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增大和缩小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急性肾衰与慢性肾衰的区别

急性肾衰与慢性肾衰的区别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为:1.主要症状:早期往往无特异性临床症状,仅表现为基础疾病的症状。

症状无特异性,可出现腰部酸痛、倦怠、乏力、夜尿增多、少尿或无尿等。

2.体征:(1)高血压;(2)水肿或胸、腹水;(3)贫血。

综合考虑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区别:(1)病期长短是区分急、慢性肾衰竭的基础。

(2)目前国内已普及用B超测量肾脏大小。

一般认为肾脏体积增大见于急性肾功能衰竭,肾脏体积缩小见于慢性肾衰。

(3)贫血。

是慢性肾衰竭临床表现之一,作为急性肾功能衰竭与慢性肾衰竭鉴别点之一,抽样分析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慢性肾衰竭患者贫血的检出率和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异。

过去我们曾报道20例急进性肾炎,其中半数出现贫血。

此外,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可出现重度贫血,急性肾功能衰竭时急性扩容可导致轻、中度贫血。

急性间质性肾炎急性肾炎时因促红素产生下降也可表现为贫血。

(4)夜尿增多、尿比重下降是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表现。

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例中有半数尿比重低于1.015,肾活检组织有明显小管间质病变,这一现象可解释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尿比重下降。

(5)尿细胞学及其他有形成分检查在临床诊断中不容忽视。

尿沉渣中肾小管细胞总数、坏死细胞数、管型数及类别,常提示肾小管坏死;其数量愈多病情愈严重,肾功能愈差;急性间质性肾炎急肾衰时尿沉渣中出现嗜酸细胞;尿中大量红细胞,特别是红细胞管型提示肾小球肾炎引起急肾衰。

(6)急性肾功能衰竭尤其急性肾小管坏死时,尿酶、刷状缘抗原,尿腺苷结合蛋白水平上升也利于鉴别诊断。

故本题答案选C.慢性肾功能不全。

肾衰竭是临床常见的病症,分急性和慢性。

急性肾衰竭(ARF)若能准确诊断合理治疗,常能痊愈或缓解。

急、慢性肾衰竭(CRF)的区分,一是临床诊断,主要根据病史长短,参考其他指标;二是病理诊断,肾活检病理诊断是鉴别ARF和CRF的金标准,但目前国内具备急诊肾活检条件的医院尚不普遍。

因此,临床上选择和评估鉴别ARF和CRF的无创指标极其重要。

肾脏疾病鉴别诊断

肾脏疾病鉴别诊断

3.确定病因 3.确定病因 如为肾小球性蛋白尿,需分清、原发性、 如为肾小球性蛋白尿,需分清、原发性、 继发性肾脏疾病。 继发性肾脏疾病。
(三)水肿(浮肿) 细胞外液容量过 水肿(浮肿)
多特别是组织间液过多。 多特别是组织间液过多。 1.首先鉴别是全身性水肿(特点:对称 1.首先鉴别是全身性水肿(特点: 首先鉴别是全身性水肿 )、局限性水肿 局部性、不对称性), 局限性水肿( 性)、局限性水肿(局部性、不对称性), 见于局部感染、过敏、局部血管闭塞、 见于局部感染、过敏、局部血管闭塞、神 经血管性血肿。 经血管性血肿。
二、肾脏疾病常见综合征 (一)、肾病综合征
四大表现: 1大量蛋白尿 四大表现: 1大量蛋白尿(>3.5g/d) 2低白蛋白血 大量蛋白尿(>3.5g/d) 2低白蛋白血 症 (<30g/L) 3明显水肿 4高脂血症
(二)、肾炎综合征 以蛋白尿、血尿及高血 以蛋白尿、 压为特点,分三种: 压为特点,分三种: 1急性肾炎综合征 急性起病,病程<1年 急性起病,病程<1 <1年 2急进性肾炎综合征 肾功能急性进行性恶 数月内发展为少尿或无尿的肾衰竭. 化,数月内发展为少尿或无尿的肾衰竭. 3慢性肾炎综合征 病程>1年 病程>1年
肾性ARF按主要病变部位又可分为六种: 肾性ARF按主要病变部位又可分为六种: 按主要病变部位又可分为六种 肾小管性ARF(如急性肾小管坏死), ),肾 肾小管性ARF(如急性肾小管坏死),肾 间质性ARF(如急性间质性肾炎), ),肾小 间质性ARF(如急性间质性肾炎),肾小 球性ARF(如急进性肾炎或重症急性肾炎) 球性ARF(如急进性肾炎或重症急性肾炎) 及肾血管性ARF(包括肾脏小血管炎, 及肾血管性ARF(包括肾脏小血管炎,如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及韦格纳肉芽肿病,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及韦格纳肉芽肿病,及 肾脏微血管病如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等), 肾脏微血管病如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等), 此四种ARF较常见 较常见, 此四种ARF较常见,此外还有急性肾皮质 坏死及急性肾乳头坏死引起的ARF, 坏死及急性肾乳头坏死引起的ARF,但较 少见。 少见。

