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的知识练习题

年月日的知识练习题
年月日的知识练习题

年月日的知识练习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65页;新课堂“我学会了吗?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复习年、月、日这一单元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自己整理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能对自己这一单元的学习情况全面、合理的评价,在进一步巩固年、月、日的知识的同时,解决年、月、日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 在引导学生自主复习的同时,让学生在各种复习活动中充分体验时间及数学的联系,并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时间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观点看时间,使数学生活化。

教学重点:整理年月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解决年、月、日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上节课,同学们已经以小组为单位将我们学习过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了整理,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复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复习年月日知识

质疑:谁来说说你都知道了那些年月日的知识?

1.学生回忆年月日知识,自由回答,教师逐条点击课件出示。

预设如下:

年:一年有365天;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52个星期;一年

有4个季度;一年可以分为上半年和下半年;

月:分为大月,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共7个月;小月,有4月、6月、9月、11月,共4个月;特殊月2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日:一日=24时,一时=60秒。

世纪:一世纪=100年。

2.师生一起复习大月、小月的记忆方法。

预设如下:

数拳头:1月大、2月平、3月大、4月小、5月大、6月小、7月大、8月大、9月小、10月大、11月小、12月大。

歌谣: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天,闰年二月二十九,平年二月二十八。

整理年月日知识

谈话:这么多的知识,零零散散的,我们能不能把它们整理一下呢?

1.小组讨论整理归纳的方法。

2.指名说方法或把学生整理的知识投影出示。

3.谈话:综合了大家的意见将这些知识进行了分类整理。

教师点击课件出示知识体系图。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填一填

平年全年有天,闰年全年有天。

一年有个月,个大月,个小月。

一年有个季度,每个季度有个月,第一季度是月、月和月。

大月每月天,分别是这几个月,小月每月天,分别是这几个月,2月有天或天。

一个星期有天,一天有个小时,1小时30分也就是分钟。

分析:此题是基础练习题,没什么难度,重在检查学生年月日基础知识掌握程度。

建议: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选一选

我每天大约用刷牙。

A.3小时

B.3分钟

C.3秒钟

9月份有30天,如果9月有5个星期六和星期日,那么9月3日是。

A.星期六

B.星期日

C.星期一

D.星期二

下面节日所在月份是30天的是。

A.国庆节

B.劳动节

C.儿童节

D.建军节

分析:这几道题是锻炼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建议: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判断,对的打“√” ,错的打“×” 。

明明是2004年2月29日出生的。

每年的2、4、6、9、11月是小月。

下午的4时就是14时。

6月份在第3季度。建议: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明理由。

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1.小明晚上9点30分睡觉,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

2.从14时30分到17时20分,经过了分钟。

3.在2003年、2005年、2006年、2008年、2012年、中,是闰年的有。

4.文艺晚会从19:30开始,演出时候为1小时40分钟,结束时是。

5.学校从7月5日开始放暑假,9月1日开学,假期共有天。

分析:这几道题是有关巩固时间单位互化的题目,练习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弄清题意,理解算理。

建议:让学生在本子上写出每一题的计算过程,再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1.课本65页我学会了吗第2题。

周六骑自行车去看《月球探险记》,16:00出发,能准时到达吗?

周日坐公交车去看《神秘的天体黑洞》。如果公交车每分钟行1千米,最晚几时出发才不会迟到?

分析:这道题主要是考察学生24时计时法和有关时间计算的知识。这样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解决问题,全面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技

能的掌握情况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情况。

建议:练习的时候,教师应从多方面了解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仅关注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习态度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情况,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全面评价。

2.

3.乘坐火车从枣庄至泰安需要2小时50分钟,火车8:20从枣庄发车开往泰安,11:00能到达泰安吗?

分析:这道题是求的结束的时刻,让学生在教师的分析引导下了解,要想求出结束的时刻,就得用开始的时刻加上经过的时间,只要不超过11:00即能到达,若是超过了,就不能到达。

建议:让学生先用开始的时刻加上经过的时间,8时20分+2小时50分=11时10分,11时10分大于11时,所以不能到达。

4.2000年8月8日7时50分,北京体育学院教师张建从旅顺出发,横渡渤海海峡,8月10日10时22分在蓬莱登陆。他是我国第一位横游渤海海峡的人。他横游渤海海峡一共用了多长的时间?

分析:这是一道引用真实资料计算时间的综合题目。练习的时候,可引导学生分段计算;先计算时,后计算分,最后合起来。也可以让学生顺着8月8日7时50分推到8月9日7时50分是一日,再推到8月10日7时50分又是一日,再推到10时22分是2小时22分,共50小时32分。

建议:在老师的引导下,引领学生完成此道题,对能力不强的学生不必强求掌握。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识。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年、月、日这一单元的相关知识,同学们能自己整理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能对自己这一单元的学习情况全面、合理的评价,下面咱们在练习几道题,帮助我们进一步巩固年、月、日的知识。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大部分同学们能熟练、准确地计算,并且能利用这些知识灵活的解决问题,计算无处不在,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板书设计:

年月日知识练习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年月日知识练习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63页-64页信息窗第2课时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并产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兴趣。教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难点

计算一年内有多少日。发现并掌握平闰年的判断方法教具、学具电脑课件。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课件出示故事

故事发生在1979年3月7日,有一个罪犯逃到了深圳,他拿着一张签发日期是1979年2月29日的边境通行证,在深圳海关准备入关,尽管他经过整容,变了模样可还是被检查证件的武警叔叔一眼识破,将他扣留。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2.学生认真审题,想办法找出答案。.教师指名学生说出他的答案。

预设:学生2月29日,只有在闰年时才有,而1979年是平年,所以签发日期是明显的错误,就被识破了。

4.教师赞扬回答正确的同学会用脑思考。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提问:平年2月多少天,闰年呢?

观察年历卡,看看你年历卡上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把观察到的结果告诉同桌。谁能说说应该怎样判断平年、闰年?

引导学生探究

A、谈话:同学们通过看年历卡能判断平年、闰年,如果没有年历卡,应怎样判断呢?现在,我们做个小游戏:老师不看年历卡,只要你说出年历卡上的年份,老师能很快判断出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

年,不信,我们试试看!

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判断的?好,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不看年历卡片就能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B、请同学们观察1984——2010年二月份的天数,看看平年、闰年的出现有没有规律,有什么规律?

C、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平年、闰年的出现跟数字4有密切的关系。

D、请你用所有的年份都除以4,看看会有什么结果?通过计算,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E、说一说:如果给你一个年份,你想怎样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考一考:请你判断哪是平年?哪是闰年?

