大鼠,雄性,体重为220g~250g。
2 实验分组:实验分六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受试药组三个剂量组,每组15只动物。
3. 模型周期24h、72h4.建模方法1 选取250g左右大鼠,术前禁食12h,自由饮水。
2 15%水合氯醛(350mg/kg)腹腔注射麻醉,大鼠背部去毛,消毒备皮。
3 在背部脊椎旁1cm、肋骨下缘1cm处剪开皮肤及肌肉,可见到肾脏,小心分离出两侧肾脏的肾动脉,迅速用动脉夹夹闭两侧肾动脉。
4 缺血60min后松开动脉夹,恢复血流,观察肾脏恢复情况。
5 分两层缝合开口,待大鼠清醒后,将其放回洁净笼具后放回饲养室饲养,定期观察大鼠状态及死亡情况并做好记录。
6 对照组不做缺血处理,其他操作相同。
7 分别取再灌注0h、3h、6h、12h、24h、72h六个时间点取材。
麻醉大鼠,下腔静脉取血,室温静置2h后于4℃3000r离心10分钟提取血清,放入-80冰箱冻存。
同时取左肾组织留作病理标本,右肾组织分生标本。
5.模型的评价1 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取各时间点(0h、1h、3h、6h、12h、24h、72h)血清,检测血清BUN(尿素氮)和Scr(血肌酐)水平,评估肾功能。
2 肾系数检测摘取双侧肾脏后,生理盐水冲洗,称重计算肾系数。
肾系数=双侧肾重(mg)/体重(g)3 病理组织学检测: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48h。
常规组织脱水、透明、浸蜡、包埋。
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和PAS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