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I)卷

山西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I)卷
山西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I)卷

山西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I)卷

一、选择题 (共8题;共37分)

1. (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襁褓qiǎng禁锢jìn叱咤风云chà万恶不赦shè

B . 祈祷qǐ对峙zhì断壁残垣yuán引颈受戮jǐng

C . 窺伺sì踱步duò怏怏不乐yàng既往不咎jiù

D . 贮蓄zhù恫吓tòng相形见绌zhuō囊萤映雪náng

2. (2分)下边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

A . 忽哨暮色奢侈斌予

B . 槐树发愣高梁拆散

C . 殉职蹒跚咒骂朱熹

D . 孕育颜语凝固迄今

3. (2分)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青年最富有朝气、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运用完全正确。

B . “峰环水抱的美丽小城,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幽深而庄严的古庙坐落在绿树浓荫中。”句中划线成语运用是正确的。

C . “各界优秀青年代表结合各自岗位和成长经历,抒发了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发展的青春感受。”此句的主干是:代表结合经历抒发感受。

D .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步优秀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这两个文学常识的表述是准确的。

4.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断章》一诗因为语言极朴素、平实,所以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B . 这首诗的作者是一位著名诗人,是一首精粹的格言式的抒情短诗。

C . 无论才智高低、本事大小,都应投身到人民大众开天辟地的伟大事业中去。

D . 他的诗之所以为海内外广大读者所喜爱,是因为他的诗中充满了爱国主义激情所造就的。

5. (2分)老舍的戏剧作品有()

A . 《龙须沟》

B . 《日出》

C . 《四世同堂》

D . 《子夜》

6. (8分)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背灼炎天光。

(2)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

(3)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肠断白蘋洲。

(4)《陈涉世家》中________用来激励人们不向命运屈服,相信奋斗改变命运。

(5)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与“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意境相似。辛弃疾身遭贬谪,志在杀敌,在《破阵子》中,________,________。表达出自己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

7.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闽江流域是我国东南区域重要的文明发祥地,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①(A.diàn;B.dìng),是福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江流域重峦dié②(A.叠;B.迭)嶂,地理环境相对隔绝。这样的环境为闽越古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闽江流域文化甲(A.兼容并蓄B.统筹兼顾),呈现鲜明的海洋文化和内陆文化双重色彩,成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随福建居民的迁徒而乙(A.传送;B.传播)到台湾地区和东南亚等地,形成有相当影响的地域文化。

(1)为文中①处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②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①处________;②处________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________;乙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这样的环境为闽越古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8. (10分)综合性学习。

(1)《陋室铭》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2)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认为《陋室铭》中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如今还有必要提倡吗?为什么?

二、阅读理解 (共4题;共66分)

9. (1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调好你的“食物钟”

①中学上生物课的时候就听老师讲过“生物钟”。生物钟是人体的一套复杂的调节机制,以24小时为周期,掌管着生物的“觉醒”与“睡眠”节奏。但也许你还不知道,人体中除了管理睡觉的生物钟,还有个管理“吃东西”的食物钟。

②食物钟,顾名思义,主要负责调节我们的进食、消化和营养摄取的时间。通常情况下,食物钟与生物钟是一致的,日常的运作程序几乎与生物钟保持着同步。人的大脑、胃和肝等内脏器官中部有感受器,可以接受食物钟传递的信号,这种信号一般被称为“食物相关的生物节律器”。依赖食物钟的调节,我们才有了一日三餐的吃饭习惯。

③食物钟对人体健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食物钟发生紊乱,健康就会受到影响。研究发现,食物钟紊乱会导致胰岛素紊乱,可能增加患糖尿病和肥胖症的风险,还与心血管疾病存在一定联系。但日常的一些生活习惯还是会扰乱食物钟,甚至造成食物钟紊乱。目前,常见的可能导致食物钟紊乱的饮食习惯有:不吃早餐、节食、暴饮暴食等。

④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晚睡晚起,生活毫无规律,早上都不怎么吃早餐。大量研究发现,经常不吃早餐会干扰食物钟,也会给健康造成影响。台湾研究发现,每周吃早饭次数低于一次的人,肥胖的几率更高;哈佛大学研究发现,不吃早餐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也更高;在儿童心血管健康方面的研究发现,长期不吃早餐还会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⑤节食,通常在爱美的女士中比较多。但节食其实不利于减肥,节食会造成饮食紊乱,食量反而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更容易发胖。

⑥暴饮暴食,主要就是指平时吃东西没有节制,大量进食。研究发现,暴饮暴食会给食物钟调控基因增加负担,进而可能扰乱食物钟,也会给健康增加隐患。所以,就算是过节,我们还是最好保持平时的饮食习惯。

⑦总之,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维持良好的食物钟,让“人体机器”更有效的运行,对健康更是有极大的益处。

(选文有改动)

(1)第①段从“生物钟”写起有什么好处?

