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在哮喘管理中的作用研究

合集下载

孟鲁司特钠对支原体肺炎诱发哮喘患儿诱导痰中细胞因子的影响

孟鲁司特钠对支原体肺炎诱发哮喘患儿诱导痰中细胞因子的影响

细胞及 炎症 因子长 期 作 用 , 致 反 复 或 持续 的气 道 导 高反应 , 期给 予孟 鲁 司特钠 治疗 , 以有效 的 抑制 早 可
这 一 反 应 , 轻 咳 嗽 和 喘 息 症 状 , 阻 止 发 展 为 哮 减 并
喘。
ifcinwi cpamaP e mo ie J . co ilg ,9 4 net t Myo l o h s n u na [ ] Mirboo y 1 9 ,
wi ez g J . u eprJ2 0 ,6 6 :1 2 t whei [] E rR si ,0 0 1 ( ) 1 4 . h n [] 5 吕广 秀 . 鲁 司 特 钠 治 疗 儿 童 轻 、 度 哮 喘 的 临 床 观 察 g] 儿 科 孟 中 J.
药 学 杂 志 ,0 6 4 1 ) 3 . 2 0 , (2 :5
ChnJ La a n, g s , 01 Vo 6, . i b Dig Au u t2 2, l1 No 8
文 章 编 号 :0 7 2 7 2 1 ) 8 17 —0 1 0 —4 8 ( 02 0 — 4 2 2
孟 鲁 司特钠 对 支 原 体 肺 炎诱 发 哮 喘患儿 诱 导痰 中细胞 因子 的影 响
张秋 生 , 徐 昀 , 玉 勤 陈
( 空总医院 儿科 , 京 101) 航 北 0 0 2
肺炎 支原 体 ( ) 染 与 哮 喘 的诱 发 和 加 重关 MP 感
系 密切 , 感 染发病 率在 哮喘 患儿呈 逐年 增加 趋势 。 其
痰 液 细胞 因子含 量 测定 : 采用 化 学发 光 免疫 检
次 / 疗 程 1 。 d; 4 d
*通 讯 作 者
3 讨 论
MP可引起 炎 症 细 胞 聚 集 , 释 放 多 种 细 胞 因 并

IL-8和Eotaxin在哮喘大鼠中的表达及地塞米松的作用

IL-8和Eotaxin在哮喘大鼠中的表达及地塞米松的作用

IL-8和Eotaxin在哮喘大鼠中的表达及地塞米松的作用汪浩;武晓兰;谭红霞;范晓云【摘要】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IL-8 and Eotaxin in peripheral blood,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 BALF ),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s of Eotaxin in lung tissue of asthma rat, and observe the effection of IL-8 and Eotaxin on dexamethasone( DXM ). Methods Thirty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sthma model group and DXM group. Asthma rat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sensitization and stimulation with ovalbumin( OVA ). Cell differential counting was conducted in BALF. IL-8 and Eotaxin levels in serum and BALF were detected by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 The lung tissue slices were stained with HE. The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s of Eotaxin in lung tissue were measured with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s. Results Total white blood cell number, the percentage of eosinophils, neu-trophils and lymphocytes in BALF of asthma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 < 0.01 ); The expression of IL-8, Eotaxin in serum and BLAF of asthma group were increased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 <0. 01 ),which was descreased in dexamethasone treated group than those in asthmagroup( P <0. 05 ). The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s of Eotaxin in lung tissue of asthma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oth in control group and asthma group( P <0. 05 ,P < 0. 01 ). Conclusions IL-8 and Eotaxin are involved in inflammation of asthma, and dexmethasone may inhibit theexpression of IL-8 and Eotaxin to relieve aggregation and activation of neutrophil and eosinophil. Which may be one mechanism of dexmethasone to attenuate inflammation of asthma.%目的研究哮喘大鼠外周血、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介素-8(IL-8)、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水平和肺组织Eotaxin mRNA及蛋白表达及地塞米松(DXM)对其影响.方法 30只SD 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哮喘组、DXM组.以卵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建立大鼠哮喘模型,BALF行细胞计数和分类;ELISA法检测血、BALF中IL-8、Eotaxin水平;肺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Eotaxin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哮喘大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血清、BALF中IL-8、Eotaxin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DXM组明显低于哮喘组(P<0.05);哮喘组肺组织Eotax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P<0.01),DXM 组介于两组之间.结论 IL-8和Eotaxin参与了哮喘炎症过程,DXM可通过抑制其表达来减弱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与激活,这可能是DXM减轻哮喘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之一.【期刊名称】《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47)003【总页数】4页(P270-273)【关键词】哮喘;趋化因子;白细胞介素-8;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作者】汪浩;武晓兰;谭红霞;范晓云【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呼吸内科,合肥,230022;安徽医科大学呼吸病研究所,合肥,23003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呼吸内科,合肥,230022;安徽医科大学呼吸病研究所,合肥,23003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呼吸内科,合肥,230022;安徽医科大学呼吸病研究所,合肥,23003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呼吸内科,合肥,230022;安徽医科大学呼吸病研究所,合肥,23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2.25;R341;R459.1;R969.4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和炎症介质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1-2]。