1984、1990、1996、2000、1900、2008、2100 1900年是闰年吗?看年历卡,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教师应指出:因为像1900年这样是整百年份有点特殊,必须除以400没有余数才是闰年。算算1900除以400有没有余数?确定1900年是平年。

这个问题和宇宙中三个星球的运动是有关系。师解说:我们居住的地球总是绕着太阳旋转的。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圈需要365天5时48分46秒。为了方便,将一年定为365天,叫做平年。这样,每过4年差不多就要多出1天来,把这1天加在2月里,这一年就有366天,叫做闰年。

谈话:对这方面知识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查阅一下《十万个为什么》总结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歌诀记忆:“四年一闰,一百年不闰,四百年才闰。”

学会计算全年天数。

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计算平年、闰年全年各有多少天,然后提问是怎么算的,有没有比较简便的方法。

小结:平年365天,闰年366天。.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教师引导:同学们,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在绕着太阳公转的同时,其自身也在怎样的运动呢?

生交流后明确:地球在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地球自转一周就是一天。师讲授: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3小时56分4秒,大约是1日。从今天零时到明天零时正好是1日。1日是24时。

学生认真审题,根据所说找出答案。

3.教师引导:同学们,刚才你们做得可真好!其实,比年大的时间单位还有世纪,你知道世纪是怎么回事吗?

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世纪的知识。

教师适时总结:1世纪=100年。同学们是21世纪的新人,大家要努力学习,做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1.解决新课导入问题。.我最棒!

下面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侵占我国香港。

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啦!日本鬼子

夹着尾巴逃走啦!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97年我国对恢复香港行使主权,洗雪了百年雪耻! 008年北京奥运会,胜利闭幕。

教师引导: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年月日,探究了很多奥秘,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关于年月日的知识还有很多,而今天我们只是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究,课下你们可以通过上网或者查阅书籍来获取更多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1.填空。

8月1日的前一天是月日。6月30日的后一天是月日。

小星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正好是两个月,这两个月是月和月。

2、判断。每年都是365天。一年中有7个大月,5个小月。5个月就是2年多5个月。因为1900是4的倍数,所以1900年是闰年。

3、找规律。1月,3月,5月,7月,8月,,。

4、小强今年12岁,可是他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小资料

地球的自转及公转

地球好比作一只陀螺,它绕着自转轴不停地旋转,每转一周就是一天。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朝着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一面是夜晚。当我们中国这里是白天的时候,处在地球另一侧

的美国正好是夜晚;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所以我们看到日月星辰从东方升起逐渐向西方降落。地球不仅自转,而且还围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农历及公历

公历也称阳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制定的,一年365.24天,共有24个节气,“立春”位于节气之首。农历又称阴历,是根据朔望月制定的,它能反映月亮的圆缺盈亏变化,它以12个朔望月为一年,比阳历少11天。

使用说明

练习以独立为主,同时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因材施教.注重练习的针对性,注意学生的差异性,使教学目的落到实处。

年月日知识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65页;新课堂“我学会了吗?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复习年、月、日这一单元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自己整理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能对自己这一单元的学习情况全面、合理的评价,在进一步巩固年、月、日的知识的同时,解决年、月、日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 在引导学生自主复习的同时,让学生在各种复习活动中充分体验时间及数学的联系,并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时间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观点看时间,使数学生活化。

教学重点:整理年月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解决年、月、日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上节课,同学们已经以小组为单位将我们学习过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了整理,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复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复习年月日知识

质疑:谁来说说你都知道了那些年月日的知识?

1.学生回忆年月日知识,自由回答,教师逐条点击课件出示。

预设如下:

年:一年有365天;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52个星期;一年有4个季度;一年可以分为上半年和下半年;

月:分为大月,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共7个月;小月,有4月、6月、9月、11月,共4个月;特殊月2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日:一日=24时,一时=60秒。

世纪:一世纪=100年。

2.师生一起复习大月、小月的记忆方法。

预设如下:

数拳头:1月大、2月平、3月大、4月小、5月大、6月小、7月大、8月大、9月小、10月大、11月小、12月大。

歌谣: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天,

闰年二月二十九,平年二月二十八。

整理年月日知识

谈话:这么多的知识,零零散散的,我们能不能把它们整理一下呢?

1.小组讨论整理归纳的方法。

2.指名说方法或把学生整理的知识投影出示。

3.谈话:综合了大家的意见将这些知识进行了分类整理。

教师点击课件出示知识体系图。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填一填

平年全年有天,闰年全年有天。

一年有个月,个大月,个小月。

一年有个季度,每个季度有个月,第一季度是月、月和月。

大月每月天,分别是这几个月,小月每月天,分别是这几个月,2月有天或天。

一个星期有天,一天有个小时,1小时30分也就是分钟。

分析:此题是基础练习题,没什么难度,重在检查学生年月日基础知识掌握程度。

建议: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选一选

我每天大约用刷牙。

A.3小时

B.3分钟

C.3秒钟

9月份有30天,如果9月有5个星期六和星期日,那么9月3日是。

A.星期六

B.星期日

C.星期一

D.星期二

下面节日所在月份是30天的是。

A.国庆节

B.劳动节

C.儿童节

D.建军节

分析:这几道题是锻炼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建议: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判断,对的打“√” ,错的打“×” 。

明明是2004年2月29日出生的。

每年的2、4、6、9、11月是小月。

下午的4时就是14时。

6月份在第3季度。建议: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明理由。

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1.小明晚上9点30分睡觉,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

2.从14时30分到17时20分,经过了分钟。

3.在2003年、2005年、2006年、2008年、2012年、中,是闰年的有。

4.文艺晚会从19:30开始,演出时候为1小时40分钟,结束时是。

5.学校从7月5日开始放暑假,9月1日开学,假期共有天。

分析:这几道题是有关巩固时间单位互化的题目,练习的时候,

要引导学生弄清题意,理解算理。

建议:让学生在本子上写出每一题的计算过程,再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1.课本65页我学会了吗第2题。

周六骑自行车去看《月球探险记》,16:00出发,能准时到达吗?

周日坐公交车去看《神秘的天体黑洞》。如果公交车每分钟行1千米,最晚几时出发才不会迟到?

分析:这道题主要是考察学生24时计时法和有关时间计算的知识。这样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解决问题,全面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情况。

建议:练习的时候,教师应从多方面了解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仅关注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习态度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情况,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全面评价。

2.

3.乘坐火车从枣庄至泰安需要2小时50分钟,火车8:20从枣庄发车开往泰安,11:00能到达泰安吗?

