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 全身麻醉药 PPT
合集下载
醉酒病人急诊手术的麻醉培训课件

胞发生组织代谢改变,心肌坏死。损害血管壁, 使之通透性增加,导致肺水肿、脑水肿。另一方 面,可通过兴奋交感神经使儿茶酚胺释放增多, 导致血管收缩造成各器官损伤。(短时大量使血 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
醉酒病人急诊手术的麻醉
39
醉酒病人的麻醉选择和管理
醉酒病人的麻醉选择是建立在充分 的术前评估上的,术前评估的失误 会造成麻醉选择的错误进而产生严 重的后果。
醉酒病人急诊手术的麻醉
17
快诱导肌松条件下插管:
在充分评估和术前准备的条件下, 快速诱导插管也 是很好的选择。
要点:
1.体位:术前和诱导中无呕吐的病人-头高位,减 少返流;已有呕吐者,头低位,声门口高于食管出 口,呕吐物随咽喉壁流入口腔。
醉酒病人急诊手术的麻醉
19
2.保证氧气的供给:对缺氧的耐受能力减弱,
29
醉酒病人术后躁动的防治:
1.加速酒精代谢 2.保证呼吸循环和内环境的稳定 3.充分镇痛 4.术中的合理用药
醉酒病人急诊手术的麻醉
30
总结:醉酒病人急诊手术是麻醉中比较棘手的问题
1. 遇事不慌、充分和病人及家属沟通,建立信任 2. 充分的术前评估是成功完成麻醉的基础 3. 注意保护自己、保护病人
醉酒病人急诊手术的麻醉
13
注意点:
1.预防胃肠反应,抗胆碱药、抗酸药、中 枢性止吐药。多采用阿托品0.5mg 甲氰咪 胍300mg im;君凯3mg,地塞米松10mg iv。 2.保证完善的镇痛,但要尽量避免辅助使 用阿片类、镇静类药加强麻醉。
醉酒病人急诊手术的麻醉
14
对昏睡期、兴奋期和怀疑围术期不能配合的 病人麻醉选择以全身麻醉为佳。
醉酒病人急诊手术的麻醉
31
醉酒病人急诊手术的麻 醉
醉酒病人急诊手术的麻醉
39
醉酒病人的麻醉选择和管理
醉酒病人的麻醉选择是建立在充分 的术前评估上的,术前评估的失误 会造成麻醉选择的错误进而产生严 重的后果。
醉酒病人急诊手术的麻醉
17
快诱导肌松条件下插管:
在充分评估和术前准备的条件下, 快速诱导插管也 是很好的选择。
要点:
1.体位:术前和诱导中无呕吐的病人-头高位,减 少返流;已有呕吐者,头低位,声门口高于食管出 口,呕吐物随咽喉壁流入口腔。
醉酒病人急诊手术的麻醉
19
2.保证氧气的供给:对缺氧的耐受能力减弱,
29
醉酒病人术后躁动的防治:
1.加速酒精代谢 2.保证呼吸循环和内环境的稳定 3.充分镇痛 4.术中的合理用药
醉酒病人急诊手术的麻醉
30
总结:醉酒病人急诊手术是麻醉中比较棘手的问题
1. 遇事不慌、充分和病人及家属沟通,建立信任 2. 充分的术前评估是成功完成麻醉的基础 3. 注意保护自己、保护病人
醉酒病人急诊手术的麻醉
13
注意点:
1.预防胃肠反应,抗胆碱药、抗酸药、中 枢性止吐药。多采用阿托品0.5mg 甲氰咪 胍300mg im;君凯3mg,地塞米松10mg iv。 2.保证完善的镇痛,但要尽量避免辅助使 用阿片类、镇静类药加强麻醉。
醉酒病人急诊手术的麻醉
14
对昏睡期、兴奋期和怀疑围术期不能配合的 病人麻醉选择以全身麻醉为佳。
醉酒病人急诊手术的麻醉
31
醉酒病人急诊手术的麻 醉
地西泮等药物的药理作用PPT课件

免疫系统:对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也可抑制人 类免疫缺陷病毒蛋白诱导的免疫反应,这可能是 吗啡吸食者易感HIV病毒的主要原因
25
临床应用
犬麻前给药 镇痛、伤烧、创伤等止痛 止咳: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咳嗽均有效。但
因成瘾性强,一般不用 止泻:可减轻急、慢性腹泻的症状,一般
以含少量morphine的阿片酊配成复方制 剂用于严重单纯性腹泻的治疗
17
临床应用
