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学课程论文-鳞翅目潜蛾、叶潜蛾、透翅蛾、雕蛾、举肢蛾、银蛾、巢蛾、鞘蛾、织蛾、研究及新进展

合集下载

豫西地区杨树有害昆虫及植食螨类发生种类记述——鳞翅目

豫西地区杨树有害昆虫及植食螨类发生种类记述——鳞翅目
蕈。
( ) 蝙蛾 P as s x rse a ue B r
害枝 条 , 木质 部表 层蛀 成环形 凹陷坑道 , 把 致受 害
. ^. 、- .| .‘1 . ’ . . .’^ . . ^ . | . . . r ^ ’‘ ’. 。. ‘. t ’- .’ 。 ’ |
冬 。4 1 — 0月 危 害 。
夜 蛾 科 No t ia c ud e
枝条生 长 衰 弱 , 遭 风 折 , 害 重 时 枝 条 枯 死 。 易 受
1a 生 1代 。 以 卵 在 地 上 或 以 幼 虫 在 枝 干 髓 部 发 P d c n p p ln u ia a ui a a
( ) 枯 叶 蛾 Oa to c a Po u i o i Es 3杨 sr pa h p lf la —
的果 皮 , 不 规 则 形 凹疤 , 雨 时 常 腐 烂 脱 落 。 呈 多 1a 生 3代 。以 幼 龄 幼 虫 结 白色 丝 茧 内 越 冬 。 发
5 1 — 0月 危 害 。
山楂 绢 粉 蝶 B ak— v ie i utrl lc e d wht b tef n e y 幼虫 食 害芽 、 , 龄 幼虫 吐丝 结 成 网巢 , 居 网 叶 低 群 巢 中为害 , 幼虫长 大 后 分散 为 害 。1a发生 l , 代 以 3龄幼虫 群集 在树 梢虫 巢 里越 冬 。6月 中旬 幼
潜 蛾 科 Ly n t d e o ei a i
( )国 槐 潜 叶 蛾 Ph l n r cT rc cl 1 y l o y ea ui a o l Mn以 幼 虫 在 叶 片 表 皮 下 潜 食 叶 肉 , 叶 片 出 现 使
蛇形斑 , 响 叶片的光合 作用 , 影 从而 削弱树势 。严 重 时整株 叶片枯 萎 , 早期 脱 落 。1a 代 , 3 以包 在茧 内 的蛹在 树枝 、 干或 附近 建 筑 物 上 过 冬 。5月 树 上 中旬 第 1代 幼 虫孵 化 危 害 ; 6月 下旬 至 7月 中

昆虫趣味学论文

昆虫趣味学论文

摘要:在国内,由于近几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婚庆时放飞蝴蝶的屡见不鲜,用于制作标本的艺蝶供不应求。

蝴蝶养殖的市场前景非常好。

蝴蝶作为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可再生性昆虫资源,可以进行多元化开发利用:如加工制作工艺标本、蝶翅画、蝴蝶饰品,药用食用,庆典放飞等。

在国际市场上,蝴蝶产业发展快、规模大、产值高、组织完善。

蝴蝶作为昆虫的一种,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近些年来对其开发利用不断加深,所以刘教授认为把握住当今昆虫行业前景广阔的市场机遇,以蝴蝶为基点,横纵向全面发展虫产业,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为此,我特从分类地位研究现状利用价值发展前景几个方面谈谈课题的研究。

