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语文第三课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共二篇)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本课是新教材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第三单元的《语文园地》。
本单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4篇课文,还安排了围绕生活中的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
这些课文和活动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时,能从多个侧面了解深厚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根,进一步加深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说学情在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中,教师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这一写法,所以学生对这种写法已有了解,因此,能和同学一起交流。
“词句段运用”编排了一次口头表达和一次写一段话的训练,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给予学生例子指导,学生也能轻易完成。
三、说教法学法“交流平台”要创设轻松、民主的氛围,引导学生大胆表达。
“识字加油站”可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词句段运用”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大胆说、大胆写。
“日积月累”可配备课件、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四、说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总结“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
2.认识7个生字。
3.口头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
4.细读文本,想想文本的共同特点,再照样子写一段话。
5.了解“文房四宝、雅人四好、花中君子、中医四诊”等中国传统文化。
6.创设轻松的氛围,引导学生交流,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7.交流识字方法,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
8 .激起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7个生字。
2.口头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
教学难点:1.总结“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
2.仿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对本单元内容进行回顾。
六、说教学过程板块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第三单元的课文,学到了很多知识。
三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一单元每课知识汇总及练习(图片版有答案)部编版

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字】—、重点字的字音鸳鸯(yuan yang)惠州(hui)崇高(chong)瘟廖(tCin)血少(jian)二、,重点字的字形’1.“燕”字的上面是“廿''.不要写成2.“融”字左下部“门”里为“羊”去掉两横。
3.“鸳”字上面为“加”。
三、生字组词融(r6ng)融化融合燕Cyan)燕子飞燕鸳(yuan)鸳鸯鸯(yang)鸳鸯惠(hul)优惠实惠崇(chong)崇高崇拜芦(1。
)芦荟芦芽芽(y&)发芽豆芽短(duan)长短短处梅(m$i)梅花红梅溪3)小溪溪水&(fan)广泛泛舟减(jian)减少减轻四、形近字、同音字融(融化)序(鸳鸯)J减(减少)【隔(隔壁)1怨(抱怨)【喊(叫喊)yang中(央)(秧)苗简(鸯)遭(殃):舌亭“臣二由iB“鑫鸯”…“鸳”“鸯”都与鸟类有关,下面都是鸟:字;“鸳”“鸯"都是形声字.上半部分表示读:[音,下半部分表示意思。
由,五、多音字(zheng(正好)尺。
诵(尽头)1*\zheng(正月)"1面(尽管)[词】一、词语释义迟日(chi ri):春季太阳落山渐晚,故称,'迟日”。
丽(H):秀丽,美丽。
鸳鸯(yuan yang):—种鸟.常在水边嬉戏,雄鸟与雌鸟常结对生活。
要蒿(I6u hao):—种植物.可入药,花淡黄色。
芦芽(lu ya):芦苇的嫩芽。
i二、近义词>满地一遍地;三、反义词{晚一早短一长减一加(8)]诗句的理解;1.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泥土湿软,引得燕子飞来衔泥筑巢.温暖;的沙滩上睡着一对对鸳鸯。
!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竹林外有三两枝盛开的桃花,春江水暖戏}水的鸭子最先得知。
【段篇】本课的三首古诗都是寒的诗,表达了诗人们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绝句》描绘了耘美丽如画的景色.表达出诗人的兴奋、快乐之情。
《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题画诗。
这首诗:再现了原画中的近畦屋.使人感受到万物生长的勃勃生机。
三年级语文下册《宇宙的另一边》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宇宙的另一边》教学设计第一部分:教学说课稿课案一、说教材《宇宙的另一边》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课文阅读训练的重点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要求学生在读懂、读通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想象的神奇。
课文是现代著名作家陈诗哥的一本儿童绘本《宇宙的另一边》的一部分内容。
文章充分发挥想象,设想了宇宙的另一边和我们这一边完全相反的事情,激发了学生想象大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吁”这个生字,会写“淌、秘”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说说课文都写了宇宙另一边的哪些秘密。
3、感受作者奇妙的想象,并能试着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什么秘密。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说说课文都写了宇宙另一边的哪些秘密,是本课的重点。
感受作者奇妙的想象,并能试着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什么秘密是本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1、朗读感悟法。
