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

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

网络是由若干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构成,表示诸多对象及其相互联系。在数学上,网络是一种图,一般认为专指加权图。网络除了数学定义外,还有具体的物理含义,即网络是从某种相同类型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模型。在计算机领域中,网络是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通过它把各个点、面、体的信息联系到一起,从而实现这些资源的共享。网络是人类发展史来最重要的发明,提高了科技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欢迎借鉴参考。

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一)

网络的基本概念

客户端:应用 C/S(客户端/服务器) B/S(浏览器/服务器)

服务器:为客户端提供服务、数据、资源的机器

请求:客户端向服务器索取数据点击免费下载海量工程资料

响应:服务器对客户端请求作出反应,一般是返回给客户端数据URL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统一资源定位符)

网络中每一个资源都对应唯一的地址——URL

IP 、子网掩码、路由器、DNS

IP地址

IP地址是IP协议提供的一种统一的地址格式,它为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网络和每一台主机分配一个逻辑地址,以此来屏蔽物理地址(每个机器都有一个编码,如MAC上就有一个叫MAC地址的东西)的差异。是32位二进制数据,通常以十进制表示,并以“.”分隔。IP地址是一种逻辑地地址,用来标识网络中一个个主机,在本地局域网上是惟一的。

IP

IP(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它是能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规定了计算机在因特网上进行通信时应当遵

守的规则。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只要遵守IP协议就可以与因特网互连互通。IP地址有唯一性,即每台机器的IP地址在全世界是唯一的。这里指的是网络上的真实IP它是通过本机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与"运算然后再通过各种处理算出来的(要遵守TCP协议还要加报文及端口什么的,我没有细追究,现在还用不上,反正暂时知道被处理过的就行了)

子网掩码

要想理解什么是子网掩码,就不能不了解IP地址的构成。互联网是由许多小型网络构成的,每个网络上都有许多主机,这样便构成了一个有层次的结构。IP地址在设计时就考虑到地址分配的层次特点,将每个IP地址都分割成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以便于IP地址的寻址操作。

IP地址的网络号和主机号各是多少位呢?如果不指定,就不知道哪些位是网络号、哪些是主机号,这就需要通过子网掩码来实现。什么是子网掩码子网掩码不能单独存在,它必须结合IP地址一起使用。子网掩码只有一个作用,就是将某个IP地址划分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子网掩码的设定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与IP地址相同,子网掩码的长度也是32位,左边是网络位,用二进制数字“1”表示;右边是主机位,用二进制数字“0”表示。假设IP地址为“192.168.1.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其中,“1”有24个,代表与此相对应的IP地址左边24位是网络号;“0”有8个,代表与此相对应的IP地址右边8位是主机号。这样,子网掩码就确定了一个IP地址的32位二进制数字中哪些是网络号、哪些是主机号。这对于采用TCP/IP协议的网络来说非常重要,只有通过子网掩码,才能表明一台主机所在的子网与其他子网的关系,使网络正常工作。

常用的子网掩码有数百种,这里只介绍最常用的两种子网掩码。

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的网络:

最后面一个数字可以在0~255范围内任意变化,因此可以提供256个IP地址。但是实际可用的IP地址数量是256-2,即254个,因为主机号不能全是“0”或全是“1”。

点击免费下载海量工程资料

子网掩码是“255.255.0.0”的网络:

后面两个数字可以在0~255范围内任意变化,可以提供255²个IP地址。但是实际可用的IP地址数量是255²-2,即65023个。

IP地址的子网掩码设置不是任意的。如果将子网掩码设置过大,也就是说子网范围扩大,那么,根据子网寻径规则,很可能发往和本地主机不在同一子网内的目标主机的数据,会因为错误的判断而认为目标主机是在同一子网内,那么,数据包将在本子网内循环,直到超时并抛弃,使数据不能正确到达目标主机,导致网络传输错误;如果将子网掩码设置得过小,那么就会将本来属于同一子网内的机器之间的通信当做是跨子网传输,数据包都交给缺省网关处理,这样势必增加缺省网关(文章下方有解释)的负担,造成网络效率下降。因此,子网掩码应该根据网络的规模进行设置。如果一个网络的规模不超过254台电脑,采用“255.255.255.0”作为子网掩码就可以了,现在大多数局域网都不会超过这个数字,因此“255.255.255.0”是最常用的IP地址子网掩码;假如在一所大学具有1500多台电脑,这种规模的局域网可以使用“255.255.0.0”。

网关

网关实质上是一个网络通向其他网络的IP地址。比如有网络A和网络B,网络A的IP地址范围为“192.168.1.1~192.168.1.254”,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网络B的IP地址范围为“192.168.2.1~192.168.2.254”,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在没有路由器的情况下,两个网络之间是不能进行TCP/IP通信的,即使是两个网络连接在同一台交换机(或集线器)上,TCP/IP协议也会根据子网掩码(255.255.255.0)判定两个网络中的主机处在不同的网络里。而要实现这两个网络之间的通信,则必须通过网关。如果网络A中的主机发现数据包的目标主机不在本地网络中,就把数据包转发给它自己的网关,再由网关转发给网络B的网关,网络B的网关再转发给网络B的某个主机。网络B向网络A转发数据包的过程也是如此所以说,只有设置好网关的IP地址,TCP/IP协议才能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相互

通信。那么这个IP地址是哪台机器的IP地址呢?网关的IP地址是具有路由功能的设备的IP地址,具有路由功能的设备有路由器、启用了路由协议的服务器(实质上相当于一台路由器)、代理服务器(也相当于一台路由器)。

路由器(Windows下叫默认网关,网关就是路由,路由就是网关不要蒙)

如果搞清了什么是网关,默认网关也就好理解了。就好像一个房间可以有多扇门一样,一台主机可以有多个网关。默认网关的意思是一台主机如果找不到可用的网关,就把数据包发给默认指定的网关,由这个网关来处理数据包。现在主机使用的网关,一般指的是默认网关。

如何设置默认网关一台电脑的默认网关是不可以随随便便指定的,必须正确地指定,否则一台电脑就会将数据包发给不是网关的电脑,从而无法与其他网络的电脑通信。默认网关的设定有手动设置和自动设置两种方式。

手动设置:手动设置适用于电脑数量比较少、TCP/IP参数基本不变的情况,比如只有几台到十几台电脑。因为这种方法需要在联入网络的每台电脑上设置“默认网关”,非常费劲,一旦因为迁移等原因导致必须修改默认网关的IP地址,就会给网管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不推荐使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默认网关必须是电脑自己所在的网段中的IP地址,而不能填写其他网段中的IP地址。

自动设置:自动设置就是利用DHCP服务器来自动给网络中的电脑分配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旦网络的默认网关发生了变化时,只要更改了DHCP服务器中默认网关的设置,那么网络中所有的电脑均获得了新的默认网关的IP地址。这种方法适用于网络规模较大、TCP/IP参数有可能变动的网络。另外一种自动获得网关的办法是通过安装代理服务器软件(如MS Proxy)的客户端程序来自动获得,其原理和方法和DHCP有相似之处。由于篇幅所限,就不再详述了。

缺省网关

缺省网关(Default Gateway)是计算机网络中一个如何将数据包转发到其他网络中的节点。在一个典型的TCP / IP网络,节点(如服务器、工作站和网络设备)都有一个定义的默认路由设置(指向默认网关)。可以在没有特定路由的情况下,明确出发送数据包的下一跳IP地址。

可以看出缺省网关就是默认网关,那么有人会说既然有一样为什么又凭空多出来一个缺省网关,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应该说默认网关是缺省网关的一个子集。缺省网关有一个定义的默认路由设置(指向默认网关),缺省网关就相当于一个代理服务器暂时管理发送的数据包,当发送到目标主机时先由目标主机的缺省网关接收再找到对应的默认网关,就相当于缺省网关是父类,默认网关是子类~~

DNS服务器

域名服务器(Domain Name Server)。在Internet上域名与IP地址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域名虽然便于人们记忆,但机器之间只能互相认识IP地址,它们之间的转换工作称为域名解析,域名解析需要由专门的域名解析服务器来完成,DNS就是进行域名解析的服务器。

DHCP服务器

DHCP指的是由服务器控制一段IP地址范围,客户机登录服务器时就可以自动获得服务器分配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提升地址的使用率。

MAC地址

MAC地址就如同我们身份证上的身份证号码,具有全球唯一性。(知道这个就行了,不用往下看了)

