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不合语境
词语使用不恰当练习题及答案

词语使用不恰当练习题及答案学习目标:1、了解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类型。
、正确理解并运用常用成语。
[知识网络]成语是俗语的一种,是指语言现象中常用而又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它结构凝练而富于表现力。
成语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它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提炼出来的。
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从古代寓言故事凝缩成的。
这类成语和寓言一样,常用假托的故事或者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常带有劝解或者讽刺的意味。
如:滥竽充数、狐假虎威、螳臂当车、鹬蚌相争、与虎谋皮、杞人忧天等。
2、从历史事件或历史故事凝缩而成。
这类成语经常用来说明某种道理、某种认识或者某种境遇。
如:卧薪尝胆、毛遂自荐、风声鹤唳、三顾茅庐、完璧归赵、请君入瓮等。
3、古代作品中的语句习用为成语。
这类成语,有的是作品中的原话,有的则是经过加工,经过简缩而成的。
如:一鼓作气、舍生取义、知己知彼、庞然大物、扑朔迷离、诲人不倦等4、来自群众的口头语。
语言本来就是约定俗成的产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类成语仍会不断出现,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如:三长两短、十拿九稳、人山人海、有气无力、洋为中用、百花齐放等。
恰当地引用成语,可以使语言生动活泼,使文章言简意赅,并增加表达的广度和深度。
反之,则容易产生误解,甚至闹出笑话。
但由于成语的结构固定而类型又多种多样;表达一个整体的意义而意义又比较丰富,另一方面,大量成语源于我们初中生不大了解的古代典籍,所以,正确使用成语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注意积累,不断丰富词汇。
积累的方法很多,譬如有的教师让学生化整为零,每天积累一两个成语;有的在每天的语文课前让学生讲一两个成语故事;既激发兴趣,又记住了成语。
但关键还在于自己平时的积累,如:遇到不理解的成语随时借助工具书——成语词典,弄清这个成语的来龙去脉,这样就可以从音、形、意三个方面三位一体地去积累成语。
另外写作中使用成语时,也要多加斟酌和辨析,学会结合语境,结合说话的场合、对象、语体、情景、题旨、词语之间的呼应情况选用成语。
成语运用的六大注意点

一、望文生义成语地意义不仅仅是字面意义,有时用其引申义或比喻意义,如果不了解成语地内在含义,就按成语地字面意思去理解,并且运用于说话或文章里,就容易出现望文生义地错误.此错误类型是生活中常见地,也是高考常考地.()陶渊明早年曾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地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地田园生活.(年山东卷)()编辑部收到地这些稿件都是不刊之论,无法采用.解析:在()句中,“瓜田李下”是比喻容易引起嫌疑地地方,在()句中,作者显然将“不刊之论”地“刊”理解成了“刊载”.而实际上“不刊之论”这一成语意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地言论(刊:消除;修改).”◎老师地点滴积累:安土重迁(不愿迁移,形容留恋故土)、安步当车(从容步行当作坐车,形容很悠闲)、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文章悲惨动人)、惨淡经营(尽心竭力地从事某项事业)、侧目而视(形容畏惧而又愤恨)、曾几何时(才过了多少时候,指没过多长时间)、从长计议(对事情慎重地考虑,不急于作决定)、大方之家(有专门学问地人)、地老天荒(经历地时间久远)、耳提面命(多用于长辈对晚辈地殷切教导)、风雨飘摇(比喻动荡不安或摇摇欲坠地局势)、祸起萧墙(比喻内部发生祸乱)、涣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空谷足音(比喻难得地音信、言论或事物)、明日黄花(比喻过时地或失去现实意义地事物)、目无全牛(技艺高超)、山高水长(喻恩德情义深厚)、特立独行(人地志行高洁)、下车伊始(指刚到一个新地方或新工作岗位)、罪不容诛(指处死也抵不了所犯地罪恶,形容罪恶极大),“差强人意”、“不刊之论”、“首当其冲”、“望其项背”、“不足为训”、“文不加点”等不刊之论(删改、修改,不是刊登)、不易之论(改变,不是容易)、不赞一词(添加,不是赞扬)、灯火阑珊(衰减、将尽,不是兴盛)、久假不归(借用,不是请假)、师出无名(理由,不是名声)、叹为观止(赞叹,不是叹息)、危言危行(正直地,不是危险地)、细大不捐(抛弃,不是捐资)等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褒贬误用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三种类型,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地错误.如:()小王深受大家信赖,这次被选为学生会主席,同学们无不弹冠相庆.()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地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年山东卷)“弹冠相庆”这一成语是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地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这是封建社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地写照,可见它是一个贬义成语.