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美到极致的小品文

合集下载

第6课寂静的春天(节选) 课件(粤教版)

第6课寂静的春天(节选) 课件(粤教版)

3.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 不顾廉耻。
——选自《汉书》 【译文】 在寒冷的天气,人们不会去等待狐裘或丝绵做的轻暖的冬衣 (寒不择衣);人在饥饿的时候,不会去等待甜美的食物(饥不 择食);人在饥寒交迫之时,也就不会考虑到廉耻之心了。
4.聚如丘山,散如风雨,迅如雷电,捷如鹰鹘。 ——选自《元史》
鼓舞人类与自然界作斗争,才使人类社会得以发展。 观点二: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角度来看,我们现在 驾驭自然的能力在增强,因此,我们要对自然怀有一颗 敬畏之心,只有这样,才能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保护自 然,让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获得持久、稳定的幸 福。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略
1.课文中多次运用对比手法来阐述问题,请你找出 两三处,结合上下文体会其表达效果。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存在的对比:
(1)把漫长历史中生物对环境的微弱影响与在 20 世纪 中叶人类的环境的巨大改变作对比。
幼儿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________,提供免费或低价的幼
儿园。
②为了更好地化解农牧业生产风险,逐步改变农牧业生产 “靠天吃饭”的状况,内蒙古将进一步扩大农牧业保险覆 盖________。 答案:(1)①包含 ②包涵 (2)①范畴 ②范围
1.文章标题“寂静的春天”是什么意思?作者借 “寂静的春天”向世人提出了什么警告?
(2)作者意在警告人们:滥用化学药品破坏自然,必 将遭到自然的报复。

冰雪小品选序 周作人

冰雪小品选序  周作人

冰雪小品选序周作人小品文是文艺的少子,年纪顶幼小的老头儿子。

文艺的发生次序大抵是先韵文,次散文,韵文之中又是先叙事抒情,次说理,散文则是先叙事,次说理,最后才是抒情。

正如中国要在晋文里才能看出小品文的色彩来一样。

我卤莽地说一句,小品文是文学发达的极致,它的兴盛必须在王纲解纽的时代。

想古今文艺的变迁曾有两个大时期,一是集团的,一是个人的。

绘画完全个人化了,雕塑也稍有变动,至于建筑,音乐,美术工艺如瓷器等,却都保存原始的迹象,还是民族的集团的而非个人的艺术,所寻求表示的也是传统的而非独创的美。

在未脱离集团的精神之时代,硬想打破它的传统,又不能建立个性,其结果往往青黄不接,呈出丑态,固然不好,如以现今的瓷器之制作绘画与古时相较,即可明瞭,但如颠倒过来叫个人的艺术复归于集团的,也不是很对的事。

集团的美术之根据最初在于民族性的嗜好,随后变为师门的传授,遂由硬化而生停滞,其价值几乎只存在技术一点上了。

文学则更为不幸,授业的师傅让位于护法的君师,于是集团的“文以载道”与个人的“诗言志”两种口号成了敌对,在文学进了后期以后,这新旧势力还永远相搏,酿成了过去的许多五花八门的文学运动。

在朝廷强盛,政教统一的时代,载道主义一定占势力,文学大盛,统是平伯所谓“大的高的正的”,可是又就“差不多总是一堆垃圾,读之昏昏欲睡”的东西。

一到了颓废时代,皇帝祖师等等要人没有多大力量了,处士横议,百家争鸣,正统家大叹其人心不古,可是我们觉得有许多新思想好文章都在这个时代发生,这自然因为我们是诗言志派的。

小品文则在个人的文学之尖端,是言志的散文,它集合叙事说理抒情的分子,都浸在自己的性情里,用了适宜的手法调理起来,所以是近代文学的一个潮头,它站在前头,假如碰了壁时自然也首先碰壁。

美到醉的美文

美到醉的美文

美到醉的美文美到醉的美文美到醉人的散文,送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美到醉的美文【1】风景这边如画在通往未来的人生岔口,你坚定地选择了这条小路。