关键字:蝴蝶分类价值地位前景经济效益1分类分布和地位1.1蝴蝶(Rhopalocera;butterflies)鳞翅目的锤角亚目,俗名蝴蝶。

也作“胡蝶”。

旧时以为蝶的总称,今动物学以为蝶的一种。

蝴蝶的形态特征:触角端部加粗,翅宽大,停歇时翅竖立于背上。

蝶类触角为棒形,触角端部各节粗壮,成棒锤状。

体和翅被扁平的鳞状毛。

腹部瘦长。

蝶类白天活动。

在鳞翅目158科中,蝶类有18科。

蝶类成虫取食花粉、花蜜;有的幼虫为植食性,为害林木与庄稼。

有的幼虫吃蚜虫,是益虫。

蝴蝶的分布情况蝶类翅色绚丽多彩,人们往往作为观赏昆虫。

全球有记录的蝴蝶总数有17000种,中国约占1300种。

蝴蝶的数量以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出产最多,其次是东南亚一带。

世界上最美丽、最有观赏价值的蝴蝶,也多出产于南美巴西、秘鲁等国。

而受到国际保护的种类,多分布在东南亚,如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

在同一地区、不同海拔高度形成了不同湿湿度环境和不同的植物群落,也相应形成很多不同的蝴蝶种群。

蝴蝶的分类1.2根据蝴蝶的特征和进化的程度,全世界的蝴蝶可分为4总科、17科、分列如下:弄蝶总科Hesperoidea,弄蝶科Hesperiidae,缰弄蝶科Euschemonidae,大弄蝶科Megathymidae,蝶总科Papilionoidea,凤蝶科Papilionidae,绢蝶科Parnassiidae,粉蝶科Pieridae,蛱蝶总科Nymphaloidea,灰蝶科Lycaenidae,蚬蝶科Riodinidae,灰蝶总科Lycaenidea,喙蝶科Libythei,眼蝶科Satyrldae,环蝶科Amathusiidae,斑蝶科Danaidae,闪蝶科Morphidae,蛱蝶科Nymphalidae,袖蝶科Heliconiidae,珍蝶科Acraeidae,绡蝶科Ithomiidae上述分类中、大弄蝶、绡蝶、闪蝶、袖蝶、缰弄蝶五科中国均无分布。

鞘、鳞

鞘、鳞

蛱蝶科

中至大型。翅上具各种鲜艳的色斑,前足退 化。触角棒状。飞行迅速。 幼虫:色深,体上常生有许多枝刺,枝刺无 毒;头常具头角或尾突1对;
孔雀蛱蝶
二尾蛱蝶
麻小红蛱蝶
鳞翅目昆虫识别
鳞翅目昆虫识别
鳞翅目幼虫识别
小结

鞘翅目:

主要特征:前翅鞘翅 主要科:


螟蛾
中小型
食叶
枯叶蛾 天蛾
中大型 大型
双栉齿 棒状、末端 有小钩
粗壮,多长 毛 有尾角
食叶 食叶
小结
科名
夜蛾
体型
典型特征
触角
幼虫
粗壮、光滑 无毛
为害
食叶、蛀果 或蛀杆
色暗、鳞片稀疏蓬松; 中大型 后翅Sc+R1与中室间 有小基室 似夜蛾 雌虫腹末有毛簇、静 止时多毛前足伸向前 方,后翅Sc+R1在中 室1/3处与中室接触 后翅Sc+R1与Rs在中 室前缘平行靠近而不 接触 体色较艳,具条纹或 斑点,后翅Sc十R1 与Rs自基部合并, 至中室中部或以外才 分开 雄:双栉齿
中小型 中小型 小型 中大型
食叶 蛀干
多绿色 丝、棒、栉 齿
卷叶 卷叶
小结
科名
刺蛾
尺蛾
体型
中型
小至大型
典型特征
触角
幼虫
为害
食叶
食叶
粗短密毛、 雄:双栉齿 腹足成吸盘 状 色黄褐或绿; 状,具枝刺, 翅脉 雌:丝状 有毒 翅大,体细, 栖息时平展 体纤细柔弱、 光滑,下唇 须长,伸出 头的前方 体色似枯叶、 无翅缰、有 肩脉 纺锤形 丝状 具2对腹足, 行走如量地
尺蛾科