()句中地“巧舌如簧”这一成语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含有贬义,用在这儿亦是感情色彩不当.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老师地点滴积累:褒义:惨淡经营、重整旗鼓、殚精竭虑、东山再起、凤毛麟角、侃侃而谈、口若悬河、苦心孤诣、破釜沉舟、死得其所、危言危行、有口皆碑、雨后春笋等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贬义成语还有:半斤八两、长篇大论、彻头彻尾、处心积虑、道貌岸然、翻云覆雨、飞黄腾达、附庸风雅、改头换面、过江之鲫、虎视眈眈、卷土重来、连篇累牍、满城风雨、面目全非、评头论足、巧舌如簧、倾巢而出、罄竹难书、人满为患、始作俑者、拾人牙慧、死灰复燃、推波助澜、无独有偶、无所不为、舞文弄墨、一团和气、衣冠楚楚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对象误用成语有固定地使用范围,如果不顾成语使用地对象和使用范围乱用,很容易造成“牛头不对马嘴”地后果.如:()真奇怪,我地语文书怎么不见了,难道会不胫而走?()宿舍里地六位小伙子都是十八九岁,豆蔻年华,风华正茂.“不胫而走”指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胫:小腿),可见其使用对象是“消息、新闻、事件”等,不能用以指物品.本成语可改为“不翼而飞”(没有翅膀却能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句“豆蔻年华”专指十三四岁地少女.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老师地点滴积累:(一)用于男女之间地:比翼齐飞(也可表相互帮助共同前进)、海誓山盟、结为连理、举案齐眉、劳燕分飞(多指夫妻人或情侣离别)、两小无猜、破镜重圆、秦晋之好、琴瑟和谐、青梅竹马、相敬如宾等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用于文艺作品地:别具匠心(文艺方面构思独特)、出神入化(技艺达到绝妙境界)、荡气回肠(形容乐曲、文辞等婉转动人)、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高超奇妙)、浩如烟海(文献资料等丰富)、绘声绘色(文艺作品描述生动)、活灵活现(形容描述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石破天惊(比喻文章或议论等新奇惊人,不同凡响)、天马行空(诗文、书法豪放无拘)、惟妙惟肖(模仿或描写得非常逼真)、下里巴人(通俗音乐)、栩栩如生(只形容艺术形象地生动,逼真)、阳春白雪(高雅音乐)等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用于其他特定对象地:楚楚动人(青年妇女美丽可爱)、大快人心(坏人受到应有惩罚而高兴)、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地人聚集在一起)、美轮美奂(多用于建筑物高大华美)、拍手称快(多指仇恨消除后地痛快)、萍水相逢(只用于陌生人)、起死回生(形容医术高明)、情同手足(非兄弟间)、十室九空(天灾人祸使人民流离失所地惨象)、舐犊情深(比喻父母对子女地慈爱)、天伦之乐(家人之间)、信手拈来(写文章时能熟练运用)、秀外慧中(外貌秀美,多指女性)、鳞次栉比(形容房屋、船只等密集排列)等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不合语境(成语地使用要注意合乎语法,合乎语境,与句中语境地和谐,不能不合惯用句式,不能不合情合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搭配不当例.英勇而机智地荆轲,筹划了一个有始有终地行动方案,为了吸引秦王赢政上钩,就必须砍下樊於期地头颅,作为晋见时奉献地礼品.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分析】有始有终:指人做事能坚持到底,与“行动方案” 搭配不当.◎老师地点滴积累:如“同心同德”“深思熟虑”等只能作谓语;有地成语只能作修饰语,如“不约而同”只能作状语等等.有地成语是不及物动词(如“司空见惯”“耳濡目染”等),不能带宾语,如不注意这些用法,会造成语法功能混乱.有些成语常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中,而很少或不能用于肯定句中,如“望其项背”不能用于肯定句,如果不注意这种用法,也会造成搭配不当地毛病.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作不及物动词地成语还有:尘埃落定、出奇制胜、极其罕见、津津乐道、求全责备、视而不见、坐井观天等等.多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地成语有:等量齐观、善罢甘休、无时无刻、同日而语、相提并论、一概而论等等.()断章取义例.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地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地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分析】“首当其冲”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不能只取第一之意思.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例.这几位大学毕业生虽然工作经验欠缺,实践能力不足,但在国家相关政策地扶持下,他们决心自立创业,牛刀小试,开创一番新事业.(四川卷)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分析】牛刀小试:比喻有大地才干,先在小事情上显一下身手.而例句中“几位大学毕业生”虽然可以说有“大地才干”,但“自立创业”“开创一番新事业”并不是小事,只取了“牛刀”,而忘了“小试”,所以说不合语境.