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和凝华教学反思

升华和凝华教学反思
升华和凝华教学反思

《升华和凝华》教学反思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还是遵循学生探究为主的原则,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并安排了碘的升华、凝华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让学生自己完成对知识的建构。上完这节课,感觉不是很满意,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分析了一下,本节课仍存在的不足之处有:

1、高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对于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学生可能平时不怎么注意。而且都是农村的孩子,学生知识面窄了些,除了对霜有印象之外,对于其它的一些实例都不是很了解。当问道“你知道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质会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哪些物质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学生想了好久,答不上来。有些学生甚至连樟脑丸都感觉陌生。虽然拿了些樟脑丸给他们观察,但没用过的同学对于它的升华还是难理解。下次应该拿用过的和没用过的樟脑丸给他们对比,可能效果好些。在讲钨丝的升华和凝华时,只以室内的旧灯管做例子,学生有些茫然,应该找些发黑的灯泡或废弃的灯管的灯丝

观察的实物。

2、这节课的很多例子离学生太远,如结冰的衣物也会变干、北方在冬天出现的窗花、雾凇、以及干冰等知识,由于没有此类的生活经验,学生对这些内容的接受感觉是被动的。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上看,有很多东西是难理解的,有的学生还以为霜是露水变来的。以后在课件上多找些具体且形象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相关内容。

3、课堂上,我解释得多了点,因为见到学生对很多的实例不了解,只能由我讲述、引导。我想,还是在课件上多下点功夫,通过形

象的实例让学生自己分析和理解。

4、学生的分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碘的升华,之后再观察凝华。实验中出现了一些小问题,碘多了一些,试管又小,感觉实验效果不太好。有个别组在加热时,碘颗粒好像还熔了,没有达到实验效果。查了一下相关资料,原来碘的升华实验不宜用火焰直接对盛碘的试管或瓶加热。因为这样做,有时会导致碘的熔解,而使学生误解为是先熔解后蒸发的现象。应该把试管换做烧瓶,碘再少一点,让酒精灯对石棉网加热,但石棉网离开烧瓶一段距离。使石棉网上方的热空气上升来对烧瓶内的碘加热,从而避免碘的熔解。如果能让碘完全变成气体,那是最好的。虽然以前在实验中很少遇到这样的情况,但既然出现了,以后还是要多加注意。

张兰廷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设疑:固态和气态能不能直接发生转化呢?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及吸、放热情况 2、能简单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新课自我学习 阅读课本P42第三段学习什么是升华和凝华现象? 三、小组合作探究 活动:加热碘, 思考: 1、放入热水前:碘是什么状态? 2、放入热水后:观察到的什么现象?说明碘变成什么状态? 3、放入冷水后: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碘变成什么状态?在物态变化时,有没有看到液态碘? 小组合作探究: 加热后烧瓶内充满紫红色的碘蒸气;冷却时,玻璃杯上出现固态碘。 1、这个“人工雪景”就是由于升华和凝华现象形 成的。 2、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一、升华和凝华 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 分析:强调概念中“直接”两字,即不出现液态。 分别写出六种物态变化名称并说明其概念2.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1)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的实例: (2)组织、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课本P42图2-38、2-39实例。并在(让学生把答案写在纸上进行投影)。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引导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举例:如: (1)天气寒冷时,教室玻璃内表面出现的“窗花”; (2)雾凇、霜的形成; (3)灯丝变细,灯泡内壁变黑; (4)樟脑丸变小 四.展示反馈 全班交流各组的解释和看法(把答案写在纸上) 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认真阅读并进行热烈的讨论分析其中发生的主要的物态变化 五、点拨提升 强调升华和凝华现象的产生 六、课堂检测:(投影) 1、碘变成紫色的气体 2、卫生球变小了 3、霜的形成 4、雾、露的形成 5、水结冰 6、夏天衣服被晒干 7、冰化成水 8、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 七、布置作业: 课本P43WWW课后题第1,2题 八、板书设计 2.4升华和凝华 升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时要吸热。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凝华。凝华时要放热。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3.4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理解升华和凝华定义中的“直接变成”的含义 2、难点:对生活中现象的解释 目标问题化: 1、什么是升华、凝华? 2、升华和凝华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 3、在日常生活中,你知道哪些是升华?哪些是凝华? 教学思路: 创设情境: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再继续吸热就变成水蒸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物质吸热后能不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呢?学生们思考 实验:给装有碘的封闭试管加热,让学生观察碘最后的状态,然后让其冷却再观察碘的状态。提问:固态的碘加热后变成什么状态?冷却过程中,碘由什么状态变成什么状态? 【自主学习】课本P64,回答 1、什么是升华?升华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什么是凝华?凝 华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分别举例哪些是升华,哪些是凝华。