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地址

前24位叫做组织唯一标志符(Organizationally Unique Identifier,即OUI),是由IEEE的注册管理机构给不同厂家分配的代码,区分了不同的厂家。

后24位是由厂家自己分配的,称为扩展标识符。同一个厂家生产的网卡中MAC地址后24位是不同的。

网卡的物理地址通常是由网卡生产厂家烧入网卡的EPROM(一种闪存芯片,通常可以通过程序擦写),它存储的是传输数据时真正赖以

标识发出数据的电脑和接收数据的主机的地址。点击免费下载海量工程资料

也就是说,在网络底层的物理传输过程中,是通过物理地址来识别主机的,它一定是全球唯一的。比如,著名的以太网卡,其物理地址是48bit(比特位)的整数,如:44-45-53-54-00-00,以机器可读的方式存入主机接口中。以太网地址管理机构(除了管这个外还管别的)(IEEE)(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将以太网地址,也就是48比特的不同组合,分为若干独立的连续地址组,生产以太网网卡的厂家就购买其中一组,具体生产时,逐个将唯一地址赋予以太网卡。

在一个稳定的网络中,IP地址和MAC地址是成对出现的。如果一台计算机要和网络中另一外计算机通信,那么要配置这两台计算机的IP地址,MAC地址是网卡出厂时设定的,这样配置的IP地址就和MAC地址形成了一种对应关系。在数据通信时,IP地址负责表示计算机的网络层地址,网络层设备(如路由器)根据IP地址来进行操作;MAC 地址负责表示计算机的数据链路层地址,数据链路层设备(如交换机)根据MAC地址来进行操作。IP和MAC地址这种映射关系由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协议完成。

服务器

服务器的分类

按照软件开发阶段来分,服务器可以大致分为2种

(1)远程服务器

别名:外网服务器、正式服务器

使用阶段:应用上线后使用的服务器

使用人群:供全体用户使用

速度:服务器的性能、用户的网速

(2)本地服务器

别名:内网服务器、测试服务器

使用阶段:应用处于开发、测试阶段使用的服务器

使用人群:仅供公司内部的开发人员、测试人员使用

速度:由于是局域网,所以速度飞快,有助于提高开发测试效率

本地服务器的选择

远程服务器就是本地内网服务器开放外网访问而已

如果处于学习、开发阶段,自己搭建一个本地服务器即可

端口号

端口包括物理端口和逻辑端口。物理端口是用于连接物理设备之间的接口,逻辑端口是逻辑上用于区分服务的端口。TCP/IP协议中的端口就是逻辑端口,通过不同的逻辑端口来区分不同的服务。

端口有什么用呢?我们知道,一台拥有IP地址的主机可以提供许多服务,比如Web服务、FTP服务、SMTP服务等,这些服务完全可以通过1个IP地址来实现。那么,主机是怎样区分不同的网络服务呢?显然不能只靠IP地址,因为IP 地址与网络服务的关系是一对多的关系。实际上是通过“IP地址+端口号”来区分不同的服务的。

公认端口(Well-Known Ports)

这类端口也常称之为"常用端口"。这类端口的端口号从0到1023,它们紧密绑定于一些特定的服务。通常这些端口的通信明确表明了某种服务的协议,这种端口是不可再重新定义它的作用对象。80端口实际上总是HTTP通信所使用的,而23号端口则是Telnet服务专用的。

注册端口(Registered Ports)

端口号从1025到49151。分配给用户进程或应用程序。这些进程主要是用户选择安装的一些应用程序,而不是分配好的公认端口的常用程序。

动态和/或私有端口(Dynamic and/or Private Ports)

之所以称为动态端口,因为它一般不固定分配某种服务,而是动态分配。

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二)

一、网络分层

1.七层(接口):解耦,便于开发

应用层:

7.应用层:nginx,软件,浏览器,DNS

6.表示层

传输层:

5.会话层

4.传输层:lvs负载均衡

网络层:

3.网络层

链路层

2.链路层

1.物理层

2.四层:TCP/IP协议,OSI 7L参考模型对7层的简化分层和实现

举例:GET / https://www.360docs.net/doc/a419212014.html,/

1.应用层(应用层+表示层糅合):对数据与字符串的封装

http:字符串书写格式与两端方法的交互方式的定义

smtp

ssh

4.传输层(会话层+传输层糅合)(控制):[三次握手>>(传输数据)>>四次挥手]

连接的定义:非物理的连接,是逻辑连接,是一种状态的确认(对TCP来说,就是三次握手的状态确认)

tcp:面向连接(状态)的可靠传输协议

过程:客户端和服务端通信,客户端从65535个端口号中申请一个端口号和服务器固定端口进行通信(一般来说是80端口),三次握手成功后,客户端和服务端会各自开辟一个线程来进行通信。所以高并发问题会产生在线程数量和线程池方面。

udp:不是面向连接的,不可靠的

socket: IP:PORT-IP:PORT

-netstat -natp

5.网络层:192.168.9.11

ip.icmp

ROUTE:下一跳

-route -n

6.链路层(链路层+物理层糅合):

以太网:Ethernet:MAC

ARP:全F,两点通信,交换机学习

arp -a

nginx:负载5w台,处在应用层,需要在传输层建立三次握手后才能进行应用层数据解析和负载

lvs负载均衡:负载10w台,工作在传输层,在三次握手>>数据传输>>四次挥手的整个过程中都可以监视数据包的状态,来进行快速的负载均衡,但是由于lvs没有权限观看应用层数据,所以属于瞎子负载,不会根据数据包的真实业务需求来进行业务负载,可能导致将数据包发送到错误的服务器(不干这个业务的服务器),这时需要nginx和lvs负载搭配使用来可以达到百万级别负载能力。也就是流量先集中在lvs负载均衡服务器,然后这些lvs负载均衡服务器将这些数据发送给它后面的nginx服务器,再由nginx服务器做负载均衡,发送给后台的各种业务功能的tomcat服务器。

二、高并发与负载均衡的三种模型推导

1.名词补充

2.四层网络对应模型

知识补充:NAT(网络地址/IP转换)

S_NAT:数据源地址NAT转换

工作过程:

家里上网:假设在192.168.1.1的路由器网关下有192.168.1.88和192.168.1.66两个私有IP地址笔记本,他们要访问百度的公有ip123.123.123.88.他们的数据包会通过四层网络封装发送给广播地址192.168.1.255并由路由器的网关来接收并由路由器通过寻找下一跳的方式最终发送给百度服务器。由于在互联网中,第一点:不允许私有ip的存在,一旦发现源数据来自私有IP(192.168.1.88/66就是私有IP),则会丢弃掉该数据包,所以路由器会对私有IP进行转换,将私有IP转换为路由器内部由网络运营商分配给的公网IP也就是18.18.18.8。第二点:很有可能两个笔记本在建立连接开始申请的端口号都为21212,

那么他们的完整端口号为192.168.1.88:21212和192.168.1.66.21212(图1)。那么在经过路由器的私有到公有IP的转换,两者的转换后的公有IP都为18.18.18.8:21212,那么到时候数据从百度回来后,路由器就不知道应该还给哪个笔记本了,所以路由器会在里面维护一个MAP,来对地址转换做记录(图2),路由器会申请两个不同的端口,例如123与212,分配给两个笔记本(图2).最终两个笔记本的公有IP和端口号为18.18.18.8:123与18.18.18.8:212。这样数据包从百度服务器送回的时候,就可以根据MAP中的数据来区分应该送回给哪个笔记本了。这样的地址转换过程,称之为S_NAT地址转换。

虚拟机上网:虚拟机如果想要访问百度,则虚拟机的宿主机先通过S_NAT将虚拟机的IP地址和端口号转换成宿主机的网卡IP地址,然后通过宿主机网卡再发送给路由器,路由器再经过S_NAT转换发送给百度服务器。

负载均衡器只做转发,不做三次握手,并保证三次握手>>数据传输>>四次挥手之间整体的过程完整统一,不被切分。

这里的四层负载均衡是一个简单实现,后台的Server是集群式部署而不是分布式部署,所以存储容量并没有提升。

具体实施

D_NAT:目标地址转换

工作原理:客户端CIP通过TCP/IP访问负载均衡服务器VIP(也就是负载均衡服务器),然后负载均衡服务器再将客户端的数据包发送给真实服务器Server(RIP),但是由于客户端的目标是VIP,而不是RIP,那么RIP在拿到CIP_VIP的数据包后,由于发现其本身RIP与数据包目标VIP不同,那么服务器会丢弃掉这个数据包。那么握手就不能够建立起来了。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负载均衡服务器会将客户端的CIP_VIP数据包监视并修改为CIP_RIP数据包(原理类似S_NAT),并自己内部维护一个MAP来记录修改前的地址与修改后的地址以便数据会回送给客户端(将CIP_RIP的ip对应关系改回CIP_VIP的对应关系,如果不这样做的话,CIP_RIP的数据包直接发送给客户端,那么客户端发

