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高频字词总结

2019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高频字词总结
2019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高频字词总结

2019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高频字词总结

2019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高频字词总结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 诣:到,去。

2. 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 课:考核、督促、征收。

4. 风、化:教育感化。

5. 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 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 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 劾:举报,检举,揭发。

9. 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 短:进谗言,说坏话。

11. 害:嫉妒。

12. 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

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 折:指斥,指责,驳斥。

14. 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 党:偏袒,伙同,包庇。

16. 矫:假托,假传。

17. 质:作人质;抵押。

18. 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 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 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 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 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 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宫廷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13)太史:记史,管文收。

(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

(20)主簿:秘书。

秦汉以后三公九卿有了具体的职务,可以算是机构了。那时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为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分别掌管不同事务,到了隋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那么就不能让丞相掌握太大的权力,就把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设三省,中书省、尚书省、门下

省,中书、门下二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头衔,尚书省又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基本代替了以前九卿的职务,分管六个不同方面的事务,各部长官也是丞相头衔,因此从前属于丞相一人的权力被分成8部分,大大加强中央权力,这就是三省六部制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知: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

拜:授予官职。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

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

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

(2)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绌、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3)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

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①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②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新唐书?柳宗元传》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窜:放逐,贬官。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韩俞《进学解》)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装延龄传》)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后汉书?明帝纪》)(5)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汉书?王尊传》:“迁东郡太守。”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转、调、徙:调动官职。《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

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

(6)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2卷文言文挖空练习(教师版)

2019年全国2卷文言文挖空训练(教师版)商君者,卫之诸庶孽(旁支侧出或妾生之子)公子也(句式:判断句),名鞅(名是古代男子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后起的。古代男子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姓(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公孙氏,其(代词,代他的)祖本(本来)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刑,通“形”,指形体或事实。名,指言论或主张。战国时以申不为代表的法家一派。主张循名责实,以推行法治,强化上下关系。),事(侍奉。见《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知道。见《烛之武退秦师》“君知其难也”)其贤,未及(来得及。见《荆轲刺秦王》“不及召下兵”)进(推荐)。会(适逢,正赶上。见《史记·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全。见《荆轲刺秦王》“愿举国为内臣”)国而听之王即(如果)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已经,之后。见《烛之武退秦师》“既东封郑”)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整治)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通过,见《廉颇廉相如列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拜见。见《曹刿论战》“曹刿请见”)孝公。公与语(谈论。见《论语》“食不语,寝不言”),数日不厌(满足。见《烛之武退秦师》“何厌之有”)。景监曰:“子何以(相当于“以何”,译为“凭借什么”)中(合乎。见《劝学》“其曲中规”)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shuì,说服。见《鸿门宴》“范增说项羽曰”)君,君大说(yu è,通“悦”,对……感到高兴。见《烛之武退秦师》“秦伯说,与郑人盟”)之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非议)己。卫鞅曰:“疑(犹豫不定)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好,表示应答之词。见《邹忌讽齐王纳谏》“王曰:善”)。”“治(治理,见《陈情表》“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世不一道(方法,途径。见《过秦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便国不法古。故(所以。见《劝学》“故木受绳则直”)汤武不循古而王(wàng,名词用作动词,称王。见《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夏殷不易(改变)礼而亡(灭亡。见《烛之武退秦师》“郑既知亡矣”)。反古者不可非(责难。见《逍遥游》“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而循礼者不足多(赞扬)。”孝公曰:“善。”以(让)卫鞅为左庶长(秦国的爵位共二十等。由下而上,左庶长列第十一。),卒(终于。见《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在这个时候。见《廉颇廉相如列传》“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太子(秦始皇之前的太子不称皇太子,而是太子或公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实行。见《师说》“余嘉其能行古道”),自上犯之。”将法(依法惩办)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即太子傅,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尊奉)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通“悦”),道(道路。见《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不拾遗(遗失的东西),山无盗贼,家给(供。见《荆轲刺秦王》“给贡职如郡县”)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为大良造(秦国的第十六等爵位)。居(度过一段时间)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派遣)卫鞅将(率领。见《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趁机。见《鸿门宴》“因击沛公于坐”)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shuò,多次。见《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破于(介词,被。见《师说》“不拘于时”)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派遣使者,前一个“使”是动词,派遣;后一个“使”是名词,使者。见《荆轲刺秦王》“使使以闻大王”)割河西(指黄河以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遂去(离开。见《鸿门宴》“欲呼张良与俱去”)安邑,徙(迁移。见《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都大梁。梁惠王曰:“寡人恨(遗憾。见《出师表》“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不用公叔座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真题答案:10.B,句中“年虽少”与“有奇才”是公叔座推荐商鞅的话,“有”的宾语是“奇才”,不能断开。排除A项。“愿举国而听之”意思是“希望大王把全部国政交付给他”,此句语意连贯,中间不需要断开。排除D项。“听用鞅”即“任用商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分析可知,B 项断句正确。故选B。 11.B, B项解说错误,“汤武”指的是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故选B。 12.C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项“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说法错误,文中“太子犯法,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并未对其本人施以刑罚。故选C。 13.((1)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循旧制。 得分点:苟,如果;法,效法;固,陈规;循,遵守。“可以(之)强国”“可以(之)利民”都是省略句。 (2)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 得分点:期年,满一年;之,到。“令行于民”是介词短语后置句。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汇总