【合作探究】分别说说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展示环节】展示上面的问题。 【自主学习】物理与生活 1、人工降雨 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常温下为气态),干冰进入云层,很快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则高空水蒸气就成为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为雨滴落到地面上。 2、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可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效果。这种雾气是干冰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雾。 3为什么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内壁会发黑? 【合作探究】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霜、雾、露是怎么形成的?【展示环节】分析云、雨、雪、霜、雾、露是的形成。 【自主学习】用图表总结有哪几种物态变化并说明吸热情况。 【拓展延伸】冬天清晨,在有人居住的室内窗户上往往会出现冰花,冰花是怎么形成的?出现在窗户哪里?

升华和凝华公开课教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4节升华和凝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4、重、难点: 判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解释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物质由_______转变为_______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 式是________和________。 2、物质由_____转变为_____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过程______ 热量。居民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用_________ 的方法,是石油气变成液体储存在钢瓶里的。 3、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B、蒸发不需要吸热,沸腾需要吸热; C、蒸发是液体表面汽化的现象,沸腾则是在液体内部进行的 汽化现象; D、蒸发是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 4、夏天扇扇子,人感到凉爽,主要是因为扇来的风:() A、降低了周围的温度; B、降低了人的体温; C、加快了人身上的汗水的蒸发; D、赶走了人体周围的热空气。 (二)、导入新课 一、升华和凝华 探究:物质能不能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 你的猜想:…… 依据:…… [演示实验]碘升华和凝华实验 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并盖紧塞子,烧杯中加入热水,将试管放入烧杯中加热。当试管中充满某种气体后将试管取出放入凉水中。

仔细观察: 1.加热前碘是什么状态的? 2.加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3.停止加热并冷却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 [分析] 【结论】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过程中物质 需要吸热。 【结论】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中物质需要放热。 加热前 :碘是什么状? 固态 变化条件:吸热 加热后:碘是什么状? 气态 停止加热冷却后:试管壁上的碘是什么状态? 固态 变化条件:放热 停止加热冷却时:试管壁上的碘是什么状态? 气态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第四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导学案姓名班级 【温故知新】 1.物质从_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态,叫汽化.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汽化的两种方式;物质从__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_态,叫液化.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液化的两种方法. 2.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_________现象.在沸腾过程中,虽然继续对水加热,但只能使水不断地变成_________,它的温度_________. 3.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_________,不同液体的_________不同.4.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_________现象.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_________. 5、与是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自主预习】 预习要求:请同学们根据“预习目标”,仔细阅读课本完成以下内容。 一.填空题 1.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______态的现象叫做凝华,物质在凝华过程中要______热。 2.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______态的现象叫做升华,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______热。3.实验室常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来获得低温,这是因为二氧化碳在______时______热的缘故。 4.用久了的电灯泡壁会发黑,这是因为灯泡内的钨丝______和______而形成的。 5.指出下面的物理现象属于物态变化的哪种方式。 (1)萘球过一段时间后会变小。______ (2)冰冻湿衣服在0℃以下也会干。______ (3)沥青马路在太阳照射下熔化。______ (4)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______ (5)戴眼睛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暖和的室内时,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______ (6)寒冷的早晨,窗玻璃上凝结着冰花。______ 二.选择题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水的沸点是100℃ B.水的温度达到沸点时就能沸腾 C.在一个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是100℃ D.以上说法都正确 2.在物态变化过程中,放出热的是[ ] A.凝华、凝固、汽化 B.熔化、凝华、液化 C.液化、凝固、凝华 D.汽化、升华、熔化 3.下列物态变化过程属凝华现象的是[ ] A.草地上露水的形成B.夏天冰雹的形成 C.清晨大雾的形成D.以上都不是 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课前组内进行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将问题展示出来。

最新初中人教版物理人教八年级上册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升华和凝华的实验现象,提升观察能力。通过分组讨论问题,解释现象,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 2.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乐于探索未知事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升华和凝华现象是学生学习中容易忽略的两种物态变化,尽管升华和凝华现象并不罕见,但不易被学生注意,他们总认为固态和气态之间的变化必须经过液态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切实帮助学生澄清模糊的认识,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把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过程变成学生自主学习和活动的过程,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让同学们自觉产生固态与气态之间是否会转变的疑问,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教学难点: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教学策略 升华和凝华是物态变化中的一组现象,与前面学习的四种现象一起构成完整的物态变化体系。尽管升华和凝华现象生活中并不难见到,但不易被学生注意。而且气体不易看见,难以直接观察到。本节课的设计与教学力求从生活和实验出发,利用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辅以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些不太常见的现象,为学生创设了多种多样的情境,实验激趣,问题驱动,充分让学生观察、实践、思考、动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回答问题精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了提高。

(完整word版)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各自的吸放热情况 难点: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把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过程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活动的过程。【教学器材】 实物投影仪、照片、铁架台、烧瓶、酒精灯、细线、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学习了有关自然界中物质状态及其变化的情况。下面来做一个简单的回忆和归纳。 1、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存在状态主要有哪些?