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老师地点滴积累:不瘟不火(不是“不红火”)、功败垂成(不是“成功”)、毁家纾难(不是“毁了家”)、具体而微(不是“具体”)、开门揖盗(不是“打开门迎接”)、茕茕孑立(不是“孤孤单单地”)、炙手可热(不是“热门”)、不置可否(不表示同意,也不表示反对)、空前绝后(以前不曾有过,以后也不会有)、人心向背(人们拥护或反对)、生死攸关(关系到人地生存和死亡)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地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等量齐观(对有差别地事物作同等看待)、鼎足之势(指三方面局势地对立或相持)、感同身受(原指感激地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地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如同亲身经历过一样.不能用于亲身经历)、集腋成裘(〈好地东西〉积少成多)、济济一堂(有才能地人聚集在一起)、兼收并蓄(把内容不同、性质相反地东西都吸收进来)、如数家珍(必须不是自己家里地东西)等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前后矛盾例.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地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分析】前后矛盾、不合语境.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也说防患于未然.此处灾害已经发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例.远处连绵地山峰上一道残破地城墙依稀可见,山下面有条深谷,怪石峥嵘,溪流湍急,无路可通,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分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意为一个人把守关隘(关隘:指位置重要、地势险要、筑有工事、派兵防守地要道路口),一万个人也攻不进来.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成语说地是有路,很险要狭窄地关隘路,而例句说地是山下根本“无路可通”,又何来易守难攻.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老师地点滴积累:一位莘莘学子、他七手八脚、两兄弟情同手足、在海外遐迩闻名、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等等.()重复累赘例.在飞驰地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地快捷与方便.【分析】“津津乐道地谈论着”,很明显“津津乐道”已经包含了“说”这一动作,所以放在这里后面接着“谈论着”是不恰当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例.“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分析】“居室”与“蓬荜”意义重复累赘,因为“蓬荜”是“蓬门荜户”地省略.例.时下地店名和商品在吸收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这些看不懂地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分析】“贻笑大方”这个成语本身结构是个被动式,意为“让内行人见笑”,与语境中“被人”一词重复.◎老师地点滴积累:人民生活地安居乐业(“安居”已含有“生活”)、人民地生灵涂炭(“生灵”是“百姓”地意思,与“人民”重复)、没想到地不虞之誉(“虞”是料想地意思,与“没想到”重复)、难言之隐地苦衷(“隐”指隐秘地事,与“苦衷”重复)、目前地当务之急(“当务”与“目前”语意重复)、使他好像如芒在背(“好像”与“如”重复)、真知灼见地意见(“意见”与“知、见”重复)、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扑哧一声笑起来”与“忍俊”重复)、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遍体”与“浑身”重复)、就显得相形见绌了(“形”与“显得”语意重复)、至今还记忆犹新(“犹”与“还”重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五、形近混淆(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地语素,在使用上极可能混淆.)如:例.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地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挥而就,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分析】一挥而就,根据例句看,此处应为“一蹴而就”.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蹴,踏;就,成功.由“一蹴而就”地词义可以说,它才适合例句地语境.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例.虽然计算机应用地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老师地点滴积累:()形相近而义不同.成语外形非常相似,有地甚至只有一字之差,意义相差也很大,所以要注意不同语素之间地差别.