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说明

㈠指导思想

1、坚持“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的原则。试题依纲据本,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阅读材料是课外的,而设题依据是课内的。

2、坚持文质兼美、深文浅出的选材设题原则。

3、坚持整体感知,发展学生个性的原则。在设置阅读题时,涉及到割裂原文,即使再好的题目也不采用,尽量保持原文的整体性,原汁原味地让学生品味,通过整体感知全文,使学生掌握文章的意旨从而培养他们理解、领悟的能力,并由此往文外迁移,拓展视野,激发思维,发展学生个性。

4、坚持联系实际,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原则。作文题目提供了一个话头,具有提示作用。但也仅仅是提示作用,并不作限制,因为要求首先就是“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三个“自”,给了学生充分施展的空间,使之最大限度地弘扬个性,尽可能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

5、坚持注重教育性和时代性的原则。要求设题应注重挖掘材料的“思想教育内容”,并通过设题角度新颖的技术处理,让学生得到情感熏陶和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潜移默化的教育。

㈡试卷结构

今年期末考试卷分为三大块:一、积累与运用;二、现代文阅读;三、作文全卷易中难比例基本控制在7:2:1中,易题约占70分,中难题约占30分,

在难题设计上做到指向明确,题意清晰,看上去不难,答起来却不那么容易。全卷编排为易中交错的波浪式,中难题插在第一部分的第4题、第二部分的第5题、第三部分的㈡2题和㈢2、5题,让学生能自如地完成全卷试题的解答。

(一)积累与运用(选择填空)部分主要考查字音、字形、词义理解、口语运用、语句想象扩展、文学记诵理解。

(二)关于现代文阅读部分,选文注意了人文内涵与语言要素的统一,重在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文章的设题思路分四个层次:⒈考查筛选能力,按原文原句填空。⒉概括能力,主要是原句关键词的组合。⒊对原文的概括归纳。⒋原文原句的伸长、演绎及课外知识的考查。由点到面或由面到点,由易到难,最后拓展,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凸显学生个性。

(三)关于作文,题目为半命题作文,具有提示作用,并不作限制,“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给学生充分施展的空间。

㈢命题特点

1、重视考查语文书写基本功,强调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如在默写题中就体现出了。

2、在新课标标准理念下,语文教学要求传授知识"应联系学生读写听说的实际"、"不要用名词术语考学生"、"语文考试要以主观性试题为主,鼓励学生有创见"。依据这一要求,仿句、连词组段等试题形式的出现,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词义、术语,考查活的语文知识,重在语言运用,对中学语文教学有良好的启示、导向作用。

二、考试情况

根据上报的期末成绩统计表,高二年级非升学班平均分71.6,及格率78.3%,优秀率8.2%,升学班平均分96,及格率95%。

题号得分率

一、(积累与运用)55.6%

二、(现代文阅读)34.6%

三、(作文)68.3%

从答卷中反映出的知识与能力方面的缺漏

1、字词的准确识记和书写能力差。

2、语文知识积累依然偏弱。

3、阅读能力,尤其是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差。

4、表述能力的训练不到位。有几题开放题,学生不是从文章中心出发,而是风牛马不相及的胡扯,能答出的语言也不够简洁。

三、对今后语文教学、评卷建议

1、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前行,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注重语文学习中“积累—感悟—沉淀—升华”的过程,因此相应的一些语文教学活动,如学生朗诵比赛、作文竞赛、智力竞赛等活动开展要跟上。

2、注重基本功训练,保住基本分;在背诵方面着重培养不但会背诵而且会

准确默写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根据经验,很多学生能感知,却无从表达,培养学生能根据语境准确选择词语的能力。

3、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意思和整句翻译能力掌握得较好,但对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结合实际谈自己的看法方面能力较弱,建议教师对这部分内容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加强。

4、加强阅读,尽量选取精品,训练到位。现代文阅读部分,学生对课内阅读题掌握的基本还可以,但对于联想性的题目,得分不理想,说明知识的积累不够;课外阅读相对课内阅读得分较差,主要体现在知识的迁移能力有限,还没有完全掌握知识的独立运用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同时进一步重视阅读教学的对话过程,既和文本对话又和学生对话,少灌输多点拨,少责备多激励,尤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和感悟。

5、本次作文得分率相对较高些,但在学生所写的作文来看,卷面不整洁,涂改处较多,标点符号的运用也不扎实,段落层次安排,语段的连贯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6、评卷老师的陈旧观念不容忽视,否则,就造成把主观题按客观体来改,开放性试题也就没有达到开放目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