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2)教育统计学复习思考题

(0282)教育统计学复习思考题
(0282)教育统计学复习思考题

(0282)《教育统计学》复习思考题

填空题

1. 统计学是研究统计的科学。

2.我们所研究的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个体总和称为。

3.一般情况下,大样本是指样本容量的样本。

4.表示总体的数字特征的特征量称为。

5.要了解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需计算该组数据的。

6. “65、69、72、87、89”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是。

7. “78、69、53、77、54”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8. 6位学生的身高分别为:145、135、128、145、140、130厘米,他们的众数是。

9. 要了解一组数据的差异程度,需计算该组数据的。

10.有7个学生的语文成绩分别为:80、65、95、70、55、87、69分,他们的全距是。11.若某班学生数学成绩的标准差是5分,平均分是85分,其差异系数是。

12.比较某班学生在身高和体重两方面的差异程度,要把学生身高和体重的标准差转化为。

13.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称为相关关系。

14.要描述两个变量之间变化方向及密切程度,需要计算。

15. 若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则它们的相关系数是。

16.若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是负数,则它们之间存在。

17.质与量的相关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二列相关、相关和多系列相关。

18.品质相关的分析方法包括、Φ相关和列联相关。

20. 某班50个学生中有30个女生,若随机抽取一个同学,抽到男生的概率是。

21.某一种统计量的概率分布称为。

22.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中需要判断两个样本是相关样本还是。

23. 单纯随机抽样能保证抽样的和独立性。

24. χ2检验的数据资料是。

25. 单向表是把实测的点计数据按分类标准编制而得的表。

26. 单向表χ2检验是对的数据进行χ2检验,即单因素的χ2检验。

27. 双向表是把实测的点计数据按分类标准编制而得的表。

28. 双向表χ2 检验是对的数据进行的χ2检验,即双因素的χ2检验。

29.假设检验的方法包括参数检验和检验。

30.符号秩次检验属于检验。

31.标准正态曲线在处为最高点。

32.直条图是表示变量的统计图。

33.直方图是表示变量的统计图。

34.教育统计资料的来源主要是经常性资料和资料。

35.教育调查从范围来看,可分为全面调查和调查。

36.对数据进行统计分类的标志按照形式可分为性质类别和类别。

简述题

简述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2.学习教育统计学有哪些意义?

3.数据有哪些种类?

4.编制统计表有哪些注意事项?

5.简述统计图的基本结构和绘制规则。

6.比较集中量和差异量的含义和用途。

7.结合实例说明推断统计包含的内容。

8.什么是总体分布和样本分布?

9.什么是相关样本和独立样本?试举例说明。

10.单向表χ2检验的应用条件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11.简述相关分析的用途和主要方法。

12.相关关系有哪些种类?

13.简述符号检验的含义和用途。

14.简述秩和检验的含义和用途。

15.常用的抽样方法有哪些?

三、应用题

1. 将下列20个学生的体育成绩以5分为组距编制一个频数分布表。

表1 20个学生的体育成绩

75 76 80 81 82 77 78 79 83 84

89 86 85 87 88 84 83 83 88 89

2.将下面40个小班儿童的身高编制成组距为2厘米的频数分布表。

表2 某小班40个儿童身高实测数值

94 93 102 100 99 96 95 97 98 101

93 95 100 101 97 94 96 98 99 96

98 97 95 96 94 98 97 96 98 97

98 94 96 96 97 97 95 95 95 98

3.对某年级120名学生进行操行评定,结果是:优(31人)、良(54人)、中(30人)、及格(5人),请根据上述数据制作一个恰当的统计图。

4.某年级对三个班进行了语文统一测验,一班共40人,平均分是80.2分;二班共32人,平均分是72.6分;三班共36人,平均分是75分。全年级的平均分是多少?

5.学生的期中和期末成绩在学期总平均分中各占40%和60%,某学生期中成绩是85分,期末成绩是80分,这个学生的学期总平均分是多少?

6.某班进行了两科测验,请对该班两科测验的成绩进行比较,并且把甲、乙两个学生的成绩转化为标准分数,利用标准分数对他们的总成绩进行比较。

全班平均分

全班标准差

甲生的分数

乙生的分数

物理

76

6

64

70

化学

86

8

90

88

7. 随机抽取32名男教师和50名女教师进行一项测试,测查结果:男教师的平均分是80分,标准差是8分;女教师的平均分是76分,标准差是10分。请检验男、女教师的测查结果有无显著性差异。

8.对两所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身高进行了测量(单位:厘米),有关的统计结果见下表,试问这两所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身高是否有显著差异?

校别

人数

平均身高

身高的标准差

120

136

128

15.4

14.0

9.对8名学生分别进行了两种测验,测验成绩用等级表示,见下表,请计算两项测验成绩的等级相关系数。

学生编号

1 2 3 4 5 6 7 8

X

8 4 6 2 7 3 5 1

Y

7 4 5 2 6 3 8 1

10.高中入学考试男女学生英语成绩见下表,请计算英语测验成绩与性别的相关系数。

性别

中等以上

中等以下

总和

15

36

18

46 54

总和

51

49

100

(0282)《教育统计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填空题

1. 统计学是研究统计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2.我们所研究的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个体总和称为总体。

3.一般情况下,大样本是指样本容量超过30 的样本。

4.表示总体的数字特征的特征量称为参数。

5.要了解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需计算该组数据的集中量。

6. “65、69、72、87、89”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是76.4 。

7. “78、69、53、77、54”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69 。

8. 6位学生的身高分别为:145、135、128、145、140、130厘米,他们的众数是145厘米。

9. 要了解一组数据的差异程度,需计算该组数据的差异量。

10.有7个学生的语文成绩分别为:80、65、95、70、55、87、69分,他们的全距是40分。

11.若某班学生数学成绩的标准差是5分,平均分是85分,其差异系数是5.88% 。12.比较某班学生在身高和体重两方面的差异程度,要把学生身高和体重的标准差转化为差异系数。