分析:这道题是求的结束的时刻,让学生在教师的分析引导下了解,要想求出结束的时刻,就得用开始的时刻加上经过的时间,只要不超过11:00即能到达,若是超过了,就不能到达。

建议:让学生先用开始的时刻加上经过的时间,8时20分+2小

时50分=11时10分,11时10分大于11时,所以不能到达。

4.2000年8月8日7时50分,北京体育学院教师张建从旅顺出发,横渡渤海海峡,8月10日10时22分在蓬莱登陆。他是我国第一位横游渤海海峡的人。他横游渤海海峡一共用了多长的时间?

分析:这是一道引用真实资料计算时间的综合题目。练习的时候,可引导学生分段计算;先计算时,后计算分,最后合起来。也可以让学生顺着8月8日7时50分推到8月9日7时50分是一日,再推到8月10日7时50分又是一日,再推到10时22分是2小时22分,共50小时32分。

建议:在老师的引导下,引领学生完成此道题,对能力不强的学生不必强求掌握。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识。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年、月、日这一单元的相关知识,同学们能自己整理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能对自己这一单元的学习情况全面、合理的评价,下面咱们在练习几道题,帮助我们进一步巩固年、月、日的知识。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大部分同学们能熟练、准确地计算,并且能利用这些知识灵活的解决问题,计算无处不在,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板书设计:

年月日知识练习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平均数的中考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平均数的中考知识点总结 关于初中数学平均数的中考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平均数的中考知识点总结 平均数 定义 平均数是用总数除以份数。平均数容易受到极端数据的影响。 简介 平均数项目分类算术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 把n个数的总和除以n,所得的商叫做这n个数的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 geometricmean n个观察值连乘积的n次方根就是几何平均数。根据资料的条件不同,几何平均数分为加权和不加权之分。 公式:x=(x1*x2*......*xn)^(1/n) 调和平均数 harmonicmean 调和平均数是平均数的一种。但统计调和平均数,与数学调和平均数不同。在数学中调和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都是独立的自成体系的。计算结果两者不相同且前者恒小于后者。因而数学调和平均数定义为:数值倒数的平均数的倒数。但统计加权调和平均数则与之

不同,它是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变形,附属于算术平均数,不能单独 成立体系。且计算结果与加权算术平均数完全相等。主要是用来解 决在无法掌握总体单位数(频数)的情况下,只有每组的变量值和相 应的标志总量,而需要求得平均数的情况下使用的一种数据方法。 公式:n/(1/A1+1/A2+...+1/An) 加权平均数 Weightedaverage 加权平均数是不同比重数据的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就是把原始数据按照合理的比例来计算,若n个数中,x1出现f1次,x2出现f2次,…,xk出现fk次,那么 (x1f1+x2f2+...xkfk)÷(f1+f2+...+fk)叫做x1,x2, …,xk的加权平均数。f1,f2,…,fk是x1,x2, …,xk的权。 公式:(x1f1+x2f2+...xkfk)/n,其中f1+f2+...+fk=n,f1,f2,…,fk叫做权。 说明:1)“权”的英文是weight,表示数据的重要 程度。即数据的权能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 2)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情况,即各项的权相等时,加权平均数就是算术平均数。 平方平均数 quadraticmean 平方平均数 公式:M=[(a^2+b^2+c^2+…n^2)/n]^(1/2)。 温馨提示:上面的内容是初中数学平均数知识点总结,聪明的大家肯定熟记于心了吧。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平面直角坐标系

年月日知识点整理

年月日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知识整理 一、基础知识 1、24时计时法 在一日(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 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方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2、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时、分、秒。 3、每年有12个月,其中7个大月,每个大月有31天,分别是一、 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有4个小月,每个小月有30天分别是四、六、九、十一月。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4、①平年:2月(28)天,全年(365)天;上半年有(181)天。 ②闰年:2月(29)天,全年(366)天,上半年有(182)天。 ③每年下半年都是(184)天。 5、平年全年共52个星期余1天; 闰年全年共52个星期余2天。 6、一年分为四个季度: 1、2、3月——第一季度90天(平年)91天(闰年) 4、5、6月——第二季度91天 7、8、9月——第三季度92天 10、11、12月——第四季度92天

二、应用和方法 1、同一年中连续的大月有(7 )月和(8 )月,天数是共(62 )天。12月和1月也是连续的大月。一个大月和一个小月合起来是61天。 2、通常每4年里有( 1 )个闰年,( 3 )个平年。 (如果说某个人不是每年都能过到生日,8岁过两次生日,12岁过3次生日,那么他的生日就是2月29日。) 3、计算经过的年份: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到2017年是68周年。(2017-1949=68) 6、各类节日: 元旦节1月1日、植树节3月12日、 国际劳动节5月1日、国际儿童节6月1日、 建党节7月1日、建军节8月1日、 教师节9月10日等、国庆节10月1日。 7、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 ①1小时= 60分②1分= 60秒 ③1日=24小时④1周= 7天 8、1日=24时→24时也叫0时。

年月日知识点

《年月日》的知识点只有以下几点: 1、一年有12个月。 一个月有31天的叫大月,共7个大月,分别是:一、三、五、七、八、十、腊(十二月); 一个月有30天的叫小月,共4个小月,分别是:四、六、九、十一; 另有1个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就是2月。 2、2月是最特殊的月份,2月是28天的年份叫平年,2月是29天的年份叫闰年。判断平年还是闰年的方法是看当年的年份数是不是4的倍数(如果年份是整百数,就要看是不是400的倍数)。如果是单数年份,就不可能是4的倍数,一定是平年;或者只要用年份数的后两位除以4算一算就可以了。 3、一年有4个季度(季度与季节是完全不同的概念)。1月、2月、3月是第一季度,平年的第一季度是 31+28+31=90天,闰年的第一季度共91天。4月、5月、6月是第二季度(共30+31+30=91天),7月、8月、9月是第三季度(共31+31+30=92天),10月、11月、12月是第四季度(共31+30+31=92天)。4、

平年一年有365天,合52星期余1天;闰年一年366天,合52星期余2天。 5、记住一些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元旦(1月1日),妇女节(3月8日),劳动节(5月1日),儿童节(6月1日),国庆节(10月1日)。 所有的《年月日》的有关练习都离不开这些内容,但是同学们要读清题目,想清楚每个月份的天数,才能正确解答。例如:平年的第一季度有()天,先要列出第一季度是1月、2月、3月,然后要想清楚每个月的天数,最后加起来。再如:闰年的上半年有()天,先要列出上半年是1月、2月、3月、4月、5月、6月,然后想清楚每个月的天数,最后加起来。 可以看到,以上的知识点中,大多跟平年闰年有关,也就是跟2月有关。涉及到这一点的题目要小心对待。

