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肾脏先天性发育异常
先天性肾畸形疾病PPT演示课件

03
MRI检查
利用强磁场和射频脉冲使人体组织产生信号并重建图像,对软组织分辨
率高,可清晰显示肾脏和尿路的解剖结构,对于先天性肾畸形的诊断和
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评估指标
01
02
03
肾脏功能
通过检测血清肌酐、尿素 氮等指标评估肾脏功能, 了解先天性肾畸形对肾功 能的影响程度。
并发症情况
评估先天性肾畸形是否伴 有其他泌尿系统异常或并 发症,如尿路感染、结石 、高血压等。
营养支持
对于肾功能不全的先天性肾畸形患者,可能需要营养支持 治疗,如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维持身体正 常生理功能。
管理策略
定期随访
饮食调整
先天性肾畸形患者需要定期随访,以监测 肾功能、尿路情况等,及时发现并处理潜 在问题。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行饮食 调整,如限制盐摄入、控制蛋白质摄入量 等,以减轻肾脏负担。
提高先天性肾畸形的诊断水平
通过改进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方法,提高先天性肾畸形的诊断准确性和敏感性,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
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针对不同类型的先天性肾畸形,探索新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问题,提供全面的医疗照护和支持。
THANKS
异位肾
肾脏位于异常位置,常 见于盆腔、胸腔等部位
。
融合肾
两个肾脏在发育过程中 融合成一个异常形状的
肾脏。
马蹄肾
两侧肾脏下极在脊柱前 方融合,形成马蹄铁形
。
症状
01
02
03
04
腹部肿块
可在腹部触及异常形状的肾脏 。
疼痛
新生儿肾脏先天性发育异常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45页,共51页。
异位肾
➢ 胎儿期肾胚芽在盆腔内,随胎龄长大,逐
步上升到正常位置。若上升发生障碍或异 常,肾脏未能达到肾窝,则形成异位肾
➢ 位于髂窝内或腰部,称为盆肾、髂肾、腹肾 ➢ 越过中线至对侧称为交叉异位肾 ➢ 过度上升通过膈肌薄弱处进入胸内形成胸内
异位肾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46页,共51页。
Technique:
Scout film Ask is patient is allergic to contrast Inject contrast If patient has known reflux, consider placing a catheter in the bladder to keep the bladder empty so reflux does not mimic renal function
肾旋转异常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16页,共51页。
新生儿肾脏的特点
➢ 肾皮质更薄
➢ 髓质锥体更为明显 ➢ 右肾位置较低
➢ 更趋于球形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17页,共51页。
影像学检查方法
➢ 泌尿系平片(KUB):
先天性肾脏畸形怎么办?

先天性肾脏畸形怎么办?先天性肾脏畸形,在中国是比较普遍的,在肾脏内可以发生很多种畸形,肾脏的畸形可能会压迫其他器官,从而使人身体不适,肾脏有时候还会出血,结石或者感染。
如果发现并没有及时治疗,久而久之可能会发生肾衰竭也就是俗称肾虚。
那么像这种先天性的肾脏畸形,有没有办法去治疗或者缓解病情防止发作呢!从下面一段文字中了解一下。
遗传性多囊肾遗传性多囊肾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成人比儿童多见,一旦发生多为双侧,可早期出现症状,往往同时合并肝脏多囊性改变。
新生儿发病者,主要是少尿,逐渐出现贫血、消化不良、水肿或脱水酸中毒,呼吸快且深,逐渐出现肾功能不良,最后死于肾功能衰竭。
幼儿和儿童发病者是逐渐出现上述症状,发病缓慢。
无特殊治疗,主要时对症治疗,有条件者可做肾移植。
单纯性肾囊肿单纯性肾囊肿是肾囊性变较多见的一种,常为单发,少数为多发,此病成人多见,小儿少见。
小的囊肿无症状不需要治疗,较大的囊肿可行经皮穿刺抽出液体,注入硬化剂治疗,疗效较好。
较大的囊肿也可做手术切除。
多囊性发育不良肾多囊性发育不良肾多是单侧,无遗传。
以往常常以腹部肿物或尿淋漓就诊,多见于女性。
B超、CT、核素多能做出正确诊断。
目前产前检查的普及,大多数在胎儿期就能诊断。
如对侧肾功能正常,可做肾切除。
肾内局部多房性囊肿肾内局部多房性囊肿多为孤立性,在肾的某个部位生长,囊肿外有完整的被膜,囊肿内有多个囊构成,各囊之间有分隔,内有浆液性液体,囊肿增大可压迫肾实质。
无症状者可不必治疗,进行动态观察,当有症状时可做囊肿切除或肾部分切除。
肾脏,是一个人比较重要的器官,如果出现畸形的话,可能会导致我们的身体不适,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有所影响,如果发现不及时治疗的话,在日常生活中,是很不方便的,所以确诊为某一种肾脏畸形时一定要立即治疗。
如何治疗和管理新生儿肾脏疾病

