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析(2016)分析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分析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分析【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积极扩大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引导更多的企业“走出去”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水平的提升将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良好促进作用。
本文通过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总结出当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进而进一步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分析经济增长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特点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活动迅速发展。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2006年全年对外直接投资额16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6%,位居发展中国家主要对外投资国行列。
而全年新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41485家。
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694.7亿美元。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3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9%;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54亿美元,增长12.3%。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94.7亿美元。
中国已连续多年位居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第一位和世界第二位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
从表一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日趋活跃。
我国企业在境外兴办由2000年的320个发展到了2004年的829个,仅五年的时间就翻了两倍多。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日趋活跃不仅表现在兴办境外企业数上,而且表现在直接投资额上,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中方的直接投资额由2000年的62200万美元发展到了2004年的371200万美元,五年间增长500%。
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如下特点:1、投资规模逐步扩大,但占全球总额比重仍偏低中国海外投资在近十年出现了很大的飞跃。
1991年,中国海外投资总额不过30亿美元左右,200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55.3亿美元,扣除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对境内投资主体的反向投资,投资净额为55亿美元,同比增长93%。
占全球总流量0.9%。
截至2004年,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总额449亿美元。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国对外直接投资(FDI)的规模和力度不断扩大,成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主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布和趋势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1.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02年突破百亿美元,2012年超过600亿美元,2016年已经达到1700亿美元。
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为23853.3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位居全球第三。
2.投资领域持续拓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领域在经历初期的资源型产业和房地产等领域后,向制造业、服务业、高科技和创新领域等更多元化领域拓展。
2015年,中国对非金融类境外投资中,制造业、批发和零售、房地产和采矿业等传统领域仍然占据较大比重,但高科技、媒体和文化等新兴领域增长较快。
3.投资实力不断增强随着中国核心企业的加速崛起,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实力不断增强。
2018年中国有139家公司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比去年增加11家,跻身全球前200强的企业达到43家,比去年增加6家。
其中,已经成为世界巨头的华为、阿里巴巴、中移动等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投资和并购,并在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上取得了不小的优势。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分布1.亚洲是重要目的地亚洲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重要的目的地之一。
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对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总投资额为13858.4亿美元,占中国总对外直接投资的58.6%。
其中,东亚、东南亚、南亚等地区的投资比重较大。
2.欧洲成为重要合作伙伴自2000年以来,中国已成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和对外直接投资来源国。
2018年,中国对欧洲国家和地区的投资总额已超过4000亿美元,比例为16.8%。
这其中,对德国和英国等发达经济体的投资比重较大,而对中、东欧等新欧盟国家、俄罗斯等前苏联国家的投资也在逐渐增加。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结构分析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结构分析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结构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我国企业在海外设立的生产和销售企业,二是我国企业通过与境外企业合资和收购企业的方式进入境外市场。
就第一部分而言,我国企业在海外设立的生产和销售企业主要涉及制造业、贸易、服务业等领域。
其中,制造业领域的企业以机电产品、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为主导,但也包括了新兴产业领域,如移动通信、信息技术、卫星导航等高新技术产业。
贸易领域包括批发、零售、物流等。
服务业涉及金融、教育、医疗、旅游等多个领域。
就第二部分而言,我国企业通过合资和收购的方式进入境外市场主要涉及到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和服务等领域。
其中,能源和原材料领域的企业涉及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等资源开发领域;基础设施领域包括电力、交通、水利等;服务领域可分为金融、保险、物流、信息服务等。
总体来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结构呈现出多样性和分散化的特点,涵盖了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同时也在不同领域中存在不同的特点。
例如,在基础设施和能源领域,存在着大规模的投资和较长的回报周期,而在服务领域则通常需要较低的投资和较短的回报周期。
另外,从我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方式来看,大部分的海外投资仍然是以建厂和设立子公司的方式为主,这也体现出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比较注重实体经济的投资和发展。
但同时也有一部分政府和民间的对外直接投资则更加关注金融领域的投资和布局,以及资本市场的布局和风险管理。
总体而言,虽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结构尚不完善,但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和发展也将会更加多元化和分散化,不断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实力。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_冯燕妮

[收稿日期] 2016 - 05 - 10 [作者简介] 冯燕妮( 1989 - ) ,女,山西太原人,太原师范学院经济系助教,硕士。