2、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 3、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属熔化?哪些属于凝固? 4、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 5、汽化的两种方式是什么?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6、那么我们来猜一猜:自然界中,固态与气态之间能否转变呢?举例说明。 学生答:固态、液态、气态 学生答: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是一个吸热过程;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 学生答:如冰化成水、铁变成铁水等是熔化;水结成冰、油变成固态油脂、蜡烛油变硬等是凝固。 学生答: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是一个放热过程。 学生答:蒸发和沸腾它们的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不同点:温度条件不同;发生地点不同;剧烈程度不同 学生答:能;如:衣柜中的卫生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干了;冬天的雪人变小了;雪花的形成等。 复习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 老师要帮助学生整理纠正一些不正确的答案。 二、新课开始 [演示]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通过活动来观察物质在固态与气态之间的变化。 1、先装置好实验仪器 2、观察瓶中碘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3、移去酒精灯,然后观察瓶中的变化。

(八年级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教案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加热碘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从而得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再联系实际分析一些自然现象,理解升华吸热、凝华放热,以及它们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升华和凝华是自然界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转变的过程,但同学们对这种转变的过程和转变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并不非常熟悉,而且也很难直接观察到,因此要掌握好这一节内容,我们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把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过程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活动的过程。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 2、知道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 3、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 4、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收集材料和对日常现象实验的观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探求知识的欲望。

5、通过小组活动、课堂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学具:收集的文字资料。 2、实验仪器:烧瓶、酒精灯、棉线、碘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各自的吸放热情况。 2、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3、了解升华、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法与学法: 教法:实验法、例举法。 学法:注重实验现象的观察、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程序: 一、复习引入(3分钟) 前面我们已学习了有关自然界中物质状态及其变化的情况。下面来做一个简单的回忆和归纳

1、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存在状态主要有哪些? 2、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 3、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 4、那么我们来猜一猜:自然界中,固态与气态之间能否直接转变呢?举例说明。 二、探究新知(30分钟) <一>教师引导: 下面我们通过活动来观察物质在固态与气态之间的变化: 1、先装置好实验仪器 2、观察瓶中碘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3、移去酒精灯,然后观察瓶中的变化。 4、棉线上析出的碘是怎么来的? 5、下面我们来归纳一下活动中发现的一些现象。 (1)碘是怎样变成气体的? 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2)什么是升华?

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2、固态碘在烧瓶里时间久了会产生气态的碘,但是非常缓慢,不容易观察,我们为了加快它的变化该怎么办呢? 问:碘的熔点是113.7摄氏度,但是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可以到500摄氏度,怎么样能让碘在不熔化的情况下做这个实验呢? 烧杯中加热水;将烧瓶放在烧杯上加热。(持续.......大概20s) 3、当固态的碘变为碘蒸气充满烧瓶后,拿着烧瓶在教室内展示并问:烧瓶底部有没有出现液态的碘?烧瓶内部你看见了什么现象? 把你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导学案中。 下面注意老师的操作: 把烧瓶放入冷水中冷却。拔出塞子。学生思考,多数 同学回答:应该 用热水给它加 热,因为一个标 准大气压下水 沸腾的温度不 会超过100摄氏 度,所以这个温 度下碘肯定不 会熔化。 在晃动烧瓶时 仍然可以看见 碘在底部晃动 而且可以听见 声音,学生一起 回答:底部还是 固态碘,烧瓶内 充满了好看的 紫色气体。 学生看见紫色 气体渐渐消失, 操作简单, 所以要认 真考虑实 验中可能 出现的问 题,想方设 法解决问 题。这样可 以培养学 生设计实 验的能力。 在展示时 要晃动烧 瓶,使学生 确信烧瓶 里没有液 态的碘,碘 蒸气是紫 色的,所以 全班学生 都可以清 楚看见实 验现象。 如果不给 烧瓶冷却, 碘蒸气的 凝华相对 时间比较 长,所以为 了提高效