如何治疗和管理新生儿肾脏疾病新生儿肾脏疾病是指出生后出现的影响婴儿肾脏功能的疾病。
这些疾病可能是由某些遗传因素、孕期疾病或出生时的并发症引起的。
了解如何治疗和管理新生儿肾脏疾病对于确保婴儿的健康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新生儿肾脏疾病以及相应的治疗和管理方法。
一、腺性肾盂积水腺性肾盂积水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肾脏疾病,它是由于尿液在肾盂积聚而引起的。
治疗方法取决于积水的程度。
对于轻度积水,通常可以通过更频繁地喂养婴儿来提高尿液排出。
对于更严重的积水,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来改善尿液的排出。
二、新生儿肾炎新生儿肾炎是指婴儿出生后出现的肾脏感染。
此疾病常常因细菌感染引起,例如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
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以消除感染。
此外,保持婴儿的充分水分摄入,并监测其尿液的产生量和质量也是重要的。
三、遗传性肾脏疾病遗传性肾脏疾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肾脏疾病。
这些疾病通常在婴儿出生后不久就会出现。
治疗方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某些遗传性肾脏疾病可能需要通过药物治疗来控制症状,而其他类型的疾病可能需要进行肾脏移植手术来替代功能不足的肾脏。
四、新生儿肾小球肾炎新生儿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肾脏疾病。
它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导致的肾脏损伤。
治疗方法包括使用类固醇药物来减轻炎症和免疫抑制剂来抑制免疫系统的活动。
此外,婴儿的饮食应该注意减少盐分和蛋白质的摄入,以减轻肾脏负担。
五、先天性肾发育不良先天性肾发育不良是指婴儿出生时肾脏未能正常发育的情况。
这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肾脏问题,如功能不全或结构异常。
治疗方法取决于肾脏不良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有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来改善肾脏的结构或功能。
六、肾脏囊肿肾脏囊肿是婴儿肾脏上出现的液体填充的囊袋。
治疗方法通常取决于囊肿的大小和婴儿的症状。
对于较小的囊肿,通常不需要处理,而较大或引起症状的囊肿可能需要手术切除。
七、多囊肾病多囊肾病是一种严重的遗传性肾脏疾病。
PBX1基因异常导致先天性肾脏发育不良的研究进展2024(全文)

PBX1基因异常导致先天性肾脏发育不良的研究进展2024(全文)摘要先天性肾脏和尿路发育异常(congenital anomalies of the kidneys and urinary tracts, CAKUT)是一组以泌尿系统发育缺陷为特征的结构畸形。
其中,先天性肾脏发育不良在CAKUT的发生中多见。
先天性肾脏发育不良的发病机制是多因素导致的,涉及母体、外界环境、遗传等。
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遗传因素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
PBX1基因最初是由t(1;19)(q23;p13.3)染色体易位而形成E2A-PBX1融合基因,导致前B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而被发现的。
PBX1基因突变可以造成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综合征伴或不伴有听力丧失、耳朵异常和发育迟缓。
该文对胚胎肾脏的发育过程、PBX1基因的结构功能异常可能造成肾脏发育不良的发病机制进行阐述,加深对基因在调控肾脏发育作用中的认识,总结PBX1基因突变的表型和基因型,推进对先天性肾脏发育不良的诊治和评估预后。
先天性肾脏发育不良是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综合征(congenital anomalies of the kidneys and urinary tracts,CAKUT)的常见表现。
先天性肾脏发育不良包括肾脏缺如、肾脏发育不全(单侧/双侧肾脏形态发育正常,但体积小于正常肾脏和肾单位数量减少)、肾脏发育异常(单侧/双侧肾脏形态和组织分化异常,肾单位数量减少)、多囊肾[1 ]。
其发病率估计在每1 000例新生儿中有3至6例,同时也是导致儿童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2 ]。
先天性肾脏发育不良的发病机制是多因素导致的,涉及母体、外界环境、遗传等。
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约50个CAKUT致病单基因已被确定,解释了5%~20%的患者病因[3 , 4 ]。
2017年PBX1基因突变首次被证实可以造成人类CAKUT。
PBX1基因突变所致CAKUT的表型中,以先天性肾脏发育不良最为常见,输尿管及膀胱、尿道畸形较为少见[5 , 6 , 7 ]。
新生儿为什么会出现肾功能异常