^ 高考文言高频词汇汇总 一、法律类 1.古代刑法: 笞:用竹鞭或竹板打。 仗:杖责,用棍子打。 流:流放徙:做劳役,苦役。 髠(kūn):削发,剃光头。 黥:面部刺字,用墨染黑,个别用朱色。 , 刖:砍脚跟 膑:挖膝盖骨劓:割鼻子 2.法律名称: 三尺:指法律;按律:依照法律;狱:案件;具狱:审理完毕,案件审完放入宗卷,轻易不可推翻。 3、刑具: 桎:脚镣;梏:手铐;枷:枷锁;关三木:颈手足都带上刑具,说明是重犯。械:笼统之刑具;索:绳子,捆人; 钳:束颈的铁圈。 4、法官:理:秦代法官。廷尉:汉代中央法官;司隶校尉:汉代地方法官;功曹、议曹:办案人员;掾吏:牢头,狱卒;大理寺卿、少卿:唐宋中央法官,如狄仁杰;( 有司、案司;有关法律部门。 5、罪犯名:城旦:正在服苦役的罪犯。元谋:主犯。 从而加功:从犯 6、法律方面的词语: 拘:捉拿;购:悬赏捉拿。(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金,邑万家);执:抓住;株:株连;绳:依法制裁,绳之于法;诛:杀或者批评;榜、杖:杖责;讼:告状;鞫:审问;摄:统治、治理;慑:威慑,震慑;劾:弹劾,当面揭发罪状;讦:揭发别人的 隐私;勘:审查;赎:罚款。赎金:罚金;楚:痛苦;坐:因……犯罪;当、论:判决;趣:通“促”催促;“趣”小步快走;婴:缠绕或通“撄”,意触犯;末减:比死 刑降一等,死缓。 究:追查;罔加:受法律制裁;槛阱、 圜墙:牢房; 二、官职人物类: 特征:特别征召。汉代无科举,以地方官举荐,举孝廉,为“秀才”即优秀的人才。皇帝或派专人考察,然后合格者派牛车来接其做官。特,公牛。敕:皇帝命令。笏:朝板;缙绅:官员腰带,借指做官的人。治所:地方政府所在地;万斛:最高的俸禄;二千石:太守,太守的俸禄就这么多;假、理:代理;班赐:皇帝的赏赐;及第:中举;假节:手中的符节;官廨:官员家属的住处; ` 升官、降职了: 擢:升官。陟:升官。授、拜:第一次当官;除;除去旧职升为新官;迁:是右迁的省略,升官;左迁:降职;转:是右转的省略,升官。左转即左迁,降职;古代右比左尊贵,在车上坐围则相反,指导清朝,才是左比右尊贵。斥:被皇帝严厉斥责,降职。出:从京城调到地方。入:从地方到京城做官;黜(绌):罢免;辟:征召。 坐镇:镇守边关; 三、常用实词 1.归:官员告老还乡;女子出嫁,归宿; 隐居。 2.不谷:寡人,诸侯王的自称。 3.昆弟:非亲兄弟,关系密切。 4.息:儿子。例:晚有儿息