(2)第④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②段中划线词“几乎”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10. (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读懂一粒苔藓

①某名山之上有条小路,路旁有块巨石,石上有一小片苔藓。某天,我随意地在巨石边蹲下歇息,恰值衣袋里有一面度数很高的放大镜,于是顺便用它观察了一下那片苔藓。

②天!我惊呆了。

③我眼前出现的不是一片苔藓,而是一片森林,林中长着高大茂盛的“树”。

④我再认真地观察每个苔粒,发现它竟然是一株十分健全的“树”。上面有强健的躯干,有茁壮的枝条,有青翠的绿叶。此外,还有许多花朵,甚至还能看到美丽的花蕊!

⑤就是这么一粒苔藓,这小小的绿色生命不仅躯干完整,而且器官健全!

⑥我抬起头来,举目四望,看到的是崇山峻岭和莽林险涧。以前,我总觉得好像只有那些庞然大物才具有深邃的美感。谁会有兴趣关注这一小片甚至一小粒的苔藓?幸好,我关注了,在一个极其偶然的情况下关注了。

⑦那一粒苔藓,那一株苔体,与高大的乔木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小小的苔藓也在呼吸,也在生存,也在成长,也在繁衍……

⑧它们也很美。

⑨何以美?因为它作为个体是独立的,作为躯体是完整的,作为群体是共生的。只要它们是生命,就有资格傲视一切貌似雄伟壮丽的无机物种。由无机物演示出的任何辉煌壮丽,山呼海啸、地裂山崩、雷鸣电闪、冰雪盖地,都是没有生命的东西在相互堆积和碰撞。

⑩只有生命,哪怕是一粒苔藓,才有可能成为生命史、人类史、文明史的开篇者或创造者。

?而且,只有生命才能体现根本意义上的平等。因为,只要是生命,就有生有死,有兴有衰。活到百年、千年可谓长寿,但不死是不可能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生命必然有生有死”是一个自然的法则,任何生命都是平等的,无一例外。

?我们有资格藐视苔藓的生存意义么?没有!

?可惜,我们常常不自觉地走进一个误区,那就是:推崇和强化生命的不平等关系,尤其是对待人!

?名人和伟人是人,而平凡卑微的人也是人——在“都是人”这一点上没有任何区别!谁若是不承认这点,一定要将一些人抬高为别人崇拜甚至膜拜的对象,都是无知和可笑的。

?为此,我们真应该以十分恭敬的态度,去观察去体悟苔藓,真正读懂它们。

?总之,读懂一粒苔藓大不易。

(1)纵观全文,作者从“一粒苔藓”读到了哪些内容?

(2)文章②——⑥段将山路边的“一片苔藓”与“崇山峻岭和莽林险涧”进行了对比,其作用是什么?

(3)“我们有资格藐视苔藓的生存意义么?没有!”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文章的语言形象而极富哲理性,请分析文中划线句的含义。

11. (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1)解释下面语句中的加横线字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

②由是感激 ________

③若嗣子可辅 ________

④事之如父 ________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3)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属”字的几种解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属以后事”中的“属”字()

A . zhǔ连接

B . zhǔ,通“嘱”,嘱托

C . shǔ隶属,归属

D . shǔ亲属⑤shǔ类

(4)简要回答下面问题:

①你认为[乙]段具体说明了[甲]段中的哪一句?请把该句子抄下来

②结合课外阅读,概括写出两个关于诸葛亮故事。

(5)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是什么?

12. (10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上片一个“异”字统领了塞下秋景的特点,请结合词中的景物,描摹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图。

(2)“,”是全词的核心部分,它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怎样的矛盾心理?

三、作文 (共1题;共5分)

13. (5分)温暖是冬日里的一片阳光;温暖是黑夜里的一盏明灯;温暖是游子远行前母亲的叮咛;温暖是车上给老人让座的爱心……只要你送给别人温暖,别人也会送给你温暖。

请你以“温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章不少于600字、不超过900字;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要出现影响评分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如果不可避免,请有××代替。

书写要求:工整,美观,大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8题;共37分)

1-1、

2-1、

3-1、

4-1、

5-1、

6-1、

6-2、

6-3、

6-4、

6-5、

7-1、

7-2、

7-3、

8-1、

8-2、

二、阅读理解 (共4题;共66分)

9-1、

9-2、

9-3、

10-1、

10-2、

10-3、

10-4、

11-1、

11-2、

11-3、

11-4、

11-5、

12-1、

12-2、

三、作文 (共1题;共5分)

13-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