析 现 象 问题1:加热前碘是什么状态? 问题2:加热过程中碘出现了什么状 态?这个过程需要吸热还是放热? 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加热过程中 有没有液态碘? 问题3:后来的固态碘是从哪里来的, 是放热所致还是吸热所致?你判断 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回答:加热 前碘是固态的。 学生回答:加热 过程中没有液 态的碘生成,有 大量的碘蒸气 出现,这个过程 需要吸热,因为 外界给它加热。 学生回答:后来 的固态碘是碘 蒸气遇到冷的 烧瓶壁和塞子 放热产生的。 学生尝试归纳: 上面的实验说 明了物体可以 在固态和气态 之间直接转换。 学生翻开课本 里对学生 进行判断 物态变化 方法的教 学,使学生 学会判断 方法。 根据实验 现象总结 实验结论 是实验的 最终目的, 在此培养 学生分析 问题能力。 强化凝华 过程是放 热的,突破 难点。 利用所 学物理知 识解释生 活中的现 象。培养学 生应用物 理的能力。

升华和凝华 导学案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导学案 学生姓名:________ 成绩等次:____ 3 四、升华和凝华 [导学目标]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课堂导学] 一、演示课本上的想想做做,学生观察、思考。 实验现象:将碘锤加热时,可发现固态碘变为________;这是碘发生了______现象,停止加热,过一会发现碘蒸气变成了_______;这是碘发生了______现象。 二、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1.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变小是__________; 2.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是________________; 3.用久了的的灯泡的灯丝变细了,灯泡变黑了,这是灯丝先______后又______的结果。 4.北方,冬天的早上出现的霜是______,早上窗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_______;冰花在窗玻璃的___(填“内”或“外”)表面,树枝上出现的雾凇是______现象。 [课堂导练] 1.水的三态联系,将右图填完整 2.填写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名称: 严冬之夜在玻璃室内一侧出现“冰花”______;放在箱子 里的卫生球变小了_____; 3.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 A.放在火炉上的冰一会儿不见了 B.我国北方寒冷的冬天地上出现了一层白色的霜 C.用久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 D.冬天,湿衣服结冰后变干了 4.干冰升华时会看见周围有_______,它是干冰升华___热使周围空气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而成的小水滴.舞台上的烟雾就是这样形成的 5.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常会出现“窗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升华现象 B.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凝华现象 C.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升华现象 D.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凝华现象 6.夏天,小亮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一只冰糕,发现包装纸上附有一些小冰晶,这是水蒸气_______而成的;随后又发现它在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而形成的。 7.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早晨有浓雾 B.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C.屋顶上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水结成了冰 8.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A.铁水被浇铸成工件 B.冰冻的衣服也会干 C.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 D.冬天用湿手摸室外的铁器时,觉得粘手 9.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CO 2)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效果,这种雾气是 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 B.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 C.干冰迅速升华变成的气 D.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及凝固形成的小冰晶 10.夏天我们吃冰棒时,撕开冰棒包装纸,会发现冰棒冒“白气”,这是由于冰棒周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______而形成的,据你的观察,冰棒冒的“白气”是向____(填“上”或“下”)的。 [知识小结 ] 1.升华:物质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过程要 热。

八年级物理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升华和凝华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新课标版课题升华和凝华课时1日期学习目标主备人学习重点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学生易误认为升华和凝华需通过液态这一过程。备课组长学习难点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学生易误认为升华和凝华需通过液态这一过程。负责人签字方法导引讲授法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投影:人们在欣赏文艺演出时,经常会看到舞台上“白雾弥漫”,你知道它究竟是什么吗?它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2、新课讲授探究:人工造“雪”(1)投影实验步骤:①按课本图的实验装置,在锥形瓶内放入少许樟脑丸粉末,再将一根细的枯树枝放入,然后将瓶子密封。点燃酒精灯缓慢加热进行实验,仔细观察瓶内有什么出现?有没有液态物质出现? ②停止加热,使其冷却。仔细观察锥形瓶内又有什么出现?有没有出现液态物质? (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强调:一是要缓慢加热;二是要学生注意观察瓶底有无液态物质出现。(3)组织各小组学生代表汇报 实验观察的结果。 (4)进行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樟脑丸粉末在实验过程中的变化情况:①固态的樟脑丸粉末经加热后能直接变成气态

的樟脑丸蒸气;②气态的樟脑丸蒸气要冷却后方可直接变成固态的樟脑丸粉。 3、升华凝华基本概念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时要吸热。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凝华。凝华时要放热。 4、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1)组织、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课本图2- 36、2-37实例,并让学生把答案写在纸上进行投影,进行分析交流。(2)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的实例:(3)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45“生活、物理、社会”,了解人工降雨的原理及过程。师生共同分析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升华→熔化。 5、典型例题分析教室玻璃“窗花”形成的原因,并分析“窗花”在内表面还是在外表面。 6、学生练习 1、在严寒的冬天,挂在室外一直冰冻着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因为发生了() A、蒸发现象 B、熔化现象 C、凝华现象 D、升华现象