2019年至2019高考文言文阅读

2019年高考语文课标卷一文言文阅读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即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2019年高考语文课标卷二文言文阅读: 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少聪敏好学,善属. 文。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大全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 高考文言文选段的题例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内容为史传散文。这些史传散文大都出自“二十四史”。对历年来选文体例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找出其中的规律以指导我们的复习。“二十四史”指清代乾隆时“钦定”为“正史”的从《史记》到《明史》等二十四部史书。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劝说,说服②勉励,奖励③勤勉,努力。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教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如:“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因为。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1.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3.第:①只,只是,只要;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 5.他:别的,其他的。“又顾而之他”“王顾左右而言他”(《齐人有一妻一妾》)。

高考文言文阅读高频词汇编

高考文言阅读高频词汇编 一、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1、俸:俸禄,薪俸。旧官吏所得的薪金。 如《韩非子·奸劫弑臣》:立名誉,以取尊官厚俸。 2、禄:官吏的薪俸。 如《韩非子·人主》:有功者受重禄。 3、秩:官吏的俸禄。 如《后汉书·百官志二》:本四百石,宣帝增秩。 4、饷:军粮及军队的俸给。 如《史记·高祖本纪》: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罢:通“疲”,疲劳。转饷:运输军粮。) 二、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亡 1、治:治理得好,太平,与“乱”相对。 如《战国策·秦策三》:以乱攻治者亡。 2、乱:无秩序,不太平,与“治”相对 如《战国策·秦策三》:以乱攻治者亡。 3、兴:兴起,建立,与“衰”或“亡”相反。 如《史记·文帝本纪》: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 4、盛:旺盛,兴盛。 如《新五代史·伶官传序》: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5、衰:力量减退,衰落,没落。 如《新五代史·伶官传序》: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6、亡:灭亡。 如苏洵《六国论》: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三、表人物地位:贵、贱、卑、豪 1、贵:显贵,禄位高,与“卑贱”相对。 如《老子》: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本:根本。基:基础。)

2、贱:地位低下,卑贱,与“高贵”相对。 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素贱人。 3、卑:地位低微,卑贱。 如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鄙:见识短浅。) 豪:收天下之豪杰。所居郡,必夷其豪。 卓越的人,豪杰。 强横的人,豪强。 四、表人物个性的:鲠(gěng)、耿(介)、厚、(仁)矜、悫(què)、刚、毅、恺(kǎi)悌、鲠切、聪、慧、敏、木讷、奸、佞(nìng)、诈、谄(chǎn )、谲( jué) 1、鲠(gěng):直爽,正直。骨鲠:正直,刚强。 如《后汉书·任隗(kuí)传》:鲠言直议,无所回隐。(回隐:回避,隐藏。) 2、耿(介):光明正大,正直。 如《韩非子·五蠹(d ù)》: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养耿介之士,则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亦勿怪矣。(蠹:蠹虫,咬器物的虫子。比喻危害集体利益的坏人。虽有:即使有。勿怪:不足为奇。) 3、厚:忠厚,厚道。 如《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勃为人木强敦厚。(木强:性格质直倔强。)4、矜、仁矜:矜,慎重,庄重。仁矜,仁爱,善体恤人。 如《汉书·冯参传》:参为人矜严,好修容仪。 5、悫(què):悫,诚实,谨慎。 如《史记·孝文本纪》:朕闻法正则民悫,罪当则民从。 6、刚:刚强、坚强。 如《论语·公冶长》:吾未见刚者。 7、毅:意志坚定,果断。 如《论语·泰伯》:士不可不弘毅。(弘:广大,宽广。) 8、恺(kǎi)悌:亦作“岂弟”,或作“恺弟”。平易近人。

