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智慧建筑发展趋势及建设案例分享

合集下载

智能建造应用热点及发展趋势

智能建造应用热点及发展趋势

1、智能建造的演变与分类在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计算机开始应用于建筑工程的结构计算中;80年代,建筑行业开始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90年代,计算机开始用于建筑施工管理。

此外,作为人工智能的分支,专家系统开始在建筑行业中应用;而计算机应用在建筑运营维护管理中则是从21世纪开始。

从广义上讲,计算机系统若拥有人类具有的能力,并用于取代人或减少对人的需求,则可以称之为智能化系统。

一般感知、识别、记忆、理解、联想、感情、计算、分析、判断等都是人类才具有的能力,因此全部拥有或部分拥有这些能力的系统都可以称之为智能化系统,而若在建造过程中采用了智能化系统则可以称之为智能建造。

从这个意义上讲,按照与人的能力的对应关系以及所应用的智能化系统的深度,智能建造可以分为以下4类。

(1)计算智能类。

是初步的智能建造,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对计算机计算能力的利用,体现为在建筑设计中应用CAD技术进行设计计算、分析和绘图。

利用计算机出色的计算能力,设计人员可在短时间内针对建筑进行各种分析,大幅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质量。

(2)分析智能类。

是中级的智能建造,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对计算机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应用。

主要特点是在系统中针对人工录入的信息,按照一定的模型进行分析,其结果用于辅助决策。

体现为在企业管理及施工管理中,利用信息系统中已录入的数据,进行数据统计等分析,用于辅助决策,也包括一些自动化设备,如早期的建筑机器人。

(3)联想智能类。

是当前较高级的智能建造,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GIS技术,以及进入21世纪以来BIM技术在建造过程中的应用,这使得计算机系统可以用于记忆带有语义的空间信息,不仅能使系统直观地展示设计结果、生产和施工过程以及运维管理操作空间,而且能使系统进行空间分析和工程量计算。

这类应用相当于人的联想和计算能力在计算机系统中同时得到实现,可用于虚拟建造和精细化管理。

(4)综合智能类。

是当前较高级的智能建造,起源于过去10多年来对计算机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应用。

智能建造技术创新应用案例

智能建造技术创新应用案例

智能建造技术创新应用案例一、碧桂园的建筑机器人。

1. 背景与目标。

碧桂园可是房地产界的大佬,他们想着要把建造房子这件事儿变得又快又好。

以前盖房子全靠大量的建筑工人,又累又容易出安全问题,而且效率有时候也不高。

于是呢,碧桂园就想搞点新花样,把智能建造技术引进来。

2. 技术应用。

他们研发出了各种各样的建筑机器人。

比如说砌墙机器人,这个机器人可厉害了。

它就像一个超级精确的工匠,能按照设定好的程序,一块砖一块砖地砌得整整齐齐。

而且速度还不慢呢,不像人工可能砌一会儿就得休息一下。

还有铺地砖机器人,它能把地砖铺得严丝合缝,就像在地上拼图一样,每一块都在它该在的位置。

3. 成果与影响。

这些机器人投入使用后,房子的建造质量明显提高了。

因为机器人不会像人一样有情绪波动,不会因为累了或者心情不好就把活儿干砸了。

而且在安全方面,减少了工人在危险环境下作业的时间。

从效率上来说,整体的建筑工期也缩短了不少,这对房地产开发来说可是个大好事,能更快地把房子交到业主手里。

二、上海某装配式建筑智能工厂。

1. 背景与目标。

上海这个城市啊,寸土寸金,建筑需求又大。

传统的建筑方式产生的建筑垃圾多,还占用大量的施工场地。

所以呢,就有这么一家企业想搞装配式建筑,而且还要智能化。

2. 技术应用。

在这个智能工厂里,从设计到生产再到组装,全是高科技。

设计的时候就用先进的软件,能精确地计算出每个构件的尺寸和规格。

生产线上,那些大型的机械臂就像一个个大力士,按照指令把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精确地组合成预制构件。

这些预制构件就像乐高积木一样,到了施工现场,工人们只要按照编号进行组装就好了。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智能传感器无处不在,它能实时监测构件的质量,如果有不合格的,马上就能发现。