镇静、解痉: ①用于马属动物急性胃扩张、肠堵塞、痉挛
性腹痛 ②子宫及直肠脱出 ③食道、膈肌、膀胱痉挛等 ④破伤风、脑炎、士的宁及其它中枢兴奋药
中毒所致的惊厥 麻醉
18
不良反应
对胃黏膜有刺激,易引起恶心、呕吐 大剂量能抑制心肌收缩力,缩短心肌不应
期,并抑制延髓的呼吸及血管运动中枢 对肝、肾有损害作用 偶有发生过敏性皮疹,荨麻疹 长期服用,可产生依赖性及耐受性,突然
深度安定药(神经松弛剂)使激动或 易动的动物安静下来,调节或控制它 们的行为或精神病态
6
氯丙嗪(Chlorpromazine)
作用机制: 阻断中枢神经D受体和α 受体,D1受体与 CS蛋白偶联,激动时可经CS蛋白激活腺 苷酸环化酶,使cAMP水平增加,其外周 作用表现为血管扩张和心肌收缩力增强产 生镇静、安定、止吐等作用,引起血管扩 张,改善微循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使 体温下降,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
应用:放射诊断;深度安眠(麻醉)
14
作用机理
α2受体是一种突触前膜的抑制性自身受体。 当该受体兴奋时,能抑制突触前膜的囊泡 释放递质一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在中枢神经系统是一种兴奋性的递质,对 保持动物的警觉和各种感觉起重要作用。 赛拉嗪是一种α 2肾上腺能受体激动剂,能 与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前膜的α 2受体结合, 并激动α 2受体,从而抑制突触前膜去甲肾 上腺素的释放
25
临床应用
犬麻前给药 镇痛、伤烧、创伤等止痛 止咳: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咳嗽均有效。但
因成瘾性强,一般不用 止泻:可减轻急、慢性腹泻的症状,一般
以含少量morphine的阿片酊配成复方制 剂用于严重单纯性腹泻的治疗
17
临床应用
镇静、解痉: ①用于马属动物急性胃扩张、肠堵塞、痉挛
性腹痛 ②子宫及直肠脱出 ③食道、膈肌、膀胱痉挛等 ④破伤风、脑炎、士的宁及其它中枢兴奋药
中毒所致的惊厥 麻醉
18
不良反应
对胃黏膜有刺激,易引起恶心、呕吐 大剂量能抑制心肌收缩力,缩短心肌不应
期,并抑制延髓的呼吸及血管运动中枢 对肝、肾有损害作用 偶有发生过敏性皮疹,荨麻疹 长期服用,可产生依赖性及耐受性,突然
深度安定药(神经松弛剂)使激动或 易动的动物安静下来,调节或控制它 们的行为或精神病态
6
氯丙嗪(Chlorpromazine)
作用机制: 阻断中枢神经D受体和α 受体,D1受体与 CS蛋白偶联,激动时可经CS蛋白激活腺 苷酸环化酶,使cAMP水平增加,其外周 作用表现为血管扩张和心肌收缩力增强产 生镇静、安定、止吐等作用,引起血管扩 张,改善微循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使 体温下降,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
应用:放射诊断;深度安眠(麻醉)
14
作用机理
α2受体是一种突触前膜的抑制性自身受体。 当该受体兴奋时,能抑制突触前膜的囊泡 释放递质一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在中枢神经系统是一种兴奋性的递质,对 保持动物的警觉和各种感觉起重要作用。 赛拉嗪是一种α 2肾上腺能受体激动剂,能 与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前膜的α 2受体结合, 并激动α 2受体,从而抑制突触前膜去甲肾 上腺素的释放
吸入麻醉后会导致的各种症状PPT课件

小儿一次深呼吸七氟烷诱导