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文阅读真题汇编

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文阅读真题汇编(WORD版本真题,共171页,名师解析答案,建议下载练习) 文言文知识梳理(一)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 失其所与,不知.( ) 3. 无能为也已.( ) 4. 秦伯说.( )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 古义: 2. 行李 ..之往来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古义: 3. 共其乏困 ..今义:疲劳古义: 4. 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今义:妻子古义: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 2. 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 朝济而夕设版焉.( )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2. 越国以鄙.远( ) 3. 既东封.郑( ) 4. 与郑人盟.( ) 5. 既东.封郑( ) 6. 越国以鄙远.( )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夫晋,何厌之有?( ) 2.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3.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4. 是寡人之过也。( ) 六、文化常识检测。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和《公羊传》《穀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B. “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位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如晋侯比秦伯低一等。 C. 在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D. “陛下”是对皇帝的尊称,古代臣子不敢直接同皇帝交谈,就告诉站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总(完美整理版)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总 基础知识 0927 2139 :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总 高考文言文选段的题例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内容为史传散文。这些史传散文大都出自“二十四史”。对历年来选文体例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找出其中的规律以指导我们的复习。“二十四史”指清代乾隆时“钦定”为“正史”的从《史记》到《明史》等二十四部史书。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教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因为。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语(练习版)

高考文言文阅读高频词(练习版) 一、重点词。 1.是: 2.必: 3.贷: 4.风、化: 5.荷: 6.禁: 7.期: 8.夙: 9.咨: 10.苟: 11.执: 12.邀: 13.游: 14.趣、趋: 15.闻: 16.矫: 17.质: 18.次: 19.输: 20.造: 21.宜: 22.诣: 23.让: 24.独: 25.善: 26.绳: 27.白: 28.比: 29.旨: 30.适: 31.且: 32.识: 33.当: 34.坐: 35.对: 36.中: 37.工: 38.孤:

41给: 42.表: 43.微: 44.狱: 45.第: 46.被: 47.录: 48.援、引: 49.虑: 50.推: 51.方: 52.顾: 53.集: 54.审: 55.伦: 56.孰: 57.检: 58构: 59.封: 60.卒: 二、疑难词。 1.遽(jù): 2.亟(jí): 3.渍(zì): 4麾(huī): 5.侪(chaí): 6.厥(jué): 7.鄙(bǐ): 8.俾(bǐ): 9.赧(nǎn): 10.靡(mí): 11.肆(sì): 12.奚(xī): 13.曷、盍(hé): 14.甫(fǔ): 15.逋(bǔ): 16.俟(sì): 17.阙(quē): 18.赍(jī): 19.敕(chì): 20.啻(chi):

23.蹙(cù): 24.畀(bì): 25.遘(góu): 26.赡(shàn): 27.籍(jí): 28.檄(xí): 29.僭(jiàn): 30.谒(yè): 31.秩(zhì): 32.轶(yì): 33.祚(zuó): 34.劾(hé): 35.忤(wǔ): 36.掾(yuàn): 37.讦(jié): 38.逸(yì): 39.迄(qì): 40.讫(qì): 三、易错词。 1.短: 2.害: 3.率: 4.折: 5.多: 6.少: 7.劝: 8.课: 9.盗: 10.按、案: 11.克: 12.延: 13.党: 14.论: 15.贼: 16.用: 17.属: 18.辟: 19.责: 20.喻、谕: 21.干: 22.与:

2018~2019年全国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

2018~2019年全国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2019年高考全国Ⅰ)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非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D.贾谊劝止封候,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候,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汇总