13.两个变量之间不精确、不稳定的变化关系称为相关关系。

14.要描述两个变量之间变化方向及密切程度,需要计算相关系数。

15. 若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则它们的相关系数是正数。

16.若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是负数,则它们之间存在负相关。

17.质与量的相关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二列相关、点二列相关和多系列相关。

18.品质相关的分析方法包括四分相关、Φ相关和列联相关。

20. 某班50个学生中有30个女生,若随机抽取一个同学,抽到男生的概率是2/5。21.某一种统计量的概率分布称为抽样分布。

22.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中需要判断两个样本是相关样本还是独立样本。

23. 单纯随机抽样能保证抽样的随机性和独立性。

24. χ2检验的数据资料是点计数据。

25. 单向表是把实测的点计数据按一种分类标准编制而得的表。

26. 单向表χ2检验是对单向表的数据进行χ2检验,即单因素的χ2检验。

27. 双向表是把实测的点计数据按两种分类标准编制而得的表。

28. 双向表χ2 检验是对双向表的数据进行的χ2检验,即双因素的χ2检验。

29.假设检验的方法包括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

30.符号秩次检验属于非参数检验。

31.标准正态曲线在Z=0处为最高点。

32.直条图是表示间断变量的统计图。

33.直方图是表示连续变量的统计图。

34.教育统计资料的来源主要是经常性资料和专题性资料。

35.教育调查从范围来看,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36.对数据进行统计分类的标志按照形式可分为性质类别和数量类别。

简述题

简述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教育统计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有关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工作中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推断,揭示教育现象所蕴涵的客观规律。

教育统计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实验设计。

2.学习教育统计学有哪些意义?

⑴教育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科学方法。

⑵教育统计学是教育科研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

⑶教育统计学的方法可用于教育实践工作和有关课程的学习中。

3.数据有哪些种类?

根据来源可分为:⑴点计数据:计算个数所获得的数据。⑵测量数据:用一定的工具或标准测量所获得的数据。

根据随机变量取值情况可分为:⑴间断变量的数据:取值个数有限的数据。⑵连续变量的数据:取值个数无限的数据。

4.编制统计表有哪些注意事项?

统计表由标题、表号、标目、线条、数字、表注等项目构成。各个部分都有一些规范性的具体要求,例如,标题要写在表的上方等。

5.简述统计图的基本结构和绘制规则。

统计图由标题、图号、标目、图形、图注等项目构成。在绘制统计图时对各组成部分有一些具体的要求,例如,标题要写在图的下方等。对于具体的统计图又有特殊的制作要求。6.比较集中量和差异量的含义和用途。

集中量是代表一组数据典型水平或集中趋势的一类特征量。它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分布中大量数据向某一点集中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所搜集数据的集中量来反映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说明所研究对象整体的发展水平和效果。

差异量是表示一组数据变异程度或离散程度的一类特征量。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所搜集数据的差异量来反映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差异量越大,说明数据分布的范围越广,分布越不整齐;差异量越小,说明数据变动范围越小,分布就越集中。

7.结合实例说明推断统计包含的内容。

推断统计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参数估计是根据样本统计量对相应的总体参数进行的估计。分为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假设检验是根据一定概率,利用样本信息对总体参数或分布的某一假设作出拒绝或保留的决断。

8.什么是总体分布和样本分布?

总体分布是总体内个体数值的频数分布。样本分布是样本内个体数值的频数分布。

9.什么是相关样本和独立样本?试举例说明。

相关样本:两个样本内的个体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独立样本:两个样本内的个体是随机抽取的,它们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举例)

10.单向表χ2检验的应用条件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单向表χ2检验是对单向表的数据进行χ2检验,即单因素的χ2检验。

单向表是把实测的点计数据按一种分类标准编制而得的表。(举例)

11.简述相关分析的用途和主要方法。

相关分析的用途在于研究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如果存在相关关系,其相关的方向和密切程度如何。

相关分析的主要方法是绘制相关散点图和计算相关系数。

12.相关关系有哪些种类?

相关关系可分为:⑴正相关。⑵负相关。⑶零相关。

13.简述符号检验的含义和用途。

符号检验是以正负号作为检验资料的统计检验方法,是通过对两个相关样本的每对数据之差的符号(正号或负号)进行检验,以比较这两个样本差异的显著性。适用于两个相关样本的差异检验。在符号检验中,只考虑两个相关样本每对数据之差的符号即方向,不考虑差异的

14.简述秩和检验的含义和用途。

秩和是秩次的和或者等级之和。秩和检验是以秩和为检验资料的检验方法。秩和检验是对两个独立样本的差异进行检验的方法。

15.常用的抽样方法有哪些?

单纯随机抽样、机械抽样、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

三、应用题

1. 将下列20个学生的体育成绩以5分为组距编制一个频数分布表。

表1 20个学生的体育成绩

75 76 80 81 82 77 78 79 83 84

89 86 85 87 88 84 83 83 88 89

答案:

表2 20个学生体育成绩的频数分布表

成绩

组中值

频数

累计频数

累计百分比

85-

80-

75-

87.5

82.5

77.5

7

8

5

20

13

5

100.0

25.0

总和

20

2.将下面40个小班儿童的身高编制成组距为2厘米的频数分布表。表3 某小班40个儿童身高实测数值

94 93 102 100 99 96 95 97 98 101

93 95 100 101 97 94 96 98 99 96

98 97 95 96 94 98 97 96 98 97

98 94 96 96 97 97 95 95 95 98

答案:

表4 某小班40个儿童身高的频数分布表

身高

组中值

频数

累积频数

累积百分比

101—

99—

97—

95—

93—

102

100

98

96

3

4

14

13

6

40

37

33

19

6

100.0

92.5

82.5

47.5

15.0

总和

40

3.对某年级120名学生进行操行评定,结果是:优(31人)、良(54人)、中(30人)、及格(5人),请根据上述数据制作一个恰当的统计图。

可制作直条图和圆形图,参见教材21页、22页。

4.某年级对三个班进行了语文统一测验,一班共40人,平均分是80.2分;二班共32人,平均分是72.6分;三班共36人,平均分是75分。全年级的平均分是多少?

解:

答:全年级的平均分是76.2分。

5.学生的期中和期末成绩在学期总平均分中各占40%和60%,某学生期中成绩是85分,期末成绩是80分,这个学生的学期总平均分是多少?