3. 成果与影响。

这种装配式智能建造方式,大大减少了施工现场的污染。

建筑垃圾少了很多,因为大部分工作都在工厂里完成了。

同时,由于预制构件的精度高,组装起来的建筑质量非常好,结构更加稳固。

智慧工地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工地整体解决方案

技术架构搭建与优化
01
搭建硬件基础设施
02
开发软件系统
03
优化网络架构
根据方案设计,采购并安装必要 的硬件设备,如传感器、摄像头 、数据存储设备等。
依据方案设计,开发智慧工地管 理软件系统,实现各项功能模块 的集成。
根据实际需要,对网络架构进行 调整和优化,提高网络传输速度 和稳定性。
数据采集与处理
5G通信技术
提供高速、低延迟的无线通信服务,满足物联网和其他通信需 求。
边缘计算技术
在靠近数据源的设备上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和 响应时间。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确保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安全性,保护用户隐私和商业机密。
03
智慧工地解决方案
人员管理解决方案
人员信息管理
01
通过智慧工地平台,可以记录并管理工人的基本信息、技能、
智能传感器与监测系统
引入高精度传感器和实时监测技术,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全 面感知和实时监控,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数据的决策支持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为项目管理人员提供决 策支持,包括风险预警、进度预测、优化建议等。
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
注重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采用智能监控系统和预警机制 ,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同时加强扬尘治理、噪音控制等 措施,实现绿色施工。
培训记录、劳动合同等信息。
人员考勤管理
02
通过智能识别技术,对施工现场人员进行自动考勤管理,提高
管理效率。
人员调度与作业管理
03
根据现场施工需求和工人的技能,进行合理的人员调度和作业
分配,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设备管理解决方案
设备信息管理
记录并管理各种设备的详细信息,如型号、规格、性能参数等 。

人工智能对建筑外立面设计优化的建筑案例

人工智能对建筑外立面设计优化的建筑案例

人工智能对建筑外立面设计优化的建筑案例
人工智能(AI)在建筑外立面设计优化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是一些相关的建筑案例:
1. 上海中心大厦:这座摩天大楼利用AI技术进行风洞试验,优化其外立面
的设计。

通过模拟不同风速下的建筑形态,AI能够预测出最有效的设计方案,减少风力对建筑的影响,同时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

2.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该机场的外立面设计也利用了AI技术。

AI通过对气候、光照等因素进行模拟和分析,为机场的玻璃幕墙和遮阳设施提供了最优化的设计方案,确保了内部环境的舒适度。

3. 墨尔本城市雕塑项目:在这个项目中,AI被用来优化城市雕塑的布局和
设计。

通过分析大量数据,AI能够帮助设计师了解城市的历史、文化和人
口分布,从而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雕塑作品。

4. 纽约市高线公园:高线公园是纽约市的一个公共空间项目,其外立面设计也受益于AI技术。

AI通过对周围环境和人流量的分析,为公园的照明和景
观设计提供了优化建议,提升了公园的使用体验。

以上案例表明,AI已经成为建筑外立面设计优化的重要工具。

通过AI技术,设计师可以更好地理解环境和人的需求,创造出更加高效、舒适和可持续的建筑设计。

智慧成功案例

智慧成功案例

智慧成功案例【篇一:智慧成功案例】“中堂”小区位于无锡市锡山区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让入住者拥有“出则都市繁华,入则宁静悠远”的居住享受,小区总用面积共68521。

9㎡,规划占地面积18504㎡,地上总建筑面积46814㎡,地下室总面积1850㎡,容积率1。

66,绿化率40。

5%。

由168套纯中式联排式别墅组成。

根据开发商的总体规划布局,以住宅小区人文环境的生态化、文化性、休闲性,以及数字化、智能化未来住宅小区建设的发展趋势为前提,在满足人与社会交往的同时,让休闲、文化、生态及数字化生活环境空间为居住的真正主题,小区将建成具有现代化数字化社区。

在小区和家庭智能化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中,数字化社区与家庭不但拥有庭院式的环境艺术设计,休闲绿地和中心花园,同时在现代化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将建立先进的综合物业管理系统、集中的小区intranet局域网络平台,实现小区内独立家庭的高度安全性、舒适性,和现代多媒体通讯的便捷性,达到21世纪智能住宅的功能目标。

使得入住数字化社区的广大住户,充分领略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高素质生活质量和现代家庭新生活。

(二)设计目标通过采用现代信息传输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集成技术,进行精密设计,优化集成、精心建设逐步建立一个沟通小区住户与住户、住户与小区综合服务中心、住户与外部社会的多媒体综合信息交互系统,为住户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捷、节能、高效的生活环境。

结合信息产业的发展特点,以二十一世纪宽带多媒体信息交互的要求为目标,充分考虑可扩充性,突出方案的前瞻性,同时保证智能化系统具有一定的可管理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三)系统介绍1。

系统的突出优点(1)组网方式简便、灵活小区联网是叠加在已有的小区宽带数据传输网上的业务网络,向宽带数据传输网提出传输要求,而不单独建设承载网。

(2)适合大型社区和复杂环境的联网对于大型社区或环境复杂的大型别墅群,传统的总线对讲系统在联网时容易出现信号传输质量问题,特别是视频联网,总线对讲系统需要增加视频中继设备,容易造成信号衰减,影响视频质量,同时给施工和维护造成极大的困难;使用波创全数字网关则各种信号通过tcp/ip协议以数字方式传输,不需要增加中继器等设备,而且信号质量稳定可靠。

绿色建筑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案例

绿色建筑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案例

绿色建筑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案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和资源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绿色建筑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城市采纳并应用。

绿色建筑以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为核心理念,通过采用环境友好的建筑材料、设计理念和节能技术,实现对城市环境的保护和提升。