4~15岁118例儿童,术前教会一次性最大肺活量吸气。用循环紧闭式麻醉机,预充100%氧和7%七氟烷。一次吸气成功率:4~5岁10%;6~11岁75%;11岁以上95%。结论:此法在9岁以上小儿效果较好。 Fernandez M, Lejus C, Rivault O Paediatr Anaesth. 2005 Apr;15(4):307-13
七氟醚(烷)理化性质
Sevoflurane , sevorane,Ultane分子式:C4H3F7O化学名:氟甲基-六氟异丙基醚分子量:200.06 F3C H HC - O - C-F F3C H
氙是很有希望的吸入麻药
氙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Xe,它的原子序数是54,是一种无色的惰性气体 ,
氙气麻醉
发现氙有镇痛和麻醉作用已有50多年;氙是单电子结构,和氦、氩、氪、氡同为惰性气体 ;在空气中的浓度仅为0.0000087% ;1950年,Cullen和Gross首次将氙气麻醉用于人类的外科手术 ;氙诱导迅速、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λ为0.14 、MAC为0.71、无污染。
吸入全麻和静脉诱导的衔接
1,近年来静脉诱导倾向较浅,结果,插管时交感反应较重;或静脉诱导量大或注射过快循环抑制较重。2,吸入高浓度吸入麻醉药后常出现循环抑制现象,加之有些诱导药如硫喷妥钠, 丙泊酚也可使血压下降,表现更明显。3,吸入诱导衔接好,循环动力学稳定。
近代吸入麻醉的操作规程
平稳苏醒和快速恢复
吸入麻药从体内排出
通气量愈大, 清除愈快血中溶解度越大,清除越慢常用吸入麻药清除速度顺序为: 地氟醚(=0.42)>氧化亚氮(=0.46)> 七氟醚(=0.63)>异氟醚(=1.46)> 安氟醚(=1.91)> 氟烷(=2.51)
4~15岁118例儿童,术前教会一次性最大肺活量吸气。用循环紧闭式麻醉机,预充100%氧和7%七氟烷。一次吸气成功率:4~5岁10%;6~11岁75%;11岁以上95%。结论:此法在9岁以上小儿效果较好。 Fernandez M, Lejus C, Rivault O Paediatr Anaesth. 2005 Apr;15(4):307-13
七氟醚(烷)理化性质
Sevoflurane , sevorane,Ultane分子式:C4H3F7O化学名:氟甲基-六氟异丙基醚分子量:200.06 F3C H HC - O - C-F F3C H
氙是很有希望的吸入麻药
氙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Xe,它的原子序数是54,是一种无色的惰性气体 ,
氙气麻醉
发现氙有镇痛和麻醉作用已有50多年;氙是单电子结构,和氦、氩、氪、氡同为惰性气体 ;在空气中的浓度仅为0.0000087% ;1950年,Cullen和Gross首次将氙气麻醉用于人类的外科手术 ;氙诱导迅速、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λ为0.14 、MAC为0.71、无污染。
吸入全麻和静脉诱导的衔接
1,近年来静脉诱导倾向较浅,结果,插管时交感反应较重;或静脉诱导量大或注射过快循环抑制较重。2,吸入高浓度吸入麻醉药后常出现循环抑制现象,加之有些诱导药如硫喷妥钠, 丙泊酚也可使血压下降,表现更明显。3,吸入诱导衔接好,循环动力学稳定。
近代吸入麻醉的操作规程
平稳苏醒和快速恢复
吸入麻药从体内排出
通气量愈大, 清除愈快血中溶解度越大,清除越慢常用吸入麻药清除速度顺序为: 地氟醚(=0.42)>氧化亚氮(=0.46)> 七氟醚(=0.63)>异氟醚(=1.46)> 安氟醚(=1.91)> 氟烷(=2.51)
麻醉药药理学17