年月日知识点

年月日单元知识点 1、与“年”有关的知识 (1)一年有12个月,半年是6个月,平年全年365天,闺年全年366天。 (2)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1.年份的末位是单数(1、3、5、7、9)的一定是平年,如:2011年、1985年、 2.年份末位是双数看末两位是否是4的倍数。 3.后两位都是0的用前两位去除以.整百年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例如:2000年 是闰年,但1900年不是闰年。) (3)周年的计算方法:末位年份-开始年份=周年 2、与“月”有关的知识:一年有7个大月,4个小月,一个平月(二月) (1)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每年有7个大月: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每年有4个小月:4月、6月、9月、11月。 (2)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3)7月和8月、12月和1月都是连续的大月。 在同一年中,那么只有7月和8月是连续的大月。 (4)一个星期有7天,每个月至少有4个星期日,最多有5个星期日。 (5)日期每加7天,星期几都是相同的。 例如,6月1日是星期三,那么6月8日还是星期三。 (6)2月只有28天的这一年是平年,平年全年有365天(31×7+30×4+28=365)。 2月有29天的这一年是闰年,闰年全年有366天(31×7+30×4+29=366)。 (9)一年有4个季度。 第一季度是1月、2月、3月,平年的第一季度有90天,闰年的第一季度有91天, 第二季度是4月、5月、6月,每年固定是91天, 第三季度是7月、8月、9月,每年固定是92天, 第四季度是10月、11月、12月,每年固定是92天。 我们平时所说的一年四季,是按照农历的节气划分的,即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 季节和季度是不一样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是根据温度变化进行区分的,而季度是根据月份区分的。 (10)平年全年有365天,有52个星期零1天, 闰年全年有366天,有52个星期零2天。 (11)常用的节日、纪念日一定要记住: 元旦: 1月1日爱耳日:3月3日妇女节:3月8日 植树节:3月12日劳动节:5月1日儿童节:6月1日 爱眼日:6月6日建党节:7月1日建军节:8月1日 教师节:9月10日爱牙日:9月20日国庆节:10月1日 残疾人:12月3日 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

小学三年级奥数 平均数 知识点与习题

第9讲平均数 把一个(总)数平均分成几个相等的数,相等的数的数值就叫做这个(总)数的平均数。例如,24平均分成四个数:6,6,6,6,数6就叫做24分成四份的平均数。又如,24平均分成六个数:4,4,4,4,4,4,数4就叫做24分成六份的平均数。 由此可见,平均数是相对于“总数”和分成的“份数”而言的。知道了被均分的“总数”和均分的“份数”,就可以求出平均数: 总数÷份数=平均数。 “平均数”这个数学概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用到。例如,某次考试全班同学的“平均成绩”,几件货物的“平均重量”,某辆汽车行驶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等,都是我们经常碰到的求平均数的问题。根据求平均数的一般公式可以得到它们的计算方法: 全班同学的总成绩÷全班同学人数=平均成绩, 几件货物的总重量÷货物件数=平均重量, 一辆汽车行驶的路程÷所用的时间=平均速度。 我们在上一讲的例2中,已经接触到求平均数的应用题,下面再举一些例子来说明有关平均数应用问题的解法。 例1一小组六个同学在某次数学考试中,分别为98分、87分、93分、86分、88分、94分。他们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解:总成绩=98+87+93+86+88+94=546(分)。 这个小组有6个同学,平均成绩是 546÷6=91(分)。 答:平均成绩是91分。 例2把40千克苹果和80千克梨装在6个筐内(可以混装),使每个筐装的重量一样。每筐应装多少千克? 解:苹果和梨的总重量为 40+80=120(千克)。 因要装成6筐,所以,每筐平均应装 120÷6=20(千克)。 答:每筐应装20千克。 例3小明家先后买了两批小猪,养到今年10月。第一批的3头每头重66千克,第二批的5头每头重42千克。小明家养的猪平均多重? 解:两批猪的总重量为 66×3+42×5=408(千克)。 两批猪的头数为3+5=8(头),故平均每头猪重 408÷8=51(千克)。 答:平均每头猪重51千克。 注意,在上例中不能这样来求每头猪的平均重量: (66+42)÷2=54(千克)。 上式求出的是两批猪的“平均重量的平均数”,而不是(3+5=)8头猪的平均重量。这是刚接触平均数的同学最容易犯的错误! 例4一个学生为了培养自己的数学解题能力,除了认真读一些书外,还规定自己每周(一周为7天)平均每天做4道数学竞赛训练题。星期一至星期三每天做3

《年月日》单元知识整理

第五单元《年、月、日》知识整理 一、大月、小月 一年有12个月。 有31天的是大月: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7个)。 有30天的是小月:4月、6月、9月、11月(4个)。 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记大月的口诀: (1)要找大月你记住,7、8两月连着数,7月以前找单数,8月以后找双数。 (2)一、三、五、七、八、十、腊(十二),三十一天永不差。 注意:7、8月是两个连续的大月,第一年的12月和第二年的1月也是两个连续的大月。 二、平年、闰年 二月是28天的那一年是平年,二月有29天的那一年是闰年。 平年全年有365天,全年52个星期余1天【365÷7=52(星期)……1(天)】 闰年全年有366天,全年52个星期余2天。【366÷7=52(星期)……2(天)】 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 一般年份÷4 有余数的是平年,没有余数的是闰年 整百年份÷400 三、季度 ★按月份划分一年有4个季度。 1、2、3月是第一季度(90或91天);4、5、6月是第二季度(91天); 7、8、9月是第三季度(92天);10、11、12月是第四季度(92天)。 ●按节气划分一年有4个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注意:季度和季节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不要混为一谈。

四、记住一些重要日子 1月1日元旦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12日植树节 5月1日国际劳动节5月4日中国青年节6月1日国际儿童节 7月1日中国共产党生日8月1日建军节10月1日国庆节 第29届奥运会2008年8月8日在北京举行。 爸爸的生日是年月日;妈妈的生日是年月日。 五、两种计时方法 1.概念区分 24时记时法:是采用从0时到24时计时的方法,因为不会有重复时间,所以表示时间是不需要加时间词的。例如记作:3时13时18时等等。 普通记时法:是采用与钟面时间相同的记时方法,因为一天有24小时,时针要在钟面上走两圈,会出现2个同样的时间,所以要加时间词来区分。 例如记作:凌晨3时下午3时晚上10时20分等等。 2.记时法转化:互换方法举例: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知识点整理