新生儿为什么会出现肾功能异常新生儿期是人体生命发展的关键时期,其中新生儿的肾脏功能异常是一个常见而又复杂的问题。
肾脏是人体排泄废物、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维持酸碱平衡的重要器官,而新生儿的肾脏功能尚不完善,容易出现异常情况。
本文将对新生儿为何会出现肾功能异常进行探讨。
一、先天性肾脏疾病先天性肾脏疾病是导致新生儿肾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些疾病包括肾盂积水、肾发育异常、多囊肾等。
肾盂积水是一种最常见的先天性肾脏异常,它可以是由于胎儿肾盂输尿管连接异常导致尿液无法流动,也可以是由于尿液逆流导致肾盂积液。
这些疾病会影响到肾脏的正常功能,导致尿液排除不畅,废物无法有效排除,进而引发肾功能异常。
二、新生儿期过度输液新生儿在出生后,通常会接受一定量的输液治疗,以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然而,如果过度进行输液,尤其是利尿剂的应用过多,就会影响到新生儿的肾功能。
过度输液会导致肾脏过度负担,尤其是对于肾小球而言,排除过多的液体和溶质会导致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受损,进而产生肾功能异常。
三、母体孕期疾病母体在孕期患上一些疾病,比如妊娠期高血压综合症、糖尿病等,都可能对新生儿的肾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这些疾病会导致母体内环境的改变,影响到胎儿肾脏的发育以及血液供应。
特别是妊娠期高血压综合症,会导致母体血压升高,从而对胎儿肾小球产生损害,进而引发肾功能异常。
四、新生儿感染新生儿易感染是常见问题之一,而感染也是导致肾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
感染会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导致肾小球产生损伤,从而致使肾脏功能出现异常。
此外,感染还可能导致肾小管的堵塞和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肾功能的不良变化。
五、药物使用不当在医疗过程中,有些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对新生儿肾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比如,某些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和抗生素会直接对肾小球产生毒性作用,进而干扰肾脏的正常功能。
此外,一些肾毒性药物的滥用和过度使用,也是导致新生儿肾功能异常的原因之一。
六、新生儿氧合不良新生儿期常见的氧合不良疾病包括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先天性心脏病等,这些疾病会引发氧合不良,进而导致肾脏的缺氧。
新生儿肾病你需要知道的一切

新生儿肾病你需要知道的一切对于新生儿家长来说,了解和关注婴儿的健康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其中,新生儿肾病是一种较为常见且可能对婴儿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的疾病。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新生儿肾病的相关知识,旨在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该疾病。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毒器官之一,负责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水分,维持体内正常的电解质平衡。
然而,新生儿的肾脏功能相对不完善,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从而导致肾病的发生。
新生儿肾病包括先天性肾病和获得性肾病两种类型。
先天性肾病是指婴儿出生前就已存在的肾脏问题,如肾盂积水、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等。
而获得性肾病则是在婴儿出生后才发生的,有时可能是由于感染、药物或其他疾病引起的。
先天性肾病中,最常见的是肾盂积水。
肾盂积水是指尿液在肾脏内积聚,无法顺利排出体外,导致肾脏扩大和功能障碍。
婴儿出生后,家长可观察到尿量减少、腹部肿胀等症状。
获得性肾病中,最常见的是尿路感染,即泌尿系统受到细菌感染。
家长应警惕婴儿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的出现,并及时就医。
早期发现和治疗是预防新生儿肾病的关键。
婴儿出生后,家长应定期带婴儿进行健康检查,尤其是注重泌尿系统的检查。
一般来说,医生会通过超声波检查、尿液检查和血液检查等方法,对婴儿进行全面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肾病的风险。
在预防新生儿肾病方面,饮食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母乳喂养被广泛认为是最有益于婴儿健康发育的方式,也对预防新生儿肾病有一定作用。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抗体和营养物质,有助于增强婴儿的免疫力。