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

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重点]: 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形成完整的物态变化体系 [难点]: 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解释 [教学器材准备] 多媒体课件、酒精灯、碘、火柴、烧杯、圆底烧瓶、三脚架、石棉网、新旧白炽灯各一只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情境,引入新课 分析下面四句诗,你能从中找出那些物态变化? 春暖花开冰雪消融, 夏日炎炎河水干涸, 秋意浓浓禾苗露珠, 寒冬腊月河水结冰。 教师:刚才前面四句诗说明固态和液态,液态和气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那么固态和气态之间能否直接相互转化呢? 学生大多能答,有少数不能答。 教师:如果能,那你能否举出例子来说明呢? 学生举例 (二)、进行新课 1、想想做做【碘升华与凝华实验】 教师操作,学生观察现象,回答问题 (1)、实验前,在烧杯里你观察到碘的颜色_____。状态。

猜想把碘加热会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给烧杯里的碘加热,烧杯中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加热过程中,观察有没有液态的碘出现。(4)、停止加热后,在烧杯壁和表面皿底部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移去酒精灯后,观察有没有液态的碘出现。 (6)、通过实验你得到什么结论? 2、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升华与凝华概念 3、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哪些是升华与凝华现象 4、学生举例,教师及时给以表扬 5、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进一步巩固知识 学生回答,教师适当归纳 6、想想议议【水的三种状态之间的转化】 学生独立完成 7、知识拓展:关于人工降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一些人工降雨知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物理与生活联系密切 8、课内练习 夏天,小林为了解渴,从冰箱里拿出一支棒冰,小林发现棒冰上粘着“白花花”的粉,一剥去包装纸,棒冰上就会冒烟,他把这支棒冰放进茶杯里,不一会,茶杯外壁会出“汗”,你能帮助解释这些现象吗? 9、交流 云、雨、雪、雾、露、霜的形成及与人类的关系。 (三)、课堂小结 以“学到了什么”为线索,师生共同回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学生小结,教师补充。 归纳物质三态之间的变化 (四)、作业布置 能够利用电冰箱制造出露、雾、霜吗?请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写出具体的方案,并在家中尝试。 [板书设计] 一、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吸热 2、凝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放热 二、六种物态变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与凝华教案苏科版