6.某班进行了两科测验,请对该班两科测验的成绩进行比较,并且把甲、乙两个学生的成绩转化为标准分数,利用标准分数对他们的总成绩进行比较。

全班平均分

全班标准差

甲生的分数

乙生的分数

物理

76

6

64

70

化学

86

8

90

88

解:

从全班两项测验的平均分可以看出,化学平均成绩高于物理平均成绩,另一方面,化学成绩的标准差大于物理成绩的标准差,可见该班学生在化学成绩上的差异比物理的大。

根据下面公式来计算两个学生两科成绩的标准分数,再计算出各自的总成绩进行比较。

甲生成绩的标准分数分别为-2和0.5,二者之和为-1.5 ;

乙生成绩的标准分数分别为-1和0.25,二者之和为-0.75 ;

甲生的总成绩没有乙生的好。

7. 随机抽取32名男教师和50名女教师进行一项测试,测查结果:男教师的平均分是80分,标准差是8分;女教师的平均分是76分,标准差是10分。请检验男、女教师的测查结果有无显著性差异。

解:⑴提出假设:

H0:μ1=μ2 H1∶μ1≠μ2

⑵计算Z值:

采用独立大样本Z检验,计算Z值的公式如下:

根据公式计算出:Z=2

⑶检验形式:双侧检验

⑷统计决断:1.96<Z=2*<2.58,根据双侧Z检验的决断规则做出决断: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零假设,接受备择假设,即男女教师的测试结果有显著差异。

8.对两所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身高进行了测量(单位:厘米),有关的统计结果见下表,试问这两所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身高是否有显著差异?

校别

人数

平均身高

身高的标准差

100

120

136

128

15.4

14.0

答案:进行独立大样本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Z值为4,根据Z检验决断规则,4>2.58,则P<0.01,结论是两所学校二年级学生的身高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

9.对8名学生分别进行了两种测验,测验成绩用等级表示,见下表,请计算两项测验成绩的等级相关系数。

学生编号

1 2 3 4 5 6 7 8

X

8 4 6 2 7 3 5 1

Y

7 4 5 2 6 3 8 1

解:根据各对等级数据分别计算出D,然后求出D2和∑D2 答:这8名学生两项测验成绩的等级相关系数是0.857。

说明:计算步骤和方法请看下表。

表5 两种测验的等级相关系数计算表

学生编号

X

Y

D

D2

1

2

3

4

5

6

7

8

8

4

6

2

7

3

5

1

7

4

5

2

6

3

8

1

1

1

-3

1

1

1

9

n=8

∑D2=12

10.高中入学考试男女学生英语成绩见下表,请计算英语测验成绩与性别的相关系数。性别

中等以上

中等以下

总和

15

36

31

46

54

总和

51

49

100

解:计算Φ相关系数,结果是:

答:这些学生英语测验成绩与性别的Φ相关系数是-0.34。

教育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

《教育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 1.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 2.一般情况下,大样本是指样本容量.大于30 的样本。 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名称,它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4.统计工作的三个基本步骤是:、和。 5.集中量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趋势的。 6.“65、66、72、83、89”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是。 7.6位学生的身高分别为:145、135、128、145、140、130厘米,他们的众数是。 8.若某班学生数学成绩的标准差是8分,平均分是80分,其标准差系数是。 9.参数估计的方法有和两种。 10.若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是负数,则它们之间存在。 11.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的关系是和的关系。 12.标准差越大,说明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越,标准差越小,说明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越。 1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和。 二、判断题 1、教育统计学属于应用统计学。()

2、标志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3、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是统计工作的生命() 4、汉族是一个品质标志。() 5、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情况的量数称为差异量数。() 6、集中量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7、在一个总体中,算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可能相等。() 8、同一总体各组的结构相对指标数值之和不一定等于100%。() 9、不重复抽样误差一定大于重复抽样误差。() 10. 一致性是用样本统计量估计统计参数时最基本的要求。() 三、选择题 1.某班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2岁,这里的22岁为( )。 A.指标值 B.标志值 C.变量值 D.数量标志值 2.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 )。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填报单位 D.调查表 3.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 A.确定组数和组距 B.抓住事物本质 C.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D.统计表的形式设计 4.下列属于全面调查的有( )。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5.统计抽样调查中,样本的取得遵循的原则是( )。 A.可靠性 B.准确性 C.及时性 D.随机性 6. 在直线回归方程Yc =a+bx中,b表示( )。 增加1个单位,y增加a的数量增加1个单位,x增加b的数量 增加1个单位,x的平均增加量增加1个单位,y的平均增加量 7.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 A、工资总额 B、单位产品成本 C、合格品率 D、人口密度 8.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重复抽样的抽样极限误差增加1倍,则样本单位数变为( )。 A.原来的2倍 B.原来的4倍 C.原来的1/2倍 D.原来的1/4倍 四、简答题 1.学习教育统计学有哪些意义?

【精品】2019年大学专业课程★★教育统计学考试试题

【精品】2019年大学专业课程★★ 1.(方差已知区间估计) 某中学二年级语文同一试卷测验分数历年来的标准差为10.6,现从今年测验中随机抽取10份考卷,算得平均分为72,求该校此次测验平均成绩的95%置信区间。 解 72,10.610,10.95X n σα===-= [] 112 2 :72 1.96 1.9665.43,78.57x x α αμμ μ - - ? ?? -+=-?+????= 2(方差未知区间估计). 已知某校高二10名学生的物理测验分数为92、94、96、66、84、71、45、98、94、67,试求全年级平均分数的95%置信区间。 92949666847145989467 80.710 x +++++++++= = ()()1010222 21111310.999i i i i S x x x n x ==?? =-=-= ??? ∑∑ 17.632S = ( ( [] 112 2:1180.7 2.2622 2.262268.09,93.31x t n x t n ααμ--? ? --+-?? ?=-?+??= 3. 3.(方差未知单样本t 检验) 某区中学计算机测验平均分数为70.3,该区甲校15名学生此次测验平均分数为67.2,标 准差为11.4,问甲校此次测验成绩与全区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01:70.3:70.3H H μμ=≠ 1.053x t = ==- ()()()0.97512 1114 2.1448t n t n α- -=-= 由于()0.9751.05314 2.1448t t =<=,接受0H ,甲校此次测验成绩与全区无显著性差异. 4(方差已知的单样本均值检验).某区某年高考化学平均分数为72.4,标准差为12.6,该区实验学校28名学生此次考试平均分数为74.7,问实验学校此次考试成绩是否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01:72.4:72.4H H μμ=> 0.966x t == =

