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20年高考理综-化学4月模拟考试试卷

辽宁省2020年高考理综-化学4月模拟考试试卷
辽宁省2020年高考理综-化学4月模拟考试试卷

辽宁省2020年高考理综-化学4月模拟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7题;共14分)

1. (2分) (2019高二下·温州月考) 山西省“十二五”规划指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推动绿色增长”。下列做法有悖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是()

A . 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满足经济快速发展需要

B . 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促进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

C . 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转换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D . 在火电厂推广碳收集和储存技术

2. (2分) (2017高二上·金溪开学考)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汽油、煤油、植物油均属于烃

B . 有机物完全燃烧的产物只有CO2和H2O

C . 乙醇、乙酸、乙酸乙酯均能与饱和Na2CO3溶液反应

D . C3H7Cl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3. (2分) (2019高三上·太原月考)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常温常压下,5.6L甲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氢原子数为NA

B . 7.8g Na2O2中所含阴阳离子的总数为0.3NA

C . 将4.6g钠用铝箔包裹并刺小孔,与足量水充分反应生成氢气分子数为0.1NA

D . 反应2KNO3+3C+S =N2↑+ 3CO2↑+K2S,每生成0.1mol N2转移电子数为NA

4. (2分) (2019高三上·池州期末) a、b、c、d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均不大于20。c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有色气体,在工业上常与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生产漂白粉;同时该气体与a、b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两种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原子半径大小为:a

B . a与b、c、d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均为共价化合物

C . 向漂白粉中加入稀硫酸,能产生c的单质

D . 最简单氢化物水溶液的pH:d

5. (2分) (2018高一下·重庆期末) 已知钡的活动性处于Na、K之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Ba可从KCl溶液中置换出钾

B . Ba(OH)2是强碱

C . 在溶液中Zn可还原Ba2+生成Ba

D . Ba不能从冷水中置换出氢

6. (2分) (2018高二上·万州期中) 理论上下列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反应的是()

A . 2Fe3++Cu═2Fe2++Cu2+

B . Zn+2H+═Zn2++H2↑

C . 2H2+O2═2H2O

D . H++OH﹣═H2O

7. (2分)某混合溶液由两种或三种物质溶于水制成,且在溶液中一定满足如下关系:c(K+)=c(Cl﹣),c (Na+)=2c(SO42﹣).则溶质可能是()

A . KCl、Na2SO4

B . KCl、Na2SO4、NaCl

C . NaCl、Na2SO4、K2SO4

D . KCl、K2SO4、Na2SO4

二、综合题 (共4题;共31分)

8. (10分) (2018高二上·佛山期末) 自来水中氯离子的测定对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实验室常用莫尔法测定水体中氯离子含量。实验过程如下:向水样中加入K2CrO4 (黄色) 溶液作指示剂,用AgNO3溶液滴定至终点。已知:Ag2CrO4为不溶于水的砖红色沉淀;常温下Ksp(AgCl)=1.8×10-10 ,Ksp(Ag2CrO4)= 1.8×10-12。

回答下列问题:

(1)滴定时,应使用________(填“酸式”或“碱式”) 滴定管,原因是________。

(2)水样应调至中性或弱碱性,强酸性时加入K2CrO4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3)滴定达到终点的标志是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测得数据如下表:

编号123

V(水样)/mL10.0010.0010.00

c(AgNO3)/ mol·L-10.0010

V(AgNO3)/mL 3.75 4.01 3.99计算水样中氯离子的含量为________mg/L(保留2位小数)

(5)滴定结束后:

①当溶液中的残余c(Cl-)=1.8×10-5mol/L,则此时溶液中c(CrO42-)=________。

②已知2AgCl+ CrO42- 2Cl-+Ag2CrO4,计算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

(6)下列情况会造成实验测定结果偏低的是____________。(填标号)