文章语言新奇有趣,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美读”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办法。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
教师要巧妙地借助课件,借助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入境入情,促进学生激发想象。
2、质疑问难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
3、发挥想象法。
启迪学生联系生活,充分发挥想象,看看宇宙的另一边还有哪些新奇的事情会发生,开拓学生思路。
四、说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激趣导入师:在宇宙的另一边到底有什么?有像这边一样的国家、一样的城市、一样的街道、一样的孩子吗?那里的孩子怎么生活,怎么学习呢?那里的孩子会看见什么样的自然风景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探索宇宙另一边的秘密吧。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册)第3课 庐山的云雾

横 看 成 岭 侧 成 峰 ,
题 西 林 壁 苏 轼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题西林壁北宋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庐山概况
庐山,又称匡山或匡庐,位于江西省九江市。传 说殷周时期有匡氏兄弟七人结庐隐居于此,后成仙而 去,其所居之庐幻化为山,故而得名。它位于九江市 南36公里处,北靠长江,南傍鄱阳湖。南北长约25公 里,东西宽约20公里。大部分山峰在海拔1000米以上, 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 庐山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 秀”闻名于世。山中云雾缭绕,多飞泉瀑布和奇洞怪 石,名胜古迹遍布,夏天气候凉爽宜人,是我国著名 的旅游风景区和避暑疗养胜地,于1996年被列入“世 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 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 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 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 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 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 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 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 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天上的白云真是千变万化啊!你
瞧!这边的一团团,就像(
的一卷卷,又像( 聚集在一起,好像(
) ;那边
) 。一会儿,白云 ) ;一会儿,白
云排成一串串,仿佛(
)。
天上的白云真是千变万化啊!你 瞧!这边的一团团,就像棉花一样毛
茸茸的;那边的一卷卷,又像海里浮
起的洁白浪花。一会儿,白云聚集在 一起,好像集市上赶集的人群;一会
双滦区第一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语文园地三课后作业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

(3)照样子,围绕“早上,菜市场真热闹啊"这句话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日积月累
1.找一找,写一写.
孔子是宋国公孙嘉的后代,公孙嘉字孔父。我国古人有的以祖先的“字"为姓,如鲁公子牙字叔,他的孙子就叫叔孙得臣。孔子也是按这种方式为姓的,故姓“孔”。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hé),是鲁国的一个将军,他已有九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在当时男尊女卑的情况下,女儿是受歧视的,而叔梁纥仅有的一个儿子又是瘸子,所以,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他就和妻子一起到曲阜东的尼丘山求天神另赐一子。后来,果然生下了孔子,叔梁纥以为这是在尼丘山上求来的,就给他取名为孔丘,字仲尼,“仲”字是排行,表示“第二”的意思,所以过去有“孔老二”的说法。
鲁哀公和季康子虽常向孔子问政,但终不起用。孔子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哲学思想孔子所处春秋时代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的时期,孔子思想中充满新与旧的矛盾,反映了大变动时代的精神风貌。天命鬼神观孔子继承了传统的天命鬼神观,视天为万有的主宰和人格神,认为天命主宰着人的生死,也决定着社会的治乱。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课时练习含答案(全套)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一、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1. 春天到了,冰雪 róng huà(),万物复苏。
yàn zi ()在天空中飞来飞去,yuānyāng()在溪水..()里快乐地嬉戏。
2.水边的lú yá()偷偷探出了小脑袋,小朋友们泛舟..()湖上。
二、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梅子黄/时日日晴B.泥融/飞/燕子C.竹外/桃花三两/枝D.迟日/江/山丽2.下列选项中对诗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绝句》描写的是春天燕子飞回,万物复苏的景象。
B.惠崇春江晚景》里一共描写了两种动物。
C.三衢道中》描写的是初春时入山游玩所见。
D.这三首诗的体裁都属于绝句。
三、先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诗的意思1.迟日..江山丽2.小溪泛尽却.山行四、根据情境填诗句1.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让我想起了诗句“,”。
2.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这句话反映的诗句是“,”。
五、阅读课外古诗,完成练习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诗人写的是山间(时间)的景色。
2. 诗中写了、、、、五种景物。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你从哪句诗中看出来的?《古诗三首》一、1. 融化燕子鸳鸯 xīshuǐ 2.芦芽 fàn zhōu二、1.B 2.C三、1. 春天白天渐长。