心理和教育统计学课后题答案解析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一章答案 1名词概念 (1 )随机变量 答: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准确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2)总体 答:总体(population )又称为母全体或全域,是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总体,是研究对象的全体。 (3)样本 答: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4)个体 答: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 (5)次数 是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作频数,用f表示。 (6)频率 答: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总的事件数目,通常用比例或百分数来表示。 (7)概率 答:概率(probability), 概率论术语,指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度量指标。其描述性定义。随机事件A在所有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值,称为事件A的概率,记为P(A)。 (8)统计量 答: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作特征值。 (9)参数 答: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观测值 答:随机变量的取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多个观测值。 2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 答:(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 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 找出心理与教育统计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具体讲,就是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手段有意地获取一些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加以整理、计 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2)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有重要的意义。 ①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它的研究对象存在于现实世界各个领域的客观事实之中。它的主 要任务是对客观事实进行预测和分类,从而揭示蕴藏于其中的种种因果关系。要提高对客观 事实观测及分析研究的能力,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统计学正是提供了这样一种科学方法。统计方法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 ②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心理与教育科研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 凡是客观存在事物,都有数量的表现。凡是有数量表现的事物,都可以进行测量。心理 与教育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它也有数量的表现。虽然心理与教育测量具有多变性而 且旨起它发生变化的因素很多,难以准确测量。但是它毕竟还是可以测量的。因此,在进行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时,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对心理与教育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的。心理与 教育统计就是对心理与教育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重要的科学工具。 ③广大心理与教育工作者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具体意义。 a. 可经顺利阅读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 b. 可以提高心理与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

(0282)《教育统计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282)《教育统计学》网上作业题及答 案 1:第一批次 2:第二批次 3:第三批次 4:第四批次 5:第五批次 1:[判断题] 要了解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需计算该组数据的差异量。 参考答案:正确 一、名词解释题 1、自学辅导模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独立进行学习的模式。 2、教学过程就是以师生相互作用的形式进行的,以教科书为主要认识对象的,实现教学、发展和教育三大功能和谐统一的特殊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 3、个别化教学是为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而设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4、微型课程是一种容量很小的课程,它一般是作为短期的选修课程,是建立在教师和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强调深度而不强调广度的课程。 二、简答题 1、在“教”和“学”这一主要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即学生的学是教学中的关键问题,教师的教应围绕学生的学展开。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其他任何人无法替代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学生唯有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才能认识客观世界、认识社会,把课程、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纳入到自身的认知结构中去;学生唯有发挥主观积极性,才能在主动探究的学习中锻炼自己,发挥自己的才能;学生唯有经过自己的体验,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班级教学的不足: 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教学活动往往需要教师加强控制,因此学生的独立性、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受到限制。 教学面向全班学生,步调一致,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由于班级教学常常采用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虽然对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利,但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 3、教学环境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陶冶功能、激励功能、健康功能、美育功能。 4、布置有意义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应该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水平、经验水平相适应;学习任务应该与训练目标相关,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应该是巩固新知识的过程;学习任务应该是积极有效的。 布置学习任务应该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学习任务的内容与形式应该多样化。 针对学生不同的能力水平,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 三、判断说理题

教育统计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教育统计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章 1、教育统计学,就是应用数理统计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对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等途径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推断,从而揭示蕴含在教育现象中的客观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统计学既是统计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教育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两种科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从学科体系来看,教育统计学属于教育科学体系的一个方法论分支;从学科性质来看,教育统计学又属于统计学的一个应用分支。 2、描述统计主要是通过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出简单明白的统计量数来描述庞大的资料,以显示其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又叫分析统计,它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从我们所研究的全体对象(即总体)中,按照等可能性原则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出总体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个体组成样本,在样本所提供的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概率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在一定可靠程度上对总体的情况进行科学推断的一种统计方法。 3、在自然界或教育研究中,一种事物常存在几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或获得几种可能的结果,这类现象称为随机现象。 随机现象具的特点: (1)一次条件完全相同的实验有多种可能的结果(这样的实验称为随机实验); (2)在实验之前不能确切知道哪种结果会发生; (3)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重复进行这样的实验。 4、总体,也叫做母体或全域,是指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个体的总和。 当所研究的总体数量非常大时,可以从总体中抽取其中一部分个体来观测,由此来推断总体的信息,从总体中抽出的这部分个体就称为样本,它是用以表征总体的个体的集合。 通常将样本中样本个数大于或等于30个的样本称为大样本,小于30个的称为小样本。 5、复置抽样指每次抽出的个体经观测后,仍放回原总体,然后再从总体中抽取下一个个体。 6、反映总体特征的量数叫做总体参数,简称参数。反映样本特征的量数叫做样本统计量,简称统计量。 参数是总体的真正数值,是固定的常量,理论上应该通过计算总体中全部个体的数值而获得,但由于总体中个体的数量通常很大,总体参数往往很难获得,在统计分析中一般通过样本的数值来估计。在进行推断统计时,就是根据样本统计量来推断总体相应的参数。 第二章 1、按照数据的来源,可分为计数数据和度量数据;按照数据的取值情况,可分为间断性数据和连续性数据;按照数据的测量水平,可分为称名数据、顺序数据、等距数据和比率数据。 2、数据整理的基本方法包括对数据进行排序、统计分组、绘制统计图表等。 3、表的结构要简洁明了;表的层次要清晰;主谓分明。 4、连续性数据:(2),(3);间断性数据:(1),(4)。 5、略 6、(1)50;(2)75;(3)34;(4)5;(5)45

广东省2011年0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00974《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统计学原理试卷 (课程代码0097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统计的基本方法包括 A.调查法、汇总发、预测法B.调查法、整理法、分析法 C.大量观观察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推断法D.时间数列法、统计指数法、回归分析法 2.对统计数据建立某种物理的度量单位的亮度层次是 A.定类尺度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D.定比尺度 3.调查单位是 A.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B.负责向上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 C.调查项目和指标的承担者D.基层企事业单位 4.对连续变量分组,最大值所在组下限为1000,又知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750,则最大值所在组的组中值为 A.1100 B.1200 C.1250 D.1500 5.某商场2006年彩电销量为10000台,年末库存100台,这两个绝对指标是 A.时期指标B.时点指标 C.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D.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6.下列属于比较相对指标的是 A.我国人口密度为135人/平方公里B.某年我国钢产量为日本的80% C.2006年我国GDP比上年增长9% D.2006你我国城镇职工平均工资为12000元 7.在抽样调查中,抽取样本单位必须遵循 A.可比性原则B.同质性原则 C.准确性原则D.随机性原则 8.样本容量与抽样误差的关系是 A.样本容量越大,抽样误差越大B.样本容量越大,抽样误差越小 C.样本容量越小,抽样误差越小D.两者没有关系 9.对500名大学生抽取15%的比例进行不重置抽样调查,其中优等生为20%,概率为95.45%(t=2),则优等生比重的抽样极限误差为 A.4.26% B.4.61% C.8.52% D.9.32% 10.当一个变量变化幅度与另一个变量的变化幅度基本上是同等比例时,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 A.函数关系B.复相关关系 C.线性相关关系D.非线性相关关系