高考文言金;楚:痛苦;坐:因……犯罪;当、论:高频词汇汇总 判决;趣:通“促”催促;“趣”小步快走; 婴:缠绕或通“撄”,意触犯;法律类末减:比死一、 刑降一等,死缓。 1.古代刑法: 究:追查;罔加:受法律制裁;笞:用竹鞭或竹板打。槛阱、圜墙:牢房;仗:杖责,用棍子打。二、官职人物类:流:流放徙:做劳役,苦役。 特征:特别征召。汉代无科举,)髠(kūn:削发,剃光头。以地方官举荐,举孝廉,为“秀才”即优秀的人才。皇帝黥:面部刺字,用墨染黑,个别用朱色。或派专人考察,然后合格者派牛车来接其做刖:砍脚跟官。特,公牛。敕:皇帝命令。膑:挖膝盖骨劓:割鼻子笏:朝板; 缙绅:官员腰带,借指做官的人。治所:地方2. 法律名称:政府所在地;按律:依照法律;狱:案件;万斛:最高的俸禄;二千石:指法律;三尺:假、理:代理;太守,太守的俸禄就这么多;具狱:审理完毕,案件审完放入宗卷,轻易 假节:手及第:中举;班赐:皇帝的赏赐;不可推翻。、刑具:3 中的符节;官廨:官员家属的住处;桎:脚镣;梏:枷锁;关三木:升官、降职了:枷:手铐; 陟:升官。授、拜:第一次当械:笼统颈手足都带上刑具,说明是重犯。擢:升官。 迁:是右迁的除;除去旧职升为新官;之刑具;索:绳子,捆人;官; 转:是右转的省省略,升官;左迁:降职;钳:束颈的铁圈。略,升官。左转即左迁,降职;古代右比左尊4廷尉:汉代中理:秦代法官。、法官: 贵,在车上坐围则相反,指导清朝,才是左比司隶校尉:汉代地方法官;功曹、央法官;斥:被皇帝严厉斥责,降职。出:议曹:办案人员;大掾吏:牢头,狱卒;右尊贵。黜理寺卿、少卿:唐宋中央法官,如狄仁杰;从京城调到地方。入:从地方到京城做官;有司、案司;有关法律部门。辟:征召。:罢免;(绌)坐镇:镇守边关;元城旦::、5罪犯名正在服苦役的罪犯。谋:主犯。三、常用实词从而加功:从犯归:官员告老还乡;女子出嫁,归宿;1. 6、法律方面的词语:隐居。(今闻购将军之拘:捉拿;购:悬赏捉拿。不谷:寡人,诸侯王的自称。2.株:株执:抓住;;首,金千金,邑万家)昆弟:非亲兄弟,关系密切。3. 诛:杀或连;绳:依法制裁,绳之于法;息:儿子。例:晚有儿息4. 黑衣:贫民百姓,布衣。5.鞫:者批评;讼:杖责;杖:榜、告状;古代衣服颜色有等级:黄,宫里,龙为6.摄:统治、治理;审问;慑:威慑,震慑;皇帝、太子。紫,图案为龙是诸侯,图讦:揭发别人的劾:弹劾,当面揭发罪状;案为蟒是非血缘王。红,地方行政长官,太守。绿,县令。白,读书人,白衣秀赎金:罚赎:罚款。勘:审查;隐私; 士。蓝灰黑,老百姓。赭,级别最低,47.猎:打猎。有时候是打仗的委婉说法。与“畋”一样。褐色,泥土色。赭衣,囚犯。48.厄、卮,斗:古代酒杯。白:告诉。 7.

