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一工作计划

脱贫攻坚五个一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重大决策部署和中央扶贫开发会议、省市县委全会及省市县委脱贫攻坚会议精神,大力开展精准脱贫帮扶工作。以促进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为重点,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为突破口,以改善该村面貌、基础设施建设、贫困户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为目标任务,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寻找脱贫致富项目,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积极开展好脱贫帮扶工作。

二、工作目标

帮助贫困村搞好两委班子建设,提高基层民主管理水平;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加快完善落实产业发展规划;帮助开辟致富门路,推进产业化经营;帮助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尤其是贫困户家庭存在的生产生活困难问题;帮助寻找致富门路,努力提高增收致富的能力。通过帮扶使该村贫困户达到“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的要求,XX年计划帮助xx户xx人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超过省扶贫标准线,完成脱贫任务。村集体经济项目建设扎实推进,确保本年度贫困村各项脱贫任务全面完成。

三、重点工作及帮扶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帮扶力量。成立由单位主要负责人任

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中心、下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扶贫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单位党组成员、纪检组长负责联系对接脱贫攻坚工作,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日常工作。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主要抓、具体人员负责抓的工作格局。

(二)加强联系指导,组织结对帮扶。要按照县脱贫攻坚和局党组工作部署,及时调整更新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台账,每两个月至少组织1-2次全单位帮扶干部到村走访帮扶活动;全单位帮扶干部要帮助贫困户制定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措施,每个月与帮扶对象电话沟通联系1-2次,认真做好结对帮扶图片资料和文字记录,如实填写《帮扶手册》。

(三)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工作水平。组织开展讲党课、宣政策、办夜校等活动,协助贫困村切实解决在组织设置、领导班子、队伍素质、组织制度、发展经费和场所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强化制度建设和民主监督,完善村两委的决策机制和办事机制,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总揽全局、指导协调能力,努力提高村级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协助做好村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脱贫攻坚战斗堡垒作用。

(四)加强项目建设,增加村民收入。通过联系协调县级相关部门争取项目、村民自筹、帮扶单位扶持等多种方式,全面加强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帮助实施过渡房建设。二是帮助完成村级活动阵地改建。组织协调XX公司、XX公司等帮扶单位,帮助贫困村开展村级文化阵地改建。三是帮助发展集体经济。继续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向贫困村村民宣讲种植发展基

本情况、收入分红、市场前景等内容,增强村民特别是贫困户加入种植项目的积极性和信心,加快种植产联式合作社建设。四是帮助发展村级劳务公司。帮助贫困村尽快完成村级劳务公司注册,向村民宣传劳务用工政策,帮助留守劳动力就近就业增收,力争年底完成3万元劳务增收计划。

(五)加强慰问走访,解决民生困难。一是开展好帮扶慰问活动。利用“春节”“七一”“国家扶贫日”等传统节日,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对特困党员和特困户开展“一对一”的帮扶慰问活动,为他们提供化肥、种子、资金、技术等,帮助其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二是为贫困学生开展送书籍、慰问金活动,确保贫困户子女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对考上普通高中、大中专院校的贫困家庭子女积极争取贫困学生救助项目。三是积极帮助贫困户解决大病救助、新农合报账、各种证件办理中的实际困难。四是积极动员生产经营者、企业主和社会爱心人士等开展“为贫困家庭献爱心”活动,帮助解决贫困户家庭生活困难和增加收入中遇到的困难等问题,帮助他们寻找致富门路,提高致富技能。

(六)加强致富培训,提高致富能力。协助邀请农业科技人员、农技员、经商成功人士等到村开展致富讲课,本年度开展X次以上农村适用技术科技(主要是水稻、玉米及家畜种养殖技术)培训和宣传培训,努力增强其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增收致富的能力。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坚持定期到村走访联系和深入开展结

对帮扶。单位主要领导至少每季度召集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和农技员及村“两委”研究1次脱贫攻坚;单位党组至少每两月研究1次联系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听取驻村第一书记和帮扶干部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帮扶过程中发现和群众反映的问题;

(二)明确任务,狠抓落实。全局帮扶干部要明确帮扶工作任务,细化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效果。第一书记要按照要求,原则上每月在村上工作不少于2/3工作日,切实履行驻村职责。

(三)加强引导,营造氛围。全面做好帮扶工作的宣传工作,激发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及时总结帮扶工作的好经验,大力宣传脱贫致富的好典型,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进一步增强主人翁意识,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