“年月日”知识点 一:与“年”相关的知识: 1、一年=12个月半年=6个月平年=365天闰年=366天 2、判断平年、闰年: 方法: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世纪年能被400整除的是闰年.(如2000年是闰年,1900年不是闰年) 例如:1968年-闰年,1954年-平年,1900年-平年,2000年-闰年。 判断方法: 年份的末位是奇数1、3、5、7、9的一定是平年如:2011、1985…… 年份末位是偶数的需要进一步判断,有两种比较简单的方法: (1)看末两位是否能被4整除,如:1928,末两位28÷4=7所以是闰年; 又如:1918,末两位18÷4=4……2所以是平年。 (2)记住2000这个特殊年份是闰年。用需要判断的年份跟它求差,如:1996 年,2000-1996=4,4可以被4整除(是4的倍数),所以是闰年;又如:2016年,2016-2000=16,16可以被4整除(是4的倍数),所以是闰年。 3、推算周年: 方法:末位年份-初始年份=周年 例如:2011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2)周年。 2011-1949 = 62(周年) 例如:2012年6月8日是小明9岁的生日,他是哪年出生的? 2012-9 = 2004(年) 二:与“月”相关的知识: 1、大月=31天全年共有7个大月 小月=30天全年共有4个小月 半个月=15天平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 2、判断大月、小月、闰月(二月)的方法: (1)拳头记忆法。 (2)歌谣: 一、三、五、七、八、十、腊(12月),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11月),三十整。 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 3、季度:每三个月为一个季度。 第一季度:1、2、3月。第二季度:4、5、6月。 第三季度:7、8、9月。第四季度:10、11、12月。 4、区分“季节”: 春季:3、4、5月。夏季:6、7、8月。 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 三:与“日”相关的知识: 1、重要节日: 元旦(1月1日)春节(1~2月)妇女节(3月8日)劳动节(5月1日)青年节(5月4日)儿童节(6月1日)党的生日(7月1日)建军节(8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

小学三年级 年月日的知识点

年月日的知识点 1、 年分为平年、闰年;平年有365天,有52个星期余1天; 闰年有366天,有52个星期余2天。 月分为大月、小月和特殊的2月。 大月(31天)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7个); 小月(30天)有:4月、6月、9月、11月)(4个) 2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口诀:一三五七八十腊, 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三十日; 平年二月二十八, 闰年二月把一加。 2、 上半年:1-6月 第一季度:1、2、3月 第二季度:4、5、6月 下半年:7-12月 第三季度:7、8、9月 第四季度:10、11、12月 3、 一年中连续的大月有7月和8月。 如果连续两个月天数是61天,那么其中一个是大月,一个小月。 4、 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意思是年份除以4,能被整除的年份为闰年,但是遇到末尾两位是00的年份,能够被400整除的年份才为闰年)

判断闰年的方法: (1)末尾不是两个0的年份,用末尾两位数除以4,没有余数就是闰年,有余数就不是。如 2016年,16÷4=4,没有余数,则2016年是闰年。 (2)末尾是两个0的年份,用前面两位数(三位数的年份就用前一位数)除以4,没有余数就是闰年,有余数就不是。如 2000年,20÷4=5,没有余数,则2000年是闰年。 900年,9÷4=2……1,有余数,则900年不是闰年。 5、节日整理 6、记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到2016年是67周年。 (2016-1949=59) 7、(了解)计算天数[分月计算]如6月12到8月17日是多少天? 8、时间 1小时 = 60分1分 = 60秒 1日=24小时1周 = 7天

关于年月日的知识

关于年月日的知识 [知识点] 1、认识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2、计算经过的天数; [记忆]年分为平年、闰年;月分为大月、小月和特殊的2月。平年 有365天,闰年有366天。(大月有:1月、3月、5月、7月、8 月、10月、12月(7个);小月有:4月、6月、9月、11月)(4 个) 平年的2月有28天,闰年的2月有29天。 2、连续的大月有7月和8月,或者12月和1月。连续两个月天数是61天,其中一个是大月,一个小月。

5、各类节日:元旦节1月1日、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 月1日、国际儿童节6月1日、建军节8月1日、建党节7月1日、国庆节10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等。 6、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 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公元800 年、1200 年、1600 年、2000 年、2400 年等)。 7、记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到2008年是 59 周年。(2008-1949=59) &公元1年一100年是第一世纪,如:公元1901 —2000是第二十世纪。 9、计算天数[分月计算]如6月12到8月17日是多少天? 年月日单元知识点整理 (1)1年=(12 )月闰年二(366 )天平年二(365)天 (2)记住大月31 天:1、3、5、7、8、10、12 (腊),31 天永 不差; 记住小月30天:4、6、9、11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3)判断是不是闰年的方法:年份除以 4而无余数就是闰年,有余数就是平年。 (4)上半年:1-6月下半年:7-12月 第一季度:1、2、3月第二季度:4、5、6月第三季度: 7、8、9月第四季度:10、11、12月 (5)1周=7天1日=24小时1 时=60分1 分=60秒1 时=3600秒 1年有12个月,其中7大4小1平月每个月分3旬:上旬(1 日--10日)中旬(11-20日)下旬(21-月末) (6)节日整理 1月1日元旦节 3 月5日学雷锋日3月12日植树节 3 月8日妇女节 5 月1日劳动节 6 月1日儿童节 7月1 日党的生日8 月1 日建军节9 月10 日教师节10 月1日国庆节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 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北京奥运会:2008年8

初中《概率》知识点归纳

初中《概率》知识点归纳 初中《概率》知识点归纳 1、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字写成的形式的记数方法。 2、统计图:形象地表示收集到的数据的图。 3、扇形统计图:用圆和扇形表示总体和部分的关系,扇形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在扇形统计图中,每个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对应的扇形圆心角与360°的比。 4、条形统计图: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5、折线统计图: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6、确定事件包括:肯定会发生的必然事件和一定不会发生的不可能事件。 7、不确定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不同;不确定。 8、事件的概率:可用事件结果除以所以可能结果求得理论概率。 9、有效数字:对于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为止的数字。 10、游戏双方公平:双方获胜的可能性相同。 11、算数平均数:简称“平均数”,最常用,受极端值得影响较大;加权平均数12、中位数:数据按大小排列,处

于中间位置的数,计算简单,受极端值得影响较小。 13、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受极端值得影响较小,跟其他数据关系不大。 中学数学概率知识点归纳2 14、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数据的代表,刻画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15、普查:为了一定目的对考察对象进行全面调查;考察对象全体叫总体,每个考察对象叫个体。 16、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从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个体叫样本(有代表性)。 17、随机调查:按机会均等的原则进行调查,总体中每个个体被调查的概率相同。 18、频数:每次对象出现的次数。 19、频率:每次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 20、级差: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刻画数据的离散程度 21、方差: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刻画数据的离散程度 22、方差计算公式 23、标准方差:方差的算数平方根刻画数据的离散程度。 24、一组数据的级差、方差、标准方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