“肾窦开大征”为肾萎缩CT诊断特征及鉴别论文

“肾窦开大征”为肾萎缩CT诊断特征及鉴别论文

“肾窦开大征”为肾萎缩CT诊断特征及鉴别探讨【摘要】目的:明确肾萎缩的影像学特征及其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要点。

方法:通过误诊病例及文献资料回顾,对肾萎缩病理形成过程及影像学表现特点进行分析。

结果:肾萎缩与肾发育不良一样,具有其特有的影像学表现特点。

结论:“肾窦开大征”为肾萎缩的ct诊断特征,即将肾萎缩导致肾脏体积变小、肾实质变薄、轮廓不光整及肾窦口部呈舒张开大状态的肾脏形态学变化的影像学特点称为“肾窦开大征”。

同时将肾发育不良所致单纯肾脏影像变小(即原有“肾缩影”)表现称为“肾缩影征”,也具有实际临床意义。

【关键词】肾萎缩;肾发育不良;ct特征;肾窦开大征;肾缩影征【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465-02肾萎缩是慢性肾病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影像学表现。

在腹部ct检查过程中,经常可以遇到肾脏变小的病例。

由于已往资料对肾萎缩影像学“特征”缺少概括性论述,使年轻医生对肾萎缩与肾发育不良等肾脏体积变小性疾病的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认识不足,在临床上常易导致误诊。

现将对肾萎缩ct特征的研究做以简要汇报,以供探讨。

1 一般资料1.1 病例资料该患女 20岁,头晕,乏力,血压高10天,无手术史。

2011年11月29日于某医院进行肾脏ct平扫检查。

检查设备:siemens ct 64。

ct表现(图1):双侧肾上腺内外肢粗细均匀,形态规整,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影。

左肾体积小。

右肾实质内可见类圆形低密度影,界清,大小11x10mm,ct值2hu。

检查结论:1.左肾萎缩,请结合临床;2.右肾囊肿。

1.2 基础资料1.2.1 肾脏大体解剖肾脏大体呈蚕豆形,一般长径10~15cm,宽径5~8cm,厚3~4cm;横断面多呈卵圆形。

有资料以邻近腰椎椎体高度为衡量肾脏大小改变的参照标准,一般肾长径等于第2腰椎椎体高度3.7±0.37倍。

两肾长径相差1cm为可疑;大于1.5cm 即有诊断意义[1]。

(优质医学)肾脏常见病变CT诊断

(优质医学)肾脏常见病变CT诊断
16
2,临床表现 临床主要为腰痛、血尿和腹部包块。
合并结节性硬化症者,临床有三大特征即 :面部的皮脂腺瘤、癫痫发作和智力迟缓 。
17
3, CT表现 (1)平扫 肾实质软组织肿块,呈圆形 、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缘光滑锐利,境 界清楚,大小不等,密度不均,内有脂 肪密度的低密度区,是肾错构瘤的特征 性表现。肿瘤较大时可引起肾外形增大 和肾盂、肾盏变形移位。
11
1、
肾癌
1,病理 肾癌起源于近曲小管的上皮
细胞,是泌尿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肿
瘤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瘤内可
有坏死、囊变、出血和钙化。
2 2,临床表现
肾癌多见于40-60岁男性,主要表现
为血尿、腰痛和包块。
12
3、CT表现 (1)平扫,①肿瘤位于肾实质内,表现 可为类圆形、不规则形或分叶状肿块, 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②肿瘤密度低于 或等于正常肾脏密度,而且密度不均匀 ,肿瘤内可见密度不均的出血、坏死、 囊变、钙化。
7
肾(旁)前间隙
位置: 腹后壁腹膜与肾前
筋膜和侧锥筋膜之间。 内容:
胰、十二指肠 升结肠、降结肠
8
肾周间隙
位置: 肾前筋膜与肾 后 筋膜之间。
内容: 肾上腺 肾、肾血
管 输尿管 肾脂肪囊
9
肾(旁)后间隙
位置: 肾后筋膜、侧锥筋膜与腹内筋膜之间。 内容:肾旁脂体
10
常见疾病 1,肾癌 2,肾错构瘤(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3,单纯性肾囊肿 4,多囊肾 5,肾结石 6,肾结核
13
(2)增强扫描,①肿瘤实质部分轻度或 中度强化,囊变及坏死部分不强化,正 常肾组织明显强化,两者呈鲜明对比。 ②可见肾盂、肾盏受到侵犯或被肿瘤压 迫变形移位、闭塞消失。③当肾静脉或 下腔静脉内有癌栓形成时,受累血管明 显增粗,内有低密度充盈缺损。