(三)局麻药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1.毒性反应 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和心血管系统 的毒性,中毒反应的处理应以预防为主,掌握药 物浓度和一次允许的最大剂量,采用分次小剂量 注射的方法。小儿、孕妇、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应 适当减量。注意不要误入血管。一旦发生局麻药 中毒,应立即停药,及时处理。
2.过敏反应 表现为荨麻疹、皮炎、支气管痉挛、 血压下降、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等。
答案
12. 对吸入性麻醉药的作 用机制,叙述正确的是
A. 选择性作用于大脑皮层
B.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 DA受体
C. 作用于痛觉中枢
D. 最先抑制脑干网状结构 上行激活系统
E. 影响神经细胞膜脂质, 进而暂时改变中枢神经生 物膜的功能
答案
13. 目前最理想,安全 的吸入性麻醉药是: A. 氟烷 B. 氧化亚氮 C. 乙醚 D. 七氟烷 E. 异氟烷
过敏反应的防治 ①询问变态反应史和家族史; ②麻醉前过敏反应皮试;③用药时可先给予小剂 量,再给予适当剂量;④预防性用药,局麻前给 以适量的巴比妥类药物,能增强体内酶诱导;⑤ 一旦发生变态反应,应立即停药、吸氧、补液, 并适当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素、抗组胺 药。
(四)常用局麻药及其特点
局麻药分子在化学结构上由三部分组成:芳香 基团、中间链和胺基团。中间链为酯键者构成酯类 局麻药,常用药物有普鲁卡因、氯普鲁卡因和丁卡 因;中间链为酰胺键者构成酰胺类局麻药,常用药 物有利多卡因、甲哌卡因、布比卡因、丙胺卡因和 罗哌卡因等。
答案
4.局 麻 药在 Na+通 道 细 胞 膜内侧的作用点是位于
A. α亚单位第Ⅰ区S6节段 上的氨基酸残基
B. β1亚单位 C. β2亚单位 D. α亚单位第Ⅳ区S6节段 上的氨基酸残基
麻醉药理学-局部麻醉药-第六章

三、局麻药--作用机制
胺基在细胞膜内侧与Na+通道闸门的
磷脂结合形成横桥关闭Na+通道。
三、局麻药--作用机制
局麻药在体内以两种形式存在,受
细胞内PH的影响。
四、吸收作用:
局麻药所需要的作用是局部作用,不
希望药物吸收,如果局麻药从给药 部位吸收进入血循环,称吸收作用。 吸收作用可引起全身反应,这实际上 是局麻药的不良反应。
丁卡因(tetracaine,地卡因,dicaine) 特点: 1.作用快、强、持久,用药后1~3分钟 起作用,麻醉强度比普鲁卡因强10倍,
可维持2~3小时。
丁卡因
2.粘膜穿透力强,常用于表面麻醉,也可 用于传导麻醉、腰麻、硬膜外,不用于
浸润麻醉。
3.本品毒性大,安全范围小,毒性比普鲁
卡因大2~4倍。因药物穿透力强,易吸收, 而且代谢慢,易发生毒性反应。
2.浸润麻醉(infiltration anaesthesia)
将药物注射到皮下或手术切口部
位组织,使局部的神经纤维麻醉。 普鲁卡因、利多卡因
五、局部麻醉方法:
3.传导麻醉(conduction anansethesia)
将局麻药注射到外周神经干附近,阻 断神经冲动传导,使该神经支配的区 域麻醉。普鲁卡因、利多卡因、布比卡
因
五、局部麻醉方法:
4.蛛网膜下腔麻醉,又称脊髓麻醉或腰麻,
常用于下腹部和下肢手术。
皮肤 皮下组织 硬脊膜 棘间韧带 黄韧带 蛛网膜下腔。
麻醉范围广,易进入中枢,吸收可扩张血 管。
五、局部麻醉方法:
蛛网膜下腔麻醉的主要危险是呼吸麻痹和血压 下降。血压下降用麻黄碱预防。 5.硬膜外麻醉(epidural anaesthesia)
1麻醉药理学总论

致突变 (Mutagenesis)
The dose makes the poison.
If something is not a poison, it is not a drug.