431.4.5昆虫的分类鳞翅目二

431.4.5昆虫的分类鳞翅目二

——异脉亚目 12.天蚕蛾科Saturniidae
著名种类:天蚕
Antheraea yamamai是
著名的绢丝昆虫,
其丝素有“丝中皇
后”之称,极其美
丽高贵。
天蚕
——异脉亚目 12.天蚕蛾科Saturniidae
天 蚕 蛾 科 的 成 虫
——异脉亚目 12.天蚕蛾科Saturniidae
幼虫体大, 有枝刺或带刺 的瘤突;上唇 有极深的倒V 字形缺切;趾 钩双序中带式。
幼虫肥胖,胸足发达,腹足趾钩单序,椭
圆形排列。幼虫能吐丝,缀枝叶为袋形的巢,
背负行走。幼虫多体小型至中型,身体光滑, 有单眼,喙发达,雄虫触角 多为羽状。翅面鳞片稀薄, 呈半透明状。幼虫头部小, 缩入前胸内,体具扁毛瘤, 上生短刚毛。趾钩单序中带 式。幼虫为害果树和林木。 如梨星毛虫等。
——异脉亚目 1.桔潜蛾科Phyllocnistidae
触角第1节宽,下面凹入,盖住部 分复眼,叫眼罩;前翅披针形, 脉序不完全,中室长,顶端几条 脉合并;后翅线形,有长缘毛, Rs伸达翅顶。
幼虫体扁,无单眼,胸足和腹 足退化,潜叶为害。
重要种类如柑橘潜叶蛾
Phyllocnistis citrella 是 柑 橘 的
常 见 种 类 : 甘 薯 天 蛾 Herse convolvuli等。
——异脉亚目 11.天蛾科Sphingidae 幼虫体粗壮,光滑无毛;每个腹节有8~9个小环;第8 腹节背面有1个尾角;腹足左右靠近。
——异脉亚目 12.天蚕蛾科Saturniidae
也叫大蚕蛾科。英文 名称:giant silkworm moths。体大型。触角 短,羽状;喙常退化; 无单眼;翅中室常有透 明斑或色斑;前翅只有 3~4条R脉;后翅无翅 缰,肩角发达,但无肩

昆虫科的检索表

昆虫科的检索表

昆虫科的检索表夏日里,到处弥漫着昆虫的气息。

它们以其多样性和独特性而闻名,是我们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为您呈现昆虫科的检索表,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区分各种昆虫。