精选-《教育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

《教育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 2.一般情况下,大样本是指样本容量.大于30 的样本。 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名称,它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4.统计工作的三个基本步骤是:、和。 5.集中量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趋势的。 6.“65、66、72、83、89”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是。 7.6位学生的身高分别为:145、135、128、145、140、130厘米,他们的众数是。 8.若某班学生数学成绩的标准差是8分,平均分是80分,其标准差系数是。 9.参数估计的方法有和两种。 10.若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是负数,则它们之间存在。 11.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的关系是和的关系。 12.标准差越大,说明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越,标准差越小,说明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越。 1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和。 二、判断题 1、教育统计学属于应用统计学。() 2、标志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3、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是统计工作的生命() 4、汉族是一个品质标志。() 5、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情况的量数称为差异量数。() 6、集中量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7、在一个总体中,算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可能相等。() 8、同一总体各组的结构相对指标数值之和不一定等于100%。() 9、不重复抽样误差一定大于重复抽样误差。() 10. 一致性是用样本统计量估计统计参数时最基本的要求。() 三、选择题 1.某班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2岁,这里的22岁为( )。

A.指标值 B.标志值 C.变量值 D.数量标志值 2.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 )。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填报单位 D.调查表 3.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 A.确定组数和组距 B.抓住事物本质 C.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D.统计表的形式设计 4.下列属于全面调查的有( )。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5.统计抽样调查中,样本的取得遵循的原则是( )。 A.可靠性 B.准确性 C.及时性 D.随机性 6. 在直线回归方程Yc =a+bx中,b表示( )。 A.x增加1个单位,y增加a的数量 B.y增加1个单位,x增加b的数量 C.y增加1个单位,x的平均增加量 D.x增加1个单位,y的平均增加量 7.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 A、工资总额 B、单位产品成本 C、合格品率 D、人口密度 8.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重复抽样的抽样极限误差增加1倍,则样本单位数变为( )。 A.原来的2倍 B.原来的4倍 C.原来的1/2倍 D.原来的1/4倍 四、简答题 1.学习教育统计学有哪些意义? 答:(1)教育统计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工具; (2)学习教育统计学有利于教育行政和管理工作者正确掌握情况,进行科学决策; (3)教育统计是教育评价不可缺少的工具; (4)学习教育统计学有利于训练科学的推理与思维方法。 2.统计图表的作用有哪几方面? 1)表明同类统计事项指标的对比关系; (2)揭示总体内部的结构; (3)反映统计事项的发展动态; (4)分析统计事项之间的依存关系; (5)说明总体单位的分配; (6)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 (7)观察统计事项在地域上的分布。 3.简述相关的含义及种类。 答:相关就是指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复习资料

第一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基础知识 1、数据类型 称名数据 计数数据离散型数据 顺序数据 等距数据 测量数据连续型数据 比率数据 2、变量、随机变量、观测值 变量是可以取不同值的量。统计观察的指标都是具有变异的指标。当我们用一个量表示这个指标的观察结果时,这个指标是一个变量。 用来表示随机现象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一般用大写的X或Y表示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所取得的值,称为观测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许多个观测值。 3、总体、个体和样本 需要研究的同质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每一个具体研究对象,称为一个个体。 从总体中抽出的用以推测总体的部分对象的集合称为样本。 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称为样本的容量n。 一般把容量n ≥30的样本称为大样本;而n <30的样本称为小样本。 4、统计量和参数

5、统计误差 误差是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值。 测得值=真值+误差 统计误差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测量误差与抽样误差。 由于使用的仪器、测量方法、读数方法等问题造成的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误差,称为测量误差。 由于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别,称为抽样误差 第二章统计图表 一、数据的整理 在进行整理时,如果没有充足的理由证明某数据是由实验中的过失造成的,就不能轻易将其排除。对于个别极端数据是否该剔除,应遵循三个标准差法则。 二、次数分布表 (一)简单次(频)数分布表 (二)相对次数分布表

将次数分布表中各组的实际次数转化为相对次数,即用频数比率(f /N )或百分比( )来表示次数,就可以制成相对次数分布表 (三)累加次数分布表 (四)双列次数分布表 双列次数分布表又称相关次数分布表,是对有联系的两列变量用同一个表表示其次数分布。 所谓有联系的两列变量,一般是指同一组被试中每个被试两种心理能力的分数或两种心理特点的指标,或同一组被试在两种实验条件下获得的结果。 三、次数分布图 使一组数据特征更加直观和概括,而且还可以对数据的分布情况和变动趋势作粗略的分析。 简单次(频)数分布图——直方图、次数多边形图 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直方图、累加曲线 (一)简单次数分布图--直方图 (二)简单次数分布图-次数多边图 次数分布多边形图(frequency polygon )是一种表示连续性随机变量次数分布的线形图,属于次数分布图。凡是等距分组的可以用直方图表示的数据,都可用次数多边图来表示。 绘制方法:以各分组区间的组中值为横坐标,以各组的频数为纵坐标,描点;将各点以直线连接即构成多边图形。 (三)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直方图 (四)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曲线 %100 N f