现和自己建立的CIP_VIP连接的IP对应关系不对应,则会丢弃改数据包),之后将CIP_RIP数据包发送给RIP,这个修改目标IP的转换,称之为D_NAT。

不足:所有的数据都是通过网线发送的,我们假设客户端有10000个,负载均衡服务器一个,server两个分别负载5000,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网络的上行速度和下行速度是不一样的,换句话说,我们访问百度,只需要包装一个几百字节的数据包给服务器(上行),而服务器返回给我们html网页则是很大的,可能几个MB(下行),那么如果我们负载均衡服务器的网线带宽不够,能承受上行而不能承受如此高并发的下行(也就是说能经受访问,但是经受不了数据都从负载均衡服务器回送给客户端)。那么,速度还是很慢的,所以这时候我们想,下行这件事情不由负载均衡来干,由真实服务器RIP来做,来降低负载均衡服务器的下行压力,于是有了下面的模型。

改善后的具体实施:DR模型——直接路由模型

关键点:

1.IP冲突问题:为了能够让RIP向客户端发送数据,则Server(RIP)的IP应该为VIP,这样才会匹配客户端的CIP_VIP请求数据包。但是RealServer的IP已经是RIP了并且IP必须是唯一的,而且负载均衡服务器的IP也是VIP,那么就不符合IP唯一的规则。解决办法是在RealServer中配置一个隐含IP为VIP(图4中的*VIP),且该隐含IP只对自己可见,对外网公网不可见,那么就可以实现向客户端回送数据包VIP_CIP。,并且解决了IP冲突的问题。

2.数据包发送问题:在解决了IP冲突问题后,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数据包循环问题,当负载均衡服务器收到CIP_VIP的数据包后,它会根据自己的路由表进行负载均衡,但是发现自己本身就是VIP,所以会将这个数据包又直接发给自己,不会做负载均衡。解决这一问题是要干扰负载均衡器,将CIP_VIP数据包进行一个加工,将数据包的目标MAC地址,拼接成RealServer(RIP)的MAC地址:CIP_VIP+RIP-MAC。也就是说与D_NAT不同,D_NAT是更改IP地址将CIP_VIP变成CIP_RIP发送给RealServ-er,是IP层做的工作;而我们现在做的工

作是IP层的目标IP不做改动,将链路层的MAC地址由负载均衡的MAC地址修改成RealServer的MAC地址。

3.局域网局限性问题:在解决了1和2之后,还是有问题,就是负载均衡服务器和RealServer必须在同一网段,也就是在同一个局域网下。如果不在同一个局域网下的话,那么负载均衡和RealServer之间相当于是互联网了,那么数据包从负载均衡要走到RealServer的过程是要经过路由判定的,要经过多个跳跃寻找网关了。而路由判定是IP 层的工作,那么在IP层,MAC地址是要被替代的,那么根据路由最近判定原则,在第二跳MAC地址又会被刷新覆盖为负载均衡服务器的IP 地址,那么数据包又发不出去了,被送回到负载均衡服务器。

4.后端RealServer不能使用NAT模式:在解决了1,2,3后,CIP_VIP+RIP-MAC的数据包终于发送到了RealServer。RealServer 在确认后将同样以T cp/IP的方式发送给客户端,这时候不能使用NAT 模式了,因为NAT模式会更改IP地址,将导致客户端因为IP地址不匹配同样不会接受数据包。所以RealServer不能以路由或者交换机的方式接入互联网,要直接接入互联网。所以RealServer的默认网关应该直接指向运营商(ISP),并有一个公网IP地址(PIP,也就是RealServer 的下一跳)。

DR模型的再改善:TUN隧道模型——突破DR模型物理限制(LVS 与RealServer必须在同一局域网下,也就是同一个区域下) 工作原理:就是在IP层封装两层,最好理解TUN隧道技术的就是VPN,我们要访问VIP,那么客户端数据包通过路由转发到了负载均衡服务器,负载均衡服务器再在CIP_VIP外层包一层IP层信息DIP_RIP,则DIP与RIP之间通过配置好的隧道技术可以通信了。这就是VPN翻墙的原理,我们(CIP)如果要访问美国(RIP),那么我们会先访问香港(VIP),香港再访问美国。

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三)

一、网线(双绞线)连接线的制作

双绞线制作有 568A 和 568B 两个标准,日常以 568B 标准较常用。 568B 标准按颜色排序为: 1- 橙白、 2- 橙、3- 绿白、4- 蓝、 5-

蓝白、 6- 绿、 7- 棕白、 8- 棕(使用 568A 标准可将568B 标准中橙 - 绿互换,橙白绿- 白互换即可),直通线制作必须保证双绞线两端的双绞线针脚序列一样;交叉线制作在直通线基础上保证橙绿对应,橙白绿白对应(可以理解为一端采用 568A 标准,另一端采用 568B 标准)。

网线制作好后再一个主要问题是测试网络,通常检验网络最常用的参数是 [-t] 和 [-a] 。检验网络是否连通、网卡安装及设置是否正确可采用以下办法:首先 Ping 127.0.0.1 检验网络回环;第二 Ping 本机IP 地址,检测网卡安装设置是否完好;第三Ping 同一网断中其他计算机 IP 地址,检测网线是否连好,整个网络是否畅通; 最后要检验的是Internet接入商的 DNS(有些接入商禁止 Ping DNS服务器的 IP 地址,这一点值得注意)或网关,检测 Internet 连接是否完好。

二、网络运行过程中的故障排除

网络运行过程中或系统安装过程中一些网络为什么不能连接的问题,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除一些设置或软件禁止而使网络不能连通外,大多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

1,网卡未能正确安装或网卡本身有问题。一般插上网卡,系统没有提示,说明网卡没有插好或接口有问题;安装驱动后Ping 回环正确但 Ping自己 IP不通,首先要检查网卡是否有问题; Ping 本机IP通但相邻微机不能通讯,首先应该检查网线或网卡接口是否有问题。网卡检测最好的办法是代替法,即用问题网卡代替运行正常的同型号网卡。在使用替换法之前最好检测一下本机网卡是否插好,不妨换个插槽试试。

2,TCP/IP 协议的问题。微机之间不能通讯有问题,原因大多是由于 TCP/IP 协议引起的。由于 TCP/IP 协议本身很脆弱,容易导致通讯不畅通,一般表现是相邻微机之间不能通讯(网上邻居或搜索计算机找不到) ;还有一些虽然Internet能正常连接,相邻微机之间却不能通讯。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重新添加 TCP/IP 协议。添加 TCP/IP 协议在 Win2000及以后发布的系统中要特别注意,删除该协议也许意味着你系统的崩溃,所以在重新启动前要保证该协议能够正确添加上。检测方法:在排除连接错误和网卡接口错误后,Ping 本机 IP 通但相邻

微机不能通讯,是否因TCP/IP 协议引起故障就应该注意了。

3,驱动程序问题。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杂牌网卡上,由于没有正确的驱动,只能使用一些兼容驱动程序,从而产生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检测方法 ing 回环正确但 Ping 自己 IP 不通,说明网卡驱动可能有问题(应排除网卡硬件故障原因)网卡驱动安装不正确。

4,网络设置问题。网络设置包括 IP 、掩码、网关和 DNS等,拨号上网还包括用户名和密码。因此在网络故障出现后,首先检查设置是否有问题。一些使用DHCP服务的网络这一问题就简单多了,不需要自己设置网络。

三、网络维护常见的一些具故障解决方案

1,访问网上邻居慢。计算机之间的连接速度不仅非常慢,而且只能找到其中的一部分计算机。

第一,既然能看到一部分电脑,说明网络连接正常,而且正确安装了网卡驱动程序和网络通讯协议;

第二,既然 IP 地址与子网掩码没有错误,说明 IP 地址信息设置正确;第三,既然域名与工作组相同,应当能够非常快地找到同一工作组内的其他用户才对。那么造成这些原因的可能有以下几点:a,没有安装 NetBEUI 协议。TCP/IP 是一个效率不高的协议,因此,在小型局域网中,通常都使用占用系统资源更小、而且效率更高的NetBEUI 协议。

b,网卡驱动程序有缺陷。虽然许多网卡都采用相同的芯片组,但是,驱动程序并不完全相同。尽管有缺陷的驱动程序并不一定会导致通讯失败,但却往往会在传输效率上大打折扣。因此,应当确认网卡驱动程序的选择和安装无误。