三年级年月日知识点汇总

年月日知识点整理 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和(时、分、秒)。 一、年月日 1、年分为平年、闰年;平年有365天,有52个星期余1天; 闰年有366天,有52个星期余2天。 2、一年分为两部分:上半年(1-6月)、下半年(7-12月) 一年有4个季度,每3个月为一个季度 1月、2月、3月是第一季度(平年的第一季度有90天,闰年的第一季度有91天) 4月、5月、6月是第二季度(91天), 7月、8月、9月是第三季度(92天), 10月、11月、12月是第四季度(92天)。 我们平时所说的一年四季,是按照农历的节气划分的,即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 季节和季度是不一样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是根据温度变化进行区分的,而季度是根据月份区分的。 4季度季度第第2季度第3第平年 1季度 92 91 92 天数90 上半年181天下半年半年184天 第3季度第4季度闰年季度第 1第季度2 92 91 91 92 天数 天184下半年半年天182上半年 4大小)。1特殊个月,3、一年有12(7月末)日)日)旬:上旬(每个月分31日--10 中旬(11-20 下旬(21- “12月、85月、3月、月、7月、月、10月。17大--大”7有31天的月份是月,每年有个大月,是 月、月、个小月,是月,每年有有小”“4--30天的月份是小446月、911月。天。292闰天、28月有2

平2特殊”“1--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年的年的月有 月和12月、月和7、481天)62月都是连续的大月,共计(。在同一年中,只有8月和7月是连续的大月。 1 月月和1跨年的连续大月是12。30天)61天,那么其中就包含了一个大月(31天)和一个小月(如果连续两个月的天数是 闰年。1个平年,个5、通常每4年里有3的年份,但是遇到末尾两位是00意思是年份除以4,能被整除的年份为闰年,“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整除的年份才为闰年。能够被400 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4,没有余数就是闰年,有余数就不是。末尾不是两个0的年份,用末尾两位数除以(1) 2016年是闰年。=4,没有余数,则如:2016年,16÷4,没有余数就是闰年,有余的年份,用前面两位数(三位数的年份就用前一位数)除以4 末尾是两个0(2)数就是平年。年是闰年。5,没有余数,则200020如:2000年,÷4=年不是闰年。1,有余数,则9009÷4=2……900年,的为平年)末尾个位是单数(32011 、、1999如:2017次生日,问小华的生日是几号?岁,只过了3例题:小华今年122日四年才有一次,所以小华的生日是月29,小华4年才过一次生日,闰年也是四年一轮,212解答:÷3=4(年) 日。月29 ,这就是中华1999-1949=50年)1日过了50年(10月1日成立,到1999年10月6、周年的意义:如我国1949年 50周年。人民共和国成立 =经过的年份周年计算公式:终止年份-起始年份周年,1日是建党941日诞生的,到2015年7月1()、计算周年:中国共产党是1921年7月。年列式 2015-1921=94 (2)、例题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到今年建国多少周年? 熟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时间是1949年10月1日; 列式:2018-1949=69(年) (3)、给出一个人出生的年份,会计算这个人多少周岁;给出一个人的年龄会计算他是哪一年出生的。 如:小华2003年6月出生,到今年6月几岁?答:到今年6月15岁了。 列式:2018(今年的年份)-2003(出生年份)=15 如:小华今年12岁,他是什么时候出生的?答:他是2006年出生的。 列式:2018(今年年份)-12(岁数)=2006 2 常用的节日、纪念日一定要记住:

年月日知识要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要点——第四单元《年月日》 l 知识要点: (一)年、月、日部分 1.熟记每个月的天数,知道大月一个月有31天,小月一个月有30天。平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一年有12个月,7个大月,4个小月。 可借助歌谣记忆:一、三、五、七、八、十、腊(即十二月), 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三十整,(冬即十一月) 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二十九。 2.熟记全年天数:平年365天,闰年366天。上半年多少天(平年181天,闰年182天),下半年多少天(184天)。 3.知道1、2、3月是第一季度,4、5、6月是第二季度,7、8、9月是第三季度,10、11、12月是第四季度。会计算每个季度有多少天,连续几个月共有多少天。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12月和第二年的1月;一年中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 4.给出一个天数会计算有几个星期零几天。如:第三季度有(92)天,有(13 )个星期零(1)天。平年全年有(365)天,是(52 )个星期零(1)天。 5.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一般情况下可以用年份除以4的方法判断平年闰年。年份除以4有余数是平年,没有余数是闰年。如:1978÷4=494……2,1978年是平年。 1988÷4=497,1988年是闰年。 6.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年是平年,2000年是闰年。参见书P49。

7.给出一个人出生的年份,会计算这个人多少周岁;给出一个人的年龄会计算他是哪一年出生的。如:小华1994年6月出生,到今年6月(15岁)。小华今年12岁,他是(1997年)出生的。 8.熟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时间是1949年10月1日,会计算到今年(或任一年)建国多少周年。如:到1999年是建国(50周年);到今年10月1日是建国(60周年)。 (二)24时计时法部分 1.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把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进行互化。 如:普通计时法 24时计时法 上午9时 9时 晚上9时 21时 普通计时法一定要加上“上午”、“下午”等前缀。 2.会计算经过时间、开始时刻、结束时刻。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如:火车11:00出发,21时30分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0时30分),注意不要写成(10:30)。 正确的列式格式为:21时30分-11时=10时30分,不能用电子表的形式相减。 再如:火车19时出发,第二天8时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3小时)。像这种跨越两天的,可以先计算第一天行驶了多长时间:24-19=5(时),再加上第二天行驶的8个小时:5+8=13(时) 又如:一场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先换算,155分=2时35分,再计算。 3.会根据给出的信息制作月历和年历。如:某年8月1日是星期二,制作8月份的月历。再如:某年4月30日是星期四,制作5月份月历。

