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月考试卷及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月考试卷及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月考试卷及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月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弹簧秤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物重G=1N,则弹簧秤A和B的示数分别为()

A.1N,0 B.0,1N C.2N,1N D.1N,1N

2.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甲、乙两平底容器,分别装有深度相同、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

②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

③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

④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甲′=p乙′

A.只有①和③B.只有①和④C.只有②和③D.只有③和④3.如图所示,是a、b两种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若用a、b两种物质分别制成边长相同的实心正方体甲、乙,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则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A.8:1 B.4:3 C.2:1 D.1:2

4.小芳同学利用周末时间到滑冰场滑冰.她站在滑冰场内的扶栏边上用力推一下扶栏,扶栏未动,她却远离扶栏而去.她离开扶栏后,并没有用力蹬冰面,仍能滑很远.这一过程不能说明的物理现象是

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5.下列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小孩从直滑梯上匀速下滑

B.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匀速转动

C.从枪膛射出来的子弹在空中不能直线飞行

D.熟透的苹果从树上竖直落下得越来越快

6.如图所示,小红站在商场匀速向上运动的自动扶梯上(忽略空气阻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她受到重力和支持力

B.她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斜向上的摩擦力

C.她对电梯的压力与电梯对她的支持是一对平衡力

D.她的重力和电梯对她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7.一位小朋友手里拿着的氢气球不小心脱手升到了空中,当气球升到高空时发生了破裂.以下关于气球升到高空破裂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高空大气压增大,气球体积减小,将气球压破

B.高空大气压增大,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

C.高空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

D.高空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减小,将气球压破

8.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立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都是由铁制成的实心物体,其高度从左到右逐步增大,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 P1、P2和 P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P1 = P2 = P3

B.P1<P2<P3

C.P1>P2>P3

D.缺少条件,无法判断

9.烟台南站是高铁站,在其站台与铁轨之间设有安全线。动车进站时,人若越过安全线,有可能被吸进铁轨,发生危险。因此,在站台上候车的乘客应站在安全线外,以确保安全。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其原因是动车通过时,乘客与动车之间()

A.空气流速比外侧慢,压强增大

B.空气流速比外侧快,压强增大

C.空气流速比外侧慢,压强减小

D.空气流速比外侧快,压强减小

10.如图,利用水管测量某地的大气压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当地大气压强等于10.3m高的水柱产生的压强

B.图中C点的压强大于B点的压强

C.图中A点的压强等于B点的压强

D.若把该实验装置移到海拔高度更高的地方,水管中水柱会变长

11.如图,一个锥形瓶下方有一个出水阀门K,当打开出水阀门K时,水面下降,锥形瓶底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应该是下图中哪一个?

A.B.

C.D.

12.下列关于压力和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B.压力和重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C.相对较小的力可以产生相对很大的压强

D.在铁轨下面铺设枕木,是为了减小对地面的压力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研究液体压强时,绘制的甲、乙两种液体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为ρ甲________(选填“>”“<”或“=”)ρ乙,其中________液体是水。

14.中国少林功夫名扬天下,“二指禅”绝活令人稀奇。一个重为600N的人表演时,人体倒立,只用中指和食指支撑全身的重量,两个手指的触地面积共为2cm2,则两个手指对人的支持力为___________________N,这两个手指对地面的压强为________________Pa;若该“二指禅”绝活保持静止1min,则两个手指对人做功______________J.

15.一列以速度v匀速行驶的列车内有一水平桌面,桌面上的A处有方小球。若车箱中的旅客突然发现小球沿如图(俯视图)中的虚线从A点运动到B点,判断列车在

________________(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行驶中,并且向

__________________(选填“东”、“南”、“西”或“北”)转弯。

16.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第1s时,物体处于

________________状态,第7s时,物体处于________________状态,第5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__________N。

17.如图所示是小华家购买的一辆小轿车,他发现轿车的外形类似于飞机的机翼。则轿车在快速行驶过程中,车子上方空气的速度 _______车子下方空气的速度,因而车子上方气体的压强________车子下方气体的压强,从而使得轿车对地面的压力_______车的重力。(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8.如图所示,某同学用手握着重为2N的水瓶静止不动,水瓶受到的摩擦力为

_______N;方向是_______;假若手更加使劲握水瓶,水瓶所受摩擦力将________(选填

“增大”、“减小”或“不变”)。

19.如图甲是搬运泥土的独轮车。车箱和泥土的总重G=1000N,运泥土时从A点提起独轮车把手的力是F,F的大小至少是_____N;如图乙所示,物体重600N,当人在绳端的拉力为400N时,物体仍静止不动,此时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的重力_____(选填“是”或“不是”)平衡力,此时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是_____N。

20.一辆行驶的汽车车厢里挂着一个小球.当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景时,汽车在做__(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运动.此时绳子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__(选填“是”、“不是”或“可能是”)一对平衡力.