2,何时用直通线,何时该用交叉线 ?

a、以下情况必须使用交叉线:

I. 两台计算机通过网卡直接连接时;

II. 以级联方式将集线器或交换机的普通端口连接在一起时。

b、以下情况必须使用直通线:

I. 计算机连接至集线器或交换机时;

II. 一台集线器或交换机以 Up-Link 端口连接至另一台集线器或交换机的普通端口时;

III. 集线器或交换机与路由器的 LAN端口连接时。

c、以下情况既可使用直通线,也可使用交叉线:

I. 集线器或交换机的RJ-45 端口拥有极性识别功能,可以自动判断所连接的另一端设备,并自动实现 MDI/MDI-Ⅱ间的切换;

II. 集线器或交换机的特定端口拥有 MDI/MDI- Ⅱ开关,可通过拨动该开关选择使用直通线或交叉线与其他集线设备连接。

3, 集线器+路由器无法共享上网,可能导致接集线器的计算机无法访问 Internet 的原因有三个:

a、集线器自身故障。故障现象是集线器上的计算机彼此之间无法Ping 通,更无法Ping 通路由器。该故障所影响的只能是连接至集线器上的所有计算机。

b、级联故障 . 例如路由器与集线器之间的级联跳线采用了不正确的线序,或者是跳线连通性故障,或者是采用了不正确的级联端口。故障现象是集线器上的计算机之间可以Ping 通,但无法 Ping 通路由器。不过,直接连接至路由器LAN端口的计算机的 Internet 接入将不受影响。

c、宽带路由器故障 . 如果是 LAN端口故障,结果将与级联故障类似;如果是路由故障,结果将是网络内的计算机都无法接入 Internet ,无论连接至路由器的 LAN端口,还是连接至集线器。

4, “本地连接”光发不收可能是如下原因:

a,网卡与Windows XP 不兼容或者兼容性不好,试着安装其他操作系统试一下。

b ,网线有问题,虽然用替换法测试过,但是,最好还是将故障计算机搬到能够连接到网络的计算机处替换一下。

c ,如果网卡是 10/100Mbps 自适应,可以试着把网卡速率设置为 10Mbps试一下(选择网卡属性,在“常规”选项卡中单击“配置”按钮,在“高级”选项卡中的“ Link Speed/Duplex Mode ”后面选择 10 Half Mode )。

d ,“有发出的字节数,而接收到的字节数为0”说明线路发送数据正常,而接收出现问题。因此,连通性故障的可能性最大,也可能是接插处(水晶头与网卡、集线设备、信息插座的 RJ45 端口)接触不好。

5, IP 地址冲突 . 就是该计算机采用的 IP 地址与同一网络中另一台计算机的IP 地址完全相同,从而导致通讯失败。通常情况下,IP 地址冲突是由于网络管理员的 IP 地址分配不当,或其他用户私自乱设 IP 地址造成的。由于网卡的MAC地址具有惟一性,因此,可以请网管借助于 MAC地址查找到与你发生冲突的计算机,并责令其修改 IP 地址。使用“ipconfig /all ”命令,即可查看计算机的 IP 地址和 MAC 地址。最后使用“ ARP -s IP 地址网卡物理地址”的命令,将此合法IP 地址与你的网卡 MAC地址进行绑定即可。

四、一般网络故障排除步骤

第一步,当分析网络故障时,首先要清楚故障现象。

应该详细说明故障的症侯和潜在的原因。为此,要确定故障的具体现象,然后确定造成这种故障现象的原因的类型。例如,主机不响应客户请求服务。可能的故障原因是主机配置问题、接口卡故障或路由器配置命令丢失等。

第二步,收集需要的用于帮助隔离可能故障原因的信息。向用户、网络管理员、管理者和其他关键人物提一些和故障有关的问题。广泛的从网络管理系统、协议分析跟踪、路由器诊断命令的输出报告或软件说明书中收集有用的信息。

第三步,根据收集到的情况考虑可能的故障原因。可以根据有关情况排除某些故障原因。例如,根据某些资料可以排除硬件故障,把注意力放软件原因上。对于任何机会都应该设法减少可能的故障原因,以至于尽快的策划出有效的故障诊断计划。

第四步,根据最后的可能的故障原因,建立一个诊断计划。开始仅用一个最可能的故障原因进行诊断活动,这样可以容易恢复到故障的原始状态。如果一次同时考虑一个以上的故障原因,试图返回故障原始状态就困难的多了。

第五步,执行诊断计划,认真做好每一步测试和观察,直到故障

症状消失。

第六步,每改变一个参数都要确认其结果。分析结果确定问题是否解决,如果没有解决,继续下去,直到解决。

小结 :

网络故障诊断应该实现三方面的目的:确定网络的故障点,恢复网络的正常运行;发现网络规划和配置中欠佳之处,改善和优化网络的性能;观察网络的运行状况,及时预测网络通信质量。

网络故障诊断以网络原理、网络配置和网络运行的知识为基础。从故障现象出发,以网络诊断工具为手段获取诊断信息,确定网络故障点,查找问题的根源,排除故障,恢复网络正常运行。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网络简介 计算机网络是由若干台计算机互联而成的一种新型的通 信技术,用于实现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传递更加方便、快捷、安全和可靠。 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硬件设备: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调制 解调器等。 2.软件系统:操作系统、网络协议、应用程序等。 3.网络通信协议:TCP/IP、HTTP、FTP、SMTP等。 三、网络拓扑结构 1.星型拓扑:以中心设备为核心,周围设备连接在中心 设备的一个接口上。 2.总线拓扑:所有设备都连接在一条总线上,形成一条 线性结构。 3.环形拓扑:所有设备连接成一个环,数据在环上依次 传递。 4.网状拓扑:多个设备之间通过多个链路相互连接,构 成复杂的网状结构。 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局域网(LAN):覆盖范围较小,一般在同一建筑物或 同一区域内,如企业内部网络、校园网络等。 2.城域网(MAN):覆盖范围较大,一般在城市内或跨越

多个行政区域,如城市银行网点之间的联网。 3.广域网(WAN):覆盖范围最大,一般涉及跨越省份或国界,如互联网。 五、网络通信协议 1.TCP/IP协议:是指传输控制协议与互联网协议的简称,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 2.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传输超文本内容。 3.FTP协议:文件传输协议,用于在网络上进行文件传输。 4.SMTP协议: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用于在网络上进行E-mail的传输。 六、网络安全 1.防火墙:通过对数据包的过滤和修改,防止网络攻击。 2.加密技术:对传输数据进行加密,防止数据被窃听或者篡改。 3.访问控制:限制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访问权限,保证网络安全。 七、计算机网络的优缺点 优点: 1.数据交换快捷、方便,节省时间和成本。 2.资源共享,提高利用率。 3.拓展性强,可根据需要灵活扩充。 缺点: 1.网络安全性弱,容易被黑客攻击。 2.网络故障容易导致数据丢失或泄漏。 3.网络费用高昂,维护成本大。 八、总结