一、鞘翅目(Coleoptera科)鞘翅目是昆虫界最大的科之一,包括甲虫、金龟子和天牛等。

它们的前翅呈现出坚硬的鞘状,后翅用于飞行。

1. 甲虫科(Scarabaeidae)甲虫科包括各类甲虫,如金龟子和糠虾。

它们通常有上蜡、金属光泽,并且肥大的后腿适于挖掘地洞。

2. 天牛科(Cerambycidae)天牛科的昆虫个体较大,身体细长。

它们的触角非常长,有时甚至超过身体长度。

天牛科昆虫是植物的重要病害。

二、蜻蛉目(Odonata科)蜻蛉目通常以优雅的猎食方式和生态行为而闻名。

它们以其快速的飞行速度和娴熟的捕食技巧而备受赞赏。

1. 蜻蛉科(Aeshnidae)蜻蛉科昆虫体型较大,翅膀往往呈现出透明或浅黄色。

它们经常栖息在水边的植物上,并以昆虫和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

2. 蜉蝣科(Coenagrionidae)蜉蝣科昆虫较小,身体纤细,翅膀呈现出色彩斑斓的图案。

它们一般生活在静水中,以植物的花粉和小型摄食动物为食。

三、鳞翅目(Lepidoptera科)鳞翅目包括蛾和蝴蝶等昆虫。

它们以其美丽的翅膀图案和独特的生命周期而闻名,被广泛用于艺术品和文化象征。

1. 蝴蝶科(Papilionidae)蝴蝶科昆虫的翅膀通常有鲜艳的颜色和复杂的花纹。

它们以花蜜为食,也扮演着重要的传粉者角色。

2. 夜蛾科(Noctuidae)夜蛾科昆虫大多数都是夜行性的,它们通常具有较为朴素的翅膀图案。

它们是植物的重要害虫,对农业造成一定的危害。

四、膜翅目(Hymenoptera科)膜翅目昆虫能够直接利用腹部来产卵,并以社会性生活方式而著称。

它们包括蚂蚁、蜜蜂和黄蜂等。

1. 蜜蜂科(Apidae)蜜蜂科昆虫是重要的花粉和蜜源传播者,对农业和生态系统的平衡起到重要作用。

它们通常生活在领导者蜂群的社会结构中。

昆虫学课件第五章 昆虫分类-鳞翅目

昆虫学课件第五章 昆虫分类-鳞翅目

(1)体中至大形,体多色暗,粗壮,胸部鳞毛发达。 (2)触角丝状,少数种类的雄性触角羽状。 (3)前翅多方形或三角形。多具横线和色斑。 幼虫色暗或鲜艳,粗壮,有的披发达刚毛,腹足 5对、4对或3对,趾钩横带式。 代表:烟青虫、甘蓝夜蛾、斜纹夜蛾、小地老虎 、黄地老虎等。
地老虎
4、灯蛾科
(1)体形与夜蛾相似,但体色多鲜艳,通常为红色 或黄色,且多具条纹或斑点。 (2)触角丝状或羽毛状。 幼虫:体上具毛瘤,生有浓密的长毛簇,毛的 长短比较一致(与毒蛾幼虫不同),趾钩双序环 式。 代表:红缘灯蛾、人纹污灯蛾、美国白蛾。
蝶类 纤弱,窄扁 球杆状,锤状
贴接式(翅抱)
直立于体背面 白天,黄昏(弄 蝶)
1、麦蛾科 Gelechiidae
(1)体小形,色暗淡。 (2)触角第一节上具梳状毛;下唇须向上弯曲,伸过 头顶,末端尖细,呈象鼻状。 (3)前翅披针形,端部尖锐;后翅顶角尖突,后缘倾 斜或凹入,菜刀状,具长缘毛。 幼虫:白色或红色,趾钩环式或二横带式,双序 。潜叶的种类腹足和胸足退化。卷叶、潜叶或钻蛀为 害。 代表:甘薯麦蛾、烟草潜叶蛾、烟草蛀茎蛾等。
二、生物学特性
1、完全变态,蛹为被蛹。 2、幼虫多为植食性,如地老虎、烟青虫等。 3、成虫一般不为害,取食花蜜或不取食,但吸果夜 蛾类,喙尖,刺破果皮吸取汁液,对果实造成危 害。 4、成虫多具趋光性、趋化性(如对糖醋液有趋性) ,有的具远距离迁飞习性(东方粘虫、小地老虎 等)。
三、经济意义
1、农林害虫。 2、资源昆虫。 3、文化昆虫。
5、尺蛾科 Geometridae
(1)体纤细,鳞片细腻。 (2)触角丝状、羽毛状。 (3)前翅三角形,宽大,后翅圆,静止时四翅 常平展于身体两侧。少数雌虫无翅。 幼虫:体细长,体色多变,腹足2对。拟态似 树枝。代表:大造桥虫、枣尺蠖、国槐尺蠖。

昆虫分论Ⅱ---鳞翅目(32)

昆虫分论Ⅱ---鳞翅目(32)

昆虫分论Ⅱ---鳞翅目(32)
昆虫分论Ⅱ---鳞翅目(32)
蛾的发育
蛾的一生,先从母体里排出的受精卵变成幼虫。

在幼虫时期,蛾需要吃下很多桑叶,身体也发生很大改变。

从1龄幼虫至7龄幼虫,肤色从黑变白,这个时候蛾的幼虫称为蚕。

幼虫时期过去后,接下来就是蛹,这个时候,蚕会吐出大量的蚕丝,把自己包起来。

这个时候,蚕也在里面发生剧变。

过几个星期后,蛾就从蚕丝里钻出来,就变成了成虫。

这时,成虫都在寻找自己的配偶。

找到配偶后,两只蛾尾对尾。

当受精完成后,雄蛾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这时,雌蛾在一边把受精卵排出来。

排完后,雌蛾也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从蛾的一生来看,蛾进过四个时期: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属于变态发育中的完全变态发育。