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福莫特罗)复合制剂治疗中、重度持续支气管哮喘的疗效研究

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福莫特罗)复合制剂治疗中、重度持续支气管哮喘的疗效研究

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长效J32受体激动剂(福莫特罗)复合制剂治疗中、重度持续支气管哮喘的疗效研究王雯陈阳育武宝梅黄克武王辰【摘要】目的观测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长效&受体激动剂(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治疗期间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诱导痰嗜酸粒细胞(EOS)计数、肺功能与哮喘临床症状的关系。

钉法本院健康呼吸中心就诊的中、重度持续哮喘患者33例(哮喘组)联合吸人糖皮质激素/F.效&受体激动荆复合制剂治疗6个月,测定肺功能(FEV。

、FEV。

/FVC、PEF),诱导痰中EOS计数,记录哮喘控制得分(ACT)及患者哮喘生命质量评分。

哮喘组在治疗开始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进行重复测定。

且以10名健康者做为对照组,同期测定上述观察指标。

同时记录吸入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结果研究共纳入38例患者,共有33例完成6个月或更长的随访观察。

吸入糖皮质激索/K效隆受体激动剂复合制剂治疗后1个月,FEVl值明显改善[分别为(2.53+0.46)L,(2.89士0.62)L,P<o.013;3个月后上述变化更为显著达(3.19士0.47)L,与治疗1个月后相比发生显著变化(P<0.05);哮喘组诱导痰中EOS显著升高达(O.156士0.047)×106(P<o.05),激素吸人治疗过程中可见显著性变化,3个月降至(o.072士0.015)×106,6个月后痰中EOS计数明显减少,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口=6.58,P<o.05)。

吸入治疗后ACT评分明显改善,从治疗前(8士5)分增加至治疗后2个月(15士6)分,治疗后3个月到(20士4)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2,P<o.05)。

治疗6个月后,患者哮喘生命质量评分明显提高(P<o.05)。

哮喘组中共有12例患者(36.36%)获得完全控制。

结论联合吸人糖皮质激素/长效&受体激动剂复合制剂治疗哮喘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减少痰EOS计数,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应至少连用6个月或以上。

IL-17在哮喘中的研究进展

IL-17在哮喘中的研究进展

IL-17在哮喘中的研究进展尹秀志(综述);曲书强(审校)【期刊名称】《临床肺科杂志》【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5页(P155-159)【作者】尹秀志(综述);曲书强(审校)【作者单位】150086 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内科;150086 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内科【正文语种】中文哮喘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同质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慢性持续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导致反复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

然而,大量的队列研究分析表明,根据哮喘的临床和功能特点,区分了哮喘不同的临床表型[1]。

目前,口服糖皮质激素(OCS)、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长效支气管扩张剂是所有哮喘的基本治疗方案。

但是有一部分患者对于激素治疗不敏感或部分敏感,所以,应该将哮喘患者进行准确的分类,才能更好地靶向治疗[2,3]。

既往提出的Th2依赖性的过敏性气道炎症,曾是主要的发病机理,治疗效果理想,同时应用抗单克隆抗体(IgE、IL-5、IL-13、IL-4或者它们的受体)也可以有效控制该类型哮喘。