A . 锥形瓶洗涤后未干燥

B . 滴定前,未使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

C . 酸式滴定管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

D . 酸式滴定管滴定前尖嘴部分充满溶液,滴定结束时滴定管尖嘴有气泡

9. (3分) (2018高二上·汽开区月考) 在容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用三种纳米级Cu2O分别进行催化分解水的实验:2H2O(g) 2H2(g)+O2(g) ΔH>0。水蒸气的浓度c随时间t 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①对比实验的温度:T2________T1(填“>”、“<”或“=”)

②催化剂催化效率:实验①________实验②(填“>”或“<”)

③在实验③达到平衡状态后,向该容器中通入水蒸气与氢气各0.1mol,则反应再次达到平衡时,请确定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________(填“向正反应反应进行”或“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10. (10分) (2018高三下·安徽开学考) 铁和钴是两种重要的过渡元素。

(1)钴位于元素周期表得第________族,其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的个数为________。

(2) [Fe(H2NCONH2)]6(NO3)3的名称是三硝酸六尿素合铁(Ⅲ),是一种重要的配合物。该化合物中Fe3+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所含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3)尿素分子中、碳原子为________杂化,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之比为________。

(4) FeO晶体与NaCl晶体结构相似,比较FeO与NaCl的晶格能大小,还需要知道的数据是________。

(5) Co(NH3)5BrSO4可形成两种钴的配合物,结构分别为[Co(NH3)5Br]SO4和[Co(SO4)(NH3)5]Br。已知Co3+的配位数是6,为确定钴的配合物的结构,现对两种配合物进行如下实验:在第一种配合物溶液中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第二种配合物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淡黄色沉淀。则第二种配合物的配体为________。

(6)奥氏体是碳溶解在γ-Fe中形成的一种间隙固溶体,无磁性,其晶胞为面心立方结构,如下图所示,则该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若晶体密度为dg·cm3,则晶胞中最近的两个碳原子的距离为________pm(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用NA表示,写出简化后的计算式即可)。

11. (8分)(2018·银川模拟) [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A为某种聚甲基丙烯酸酯的单体,其转化关系如下:

己知:E、G的苯环上一氯代物只有两种:

II.RCH=CH2+HBr RCH2CH2Br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②的反应类型________。

(2) B中官能团的结构为________,H的名称________。

(3) D可以发生缩聚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G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种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②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有两种

其中核磁共振氢谱峰面积之比为l:2:2:2:l,且遇FeCl3溶液显紫色的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5)以B为原料合成含六元环的酯类物质,请设计合成路线(用流程图表示,无机试剂任选)。合成流程图

示例如下: ________

三、实验题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8高一上·临汾期中) 某小组在验证反应“Fe+2Ag+=Fe2++2Ag”的实验中检测到Fe3+ ,发现和探究过程如下。向硝酸酸化的0.05mol/L硝酸银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有黑色固体,溶液呈黄色。

[资料:i.Ag+与SCN-生成白色沉淀AgSCN,ⅱ:3Fe2++2[Fe(CN)6]3-=Fe3[Fe(CN)6]2↓(蓝色)]

(1)检验产物: ①取出少量黑色固体,洗涤后,________(填操作和现象)。证明黑色固体中含有Ag.

②取上层清液,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________。

(2)针对“溶液呈黄色”,甲认为溶液中有Fe3+,乙认为铁粉过量时不可能有Fe3+,乙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针对两种观点继续实验:

① 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证实了甲的猜测。同时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且溶液颜色深浅、沉淀量多少与取样时间有关,对比实验记录如下:

②对Fe3+产生的原因作出如下假设:

假设a: 可能是铁粉表面有氧化层,能产生Fe3+;

假设b: 空气中存在O2,由于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可产生Fe3+;

假设c: 酸性溶液中NO3-具有氧化性,可产生Fe3+;

假设d: 根据________现象,判断溶液中存在Ag+,可产生Fe3+。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7题;共1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二、综合题 (共4题;共31分)