041.寬玉帶夜蛾
042.鹿蛾1
043.鹿蛾2
044.鹿蛾3
045.绿脉锦斑蛾
046.绿尾天蚕蛾
047.蜜蜂&黃窗鹿子蛾
048.棉褐带卷蛾
049.南鹿蛾
050.青球萝纹蛾
051.閃光苔蛾
052.丝光带蛾
053.未知种类
054.小長喙天蛾1
055.小長喙天蛾2
056.栗六点天蛾
057.紫光盾天蛾
058.杨枯叶蛾
059.優雪苔蛾
060.樟天蚕蛾
061.之美苔蛾
062.竹黄枯叶蛾
063.天蛾幼虫1
064.天蛾幼虫2
065.杨二尾舟蛾幼虫。

(昆虫分类学)10鳞翅目2

(昆虫分类学)10鳞翅目2

幼虫


黄刺蛾低龄幼虫为害状 黄刺蛾老龄幼虫为害状
羽蛾科 Pterophodidae
羽蛾科 Pterophodidae
世界1000种
前翅2-4片 后翅3片或1片
怎么飞? 各片均密生缘毛
翼蛾科 Orneodidae 又名多羽蛾
前翅6片 后翅6-7片
世界130种
体长4-7mm 体长5-7mm
麦蛾科 Gelechiidae
毒蛾科 Lymantriidae
灯蛾科 Arctiidae
人纹污灯蛾老熟幼虫
枯叶蛾科 Lasiocampidae
大(天)蚕蛾科 Attacidae
天蛾科 Sphingidae
舟蛾科 Notodontidae
粉蝶科 Pieridae
凤蝶科 Papilionidae
螟蛾科 Pyralidae
腹基部有鼓 膜听器。
Sc+R1与Rs 平行至中室 外合并一点 或一段或不 合并。
世界25000种 11亚科
白斑翅野螟 Diastictis inspersalis (Zeller)
豆荚野螟 Maruca testulalis Geyer
绿翅绢野螟 Diaphania angustalis (Snellen)
谷蛾科 Tineidae
体长5-6mm
菜蛾科 Plutellidae
菜蛾(小菜蛾)
茧 Plutella maculipennis
谷蛾科 Tineidae
麦蛾科 Gelechiidae
菜蛾科 Plutellidae
后翅菜刀型 头部鳞毛 前翅R5终止于
谷蛾 否 菜蛾 否 麦蛾 是
蓬松 平滑 平滑
翅前缘或翅尖 翅后缘 翅前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鳞翅目潜蛾、叶潜蛾、透翅蛾、雕蛾、举肢蛾、银蛾、巢蛾、鞘蛾、织蛾、研究及新进展(初稿)林学082 谢云飞 0836110219鳞翅目农林害虫最多的一个目。

绝大多数种类的幼虫为害各类栽培植物,体形较大者常食尽叶片或钻蛀枝干。

体形较小者往往卷叶、缀叶、结鞘、吐丝结网或钻入植物组织取食为害。

成虫多以花蜜等作为补充营养,或口器退化不再取食,一般不造成直接危害。

本文就选取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潜蛾、叶潜蛾、透翅蛾、雕蛾、举肢蛾、银蛾、巢蛾、鞘蛾、织蛾进行探究,了解其今年来的热点和最新进展。