然而,对于Th2Low 型哮喘患者对于现有治疗方案效果不佳[4]。

Th2Low 表型发病机制仍然不明,但是这些患者主要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性炎症。

IL-17是Th17细胞关键的促炎细胞因子,在哮喘中,有募集中性粒细胞炎症和参与气道重塑的作用。

该综述主要对IL-17在中性粒细胞性气道炎症、激素抵抗、气道重塑等几个方面做以下说明。

作者单位:150086 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内科IL-17在1995年首次被克隆,是一种具有促炎作用的细胞因子。

IL-17家族包括6个成员的配体(IL-17A、B、C、D、E、F)和5个受体(IL-17RA、IL-17RB、IL-17RC、IL-17RD和SEF)。

其中发挥主要作用的为IL-17A即IL-17。

Zrioual等研究显示IL-17A与17F结构和氨基酸序列很相似,同时在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点也相似,因此推测两者可能共享相同的受体,并存在相似的生物学效应,在体内外发挥着强大的致炎效应。

口鼻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在儿童支气管哮喘控制评估及过敏性鼻炎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口鼻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在儿童支气管哮喘控制评估及过敏性鼻炎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3年7月上第21卷第19期·临床研究·作者简介:孙平,口鼻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在儿童支气管哮喘控制评估及过敏性鼻炎诊断中的应用研究孙平(国家电网公司北京电力医院儿科,北京 100073)【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病情控制中检测口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和鼻呼出气一氧化氮(nNO)值的意义,解读以上两项指标在过敏性鼻炎(AE)诊断中的应用情况。

方法:选择2019.10至2021.12收治的112例支气管哮喘和/或AE 患儿及9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研究样本。

哮喘组48例,AE 组34例,哮喘合并AE 组30例,健康对照组90例,检测各组受试者FeNO、nNO 及肺功能等指标,并在组间做对比分析。

结果:对照组FeNO 值低于其他三组,哮喘合并AE 组与AE 组nNO 测定值在对照组及哮喘组之上,哮喘病情未控制组及部分控制组FeNO、nNO 值均大于控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nNO 能辅助临床诊断儿童支气管哮喘合并AE,曲线下面积0.92,灵敏度、特异度分别达到80.5%、89.8%。

结论:联合检测FeNO 和nNO 能协助医生更合理的评估支气管哮喘病情控制情况,nNO 是支气管哮喘合并AE 诊断的一个辅助性指标。

【关键词】儿童;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口鼻呼出气;一氧化氮;控制评估【中图分类号】R725.6…R76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3)19-0048-04儿童支气管哮喘是5岁之前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哮喘发作时,患儿咳嗽、喘息等症状会呈阵发性发作特征,如果不能及时予以对症治疗,则可能会诱发气管痉挛、呼吸衰竭等严重后果,危及患儿生命安全[1]。

当前,临床上多采用支气管激发试验结合临床表现去诊断支气管哮喘,虽然其灵敏度较高,但诊断过程繁琐,患儿配合度较差。

一氧化氮(NO)是人体组织内广泛分布的一种自由基气体,FeNO 呈现出的主要是大气道呼出气NO 水平,近些年在哮喘疾病临床诊断中有较广泛应用;nNO 反映的主要是鼻窦及鼻黏膜生成NO 水平,既往很多报道称AE 病患nNO 测定值上升,可以将nNO 用在AE 疾病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价方面。

轻度支气管哮喘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轻度支气管哮喘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轻度支气管哮喘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短,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等症状的常见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同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和可变的气流受限。

哮喘患者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第二大呼吸道疾病,早在2008年哮喘即被列为我国重点防治慢性呼吸道疾病。

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以及有效管理的实施,对于提高哮喘的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疾病负担具有重要作用。