8-1、

8-2、

8-3、

8-4、

8-5、

8-6、

9-1、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1-1、

11-2、

11-3、

11-4、

11-5、

三、实验题 (共1题;共5分)

12-1、12-2、

2011年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新课标(辽宁卷)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是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5页, 第Ⅱ卷第6页至第12页。全卷满分300分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 号、姓名是否一致。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第Ⅱ卷卷时, 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 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 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 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将试题卷和答题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20分) 本试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B 11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Ca 40 Cu 6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 A.红细胞具有水溶性B.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 C.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 2.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 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 B.甲酶是不可能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 3.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 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 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都降低 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都降低 C.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都降低 D.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都不变 4.取紫色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假定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一份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另一份在蒸 馏水中浸泡相同的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乙组。然后,两组外表皮都用浓度

辽宁省高考理综-化学模拟试卷

辽宁省高考理综-化学模拟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 1. (2分) (2016高三上·海淀期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钠、钾着火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 . 氧化铝是冶炼金属铝的原料,也是较好的耐火材料 C . 石英是制造光导纤维的原料,也是常用的半导体材料 D . 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催化转化器,可降低尾气中CO,NOx等的排放量 2. (2分) (2018高一上·昆明期中) 标准状况下,① 6.72 L NH3② 1.204×1023个H2S ③ 6.4 g CH4 ④ 0.5 mol HCl,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 体积大小:④>③>②>① B . 原子数目:③>①>④>② C . 密度大小:④>②>③>① D . 质量大小:④>③>②>① 3. (2分) (2018高一下·六安开学考) 120 mL浓度为1mol/L的Na2SO3溶液,恰好与100 mL浓度为0.4 mol/L 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在还原产物中Cr元素的化合价() A . +3 B . +1 C . +4 D . +2 4. (2分) (2018高三上·汕头期末)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Q的原子序数逐渐增大。X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Y的氟化物YF3分子中各原子均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Z﹑W是常见金属,Z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W的简单离子是同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小的。X和Z原子序数之和与Q的原子序数

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相同质量的Z和W单质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时,Z的单质获得的氢气多 B . X与Q形成的化合物和Z与Q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C .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X<W D . 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与Q的单质反应,现象是产生白烟 5. (2分)膳食纤维具有突出的保健功能,人体的“第七营养素”木质素是一种非糖类膳食纤维,其单体之一是芥子醇,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芥子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芥子醇的分子式是C11H14O4 ,属于芳香烃 B . 芥子醇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 C . 芥子醇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D . 芥子醇能发生的反应类型有氧化、取代、加成 6. (2分) (2015高二上·邢台月考) 如图有关电化学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A . B .

2017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全国1卷

绝密★ 启用前 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35.5 K39 Ti 48 Fe 56 I 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 A. 血液运输,突触传递 B.淋巴运输,突触传递 C.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 D.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 2.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检测 B. 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 C. 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染色 D. 斐林试剂是含有C『+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 3. 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 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 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2021届辽宁省实验中学2018级高三上学期一模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卷及答案