高中文言文实词高频词310个

1.安:①指示代词:什么,哪 ?2.按:①考察巡视 ?3.案:①文书,案卷②考察,巡视 ?4.拔:①攻取 ?5.跋:①文体的一种②蛮横霸道 ?6.白:①下对上告诉,陈述 ?7.拜:①授给官职 ?8.般:①种类,类 ?9.傍:①靠近,临近②通“旁”旁边 ?10.谤:①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 ?11.被:①蒙受、遭受、覆盖②通披:穿、披散?12.倍:①增加②通背:背叛、后背 ?13.辈:①某一等级,某一类别的人或物②批?14.本:①草木的根或茎干②推究本源?15.崩:①帝王或王后死叫“崩” ?16.比:①并列,挨着②连接地③勾结④及,等到 ?17.彼:①那②别人,对方 ?18.俾:①使、让 ?19.鄙:①边境②庸俗,浅陋③看不起④谦称自己 ?20.弼:①辅佐,辅助

21.辟:①法度,法律②治理③征召 22.濒:①接近,靠近 23.兵:①军事,战争②军队 24.病:①担心,忧虑,损害②困苦 25.薄:①减轻,减损②轻视看不起③迫近 26.逋:①逃亡逃跑②欠交,拖欠 27.哺:①口中含嚼的食物②喂养,喂食③食,吃 28.部:①统率,指挥②官署,行政机关 29.策:①竹制的马鞭子②竹杖,拐杖 30.长:①经常 31.尝:①曾经 32.常:①永久的,固定的 33.诚:①确实,的确②表假设:如果 34.乘:①趁着,凭借②s hèn 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35.笞:①用竹板,荆条打 36.饬(c hì):①整顿,整治 37.敕(c hì):①告诫,嘱咐②帝王诏书、命令 38.除:①台阶②修治,修整③任命,受职 39.黜:①废,贬退②消除,去掉

40.次:①临时驻扎②按顺序排列,等次 41.殂:①死亡 ?42.窜:①放逐,贬官 ?43.存:①思念②看望,问候③抚恤 ?44.达:①通、通行的,公共的②得志,显贵?45.迨:①等到,到,及②趁着 ?46.殆:①危险②大概,恐怕③几乎④精神疲倦 ?47.逮:①及,到达 ?48.但:①只,仅②徒然 ?49.当:①抵、抵挡、阻挡②执掌、主持?50.得:①能、能够、可以 ?51.登:①庄稼成熟②当即 ?52.邸:①官员在京城的住所②旅社,客店③停留 ?53.第:①次第,次序②科举考试的等级③但,只管 ?54.吊:①慰问 ?55.董:①督查,监督②整顿 ?56.督:①查看、管理②责罚 ?57.独:①仅,只有②难道 ?58.笃:①忠诚,厚道 ?59.度:①揣度,推测

2019年高考全国1卷文言文试题及翻译

2019年全国1卷文言文试题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 ....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 诏令 ..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 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 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 ..,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 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人教版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系列【文言文翻译】专题练及答案

人教版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系列【文言文翻译】专题练及答案 人教版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系列 【文言文翻译】专题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 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 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 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选自《三国志·关羽传》) (1)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译文: (2)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 译文: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是时董卓迁天子都长安,卓因留洛阳。朗父防为治书御史,当徙西,以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 者,求归乡里。到谓父老曰:“董卓悖逆,为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郡与京都 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此乃四分五裂 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注]东黎阳。黎阳有营兵,赵威孙乡里旧婚,为 监营谒者,统兵马,足以为主。若后有变,徐复观望未晚也。”父老恋旧,莫有从者,惟同 县赵咨,将家属俱与朗往焉。(选自《三国志·司马朗传》) 【注】宗:宗族、宗室。 (1)以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 译文: (2)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 译文: 1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汇总