21.重104N的车厢,在103N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车厢受到的阻力

________103N;若将拉力增大,则车厢将加速运动,此时车厢受到的阻力________103N;若拉力减小,则车厢将减速运动,此时车厢受到的阻力________103N.(以上三空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2.甲、乙两个正方体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边长之比为1:2,密度之比为3:5,,则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对桌面的压力之比为_____,压强之比为_____.三、作图题

23.如图所示,物体静止在斜面上,请在图中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_____)

24.物体受到水平向左20N的推力在地面上匀速前进,在如图画出水平方向上的力的示意图。

25.图中小球A正从斜面上下向滚动,画出小球A受到的重力的示图

(_______)

四、实验题

26.(1)如图1所示,这个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_____,示数是_____N.

(2)老师建议同学们用身边的物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亮利用一块海绵和一满瓶矿泉水进行了实验探究.

(a)小亮将矿泉水瓶分别正立和倒立放在海绵上,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他是通过观察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现象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有关;

(b)为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在图2乙实验的基础上,他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然后将矿泉水瓶倒立放在海绵上进行比较.

27.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在水平面上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进行如下操作:

a、如图甲,将毛巾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b、如图乙,取下毛巾,将棉布铺在斜面和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c、如图丙,取下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请针对以上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操作中错误的一次是_____(选填“a”、“b”或“c”).

(2)对比两次正确实验操作能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通过的距离越___.

(3)纠正错误后,多次实验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小车,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_____运动.

(4)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自由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到达底端水平面时_______.

(5)在水平面滑行的小车受到的重力和小车对水平面的压力____(“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

(6)上述所有探究实验中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有____(只要求写出一种即可).

28.小明同学学习了力的知识后,他想利用自己的足球探究有关力的问题,于是他做了以下几个实验,请把他得到的结论填上.

实验次数实验方法和现象结论

①用脚踩足球,足球变扁________

②用脚踢足球,足球飞出去,撞到球门被弹回________

③用力越大,足球踢得越远________

④用力向前踢,足球向前飞,用力例钩,足球向后飞________

⑤踢足球的正中,足球平飞,擦边踢,足球旋转飞出________

⑥用力踢球时,脚也感觉到痛________

29.(1)小明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A.在水平面上铺上毛巾

b.如图所示,用手向右推动小车;

c.待小车静止后,记录小车通过的距离为S1

d.依次在水平面上更换木板和玻璃板,重复上述步骤,记录距离为S2、S3

e.比较S1、S2、S3,得出结论。

分析小明的实验操作方法,评估小明的操作是否科学,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2)小刚选用了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他在水平面上依次铺上毛巾、木板、玻璃板,再使用数据传感器,采集小车在3次实验中,从斜面同一高度静止下滑至斜面底端和水平表面的“速度与时间”图像(如图甲、乙、丙所示)

由“速度与时间”图像可知,小车所受的阻力越小,小车速度减小到0所需的时间就越___(选填“长”或“短”)。推测当小车所受阻力为0时,小车将_________。

请在图丁中画出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静止下滑至小车所受阻力为0的水平表面的“速度与时间”图像(下滑至斜面底端的速度与时间图像已画出)

(________)

30.小伟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他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①.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接触面积的大小。

接下来小伟通过如图所示实验操作验证他的猜想:

(1)实验中小伟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水平______拉动木块在长木板上滑动,这样做是根据______的原理测出木块受到的______的大小的。

(2)如果小伟要探究猜想②,他应该选择______ 两幅图所示的实验步骤来操作,根据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得出结论: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____________ ,滑动摩擦力越大。

(3)小伟要探究猜想③,他将木块切去一半,重复甲的操作过程,如图丁所示。他比较甲和丁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可靠吗?