教你读懂肾脏超声报告

教你读懂肾脏超声报告

教你读懂肾脏超声报告肾脏超声检查是诊断和治疗肾脏病的重要方法,是探测肾积水和肾脏大小的首选,对于肾盂积水、肾囊肿、多囊肾、肾肿瘤、肾结石的诊断及穿刺定位均有帮助。

那肾脏超声的报告单该怎么看呢?超声医生一般会对肾脏的数目、大小、回声、有无结石、囊肿以及肿瘤等占位性病变进行描述,下面我们来对每项指标进行解读。

数目正常情况下,人有两个肾脏,位于左右两侧,但是也有少数人是先天性孤立肾,即仅有一侧肾脏,但是肾脏功能是正常的。

因为只有一个肾脏,一般会稍微大一点。

另外,如果肾脏发生移位,在肾脏部位找不到它,那么可能是游走肾、异位肾或一侧是肾缺少。

大小纵向扫描肾脏呈蚕豆型,右肾较左肾偏下,正常人的肾脏长径在10~12厘米,宽径在5~6厘米,厚径在4~5厘米。

但肾脏大小与性别、身高相关,男性比女性大,身材矮小的患者肾脏较小,因此一般不将肾脏大小作为唯一标准,临床医学上认为宽径与厚径比照差当超过1厘米时才有参考价值。

通常情下,肾脏缩小多见于慢性肾炎,肾脏增大多见于急性肾炎、肾积水。

回声肾脏超声的主要指征为评估肾集合系统。

盂、肾盏等组织〔集合系统〕在B超上呈一椭圆形的回声区,位于肾中央,一般多在1厘米以内。

如果肾脏集合系统发生扩张,这在超声下很明显,因为低回声液体取代了会产生回声的肾窦脂肪。

通常,集合系统别离超过1厘米有临床意义,多数情况下提示存在肾积水,比拟常见的原因有肾和输尿管结石。

长期的集合系统别离,肾实质受压,肾功能会下降,所以一旦发现集合系统别离需要积极的寻找原因,尽快解除肾积水,必要时行穿刺或引流以排除脓肾。

如果发生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间质性纤维化、炎症,超声成像均表现为皮质回声增强。

肾结石那么在超声上表现为强回声,对于较小的结石会描述为结晶。

肾脏小结晶通过多喝水是可以排出去的;局部结石会下降到输尿管中,引起剧烈疼痛,需要手术取石。

肾囊肿在超声上表现为无回声。

肾脏囊肿属于良性肿瘤,可以是单发的,也可以是多发的,小于5厘米的囊肿定期复查即可。

多囊肾疾病

多囊肾疾病

多囊肾疾病多囊肾为肾实质中有很多的大小不等的囊肿,大者可很大,小者可肉眼仅能可见,使肾体积整个增大,表面呈凹凸不平的囊性突起,囊内为淡黄色浆液,有时因出血而呈深褐色或红褐色。

多囊肾有两种类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型(婴儿型)多囊肾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成年型)多囊肾。

症状多囊肾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临床表现本病幼时肾大小形态正常或略大,随年龄增长囊肿数目及大小渐渐不断地增多和增大,多数病例到40~50岁时肾体积增长到相当程度才消失症状。