2021届辽宁省实验中学2018级高三上学期一模考试 理科综合化学试卷 ★祝考试顺利★ (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 分钟试题满分: 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35.5 Fe-56 Ca40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2.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朝坛雾卷,曙岭烟沉”中的雾是一种气溶胶, 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描述的是升华和凝华过程 C.“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该过程中发生了分解反应 D.“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其原理和现代湿法冶金一致 3.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CO 2通过Na 2 O 2 使其增重2.8g,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0.2N A B.相同质量的Na 2O 2 和Na 2 S固体具有相同的阴、阳离子数和质子数 C. 0.lmol 培验NaHSO 4 中含有阳离子数目为0.2 N A D. 8gCH 4 O中含有的C—H键数目为N A 4下列条件下, 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pH=9的溶液中: Na+、Fe3+、NO 3 -、 SCN- B.含有大量S 2O 3 2-的溶夜中:H+、K+、SO 4 2-、Al3+ C. 0.1 mol·L-1的NH 4Cl溶液中:Li+、 Ba2+、CH 3 COO-、OH- D.某酸性无色透明溶液中: Na+、I-、Cl-、Mg2+ 5.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将Na 2O 2 固体投入H 2 18O中: 2Na. 2 O 2 +2H 2 18O =4Na+ +4OH- +18O 2 ↑ B.生活中用碳酸钠做洗涤剂的原理:CO 32-+2H 2 O= H 2 CO 3 + 2OH- C.将过量的NaOH溶液滴入同浓度的少量Ca (HCO 3) 2 溶液中: Ca2++2HCO 3+2OH-= CaCO 3 ↓+2H 2 O+CO 3 2- D.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 2: 2C 6 H 5 O-+ CO 2 + H 2 O →2C 6 H 5 OH+CO 3 2- 6.下列说法或基本操作合理的是( ) A.在空气中,将氯化镁溶液蒸发结晶可以获得干燥的氯化镁固体 B蒸馏实验时若温度计的水银球低于支管口,则收集到的馏分沸点会偏高 C.可用BaCl 2溶液鉴别Na 2 CO 3 溶液与NaHCO 3 溶液 D.硝酸银溶液保存在棕色的广口瓶中,防止见光分解 7.某离子反应涉及H+、Bi3+、 MnO 4-、BiO 3 -、Mn2+、 H 2 O六种微粒。其中c(MnO 4 -)随反应进行逐 渐增大。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Bi3+ B.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 C.反应后溶液的酸性明显增强 D.若有1mol还原剂参加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5mol 8.以下六种饱和溶液①Ba(NO 3) 2 ②Ca(OH) 2 ③Na 2 SiO 3 ④Na[A l(OH) 4 ] ⑤Na 2 CO 3 ⑥NH 3和NaCl,分别持续通入CO 2 ,最终得到沉淀或析出晶体的是( )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⑥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 9.将2molINaHCO 3和定量的Na 2 O 2 固体混合,在加热的条件下使其反应,经测定无Na 2 O 2 剩余,则最 后所得固体的物质的量(n)为( ) A. 1mol 4mol 10. 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资源,下图为海水利用的部分过程。下列

辽宁省2020-2021年高考化学模拟试卷(5月份)

辽宁省2020-2021年高考化学模拟试卷(5月份)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 1. (2分)(2020·北京模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葡萄糖作为人类重要的能量来源,是由于它能发生水解 B . 甲醛的水溶液具有防腐性能,是由于它可使蛋白质变性 C . 纤维素能通过酯化反应得到醋酸纤维素,是由于纤维素分子中含有羟基 D . 植物油氢化得到的硬化油不易变质,是由于氢化过程使不饱和键数目减少 2. (2分)研究发现铜具有独特的杀菌功能,能较好地抑制病菌的生长。工业上铜冶炼大致可分为: ①富集:将硫化物矿石进行浮选; ②焙烧,主要反应为:2CuFeS2+4O2→Cu2S+3SO2+2FeO(炉渣); ③制粗铜,在1200℃主要的反应为:2Cu2S+3O2→2Cu2O+2SO2;2Cu2O+Cu2S→6Cu+SO2↑; ④电解精炼,在阴极得到精铜。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上述生产过程中的尾气可以通入氨水中,生产氮肥 B . 电解精炼时,粗铜应与外电源的正极相连 C . 反应2Cu2O+Cu2S→6Cu+SO2↑中的Cu2O是氧化剂 D . 每生产6mol Cu,理论上需消耗11mol O2 3. (2分)(2015·莆田模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加热NH4C1晶体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检验NH3的生成 B . 取少量溶液X,向其中加入适量新制氯水,再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X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 . 除去KNO3中的少量NaCl,可将混合物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