答:_______ 。小伟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详解】

甲图中弹簧测力计右端由于物体的重力,受到了一个水平向右的1N 的拉力.弹簧测力计的左端也受到了一个力的作用,因为重力通过绳子对弹簧测力计施加了一个1N 的向右的拉力,弹簧测力计就会通过绳子对左端固定点施加了一个1N 的拉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固定点也会对弹簧测力计施加一个1N 的向左的拉力;

乙图中物体由于重力的作用会对弹簧测力计分别施加一个向左和一个向右的1N 的拉力,弹簧测力计受到的力和甲图是一样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就是相等的.

2.D

解析:D 【解析】

①容器质量相等,容器内的液体质量也相等,所以总重相等,即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F

=F 乙,故①错误;

②液体的质量相等,由图知,乙容器越往上,口径越大,所以乙中液体体积大,根据

m

V

ρ=

可知,乙的密度小,故ρ甲>ρ乙,故②错误; ③因为ρ甲>ρ乙,且液面相平,根据p gh ρ=可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 甲>p 乙,

故③正确;

④总重相等,容器的底面积相等,根据F G

p S S

==得,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 甲′=p 乙′,故④正确; 故选D .

点睛:关键是判断出两液体密度大小的关系,根据图可知,乙液体体积大,而两液体质量相等,所以根据密度公式可判断密度大小,再判断其它就没有难度了.

3.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1)由图可知,当V a =V b =1.0cm 3

时,m a =8.0g ,m b =4.0g ,

由ρ=可得,a 、b 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

===

=;

(2)因实心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ρgh,

所以,等高的正方体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

=

=.

4.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题干所描述的现象能够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正确;

B、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故B错误;

C、题干所描述的现象她却远离扶栏而去,由静止变为运动,能够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C正确;

D、没有用力蹬冰面,仍能滑很远,题干所描述的现象能够说明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故D正确;

5.A

解析:A

【详解】

A.小孩从直滑梯上匀速下滑,速度、运动方向都没有变化,所以运动状态不变,故A符合题意;

B.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匀速转动,速度不变、运动方向改变,所以运动状态改变了,故B 不符合题意;

C.从枪膛射出来的子弹在空中不能直线飞行,速度、运动方向都发生变化,所以运动状态改变了,故C不符合题意;

D.熟透的苹果从树上竖直落下得越来越快,运动方向不变、速度改变,所以运动状态改变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A

解析:A

【详解】

AB.人匀速上升,合力为零;此时人受到重力、支持力,人由于惯性在扶梯上与扶梯一起向上运动,水平方向没有摩擦力,故A正确,B错误;

C.人对扶梯的压力与扶梯对人的支持力,分别作用在电梯和人上,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这两个力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

D.人受到的重力和扶梯对人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A。

7.C

解析:C

【详解】

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当气球升到高空时,外界的气压减小,内部气压大于外部气压,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

解析:B 【解析】

规则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可以用液体压强的公式来解释. 即:F G gV gSh P gh S S S S

ρρρ=

==== 三物体由同种材料制成,密度相等,由图知,其高度从左到右逐步增大,所以压强也逐步增大. 即123P P P <<. 故B 正确.

9.D

解析:D 【分析】

本题考查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详解】

动车进站时,乘客与动车间的空气由于动车的运动而变快,而流体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故D 说法正确,ABC 说法都不正确。 故选D 。

10.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 .读图可知,管内水面到水槽中水面的竖直高度为9.8m ,因此,当时的大气压强等于9.8m 高的水柱产生的压强,故A 错误;

B .

C 点的上方是真空,压强为0,B 点的上方有水柱,所以图中C 点的压强小于B 点的压强,故B 错误;

C .A 、B 两点的压强都等于当地大气压强,所以C 正确;

D .若把该实验装置移到海拔高度更高的地方,大气压强变小,所以水管中水柱会变短,故D 错误。

11.D

解析:D 【解析】 【详解】

随着水的流出,瓶内水的深度在减小,根据p =ρ水gh 可知,水对瓶底的压强在减小。同时由于水的压强减小,阀门的水流速度也在减小,且由于瓶身越往下越粗,所以瓶内水面高度下降得越来越慢,即瓶内水的深度减小得越来越慢,所以水对瓶底的压强也减小得越来越慢。故D 正确,A 、B 、C 错误。

12.C

【解析】 【详解】

AB .当把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压力由重力引起F =G ;但有时压力与重力无关(如向墙上按图钉的压力与重力无关),但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受力面,所以AB 错误;

C .根据压强公式F

p S

=可知,压力相对较小,如果受力面积更小,就可以产生很大的压强,故C 正确。

D .铁轨下面铺设枕木,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地面的压强,故D 错误;