在不同程度的哮喘中,轻度哮喘占所有哮喘患者的50%~75%。

轻度哮喘患者由于症状较轻,且部分症状不典型,肺通气功能相对正常,不易受到医生或患者的重视,导致诊断较为困难,更容易被漏诊、误诊及误治。

轻度哮喘患者在过敏原暴露或呼吸道病毒感染等诱因后,依然会有严重的急性发作,甚或死亡。

接近1/3的哮喘死亡发生在轻度哮喘,原因在于对于长期抗炎治疗的获益认识相对不足,治疗多侧重于症状缓解,同时存在治疗依从性差以及自我管理欠缺等问题。

由于轻度哮喘的上述特点以及向中重度哮喘的转化,全球哮喘防治创议2022开始讨论认为“轻度哮喘”是现阶段的暂行名称,建议临床使用该术语时,应提醒患者警惕重度急性发作风险以及使用含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的必要性。

轻度哮喘若得到及时诊断和正确有效的管理控制,对于延缓病情进展,减轻疾病负担具有积极的意义。

为使得广大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生减少理解偏差,有效精准诊断和治疗轻度哮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撰写《轻度支气管哮喘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将从流行病学、诊断、评估、治疗、管理以及不典型哮喘等多维度剖析轻度哮喘,同时对确诊和拟诊病例采用不同的诊疗思路,以期临床医生对轻度哮喘采取更可行且规范化的诊治方案,降低疾病负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GINA 2021至GINA 2023相对于我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版)》在轻度哮喘的治疗方面有较大改动,本共识对于我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版)》亦是有效补充。

哮喘患者支气管诱导痰液中炎性细胞的分析研究

哮喘患者支气管诱导痰液中炎性细胞的分析研究

诱 导 痰 液 , 测 其 细 胞 成 分 并 与 对 照 组 相 比 较 。 结 果 哮 喘 患 者 急 性 发 作 期 诱 导 痰 液 的 中性 粒 细胞 数 较其 缓 解 期 和 对 照 组 均 明 检
显增 高 , 酸性 粒细 胞 数与 哮 喘急 性发 作期 和 缓解 期均 较 对照 组 明显 增高 , 噬 细胞 数 与哮 喘各期 均 较对 照组 明显 降低 。 嗜 巨
to rn a a ma i Th umb ro o io ie g a l c t si he s utm fpain sdu n c t e id o ns ta a a ma i s rldu ig p r c sa. en e fe sn ph l rnu o y e n t p u o te t r g a u e p ro fo e nd p r c sawa i
46 1 ( 收稿 :0 0一 1 3 2 1 O —1 )
岛 素 抵 抗 的 观 察研 究 .天 津 中 医 药 ,0 6 2 ( ) 2 2— 8 2 0 ,3 4 :8 2 4 1 雷 振海 .通 心 络 对 原 发 性 高 血 压 患 者 血 清 血 栓 素 B 6一酮 一前 O 2、
sg i c nl ihe ha h to o to r up,whiet e ma r h g si h puum fp te t rn c t e id o n e n rc sa in f a t h g rt n t a fc nr lg o i y l h cop a e n te s t o a insdu i ga u e p ro fo s ta d paa ma i wa in fc nty lwe h n t a fc nto r u ssg i a l o rt a h to o r lg o p. Co l son Ashma i i fdie s sc rc eie y c o c ifa main o i— i nc u i t sa knd o s a e ha a trz d b hrni n m l t far o wa y. Th o e c mpo iin o nfa sto fi l mma oy c ls i hea r y wa ifr ntdu ig t ie st ha e o hea tm a tr e l n t iwa s dfee rn he dv riy p s ft sh . K e r Ashma;n l mmaoy c ls; sn phl r n l c t s;n uc d s u u y wo ds t I fa tr el Eo io ie g a u o y e I d e p t m