另外,及时更换尿布、保持泌尿器官清洁等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也有助于预防尿路感染。
一旦婴儿被确诊患有肾病,及时治疗和积极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治疗方案通常根据具体的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而定。
对于某些轻度的肾病,医生可能建议家长进行观察和调整饮食,以帮助婴儿自行恢复。
而对于其他较为严重的疾病,可能需要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
同时,家长在婴儿治疗过程中的支持和关爱也是至关重要的。
家庭环境的温暖和安全可以提供给婴儿一个更好的康复环境。
儿童先天性肾发育不全

- 169 -①浙江大学医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8②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肾脏内科 浙江 杭州 310052通信作者:毛建华儿童先天性肾发育不全/不良相关综合征的相关畸形和肾脏预后李娜① 毛建华② 【摘要】 儿童肾发育不全/不良(RHD)常合并其他先天性肾脏尿路畸形及肾外畸形。
特定的畸形组合模式称为RHD 相关综合征。
其中包括单基因遗传的综合征,如肾缺损综合征、肾囊肿-糖尿病综合征、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感觉神经性耳聋-肾发育不良(HDR)综合征、Townes-Brocks 综合征、鳃-耳-肾综合征等。
非单基因遗传的RHD 相关综合征,如阴道斜隔综合征、Mayer-Rokitansky-K üster-Hauser(MRKH)综合征、Zinner 综合征、梅干腹综合征、VURD 综合征、VACTERL 联合征等。
不同RHD 相关综合征的伴发畸形及肾脏功能预后差异较大,本综述围绕临床上相对常见的RHD 相关综合征展开介绍。
【关键词】 肾发育不全 肾发育不良 多发畸形 肾功能 Associated Malformations and Renal Prognosis in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Renal Hypoplasia/Dysplasia Related Syndromes/LI Na, MAO Jianhua.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4, 21(05): 169-174 [Abstract] Renal hypoplasia/dysplasia (RHD) in children is often complicated by other congenital renal and urinary tract malformations and extrarenal malformations. Specific combinations of malformations are called RHD-related syndromes. These include monogenic syndromes such as renal coloboma syndrome, renal cyst-diabetic syndrome, hypoparathyroidism-deafness-renal dysplasia (HDR) syndrome, Townes-Brocks syndrome, branchio-oto-renal syndrom, etc. Syndromes with no single causative gene such as oblique vaginal septum syndrome, Mayer-[43] SPIRONELLI C,MAFFEI A,ROMEO Z,et al.Evidence oflanguage-related left hypofrontality in major depression: an EEG beta band study[J].Sci Rep,2020,10(1):8166.[44] CAULFIELD K A.Is accelerated, high-dose theta burststimulation a panacea for 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J]. J Neurophysiol,2020,123(1):1-3.[45] FITZGERALD P J,WATSON B O.Gamma oscillations as abiomarker for major depression: an emerging topic[J].Transl Psychiatry,2018,8(1):177.[46] LIU M,ZHOU L,WANG X,et al.Deficient manipulation ofworking memory in remitted depressed individuals: behavioral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evidence[J].Clin Neurophysiol,2017,128(7):1206-1213.