3.后遗效应(Residual reaction)
停药后血药浓度下降到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效应。
苯巴比妥催眠 次晨头晕、困倦 长期用激素皮质功能低下持续数月。
目 录
绪言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
计算机辅助输注 课后思考题
辞源注解
麻:麻木、感觉神经受压迫,暂失知觉。
醉:“酉”为酒,“卒”为终结。即酒喝至 不能再喝,即为醉。 麻醉:用药物或针刺使肌体暂时丧失知觉。
《米勒麻醉学》中关于“麻醉”的概念
• 麻醉是指麻醉医师给予麻醉药物产生镇痛、遗 忘、睡眠及肌肉松弛等治疗作用,同时最大限
选择性 低 效应器官
少
多 作用
强
弱 范围
窄
广 副作用
少
多
选择性强
选择性差
缩宫素 强心苷
阿托品 抗癌药
选择性是相对的,与剂量有关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局部作用和全身作用
局部作用(local action)指药物被吸收进入血 液之前对其所接触组织的直接作用。 全身作用(general action)指药物进入血液循 环后,分布到全身各部位引起的作用,也称
Emax
(mmol) (mmol)
50
0
0.1
0.3
1
3 pD210
>
pD 30 2100
300
A、B、C、D四种药物的效能与效价比较
1000 剂量(mg)
效能和效价强度
高龄患者的麻醉要点幻灯片PPT

一、衰老的生理学改变
(一)中枢神经系统
1、年龄超过60岁的记忆力下降者超过40%。 2、随着衰老会出现脑萎缩 , 表现为脑灰质和白质体积的减少。
灰质体积减少被认为是继发于神经元的皱缩,而非神经元丧 失;而白质神经元的丧失却可能高达15%。 3、神经递质,受体减少(来自非人类的灵长类动物的资料研究) 4、大脑的储备功能下降,表现为日常功能活动减少、对麻醉药 物的敏感性增加、围术期谵妄危险以及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 碍的风险增加。
2、老年人通常对麻醉药更为敏感,较少的药量就能达到预 期的临床效果,药效的作用时间也常延长。
3、老年患者最关心的是独立生活能力。因此,在老年人群 中,围术期最重要的总结和总体目标是加速康复和避免 功能下降。
4、在65岁及65岁以上年龄的患者中,手术的风险和预后 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1)年龄;(2)患者的生理状 况和合并症(ASA分级);(3)择期还是急诊手术; (4)手术的类型。
体条件较差;视力损害;听力损害;脱水;高龄;血清 白蛋白水平低;酗酒;术前血钠、血钾、或血糖水平异 常;有合并症,ASA评级Ⅲ或Ⅳ级;抗胆碱能药物;抑 郁;美国心脏协会指南列出的高危手术。
3、术后谵妄的防治:①预防性治疗措施,包括纠正代谢和 电解质紊乱以及治疗神经精神疾病。②消除所有诱因, 如药物(抗胆碱能药等)或镇痛不充分。 ③用标准方案 控制谵妄已知因素(认知损害、失眠、制动、视力损害、 听力损害和脱水)
前列腺活检
(二)术前评估
1、应警惕衰老引起的常见疾病。
2、应将患者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术前仔细评价其相 关器官系统储备功能的情况。
3、老年人术前的特殊问题:知情同意、认知状态、谵妄、 营养不良、抑郁、制动、脱水、酗酒、慢性疼痛等。
麻醉药理学总论

2.影响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因素
蛋白结合率系指治疗剂量下血浆蛋白 与药物结合的百分率。
血浆蛋白与药物的结合有一定的限量。 血浆白蛋白减少或变性时,常用剂量的药 物也可因其解离型增加而引起药物逾量的 效应。如果两种药物与相同的血浆蛋白位 点结合,则结合力强的药物可以置换结合 力弱的药物。
五、药物的分布
药物被吸收后,随血液分布(distribution) 到各组织、器官。药物在各组织、器官的分布 常具有选择性,但是处于动态平衡。虽然药物 的分布并非完全与其药理作用平行,但是药理 作用强度取决于药物在效应部位的浓度。一般 地说,药物血浓度或剂量与药物效应成正相关。 药物在血液中的分布、血药浓度或效应部位的 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主 要目的。了解药物分布,不但可指导合理用药, 而且可警惕不良反应的发生。
目录 第2节 药物效应动力学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二、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 三、药物作用的构效、时效和量效关系 四、麻醉用药的效能和效价强度 五、药物的作用机制 六、药物与受体
第1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代动力学是研究机体对药物处置动 态变化的学科。大多数药物的治疗作用、 作用时间、不良反应与机体处置进入体内 药物的过程密切相关。调控体内药量(或 血药浓度)既可达到用药的预期目的,又 可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
(一)药物的转运方式
(2)滤过(filtration):又称膜孔扩 散,指药物通过亲水膜孔的转运,主要 与药物分子大小有关。不论极性或非极 性物质,只要分子小于膜孔,又是水溶 性,都可以借助细胞膜两侧流体静压或 渗透压差被水带到低压侧,该过程称为 滤过,如肾小球的滤过等。
(一)药物的转运方式
被动转运的特点是: ①顺浓度梯度转运,即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 ②不需要载体,膜对通过的物质无特殊选择性; ③不消耗能量,扩散过程与细胞代谢无关; ④不受共存的类似物的影响,即无饱和现象和竞 争抑制现象,一般也无部位特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C,降低心脏等生命器官的耗氧量, 以便于进行心脏直视 手术。
5 神经安定镇痛术: 使患者达到意识模糊朦胧, 痛觉消失。 适用于外科小手术。
神经安定麻醉
感谢您的聆听!