鳞翅目简介鳞翅目(学名Lepidoptera)包括蛾、蝶两类昆虫。

属有翅亚纲、全变态类。

全世界已知约20万种,中国已知约8000余该目为昆虫纲中仅次于鞘翅目的第2个大目。

其中蛾类6000种,蝶类2000种。

同时也是农林害虫最多的一个目。

如黏虫、稻纵卷叶螟、小地老虎等。

分布范围极广,以热带种类最为丰富。

绝大多数种类的幼虫为害各类栽培植物,体形较大者常食尽叶片或钻蛀枝干。

体形较小者往往卷叶、缀叶、结鞘、吐丝结网或钻入植物组织取食为害。

成虫多以花蜜等作为补充营养,或口器退化不再取食,一般不造成直接危害。

有许多重要害虫,如桃小食心虫、苹果小卷叶蛾、棉铃虫、菜粉蝶、小菜蛾以及许多鳞翅目仓虫,如印度谷螟等。

此外,著名的家蚕、柞蚕也属于本目昆虫。

识别特点虹吸式口器;体和翅密被鳞片和毛;翅二对,膜质,各有一个封闭的中室,翅上被有鳞毛,组成特殊的斑纹,在分类上常用到;少数无翅或短翅型;跗节5节;无尾须;全变态。

幼虫多足型,除三对胸足外,一般在第3~6及第10腹节各有腹足一对,但有减少及特化情况,腹足端部有趾钩;幼虫体上条纹在分类上很重要;蛹为被蛹。

成虫一般取食花蜜、水等物,不为害(除少数外,如吸果夜蛾类为害近成熟的果实)。

幼虫绝大多数陆生,植食性,为害各种植物;少数水生。

分类在分类系统上,一般主要根据成虫翅的脉序、连锁方式和触角的类型等特征,将鳞翅目分为轭翅亚目、僵翅亚目鳞翅目成虫和锤角亚目3个亚目。

也有的学者(O.W.Richards乙.R.G.Davies,1977)主张分为小翅蛾亚目、蝙蝠蛾亚目、毛顶蛾亚目、单孔亚目和双孔亚目5个亚目。

至于总科和科的建立,意见也不很一致,如有的主张分为28个总科、158科,有的则分为20个总科、135科等。

潜蛾潜蛾综述潜蛾(Lyonetiidae)鳞翅目潜蛾科的通称。

全世界已知约600种,分布很广。

幼虫多潜入叶片上下表皮间的叶肉组织内为害,因而得名。

幼虫老熟后由潜痕内钻出,在叶片或枝干上做茧化蛹。

成虫有趋光性。

在中国,严重为害果树的种类有银纹潜蛾、旋纹潜蛾和桃潜蛾。

潜蛾热点:枇杷潜蛾(Lyonetia eriobotryae sp.nov.)在2005年7月,云南省蒙自县发现潜蛾科1新种,枇杷潜蛾(新种名来自寄主植物的属名),发现人,武春生、肖春、李正跃。

该新种在云南省蒙自县枇杷的受害株率达80%~90%。

该虫在云南蒙自1年发生多代,世代重叠。

新种成虫将卵产在枇杷嫩叶反面的端部边缘,位于内外表皮之间。

卵孵化后向叶基部钻蛀,沿叶片的主脉蛀入嫩梢内,导致嫩梢枯死,严重影响枇杷的生长和结实。

老熟幼虫爬到一片新叶的背面结一白色丝茧,在其中化蛹。

新种的外生殖器与桃潜蛾很相似,但成虫前翅无中室端斑,雄性外生殖器的颚形突末端小四叉形(桃潜蛾为大二叉形),雌性外生殖器的囊突明显长于桃潜蛾。

成虫花纹与台湾产的石楠潜蛾相似,但新种前翅缺前缘纹,雌性外生殖器有一枚长的囊突。

叶潜蛾叶潜蛾综述1980年以前,我国记录的叶潜蛾科仅有两种,即柑桔叶潜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 stainton)及杨银叶潜蛾(Phyllocnistis saligna Zeller),在1983年,刘秀琼、曾仁光描述了黄片叶潜蛾(Phyllocnistis wampilla Liu &Zeng)。

而后,又发现了两个叶潜蛾的新种,分别是黑面神叶潜蛾(Phyllocnistis breynilla)和酸藤果叶潜蛾(Phyllocnistis embeliella)。