教育统计学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1、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 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所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教育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具体讲,就是在教育研究中,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手段有意获取一些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加以整理、计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意义:(1)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2)教育统计学是教育科学研究定量分析的重要重要工具。 (3)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教育统计学既可以顺利地阅读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又可以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同时也为学习教育测量打下基础。 2、教育科学研究数据的特点 (1)教育科学研究数据与结果多用数字形式呈现;(2)教育科学研究数据具有随机性和变异性;(3)教育科学研究数据具有规律性;(4)教育科学研究的目的是通过部分数据来推测总体特征。总之,在教育科学实验或调查中,所获得的数据都具有变异性与规律性的特点。 3、思考题:选用统计方法有哪几个步骤? ①要分析一下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即所获得的数据是否适合用统计方法去处理,正确的数量化是应用统计方 法的起步,如果对数量化的过程及其意义没有了解,将一些不着边际的数据加以统计处理是毫无意义的。②要分析实验数据的类型。不同数据类型所使用的统计方法有很大差别,了解实验数据的类型和水平,对选用恰当的统计方法至关重要。③要分析数据的分布规律,如总体方差的情况,确定其是否满足所选用的统计方法的前提条件。 4、教育统计学的分类 (1)依研究的问题实质来划分,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内容可划分为描述一件事物的性质、比较两件事物之间的差异、分析影响事物变化的因素、一件事物两种不同属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取样方法等等。(2)依统计方法的功能进行分类,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内容可分为描述统计、推论统计和实验设计。 5、描述统计:主要研究如何整理科学实验或调查得来的大量数据,描述一组数据的全貌,表达一件事物的性 质。 具体内容包括:(1)数据如何分组,如何使用各种统计图表描述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2)怎样计算一组数据的特征值,简缩数据,进一步描述一组数据的全貌;(3)表示一事物两种或两种以上属性间相互关系的描述及各种相关系数的计算及应用条件,描述数据分布特征的峰度及偏度系数计算方法等。 6、推论统计: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局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推论总体(或称全局)的情形。 具体内容包括:(1)如何对假设进行检验,即各种各样的假设检验,包括大样本检验方法(z检验),小样本检验方法(t检验),各种计数资料的假设检验的方法(百分数检验、χ2检验等),变异数分析的方法(F检验),回归分析方法等等。(2)总体参数的估计方法。(3)各种非参数的统计方法等。 7、思考题:描述统计、推论统计和实验设计这三部分统计内容有何关系? 教育统计学的三个组成部分的内容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描述统计是推论统计的基础,推论统计离不开描述统计计算所获得的特征值;描述统计只是对数据进行一般的分析归纳,如果不进一步应用推论统计作进一步的分析,描述统计的结果就不会产生更大的价值和意义,达不到统计分析的最终目的要求。同样,只有良好的实验设计才能使所获得的数据具有意义,进一步的统计处理才能说明问题。当然一个好的实验设计,也必须符合基本的统计方法的要求,否则,再好的设计,如果事先没有确定适当的统计方法处理,在处理研究结果时可能会遇到许多麻烦问题。 8、教育统计与心理统计的异同 相同之处:二者的研究对象都是人,教育现象在很多情况下要通过人的心理现象去观察和分析,统计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①在统计方法上:在教育方面的研究中,大样本的统计方法应用较多;而在心理学上小样本的方法较多。②在实验设计的水平上:教育实验中控制因素较难,采用自然实验、准实验设计方式较多,对统计结果的解释需要特别谨慎;而心理学实验则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较多,对各种实验变量的控制相对容易,统计处理结果的解释也较易进行。 9、数据的类型 (一)从数据的观测方法和来源划分,研究数据可区分为计数数据和测量数据两大类。 计数数据是指计算个数的数据,一般属性的调查获得的是此类数据,它具有独立的分类单位,一般都取整数的形式。测量数据是借助于一定的测量工具或一定的测量标准而获得的数据。 (二)根据数据反映的测量水平,可把数据区分为称名数据、顺序数据、等距数据和比率数据四种类型。

(完整版)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练习卷3附答案(共八套)

练习3 1.按照数据的获得方式,找出下列数据中与其它不同类的数据。( ) A.72克 B.65分 C.10米 D.3台 2.测量数据10.000的下实限是:( ) A.10.999 B.9.999 C.9.9995 D.10.0005 3.欲从某重点中学720名高一学生中随机抽取120名调查其视力情况。首先按原有视力记录,将他们的视力情况分为上、中、下三等,各等人数分别为108人、360人、252人。若用分层按比例抽样法,则中等视力水平的学生中应抽取:( ) A.18人 B.60人 C.42人 D. 72人 4.某班期末考试,语文平均成绩为82分,标准差为6.5分;数学平均成绩为75分,标准差为5.9分;外语平均成绩为66分,标准差为8分,问哪一科成绩的离散程度大?( ) A.语文 B.数学 C.外语 D.无法比较5.假如某班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在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学生成绩时,良等成绩z分数应取值在哪个区间?( ) A.-0.6--0.6 B.-1--1 C.0.6--1.8 D.0.5--2.5 6.在正态分布中,标准差反映了:( ) A.随机变量的波动性 B.正态曲线的对称位置 C.随机变量的平均水平 D.正态曲线的陡峭程度 7.下列数据1,26,11,9,14,13,7,17,22,2的中位数是:( ) A.14 B.13 C.17 D.12 8. 某校1970年的教育经费是10万元,2002年的教育经费是121万元,问该校2010 年的教育经费是多少?( ) A.225.63万元 B.278.32万元 C.321.56万元 D.210.00万元 9. 有研究者调查了358名不同性别的学生对某项教育措施的评价态度,结果如下: 男性拥护66人,反对106人;女性拥护28人,反对158人,那么性别与评价态度的相关系数为( )

《教育统计学》练习题

《教育统计学》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假设检验一般有两个相互对立的假设,即和。 2、“75、84、72、8 3、91”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是。 3、统计工作过程有、和 4、若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是负数,则它们之间存在。 5、位置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有、。 6、表示间断变量的统计图有和。 7、若某班学生数学成绩的标准差是10分,平均分是80分,其标准差系数是。 8、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趋势的。 9、“86、74、72、86、95”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是。 10、教育统计资料的来源有两个方面:、。 11、统计图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图号、、、图注等。 12、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名称,它有和 13、概率的定义有两种:和。 14、若某班学生数学成绩的标准差是9分,平均分是90分,其标准差系数是。 15、6位女生的身高分别为:165、162、162、163、158、164厘米,他们的众数是。 16、差异系数是与。 17、参数估计的方法有和两种。 18、教育统计学的内容一般分为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实验设计三部分 19、6位学生的身高分别为:145、135、128、145、140、130厘米,他们的众数是。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 A.确定组数和组距 B.抓住事物本质 C.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D.统计表的形式设计 2、反映分类数据的图示方法是()。 A 条形图 B 直方图 D 累积频数分布图 E 茎叶图 3、为了估计全国高中生的平均身高,从20个城市选取了100所中学进行调查。在该项研究中样本是()。 A 、100所中学B、20个城市 C、全国的高中生 D 、100所中学的高中生