江苏省沭阳银河学校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与凝华》教案苏科版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投影片(画面):人们在欣赏文艺演出时,经常会看到舞台上“白烟滚滚”,以渲染气氛。 问:你知道它究竟是什么吗?它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二.新课讲授: 同学们,我们已知物质有三种状态,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学生回答物态变化. 物质能不能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或者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升华和凝华 1、出示自学指导 请认真看书P42-43内容,边看书边按要求做好实验,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下面思考题. 思考题 (1)做图2-35实验,观察碘状态的变化,你发现了什么? (2)物质在升华和凝华过程中吸热放热情况如何? (3)你能举出日常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的例子吗? (4)解释人工降雨,舞台上的喷雾是怎么回事? 2、学生看书实验,教师巡视点拨. 实验注意点:碘不宜太多,只要几粒即可. 检测点评(指名回答) (1)实验现象.(可能有极少数学生说加热后固态碘变成液态,则先调查大多数学生,再让其他学生分析观察不准的原因是什么?浓度较大的气态在固态碘旁边 移动.) 该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 (2)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3)学生可能举出下列例子:冬天冰冻的衣服也可以晾干,衣柜里的樟脑丸一段时间变小了,寒冷冬天窗玻璃上的窗花等. (4)播放人工降雨的动化,学生解释方法一是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方法二是碘化银,氧化二铝,樟脑丸 升华加速水汽凝华. 学生讨论舞台喷雾,指名解释,讲不到位的老师更正补充在课件上. 干冰吸热升华成气态,周围水蒸气放热液化成液态的小水珠. 三、课堂作业 1、简答: (1)冬天哈尔滨的冰雕逐渐变小,为什么? (2)用久了的灯丝变细,灯泡壁变黑,这是为什么? (3)在冬天,带眼镜的人从外面进入暖和的室内,镜片上会出现水雾,这是什么现象?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会结冰花,这是怎么回事? 2、用笔画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2min) 1.借助日常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知识,提出物质固态、气态直接变化的可能性。 2.通过观察“碘锤”中碘的状态变化,认识升华和凝华。 3.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尝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二、基础学习(15min) 1.物质有 _____ 、_____ 、____ 三态,由液态和气态间的变化是 _____ 和 _____ ,由固态和液态间的变化是 _____ 和 _______ ,由此推想固态和气态间 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直接发生变化。 2.如图1所示,将少量的碘物质用玻璃泡密封起来,做成 锤子的形状,称为碘锤。对玻璃泡微微加热,观察到玻璃泡内 的空间弥漫着 _____________ ;停止加热,观察到玻璃泡内空 间的 __________________ 。 3.实验展示的碘由固态直接变为 ______ 叫做 _______ , 图1 由气态直接变为 ______ 叫做 _______ 。 4.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升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凝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工降雨的三种方法:一是向云层中输送冷却剂,如用飞机播撒干冰,靠干冰的 _______ 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中的水蒸气 _______ 成冰晶或 _______ 成小水滴,形 成降雨。二是向高空播撒与冰晶结构极为相似的碘化银、三氯化二铝、樟脑或酒精等药 剂,作为吸附水汽、加速水蒸气 _______ 或 _______ 的物质,使云层中的冰晶增多、 小水滴增大,形成降雨。三是用飞机在适当的云层中,直接喷直径约为0.05mm的水滴,使云层底部的小水滴相互合并、变大,形成降雨。 三、合作交流(8min) 1.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有哪些?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新课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12.4升华和凝华 一、课标分析 由于升华和凝华过程不容易被注意到,一般只能根据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推断。本节要从生活实例入手,尤其注意区别凝华与凝固、凝华与液化的现象。 二、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六种物态变化中的四种变化,对于后两种的变化以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对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转变的过程和转变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并不非常熟悉,而且也很难直接观察到,因此要掌握好这一节内容,我们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吧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过程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活动的过程。 三、教材分析 升华和凝华是物态变化这章的最后一节内容。本节内容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升华与凝华现象,知道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热,凝华过程中要放热,并能解析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四、重点难点 重点和难点是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及吸热放热情况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分析以及实验的观察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知道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 (3)通过教学活动能在物态变化中识别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升华吸热现象的分析知道用升华的方法可以获得低温的环境 (2)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升华和凝华的物态变化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事物间相互联系、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2)通过在教学活动中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使学生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六、课程资源 演示用具:新旧白炽灯泡各一个、图片、萘、烧杯、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枯树枝、课堂巩固联系等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用具:收集的文字资料、图片、碘、烧杯、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玻璃片盛水的烧杯和滴管(10组) 七、教学过程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案例分析

《升华和凝华》教学案例分析 崔家桥镇中海中学王海艳 八年级物理新教材的使用,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表现在对问题的设计和诱导上,大多数教师对于问题的由浅入深层层诱导难以把握,造成教学效果不太理想,使学生思路和思维混乱,就此提出“在物理教学中怎样层层诱导培养学生的思维?”的问题共同探究。 思路设计:在《升华和凝华》的教学中,以小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旋律,以教师演示实验、资料介绍为辅助教学的教学方法,同时配以图片、实物加以启发引导,由“趣”激“情”,由“情”探“疑”,由“疑”得“知”,由“知”育“能”。设计层层诱导的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尽量创设一个平等民主的和谐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轻松学、愉快学。 一、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具准备:图片、固态碘、试管夹、圆底烧瓶、灯片 教程: (一)导入课题 1、大家好,看到你们的眼神,我就知道你们个个精灵活现,认识你们真的很高兴,我们一起来欣赏图片——《雾淞》 2、为了解它的形成原因,我们共同探究,有信心吗? 3、还是让我先考考你们? 物质从固态——液态,物质从液态——气态分别是什么过程 固态 液态气态 4、猜想怎样变化是升华和凝华的过程,并说明理由。猜想产生条件升华和凝华过程中哪个伴随着是吸热?哪个是放热?简述理由。