路的那边是风和日丽,曲径通幽?还是急风残月,河边断桥?你无从知晓。

带着美好的理想,带着远征的行装,林中的风景让你赏心悦目,信心剧增,瞧,多好的风景!走过了阳光,走过了树林,天间瞬时雷鸣电闪。

没了伸延的小路,也没有遮雨的布伞,茫茫的荒野只是泥泞与黑暗。

于是,你开始迷惘忧虑,懊丧不已,后悔当初没有走上岔口那边的小路,那片风景中也许会是花好月圆,阳光灿烂。

然而昨日的太阳已落,失去的风景已过,生命的旅途没有回返的路程。

你已没有了选择,也不能过多的犹豫,你只能依靠着信念走出这泥泞的雨地。

也许你会错过一段季节,也许你会迷失一段方向,错过了太阳,你还会再迷失月亮吗?也许还有荒漠沼泽,也许还有雨雪风霜,对于坚强的信念,艰辛也是一道绚丽的风光。

也许费去了太多的时光,也许用尽了所有的力量,成功的领奖台已被先行者站上,可是,一种品质有时会比一种成就更加辉煌。

如果不能为你的成功庆贺,那就为你的品质干杯,你的品质就是你未来成功的预示。

走过了一段人生,你还会再彷徨犹豫吗?美到醉的美文【2】永恒的变化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

生活就像自然,有阳春,也有金秋;有酷夏,也有寒冬。

走运和倒霉都不可能持续很久。

对于突然情况,如果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那么厄运就会像大海的波涛一样,在你生活的海岸上忽起忽落拍打不停。

相应的.,高潮和低潮,日出和日落,富有和贫穷,快乐和失望,将应运而生。

做好最坏的准备。

别羡慕那些春风得意的骄子。

他们往往是脆弱的,一旦面临灾祸,就会束手无策,彻底崩溃。

也别学那些倒霉背时的可怜家伙。

他们一遇到挫折就不能自拔,常常沉溺于悲哀,一错再错,在眼看就要柳暗花明之际,却躺下不再起来。

注意坚持不懈,别学他们的样儿。

要永远坚信这一点,一切都会变的。

无论受多大创伤,心情多么沉重,一贫如洗也好,都要坚持住。

美文摘抄我的小作品

美文摘抄我的小作品

美文摘抄我的小作品一、好词摘抄1. 旖旎- 小片段:那天去郊外游玩,那片草地简直太美啦。

阳光洒在上面,微风轻轻吹着,草儿随风摇曳,那景色旖旎得就像一幅天然的画卷。

我当时就想啊,这么美的地方,那些整天闷在城市里的人怎么就不来享受享受呢?这就好比守着宝藏却不知道挖掘一样愚蠢。

这里的美啊,只要看一眼就忘不了,就像初恋的感觉,甜蜜又难忘。

所以我说啊,大自然的旖旎风光才是最治愈人心的。

2. 氤氲- 小片段:清晨走进那座古老的寺庙,香火的气息氤氲在空气中。

那种感觉很奇妙,就好像那些虔诚的信仰化作了实质,轻轻地包裹着你。

我看到一位老和尚在诵经,他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变得更加神圣起来。

这氤氲的氛围,让我不禁想起那些神秘的古老传说,是不是神仙就在这烟雾缭绕之中呢?我想这就是宗教场所的独特魅力吧,它能营造出一种让人心灵沉静的氤氲之感。

3. 缱绻- 小片段:奶奶回忆起和爷爷的过往时,脸上总是带着幸福的笑容。

他们年轻的时候啊,感情可缱绻了。

就像两根藤蔓,紧紧缠绕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

那时候生活虽然艰苦,但他们的爱情却甜得像蜜一样。

奶奶说,爷爷每次出门回来都会给她带个小物件,哪怕只是一朵野花。

他们在月光下聊天的画面,那种缱绻的感觉,现在想想都觉得美好。

我就觉得啊,这样的爱情才是最值得羡慕的,充满了浓浓的温情。

4. 静谧- 小片段:晚上一个人来到公园的湖边,四周静谧极了。

没有白天的喧嚣,只有湖水轻轻拍打着岸边的声音。

我坐在长椅上,抬头看着天上的星星。

这种静谧的感觉,就像是整个世界都睡着了,只剩下我和这片宁静的天地。

我突然想到,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都在忙碌地奔跑,却很少能享受到这样的静谧。

这难道不是一种遗憾吗?我觉得我们应该偶尔停下脚步,感受一下这种静谧的美好。

5. 璀璨- 小片段:城市的夜晚灯火璀璨,那高楼大厦上闪烁的灯光就像无数颗钻石镶嵌在天幕之下。

我和朋友站在天桥上,看着这繁华的景象。

朋友兴奋地说:“你看这灯光,比天上的星星还亮呢!”我笑着回答:“是啊,这璀璨的灯光就像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代表着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小品文阅读品味小品文的优美与深意

小品文阅读品味小品文的优美与深意

小品文阅读品味小品文的优美与深意小品文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独特的个人观察和感悟,描写生活中的琐事,抒发情感,表达观点。

小品文的魅力在于它的轻松愉悦和深入生活的触角。

通过细腻而充满想象力的文字,小品文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深远的思考,同时也给读者带来欢笑和思考的机会。