2017全国Ⅲ卷高考理综化学试卷分析

2017年全国卷Ⅲ理综化学试卷分析 高三化学备课组 一、试卷总体评价——信息量与难度适中 从总体情况看,全国卷Ⅲ理综试卷化学试题紧扣《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的规定范围和命题要求,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2017年全国卷Ⅲ理综化学试题以新课标和考试大纲为本,考查了考生对化学学科特点和基本研究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全面考查主干知识的前提下,更注重考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试题情境新颖,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区分度良好。 二、选择题——重要核心考点,反应原理及电化学易错 纵观近年全国卷的高考真题及模拟试题,选择题都是围绕着核心考点(化学与生活、元素化合物、电化学、速率和平衡、电解质溶液、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基础)展开。Ⅲ卷7个选择题,第7题考查化学与生活,学生需要了解关于燃料燃烧和环境保护的常识;第8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此题需要掌握有机的常见反应和物质的鉴别;第9题是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考查学生的基础实验操作;第10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需要学生掌握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基本计算;第11题是电化学,考查学生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基本原理;第12题是元素周期律,题目考查了学生对于元素推断和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掌握能力;第13题考查电解质溶液,以图像为载体,综合考查了学生对于溶度积和平衡判断的能力。总体看来,选择题难度适中,易出错的是化学反应原理题和电化学综合题。 三、非选择题——化学基本素养和化学计算能力的综合考查

2019年高考理综试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吉林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S 32 Cl 35.5 As 75 I 127 Sm 150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真核细胞的内质网和细胞核中能够合成的物质分别是 A.脂质、RNA B.氨基酸、蛋白质 C.RNA、DNA D.DNA、蛋白质 2.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这种现象与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无氧呼吸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葡萄糖 B.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是由丙酮酸转化而来 C.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不能生成ATP D.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会增加酸味的产生 3.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 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②再将含

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 B.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发挥作用导致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 C.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 D.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 4.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A.血浆渗透压升高 B.产生渴感 C.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 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 5.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 ①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 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 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 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 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 A.①或② B.①或④ C.②或③ D.③或④ 6.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 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2019高三理综化学试题

7、下列各组物质中,均属于硅酸盐工业产品的是 A.陶瓷、水泥 B.水玻璃、玻璃钢 C.单晶硅、光导纤维 D.石膏、石英玻璃 8、唐代苏敬《新修本草》有如下描述:本来绿色,新出窑未见风者,正如瑠璃。陶及今人谓之石胆,烧之 赤色,故名绿矾矣。”“绿矾”指 A.硫酸铜晶体 B.硫化汞晶体 C.硫酸亚铁晶体 D.硫酸锌晶体 9、(Chem Commun)报导,Marcel Mayorl合成的桥连多环烃 (下列有关该烃的说法正确的是 ),拓展了人工合成自然产物的技术。 A.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C.分子中含有4个五元环 10、下列实验操作或说法正确的是B.一氯代物只有4种D.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A.提纯氯气,可将气体依次通过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 B.碳酸钠溶液可贮存在带玻璃塞的磨口试剂瓶中 C.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D.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可以鉴别乙酸、葡萄糖、淀粉3种溶液 11、位于3个不同短周期的主族元素a、b、e、d、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b、d同主族,d元素最高 与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4,c原子最外层电子比b原子次外层电子多1个。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a、b、c的简单离子半径依次增大C.b的氢化物的氧化性可能比e的强 B.a、b、c形成的化合物既溶于强酸又溶于强碱D.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 12、某新型水系钠离子电池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TiO光电极能使电池在太阳光照下充电,充电时Na S 224还原为Na 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 A.充电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又转化为化学能 B.放电时,a极为负极 C.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3I-2e=I- 3 --

辽宁省2017年高考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Word版)