主要表现为两侧肾肿大、肾区痛苦、血尿及高血压等。

1.肾肿大两侧肾病变进展不对称,大小有差异,至晚期两肾可占满整个腹腔,肾表面布有许多囊肿,使肾形不规章,凹凸不平,质地较硬。

2.肾区痛苦为其重要症状,常为腰背部压迫感或钝痛,也有剧痛,有时为腹痛。

痛苦可因体力活动、行走时间过长、久坐等而加剧,卧床后可减轻。

肾内出血、结石移动或感染也是突发剧痛的缘由。

3.血尿约半数病人呈镜下血尿,可有发作性肉眼血尿,此系囊肿壁血管裂开所致。

出血多时血凝块通过输尿管可引起绞痛。

血尿常伴有白细胞尿及蛋白尿,尿蛋白量少,一般不超过1.0g/d。

肾内感染时脓尿明显,血尿加重,腰痛伴发热。

4.高血压为ADPKD的常见表现,在血清肌酐未增高之前,约半数消失高血压,这与囊肿压迫四周组织,激活肾素-血管紧急素-醛固酮系统有关。

近10年来,Graham PC、Torre V和Chapman AB等都证明本病肾内正常组织、囊肿邻近间质及囊肿上皮细胞肾素颗粒增多,并有肾素分泌增加。

这些对囊肿增长和高血压的发生亲密相关。

换言之,消失高血压者囊肿增长较快,可直接影响预后。

5.肾功能不全本病迟早要发生肾功能不全,个别病例在青少年期即消失肾衰竭,一般40岁之前很少有肾功能减退,70岁时约半数仍保持肾功能,但高血压者进展到肾衰竭的过程大大缩短,也有个别患者80岁仍能保持肾脏功能。

6.多囊肝中年发觉的ADPKD病人,约半数有多囊肝,60岁以后约70%。

肾损伤超声表现诊断标准

肾损伤超声表现诊断标准

肾损伤超声表现诊断标准1.引言1.1 概述概述肾损伤是指一种病理状态,其中肾脏的结构或功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随着近年来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在肾损伤的诊断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超声检查,医生可以观察和评估肾脏的形态、血流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损伤。

本文旨在探讨肾损伤超声表现的诊断标准,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帮助其更准确地诊断和评估肾损伤的程度以及可能的治疗方案。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肾损伤超声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以便读者对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接着,我们将逐一介绍肾损伤超声表现的要点,包括肾脏形态的变化、肾脏血流的改变以及可能出现的肾脏组织损伤的特征。

最后,我们将对肾损伤超声表现的诊断标准进行总结,同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系统分析和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提出一套科学、准确且实用的肾损伤超声表现诊断标准。

这将有助于临床医生在日常工作中更好地应用超声技术,提高对肾损伤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了解到肾损伤超声表现诊断标准的重要性以及其应用的临床意义。

同时,读者还能够熟悉肾损伤超声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以及肾损伤超声表现的要点和诊断标准。

希望本文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价值和参考,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编写为以下内容: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通过对肾损伤超声表现的诊断标准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总结,旨在提供医学领域从业者在肾损伤的超声诊断上的参考依据。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肾损伤超声表现的诊断标准进行整体概述,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背景和重要性。

同时,我们还将对本文的结构和内容进行简要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

正文部分将重点介绍肾损伤超声表现的两个要点。

其中,肾损伤超声表现要点1将详细介绍具体的超声检查方法、影像特征以及可能出现的异常表现,以便医生们更好地进行肾损伤的诊断;肾损伤超声表现要点2则将围绕着超声诊断标准的实际应用展开,分析其应用场景、限制和可能的改进方向。

慢性肾衰竭介绍、检查及病例分析

慢性肾衰竭介绍、检查及病例分析

概念慢性肾衰竭(CRF)指各种慢性肾脏病进行性进展,引起肾单位和肾功能进行性不可逆的丧失,导致以代谢产物和毒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内分泌失调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正常肾功能临床表现早期常无明显临床症状,仅存在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直到晚期大部分肾功能丧失后才出现临床症状。

(一)胃肠道食欲减退,晨起恶心、呕吐是尿毒症常见的早期表现。

晚期呼出气体中有尿味和金属味,可有消化道出血。

(二)心血管系统1.高血压和左心室肥大高血压是慢性肾衰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

左心室肥厚或扩张型心肌病是慢性肾衰竭患者最危险的心血管并发症。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周围血管病3.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肾衰竭患者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4.心包炎早期表现为随呼吸加重的心包周围疼痛,伴有心包摩擦音,随病情进展出现心包积液甚至心包填塞。

(三)血液系统1.贫血主要表现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2.出血倾向常表现为鼻衄,月经量增多,术后伤口出血,胃肠道出血,皮肤瘀斑等。