小品文的优美在于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写作手法。

小品文常使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通过生动的形象描述和细腻的感受来吸引读者。

作者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勾勒出生活中的琐碎细节,将日常的平凡和繁杂变得有趣而有味。

这些独特的文字表达方式让小品文充满了诗意和情趣,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文字的美妙和韵味。

在小品文中,作者往往通过对琐事的观察和感悟,表达出深入生活的思考和洞察。

在平凡的日常中,作者通过对细节的刻画,揭示出生活中的真实和人性的复杂。

小品文常常以小事入手,从微观的角度出发,用心灵的眼睛观察生活,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这种细腻而深入的观察力和思考力是小品文的独特之处,也是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

小品文的深意体现在其丰富的内涵和思想深度。

虽然小品文看似轻松愉快,但其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却常常发人深省。

作者通过对生活中琐碎事物的描写和思考,提出了对现实的思考和反思。

小品文所蕴含的深意不仅仅是对具体问题的思考,更是对人生、社会和人性的探讨。

通过小品文的阅读,读者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维,并思考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小品文的阅读需要耐心和细致。

应该从文字中去感受作者真实的情感和深入的思考,体味其文字背后的内涵和哲理。

同时,读者在阅读小品文时,也需要用自己的想象力去构建文字所描绘的图景,以丰富阅读的体验。

通过阅读小品文,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字所传递的力量和情感,同时也能够拓宽自己的思维和眼界。

总而言之,小品文的优美与深意体现在其独特的语言风格、深入生活的触角和丰富的内涵。

通过阅读小品文,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字的美妙与韵味,思考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本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些美到极致的小品文
“小品”作为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独特文体,名称始见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刊行的《苏长公小品》。

“小品”相对于“大品”而言。

“大品”即正统古文,重“载道”,是儒家伦理政治的宣传品。

“小品”则独抒性灵,是“载道”古文的反叛。

它兴起于文学觉醒的六朝,以《世说新语》为代表;宋代有苏轼、黄庭坚创作灵动的小品文;明初唐顺之、归有光的小品创作,为晚明小品的兴盛做了先导;明万历以后,小品正式走上文坛,掀起壮阔波澜。

从公安派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到竟陵派的“幽深孤峭”,更有张岱、沈复、张潮、郑燮等名家辈出。

小品文有如下特征:
一曰真。

人真、情真、语真。

要求为文不做作、矫饰,不隐藏情感,至情至性,纯真流露,所谓“性灵”。


二曰趣。

情趣、理趣、谐趣、韵趣。

新鲜多姿,幽默诙谐,情趣盎然。

三曰闲。

格调悠闲轻松,最宜闲暇时消遣。

四曰畅。

语言通俗流畅,语语家常,雅俗共赏。

五曰小。

篇幅短小,但小中寓大。

小品文之美,在美的情趣,美的韵味,美的语言,美的意境。

是散文诗,是无色画,诗情画意,悦人耳目,怡人性情。

010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此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时,其中情感微妙而复杂,有赏月的欣喜,有遭谪的悲凉,有漫步的悠闲,亦有对人生世事的感怀。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02
张岱《陶庵梦忆》
张岱是晚明小品文大家,一生跌宕,其《陶庵梦忆》以对往日生活琐碎的追忆,寓人生浮沉的感慨,读来满怀怅惘。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03
归有光《项脊轩志》
归有光出生于一个累世不第的寒儒家庭,少年好学,9岁能作文,20岁时尽通五经三史。

然而一生8次会试均未及第。

《项脊轩志》是其名篇。

归有光借项脊轩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内中满是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

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

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04
沈复《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是沈复的一部自传体小品,书分六卷,或记与妻子芸娘的琴瑟相和、缱绻情深;或写闲情雅趣、喜恶爱憎;或悟人生坎坷离合、人情世态;或记山水名胜、奇闻趣观。

正是“笔墨之间,缠绵哀感,一往情深”
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05
张潮《幽梦影》
《幽梦影》清代文学家张潮著的随笔体格言小品文集。

30岁时开始写,45岁时方成。

无善无恶是圣人;善多恶少是贤者;善少恶多是庸人;有恶无善是小人;有善无恶是仙佛。

为月忧云;为书忧蠹;为花忧风雨;为才子佳人忧命薄;真是菩萨心肠。

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萝;人不可以无癖。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内乃声;方不虚生此耳。

若恶少斥辱;悍妻诟谇;真不若耳聋也。

庄周梦为蝴蝶,庄周之幸也;蝴蝶梦为庄周‘蝴蝶之不幸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