[47] BURKHOUSE K L,OWENS M,FEURER C,et al.Increasedneural and pupillary reactivity to emotional faces in adolescents with current and remitted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J].Soc Cogn Affect Neurosci,2017,12(5):783-792.[48] KLUMPP H,SHANKMAN S ing event-related potentialsand startle to evaluate time course in anxiety and depression[J].Biol Psychiatry Cogn Neurosci Neuroimaging,2018,3(1):10-18.[49] RUOHONEN E M,ALHAINEN V,ASTIKAINEN P.Event-related potentials to task-irrelevant sad faces as a state marker of depression[J].Biol Psychol,2020,149:107806.[50] RUPPRECHTER S,STANKEVICIUS A,HUYS Q,et al.Abnormal reward valuation and event-related connectivity in unmedicated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J].Psychol Med,2021,51(5):795-803.[51] FELDMANN L,PIECHACZEK C E,PEHL V,et al.Stateor trait? Auditory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in adolescents with current and remitted major depression[J].Neuropsychologia,2018,113:95-103.[52] ZHOU L,WANG G,NAN C,et al.Abnormalities in P300components in depression: an ERP-sLORETA study[J].Nord J Psychiatry,2019,3(1):1-8.(收稿日期:2023-05-17) (本文编辑:陈韵) 儿童肾发育不全/不良(renal hypoplasia/dysplasia,RHD)是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CAKUT)最常见且最严重的形式之一,起病隐匿,部分患儿肾功能随年龄增长逐渐衰竭,是儿童肾脏移植的常见病因[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旋转异常
影像学表现
IVU和MRU可显示肾盂、肾盏位置异常, CT及MRI判断肾轴和血管输尿管较好。肾不 旋转或旋转不足,肾门继续指向前,肾盏 自肾盂两侧向外伸出,输尿管近段外移。 肾轴与脊柱平行。过度旋转,肾门指向后 内、后或后外侧,肾血管位于肾的后方。 逆向旋转时,肾门朝外,近段输尿管移至 外侧,肾血管位于肾的前方。
新生儿肾脏先天性发育异常
金科 湖南省儿童医院放射科
肾剖面示意图
左侧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
左重复肾盂畸形
右双肾盂、肾盏、输尿管畸形
右肾盂、肾盏、输尿管畸形
右肾缺如
左肾缺如
右肾缺如,左肾扩张、积水
异位肾
交叉肾
盆肾
马蹄肾
马蹄肾
右侧小肾畸形
左侧先天性小肾畸形及大体标本
左肾发育不良
➢ 肾数目异常
婴儿型多囊肾
影像学表现
IVU表现: 双肾增大,轮廓光滑,肾实质
造影期明显延长,肾实质增厚,密 度不均匀,并且见自肾门向周围呈 弥漫性放射状排列的条状及斑状小 囊构成的类似海绵状致密影。分泌 期延迟,肾盂、肾盏显影淡,轮廓 不清。新生儿因肾病变广泛、肾功 能差,IVU多不显影。
婴儿型多囊肾
影像学表现
CT表现: 双肾明显增大,横断面呈
圆形或椭圆形,轮廓光滑,密 度普遍不均匀减低,肾叶间隔 致密构成轮辐状。增强扫描肾 实质造影期延长,皮髓质分界 不清,肾密度不均匀显示细网 样结构。肾盂、肾盏造影期明 显延迟。
婴儿型多囊肾
影像学表现
MR表现: 双侧增大的肾脏于T1WI见小蜂窝样结
构,皮髓质界限不清,呈低或混杂信号, 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
影像学表现
MR表现: 腹膜后肾窝内外见一大簇无规则
排列,大小不等的囊肿,呈长T1、 长T2信号。患侧输尿管闭锁、缺如 或扩张积水。
婴儿型多囊肾
概述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肾多囊性疾病 基本病理:远端肾小管和集合管呈梭形囊状
扩张,胆小管增生、扩张,门脉 周围纤维化可并发门脉高压。 临床类型 :围生期型 新生儿型 婴儿型 少年型
肾发育不良
发育不全性肾发育不良
影像学表现 ➢ IVU表现: ⑴靠近脊柱或低位异位的小肾,外形不规则,失去正常轮
廓,肾盂呈三角形或壶腹形,肾大盏常缺如,肾小盏呈 棒状,输尿管多扩张迂曲; ⑵肾功能低下,肾显影淡薄,约85%的病例不显影; ⑶健侧肾呈代偿性增大。 ➢ 输尿管闭锁可由逆行肾盂造影显示。 ➢ 没有输尿管阻塞的患儿行排泄性膀胱造影时,造影剂可 返流至肾实质内并勾出小囊肿,为肾发育不良的特点。
Views to Take: Immediate film of kidneys 5 minute supine to see the renal collecting systems 15 minute prone to see ureters.