·52·
太 原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社会科学版)
第 15 卷
邓宁提出的,这个理论是对对外直接投资的最普遍 的解释。1988 年邓宁提出,当企业同时具有三种优 势即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内在优势时,企业能在 海外国家投资。
( 太原师范学院 经济系, 山西 晋中 030619)
[摘 要] 目前,发展中国家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新兴力量。近年来,中国对外投资的快速发展已经引起了世界
关注。特别是在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上,由于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有相似的文化和经济背景,中国
在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上更具有优势。因此,有必要了解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 MNC) 从事对
在 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中国政府决定放宽 政策,提出扩大对外投资规模和跨国经营规模,同时 也容许个人投资项目,中国的国际化进程正在推进。 然而,与其他国家相比,这个阶段中国的对外直接投 资在世界上仍占很小比例。
第三阶段: 2000 年至 2008 年,在这一阶段中国 的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在 2000 年,中国政府最 初将“走出去”作为国家战略,并在 2001 年第十个 五年计划中开始鼓励比较优势投资。2001 年中国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加快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自 2003 年民营企业已正式获准投资海外,他们为每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稳定增加贡献了 60% 。根 据中国商务部的资料,2006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 量超过 200 亿 美 元,2008 年 直 接 飙 升 到 559 亿 美 元。此外,中国的跨国企业也在迅速崛起,在 2007 年有 24 家中国企业跻身于全球财富 500 强。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结构分析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结构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提高,我国对外直接投资(FDI)的规模和结构也在不断变化。
对外直接投资出口是指中国企业通过在海外设立子公司、合资企业、分支机构等方式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并通过这些海外机构向海外市场输出产品或服务。
这种出口方式不仅有助于开拓海外市场,促进国际贸易合作,还有利于实现资本和技术的输出,促进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结构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结构呈现多元化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领域和行业也日益多元化。
从出口产品的行业分类来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出口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领域。
制造业出口包括电子产品、机械设备、汽车零部件等,服务业出口包括金融、信息技术、文化等,农业出口包括种子、农药等。
这种多元化的出口结构不仅有利于我国产品和服务的国际化,还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结构呈现地区差异化特点。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和国际产能合作的深入开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也日益多元化。
从地区分布来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出口主要集中在东亚、东南亚、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
这些地区不仅是我国商品和服务出口的重要目的地,还是我国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和投资的重要区域。
这种地区差异化的出口结构,有利于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寻找更多合作机会,促进我国商品和服务的国际化。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结构呈现阶段性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从阶段发展来看,一开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出口主要集中在资源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石油、矿产、纺织品等。
随着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出口逐渐向技术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转变,如电子产品、机械设备、汽车零部件等。
这种阶段性的出口结构,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直接投资战略转型的特点,有助于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直接投资出口。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结构分析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结构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是指企业或个人以通过购买或建立全资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资企业等方式,在海外投资并直接参与经营管理的行为。
对外直接投资既是我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获取资源和优化产业布局的重要方式,也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的重要途径之一。
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结构分析对于了解我国对外投资的国别、行业和产品特点,判断我国对外投资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以及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别结构来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发达经济体和近邻国家。
发达经济体包括美国、欧盟国家和日本等,这些国家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对我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技术合作机会。
近邻国家包括东南亚国家、朝鲜和俄罗斯等,这些国家地理接近我国,市场潜力大,投资风险相对较小。
我国对非洲和拉美等地区的投资也有所增加,这些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对我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多元化市场开拓具有重要意义。
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结构来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涉及的行业广泛。
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行业包括制造业、资源开发、服务业和金融业等。
制造业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领域,涵盖了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和石化等行业。
资源开发主要包括能源、矿产和农业等。
服务业包括物流、旅游、教育、医疗和金融等领域。
金融业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新兴领域,涉及银行、保险、证券和资本市场等。
通过对各个行业的分析,可以了解我国对外投资的特点、优势和风险,为企业在投资决策和资源配置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品结构来看,我国对外投资的产品主要出口为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品和设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自主设计、研发和制造的高端装备、新材料、高新技术产品等逐渐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主要出口产品。