春天日渐长,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
2. 再,又。
我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四、1.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五、1. 晚上2. 桂花山月鸟涧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闲适、恬静的心情。
从“人闲桂花落”中看出来的。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二课《燕子》一、根据拼音写汉字1. 除了过年,很多人平时只是(ǒu ěr)才回家一趟。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1 吆喝_每课一练

哀、乐。
2. 学生纷纷上台把准备好的照片或日记、图片等张贴到相关的表情下 面。
二、积极体验,调动情绪情感 1.谈话:人们常说,喜形于色。我们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把喜 怒哀乐 写在脸上。被表扬了,满足了愿望,而感到开心;遇到不平,
受委屈了,感到愤怒;考试成绩不理想,好朋友不理你了,感到伤心、 难受…… 2.看照片,交流。看看照片上,某同学笑得多欢啊!问:你为什么这 样高兴啊 ? 这是某同学被抓拍的照片。问:你为什么愁眉不展地坐在那儿,一动 不动? 三、交流倾诉,表达内心体验
1、指名读习作。 2、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修改。 板书设计:
D. 商贩(fàn) 山楂(zhā)
二、选出正确的答案。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刮风
B. 贷物
胡同
热闹
炸豆腐
折开
C. 商店
D. 饭碗
展示
金钱
汤圆
袖子
三、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入适当的词语。 1.一路上既可以把那烫手的白薯( ) 在袖筒里取暖,到学校还可以( )出 来大( )一通。
一、比一比,再组词。
刮( 到(
销( 消(
) )
) )
拆( 折(
揣( 端(
) )
) )
薯( 暑(
钱( 线(
) )
) )
二、选出正确的答案。
1. 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吆喝(yāo) 大米粥(zōu)
Bபைடு நூலகம் 拆开(chāi) 嗓子(sǎnɡ)
C. 展销(xiāo) 汤圆(tānɡ)
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对照插图 4 理解这句话的内容。这句话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方 法介绍了壁 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是用什么句式来表达的? ④文中还有哪儿也采用了这样的句式,找出来,读一读。 图文对照,朗读体 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 3、提示学生用“有……有……有……还有……”的句式,改写本 自然段的第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荷花》教案及教学反思

内容
3荷花
初闻荷香 再赏荷姿 幻化荷花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激活学生情感,积极主动学习。
本文虽篇幅短小,但是作者笔下,荷花尽展其美丽多姿,作者感情趋势而美好,真正是一篇美文。教学这样的文章应当充分运用有效媒体和手段,设置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热爱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和欲望,从而引导他们以饱满的激情很主动、很投入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充分地、最大限度地去感知、体验文中的美——荷花的美丽、情致的美好,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朗读感悟,发挥想象,欣赏荷花的美丽。
2.对描写荷花动态美的有关语句的理解。(如“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课件出示8)
挨挨挤挤 莲蓬 饱胀 翩翩起舞 舞蹈 花瓣儿 蜻蜓 昨夜 好梦 破裂 一幅 衣裳 仿佛 花骨朵儿
【设计意图: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结合课文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审美能力。】
。
【设计意图:利用换词法、动作表演法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借助课件展示,层层深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词语的能力。】
【设计意图:画一画,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表现出来,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训练了绘画能力,实现了跨学科综合学习。】
2.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3.让我们一起到去荷花池边,欣赏一下荷花的美丽风姿。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2:荷花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渡语:作者又把这一池荷花看作了什么?
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难点。(理解“如果……”)
作者为什么把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幅活的画?画家是谁?
小结:正象同学们说的那样,这一池荷花不仅仅很美,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还可以感受到荷花竞相开放的生机和活力,因此作者把它看作是一幅活的画。(板书:一幅活画)而正是美妙的大自然这位了不起的画家创造了这样的杰作,才让作者产生人在画中游的感觉。同学们让我们也走入华中,一块来回味课文的二、三段。表演读。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句话写出了荷叶的形状和颜色。
教师点拨:从哪些词看出来的?(挨挨挤挤)
看图——你们看,这就是挨挨挤挤的荷叶,荷叶的形状是不是很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呢!看了画面,你能感受到什么是“挨挨挤挤”谁能把这句话读得更好?(指名读、齐读)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我觉得“冒”字用得好,不仅把荷花写活了,而且使她变得更美了。
独立阅读—小组合作阅读-全班交流,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学 习 指 导 预 案
设计意图
同的姿态描写的淋漓尽致。)
2、其实荷花的姿态还有很多,回家搜集荷花的图片
你能仿照作者写荷花的方法,把你看到的想到了写一段话吗?