计算机网络基础基础知识

计算机网络基础基础知识 1、网络的定义:是相互连接的点、通信设备组成的系统、节点相互相连的结构。即在网络软件支持下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多台计算机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的系统。 2、网络的组成部分:从逻辑上看包括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从物理上看包括网络硬盘和网络软件。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节点分布范围分为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城域网(MAN)。 按网络结构分为星型、环形、网格、树形和总线型5类。 4、internet 的定义:互联网是全球性的信息系统。 5、web: 在互联网上运行的一个超文本系统。 6、WorldWideWeb(WWW):相通的超文本文件通过互联网访问的系统。 7、计算机的发展史:ARPAnet—计算机网络诞生—TCP/IP加进UNIX—internet 诞生—TCP/IP正式融入Internet—NSF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internet大规模商用。 8、7层网络体系结构: OSI模型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也属于媒体层),传输层、对话层、表示层、应用层(也属于主机层)。 9、协议:为实现计算机网络间的通信,网络全体成员所必须共同遵守的一系列规则和约定。 10、域名:域名的组成有顶级域名、二级域名、三级域名等等。域名的命名规则用“.”屈区分,不能超过5级,从左到右域的级别越高,高的级别包含地的级别。 11、网卡即网络适配器在OSI/RM的数据链路层中工作是局域网上网接入设备。有有线网卡的无线网卡之分。 12、集线器:工作在OSI/RM中的物理层,连接多台计算机或多个网络。 13、交换机(网络交换机)是连接网络与网络的设备,能智能的出来数据信息。 14、路由器路由器有自己的硬件和软件系统,并能智能化地处理网络路由和转发数据 15、服务器提供网络服务的计算机或设备。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学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学习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简单地说,计算机网络就是通过电缆、电话线或无线通讯将两台以上的计算机互连起来的集合。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面向终端的单级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对计算机网络和开放式标准化计算机网络三个阶段。 2、计算机网络的结构组成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由网络硬件和网络软件所组成的。网络硬件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物理实现,网络软件是网络系统中的技术支持。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网络功能。 ①网络软件=网络操作系统+通信软件+网络通信协议 ②网络硬件=网络拓朴结构+网络服务器+网络工作站+传输介质+网络设备 █网络服务器:是网络的核心,为使用者提供了主要的网络资源。网络服务器应是一台功能较强的计算机,一般用高档微型机或小型机作服务器。与一般计算机相比主要区别:一是运算速度快;二是存储容量(包括内存和硬盘)大;三是可靠性、稳定性好。另外,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一般服务器应装两套完全相同的硬盘,且处于热备份状态。服务器一般分为文件服务器和打印服务器现类。 █网络工作站(客户机):是指供用户直接使用入网的计算机,只要求一般的计算机即可。但在硬件上应配备网卡,软件上配备相应的网络软件。

█通信处理机:一方面作为资源子网的主机、终端连接的接口,将主机和终端连入网内;另一方面它又作为通信子网中分组存储转发结点,完成分组的接收、校验、存储和转发等功能。 █信息变换设备:对信号进行变换,包括: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接收和发送器、用于光纤通信的编码解码器等。 █网卡:网络与计算机相连的接口电路。网卡是连接计算机与网络的基本硬件设备。网卡插在计算机或服务器扩展槽中, 通过网络线(如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纤)与网络交换数据、共享资源。 由于网卡类型的不同,使用的网卡也有很多种。如以太网、FDDI、AIM、无线网络等,但都必须采用与之相适应的网卡才行。目前,绝大多数网络都是以太网连接形式,使用的便是与之配套的以太网网卡。 网卡虽然有多种,不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每块网卡都拥有唯一的ID号,也叫做MAC地址(48位),MAC地址被烧录在网卡上的ROM中。安装网卡后,还要进行协议的配置。例如,IPX/SPX协议、TCP/IP协议。 网卡的功能:网卡的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将计算机的数据进行封装,并通过网线将数据发送到网络上;二是接收网络上传过来的数据,并发到计算机中。 网卡的分类:按总线分类:ISA总线、PCI总线、PCMCIA总线; 按端口分类:RJ-45端口、AUI粗缆端口、BNC细缆端口。 按带宽分类:10Mb/s、1000Mb/s、10/100Mb/s、1000Mb/s █传输介质:是指连接计算机网络的信号线,是网络中信息传递的载体。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网络的运行,常用的介质有同轴电览、双绞线和光览等: 同轴电缆:

计算机网络概述3篇

计算机网络概述 第一篇: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 多个计算机通过通信网络互相连接,共享资源和信息的技术。计算机网络是由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协议标准和用户组成 的一个系统。计算机网络涉及到计算机,通信技术,信息处理,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等多个领域。本文将从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网络结构,网络分类,网络拓扑结构等方面来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就是将两个或多个计算机连接起来,实现彼 此之间的通信并共享资源。计算机网络可以是局域网(LAN)、 城域网(MAN),广域网(WAN)等,也可以是私有网络或公共网络。计算机网络可以支持不同类型的通信协议和服务,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文件共享、网上会议等等。 计算机网络由通信介质、传输设备和协议等组成。通信 介质有电缆、光纤、无线电波、卫星等。传输设备有路由器、交换机、网桥等。通信协议是计算机网络的核心技术,计算机网络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通信协议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标准性。 二、网络结构 计算机网络主要分为两种网络结构:集中式和分散式。 集中式网络结构主要是指中心服务器控制着所有的网络操作。而分散式网络结构则是指所有计算机之间在相互通信时无需进

行中心服务器的干预。一般来说,分散式网络结构更为灵活和可靠。 三、网络分类 计算机网络可以按覆盖范围、数据传输技术或应用范围 来分类。按覆盖范围分类,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全球互联网。按数据传输技术分类,分为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按应用范围分类,分为企业内部网络和公共网络等。 四、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结构指计算机网络中计算机节点连接的方式和 形式。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星型,总线型,环型,网型等。星型网络结构是指所有计算机都直接连接到中央控制设备上,这种结构的优点是易于管理和维护;总线型网络结构是指所有计算机都连接到同一通信介质上,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可扩展性强;环型网络结构是指所有计算机连接成一个环,这种结构不易故障;网型网络结构是指各个计算机点相互连接,这种结构灵活便捷,但管理和维护难度较大。 五、总结 本文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一些基本概念,包括网络定义、网络结构、分类和拓扑结构,这些知识可帮助初学者更好地认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猛,今后还将涉及到更多的网络应用和技术,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是打好网络技术基础的必要过程。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

1.计算机网络组成 计算机网络是由不同通信媒体和中继设备连接的、物理上独立的多台计算机组成的、将需传输的数据分成不同长度的分组进行传输和处理的系统 (1)多台自主计算机的互联系统 (2)必须指定网络中哪一台计算机来完成什么样的操作,即客户/服务器的工作方式 2.计算机网络图示 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4.通信媒体 传输信息的通道,如双绞线、光纤等 传输媒体上要解决的问题: (1)比特串如何在媒体上传输 (2)如何在一条媒体上传输多路信号 (3)如何确定信道的传输能力 5.常用的术语 R1 Rk Rj Ri R2 H1 H2 H3 Hn Hm ┊

信道:信息的通道。通常一条物理媒体上可以有多个信道 数据:所要传输的信息,有数字数据和模拟数据 信号:数据的载体,通常用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 数字传输和模拟传输 带宽:有效的频率范围,即构成信号的最高频和最低频之差 数据传输率:每秒能传输多少bit 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传输 6.中继设备 帮计算机转发数据的设备,如路由器和交换机 7.路由器 路由器:连接因特网中各局域网、广域网的设备,它会根据信道的情况自动选择和设定路由,以最佳路径,按前后顺序发送信号的设备。路由器英文名Router,路由器是互联网络的枢纽、“交通警察”。 基本概念:所谓路由就是指通过相互连接的网络把信息从源地点移动到目标地点的活动。一般来说,在路由过程中,信息至少会经过一个或多个中间节点。通常,人们会把路由和交换进行对比,这主要是因为在普通用户看来两者所实现的功能是完全一样的。其实,路由和交换之间的主要区别就是交换发生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而路由发生在第三层,即网络层。这一区别决定了路由和交换在移动信息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不同的控制信息,所以两者实现各自功能的方式是不同的。 8.网络分类 按拓扑结构分:总线、环形、网状、星形 按技术分:广播式网络、点到点网络 按规模分: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互联网Internet 按传输介质分:有线网、无线网 按使用范围分:专用网、公共网 9.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 ) 地域:覆盖范围较小 传输技术: 总线型IEEE 802.3(以太网)CSMA/CD 10M 总线型IEEE 802.4(令牌总线)10M 环型IEEE 802.5(IBM令牌环)4M 16M 10.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大型的LAN 私有网络──一个连锁超市,有十几个或几十个分布在市内 公用网络──哈尔滨XXX网 一个典型的企业网络硬件平台: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计算机网络基础、Internet基础、网页制作、信息安全 主要内容: 1. 网络体系结构 2. IP地址 3. IP、DNS、URL、WWW的关系和工作原理

一、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 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以数据通讯为主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2)以资源共享为主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ARPA网。 (3)体系标准化的第三代计算机网络。 (4)以Internet为核心的第四代计算机网络。 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计算机系统 (2)网络节点 (3)通信链路 4. 通讯子网和资源子网 “资源子网”主要负责全网的信息处理,为网络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和资源共享功能等。它主要包括网络中所有的主计算机、I/O设备和终端,各种网络协议、网络软件和数据库等。 “通信子网”主要负责全网的数据通信,为网络用户提供数据传输、转接、加工和转换等通信处理工作。它主要包括通信线路(即传输介质)、网络连接设备(如网络接口设备、通信控制处理机、网桥、路由器、交换机、网关、调制解调器和卫星地面接收站等)、网络通信协议和通信控制软件等。 5.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处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6. 多路复用技术