全身麻醉药
第十五章 全身麻醉药
第一节 吸入性全麻药 [麻醉分期]
1 镇痛期: 从麻醉开始至意识消失。主要是大脑皮层和网 状结构上行即激活系统受到抑制, 温、痛、触和听觉依次 消失, 各种反射存在, 肌张力正常。 2 兴奋期: 从意识消失至眼睑反射消失和呼吸恢复规则为 止。主要是皮层下中枢脱抑制(兴奋)所致。此期不应进行 任何手术。应采用复合麻醉等措施, 尽量缩短或消除此期。
第三节 复合麻醉
复合麻醉是指同时或先后应用两种以上的麻醉药物或其
它辅助药物, 以加强和完善麻醉效果, 而单独应用某一种全麻
药往往效果不理想。 1 麻醉前给药: 指麻醉前应用的药物 如地西泮、苯巴比妥;哌替啶;阿托品 2 基础麻醉: 3 诱导麻醉: 硫喷妥钠或氧化亚氮, 使病人迅速进入外科麻
醉期,然后改用其它麻醉药物维持麻醉。 下降到28~
脑/血分布系数: 指脑中药物浓度与血药浓度达平衡时的比 值, 系数大的药物作用强。
[常用药物]
氟烷: 作用强, 诱导期短, 苏醒快。 肌松和镇痛较差 抑制心脏,心输出量下降,使心肌对AD敏感性增加,可致心 律失常 反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 子宫平滑肌 松弛, 不用于产科。
恩氟烷 诱导期短, 苏醒快, 肌松好, 反复使用无明显副作用, 较常用。
氯胺酮 ◆ 选择性阻断痛觉冲动向丘脑和新皮层的传导 ◆ 兴奋脑干和边缘系统, 使病人意识模糊, 短暂性记
忆缺失, 痛觉完全消失, 但意识并未完全消失, 使意识和感觉分离,称为分离麻醉。 ◆兴奋心血管系统:血压、心率升高。输出量增大。 ◆肌张力增加 ◆ 主要用于体表小手术, 如烧伤清创, 切痂, 植皮等。
或停药。
4 中毒期(延脑麻痹期): 呼吸停止, 血压下降,心跳停止而死亡。 应避免出现此期。
[作用原理] 溶于细胞膜的脂质层, 使脂质分子排列紊乱,膜蛋 白质及钠、钾通道发生构象和功能上的改变, 抑制神经细胞 除极化, 使动作电位上升的幅度及速度下降, 进而广泛抑制 神经冲动的传递, 导致全身麻醉。吸入性麻醉药的作用与其 脂溶性成正相关, 即脂溶性越高, 麻醉作用越强。 血/气分布系数: 是指血药浓度与肺泡气体浓度达平衡时的 比值。分布系数大,血药浓度上升慢,诱导期较长,停药后 恢复也较慢。
镇痛期和兴奋期合称诱导期。
3 外科麻醉期: 从呼吸转为规则至呼吸接近停止的过程。皮层下中枢至上
而下, 脊髓则由下而上受到抑制。此期又可分为4级: 第一级: 从眼睑反射消失至眼球固定; 第二级: 从眼球固定至低位肋间肌麻痹; 第三级: 肋间肌麻痹, 呼吸逐渐转变为腹式呼吸; 第四级: 延脑生命中枢(呼吸、循环中枢)受抑制,应立即减量
氧化亚氮(N2O) 作用迅速,诱导期短,苏醒快,镇痛作用强,病人主观舒适 对肝、肾和呼吸功能无不良影响。 麻醉效能低, 单用麻醉效果不满意, 需与其它麻醉药配伍使用。 用于诱导麻醉或与其它全麻药合用。
第二节 静脉麻醉药
硫喷妥钠 作用快,无兴奋现象,呼吸到并发症少 镇痛效果差, 肌肉松弛不完全,诱发喉头和支气管痉挛 注射过快可抑制呼吸 用于诱导麻醉, 基础麻醉等
5 神经安定镇痛术: 使患者达到意识模糊朦胧, 痛觉消失。 适用于外科小手术。
神经安定麻醉
感谢您的聆听!