(四)呼吸系统可发生肺充血和水肿,X线以双侧肺门毛细血管周围充血形成的“蝶翼”样改变为特征,称为“尿毒症肺”。

可发生尿毒症性胸膜炎。

(五)神经肌肉改变可表现为尿毒症性脑病和周围神经病变。

(六)皮肤表现瘙痒是尿毒症常见的难治性并发症。

(七)骨骼系统慢性肾脏病引起的骨骼病变称为肾性骨病或肾性骨营养不良。

1.高转化性骨病表现为纤维囊性骨炎,伴有PTH水平增高。

2.低转化性骨病早期表现为骨软化症,逐渐发展为无力型骨病。

(八)内分泌和代谢紊乱晚期常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女性患者闭经,不孕,男性患者阳痿,精子缺乏和精子发育不良。

(九)感染可表现为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皮肤等部位各种感染。

(十)代谢性酸中毒多数尿毒症患者代谢性酸中毒不重,pH值很少低于7.35。

(十一)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可出现水钠潴留,钾平衡紊乱,低钙血症,高磷血症等。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一)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查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血小板计数及凝血时间正常,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第三因子活性下降、血小板聚集和粘附功能障碍,但PT、APTT一般正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侧肾脏增大
.肾脏代偿增大:孤立肾;一侧功能丧失、发育不全、手术切除
.肾脏疾病: ()肾脓肿或积脓
患侧腰痛和叩击痛
()肾积水和囊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肾囊肿在下极,有时可触及到
()肾脏肿瘤:肾癌、肾盂癌、幼儿肾母细胞瘤
()肾静脉血栓
腰部和侧腹部持续疼痛,肾增大,肾区叩击痛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
腰痛,有时可触及肿块
(二)明确肾脏肿大的原因
.询问病史 ()询问一般项目:性别、年龄、职业、出生地
青中年女性:? 老年:肿瘤?? ()现病史采集:年龄小,起病前周有呼吸道或皮肤感染 急性肾炎 上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出现肉眼血尿 肾病 病史短,病情迅速进展肾衰竭 急进性肾炎
()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 :
既往有糖尿病 ??
感染
.询问病史
慢性尿路感染病史:慢性间质性肾炎、肾盂肾炎、反流性肾病、肾结核(肾外结核) 高血压余年:良性肾小动脉硬化 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肾小球肾炎 青年、儿童:先天肾脏发育不良
.体格检查:水肿、血尿、蛋白尿、高血压 肾小球肾炎 腹部或背部有杂音 肾动脉狭窄
.实验室检查: 血尿蛋白尿:肾小球疾病 低比重和低渗透压尿,肾性糖尿,尿中碳酸氢钠、磷排除多:肾小管间质疾病 肾功能、双肾超声、肾脏、肾线拍片、、肾图:明确肾缩小原因
先天性肾脏发育不良 单侧肾动脉狭窄 肾结核自截 反流性肾病 一侧梗阻性肾病 单侧慢性肾静脉血栓形成 慢性肾盂肾炎 慢性间质性肾炎
各种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晚期、反流性肾病晚期、高血压肾病 糖尿病肾病晚期
肾脏增大诊断思路
(一)真性肾肿大或肾移位
移位肾:肾下垂和游走肾
级:仅能触到肾脏下极或肾体的一半 级:能触到整个肾脏 级:肾脏可越过脊柱线游走至对侧腹腔
(八)多囊肾
肾缩小鉴别诊断
一、单侧肾缩小
(一)肾结核
.男性多见 .尿频、尿急、尿痛及血尿 .尿液结核杆菌检查 .膀胱镜、线片 (二)肾动脉狭窄 .大动脉炎以女性多见,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者男性为多。 .恶性高血压 .腹部血管杂音 .多普勒超声技术、血管造影技术 (三)先天性肾发育不良 (四)反流性肾病 (五)慢性肾盂肾炎
二、双肾缩小
(一)慢性肾炎 (二)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三)慢性肾盂肾炎 (四)反流性肾病 (五)良性肾小动脉硬化 (六)其他原因引起肾损害晚期
肾增大诊断和 鉴别诊断流程
肾脏增大
肾脏超声
肾脏大小正常
单侧肾增大
双侧肾增大
肾移位
囊实 集 肾 肾 肿质 合 周 实
占系病质