辽宁省2017年高考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 (Word版)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Ca 40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某种细胞有4条染色体,且两对等基因分别谓语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同学用示意图表示这 种细胞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胞。其中表示错误的是 2. 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该噬菌 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B. 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 C. 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 D. 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值过程相同 3. 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 B. 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酶有催化活性 C. 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 D. 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4. 将某种植物的成熟洗白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 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4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 0~1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 2~3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 0~1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5. 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6.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色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 A.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B.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C.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D.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7.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2019-2020学年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2019-2020学年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 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国际计量大会第26 届会议新修订了阿伏加德罗常数(N A=6.02214076×1023 mol―1), 并将于2019 年5月20 日正式生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1 mol中,含有的中子数为6 N A B.将7.1 g C12溶于水制成饱和氯水,转移的电子数为0.1 N A C.标准状况下,11.2 L NO和11. 2 L O2混合后,气体的分子总数为0.75 N A D.某温度下,1L pH= 3的醋酸溶液稀释到10L 时,溶液中H+的数目大于0.01 N A 【答案】A 【解析】 【详解】 A、中含有中子数是11-5=6,所以1 mol中含有的中子数为 6N A,故A正确; B、将7.1 g C12溶于水制成饱和氯水,氯气没有完全与水反应,所以转移的电子数小于 0.1 N A,故B错误; C、标准状况下,11.2 L NO和11. 2 L O 2混合后,由于存在2NO2N2O4,所以气体的分子总数小于0.75 N A,故C错误; D、某温度下,1L pH= 3的醋酸溶液稀释到10L 时,溶液4>pH>3,溶液中 H+的数目小于0.01 N A,故D错误。 2.将一定体积的CO2缓慢地通入V L NaOH溶液中,已知NaOH完全反应,若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石灰水,得到ag沉淀;若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得到bg沉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CO2的体积为0.224 aL B.若a=b,则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中盐只有Na2CO3 C.b可能等于a、小于a或大于a D.不能确定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Na2CO3+CaCl2═CaCO3↓+2NaCl,NaHCO3与CaCl2不反应,但碳酸钠、碳酸氢钠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已知NaOH完全反应,则一定体积的CO2通入V L NaOH溶液中产物不确定,以此来解答。【详解】 A. 因a、b的关系不确定,无法计算参加反应的CO2的体积,A项错误;

(完整版)2017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理综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

2017年高考新课标1卷理综化学 7.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 A.尼龙绳B.宣纸C.羊绒衫D.棉衬衣 【答案】A 【解析】A.尼龙绳的主要成分是聚酯类合成纤维,A正确;B.宣纸的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错误;C.羊绒衫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C错误;D.棉衬衫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D错误。答案选A。 8.《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A.蒸馏B.升华C.干馏D.萃取 【答案】B 【解析】“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属于固体直接转化为气体,类似于碘的升华,因此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答案选B。 9.化合物(b)、(d)、(p)的分子式均为C6H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的同分异构体只有d和p两种 B.b、d、p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 C.b、d、p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D.b、d、p中只有b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答案】D 10.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的装置如图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中依次盛装KMnO4溶液、浓H2SO4、焦性没食子酸溶液 B.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 C.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 D.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 【答案】B 11.支撑海港码头基础的钢管柱,常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进行防腐,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通入保护电流使钢管桩表面腐蚀电流接近于零 B.通电后外电路电子被强制从高硅铸铁流向钢管桩 C.高硅铸铁的作用是作为损耗阳极材料和传递电流 D.通入的保护电流应该根据环境条件变化进行调整 【答案】C

辽宁省高考理综试卷及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 (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 卷1至8 页,第II 卷9 至16页,共300 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I 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II 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 一、选择题: 1.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是 (B)A.tRNA 种类不同 B. mRNA 碱基序列不同 C.核糖体成分不同 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 2.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D)A.癌细胞在条件不适宜时可无限增殖 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明显差别 C.病毒癌