全身麻醉药
第十五章 全身麻醉药
第一节 吸入性全麻药 [麻醉分期]
1 镇痛期: 从麻醉开始至意识消失。主要是大脑皮层和网 状结构上行即激活系统受到抑制, 温、痛、触和听觉依次 消失, 各种反射存在, 肌张力正常。 2 兴奋期: 从意识消失至眼睑反射消失和呼吸恢复规则为 止。主要是皮层下中枢脱抑制(兴奋)所致。此期不应进行 任何手术。应采用复合麻醉等措施, 尽量缩短或消除此期。
第三节 复合麻醉
复合麻醉是指同时或先后应用两种以上的麻醉药物或其
它辅助药物, 以加强和完善麻醉效果, 而单独应用某一种全麻
药往往效果不理想。 1 麻醉前给药: 指麻醉前应用的药物 如地西泮、苯巴比妥;哌替啶;阿托品 2 基础麻醉: 3 诱导麻醉: 硫喷妥钠或氧化亚氮, 使病人迅速进入外科麻
醉期,然后改用其它麻醉药物维持麻醉。 下降到28~
脑/血分布系数: 指脑中药物浓度与血药浓度达平衡时的比 值, 系数大的药物作用强。
[常用药物]
氟烷: 作用强, 诱导期短, 苏醒快。 肌松和镇痛较差 抑制心脏,心输出量下降,使心肌对AD敏感性增加,可致心 律失常 反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 子宫平滑肌 松弛, 不用于产科。
恩氟烷 诱导期短, 苏醒快, 肌松好, 反复使用无明显副作用, 较常用。
氯胺酮 ◆ 选择性阻断痛觉冲动向丘脑和新皮层的传导 ◆ 兴奋脑干和边缘系统, 使病人意识模糊, 短暂性记
忆缺失, 痛觉完全消失, 但意识并未完全消失, 使意识和感觉分离,称为分离麻醉。 ◆兴奋心血管系统:血压、心率升高。输出量增大。 ◆肌张力增加 ◆ 主要用于体表小手术, 如烧伤清创, 切痂, 植皮等。
或停药。
4 中毒期(延脑麻痹期): 呼吸停止, 血压下降,心跳停止而死亡。 应避免出现此期。
[作用原理] 溶于细胞膜的脂质层, 使脂质分子排列紊乱,膜蛋 白质及钠、钾通道发生构象和功能上的改变, 抑制神经细胞 除极化, 使动作电位上升的幅度及速度下降, 进而广泛抑制 神经冲动的传递, 导致全身麻醉。吸入性麻醉药的作用与其 脂溶性成正相关, 即脂溶性越高, 麻醉作用越强。 血/气分布系数: 是指血药浓度与肺泡气体浓度达平衡时的 比值。分布系数大,血药浓度上升慢,诱导期较长,停药后 恢复也较慢。
镇痛期和兴奋期合称诱导期。
3 外科麻醉期: 从呼吸转为规则至呼吸接近停止的过程。皮层下中枢至上
而下, 脊髓则由下而上受到抑制。此期又可分为4级: 第一级: 从眼睑反射消失至眼球固定; 第二级: 从眼球固定至低位肋间肌麻痹; 第三级: 肋间肌麻痹, 呼吸逐渐转变为腹式呼吸; 第四级: 延脑生命中枢(呼吸、循环中枢)受抑制,应立即减量
氧化亚氮(N2O) 作用迅速,诱导期短,苏醒快,镇痛作用强,病人主观舒适 对肝、肾和呼吸功能无不良影响。 麻醉效能低, 单用麻醉效果不满意, 需与其它麻醉药配伍使用。 用于诱导麻醉或与其它全麻药合用。
第二节 静脉麻醉药
硫喷妥钠 作用快,无兴奋现象,呼吸到并发症少 镇痛效果差, 肌肉松弛不完全,诱发喉头和支气管痉挛 注射过快可抑制呼吸 用于诱导麻醉, 基础麻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