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件】气象学与气候学课件
《气象学与气候学》第三版课件1

三、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 1、时间尺度的不同; • 2、决定因子不同; • 3、气候是天气状况的综合,但不是天气 状况的简单平均。
三、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 4、盖斯特对某一地区的气候状态的定义: • 该地气候系统的全部成分在任一特定时段 内的平均统计特征。
四、本课程的基本任务:
• • • • 1、掌握方法、记叙现象,说明特征; 2、探讨规律,弄清分布,进行区划; 3、应用规律,采取措施,防御灾害; 4、为有关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第一章、引论
• 第一节、气象学、气候学的研 究对象、任务和简史
一、基本概念
• 1、大气圈: • 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地球周围聚集 着的一个气体圈层,称为大气圈。 • 2、下垫面: • 一个事物的下伏表面。
一、基本概念
• 3、气象学 • 专门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探讨其演 变规律和变化,并直接或间接用之于指 导生产实践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 4、气候学 • 简单来说,气候学就是研究地球上气 候的科学。
五、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发展简史
• • • • • • • 2)近期 时间: 时间: 20世纪50年代以后 特点: 特点: a、开展了大规模的观测试验 b、对大气物理现象进行数值模拟试验 c、把大气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五、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发展简史
• d、气候学领域中的科学革命 • 国际上的一系列气候学会议; • 提出气候系统的概念和世界气候计划 (四个子计划); • 加强了气候学各分支之间的联系,组 织大规模的综合研究。如人类活动与气 候相互影响的研究。
五、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发展简史
• 我国: • 竺可桢,气象台站和 竺可桢 雨量站的建立。偏重于 我国气候区划和季节的 划分,以及对我国的季 风、寒潮、台风和旱涝 问题的研究。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件01引论

③二氧化碳 在大气中的含量很少,它主要集中在 大气底层,20公里以上就很少了。大气中二氧化 碳含量一般占0。03-0。05%
④臭氧 在大气中含量极少,并且变化很大。据观测, 臭氧含量随高度的分布很不规则,在近地面层含 量很少,从10公里高度开始逐渐增加,在12—15 公里以上含量增加得特别显著,在20-30公里高度 处达到最大值,再往上则逐渐减少,到55公里高 度上就极少了。
2、什么是气候学?
气候是在对大气多年观测的基础上经 过统计、分析所得出的总结和概括。如某 地是干旱或湿润的气候。
盖斯特把某一地区的气候状态定义为:该 地气候系统的全部成分在任一特定时段内 的平均统计特征。
气候学就是研究气候的形成过程,分布和 变化规律的科学。
3、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对象
(1) 气象学就是研究大气中各 种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的科学, 所以,其研究的对象就是大气圈。
天气过程是大气的短时间状态,天气 具瞬时多变的不稳定性。
气候是指在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 环流和人类活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在 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它不 仅包括该地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 而且包括某些年份偶尔出现的极端天气 状况。
气候是在多年观测到的天气基础上所得出 的总结和概括,也就是说,气候过程是 在一定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综合而得出 的长期天气过程
(2)从内容来讲: 气候系统包括了对气候的形成分布和
变化有直接和间接影响的各个环节, 包括太阳辐射、大气、海洋、陆地 表面、冰雪覆盖层和生物圈等组成 的庞大的系统。
天气系统可以看成单纯的大气系统
三、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基本任务
(1)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来说明各种气候 现象的特性;
气象学和气候学课件