位统变增



肾下垂 移位肾
二、单侧肾肿大
(三)肾脏恶性肿瘤
.男多于女,岁 .多为单侧,早期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可引起 “血尿、疼痛、包块”三联征 .超声 .腹部平片 基本可明确
(四)肾静脉血栓
.常有一侧肋腰痛或腹痛 .实验室:血尿,可伴有蛋白尿、尿 .超声:患侧肾增大 .股静脉穿刺选择性肾静脉造影可明确血栓 .肾图、、对诊断有帮助
肾脏增大和缩小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泌尿疾病诊治中心肾内科
邹洪斌
提纲
1
概述
2
病因和发病机理
3
诊断思路
4
鉴别诊断
5
诊断和鉴别诊断流程
概述
肾脏位置:上极在胸椎棘突水平 下极在腰椎棘突水平 右肾较左肾低 肾脏在站立较卧位低
肾脏大小:长,宽, 厚. 左肾稍长于右肾. 男性肾脏略大于女性.
肾脏重量:.
二、单侧肾肿大
(五)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 .女性多见 .肾区疼痛、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 .尿沉渣涂片可找泡沫细胞 . 检查
(七)肾包虫囊肿
三、双侧肾肿大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 (二)急进性肾炎 (三)急性间质性肾炎 (四)急性肾衰竭 (五)狼疮性肾炎 (六)肾淀粉样变 (七)糖尿病肾病
三、双侧肾肿大
病史,体检 化验

实质 肾周 集合系

增大 病变 统分离
病史,体检,化验
血压下降,肾影可缩小 应用利尿剂,肾影可略增大
肾脏触诊:一般不能触及. 瘦长体型用双 手触诊法在吸 气时可触到右 肾下极.
肾脏体积增大
肾脏长宽厚或分别大于正常值
单侧肾脏体积增大 双侧肾脏体积增大
肾脏体积缩小
肾脏长宽厚或分别小于正常值
单侧肾脏体积缩小 双侧肾脏体积缩小
双肾大小不等
左肾长径>右肾长径 右肾长径>左肾长径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 中段尿培养 尿脱落细胞 肾功能 肾超声 肾线拍片、、
肾活检
肾脏缩小诊断思路
(一)根据年龄和肾功能,排除生理性衰老的肾脏缩小
岁以后,随年龄增长,肾脏逐渐萎缩,肾单位数目减少,肾脏重量减轻 岁以上有肾小球硬化 生理性衰老
年龄大 无肾病史 肾功能代偿水平
(二)根据发病年龄、临床特点确定病理性肾脏缩小
.新近有皮肤或呼吸道换弄感染史 .有菌血症的症状 .尿沉渣白细胞多,可有细菌 .腹平片肾影增大 肾盏和肾盂受压或充盈缺损 可见低密度区,可见脓肿壁 .超声患肾增大
(二)肾盂积水
.腰痛、血尿、腰腹部肿块 .超声肾体积增大 .排泄性尿路造影,肾实质显影延长、肾盂扩张、输尿管狭窄 、可显示肾大小、轮廓、积水、结石 .实验室脓尿、菌尿 .肾图尿路梗阻图像
相关性肾炎
发热、出血、肾损害(去过或生活流行病区) 肾综合征出血热
.体格检查:原发肾病阳性体征少,可有少尿、水肿或贫血等 继发肾病有肾病表现,还有肾外表现
(): 皮疹、脱发、口腔溃疡、关节炎、浆膜腔积液及肝脾大 尿路结石或化脓性炎症:腰痛、血尿,肋脊点,肋腰点压痛,肾区叩击痛 肾下垂、游走肾、肾盂积水、肾囊肿:可触到肾脏,表面光滑 多囊肾、肾肿瘤:肾肿大,表面不光滑
肾增大鉴别诊断
一、肾脏移位
.肾下垂 ()多见女性,消瘦,腹肌软 ()体检可触及移动的肾脏 ()立位、卧位超声或线可诊断 .移位肾 ()简单移位:移位肾在同侧
横过移位:移位越过正中线 ()可有局部疼痛或可以触及腹部包块 ()或逆行造影可以确诊 ()超声肾区无肾脏,其它部位可探及肾脏
二、单侧肾肿大
(一)肾脓肿:
.肾周围炎、肾周围脓肿、肾周围血肿 .移植肾脏急性排斥反应


(二)双侧肾脏增大
.原发性肾脏病
()急性肾炎 ()急进性肾炎
.继发性肾脏病 .遗传性肾病
()狼疮性肾炎 ()淀粉样变肾病 ()糖尿病肾病 ()脂蛋白肾病 ()肾损害 ()多发性骨髓瘤肾脏损害
.双侧肾积水、积血、积脓
.肾畸形


(三) 单侧肾脏缩小 (四)双侧肾脏缩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