采用多路复用技术能把多个信号组合起来在一条物理信道上进行传输,在远距离传输时可大大节省电缆的安装和维护费用。频分多路复用FDM和时分多路复用TDM是两种最常用的多路复用技术。 频分复用(FDM):按频谱划分信道,多路基带信号被调制在不同的频谱上。因此它们在频谱上不会重叠,即在频率上正交,但在时间上是重叠的,可以同时在一个信道内传输。 时分多路复用TDM:将一条物理信道按时间分成若干个时间片轮流地分配给多个信号使用。每一时间片由复用的一个信号占用,而不像FDM 那样,同一时间同时发送多路信号。这样,利用每个信号在时间上的交叉,就可以在一条物理信道上传输多个数字信号。 7. 单工、双工、半双工通信 单工通信:是指消息只能单方向传输的工作方式。例如遥控、遥测,就是单工通信方式 双工通信:指在同一时刻信息可以进行双向传输,和打电话一样,说的同时也能听,边说边听。 半双工通信:这种通信方式可以实现双向的通信,但不能在两个方向上同时进行,必须轮流交替地进行。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归纳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1、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 答:两个(N)实体间,将控制两个对等(N)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为协议。 N层实体向上一(N+1)层所提供的,并能让上一层所看见的为服务。 区别:①协议是横向的,服务是纵向的。 ②服务定义了该层能够代表它的上层完成的操作,即服务定义了两层间的接口。 协议定义了同层对等实体之间交换的帧、分组和报文的格式及意义的一组规则。 关系:协议关系到服务的实现,但对服务的用户来说是不可见的。 2、OSI层间的服务是用什么定义的? 答:OSI层间的服务是用原语来定义的。(N)服务是由一个(N)实体作用在一个(N)服务访问点上来提供的。 3、OSI的第几层分别处理以下问题 ①把比特流划分成帧; ②决策使用哪条路径到达目的端; ③提供同步信息。 答:①由OSI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来处理划分成帧的问题。 ②由OSI的第三层(网络层)来处理走哪条最佳路径到达目的端。 ③由OSI的第五层(会话层)来提供同步信息的。 4、对OSI/RM的七个功能层次进行总结,把每一层的最主要的功能归纳成一句话或两句话。

答:OSI/RM各层的主要功能: ①物理层(Physical layer):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地传输比特流。 ②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在物理层传输比特流的基础上,在通信的实体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输以帧为单位的数据,采用差错控制、流量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③网络层(Network layer):通过路由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它要实现路由选择、拥塞控制与网络互连等功能。 ④传输层(Transport layer):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服务、透明地传输报文,并向高层屏蔽下层数据通信的细节。 ⑤会话层(Session layer):组织两个会话进程间的通信,并管理数据的交换。 ⑥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它包括数据格式的变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等功能。 ⑦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它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它不仅提供应用进程所需的数据交换和远程操作,而且还要为应用进程的用户代理,来完成一些为进行信息交换所必须的功能,它们包括:文件传送访问和管理FTAM、虚拟终端VT、事务处理TP、远程数据库访问RDA、制造业报文规范MMS及目录服务等协议。 第二章:物理层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点3篇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点 第一篇: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计算机网络是指通过线路或无线电波等传输介质将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以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的系统。它主要由硬件设备、传输媒介、协议及软件系统等几个方面构成。下面我们将分别对这些方面进行介绍。 一、硬件设备 计算机网络的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存储设 备等。计算机是计算机网络中最基本的设备,它们根据所处的地位可分为服务器、客户端、工作站等;网络设备则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网桥等,它们的作用是建立节点之间的通信连接;而存储设备则包括硬盘、光盘、U盘等,用于存储和共享数据。 二、传输媒介 计算机网络通信的传输媒介主要有电缆、光纤和无线电 波等。电缆分为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等。其中,双绞线是最常用的传输媒介之一,由两根独立的铜丝互相缠绕而成,广泛用于局域网;而光纤则是一种高速传输的媒介,由玻璃或塑料制成,可用于广域网和远程传输。无线电波则包括蓝牙、WIFI、3G等,它们支持无线数据传输,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 等领域。 三、协议 计算机网络通信需要遵守一系列协议,以确保数据的可 靠传输和正确处理。其中,TCP/IP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最常 用的协议之一。它由传输控制协议(TCP)和互联网协议(IP)

组成,用于网络层和传输层的通信。其它常见的协议还包括HTTP、FTP、SMTP等。 四、软件系统 计算机网络中的软件系统包括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应用软件等。操作系统是网络中最常见的软件系统,它控制计算机硬件和资源进行任务管理。网络管理软件用于网络的监测、管理和维护,例如网络拓扑发现工具、网路性能监控工具等。应用软件则是一些专用的网络应用程序,例如邮件客户端、Web浏览器等。 总体来说,计算机网络是一个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的系统,其涉及到的知识点非常广泛,需要有较为全面的知识储备才能深入理解和掌握。在网络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今天,学好计算机网络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开拓更多的职业发展方向。 第二篇: OSI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是开放式系统互联(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的缩写,也称为ISO/OSI模型,是国际标 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个标准模型,用于描述计算机或通 信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互时所必须遵循的标准协议。该模型将网络通信分为七层,每一层都有特定的功能和协议,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一、物理层 物理层是OSI七层模型中最底层的层次,与介质相关, 它定义了计算机与网络之间的物理连接方式,例如电缆、红外线、无线电波等。物理层所传输的信息是比特流(0和1), 并包括数据传输的速率、编码方式、传输距离等参数。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大全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大全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传递和资源的共享。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计算机网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将详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计算机网络。 一、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根据规模和作用范围,计算机网络可分为以下几类: 1. 局域网(LAN):局域网是一个较小的网络,通常由同一地区或者某个组织的多台计算机组成。常见的局域网包括家庭网络和办公室网络等。 2. 城域网(MAN):城域网是连接城市范围内多个局域网的网络,其覆盖范围比局域网更广。 3. 广域网(WAN):广域网是连接较远地区的计算机网络,可以覆盖全球范围。Internet就是最大的广域网。 4. 互联网(Internet):互联网是指通过标准化的协议和规则连接全球数以亿计的计算机网络,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通信和资源共享。 二、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描述了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常见的拓扑结构有以下几种:

1. 星型拓扑:星型拓扑以一个中心节点为核心,其他节点都与中心节点直接相连。这种拓扑结构易于管理和维护。 2. 总线型拓扑:总线型拓扑中,所有计算机都连接到一个中央总线上。这种结构简单实用,但是当总线中出现问题时,整个网络将会中断。 3. 环型拓扑:环型拓扑中,计算机和网络设备按照环形连接。这种结构稳定可靠,但是扩展性较差。 4. 树型拓扑:树型拓扑使用树状结构将多个网络连接起来。这种结构可以扩展到更大规模的网络,并且具有较高的容错性。 5. 网状拓扑:网状拓扑中,每个计算机都与其他计算机直接连接,形成一个完全连接的网络。这种结构的容错性强,但是成本较高。 三、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协议 在计算机网络中,通信协议是指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时所遵循的规则和约定。常见的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有以下几种: 1. 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互联网通信的核心协议,包含TCP (传输控制协议)和IP(网络互联协议)两个部分。TCP负责数据的可靠传输,而IP则负责数据的路由和寻址。 2. HTTP协议:HTTP协议是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在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传输数据。它是现代互联网最常用的协议之一。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点