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 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 3.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B)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4. 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 这一反射过 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 这是一种反 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 酸梅色泽直 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 这一过程中 有 “电—化学 —电”信号的转化 5. 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 a 、b 、c 、d 四组。将 a 、 b 两组胚芽鞘尖 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 c 、d 两组胚芽鞘中的相应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 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 a 、b 两组胚芽鞘被切除的位置,得到 a ′、b ′两组胚芽鞘。 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 a ′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b ′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其 原因是 (D ) A. c 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 d 组尖端不能 B. a 组′尖端合成生长素, b ′组尖端不能 C. c 组尖端的生长素向胚芽鞘基部运输, D. a 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 6. 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 到性成熟需要 6 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 C ) d 组尖端的生长素不 能

2020年辽宁省高考化学仿真模拟试题(附答案)

2020年辽宁省高考化学仿真模拟试题(附答案)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相对原子质量:C 12 Na 23 O 16 Cl 35.5 Fe 56 k 39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史书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本草纲目》记载“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其中“碱”指的是K2CO3 B.《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其描述的是CO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的现象C.《本草经集注》记载“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此法是利用焰色反应鉴别“硝石” D.《抱朴子》记载“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该过程为氧化还原反应2.若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18 g D2O含有的中子数、电子数均为10N A B.1.0 mol/L的FeCl3溶液中Fe3+的个数小于N A C.标准状况下,2.24 L甲醛中碳氢键的数目为0.2N A D.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HI,发生反应:2HI(g)H2(g)+I2(g),达到平衡后气体分子总数小于2N A 3. 高炉炼铁过程中发生反应:Fe2O3(s)+CO(g)Fe(s)+CO2(g),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见表。

高考理综全国卷及答案

高考理综全国卷及答案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绝密★启用前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Al 27 S 32 Cl K 39 Ca 40 Cr 52 Fe 56 Ni 59 Cu 64 Zn 65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有氢键,RNA没有氢键 B.一种病毒同时含有DNA和RNA C.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 D.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 2.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航油镁键

B.叶绿素吸收的光可能用于光合作用 C.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 D.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3.下列曰微生物狐疑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肺炎双球菌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 B.与细菌呼吸有关的酶由拟核中的基因编码 C.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宜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D.有氧和无氧时,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物不痛 4.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5. 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脸是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脸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⑤ DNA的X光衍射实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6. 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适细胞中 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全国大联考】【辽宁(新课标Ⅱ)】辽宁省大连市2018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卷化学试题(

辽宁省大连市2018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试卷化学试题 第I卷(选择题) 1.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下列古代文献涉及的化学研究成果,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A.《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是指CaO B.《黄白第十大》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主要发生了置换反应 C.《本草纲目》中“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利用到蒸馏 D.《梦溪笔谈》中“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中的剂钢是指铁的合金 2.洁厕灵和84消毒液混合使用会发生反应:NaClO+2HCl===NaCl+Cl2↑+H2O,生成有毒的氯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生成1mol氯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 B.1 mol NaCl含有的电子数为28N A C.1L0.2mol/ L NaClO溶液中含有的次氯酸根离子数为0.2N A D.标准状况下,将22.4L HCl溶解在0.5L水中,形成2mol/L的盐酸 3.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苯和乙烯均可以使溴水褪色,但褪色原理不同 B.等物质的量的乙烯与乙醇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相等 C.向制备乙酸乙酯后剩余的反应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气泡,说明有乙酸剩余 D.在C4H11N分子中,N原子以三个单键与其他原子相连接的同分异构体有8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4.W、X、Y、Z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其中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单质比X单质更易与氢气化合 B.W的最高价含氧酸可用于制取氢气 C.元素X和钠形成的化合物只含有离子键 D.简单离子半径大小关系为:Y>Z>W>X 5.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