总的来说,叶潜蛾在我国虽然种类较少,但是危害极大。

叶潜蛾热点:柑桔叶潜蛾柑桔叶潜蛾别名绘图虫、鬼画符,属于鳞翅目叶潜蛾科,寄主主要为柑桔、柳、金桔。

幼虫为害柑桔的新梢嫩叶,潜入表皮下取食叶肉,掀起表皮,形成银白色弯曲的隧道。

内留有虫粪,在中央形成一条黑线,由于虫道蜿蜒曲折,导致新叶卷缩、硬化,叶片脱落。

秋梢被害率达100%。

由于造成大量伤口,常诱发溃疡病的发生,给害螨、盾蚧、粉蚧和卷叶虫等提供了良好的过冬场所。

该种的主要防治方法有1. 冬季剪除在晚秋梢和冬梢上过冬的幼虫和蛹;春季和初夏早期摘除零星发生为害的幼虫和蛹,以减少下一代的虫源。

2. 在柑桔夏、秋梢抽发时,控制肥水,采取"去零留整,去早留齐,集中放梢"的抹芽放梢措施,以打断它的食物链,使夏、秋梢抽发整齐,以减轻其为害和减少喷药次数。

3. 药剂防治。

可选用:25%杀虫双水剂600倍液,或25%甲萘威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40%水胺硫磷、25%亚胺硫磷乳油或青虫菌6号液剂或20%保丰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0%双甲脒乳油2000倍液,或20%甲氰菊酯或20%氰戊菊酯乳油8000~10000倍液,或苦楝油200倍液,或20%多杀菊酯或20%速效菊酯乳油2500倍液。

4. 天敌:橘潜蛾姬小蜂,草蛉。

叶潜蛾热点:杨银叶潜蛾杨银叶潜蛾在我国分布于东北、内蒙古、河北、北京、河南、山东、山西、西北等地,在欧洲、印度、日本等国也有发生。

主要为害杨树苗木及幼树。

杨银叶潜蛾以幼虫为害,初孵幼虫潜入叶片食害叶肉,被害叶片留有弯曲的虫道。

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发生严重时,整个叶片仅留叶皮及叶脉。

主要防治方法:(1)保护和利用天敌。

(2)因地制宜的选择较抗虫品种。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增强树势,提高抵抗力。

及时清理落叶等废弃物,集体烧毁,减少虫害。

(3)化学防治春季成虫发生期喷洒50%马拉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500-2000倍液。

叶潜蛾的三个新种由于我国对叶潜蛾方面的研究力度不足,尽管我在各类书刊杂志网络上努力寻找,但依然很难找到更多有关叶潜蛾的资料,实际上,多年来一直投身在叶潜蛾研究上的,也仅仅有华南农业大学植保系的刘秀琼和广州的曾仁光。

所以,我国在叶潜蛾这一块上其实是有很大的空白的,我希望今后有机会能够多做研究。

黄片叶潜蛾柑桔叶潜蛾的近缘种,其生理习性以及危害特点应该与柑橘叶潜蛾相似。

黑面神叶潜蛾发现地为广东广州石牌幼虫为害大戟科的黑面神,隧道显露,常先向叶缘环绕,似在叶边缴镶上一条白边,然后转向叶蔚内万蜕遥弯曲造成隧道,常使整片叶布满白色隧道,隧道内有褐色虫粪。