高考文言高频词汇汇总 一、法律类 1.古代刑法: 笞:用竹鞭或竹板打。 仗:杖责,用棍子打。 流:流放徙:做劳役,苦役。 髠(kūn):削发,剃光头。 黥:面部刺字,用墨染黑,个别用朱色。 刖:砍脚跟 膑:挖膝盖骨劓:割鼻子 2.法律名称: 三尺:指法律;按律:依照法律;狱:案件;具狱:审理完毕,案件审完放入宗卷,轻易不可推翻。 3、刑具: 桎:脚镣;梏:手铐;枷:枷锁;关三木:颈手足都带上刑具,说明是重犯。械:笼统之刑具;索:绳子,捆人; 钳:束颈的铁圈。4、法官:理:秦代法官。廷尉:汉代中央法官;司隶校尉:汉代地方法官;功曹、议曹:办案人员;掾吏:牢头,狱卒;大理寺卿、少卿:唐宋中央法官,如狄仁杰; 有司、案司;有关法律部门。 5、罪犯名:城旦:正在服苦役的罪犯。元谋:主犯。 从而加功:从犯 6、法律方面的词语: 拘:捉拿;购:悬赏捉拿。(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金,邑万家);执:抓住;株:株连;绳:依法制裁,绳之于法;诛:杀或者批评;榜、杖:杖责;讼:告状;鞫:审问;摄:统治、治理;慑:威慑,震慑;劾:弹劾,当面揭发罪状;讦:揭发别人的隐私;勘:审查;赎:罚款。赎金:罚金;楚:痛苦;坐:因……犯罪;当、论:判决;趣:通“促”催促;“趣”小步快走;婴:缠绕或通“撄”,意触犯;末减:比死刑降一等,死缓。 究:追查;罔加:受法律制裁;槛阱、圜墙:牢房; 二、官职人物类: 特征:特别征召。汉代无科举,以地方官举

荐,举孝廉,为“秀才”即优秀的人才。皇帝或派专人考察,然后合格者派牛车来接其做官。特,公牛。敕:皇帝命令。笏:朝板;缙绅:官员腰带,借指做官的人。治所:地方政府所在地;万斛:最高的俸禄;二千石:太守,太守的俸禄就这么多;假、理:代理;班赐:皇帝的赏赐;及第:中举;假节:手中的符节;官廨:官员家属的住处; 升官、降职了: 擢:升官。陟:升官。授、拜:第一次当官;除;除去旧职升为新官;迁:是右迁的省略,升官;左迁:降职;转:是右转的省略,升官。左转即左迁,降职;古代右比左尊贵,在车上坐围则相反,指导清朝,才是左比右尊贵。斥:被皇帝严厉斥责,降职。出:从京城调到地方。入:从地方到京城做官;黜(绌):罢免;辟:征召。 坐镇:镇守边关; 三、常用实词 1.归:官员告老还乡;女子出嫁,归宿; 隐居。 2.不谷:寡人,诸侯王的自称。 3.昆弟:非亲兄弟,关系密切。 4.息:儿子。例:晚有儿息 5.黑衣:贫民百姓,布衣。 6.古代衣服颜色有等级:黄,宫里,龙为 皇帝、太子。紫,图案为龙是诸侯,图 案为蟒是非血缘王。红,地方行政长官,太守。绿,县令。白,读书人,白衣秀 士。蓝灰黑,老百姓。赭,级别最低, 褐色,泥土色。赭衣,囚犯。 7.厄、卮,斗:古代酒杯。 8.箪:食具,笊篱。 9.唱喏(rě):打招呼。 10.抚礼:鞠躬。 11.敛衽:把衣服收拾好,表示严肃庄重的 样子。 12.簪笔:敬礼。 13.磬折:鞠躬弯腰。 14.却行:后退几步,倒退而行。迎聘礼貌。

高考文言文必背高频词汇

高考文言文必背高频词汇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诣:到,去。 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课:考核、督促、征收。 风、化:教育感化。 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劾:举报,检举,揭发。 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短:进谗言,说坏话。 害:嫉妒。 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折:指斥,指责,驳斥。