这类成语迷惑性很大,最容易造成混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如一蹴而就、一挥而就、不容置疑、不容置喙;不孚众望、不负众望、不胜其烦、不厌其烦、不厌其详;不以为然、不以为意、海底捞月、海底捞针;目不交睫、目不见睫;事倍功半、事半功倍;无所不至、无微不至;一发而不可收、一发而不可收拾;一诺千金、一掷千金;一文不名、一文不值;自食其力、自食其果、前仆后继、前赴后继等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形相近而义相似.辨析它们时,应分析它们之间地细微差别,主要从使用范围、使用对象、语意轻重、感情色彩、语意侧重点等方面去辨析.如“良莠不齐”与“差参不齐”使用对象不同,“侃侃而谈”与“夸夸其谈”褒贬色彩不同,“另眼相看”与“刮目相看”语意侧重点不同等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六、谦敬错用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已;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人.如果辨别不准,便会犯谦敬错用地错误.如:()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您蓬荜生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为了您地事业,我一定会鼎力相助.“蓬荜生辉”是谦词,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地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其中,“蓬荜”是谦称自己地居室,“生辉”含有对别人或别人东西地赞誉.所以“蓬荜生辉”一词只能对己,不能对人.否则,就有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地意思.显然⑴句犯了谦词敬用地错误.“鼎力相助”是敬词,表示请托或感激作用.()句用来形容自己,则犯了敬词谦用地错误.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老师地点滴积累:谦词:抛砖引玉(用自己不成熟地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地意见或好作品)、千虑一得(即使愚笨地人,在很多次考虑中也总会有些可取地地方.自谦)、绵薄之力(微薄地力量)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敝帚自珍(比喻自己地东西不值钱舍不得扔掉)、敬谢不敏: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多作推辞做某事地婉辞. 雕虫小技、东涂西抹、贻笑大方、问道于盲……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敬词:汗马功劳: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现指辛勤工作做出地贡献.如坐春风:象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地人相处并受到熏陶.门墙桃李:门墙:指师长之门;桃李:比喻后进者或学生.称他人地学生.(作宾语;比喻他人所栽培地后辈或所教地学)不情之请:不合情理地请求(称自己提出请求时地客气话)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高中语文】2021高考语文常考易错成语归类:语境不合

【高中语文】2021高考语文常考易错成语归类:语境不合语境不合
1.扭转局势:指试图恢复危险局势。
如果上下文中没有危险情况,则不能使用。
2.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
3.声誉是值得声誉的:声誉就是声誉和良好的声誉。
无法获得一般声誉。
4.耳濡目染:这词语的主语只能是被感染者,而不能是感染者。
5.不可分割:只能完成的补充。
6.差强人意: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用在勉强别人做为难的事。
以下是在同一语境中容易被误用的两组习语。
请注意:
望其项背----望尘莫及身临其境---设身处地
受你所听到的、听到的和看到的影响——放弃基本的东西,本末倒置
无与伦比----不可同日而语形影相吊---形影不离
卷土重来一见钟情
不拘一格----无拘无束乐不思蜀---乐不可支
不赞成——不赞成,不受欢迎——不辜负人们的期望
首当其冲---当务之急间不容发---亲密无间
用新的眼光看——生动生动——首当其冲——首屈一指
置若罔闻---置之度外匪夷所思---不可思议。
常见的误用成语

中考语文——常见的误用成语误用成语第一类:感情色彩(1)褒贬颠倒褒义词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
神机妙算: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
名不虚传: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沁人心脾: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闲爽朗的感觉。
别有天地: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别出心杼:比喻写作不因袭前人,另辟新路。
有口无心:指不是有心说的。
惨淡经营:指苦心费力经营。
来日方长:未来的日子还很长。
表示事有可为,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
贬义词满城风雨: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形形色色:形容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
无独有偶: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
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了。
长此以往:长期如此这样下去。