二、填空题

13.> 乙 【详解】

[1]相同深度时,,由于,所以; [2]由液体压强公式得乙的密度:

所以乙液体是水。

解析:> 乙 【详解】

[1]相同深度时,p p 甲乙>,由于p gh ρ=液,所以ρρ甲乙>; [2]由液体压强公式得乙的密度:

2332

610Pa =110kg/m 10N/kg 610m

p gh ρ-?==???液 所以乙液体是水。

14.600N 3×106Pa 0 【解析】 【详解】

第一空.人体倒立,只用中指和食指支撑全身的重量,即两个手指对人的支持力为600N ;

第二空.与这两个手指接触的地面受到的压强:p

解析:600N 3×106Pa 0 【解析】 【详解】

第一空.人体倒立,只用中指和食指支撑全身的重量,即两个手指对人的支持力为600N ; 第二空.与这两个手指接触的地面受到的压强:p =

F S =

G S =42600N 210m

-?=3×106Pa ;

第三空.由于人体倒立处于静止状态,没有在支持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故两个手指对人做功为0J.

15.减速 南 【详解】

[1][2]火车以速度v 匀速行驶,球突然向前运动,说明火车正在减速,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速度,故相对火车前进;球同时相对火车向北运动,说明火车向南转弯,球由于惯性

解析:减速 南 【详解】

[1][2]火车以速度v 匀速行驶,球突然向前运动,说明火车正在减速,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速度,故相对火车前进;球同时相对火车向北运动,说明火车向南转弯,球由于惯性在南北方向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相对与火车向北运动。

16.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4 【详解】

[1]由图乙的图象知,物体在速度为0,所以第1s 时,物体处于处于静止状态。

[2]速度保持2m/s 保持不变,进行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第7s 时,物体

解析: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4 【详解】

[1]由图乙的-v t 图象知,物体在03s 速度为0,所以第1s 时,物体处于处于静止状态。

[2]69s 速度保持2m/s 保持不变,进行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第7s 时,物体处于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

[3]由图乙的-v t 图象可知,在6

9s 内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物

体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 与推力F 是一对平衡力,即f F =,由图乙的-F t 图象可知,在69s 内,推力4N F =,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

4N f F ==

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物体与地面间的压力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在36s ~内,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粗糙程度、物体与地面间的压力相同,因此36s ~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4N ,即第5s 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4N 。

17.大于 小于 小于 【详解】

[1][2][3]轿车在快速行驶过程中,空气经过车子上方的路程大于下方的路程,通过的时间相同,车子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大于车子下方空气的速度,在流体中,流

解析:大于 小于 小于 【详解】

[1][2][3]轿车在快速行驶过程中,空气经过车子上方的路程大于下方的路程,通过的时间相

同,车子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大于车子下方空气的速度,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车子上方气体的压强小于车子下方气体的压强,车子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力差,所以车对地面的压力小于重力。

18.竖直向上 不变 【解析】 【详解】

他手握水瓶静止在空中,水瓶处于平衡状态,水瓶受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空杯子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等于重力。 第一空.水瓶受

解析:竖直向上 不变 【解析】 【详解】

他手握水瓶静止在空中,水瓶处于平衡状态,水瓶受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空杯子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等于重力。 第一空.水瓶受到的摩擦力与重力相等为2N ; 第二空.摩擦力与重力方向相反,方向是竖直向上;

第三空.假若手更加使劲握水瓶,水瓶依然保持静止,竖直方向上重力和静摩擦力依然平衡,即手对空水瓶的摩擦力不变。

19.不是 200 【解析】 【详解】

由图甲知道,独轮车相当于是杠杆,且车轮轴处是支点,重力G 是阻力,支点到重力作用线的距离是阻力臂,力F 是动力,支点到力F 作用线的距离是动力臂,由图甲知道

解析:不是 200 【解析】 【详解】

由图甲知道,独轮车相当于是杠杆,且车轮轴处是支点,重力G 是阻力,支点到重力作用线的距离是阻力臂,力F 是动力,支点到力F 作用线的距离是动力臂,由图甲知道,阻力

臂应是0.4m ,动力臂是1.6m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

F L

G L ?=?阻动知道,F 的大小是:G L 1000N 0.4m

F 250N L 1.6m

阻动??===;

由图乙知道,物体静止不动,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拉力,由于使用的是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当F ′=400N 时,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小于物体的重力,即此时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的重力不是平衡力,且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

F ?''600N 400N 200N

G F =-=-=支持力,此时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是:

200N

F F

==

压支持力

20.加速不是

【详解】

当汽车加速时,由于惯性,小球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小球就向后偏;根据球向后偏可知汽车做加速运动.