酸藤果叶潜蛾发现地为广东广州石牌和广东东莞县。

幼虫为害紫金牛科的酸藤果,潜在叶的底面较多,偶也为害叶的表面。

隧道透明白色,无虫粪。

国内外尚未见报道叶潜蛾科昆虫为害紫金牛科植物。

透翅蛾透翅蛾综述透翅蛾(Sesiidae)鳞翅目蛾亚目透翅蛾科的通称。

中国已知40余种。

双翅狭窄。

翅面被稀疏鳞片。

喜在白天飞翔,夜间静息。

尤其晴天中午常在花丛间活动,取食花蜜。

幼虫是钻蛀性害虫,喜在树木枝干内蛀食木质髓部,引起树液向外溢出。

某些种类也蛀食树根或瓜果。

树木受害后往往内部被蛀食一空,树势衰退,枯干致死。

(透翅蛾虽是害虫,却是个唯美的精灵)透翅蛾在我国危害较为严重的有白杨透翅蛾,最新发现的新种有27种。

透翅蛾热点:白杨透翅蛾近年来,由于杨树速生丰产林栽植面积不断扩大,白杨透翅蛾的发生和危害也日趋严重。

白杨透翅蛾以幼虫蛀食危害杨树苗木的枝、干和顶芽。

由顶芽侵入时,使被害处枯萎下垂,抑制顶芽生长,形成秃枝,苗木枝干被害后形成虫瘿,遇大风易折断,对杨树苗木质量构成很大威胁,造成材质下降,严重影响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防治方法:1、严格进行苗木检疫。

在植树前、苗木调运时要严格检疫,防止幼虫随苗木调运扩散,_发现虫瘿要剪下烧毁,以杜绝虫源。

禁止使用有虫苗造林,防止虫情传播。

2、选择抗虫树种。

选甩对蛀干害虫具有较强抗性的杂交杨树新品种,如欧美杨107.'108、廊坊杨3号、4号等杂交杨树品种,一对白杨透翅蛾有较强的抗性,选用抗虫树种可以有效防止白杨透翅蛾发生和危害3、加强抚育管理。

科学旖肥、合理灌溉以增强树势,提高树木抗虫能力。

在成虫产卵期,幼虫孵化期尽量不要进行修枝,避免由于机械伤给幼虫侵入创造有利条件。

.、4、药剂防治。

①成虫羽化盛期和幼虫孵化盛期,可树上喷施40%的氧化乐果乳油8o0倍液2~3次,喷施间隔期15 d左右。

②已蛀入枝干的幼虫用80%敌敌畏5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150倍液或2O%吡虫啉200倍液,用针管注入蛀虫孔内,并用胶泥封堵虫孔,毒杀幼虫。

5、生物防治。

成虫在羽化盛期用性诱剂诱杀雄虫,每亩挂5~6个诱捕器,利用性诱剂诱芯防治,可有效的降低白杨透翅蛾的危害。

透翅蛾新种1、黄珍透翅蛾(Zenodoxu flaou Xu et Liu)2、褐珍透翅蛾(Zenodoxu fuscus Xu et Liu)3、红胸透翅蛾(Zenodoxu rubripeeius Xu et Liu)4、梅岭透翅蛾(Zenodoxu meilinensi Xu et Liu )5、拟褐珍透翅蛾(Zenodoxu simifuscu Xu et Liu )6、天平透翅蛾(Zenodoxus tianpingensis Xu et Liu)7、榆举肢透翅蛾(Heliodinesesia ulmi Yang et Wang)8、霍山透翅蛾(Cisiuvora huoshanensis Xu)9、猕碾桃准透翅蛾(Parantkrene acltidiae Yahg et Wang)10、杨千遂翅蛾( Sesia Hningensis)11、山胡桃透翅蛾(Scasiba coryouora Xu)12、板栗兴透翅蛾(Synanthedon castanevora Yang et Wang)13、湘兴透翅蛾(Synamhedon hunanensis Xu et Liu)14、昆明兴透翅蛾(Synanthedon kunmingensis Yang et Wang)15、景洪兴透翅蛾(Synanthedon jinghongensis Yang et Wang)16、勐腊兴透翅蛾(Synanthedon manglaensis Yang et Wang)17、榆兴透翅峨(Synanthedon ulmicoln Yang et Wang)18、大戟透翅蛾(Chamaesphecia schroederi Tosevski)19、踏郎透翅蛾(Bembecia hedysari Wang et Yang)20、荔枝泥蜂透翅蛾(Sphecosesia litchivora Yang et Wang)21、弄岗泥蜂透翅蛾(Sphecosesia nonggangensis Yang et Wang)22、红花土蜂透翅蛾(Trilochana caseariae Yang et Wang)雕蛾雕蛾科概述雕蛾科(Glyphipterygidae;choreutid moths)是鳞翅目的1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