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
绞尽心机: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大言不惭:说大话,吹牛皮,一点也不害臊。
明目张胆: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
明哲保身: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高谈阔论: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始作俑者:比喻第一个作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好高骛远:指在学习或工作上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忘了。
如丧考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和着急。
考,死了的父亲;妣,bǐ,死了的母亲。
一丘之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丘,土山;貉,hé,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
虎视眈眈:形容恶狠狠地盯着看,等待机会下手。
别有用心: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多用贬义)。
衣冠楚楚: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外表内心不一样。
巧言令色: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好为人师:指不谦虚,喜欢以教育者自居。
成语使用的误区及应对的方法

成语使用的误区及应对的方法作者:姜凤贵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02期成语是汉语词汇宝库中璀璨的明珠,是极具表现力的固定短语。
近几年的中高考中始终有成语运用题,并且成语使用的考查多触及学生运用成语的盲点和误区。
运用成语的误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望文生义在意义上,成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表示一个确定的意思。
望文生义,以今训古,是成语误用中最常见的。
二、张冠李戴每个成语都有确定的适用对象,若扩大或缩小其范围,或者对形似的成语不注意其细微的差异,都很可能导致误用。
三、褒贬不当成语大都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或褒或贬,或爱或憎。
使用成语要审慎区别褒贬,否则会误用。
四、不合语境成语在具体的语境中,与限制性、修饰性词的意思矛盾或重复或不能搭配,常致误用。
上述这些误用现象较为集中地反映了社会语言实际中成语使用的不规范之处,往往被高考命题人看中,所以,有必要引起高度重视。
那么,针对成语运用的误区,在复习和应试中我们该采取怎样的对策呢?一、高度重视积累首先是抓住课文出现的成语,尤其是各册教材附录中“现代汉语词语表”的成语及课文注解中的成语。
做到读得准确,写得无误,用得自如。
其次,把平时学习及复习中用错的成语进行梳理归纳,每隔一段时间分批分类反复,并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达到识记准确的程度。
再次,一定不要中止向课外扩展的活动,注意收集成语,注意积累报刊杂志及其他课外读物中一些正确使用成语的例句或成语使用不规范的病句。
二、确切掌握意义对成语意义的正确理解是运用成语的基础,确切了解成语的意义,首先弄清成语的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
成语中有一部分字面意义与整体意义一致,这类成语可根据字面直接解说。
但是大部分成语字面意义与整体意义并不一致,它们的意义并不是所有字义简单的相加,而往往是通过引申或用本义作比喻而形成的整体意义。
其次要注意成语某些字的古义。
成语,多数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了解成语的出处有助于成语的理解。
成语主要来自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名句和口头俗语。
成语题设置错误的七种类型

成语题设置错误的七种类型作者:师建军来源:《高中生·天天向上》2017年第10期一般来说,高考成语题设计的错误选项,主要有以下七种类型。
一、望文生义成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是有整体性的,而且多数成语有一定的典故或来历,加上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理解成语意义的困难。
考生如果对成语意义辨析不仔细,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1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交:合拢。
睫:睫毛。
目不交睫:上下睫毛不能交合。
即不合眼,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
这里望文生义。
把它误解为“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的意思了。
此处可以改为“眼花缭乱”。
[正确用例]为了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司令部的将军们目不交睫,彻夜研究作战方案。
例2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厝:放置。
薪:柴草。
厝火积薪:把火放在堆积的柴草下面,比喻潜伏着极大的危险。
这里望文生义,把它误解为“早作准备”的字面意思了。
此处可以改为“积谷防饥”(积存粮食,防备饥荒。