忽略空气阻力,小球受竖直向下的重力,沿绳子斜向上的拉力,这两

解析:加速不是

【详解】

当汽车加速时,由于惯性,小球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小球就向后偏;根据球向后偏可知汽车做加速运动.

忽略空气阻力,小球受竖直向下的重力,沿绳子斜向上的拉力,这两个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这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

21.等于等于等于

【详解】

由题意可知,车厢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拉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车厢受到的阻力等于103 N.运动的车厢受到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和接

解析:等于等于等于

【详解】

由题意可知,车厢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拉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车厢受到的阻力等于103 N.运动的车厢受到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所以及时加速或者减速,它受到的阻力都等于103 N

22.3:40 3:40 3:10

【详解】

∵甲、乙两个正方体的边长之比L甲:L乙=1:2,

∴根据S=L2和V=L3可得:S甲:S乙=1:4,V甲:V乙=1:8,

∵m=ρV, 且

解析:3:40 3:40 3:10

【详解】

∵甲、乙两个正方体的边长之比L甲:L乙=1:2,

∴根据S=L2和V=L3可得:S甲:S乙=1:4,V甲:V乙=1:8,

∵m=ρV, 且ρ甲:ρ乙=3:5,

∴质量之比:m

m

=

V

V

ρ

ρ

甲甲

=

31

58

?

?

=

3

40

;

∵G=mg,

∴G

G

=

m g

m g

=

m

m

=

3

40

∵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对水平面的压力之比:F

F

=

G

G

=

3

40

∵p

=F

S

∴甲、乙对水平面的压强之比

p甲:p乙=F

S

F

S

=

F

F

×

S

S

=

3

40

×

4

1

=

3

10

.

三、作图题

23.

【详解】

从图中可看到,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斜面对它的垂直斜面向上支持力、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作用,作用点都在物体的重心,由此作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24.

【解析】因为物体水平向左匀速前进,所以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平衡力即推力和摩擦力,关键示意图的画法作图如下:

25.略

【解析】

作用点在球的中心,从球心沿竖直向下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标上箭头表示重力的方向,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

26.0~5N 0.2N 3.6 海绵的凹陷程度受力面积将其中一瓶水倒掉一部分

【解析】

【详解】

(1)如图所示,这个测力计的量程是0﹣5N;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示数是

3.6N.

(2)(a)小亮将矿泉水瓶分别正立和倒立放在海绵上,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根据转换法,他是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图中压力相同,受力面积不同,作用效果不同,故实验现象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

(b)为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要改变压力大小,故在图2乙实验的基础上,他接下来的操作是:将其中一瓶水倒掉一部分,然后将矿泉水瓶倒立放在海绵上进行比较.

27.b 远匀速直线速度相同不是控制变量法

【详解】

(1)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等,应让小车从相同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则b步骤错误,因为在斜面上铺上棉布改变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就不能保持初速度相同了;

(2)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由图示可知,木板的表面最光滑,则小车在木板表面受到阻力最小,运动的距离最长;

(3)由实验可知,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远,速度减小得越慢;(4)实验中每次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

(5)在水平面滑行的小车受到的重力和小车对水平面的压力不是一对平衡力,因为不满足平衡力的条件:同物、等大、反向、共线;

(6)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28.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大小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力的方向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29.不科学,用手推无法控制小车每次初速度相同长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

【详解】

[1]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用手向右推动小车不科学,无法控制小车每次初速度相同;

[2]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小车速度减小到0所需的时间就越长;

[3]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所受阻力为0),则小车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它将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4]小车在所受阻力为0的水平表面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图像如下:

30.匀速直线二力平衡摩擦力甲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越大不可靠没有控制压力的大小相同

【解析】

【详解】

(1)实验中应水平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木块作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知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大小;

(2)要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需使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积大小相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所以应选择甲图和丙图;

由图知,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3)要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的关系,需使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改变接触面积的大小,而小伟将木块切去一半,则在接触面积变化的同时,压力也发生了变化,所以得出错误结论,不可靠;正确而又简便的操作应是:将切下的木块叠放在被拉木块上面,重复甲的操作过程,比较它和甲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