(二)探究实验 1、认识器材:黑色固态碘,圆底烧瓶、酒精灯、试管夹 2、介绍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学会观察和用准确语言来表达现象。 3、均匀加热烧瓶中的碘让学生叙述现象。 4、让烧瓶放在桌子上冷确观察现象,并思考其过程怎样发现它放热? 5、让学生归纳出观察现象时要从物质的颜色、状态、是否吸热放热的角度考虑。在定义中补充“直接”这个词语,同时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是相互的过程 回顾变化条件,用掌声来祝贺大家猜想成功! (三)模拟实验 1、欣赏到漂亮的“雾淞”现象,到底是什么物态变化?哪个能简述它的形成过程吗? 2、不错,那么我们可以想什么办法来模拟“雾淞”现象? 3、论证实验的可行性,选取了其中一种。器材:奈丸、可乐瓶、松树枝、洒精灯 4、让学生分组实验,体验升华和凝华的过程,讨论得出:在寒冷的冬天,过饱和的水蒸气遇强冷直接凝结物休表面。 夜间降温物体表面 举一反三:水蒸气小冰晶 空中凝华下落地面雪 (四)导入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及其应用 讨论易升华和凝华的物质:臭丸(卫生球、奈丸)冰、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金属钨 用途举例:运用干冰升华吸热进行食物保鲜、人工降雨、工业致冷和医学上的冷冻疗法。现化高速飞机运用石墨升华克服热障。 (五)小组思考 1、用久了的灯泡比新灯泡灯丝更细,并且内壁发黑,请你分析其原因? 附:灯泡使用时,灯泡的温度很高,但没有达到钨的熔点,灯丝变细是由于固态钨遇热升华成了钨蒸汽;灯灭温度降低,钨蒸汽在灯泡内壁遇冷直接凝华成小颗粒附在其表面,故灯泡用久了就会变黑。 2、为什么下雪不冷化雪冷? 附:下雪时,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向外放出大量的热,使周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4 升华和凝华 教学设计

升华和凝华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什么是升华和凝华,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过程与方法 ⑶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认识升华和凝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⑷乐于探究生活中有关升华和凝华的现象,领略自然界中6种物态变化的美妙与和谐。 2.教材说明 本节教材主要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并知道物质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了解升华和凝华在实际中的应用。 升华和凝华是6种物态变化中的两种,与前面已讲的4种物态变化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本节教材既是前面汽化、液化、熔化和凝固知识的延续,又为下一节学习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做好准备,并为后面学习物质的结构和属性打下基础。 本节教材的编排思路大体是:实验→分析→应用。教材首先由一组生活场景(图4-33)引入课题,引发学生思考,然后通过“活动1”和“活动2”中的碘升华和凝华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最后联系实际分析有关现象,如“STS”中的“人工降雨”等。 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信息浏览”还介绍了“等离子态”和“中子态”。同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对升华和凝华不再是仅停留在介绍现象上,而是强调了实验探究过程,把“观察碘的升华和凝华”这个实验作为学生活动,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符合《课程标准》中“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的要求;另外,新教材增加了“人工降雨”、“等离子态”和“中子态”等内容,密切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现代科技的联系。 本节教学重点:在生活中,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现象往往视而不见,在小学自然课中也没有学过,所以让学生通过实验感知升华和凝华两种物态变化,并能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本节教学难点:由于很多气态物质是无色透明的,无法直接观察到,所以升华和凝华现象一般要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推断,来确认是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所以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3.教学建议 本节教学要注意从生活实例和实验入手,让学生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为此,做好碘升华和凝华的实验是教好本节课的关键。课前要精心准备实验,确保实验成功、效果明显,教学时要加强对学生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物理 教案 3.4升华和凝华

升华和凝华 教材分析 《升华和凝华》是八年级(上)第四章《物态变化》的第四节内容,属于物质这个一级主题下的第一个二级主题,为九年级的关于物质的结构和属性的学习做个铺垫。本节课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物态变化体系,能应用所学的新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并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升华和凝华现象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但由于气体不易看见或现象发生缓慢,使得学生难以直接观察到,他们总认为固态和气态之间的变化必须经过液态环节,教学中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力求以形象、直观的方法和手段来切实帮助学生澄清模糊的认识。 教材联系实际分析了一些自然现象,说明哪些是属于升华和凝华现象,对于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也是联系实际分析的,并分析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观察并利用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来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2.师生共同探究升华和凝华实验过程,理解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2.通过小组活动、课堂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五、教学难点 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六、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交流合作、讨论。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碘、加热器、干冰、烧瓶、气球、铝罐、碘锤、热水、冷水、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景引入 创设情境:某机密处有一份文件给翻阅了,如何找到这个人呢? 演示实验:深紫色固体颗粒变成紫色气体熏在纸上使指纹显现。 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物质?为什么可以使指纹显现?这个过程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 复习 1.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状态有哪些? 2.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 思考讨论:物质能否由固态直接转化为气态或由气态直接转化为固态?