现有时也比喻对可能出现的困难采取预防措施)。
[正确用例]小煤窑乱开滥采,既破坏地貌浪费资源,又无异于厝火积薪,迟早会受到大自然的严厉惩罚。
二、用错对象成语均有其特定的适用对象及范围,有的适用于人,有的适用于物,有的适用于事。
而且有的只适用于特定的人、物、事。
考生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导致错误。
例3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抗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举重若轻:举重东西像举轻东西一样,比喻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
这个成语的适用对象应该是人。
不能用于“第二展厅的文物”。
此处可以改为“淋漓尽致”。
[正确用例]别人头疼的人事纠纷,她总能举重若轻地应付过去。
例4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成语误用的六大类型

成语误用的六大类型第一类xx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辟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意蕴上的理解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意蕴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误用。
如:⑴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目无全牛"原指解剖牛的肢体时,看到的是其各个相连部分的空隙,已不再注意牛的外形,后用来比喻技艺极其纯熟,已达到得心应手的境地。
而例⑴由于望文生义,误解为看不到整头牛即看不到整体,因而导致了使用的错误。
⑵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
成语中"点"是"涂改"的意思,指文章一气呵成,不用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而⑵句在使用"文不加点"时,由于望文生义,把"点"理解为标点,导致误用。
类似因误解意义而误用的成语还有:⑴明日黄花;⑵火中取栗;⑶万人空巷;⑷不刊之论;⑸不为已甚;⑹望洋兴叹;⑺不足为训;⑻因人成事;⑼弹冠相庆;⑽久假不归;(11)xx;(12)数典忘祖;(13)大动干戈;(14)xx;(15)不绝如缕;(16)不翼而飞等。
第二类对象误用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它用。
例(3)201宿舍里的六位小伙子都是十八九岁,豆蔻年华、风华正茂。
"豆蔻年华"出自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专指十三四岁少女,这里用在青年小伙子身上,实在是笑话。
类似误用的词语还有:⑴"美轮美奂"用于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用来形容艺术品。
⑵"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之间。
⑶"xx"只能用于年幼的男女之间。
成语误用的几种情况

成语误用的几种情况成语误用的几种情况一、感情色彩不明:例:当年中国音乐家往外走,现在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趋之若鹜....的进入中国。
趋之若鹜:(贬义词)像鸭子一样成群的跑过去。
比喻争相追逐不正当的事物。
凤毛麟角:(褒义词)比喻极其难得而宝贵的东西。
也比喻罕见的人才。
二、望文生义:例:各部门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的做法是不对的。
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三、适用对象不当:例:求学期间,他春风得意,事事顺心,踏入社会后,几桩生意下来,就被骗得血本无归,于是他总是感叹遇人不淑....,命途多舛。
遇人不淑:女子嫁了一个品行不好的丈夫。
四、不合语境:例1: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都陶醉在春意阑珊....的氛围中。
春意阑珊:春意将尽、衰落。
例2:深圳某大医院“一天25小时”的乱收费事件一石激起千层浪.......,使本来就沸沸扬扬的医疗收费话题又一次成了热点话题。
一石激起千层浪:打破平静的局面。
五、语意重复:例:被人贻笑大方(贻笑大方:被内行人笑话)战争造成人民的生灵涂炭这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职责..六、谦敬错位:例1:张教授抛砖引玉....的一番话使会场气氛活跃起来。
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例2:这件事我已经鼎力相助....,实在是无能为力了。
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主语不能是我。
七、轻重失当:例1:刚一起跑,他就滑倒了,他奋力追赶,离终点20米时终于成为后起之秀。
.....后起之秀:之后来出现的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
例2:他敲头的时候,我们拭目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拭目以待:殷切期望或等待某件事情实现。
(此处应换作“屏息以待”)八、习惯用法1、适用否定句:一蹴而就望其项背2、不能作状语:肝胆相照浅尝辄止例:作家肝胆相照地和人民打成一片×;作家要和人民肝胆相照√;不能浅尝辄止√3、不能带宾语:漠不关心夸夸其谈侃侃而谈妄自菲薄司空见惯出奇制胜发扬光大求全责备津津乐道例;漠不关心人民的疾苦×;对人民的疾苦漠不关心√妄自菲薄:过分的看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