Take a post void film if requested by the clinical service.
CT及MR表现:
异位侧肾窝空虚,被相邻组织器官所填充,肾上腺 细长,异位侧见不到正常的肾动静脉。异位处具有肾 密度和结构的软组织块影,可有明显增强。
异位肾
胸腔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异位肾
盆腔肾
肾旋转异常
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胎第4~8周), 再肾上升的同时,肾盂从腹侧向中线旋转 90°,当肾上升到最终位置肾窝时,其肾 盏应向外侧,肾盂则指向内侧。如不发生 旋转,旋转不足或过度,甚至反向旋转, 即为旋转异常。
肾发育不良
发育不全性肾发育不良
左肾发育不良
右肾发育不良
肾发育不良
多囊性肾发育不良
无家族遗传倾向,常合并其它泌尿系畸形。 新生儿期腹部出现肿块是最常见的症状。 患肾呈不规则分叶的多数囊肿或呈葡萄状,几乎
看不到肾实质。
肾发育不良
影像学表现 IVU表现:
患肾不显影,在肾 显影期,肾区相对性 密度减低。有时见境 界模糊、密度稍高的 边缘征或肾区不规则 的弧线征。
影像学检查方法
➢ 逆行尿道造影 ➢ 逆行肾盂造影 ➢ 经皮肾盂穿刺造影 ➢ 超声检查 ➢ 放射性核素检查 ➢ CT扫描 ➢ MR尿路成像(MRU)
肾缺如
概述 500-1500活产中见一例。 对侧肾功能正常,可无任何临床症状。 左侧多于右侧。 80%同侧输尿管和膀胱三角缺如。
单侧肾缺如(孤立肾)
肾发育不良 发育不全性肾发育不良
临床病理特点 患肾一般低位,甚至进入盆腔。 肾体积小,一般在正常肾的50%以下,外形
可为实质瓣状,肾蒂血管细短。 肾小球及肾小管数目减少,但发育及分化正常。 约75%伴患侧输尿管畸形,约50%伴输尿管
异位开口,其它畸形包括输尿管囊肿、输尿管 细小、巨输尿管。
影像学表现
IVU: 双肾位置低,靠近中线,肾
下极向中线内收,见不到肾下极 完整轮廓。峡部常位于L3、4水平。 肾旋转不良,肾盂位于前方,肾 盂肾盏重叠。双肾长轴呈“V” 形,与正常肾轴刚好相反。输尿 管起始于同侧肾盂的外前或外下 方,两侧肾盂似花瓶状。
马蹄肾
融合肾
影像学表现 CT及MRI :
T1WI以冠状位扫 描显示融合肾较好。 于肾下极处见不同密 度或信号的肾组织之 峡部,位于主动脉和 下腔静脉的前方,呈 带状横过中线。
IVU
Contrast: Nonionic, dose is 2 cc/kg or 1 cc/pound of patient weight
Technique: Scout film Ask is patient is allergic to contrast Inject contrast If patient has known reflux, consider placing a catheter in the bladder to keep the bladder empty so reflux does not mimic renal function
谢 谢!