嗜酸性粒细胞与非嗜酸性粒细胞哮喘

嗜酸性粒细胞与非嗜酸性粒细胞哮喘

哮 喘是一 种 由嗜 酸性 粒细胞 (oiohl,o) es pi E s 、 n s 肥 大 细胞 、 T淋 巴 细胞 等 多 种 细 胞 和 细 胞 组 分 参 与 的气 道慢 性炎 症疾 病 , 发病机 制 极为 复杂 , 其 迄今 尚
未 阐明 。 以往 对 哮 喘 中 炎 症 细 胞 的 研 究 多着 重 于 E s肥 大细 胞等 , 者多 以 T lT 2失 衡 来 解 释 … 。 o、 学 h h /
效也 有 一定 的影 响 ¨ 。 J
据 统计 全 球 有 3亿 人 患 有 哮 喘 , 中重 度 哮 喘 其 1% , N A 占重 度哮 喘 的 5 % , 近 年 来 有逐 渐 0 而 E 3 且 增 长 的 趋 势 ] 。尽 管 N A 可 能 代 表 一 种 特 殊 类 E
型的哮喘, 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 , 但是 目前对 于 E A 和 N A的划 分 尚无统 一 的标 准 。B ci E ac 等 对 哮喘 儿 童 与健 康 志愿 者 的诱 导 痰 液 对 比分 析 表 明 , 康 健 非哮 喘 患儿 诱 导 痰 细 胞 E s的上 限 为 3 , o % 由此 将 E s % 作 为 N A 的标 准 。在 哮 喘 的传 统 治 疗 中 o <3 E 以应 用激 素 治疗 为 主 , 临 床 研究 中发 现 一 些 中重 但 度哮 喘 患者 经激 素 治疗 后 症 状 未 见 明显 的好 转 , 出 现 了激 素抵 抗效 应 , 气 管 活 检 发 现 这类 哮 喘 患者 支 存 在 以 中 性 粒 细 胞 ( oy rhnc a et p i pl poul rnur hl mo e o , P MN) 主 的 炎 症 , E s则 少 见 或 缺 乏 ’ 为 而 o 。 ’ 因 。 此 , 别炎 症类 型对 指导 哮 喘用药 具 有重 要意 义 , 鉴 本 文 就哮 喘 中两种 炎症 亚 型作 一简要 概 述 。 嗜酸性 粒 细胞 哮喘 过 往研 究认 为 , 喘 的 免 疫学 发 病 机 制 为 T l 哮 h, / T 2之 间 的 比例 失 衡 , 中 主要 是 T 2细 胞 数 目增 h 其 h 多和 T 2细 胞免 疫反 应功 能 亢进 引 起 。T 2细胞 因 h h 子包 括 I4、L5及 I.3 其 中 I一3由 T 2细 胞 、 L I. L1 , L1 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在哮喘管理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郝晴虹王丹嫣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6年第07期
【摘要】目的:探讨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EOS)在哮喘管理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未经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的新发哮喘患者36例为哮喘组,选取同期笔者所在医院健康体检者32例为健康对照组。

哮喘组患者治疗前进行肺功能、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检测及哮喘控制测试(ACT)。

随后给予布地奈德(阿斯利康公司)(200 μg,2次/d)吸入治疗,12周后再次检测患者肺功能及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及进行ACT评分。

健康对照组进行肺功能测试及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检测,进行ACT评分。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肺功能、ACT评分情况,研究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在哮喘管理中的作用及重要性。

结果:哮喘组治疗前,FEV1%pred及ACT评分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下降,诱导痰EOS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哮喘组部分控制的患者仅占19.44%,治疗后控制和部分控制患者比例高达91.66%。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哮喘;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
中图分类号 R56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7-0022-03
doi:10.14033/ki.cfmr.2016.7.011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哮喘患者气道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被认为是哮喘的主要特征,且与气道受损有关[1]。

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能直接反映气道炎症程度,作为监测气道炎症的指标,本试验就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在哮喘管理中的作用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呼吸科门诊2013年1月-2014年12月就诊的新发哮喘患者36例,其中女20例,男16例,平均年龄(37.54±8.64)岁。

纳入标准:(1)依据中华医学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08版)”为哮喘诊断标准[2];(2)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60%的轻中度持续性哮喘;(3)病程小于过半年且未使用过ICS治疗。

排除标准:(1)长期吸烟者;(2)具有严重慢性心肺疾病患者;(3)入组前1个月内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史者。