可以用上“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作为开头。
三、了解作者。
叶圣陶,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主要作品:《瀑布》《爬山虎的脚》
教师激发想象: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它们想干些什么?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课文描写了荷花的三种姿态,刚开的、全开的、将开的。
教师指导朗读,你们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这三种姿态不同的美和可爱吗?自由练读,指名读,喜欢这句话的同学一起站起来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分段读课文。(喜欢哪段就读哪段)。
边度边思考:课文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这一池荷花?
三、读议结合,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朗读,思考:作者为什么往荷花池边跑去?
你能读出作者闻到清香之后的心情吗?练习朗读。
4、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
重点
难点
1、字音:“挨”读一声,“莲蓬”的“蓬”是读轻声。
2、字形:“蓬”的右下半部里面是三横;“裳”字是党字头。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荷叶、荷花的样子,欣赏荷花的美丽。
课前
准备
学生: 收集有关荷花的资料,了解作者叶圣陶。
教师:抄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或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3、合作解疑,讨论交流,展开想象。
4、作者所以会有这些想象都是因为荷花太美了,老师也想变成一朵荷花。引读第四、五自然段。
5、再读全文,抒发情感。
三、小结写作方法。
1、读了这篇课文,谁能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荷花的?(作者从荷花的香味、姿态、颜色等方面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荷花的美,尤其是对荷花三种不
2、分段朗读1——3自然段。
二、品读第四、五自然段。
1、站在这如画的荷花池边,你有什么感受?
小作者也有同感,他浮想联翩。
2、自由读课文,你们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想法?
“仿佛”是什么意思?“我”是不是一朵荷花?那为什么“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作者觉得他忽然变成了一朵荷花,他这时候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好梦后面的省略号包含什么内容?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重点
难点
1.字形:“蹈”的第十五笔是横折;“佛”的第四笔是横。
2.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3.理解一些重点语句。
课前
准备
有关荷花的图片或课件
学 习 指 导 预 案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回顾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荷叶:挨挨挤挤 碧绿
闻到—清香 看到一大幅
荷花:千姿百态活的画
反思
以及
改进
措施
虹桥学校小学部教学设第二课时
学习
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学会写“佛、翩、蹈、蜻、蜓”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学 习 指 导 预 案
设计意图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我们曾经学过一首描写初夏荷塘美丽景色的诗,同学们还记得吗?(《小池》)其中有一句形象地写出了荷叶刚刚露出水面的形态(小荷才露尖尖角)。那么当荷花开的时候,荷塘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一起去公园的荷花池边看看吧!(看插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板书课题、读题)
《记金华的双龙洞》等。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学生朗读。
2、组内交流应注意什么,并在小黑板上写。
3、请学生做小老师说说这些字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汇报:“蹈”的第十五笔是横折;“佛”的第四笔是横;“蜓”上横长,下横短。
4、师范写“翩、蜓、蹈”。
5、学生书写扩词,小组互评。
指导重点字形帮助学生分散难点
四、指导写字。
1、我会认:出示生字,学生朗读,按结构分分类。
“荷、莲、蓬”3个带有草字头的字,都是形声字,可以一起识记。“裳”与衣服有关,下面是衣字。
2、我会提醒:组内交流应注意什么,并在小黑板上写。
汇报:“蓬”的右下半部里面是三横;“裳”字是党字头。
3、我会写:学生交流,(容易出错的可以多写几遍,简单的可以少写几个)
板书
设计
颜色
荷花香味描写细腻
姿态
反思
以及
改进
措施
虹桥学校小学部教学设计
单元
一单元
课题
3、荷花
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
目标
1、利用工具书学会认“挨、胀、翩”3个生字,会写4个上下结构的字“荷、莲、蓬、裳”和“挨、胀、仿”3个左右结构的生字,能正确读写“荷花、清香、挨挨挤挤、碧绿、莲蓬”等词语。
2、在熟读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前三自然段,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师范写:“蓬、裳”。
4、我会用:
形近字:裳——常
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句,展开想象,并体会句子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启发学生把自己当作作品中的主人公,好像自己也来到了公园看荷花,亲眼看到了荷花的美丽姿态,体验到了主人公的甜美心境。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融入课文,读起来就会充满感情。
板书
设计
3荷花
整体感知“一池荷花”。
学 习 指 导 预 案
设计意图
作者来到河边看到了什么?(板书:看到荷花)
过渡语: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我一进公园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我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
2、品读第二、三自然段。
(1)先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划下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
(2)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