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与修养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与修养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与修养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与修养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

一、道德

指由一定社会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伦理习惯和人的内心信念来维持的,人们共同遵守的社会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的重要特征是具有特殊的规范性。

道德与其他行为规范的区别:

1、道德具有利他性——追求他人利益、公众利益、社会利益。

2、依靠内心信念发挥作用。

3、表现为提倡性、规劝性、表扬性和示范性

二、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的人员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其特点有:1、特殊限定性2、相对稳定性3、存在多样性

三、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总称。职业精神则是教师在长期的职业实践和自我修养中,将教师的职业道德内化为职业道德意识,外化为职业道德行为后所表现出的职业风范和精神境界。

教师职业的劳动特点:(一)劳动的典范性、(二)劳动的互动性、(三)劳动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四)劳动的创造性、(五)劳动的全面性.

四、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依法执教、(二)爱岗敬业、(三)热爱学生、(四)严谨治学、(五)团结协作、(六)尊重家长、(七)廉洁从教、(八)为人师表

五、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一)调节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能指导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正确地处理各种利益关系。

(二)榜样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向理想人格迈进的保证。

(三)促进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仅能促进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能直接通过广大青

少年间接地促进社会风气的改变。

六、修炼职业精神,树立一代师表

(一)教师的职业精神及其基本内容

1、爱国主义精神;

2、奉献精神;

3、爱岗敬业精神;

4、开拓创新精神;

5、廉洁自律精神;

6、团结协作精神;

7、民主法制精神。

(二)为什么要提倡教师的职业精神

1、提倡教师职业精神是为人师表的需要

2、提倡职业精神是教师自我完善的需要

3、是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