肾不发育
肾发育不良
影像学表现
患肾仅为一小块组织, IVU示患肾不显影,无 肾盂、肾盏。逆行造影 示输尿管近端为盲端, 远侧细小,可有异位开 口。对侧肾有时发育异 常或缺如。
肾不发育
肾发育不良 发育不全性肾发育不良
概述 非遗传性畸形 病变可为单侧或双侧,双侧肾发育不良生
后不久可因尿毒症而死亡,单侧新生儿期无 明显症状。
影像学表现 IVU:一侧肾盂未显影,局
部密度于注药后未见增浓。 孤立肾大多解剖、功能正 常。 CT 、MR表现:患侧肾窝内 无肾影,有肝、胰腺、肠 管等充填。
肾发育不良
概述: 少见, 可单独发生或并发于其它发育畸形, 发育不良的肾可以实性或囊性为主。
组织学特点: 存在原始导管、不成熟肾小管、肾小球、
软骨巢、过量的纤维组织及囊性结构,肾内 可含不等量的正常肾成分。
肾发育不良
分类: 肾不发育 发育不完全性肾发育不良 多房性肾囊变或多囊性肾发育不良
肾发育不良
Potter综合症 睑裂间距增宽、鼻扁 平、小下颌、耳大而位 置低,皮肤干燥松弛, 手相对大并呈爪型,下 肢常呈弓状,髋、膝关 节过度屈曲,可有并趾 畸形 。
融合肾
概述 系胚胎早期,肾胚上升时发生融合,常
常并发旋转异常或交叉异位。 最常见的融合肾为蹄铁形肾,另外包括
乙状肾、块状肾、“L”形肾及盘状肾。 大约400个新生儿中有1例,1/3患儿合并
其它组织器官畸形。
融合肾
马蹄肾
90%为两肾下极横过中线,相互 融合,融合部分名为峡部。少数为上 极融合。
融合肾
多囊性肾发育不良
肾发育不良
多囊性肾发育不良
影像学表现
CT表现:肾区见一簇葡萄 样呈水密度囊肿,囊肿大 小不一,有分隔,无肾实 质及肾盂结构,部分囊肿 越过中线至对侧腹部。增 强扫描无明显强化,或囊 壁轻度强化。本病肾体积 可大可小。在病程中囊肿 可增大或缩小,甚至完全 退变消失。
肾发育不良
多囊性肾发育不良
马蹄肾
融合肾
➢ 乙状肾:
第二常见的肾融合畸形。交叉异位的肾位于下方, 在肾极部彼此融合,每个肾都在各自的垂直轴线上旋 转,肾盂方向刚好相反,外形呈S形,异位肾的输尿 管越过中线由原侧连接膀胱,正常肾的输尿管经下肾 的凸缘向下连接膀胱。
➢ 块状肾:
两侧肾广泛融合成一个不规则的肾块,通常位于骶 骨岬水平。两肾各自引流同侧肾实质,输尿管无交叉。
步上升到正常位置。若上升发生障碍或异 常,肾脏未能达到肾窝,则形成异位肾
➢ 位于髂窝内或腰部,称为盆肾、髂肾、腹肾 ➢ 越过中线至对侧称为交叉异位肾 ➢ 过度上升通过膈肌薄弱处进入胸内形成胸内
异位肾
异位肾
影像学表现
IVU:
除胸肾外异位肾脏位置低下,多位于L3、4水平,位 于脊柱前或稍偏中线。肾脏较小,异位的肾脏常伴有 不同程度的旋转异常和肾轴的改变。胸肾IVU显示患 侧横膈升高,肾位置明显升高,X线胸部正侧位片见 胸部后下纵隔脊柱旁边缘光滑的软组织块影。
融合肾
➢ “L”形肾:
交叉异位肾横卧于正常肾的下极,异位肾在 中线或越过中线,每个肾的输尿管在其原侧 连接膀胱,两肾呈“L”或反“L”形。
➢ 盘状肾:
肾的上下极内侧缘相连接,甚至发生融合, 每个肾的外凸缘保持原形态,互不交叉,亦 互不相通。输尿管无交叉。
异位肾
➢ 胎儿期肾胚芽在盆腔内,随胎龄长大,逐
最常用的检查方法 能观察肾脏大小、形态及位置 显示结石、钙化及腹部包块等征象
影像学检查方法
➢ 分泌性尿路造影(IVU)
观察泌尿系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状况,为 小儿泌尿系疾病造影检查首选而常用的基 本方法。
但出生后两周内的新生儿其肾脏滤过率 低且浓缩功能差,IVU的使用价值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