1.三网合一,三网指的是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 2.把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终端及其附属设备在物理上互 连,按照网络协议相互通信,以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为目标的系统称作计算机网络。 3.资源共享:(1)共享硬件资源:服务器、打印机、通讯设备(2)共享软件资源(3)共享 数据:数据库 4.按按地域来划分:局域网和广域网. 建设计算机网络的属性来分:公用网和专用网。 按网络的拓扑结构来分:星形、总线形、环形、树形、全互连形和不规则形. 按信息的交换方式来分: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报文分组交换 5.电子公告板系统(BBS) 6.数据定义为有意义的实体,是表征事物的形式,例如文字、声音和图像等。 7.信号是数据的电磁或电子编码。 8.信道是用来表示向某一个方向传送信息的媒体。 9.调制解调器:兼有调制和解调功能的器件。 10.调制解调器最基本的调制方法有以下几种:调幅、调频、调相. 11.纠错码是指在发送每一组信息时发送足够的附加位,接收端通过这些附加位在接收译码 器的控制下不仅可以发现错误,而且还能自动地纠正错误。 12.检错码是指在发送每一组信息时发送一些附加位,接收端通过这些附加位可以对所接收 的数据进行判断看其是否正确,如果存在错误,它不能纠正错误而是通过反馈信道传送一个应答帧把这个错误的结果告诉给发送端,让发送端重新发送该信息,直至接收端收到正确的数据为止. 13.多路复用:频分多路复用(FDM)、时分多路复用(TDM) 14.线路交换:通过网络中的结点在两个站之间建立一条专用的通信线路 15.报文交换:对一些实时性要求不高的信息,可以采用另一种数据交换的方法叫报文交换。 报文交换方式传输的单位是报文,在报文中包括要发送的正文信息和指明收发站的地址及其它控制信息。在这种报文交换方式中,不需要在两个站之间建立一条专用通路。16.报文分组交换:原理是把一个要传送的报文分成若干段,每一段都作为报文分组的数据 部分. 17.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将整个网络的通信功能划分成七个层次,由低层至高层分别 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18.TCP/IP体系共分成四个层次.它们分别是:网络接口层、网络层、运输层和应用层。 19.双绞线主要是用来连接计算机网卡到集线器或通过集线器之间级联口的级联. 20.光纤是一种细小、柔韧并能传输光信号的介质,一根光缆中包含有多条光纤。 21.星型拓扑结构: 集线器 星型拓扑结构有以下优点:1。单个工作站损坏,不会对整个网络造成大的影响,而

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

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 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一) 网络的基本概念 客户端:应用 C/S(客户端/服务器) B/S(浏览器/服务器) 服务器:为客户端提供服务、数据、资源的机器 请求:客户端向服务器索取数据点击免费下载海量工程资料 响应:服务器对客户端请求作出反应,一般是返回给客户端数据 URL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统一资源定位符) 网络中每一个资源都对应唯一的地址——URL IP 、子网掩码、路由器、DNS IP地址 IP地址是IP协议提供的一种统一的地址格式,它为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网络和每一台主机分配一个逻辑地址,以此来屏蔽物理地址(每个机器都有一个编码,如MAC上就有一个叫MAC地址的东西)的差异。是32位二进制数据,通常以十进制表示,并以“.”分隔。IP地址是一种逻辑地地址,用来标识网络中一个个主机,在本地局域网上是惟一的。 IP IP(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它是能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规定了计算机在因特网上进行通信时应当遵守的规则。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只要遵守IP协议就可以与因特网互连互通。IP地址有唯一性,即每台机器的IP地址在全世界是唯一的。这里指的是网络上的真实IP它是通过本机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与"运算然后再通过各种处理算出来的(要遵守TCP协议还要加报文及端口什么的,我没有细追究,现在还用不上,反正暂时知道被处理过的就行了) 子网掩码 要想理解什么是子网掩码,就不能不了解IP地址的构成。互联网是由许多小型网络构成的,每个网络上都有许多主机,这样便构成了一个有层次的结

构。IP地址在设计时就考虑到地址分配的层次特点,将每个IP地址都分割成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以便于IP地址的寻址操作。 IP地址的网络号和主机号各是多少位呢?如果不指定,就不知道哪些位是网络号、哪些是主机号,这就需要通过子网掩码来实现。什么是子网掩码子网掩码不能单独存在,它必须结合IP地址一起使用。子网掩码只有一个作用,就是将某个IP地址划分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子网掩码的设定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与IP地址相同,子网掩码的长度也是32位,左边是网络位,用二进制数字“1”表示;右边是主机位,用二进制数字“0”表示。假设IP地址为“192.168.1.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其中,“1”有24个,代表与此相对应的IP地址左边24位是网络号;“0”有8个,代表与此相对应的IP 地址右边8位是主机号。这样,子网掩码就确定了一个IP地址的32位二进制数字中哪些是网络号、哪些是主机号。这对于采用TCP/IP协议的网络来说非常重要,只有通过子网掩码,才能表明一台主机所在的子网与其他子网的关系,使网络正常工作。 常用的子网掩码有数百种,这里只介绍最常用的两种子网掩码。 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的网络: 最后面一个数字可以在0~255范围内任意变化,因此可以提供256个IP地址。但是实际可用的IP地址数量是256-2,即254个,因为主机号不能全是“0”或全是“1”。 点击免费下载海量工程资料 子网掩码是“255.255.0.0”的网络: 后面两个数字可以在0~255范围内任意变化,可以提供255²个IP地址。但是实际可用的IP地址数量是255²-2,即65023个。 IP地址的子网掩码设置不是任意的。如果将子网掩码设置过大,也就是说子网范围扩大,那么,根据子网寻径规则,很可能发往和本地主机不在同一子网内的目标主机的数据,会因为错误的判断而认为目标主机是在同一子网内,那么,数据包将在本子网内循环,直到超时并抛弃,使数据不能正确到达目标主机,导致网络传输错误;如果将子网掩码设置得过小,那么就会将本来属于同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 超全

计算机网络 第一章:概述 基本概念 1.网络(network)由若干结点(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 2.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network of networks)。 3.因特网服务提供者 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4.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 5.因特网则把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 6.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因特网的工作方式分为两大块:(老师提到) (1)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 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 (2)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 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概念:处在因特网边缘的部分就是连接在因特网上的所有的主机。这些主机又称为端系统(end system)。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 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即Client/Server方式 对等方式(P2P 方式)即 Peer-to-Peer方式 概念: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服务器软件的特点:系统启动后即自动调用并一直不断地运行着,被动地等待并接受来自各地的客户的通信请求。因此,服务器程序不需要知道客户程序的地址。 对等连接(peer-to-peer,简写为 P2P)两个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运行了对等连接软件,就可以进行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 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router)。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路由器处理分组的过程是: 1.把收到的分组先放入缓存(暂时存储); 2.查找转发表,找出到某个目的地址应从哪个端口转发; 3.把分组送到适当的端口转发出去。 电路交换必定是面向连接的。 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1.建立连接 2.通信 3.释放连接 分组交换的主要特点:1.在发送端,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较短的、固定长度的数据段。 2.每一个数据段前面添加上首部构成构成分组。3. 分组交换网以“分组”作为数据传输单元。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分组首部的重要性:每个分组的首部都含有地址等控制信息。结点交换机根据收到的分组的首部中的地址信息,把分组转发到下一个结点交换机。这样的存储转发方式,最后分组就能到达最终目的地。 分组交换的优点:高效 : 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用。 灵活 : 以分组为传送单位和查找路由。 迅速: 不必先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 可靠: 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分布式的路由选择协议使网络有很好的生存性。 问题:1. 存储转发时需要排队,这就会造成一定的时延。 2. 必须携带的首部,也造成了一定的开销。 主机和路由器的作用不同: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由许多互联的计算机组成的系统,通过通信线路和协议进行数据交换。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人与人、人与计算机、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连接在一起,使信息传输更加方便快捷。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如下: 1. OSI模型: OSI模型是由国际组织ISO制定的网络模型,是一个7层模型,每一层都有特定的功能。分别是: 物理层:传输原始比特流。 数据链路层:对数据进行分组,发现和纠错。 网络层:定义IP地址,路由和寻址。 传输层:定义端口号,保证端到端的可靠传输。 会话层:会话管理,包括会话的建立,维护和结束。

表示层:数据的格式转换和加密,解密等。 应用层:提供各种服务和应用。 2. 网络拓扑: 网络拓扑是指网络中物理或逻辑结构的布局。有三种常见的拓扑结构:总线型:所有节点都连接在一条通信线上。 星型:所有节点都连接在一个中心节点上。 环型:所有节点形成环状,数据从一个节点传到下一个节点。 3. IP地址: IP地址是网络中唯一一个与其他设备区分的标识符。 IP地址分为IPv4和IPv6。 IPv4:32位二进制数字,通常用4个十进制数表示。