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浙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44分) 本卷共24小题,每题6分,共144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A.血浆量增加B.组织液减少C.组织液增加D.淋巴减少 2.运动员在进行不同项目运动时,机体供能方式不同。对三种运动项目的机体总需氧量、实际摄入氧量和血液中乳酸增加量进行测定,结果如下: 运动项目总需氧量(升)实际摄人氧量(升)血液乳酸增加量 马拉松跑600 589 略有增加 400米跑16 2 显著增加 100米跑8 0 未见增加根据以上资料分析马拉松跑、400米跑、100米跑运动过程中机体的主要供能方式分别是A.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磷酸肌酸分解 B.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磷酸肌酸分解 C.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无氧呼吸 D.有氧呼吸、磷酸肌酸分解、无氧呼吸 3.种子萌发的需氧量与种子所贮藏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元素比例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消耗同质量的有机物,油料作物种子(如花生)萌发时需氧量比含淀粉多的种子(如水稻)萌发时的需氧量 A.少B.多C.相等D.无规律 4.下面叙述的变异现象,可遗传的是 A.割除公鸡和母鸡的生殖腺并相互移植,因而部分改变的第二性征 B.果树修剪后所形成的树冠具有特定的形状 C.用生长素处理未经受粉的番茄雌蕊,得到的果实无籽 D.开红花的一株豌豆自交,后代部分植株开白花 5.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 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 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右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 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 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 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6.当下列物质:①大理石②钟乳石③锅垢④贝壳⑤蛋 壳,分别滴加醋酸时,会产生相同气体的 A.只有①②B.只有④⑤C.只有①②③D.是①②③④⑤

辽宁省高考理综试卷及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6页,共300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II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 一、选择题: 1.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是(B)A. tRNA 种类不同 B. mRNA碱基序列不同 C.核糖体成分不同 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 2.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D) A.癌细胞在条件不适宜时可无限增殖 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明显差别 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 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 3.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B)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4.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C)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5.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中的相应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胚芽鞘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其原因是(D) A. c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 B. a′组尖端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 C. c组尖端的生长素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D. 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6.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D)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

辽宁省2021年高考理综-化学模拟试卷

辽宁省2021年高考理综-化学模拟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 1. (2分) (2018高一上·阳高月考) 下列关于二氧化硅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在固态和液态时,导电性能都很差②能跟强碱反应,但不能与水反应 ③硅与碳最外层都有4个电子,故SiO2的物理性质与CO2相似 ④既不是酸性氧化物,又不是碱性氧化物。 A . ②和③ B . ③和④ C . ②和④ D . 只有④ 2. (2分) (2019高一上·嘉兴期中) 由N2和CH4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同温同压下氢气密度的9.2倍,则混合气体中N2和CH4的体积比为() A . 1∶1 B . 1∶4 C . 4∶1 D . 1∶2 3. (2分) (2016高二下·河北期末) 中科院化学所研制的晶体材料﹣﹣纳米四氧化三铁,在核磁共振造影及医药上有广泛用途.将四氧化三铁放入稀HNO3中可发生如下反应:3Fe3O4+28HNO3═9Fe(NO3)x+NO↑+14H2O,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A . Fe(NO3)x中的x为2 B . 磁性氧化铁中的铁元素全部被氧化 C . 纳米四氧化三铁可分散在水中,它与FeCl3溶液的分散质直径相当

D . 反应中每生成0.4 mol还原产物,就有1.2 mol电子转移 4. (2分) X、Y、Z和W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X原子核内没有中子,在元素周期表中,Z与Y、W均相邻;Y、Z和W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Y、Z和W三种元素可能位于同一周期 B . 上述元素形成的氢化物中, W的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熔、沸点最高 C . Y和W所形成的含氧酸均为强酸 D . X、Y、Z和W可以组成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4∶1的离子化合物 5. (2分) (2017高二下·河南期中) 双酚A(也称BPA)常用作塑料制品添加剂,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双酚A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双酚A分子的核磁共振谱有4组峰 B . 双酚A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C . 1mol双酚A最多可与2molBr2反应 D . 双酚A与足量H2反应的产物属于芳香醇 6. (2分) (2015高二上·南昌期末) 如图所示,X,Y分别是直流电源的两极,通电后发现a极板质量增加,b极板处有无色无味的气体放出,符合这一情况的是() a极板b极板X电极Z A锌石墨负极CuSO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