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流及围堰施工方案

导流及围堰施工方案
导流及围堰施工方案

施工导流方案

一、工程综述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中游核心区干流蓄水工程施工05 标,位于文水县南齐村至平遥县左家堡村,全长约12km分别为11#、12#液压坝,共2座。11# 液压坝位于南齐村,全长248m 12#液压坝位于左家堡村,全长356m采用全断面蓄水。蓄水闸坝均采用可升降的液压翻板闸,每座液压坝的两侧滩面闸坝高为 2.0m,中间主槽蓄水闸坝高度分别采用5m和4.5m。

为保证工程在施工期间的正常施工,创造干地施工条件,本标段11#和12#

液压闸坝施工期间需进行施工导流。工程液压坝基坑位于地下水位线以下,基坑开挖存在基坑渗水问题,需进行基坑降水及排水处理。

2. 水文情况

汾河中游核心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37.9?495.7mm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其中约60%集中在汛期七、八、九三个月;多年平均气温为9.9 C?10.4 C,极端最高气温为38C ?39.1 T,极端最低气温为-26.5 C?-22C,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567?1819.8mm 最大风速为17m/s?22m/s;最大冻土深为71cm?95cm 无霜期170.7d?183.2d。汾河中游核心区干流水文测站有汾河二坝站和义棠站。汾河二坝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63亿m3,其中最大天然年径流量15.11亿m3 (1967 年),最小天然年径流量 1.74 亿m3(1972 年)。

3 工程地质

本标段地处文水县南齐村,地貌单元属汾河洪冲积平原区,液压坝坝基上部主要为低液限粉土层,结构松散;下部主要为较为密实的低液限粘(粉)土层。坝基存在不均匀变形沉降、渗透变形、地震液化、坝后冲刷等工程地。蓄水区两岸防洪堤由低液限粉

土组成,结构松散,局部夹级配不良砂透镜体。迎水坡边坡较陡且大部分无防护,仅局部有浆砌石护坡,但损坏严重。蓄水区两岸堤基主要为低液限粉土,结构松散,局部夹级配不良砂透镜体。主要存在渗漏、渗透变形、地震液化和两岸浸没问题。

「、施工导流

2.1施工导流总体方案

根据图纸总说明所提供的水文、地质等方面的技术资料,结合实地勘察和工

程施工进度要求,液压坝工程分两期施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11#液压坝一期工

程在主河槽内填筑临时围堰,并在左岸滩面开挖导流明渠,利用导流明渠过流,完成主槽段及右岸滩地段液压坝的施工。二期工程利用主槽段已完成的液压坝过流,完成左岸滩地段液压坝的施工。12#液压坝一期工程在主槽40m处修纵向围堰,左堤至纵向围堰段修筑临时围堰,完成左岸滩面和主槽左岸30m液压坝的施工。二期

工程利用主槽段已完成的液压坝过流,完成主槽剩余部位及右岸滩地段的施工。

2.2拟投入的人员、机械设备

2.2.1投入的人员:

2.2.2投入的机械:

2.3导流建筑物设计

1)11#液压坝导流建筑物设计

围堰选定土石围堰,由于11#液压坝在汾河三坝上游7km处,在我局进场后,根据业主提供资料所知,三坝在2016年12月中旬开始蓄水,三坝计划蓄水最高水位6.5m。

我局根据三坝蓄水情况和现场地形,计划11#液压坝上、下游围堰及纵向围

堰堰顶高程均高出三坝最高蓄水位 1.5m。上游主槽围堰长90m下游主槽围堰长60m堰顶宽为7m,主槽上游迎水面全部用土工布覆盖,底部用编织袋土护底。上游围堰右岸至主槽围堰长405m下游围堰右岸至主槽围堰长314m顶宽2m采用滩土填筑而成。迎背水面边坡1:2。导流明渠按春浇灌溉河道放水流量60m3/s 考虑,导流明渠开挖底高程同于附近的河底高程,开挖底宽20m两侧边坡1:2,

明渠左侧用袋装土防护。

1)12#液压坝导流建筑物设计

围堰选定土石围堰,12#液压坝上、下游围堰及纵向围堰堰顶高程均高出滩面

1.0m,顶宽为5m迎背水面边坡1:2 ;围堰迎水面采用复合土工膜防渗,编织袋土防护。导流渠利用原主槽导流,按春浇灌溉河道放水流量30m3/s考虑,导流明渠

宽度60m

2.4 导流建筑物施工

2.4.1 导流明渠开挖

拟采用 1.0m3 挖机开挖,开挖合格土料部分用于围堰修筑,其余部分直接拉运至回填部位以备回填,不合格土料拉运至业主指定弃渣场。

2.4.2 导流围堰填筑

导流围堰填筑材料拟采用开挖料。由于施工导流围堰填筑面均较大,围堰堰体填筑时拟分段采用土石料分层分条带铺料填筑,在填筑现场采用流水线施工作业,即反铲挖掘机装土石料至自卸汽车,自卸汽车将土石料运至现场后进行进占法卸料,而后推土机铺料、平仓,最后振动平碾压实。

每一填筑层的主要施工工序为:基础面(结合面)处理一卸料一铺料、平仓—碾压—质检。自卸汽车进占法卸料,推土机顺围堰轴线方向分条带铺料,条带宽度以碾压机械的工作宽度为准并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一般不大于3m,对于堰

体上部,由于填筑面较窄,故可全仓面铺料,填筑时每层铺料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一般不大于50cm铺料后,采用振动平碾顺铺料方向进行进退法压实,其压实度一定要满足设计所要求的压实度标准,并应保证层与层之间的结合强度。

在围堰填筑整个施工过程中,其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均应按土石坝碾压施工的有关规范执行,并应符合合同有关技术条款的规定。

2.4.3 土工膜铺设

围堰填筑完成后,在迎水面铺设复合土工膜防渗。为保证土工膜锚固良好,土工膜应压入堰基土体0.5m。土工膜采用人工铺设,并用专用粘结胶粘接,确保整体的防渗效果。

2.4.4 围堰编织袋土

围堰编织袋土在复合土工膜铺设完成后进行,编织袋采用人工装填,人工铺砌,铺砌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土工膜不被破坏。

2.4.5 导流建筑物拆除

围堰拆除时采用挖机一次性挖除,拆除土石料装20t 自卸汽车运往弃渣场

三、施工期排水

3.1 初期排水

初期排水是指围堰截流后,对河床原有积水的排除。由于围堰相对较低,拟采用固定式水泵站,将水泵布置在围堰上,将积水排入一侧的河道。水泵的出水管口放于水面以下,这样可依靠虹吸作用减轻水泵的工作。在水泵排水管上应设置止回阀,以防水泵停止工作时倒灌基坑。

初期排水量按如下公式确定:

Q=n V/T;

式中Q --- 初期排水量(m3/s);

V——基坑的积水体积(m3 ;

T――初期排水时间(s);

n――经验系数,一般取3?6。

3.2 经常性排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