选取同期笔者所在医院健康体检者32例为健康对照组,其中女18例,男14例,平均年龄(39.38±10.42)岁,近期无呼吸道感染史,无哮喘史,无吸烟,近1个月来无激素使用史。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哮喘组患者治疗前进行肺功能、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检测、ACT评分。

随后给予布地奈德(阿斯利康)(200 μg,2次/d)吸入治疗,治疗12周后再次检测患者肺功能及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并进行ACT评分。

健康对照组进行肺功能测试及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检测,及ACT 评分。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肺功能、ACT评分情况,研究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在哮喘管理中的作用。

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分类计数让患者吸入沙丁胺醇400 μg,10 min后,清水漱口,清理鼻腔,浓度为5%高渗盐水超声雾化吸入15 min,用力咳痰至培养皿。

痰液处理:合格痰中加入4倍体积0.1%二硫苏糖醇(DTT)充分混合,DTT可使糖蛋白纤维丝之间交联的二硫键打开从而溶解黏液,分散细胞而对细胞计数无影响,将痰液置37 ℃水浴10 min。

用48-μm的尼龙网过滤掉黏液和碎片,以3000 r/min离心10 min,离心沉淀细胞,涂片、染色、细胞分类,用台盼蓝染色分析细胞活性,无活性的细胞为蓝色,用血球计数器计数细胞总数[3]。

1.3 疗效评定标准及观察指标
(1)肺功能:用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作为评价肺通气功能的指标。

检测使用德国Jaeger Master Screen肺功能仪,由同一医生按同一方法进行测试。

(2)哮喘控制测试(ACT):采用标准ACT问卷,控制:25分;部分控制:20~24分;未控制:小于20分。

由笔者所在医院呼吸科医生对患者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哮喘组治疗前,FEV1%pred及ACT评分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下降,诱导痰EOS(%)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哮喘组部分控制的患者仅占19.44%,治疗后控制和部分控制患者比例高达91.66%。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因素所致的气道慢性变态反应性的炎症性疾病,从而使气道平滑肌收缩、痉挛[4]。

临床上的主要表为反复发作的气急、喘息、咳嗽、胸闷。

气道炎性细胞涉及嗜酸性粒细胞(EOS)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其中尤以EOS是特征性[5]。

临床上评价哮喘患者治疗效果时常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肺功能变化为标准。

有研究表明,临床症状和通气功能检测均与气道炎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6]。

故在哮喘管理中需对气道炎症进行评估,而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能直接反映气道炎症情况,且有无创、直接、简便、安全等特点,
且哮喘时炎性细胞浸润是局限于气道的,所以较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检测而言诱导痰EOS能更好反映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程度。

有研究发现,哮喘气道炎症的实质就是各种炎性细胞的浸润以及细胞因子对气道壁的损伤,其中嗜酸性粒细胞(EOS)是主要的炎细胞[7]。

本研究表明,哮喘组患者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

研究提示,对于轻中度哮喘患者短期吸入ICS 3个月可控制气道炎症反应,减少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从而降低气道反应性,改善气道通气功能,明显改善症状。

但值得注意的是ICS治疗后诱导痰EOS虽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
综上所述,通过动态监测诱导痰EOS能反映哮喘治疗前后气道炎症变化情况,可作为哮喘治疗效果评价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指导着ICS的使用,在哮喘的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俊刚,乔亚红,汤兵祥.诱导痰嗜酸粒细胞对过敏性哮喘诊断价值[J].中国综合临床,2004,17(20):1-2.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3):177-185.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J].中华哮喘杂志,2010,4(2):65-67.
[4] Rosi E,Ronchi M C,Grazzini M,et al.Sputum analysis,bronchial hyperresponsivness,and airway function in asthma:Results of a factor analysis[J].J allergy Clin Immunol,2011,103(31):232-237.
[5]程东军,熊盛道.哮喘患者诱导痰嗜酸粒细胞测定的意义[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7,21(9):667-669.
[6] Spergel J M,Fogg M I,Bokszczanin K A.Correlationof exhaled nitric oxide,spirometry and asthma symptoms[J].J Asthma,2005,42(10):879-883.
[7]毛山,殷凯生.支气管哮喘患者痰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0):1772-1773.
(收稿日期:2015-11-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