2019/10/6
26
Meteorology and Climatology
气候亚型 1.降水季节分配 夏雨型: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加上夏季易发生
对流天气而多雨。 冬雨型:接近地中海气候区,冬雨偏多。 2.降水多少 干旱气候:又称温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在200毫
和土壤水分收支平衡结合起来,界限清晰,干燥气候与 湿润气候的划分明确细致,在农业生产和农田水利建设上 又具有实用价值,是目前比较好的一种世界气候分类法。
斯查勒气候法也不足之处,他对季风气候没有足够的重视。 在东亚、南亚和澳大利亚北部是世界季风气候最发达的区 域,在应用动力方法进行世界气候分类时,季风这个因子 是不容忽视的。
2019/10/6
7
Meteorology and Climatology
三、气候分类法评议
柯本气候分类法的优点是
系统分明,各气候类型有明确的气温或雨量界限, 易于分辨;
符号简单,便于应用,便于借助计算机进行自动分 类和检索;
分类所依据的气温和降水资料是最基本的气候资料, 易于获得,且来源广泛,记录时间长,有利于在全球 范围内推广应用;
25
Meteorology and Climatology
Ⅱ-13 温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分布与成因:分布在35°—50°N的亚洲 和北美大陆中心部分。终年受大陆气团控 制,深居内陆,离海遥远,降水较少。
南半球南美洲南端阿根廷的大西洋冷洋流 沿岸,正当西风带的雨影区域,因此全年 少雨。
特征: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集中, 四季分明,年雨量较少,大陆性强。
2019/10/6
9
Meteorology and Climatology
2.关于高度因素的问题
气候学气象与气候学教学课件

绪论1.气象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①定义:研究发生于大气中的的一切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探讨其演变规律和变化,并应用于实践的科学。
②研究对象:大气圈。
主要研究内容:a.大气的一般特性。
b.大气现象的发生、发展、及能量的来源。
c.探求大气现象的本质、寻求变化规律。
d.将大气现象中的规律应用于实践。
2天气学定义:研究地球条件下不同的区域内所产生的天气系统、天气过程的成因、演变规律,并在天气预报上应用的科学。
3天气学研究对象:地球上的大气4气候学定义:研究地球上气候的形成原因、分布类型、变化规律的科学。
5气候学研究对象:地球上的气候。
6天气与气候的区别:①概念不同:a天气: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温度、相对湿度气压等)和大气现象(风、云、雨、雪、降水等)的综合。
属于短时间内的微观现象。
b气候:是指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不仅包括该地多年平均天气状况,也包括某些年份偶尔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
属于长时间宏观现象。
②变化周期不同: a天气:变化快,周期短。
b气候:变化慢,时间长。
③各自研究的系统不同:a天气:是个单纯的系统。
b气候:包括大气、水、冰雪、陆地、生物(动物、植物、人)五个子系统。
具有地方性的特点。
7大气:包围在地球表面的整个空气层,是一个连续的空气圈。
8大气的组成特点:气态:水汽、氮气、氧气等;液态:水、溶液滴;固态:冰晶、悬浮的杂质;低层大气(0-90km):干洁空气、水汽、杂质;高层大气(90km以上):氮、氧原子9根据大气中的温度、水汽、成分、垂直运动分为五层:①对流层②平流层③中间层④暖层⑤散逸层10气象要素:定性或定量描述大气物理现象和大气状态特征的物理量。
例如:气压、气温、湿度、云量、风、降水量、能见度、日照、辐射量等。
11表示湿度的方法:a水汽压(e)b绝对湿度(a)c饱和水汽压(E)d相对湿度(f)e比湿(q)f饱和差(d)g露点(Td)12风定义:空气的水平流动。
气象学与气候学 第三章2 ppt课件

我国降水的地理分布
1、从东南向西北减少。 (夏季风向:东南——西北)
2、迎风坡多,被风坡少。
27
人工影响降水
(一)人工影响冷云降水:散布干冰、碘化银,形 成冰晶; (二)人工影响暖云降水:散布盐粒,形成大水滴。
28
波状云的厚度不大,一般为几十米到几百米,有时可达1000— 2000m。在它出现时,常表明气层比较稳定,天气少变化。谚语 “瓦块云,晒死人”、“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就是 指透光高积云或透光层积云出现后,天气晴好而少变。但是系统 性波状云,像卷积云是在卷云或卷层云上产生波动后演变成的, 所以它和大片层状云连在一起,表示将有风雨来临。“鱼鳞天, 不雨也风颠”就是指此种预兆。
1
三、云
定义:飘浮在空中的,由水滴、冰晶或过冷却水滴组成的大气中的水汽凝 结物。 条件:充足的水汽e >E;充足的凝结核 分类:
按温度分:冷云(T<0℃)、暖云(T>0℃) 按成分分:冰成云(由冰晶组成)、水成云(由水滴或过冷却水滴组成)、 混合云(由冰晶和过冷却水滴组成) 按上升气流分:积状云、波状云、层状云 按高度和形态分:十种
点 范围小,常伴有 多,背风坡降水稀 范围广,强度 多为暴雨,且伴
暴风、雷电
少
小
有狂风、雷电
分 赤道地区常年发 山地迎风坡 布 生,中低纬地区
夏季午后
多分布于中纬 热带洋面上 地带
24
降水的时间变化
日变化:1、大陆型 2、海洋型
25
降水的地理分布
1、赤道多雨带:——全球最多雨地带; 2、南北纬15-30°少雨带——副高控制 3、中纬多雨带:——气旋、锋面活跃 4、高纬少雨带:——温度低,蒸发弱
9
绪论气象与气候学教学课件