关于初中数学平均数的中考知识点总结初中数学中考知识点

关于初中数学平均数的中考知识点总结初中数 学中考知识点 初中数学平均数的中考知识点总结 平均数的学习从小学就开始了,接下来让我们来学习初中数学平均数的知识点吧。 平均数定义 平均数是用总数除以份数。平均数容易受到极端数据的影响。 简介 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在统计中算术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既可以用它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和平均水平,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如平均速度、平均身高、平均产量、平均成绩等等。 平均数项目分类算术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 把n个数的总和除以n,所得的商叫做这n个数的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 geometric mean n个观察值连乘积的n次方根就是几何平均数。根据资料的条不同,几何平均数分为加权和不加权之分。 公式:x=(x1*x2*......*xn)^(1/n)调和平均数harmonic mean 调和平均数是平均数的一种。但统计调和平均数,与数学调和平均数不同。在数学中调和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都是独立的自成体系的。计算结果两者不相同且前者恒小于后者。因而数学调和平均数定义为:数值倒数的平均数的倒数。但统计加权调和平均数则与之不同,它是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变形,附属于算术平均数,不能单独成立体系。且计算结果与加权算术平均数完全相等。主要是用来解决在无法掌握总体单位数(频数)的情况下,只有每组的变量值和相应的标志总量,而需要求得平均数的情况下使用的一种数据方法。 公式:n/(1/A1+1/A2+...+1/An)加权平均数Weighted average 加权平均数是不同比重数据的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就是把原始数据按照合理的比例来计算,若 n个数中,x1出现f1次,x2

【强烈推荐】三年级数学年月日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知识点 与“年”相关的知识: 1、一年=12个月 半年=6个月 平年=365天 闰年=366天 2、判断平年、闰年: 方法: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例如:1968年-闰年,1954年-平年,1900年-平年,2000年-闰年。 判断方法: 年份的末位是奇数1、3、5、7、9的一定是平年如:2011、1985…… 年份末位是偶数的需要进一步判断,有两种比较简单的方法: (1)看末两位是否能被4整除,如:1928,末两位28÷4=7所以是闰年; 又如:1918,末两位18÷4=4……2所以是平年。 (2)记住2000这个特殊年份是闰年。用需要判断的年份跟它求差,如:1996年,2000-1996=4,4可以被4整除(是4的倍数),所以是闰年;又如:2016年,2016-2000=16,16可以被4整除(是4的倍数),所以是闰年。 3、推算周年: 方法:末位年份-初始年份=周年 例如:2011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2)周年。 2011-1949=62(周年) 例如:2012年6月8日是小明9岁的生日,他是哪年出生的? 2012-9=2004(年) 与“月”相关的知识: 1、大月=31天全年共有7个大月 小月=30天全年共有4个小月 半个月=15天 平年二月=28天 闰年二月=29天 2、判断大月、小月、闰月(二月)的方法: (1)拳头记忆法。 (2)歌谣: 一、三、五、七、八、十、腊(12月),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11月),三十整。 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 3、季度:每三个月为一个季度。 第一季度:1、2、3月。 第二季度:4、5、6月。 第三季度:7、8、9月。 第四季度:10、11、12月。 4、区分“季节”: 春季:3、4、5月。

年月日知识(1)

《年月日》重要知识点(熟读熟记) (1)一年有12个月。 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每年有7个大月,是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每年有4个小月,是4月、6月、9月、11月。 (2)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3)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记录大小月: 一是拳头记忆法。(利用拳头关节的凹凸,边指着拳头边练,见书P18图:一月大、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三月大、四月小、五月大、六月小、七月大、八月大、九月小、十月大、十一月小、十二月大) 二是口诀法:七前单月大,八后双月大。 (4)7月和8月、12月和1月都是连续的大月。 如果强调在同一年中,那么只有7月和8月是连续的大月。 连续的大月合起来有62天。 一个大月和一个小月合起来是61天。 (5)一个星期有7天,每个月至少有4个星期日,最多有5个星期日。 (6)日期每加7天,星期几都是相同的。 例如,6月1日是星期三,那么6月8日还是星期三,6月15日也是星期三。 (7)2月只有28天的这一年是平年,平年全年有365天。 2月有29天的这一年是闰年,闰年全年有366天。 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8)通常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除以4没有余数)的都是闰年。 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末尾有两个0)的,必须是400的倍数(除以400没有余数)才是闰年。 练习:1996、2100、1960、2010、2009、1978年中哪几年是平年、哪几年是闰年。 (9)一年有四个季度。 第一季度是1月、2月、3月,平年的第一季度有90天,列式30×2+28=90 。 闰年的第一季度有91天,列式30×2+31=91 。 第二季度是4月、5月、6月,每年固定是91 天,列式30×2+31=91 。 第三季度是7 月、8 月、9 月,每年固定是92 天,列式32×2+31=92 。 第四季度是10 月、11 月、12 月,每年固定是92 天,列式32×2+31=92 。 (10)一个星期有7天,平年的365天有52 个星期零 1 天,列式365÷7=52......1 。 闰年的366天中有52 个星期零 1 天,列式366÷7=52......1 。 (11)常用的节日纪念日一定要记住: 元旦:1月1日妇女节:3月8日劳动节:5月1日儿童节:6月1日 教师节:9月10日国庆节:10月1日

三年级下册年月日知识点汇总.doc

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知识点汇总 要点内容 1 个世纪 =100 年一年 =1 2 个月平年 =365 天闰年 =366 天 单位换算 半年 =6 个月半月 =15 天 1 天 =24 小时 1 小时 =60 分钟 =3600 秒 1 分钟 =60 秒 通常每 4 年中有 3 个平年, 1 个闰年; 平年、闰年年份的末位是奇数1、3、5、7、9 的一定是平年; 判断公历年份除以 4,整百年份除以 400,有余数的是平年,没有余数的是闰年。 (公历年份数的后两位除以4,有余数的是平年,没有余数的是闰年。) 周年计算末位年份-初始年份 =周年 大月 =31 天(全年共有 7 个大月);小月 =30 天(全年共有 4 个小月); 月平年二月 =28 天;闰年二月 =29 天;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在同一年中只有7 月和 8 月是连续的大月 大、小月一三五七八十腊(12 月),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 11 月)三十天。 判断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二十九。 一星期 =7 天; 平年一年 365 天,合 52 星期余 1 天; ??? 闰年一年366 天,合 52 星期余 2 天。 星期 每个月至少有 4 个星期日,最多有 5 个星期日 星期推算:总天数÷7,星期几加上余数 每三个月为一个季度。 第一季度: 1、2、3 月。 ( 平年 :31+28+31 =90 天, ?闰年 :31+29+31 = 91 天); 季度第二季度: 4、5、6 月。(每年固定有 30+31+30= 91 天); 第三季度: 7、8、9 月。(每年固定有 31+31+30= 92 天); 第四季度: 10、11、12 月。(每年固定有 31+30+31=92 天)。 国庆节(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 年 10 月 1 日成立的。 元旦(1 月 1日)春节( 1~2 月)妇女节( 3月 8日)植树节( 3 月12日)重要节日劳动节( 5 月 1日)青年节( 5 月 4日)儿童节( 6月 1日)建党节( 7 月1日)建军节( 8 月 1日)教师节( 9 月 10 日)香港回归:( 1997 年 7 月 1 日) 澳门回归( 1999 年 12 月 20 日)