教育统计学试题库

教育统计学 一、选择题 1、当一组数据用中位数来反映集中趋势时,这组数据最好用哪种统计量来表示离散程度?( B ) A. 全距( 差异量) B. 四分位距(差异量) C. 方差(差异量) D. 标准差(差异量) 2、总体不呈正态分布,从该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1000 的一切可能样本的平均数的分布接近于:( D ) A. 二项分布 B.F 分布 C. t 分布 D. 正态分布 3、检验某个频数分布是否服从正态分布时需采用:( C ) A. Z检验 B. t 检验 C. X 2检验 D. F 检验 4、对两组平均数进行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时,在下面哪种情况下不需要进行方差齐性检验?( B ) A.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相等且小于30; B.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相等且大于30; C.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不等,n1小于30, n2大于30; D.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不等,n1大于30, n2小于30。 5、下列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C ) A. 若r1=0.40 , r2=0.20,那么r1 就是r2 的2 倍;

B. 如果r=0.80 ,那么就表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达到80%; C. 相关系数不可能是2; D. 相关系数不可能是-1 。 6、当两列变量均为二分变量时,应计算哪一种相关?( B ) A. 积差相关(两个连续型变量) B. ?相关 C. 点二列相关(一个是连续型变量,另一个是真正的二分名义变量) D. 二列相关(两个连续型变量,其中之一被人为地划分成二分变量。) 7、对多组平均数的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时需计算:( A ) A.F值 B. t 值 C. x 2 值 D.Z 值 8、比较不同单位资料的差异程度,可以采用何种差异量?( A ) A. 差异系数 B. 方差 C. 全距 D. 标准差 二、名词解释 1. 分层抽样:按与研究内容有关的因素或指标先将总体划分成几个部分,然后从各部分(即各层)中进行单纯随机抽样或机械抽样,这种抽样方法称为分层抽样。 2. 描述统计:对已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显现其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称为描述统计。 3. 集中量:集中量是代表一组数据典型水平或集中趋势的量。它能反映频数分

2017年秋教育统计学答案(20200627082742)

综合作业20170802 1. (单选题)从含有N 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 个元素作为样 本,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相同的机会(概率)被抽中, 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 )(本题6.0分) 简单随机抽样 整群抽样 系统抽样(等距抽样) 分层抽样(类型抽样)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6 2. (单选题)从含有N 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 个元素作为样 本,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样本量为 n 的样本都有相同的机会(概 率)被抽中,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 )(本题6.0分) A 、简单随机抽样 3 B 、整群抽样 B c 、系统抽样(等距抽样) D 、分层抽样(类型抽样) B 、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0 3. (单选题)从总体中抽取一个元素后,把这个元素放回到总 体中再抽取第二个元素,直至抽取n 个元素为止,这样的抽样方 法称为()(本题6.0分) 重复抽样 不重复抽样 整群抽样 分层抽样(类型抽样)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6 4. (单选题)一个元素被抽中后不再放回总体, 然后再从所剩 下的元素中抽取第二个元素, 直至抽取n 个元素为止,这样的抽 样方法称为()(本题6.0分) B 、

3 A 、重复抽样 3 B 、不重复抽样 3 c 、整群抽样 d D 、 分层抽样(类型抽样)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6 5. (单选题)在抽样之前先将总体的元素划分为若干类,然后 为()(本题 6.0分) 简单随机抽样 整群抽样 系统抽样(等距抽样) 分层抽样(类型抽样)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6 从各类中抽取一定数量的元素组成一个样本, 这样的抽样方式称 B 、

教育统计学考试试题

1.(方差已知区间估计) 某中学二年级语文同一试卷测验分数历年来的标准差为10.6,现从今年测验中随机抽取10份考卷,算得平均分为72,求该校此次测验平均成绩的95%置信区间。 解 2(方差未知区间估计). 已知某校高二10名学生的物理测验分数为92、94、96、66、84、71、45、98、94、67,试求全年级平均分数的95%置信区间。 3. 3.(方差未知单样本t 检验) 某区中学计算机测验平均分数为70.3,该区甲校15名学生此次测验平均分 数为67.2,标准差为11.4,问甲校此次测验成绩与全区是否有显着性差异? 07(两独立样本t 检验). 下列数据是两所幼儿园6岁儿童某项测验成绩:甲园:11、8、10、11、9、10、9、12;乙园:13、14、9、13、11、12、12,试问两所幼儿园 该项测验成绩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先进行等方差检验) 0.2580.643 4.21<<,接受0H 5.266 2.16t =>,拒绝0H ,两所幼儿园该次测验成绩有显著差异. 8(秩和). 从甲、乙两校随机抽取几份物理高考试卷,其卷面分数如下,用秩和检验法检验,甲、乙两校此次物理考试成绩是否一样?

H,可以认为此次两校物理考试成绩是一样的。 接受 9(秩和). 甲乙两校在全区运动会上各个运动项目的得分如下表,问甲乙两校在全区运动会上的得分是否一 经查表得 C -0.6 0.6 0.451494 225.7469 226 D -1.8 -0.6 0.238323 119.1614 119 E -3 -1.8 0.03593 17.96516 18 6.6. 请将三位教师对40名学生普通话比赛的等级评定转化为数量化分数,并求出A、B两个学生平均等级的数量比分数。

教育统计学答案

(0282)《教育统计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填空题 1. 统计学是研究统计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2.我们所研究的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个体总和称为总体。 3.一般情况下,大样本是指样本容量超过30 的样本。 4.表示总体的数字特征的特征量称为参数。 5.要了解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需计算该组数据的集中量。 6. “65、69、72、87、89”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是76.4 。 7. “78、69、53、77、54”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69 。 8. 6位学生的身高分别为:145、135、128、145、140、130厘米,他们的众数是145厘米。 9. 要了解一组数据的差异程度,需计算该组数据的差异量。 10.有7个学生的语文成绩分别为:80、65、95、70、55、87、69分,他们的全距是40分。 11.若某班学生数学成绩的标准差是5分,平均分是85分,其差异系数是5.88% 。 12.比较某班学生在身高和体重两方面的差异程度,要把学生身高和体重的标准差转化为差异系数。 13.两个变量之间不精确、不稳定的变化关系称为相关关系。 14.要描述两个变量之间变化方向及密切程度,需要计算相关系数。 15. 若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则它们的相关系数是正数。 16.若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是负数,则它们之间存在负相关。 17.质与量的相关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二列相关、点二列相关和多系列相关。 18.品质相关的分析方法包括四分相关、Φ相关和列联相关。 20. 某班50个学生中有30个女生,若随机抽取一个同学,抽到男生的概率是2/5。 21.某一种统计量的概率分布称为抽样分布。 22.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中需要判断两个样本是相关样本还是独立样本。 23. 单纯随机抽样能保证抽样的随机性和独立性。 24. χ2检验的数据资料是点计数据。 25. 单向表是把实测的点计数据按一种分类标准编制而得的表。 26. 单向表χ2检验是对单向表的数据进行χ2检验,即单因素的χ2检验。 27. 双向表是把实测的点计数据按两种分类标准编制而得的表。 28. 双向表χ2检验是对双向表的数据进行的χ2检验,即双因素的χ2检验。 29.假设检验的方法包括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 30.符号秩次检验属于非参数检验。 31.标准正态曲线在Z=0处为最高点。 32.直条图是表示间断变量的统计图。 33.直方图是表示连续变量的统计图。 34.教育统计资料的来源主要是经常性资料和专题性资料。 35.教育调查从范围来看,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36.对数据进行统计分类的标志按照形式可分为性质类别和数量类别。 二、简述题 1.简述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教育统计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有关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工