第一节气象学简介1.气象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①定义:研究发生于大气中的的一切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探讨其演变规律和变化,并应用于实践的科学。
②研究对象:大气圈。
主要研究内容:a.大气的一般特性。
b.大气现象的发生、发展、及能量的来源。
c.探求大气现象的本质、寻求变化规律。
d.将大气现象中的规律应用于实践。
物理现象:大气中的风、云、雨、雪、雹、冷暖、干湿、光、电、声等现象。
物理过程:大气中的增温、冷却、蒸发、凝结等过程。
2.气象学的发展分支①大气物理学、动力气象学、应用气象学、大气探测学、人工影响天气学等。
②天气学③气候学a天气学定义:研究地球条件下不同的区域内所产生的天气系统、天气过程的成因、演变规律,并在天气预报上应用的科学。
研究对象:地球上的大气天气系统:引起天气变化和分布的高压、低压、高压脊、低压槽等。
天气过程: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消失、演变的全过程。
天气预报:人们根据天气演变规律的认识,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天气变化做出主、客观判断。
b气候学定义:研究地球上气候的形成原因、分布类型、变化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地球上的气候。
c天气与气候的区别①概念不同:天气: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温度、相对湿度气压等)和大气现象(风、云、雨、雪、降水等)的综合。
属于短时间内的微观现象。
气候:是指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不仅包括该地多年平均天气状况,也包括某些年份偶尔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
属于长时间宏观现象。
②变化周期不同:天气:变化快,周期短。
气候:变化慢,时间长。
③各自研究的系统不同:天气:是个单纯的系统。
气候:包括大气、水、冰雪、陆地、生物(动物、植物、人)五个子系统。
具有地方性的特点。
3.本学科在生产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提供气象观测资料,并加以整理分析,找出其规律性与特性,供生产建设部门应用。
②提供未来天气预报和气候变化趋势预报,做生产建设部门的参谋。
第一章气象学与气候学 PPT

2、气候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上的气候。 气候和天气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从时间尺度上讲,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 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如气温、湿 度、压强等)和大气现象(如风、云、雾、降 水等)的综合。天气过程是大气中的短暂过 程。而气候指的是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 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它不仅 包括该地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而且 包括某些年份间或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
一、大气圈概述
㈠大气的组成 1、多种气体的混合物——三大类物质组成:干结空气、
水汽、气溶胶离子 2、干洁空气为主体 其中氮(N2)氧(O2)和氩(Ar)三者合占大气总体积的
99、96%,其它气体含量甚微。除水汽外,这些气体在自然 界的温度和压力下总呈气体状态,而且标准状况下(气压 1013、25hpa温度0℃)。密度约为1293g/m³。
气象学领域广,其基本内容是:⑴把大气当作研究的 物质客体来探讨其特性和状态,如大气的组成、范围、 结构、温度、湿度、压强和密度等等;⑵研究导致大气 现象发生、发展的能量来源、性质及其转化;⑶研究大 气现象的本质,从而能解释大气现象,寻求控制其发生、 发展和变化的规律;⑷探讨如何应用这些规律,通过一 定的措施,为预测和改善大气环境服务(如人工影响天 气、人工降雨、消雾、防雹等),使之能更适合于人类 的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生活造成严重的后果。 凝冻天气伴随着阴冷,不像北方雪后多晴,容易缓解。目
前我省的凝冻天气之强度和长度,面积和造成的灾害,是几 十年未遇的。我们正真实地鏖战凶猛的强敌。万众一心的 贵州人,一定能够取得这场历史性战斗的完全胜利!
重庆百年一遇特大旱灾为历史罕见
新华社特稿 2006-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