12.4升华和凝华教学案 2

第十二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导学案姓名:班级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领会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会用学到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升华和凝华现象。 重点: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难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升华和凝华现象 自主学习:(认真阅读书的P22-25页完成下列问题) 一、升华 1、概念:物质从直接变成叫升华。升华热 2、你能从生活中找出一些熟悉的升华现象,请写下来:例灯泡的钨丝高温下变成钨蒸气 ⑴⑵ ⑶⑷ 二、凝华 1、概念:物质从直接变成叫凝华。凝华 2、你能从生活中找出一些熟悉的凝华华现象,请写下来: 例:碘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体的碘块 (1) (2) (3) (4) 三、物态变化总结图根据箭头在每条线旁写出物态变化 和(吸、放)热情况 合作探究:参照书中P22页图 锥形烧瓶里放少量碘加盖子,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会儿发现固态的碘没有了,也没变成液态,而是直接变成深色态,这种现象叫______ .停止加热,将烧瓶放入冷水中,碘蒸气没有了,也没变成液态,而直接变成态的碘,一部分附着在烧瓶壁上,这种现象叫___________. 实验结论:1.物质从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态叫升华.升华过程中要______热. 2.物质从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_态叫凝华,凝华过程中要______热. 合作展示:1.云、雨、雪、露、雾、霜、雹是十分常见的自然现象,它们分别是怎样形成的? 云:雨:雪:露: 雾:霜:雹: 2.在寒冷冬夜里,窗户上结了一层冰花,属于___ 现象.冰花都在窗户的____表面(选“内”或“外”). 3.寒冷的冬天,公园里冰雕作品冰的质量会一天天减小,这是___________现象. 3.冰柜内的四壁上经常会结有很多霜,这些霜是由于而成的. 4.用久了的白炽灯会变黑,在变黑的过程中先发生_________ 后发生________。 5.今年,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干旱,为了缓解旱情,多次实施人工降雨.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 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________ 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则高空水蒸气就成为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

(完整版)第4节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docx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教学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教学难点 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樟脑丸、松树枝、碘、热水、冷水、带橡皮塞的试管、烧瓶、试管夹、酒精灯、碘锤、 滴管、烧杯、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投影几幅生活中的图片:用久的电灯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吉林松花江畔的“雾凇”、舞台演出时的“白烟滚滚”等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普通灯泡和日光灯用久了,其灯丝为什么会变细?玻璃壁为什么会发 黑?黑色的物质是怎么形成的?“” 雾凇是怎样形成的?美丽的窗花到底是如何形成的?舞 台上的白烟究竟是什么?它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故事 1: 1779 年冬天,在彼得堡的一个寒夜,街道上几乎不见行人,但是,在市中心一个大厅里却灯火辉煌。六千支燃烧着的巨型蜡烛,把大厅里烘托得热气腾腾。这里正在举 行盛大的舞会,夫人小姐、名流雅士拥满大厅,在乐曲声中翩翩起舞,有的人还淌着汗。正 当大家跳得如痴如狂的时候,一位小姐突然晕倒在地,旁边的人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有人喊 道:“快快打开窗户。”打开窗户后,刺骨的寒风涌入大厅,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大厅里 竟然飞起雪花,纷纷扬扬的雪花落到人们的头发和衣服上。在场的人无不目瞪口呆。这究竟 是怎么回事?大厅里的雪花从何而来呢? 故事 2:据《新民晚报》载 2001 年 5 月 10 日,阴天,气温约为-15 ℃,第二天中午 12 时,科考队到达新疆罗布沙漠小河墓地前200 米左右时,沙丘上均匀地覆盖着约5~ 10 厘米的积雪,茫茫无涯,然而过了约20 min ,奇怪的事发生了:就在科考队手忙脚乱地从 沙漠车上卸下器材设备,开始向小河墓地靠近的时候,发现脚下踩的不再是雪地,而是干 爽的沙地。再远望四周,一眼望不到边的沙漠中哪有雪的影子?雪到哪儿去了?气温一直 在零下十四五摄氏度左右,天空阴沉,不见阳光,就是雪化了,沙土也至少应该是湿的, 可抓一把土,手感依然干爽疏松。 请你用所学过的知识回答:这雪为什么不见了? “人工造雪”实验:在锥形瓶内放入少许樟脑丸粉末,再将一根细的松树枝放入,然后将瓶子密封。点燃酒精灯缓慢加热进行实验,仔细观察瓶内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中注意观察的现象: (1)缓慢加热过程中,观察锥形瓶底部樟脑丸粉的状态变化;观察瓶内有何现象发生。 (2)停止加热冷却时,仔细观察锥形瓶壁及松枝上有何现象发生。 学生活动:观察瓶内有无液体产生,认真分析观察的结果,进行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樟脑丸粉末在实验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观察结果、讨论总结得出: (1)固态的樟脑粉末经加热后能直接变成气态的樟脑蒸气; (2)气态的樟脑蒸气又冷却直接变成固态的樟脑粉末。 复习导入 (1)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存在状态主要有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