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党:偏袒,伙同,包庇。 矫:假托,假传。 质:作人质;抵押。 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 1.表官职的 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太尉:军事首脑。 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文言文实词专题复习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专题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实词意义推断的方法 2.提高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掌握实词意义推断的方法并灵活运用 三、教学课时:3课时 第1、2课时 一、考点阐释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考试大纲》保留内容。我们要注意两点隐含信息:一是“常见实词”,这是考查范围,关键是理解教材中150个左右的实词;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的条件。综合这两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具体要求,既是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态,又是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文言文的复习备考中,必须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然而,文言文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这就不是仅仅靠积累就能解决问题的了,还必须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词义推断的具体方法,以便灵活运用,形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 二、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法 (一)字形推断法 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如:“理”,从玉(左偏旁写作王),凡形旁从“玉”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韩非子》)中的“理”字的意思是“治玉、雕琢”。 “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有关;“宀”与房舍有关;“阝”与地名有关;“求”与毛皮有关;“言”与说话有关;“隹(zhuī) ”与鸟雀有关;“尸”与身体关;“冖”与笼罩有关;“系”与捆绑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歹”与死亡有关;“月”与肉有关;“页”与首有关;“自”关鼻,“目”关眼。“攴(pū) ”与敲击有关;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总

分类一: 一、家居生活 1、孤:幼年失去父亲;孤独;封建君王自己的谦称。 2、家:安家;大夫统治的地方。 3、归:女子出嫁;返回;归还;归附。 4、适:女子出嫁;到------去;适合,适宜;恰好。 5、事:侍奉;为------服务;从事,做。 6、先:祖先,上代;已经死去的,如先考妣;称古代的人;先于,前于;首要的事情。 7、作:起身,起来,如“虽少,必作”;创作,制作,如“仲尼戹而作《春秋》” 8、字:女子许嫁。 二、学习修养为人 1、工:擅长。工擅文。 2、厉:磨练,磨砺;勉励,激励;严肃,严厉;磨刀石;磨。 3、劝:勉励,奖励;劝告。 4、勉;尽力,努力;鼓励,使人努力。 5、师:老师;以------为师;效法,学习。 5、训:教导,教诲,如训俭示康;规范,准则,如不足为训;训练;词义解释,训释。 6、善:善于,擅长;友好,亲善;应答之词,表同意;好好地,如善待。 7、修:研究,学习,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修饰,装饰,修养(动词);善,美好;高,长;著,撰写,如修书;整治,治理;修建,如乃重修岳阳楼。 8、习:反复练习;学习;通晓,熟悉。 9、务:致力,从事,如“务农”“君子务本”;事务,事情,如“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10、攻:深入钻研,

如术业有专攻。11、游:出外求学或求官:交际,交往;纵,放纵,如游目骋怀;游玩,游览;旅行。12、售:考试得中,如“操童子业,久不售”;实现,如“挟邪作蛊,于是不售”;施展(奸计),如“以售其奸”;卖出去;买13、笃:忠厚,“太祖闻其笃行”;坚定,如“笃志而体(意志坚定,并且努力去实践)”;深,甚,如“笃好文章”;(病)重,如“孙权病笃”。14、敬:严肃,慎重,做事情严肃认真,如敬事而信;尊敬,尊重。15、忠:(做事)尽心竭力,如使民敬、忠以劝;忠于君主。16、恕:待人仁爱宽厚,指推己及人,如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宽恕,原谅。17、谅:诚信,如“友直,友谅”;相信,如“不谅人”;原谅。18、勤:劳,辛苦,与“逸”相对,如四体不勤;努力,尽力,与“惰”相对。19、质:本质纯真朴实,如君子质而已矣。20、文:华美,有文采,如“何以文为”。 21、忍:狠心,如君王为人不忍;残忍;忍心,如今存其本,不忍废;忍耐,忍受,如然而隐忍以行 三、政事 1、当:掌管,主持,如当权;判罪,如“犯法当死”;对着,面对。 2、相:宰相;辅助,帮助;仔细看,审察;互相;表一方对另一方怎么样;容貌。 3、干:治理,如干国才;求取,如不干人;冒犯,冲犯;冲;干预;盾牌。 4、治:治理,管理;国家治理得好,如天下大治;惩处,如治罪;研究,如治学;医治。 5、乱:社会不太平,国家治理得不好;扰乱;叛乱;乐曲的最后一章。 6、平:社会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