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案例讲课讲稿

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案例讲课讲稿
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案例讲课讲稿

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案例

设计理念:

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也就是说,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而且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一个人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他才会一生都不感到寂寞,他才会完成终身学习的任务,他还会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成长的人。其中,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成了学生的必修课。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案例目标:

1、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阅读,感受读书带来的快乐,逐步培养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喜欢阅读。

2、能借助读物中的拼音、图画进行阅读,在阅读中渗透一些简单的读书方法,促进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

3、能乐于与人交流读书收获。

4、在阅读中掌握一些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科学好奇心。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阅读,如何有计划地、合理地进行课外阅

读。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合理进得课外阅读,积极主动和同伴交流读书的内容及从中得到的乐趣。

2、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

课前准备:课前每人阅读几个自己喜欢的成语故事,人手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书。

教学过程:

一、汇报交流赛,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的阅读课上,我们来举行一场汇报交流赛,看看谁的知识最丰富,能成为我们班的小博士,好吗?(老师说成语,听过的同学讲出对应的成语故事内容,讲对了奖励一颗星贴)

设计意图:现代教育原理告诉我们,在语文课堂努力实施差异性教学,学生阅读,既渴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与赞扬,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所以在课堂上让孩子们先来交流汇报自己知道的成语故事,调动起其他孩子认真倾听,进而积极展示的兴趣。

二、展开阅读。

师:老师的问题难不倒大家,同学们真厉害!你们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说来听听。(学生交流自己课前准备好的成语故事)

设计意图:利用差异,开展学习活动。在课堂上仅靠教师一个人来照顾学生的差异,满足他们的特殊需要是有困难的。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差异,发挥优势同学的作用,有部分语言理解能力强,口头表达好的孩子,我就让他们在背的基础上说说故事,讲讲道理,在课堂上我设计的讲故事环节对他们来说既是一种锻炼,又是一种展示。对能力稍差的孩子要求他们先来听故事,在这个过程中能适当的增强他们的语言感觉也就达到了我预期的目的。

师:真是博学多才的好孩子,能不能告诉大家,你们是从哪里知道这么多成语故事的?

生:我是从电视上看的。生:我是从同学那听来的。生:我是从书中看的。师:获得知识的方法有很多,现在各种信息媒体都可以为我们传播不同的知识。看书是一种最好的方法。

设计意图:现行的社会现念下,各种媒体应接不暇,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知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报刊、收听广播、观看电视、网络查询,搜集资料,在“小博士讲台”上各抒己见,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课前准备好的课外书拿出来。大家带的都是自己最喜欢的书,谁能试着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生:我最喜欢的书叫《十万个为什么》,因为这本书里告诉了我许多想知道但却没找到答案的问题。里面既有地理异象,也有太空奇观,还有精彩的动物世界!在书中,我知道了海边沙漠是怎么形成的;海水为什么又咸又苦;为什么太阳能发光……

生:我喜欢的书是《西游记》,里面的故事十分精彩,里而的人物形象非常吸引我。

生:我喜欢的书是《三字经》和《弟子规》,因为里面还藏着许多做人的道理。(学生自由汇报,教师适时评价并结合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设计意图:为了在课堂上兼顾学生之间的差异,我采用了活泼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充分调动起所有孩子,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题题答对,但在交流汇报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对成语故事的兴趣。我依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总结。一要以总结肯定、表扬鼓励为主。表扬时要注意策略,体现层次性、多样化,使优生不断进步,后进生也能看到自身价值。

师:同学们读的书不少,表现也非常积极,一个个都想把自己喜欢的书介绍给大家,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读书的收获跟小伙伴们一起交流一下吧!在交流之前,

老师有两个要求:

(一)同学们要一个一个地说,一个伙伴说时,其他的伙伴一定要认真倾听。

(二)介绍时要先说明自己喜欢的书叫什么名字,再说为什么喜欢这本书。(小组交流)学生通过对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的介绍,明白了原来书的种类很多,书中有很多有用的知识,以后要多看书,激发了学生看书的欲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评价学生时,结合学生的回答,适当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

三、交流读,满足好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