IPv6:128位二进制数字,通常用8组十六进制数表示。 4. 网络通信协议: 网络通信协议是计算机进行数据交换的规则和标准。 常见的协议有TCP、UDP、HTTP、FTP等。 TCP和UDP是传输层协议,HTTP和FTP是应用层协议。 TCP协议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UDP协议速度快,但无法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HTTP协议是Web应用最重要的协议,用于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的通信FTP协议是文件传输协议,用于文件在计算机之间的传输。 5. 网络设备: 网络设备是指用于连接各种设备的硬件,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网卡等。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1. 网络概述 1.1 定义和分类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是指将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互连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递等功能。 分类: - 局域网(LAN):覆盖较小范围,如办公室或校园内部; - 城域网(MAN):连接城市中相对独立单位之间的局域网; - 广域网(WAN):跨越大片区域甚至全球。 2. OSI参考模型 2.1 模型层次及其功能 OSI模型由七个层次组成: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展示出错。例如,在发送端可以使用差错检测技术进行错误控制;而接收端则可采取纠正码方式恢复原始信息。

4.TCP/IP协议族 TCP/IP 协议族包含了许多协议, 其核心有两个重要的协议: IP 和 TCP. IP (Internet Protocol) 是一种无连接的最佳路径选择规定; 能夺农主动判断当前环境下是否需要改变自身状态,以及如何改变自身状态。 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层协议; 能够提供端到端的数据通信。 5. 网络设备 5.1 路由器(Router) - 功能:根据网络中不同主机之间IP地址进行转发和选择最佳路径; - 工作在OSI模型第三层——网络层; 6.安全与管理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 安全性是一个重要问题。对于信息来说 , 最基本也是首先考虑保密性 . 其次还有完整性和可用性. 加解密技术: 对称加解密(DES), 非对称加解密(RSA).

7.附件: [请添加相关附件] 8.法律名词及注释: 1)知识产权(IPR): 指人们创造出来并拥有独立使用或者获取经济利益资格而受国家所承认和保护的各类智力成果总体上包含了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几个方面;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已经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娱乐中,我们都需要使用计算机网络来完成各种任务。因此,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对于掌握计算机技术,提高个人综合素质,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计算机网络的概述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分散在不同地方的计算机系统和设备通过通信照会协议进行互相连接,从而形成一个互联互通的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网络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因特网等。 局域网是指在一个局限空间内,具有高速数据传输速率和高可靠性的计算机网络。城域网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广域网则是指连接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上、拥有不同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和网络设备的网络,具有覆盖范围广,传输数据跨度大、速度较慢、可靠性较差的特点。互联网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连接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和用户,可以共享各种资源和信息。 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计算机网络主要由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 硬件设备包括网络接口卡、交换机、路由器、网关、集线器等。其中,网络接口卡是计算机向网络连接的硬件设备;交换机是连接网络设备的中转站,可实现数据传输的分发与聚集、控制和监测等;路由器则是实现网络间互连、分割和管理等功能的设备;网关用于实现不同网络之间信息的交换和转化。集线器则是连接多个设备的中心节点,用于连接网络上的设备,通过收集和发送数据实现节点之间的信息传递。 软件系统包括操作系统、协议、应用软件等。其中,操作系统可以作为网络的控制器,监控和控制网络的各项活动,确保网络的安全、可靠性和稳定性。协议则是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准则和规范,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等。应用软件则是用户进行网络应用的功能软件,包括电子邮件、FTP、HTTP、DNS等。 三、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基础 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基础是指信息传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包括信道、信号和编码等。 信道是信息传输所需要的通道,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其中,有线信

计算机网络入门知识大全

计算机网络入门知识大全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从事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教师应具备计算机网络建设、管理和研究的背景。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一些关于计算机网络入门知识的相关资料,供你参考。 计算机网络入门知识大全 一、计算机网络基础 对“计算机网络”这个概念的理解和定义,随着计算机网络本身的发展,人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 早期的计算机系统是高度集中的,所有的设备安装在单独的大房间中,后来出现了批处理和分时系统,分时系统所连接的多个终端必须紧接着主计算机。50年代中后期,许多系统都将地理上分散的多个终端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到一台中心计算机上,这样就出现了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典型应用是由一台计算机和全美范围内2000多个终端组成的飞机定票系统。 终端:一台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包括CRT控制器和键盘,无GPU内存。 随着远程终端的增多,在主机前增加了前端机FEP当时,人们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而连接起来,实现远程信息处理或近一步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但这样的通信系统己具备了通信的雏形。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兴起于60年代后期,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协助开发的ARPAnet。 主机之间不是直接用线路相连,而是接口报文处理机IMP转接后互联的。IMP和它们之间互联的通信线路一起负责主机间的通信任务,构成了通信子网。通信子网互联的主机负责运行程序,提供资源共享,

组成了资源子网。 两个主机间通信时对传送信息内容的理解,信息表示形式以及各种情况下的应答信号都必须遵守一个共同的约定,称为协议。 在ARPA网中,将协议按功能分成了若干层次,如何分层,以及各层中具体采用的协议的总和,称为网络体系结构,体系结构是个抽象的概念,其具体实现是通过特定的硬件和软件来完成的。 70年代至80年代中第二代网络得到迅猛的发展。 第二代网络以通信子网为中心。这个时期,网络概念为“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为目的互联起来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之集合体”,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是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并遵循国际标准的开放式和标准化的网络。 IS0在1984年颁布了0SI/RM,该模型分为七个层次,也称为0SI 七层模型,公认为新一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础。为普及局域网奠定了基础。(^60090922a^1) 70年代后,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出现,局域网由于投资少,方便灵活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迅猛的发展,与广域网相比有共性,如分层的体系结构,又有不同的特性,如局域网为节省费用而不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而是由单个的广播信道来连结网上计算机。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从80年代末开始,局域网技术发展成熟,出现光纤及高速网络技术,多媒体,智能网络,整个网络就像一个对用户透明的大的计算机系统,发展为以Internet为代表的互联网。 计算机网络:将多个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由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的系统。 从定义中看出涉及到三个方面的问题: (1)至少两台计算机互联。 (2)通信设备与线路介质。 (3)网络软件,通信协议和NOS 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用于计算机网络分类的标准很多,如拓扑结构,应用协议等。但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汇总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大型机阶段(经历四小阶段它们是取代关系)、小型机阶段、微型机阶段、客户机/服务器阶段(对等网络与非对等网络的概念)和互联网阶段(Arpanet是在1983年第一个使用TCP/IP协议的。 在1991年6月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在1994年实现4大主干网互连(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 Chinanet、中国科学技术网 Cst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 ChinaGBN)) 2、计算机种类: 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计算机可以分为6大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巨型机。 按照现实的分类方法:计算机可以分为5大类:服务器、工作站、台式机、笔记本、手持设备。 3、计算机的公共配置:CPU、内存(RAM)、高速缓存(Cache)、硬盘、光驱、显示器(CRT、LCD)、操作系统(OS) 4、计算机的指标:位数指CPU寄存器中能够保存数据的位数、速度(MIPS、MFLOPS)指CPU每秒钟处理的指令数通常用主频来表示CPU的处理速度、容量(B、KB、MB、GB、TB)、数据传输率(Bps)、版本和可靠性(MTBF、MTTR)。 5、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科学计算、事务处理、过程控制、辅助工程、人工智能、网络应用。(补充实例) 6、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具有原子特性(芯片、板卡、设备、网络)与软件系统具

有比特特性。且它们具有同步性。 7、奔腾芯片的技术特点: 奔腾32位芯片,主要用于台式机和笔记本,奔腾采用了RISC 和CISC技术(技术特点10个请看书P8) 8、安腾芯片的技术特点:安腾是64位芯片,主要用于服务器和工作站。安腾采用简明并行指令计算(EPIC)技术 9、主机板与插卡的组成: (1) 主机板简称主板(mainboard)或母板(motherboard)。由5部分组成(CPU、存储器、总线、插槽和电源)与主板的分类 (2)网络卡又称为适配器卡代号NIC,其功能为:(见书P11) 10、软件的基本概念:软件由程序(功能实现部分)与文档(功能说明部分)组成。软件是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桥梁。 11、应用软件包括:桌面应用软件、演示出版软件、浏览工具软件、管理效率软件、通信协作软件和系统维护软件。 12、程序与文档:程序是由指令序列组成的,告诉计算计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 文档是软件开发、使用和维护中的必备资料。 13、软件开发:软件的生命周期中,通常分为三大阶段,每个阶段又分若干子阶段: ⑴计划阶段:分为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是决定软件项目是否开发的关键)。 ⑵开发阶段:在开发前期分为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三个子阶段,在开发后期分为编码、测试两个子阶段。前期必须形成的文档有:软件需求说明书,软件设计规格说明书。 ⑶运行阶段:主要任务是软件维护。为了排除软件系统中仍然可能隐含的错误,扩充软件功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