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四项的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凝血常规报告主要临床意义:①PT是检测外源性凝血因子有无缺陷的敏感的筛检试验,也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用量有效的检测指标。②APTT可用于检测内源性凝血因子及共同途径中一些因子的水平。APTT还可用于检测肝素治疗,要注意APTT测定结果必须与肝素治疗范围的血浆浓度呈线性关系,否则不宜使用。一般在肝素治疗期间,APTT维持在正常对照的1.5~3.0倍为宜。③TT测定主要用于有无纤维蛋白原异常,以及是否发生纤溶与存在抗凝物的情况。④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主要用于出血性疾病(包括肝脏疾病)或血栓形成性疾病的诊断以及溶栓治疗的检测。脑梗死俗称“中风”或“脑卒中”。“中风”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即脑梗死,它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脑梗死在所有中风中占70%~80%,近几年来明显增多,且向年轻化发展。有的患者仅仅27岁,但大多数为45岁以上的中老年。脑梗死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血管内形成血栓,阻塞了血流,造成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和坏死,使患者出现偏瘫、失语、偏侧肢体麻木、走路不稳、大小便失禁、精神错乱、痴呆等症状,甚至成为植物人,部分脑干梗死和大面积脑梗死可致命。早期治疗、早期干预可以改善患者预后,减轻和减少致残率。因为大量临床资料表明,发病后6h 内经过有效的溶栓治疗,可以使血栓溶解,血管再通,使脑梗死痊愈率达到70%~80%,个别资料报道可达近90%,不留有任何后遗症[1]。

3.2 急性脑梗塞的治疗原则:个体化、分型、分期进行治疗。

3.2.1 溶栓治疗:即发病后3h以内进行。可静脉给药溶栓,也可动脉给药溶栓,动脉溶栓未广泛应用于临床。常用药物有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溶栓治疗的主要危险性和不良反应是颅内出血,心源性栓塞脑出血的机会更高。

3.2.2 抗凝治疗:常用的药物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必须作凝血检测。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出血,其中低分子肝素较普通肝素更安全。

3.2.3 抗血小板药物:①阿司匹林,是经济、实惠、安全及最常规的抗血小板预防用药,最低有效剂量为50mg或75mg/d。急性期可增加剂量至300mg/d。用药过程不需要血液学方面的检测,肠溶阿司匹林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②抵克立得,可作为治疗用药和预防用药,剂量及用法是125~250mg /d,进餐时口服。用药过程中应检测血像、肝功能及出凝血等。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粒细胞减少、黄疸和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出血时间延长、溃疡病、血小板减少症及出血性疾病者慎用。该药价格较阿司匹林贵。③氯吡格雷:欧美已经开始使用,该药75mg与抵克立得250mg的疗效相同。

3.2.4 降纤治疗:作用是增加纤溶系统活性和抑制血栓形成,常用药物有降纤酶、东菱精纯克栓酶及蝮蛇抗栓酶等。发病24h内使用。用药过程中应检测纤维蛋白原等[2]。纤维蛋白原是参加止血、血栓形成的主要物质,纤维蛋白凝块又是血栓的主体。由于其分子量比较大,且易在血液中形成网状结构,所以又与血浆黏度有密切关系。正常值为2~4g/L。Fg增高时血液粘度增大,产生血栓的可能性也加大,在动脉壁受损和动脉粥样硬化(AS)时,Fg可在其表在上沉积。Fg是血栓性疾病独立的危险因素。实验证明抗栓、溶栓治疗时,PLT维持在(50~60)×109/L,Fg在1.2~1.5g/L,PT在正常对照值1.5~2.0倍,APTT在正常对照值1.5~2.5倍,TT在正常对照值1.5~5.5倍最为合适。因此脑梗死的治疗中实验室凝血常规的检测非常必要。【参考文献】

[1]谭齐贤.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

[2]李家增.血栓病学[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