统计学考试试卷A及答案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闽江学院考试试卷 考试课程: 统计学 试卷类别:A 卷□ √ B 卷□ 考试形式:闭卷□√ 开卷□ 适用专业年级:2011级金融学、国际贸易学、保险学专业 注明:试题答案请做在答题纸上。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30%) 1. 下列不属于描述统计问题的是( ) A 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的推断 B 了解数据分布的特征 C 分析感兴趣的总体特征 D 利用图,表或其他数据汇总工具分析数据 2. 根据样本计算的用于推断总体特征的概括性度量值称作( ) A . 参数 B. 总体 C .样本 D. 统计量 3. 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称为( ) A . 观测数据 B. 实验数据 C . 时间序列数据 D. 截面数据 4. 从总体中抽取一个元素后,把这个元素放回到总体中再抽取第二个元素,直至抽取n 个元素为止,这样的抽样方法称为( )。 A.重复抽样 B.不重复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5. 调查时首先选择一组调查单位,对其实施调查之后,再请他们提供另外一些属于研究总体的调查对象,调查人员根据所提供的线索,进行此后的调查。这样的调查方式称为( )。 A 系统抽样 B 整群抽样 C 滚雪球抽样 D 判断抽样 6. 下面的哪一个图形最适合于描述结构性问题( ) A.条形图 B.饼图 C.雷达图 D. 直方图 7. 对于大批量的数据,最适合描述其分布的图形是( ) A.条形图 B.茎叶图 C.直方图 D.饼图 8. 将某企业职工的月收入依次分为2000元以下、2000元~3000元,3000元~4000元、4000元~5000元、5000元以上几个组。最后一组的组中值近似为( ) A.5000 B.7500 C.5500 D.6500 9. 下列关于众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组数据可能存在多个众数 B.众数主要适用于分类数据 C.一组数据的众数是唯一的 D.众数不熟极端值的影响 10. 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 ) A. 平均数 B.标准差 C.极差 D.四分位差 11.如果一组数据不是对称分布的,根据切比雪夫不等式,对于k =3,其意义是( ) A.至少有75%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3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B. 至少有89%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3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C .至少有94%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3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D. 至少有99%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3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12. 下列不是次序统计量的是()。 A. 中位数 B. 均值 C. 四分位数 D. 极差 13. 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可知,当样本容量无限大时,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服从正态分布,其分布的方差为()。 A. B. C. D. 14. 大样本的样本比例之差的抽样分布服从( ) A .正态分布 B .t 分布 C .F 分布 D .开方分布 15. 在参数估计中,要求通过样本的统计量来估总体参数,评价统计量的标准之一是使它与总体参数的离差越小越好。这种评价标准称为( ) A .无偏性 B .有效性 C .一致性 D .充分性 16. 当正态总体的方差未知时,在小样本条件下,估计总体均值使用的分布是( ) A.正态分布 B.t 分布 C. 2χ分布 D.F 分布 17. 对于非正态总体,使用统计量/X z s n μ -= 估计总体均值的条件是()

教育统计学和答案

《教育统计学》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下列分布中哪一种是单峰对称分布?( ) A. F分布 B. χ2分布 C. t分布 D.二项分布 2、当一组数据用中位数来反映集中趋势时,这组数据最好用哪种统计量来表示离散程度?( ) A.全距 (差异量) B.四分位距(差异量) C.方差(差异量) D.标准差(差异量) 3、总体不呈正态分布,从该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1000的一切可能样本的平均数的分布接近于:( ) A.二项分布 B. F分布 C.t分布 D.正态分布 4、检验某个频数分布是否服从正态分布时需采用:( ) A. Z检验 B. t检验 C.χ2 检验 D. F检验 5、对两组平均数进行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时,在下面哪种 情况下不需要进行方差齐性检验?( ) A.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相等且小于30; B.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相等且大于30; C.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不等,n1小于30,n2大于30; D.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不等,n1大于30,n2小于30。 6、下列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

A.若r1=0.40,r2=0.20,那么r1就是r2的2倍; B.如果r=0.80,那么就表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达到80%; C.相关系数不可能是2; D.相关系数不可能是-1。 7、当两列变量均为二分变量时,应计算哪一种相关?( ) A.积差相关(两个连续型变量) B.φ相关 C.点二列相关(一个是连续型变量,另一个是真正的二分名义变量) D.二列相关 (两个连续型变量,其中之一被人为地划分成二分变量。) 8、对多组平均数的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时需计算:( ) A.F值 B. t值 C. χ2 值 D.Z值 9、比较不同单位资料的差异程度,可以采用何种差异量?() A.差异系数 B.方差 C.全距 D.标准差 10、教育统计学科的基本结构是() A. 描述统计学、量化统计学 B. 描述统计学、推断统计学、量化统计学 C. 描述统计学、推断统计学、多元统计 D. 描述统计学、多元统计、量化统计学 11、统计分析包括() A. 多元分析与方差分析 B. 回归分析与区间分析 C. 方差分析与区间分析 D. 回归分析与方差分析 12、从自变量的一个取值去估计因变量的相应取值的完整分析与计算过程称为() A. 多元分析 B. 回归分析 C. 方差分析 D. 区间分析 13、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是() A. 最小二乘法 B. 点二列相关 C. 二列相关 D. 标准差 14、当一个测验多次测量的结果一致时,它就被认为是可靠的,这一个概念指是统计学中的() A. 信度 B. 效度 C. 一致性 D. 准确性 15、估计测量一致性程度的指标指的是() A.效度 B.一致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