本文将通过介绍几个绿色建筑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实际案例,探讨其积极作用。

案例一:智慧建筑中心智慧建筑中心位于某大型城市的商业区,是一个集办公、展示、研究为一体的绿色建筑项目。

该建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供能,并采用高效节能的建筑外墙、屋顶和窗户材料,实现建筑能源消耗的最小化。

此外,建筑中心还融入了智能综合管理系统,通过对能源、水资源和空气质量的实时监测和调控,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室内环境质量。

该建筑在施工阶段也采用了可再生材料和节能施工工艺,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智慧建筑中心的成功示范了如何在城市环境中打造一个高效节能、资源循环利用的智能建筑,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案例二:屋顶花园住宅区位于某国际大都市的屋顶花园住宅区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案例。

该住宅区采用了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设计,使得居民可以在城市中享受到自然的氛围和生活品质。

这些绿化手段不仅提供了绿意和美观,还能够有效降低建筑的能耗,减少城市热岛效应。

此外,住宅区还设置了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用于浇灌绿化植物和冲洗卫生间,实现了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屋顶花园住宅区通过有效的绿化设计和资源循环利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际而可行的解决方案。

案例三:再生能源办公楼某海滨城市的再生能源办公楼是一座以可再生能源为主要能源来源的建筑,集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于一体。

办公楼通过精密的能源管理系统,将太阳能和风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用于办公设备和照明系统的供电。

办公楼还精选了环保建筑材料和采光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智能建造中建优秀案例

智能建造中建优秀案例

智能建造中建优秀案例智能建造是近年来建筑行业的热门话题,它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建筑施工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提升建筑质量。

下面将介绍10个优秀的智能建造案例,以展示智能建造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1. 智能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线智能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线是一种利用机器人、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智能化生产线。

该生产线可以自动完成混凝土构件的制作,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操作,同时保证构件的质量稳定。

2. 智能建筑设计软件智能建筑设计软件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根据建筑物的功能需求和环境条件,自动生成最优的建筑设计方案。

它可以帮助建筑师快速完成设计,减少设计周期,提高设计质量。

3. 智能施工机器人智能施工机器人可以自动完成施工任务,例如砌砖、铺瓦等。

它们可以根据建筑设计图纸自动定位、测量和安装建筑材料,提高施工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4. 智能安防系统智能安防系统利用人脸识别、视频监控和智能分析等技术,可以对建筑物进行全天候的监控和管理。

它可以自动识别可疑人员和异常行为,并及时报警,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

5. 智能节能系统智能节能系统可以监测建筑物的能耗情况,通过智能控制和优化调度,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它可以自动调节照明、空调和电梯等设备的运行,减少能源浪费,降低能耗成本。

6. 智能建筑管理平台智能建筑管理平台集成了建筑设备的监测、控制和管理功能,可以实现对建筑物的全面管理。

它可以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提醒维修和保养,优化设备运行方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7. 智能室内环境监测系统智能室内环境监测系统可以监测室内温湿度、空气质量和噪音等指标,通过智能控制和调节,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它可以自动调节空调、新风系统和照明等设备,提高室内环境的质量。

8. 智能建筑材料智能建筑材料具有智能感知、自修复和环境适应等特点,可以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例如,智能玻璃可以根据光线强度自动调节透光度,智能涂料可以自动修复表面损伤。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案例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案例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案例智慧城市是利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将城市的基础设施、交通、环境、能源等各个领域进行互联互通、智能化管理,以提升城市的运行效率、资源利用效率和居民生活品质。

而物联网技术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发挥着关键作用。

以下将介绍几个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成功应用案例。

一、智慧交通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借助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道路交通、公共交通、停车场等各个环节的智能化管理。

例如,美国旧金山市采用了物联网技术,将路灯与传感器相连,通过实时监测交通流量和道路状况,智能调整交通信号,优化交通流动,减少拥堵。

同时,通过智能停车系统,居民可以通过手机应用查询附近的空余停车位,并实时导航到达,提高了城市停车的效率和便利性。

二、环境监测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的环境监测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以新加坡为例,这座被誉为“智慧之城”的城市,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了大规模的环境监测系统。

系统通过部署各种传感器、监测设备,实时检测和收集空气质量、噪音、水质等环境数据。

并通过数据分析、可视化展示,为政府和居民提供了及时准确的环境信息,方便相关部门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城市环境。

三、能源管理智慧城市的能源管理也离不开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以德国的弗兰肯塔尔为例,该城市实施了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智能电网系统。

该系统通过智能电表、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居民和企业的用电情况,并将数据传输到中心服务器进行分析和管理。

通过对能源消耗的统计和分析,城市能够精确预测能源需求,合理调整供电计划,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四、智慧建筑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物联网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智慧建筑方面。

以中国广州的某商业综合体为例,该建筑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了智能化的建筑管理。

通过将传感器与灯光、空调、电梯等设备相连,实现了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监测。

同时,通过对建筑内部环境的实时分析,系统可以调整空调温度、照明等设备,以提供更舒适和节能的办公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