年月日知识点汇总

年月日单元知识点 一、年月日知识 1、与“年”有关的知识 (1)一年有12个月,半年是6个月,平年全年365天,闺年全年366天。 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公历年份数除以4没有余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数是整百数的,必须除以400没有余数才是闰年。 (2)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四年一闺,百年不闺,四百年又一闺)。整百年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闺年(例如:2000年是闺年,但1900年不是闺年。) 判断方法:年份的末位是单数(1、3、5、7、9)的一定是平年,如:2011年、1985年、年份末位是双数的需要进一步判断,看末两位是否是4的倍数。 个位是单数的为平年,个位是双数的用公历年份的后两位除以4,有余数的是平年,没有余数的是闰年。后两位都是0的用前两位去除以4。 练习:1925年是平年,2000年是闰年,2100年是平年,1940年是闰年, 2009年是平年,1938年是平年,2016年是闰年。 (3)周年的意义:方法末位年份-开始年份=周年 例如:我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到2018年10月1日过了69年(2018-1949=69年), 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9周年。 计算周年:中国共产党是1921年7月1日诞生的,到2015年7月1日是建党94周年,列式 2015-1921=94年。 2012年6月8日是小明9岁的生日,他是哪年出生的? 2012-9=2003(年) 2、与“月”有关的知识:一年有7个大月,4个小月,一个平月(二月) 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每年有7个大月,是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每年有4个小月,是4月、6月、9月、11月。 记大月小月的方法: (1)拳头记忆法 (2)歌谣(一):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三十整, 平年二月二十八,闺年二月把一加。 歌谣二:七前逢单七后双。 (2)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3)7月和8月、12月和1月都是连续的大月。 在同一年中,那么只有7月和8月是连续的大月。 (4)一个星期有7天,每个月至少有4个星期日,最多有5个星期日。 (5)日期每加7天,星期几都是相同的。 例如,6月1日是星期三,那么6月8日还是星期三。 (6)2月只有28天的这一年是平年,平年全年有365天(31×7+30×4+28=365)。 2月有29天的这一年是闰年,闰年全年有366天(31×7+30×4+29=366)。

年月日知识

年月日知识 推算年、月、日的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制订时间顺序的法则叫"历法"。"历书"是排列年、月、节气等供人们查考的工具书。历书在我国古时称通书或时宪书,在封建王朝的时代,由于它是皇帝颁发的,所以又称"皇历"。人们根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形成了"日"的概念;根据月亮绕地球公转,产生朔望,形成"月"的概念,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四季交替现象而形成了"年"的概念。这三个概念所依据的物质运动是互相独立的。根据精确测定,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2422平太阳日,这叫一个回归年。而从一次新月到接连发生的下一次新月的时间间隔为29.5306平太阳日,这叫一个朔望月。以回归年为单位,在一年中安排多少个整数月,在一个月中又安排多少个整数天的方法和怎样选取一年的起算点的方法就叫历法。历法问题的复杂性全在于回归年和朔望月这两个周期太零碎,它们同"日"之间的关系,不像公里同米之间的关系那样简单;而且,它们彼此之间也不能通约。所以,历法总是顾此失彼,不能同时协调两个周期。由于这两个原因,历法一般地分为三类;太阴历、太阳历和阴阳历。侧重协调朔望和历月关系的叫太阳历,简称阳历;兼顾朔望月和回归年、历月和历年的叫阴阳历。无论哪一种历法,都有一个协调历日周期和天文周期的关系间题。在原则上,历月应力求等于朔望月,历年应力求等于回归年。但由于朔望月和回归年都不是整日数,所以,历月须有大月和小月之分,历年须有平年和闰年之别。通过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闰年的适当搭配和安排,使其平均历月等于朔望月,或平均历年等于回归年。这就是历法的主要内容。年月日的来历一年,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的时间。全长为365天又1/4天(365.2422日),也就是365日5小时48分46秒,这叫"回归年"。历法上的年为了应用方便,不采用回归年,而是采用了完整的天数。公历的平年是365天,闰年是366年,每四年一闰,每百年少闰一次。使用的整天数的年历法上叫做"历年" 农历是根据月亮的朔望月共12个月算一年,一年是354天。每三年有一个闰年。闰年是383天或384天。一年,又是气候变化的周期,气候由冷变热,再由热变冷;这包括了人们从事农业自耕种到收获的全过程。所以人们从很古的时候起,就用气候冷热周期变化这个自然规律作为计算时间的大单位,把一年作为制订历法的根据。一个月,就是月亮绕地球一周,也就是一个朔望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59......日,也就是29日12时44分3秒,这叫做"历月"。众所周知,月亮是个球体,由于月亮绕着地球不停地公转,同时又跟着地球绕着太阳转,所以月亮对地球和太阳的位置也在不断地变动,月亮对着我们照亮的这一面,有时有,有时无,有时多,有时少,这就形成了月亮的圆缺循环。当我们看不到月亮的时候,叫做"朔"(多在阴历的初一和三十日)。过十四、十五天,我们就会看到圆圆的月亮,叫做"望"(多在阴历十四、十五、十六日)。月亮由这次朔到下次朔或由这次望到下次望,这就是月亮绕地球转了一周,就是一个月,我们把它叫做"朔望月"。月亮圆缺循环变化的规律,人人都可以看到,所以人们很早就把它作为计算日子的单位,把朔望月作为制订历法的根据。阴历的一个月,就是根据朔望月定出来的。一日,就是地球本身自转一周的时间,也就是一个白天加一个黑夜,共计24小时。地球是椭圆形的,自己不会发光,所在同一个时间里,地球只有一半向着太阳,向着太阳的这一半地球就是白天,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太阳的光照不到地球上,这一半地球上就是黑夜。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有规律的循环。通常把太阳要升起来的时候叫白天,这就是一天的开始。在白天转为黑夜的时候,也就是太阳落下去的时候叫做黑夜。一天,通常是指这个天象变化的规律,就很容易被人们所掌握,并利用它来作为计算时间的基本单位。一天,是历法上的第一种单位。这种用太阳定出来的日,叫做"太阳日"。太阳日又有"真太阳日"和"平太阳日"两种。真太阳日有长有短,这是因为地球绕着太阳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冬季地球离太阳远一些,所以公转就慢一些。地球公转的速度有快有慢,所以一天的时间也就有长有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