这些产品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品质和环保特点,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促进产业升级。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与建议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与建议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投资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对外投资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与我国经济大国的地位和发展速度极不相称,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也不相适应。
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对外投资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关键词:对外投资;区域;发展1 我国对外投资的现状1.1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2014年我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231亿美元,首次接近利用外资水平,流量连续3年居世界第3位,存量达8826亿美元,跃居世界第8位。
境外投资企业总数近3万家,遍及全球80%的国家和地区,向东道国缴税总额192亿美元,创造186万个就业岗位。
我国企业还建立了7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初步形成了产业聚集,发挥了示范和带动效应。
此外,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累计签订合同额13616亿美元,完成营业额9352亿美元,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748万人次。
“走出去”已成为我国与世界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重要方式。
1.2对外投资流量快速增长,与吸引外资规模首次接近。
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继续高速增长,创下1231.2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值,同比增长14.2%。
自2003年中国发布年度对外直接投资统计数据以来,连续12年实现增长,2014年流量是2002年的45.6倍,2002-2014年的年均增长速度高达37.5%。
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中国吸引外资仅差53.8亿美元,双向投资首次接近平衡。
1.3对外投资的存量规模不断扩大,首次步入全球前10行列。
2014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8826.4亿美元,较上年末增加2221.6亿美元,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存量的份额由2002年的0.4%提升至3.4%,在全球分国家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排名中较上年前进3位,位居第8,首次步入全球前10行列。
1.4投资遍布全球近八成的国家和地区,投资地域高度集中。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SWOT分析(1)论文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SWOT分析(1)论文[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参与国际分工,是我国企业的必然选择。
本文应用SWOT分析框架,对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 SWOT 对策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开展跨国经营,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不断扩大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已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加入WTO以后,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跨国公司相继涌入。
面对实力强劲的跨国公司,只固守有限的国内市场是难以生存的。
在国内市场国际化的背景下,我国企业只有走出本国市场,在国际竞争中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才能更有效地与大型跨国公司相抗衡,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
对外直接投资是企业跨国经营的最主要方式。
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目前,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
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为122.6亿美元,同比增长123%,而截止200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存量达到572亿美元。
然而,尽管如此,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平均规模仍然偏小,在跨国经营的过程中,有许多企业遭遇了惨痛的代价。
因此,对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SWOT分析 SWOT本身是战略管理的常用分析工具,四个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这一方法通过分析企业上述四个方面的因素,将各种因素相互匹配,从中得到相关结论,并据此提出相关建议。
SWOT这个分析工具应用的范围目前越来越广,下面我们就应用这个工具对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内外部条件进行分析。
1.优势分析从规模、资本、技术以及管理水平等各个方面看,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我国企业有着明显的差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伙伴
• 一、中国内地对香港地区的投资 • 2015 年 , 中国内地对香港地区的投资流量为 897.9 亿美 元,占流量总额的 61.6%,同比增长26.7%,是中国对外 直接投资最为集中的地区。 • 2015年末,中国内地共在香港地区设立直接投资企业9300 多家,年末投资存量6568.55亿美元,占存量总额的 59.8%。 • 2015,中国企业共实施对香港地区企业的并购 126起,涉 及金额 44.8 亿美元;同时,中国企业通过其在香港设立 的平台公司进行再投资并购活跃,如中国化工橡胶有限公 司 52.9 亿美元收购意大利倍耐力集团公司近 60% 股份、 上海复兴国际集团25.2 亿美元收购美国 Ironshore 保险公 司 100% 股份、中石化集团 13.4 亿美元收购俄罗斯西布 尔控股有限公司 20% 股份等项目均是通过再投资完成。
• 五、境内投资的省市 • 2015 年末,地方企业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存量 达到 3444.8 亿美元 , 占全国非金融类存量的 36.7%,较上年增加5.1个百分点。其中:东部地 区2865.4亿美元,占83.2%;西部地区320.1亿美 元,占9.3%;中部地区259.3亿美元,占7.5%。 广东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最大的省份,其次 为上海,以后依次为北京、山东、江苏、浙江、辽 宁、天津、福建、湖南等。
• 2015 年末 , 中国在发展中经济体的投资存量为 9208.87 亿美元,占 83.9%,其中中国香港 6568.55 亿美元,占 发展中经济体投资存量的71.3%;东盟 627.16 亿美元, 占 6.8%。 • 2015 年末 , 中国在发达经济体投资存量 1536.52 亿美元 , 占 14%,其中欧盟 644.6 亿美元,占在发达经济体投资 存量的 41.9%; 美国 408.02 亿美元,占 26.6%;澳大利 亚283.74 亿美元,占 18.4%;加拿大 85.16 亿美元,占 5.5%; 挪威 34.71 亿美元,占 2.3%;日本30.38 亿美元, 占 2%。 • 2015 年末,中国在转型经济体的直接投资存量 233.21 亿 美元,占存量总额的 2.1%。其中俄罗斯 140.2 亿美元, 占在转型经济体投资存量的 60.1%;哈萨克斯坦 50.95 亿 美元,占 21.8%;吉尔吉斯斯坦10.71亿美元,占4.6%; 塔吉克斯坦9.09亿美元,占3.9%;土库曼斯坦1.33亿美元, 占 0.6%。
• 三、中国对东盟的投资 • 2015 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快速增长,流量首 次突破百亿美元达到 146.04 亿美元 , 同比增长 87%,创历史最高值,占流量总额的 10%,对亚 洲投资流量的 13.5%。 • 2015 年末对东盟投资存量为627.16 亿美元 , 占 存量总额的 5.7%,亚洲投资存量的 8.2%。2015 年末 , 中国共在东盟设立直接投资企业 3600 多 家 , 雇佣外方员工 31.5 万人。
• (六)中国对俄罗斯的投资 • 2015 年,中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快速增长,当年 流量 29.61 亿美元 , 创历史最高值,同比增长 367.3%, 占流量总额的 2%,占对欧洲投资流量 的 41.6%。 • 2015年末,中国对俄罗斯的投资存量为140.2亿 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1.3%,对欧 • 洲地区投资存量的16.8%;共在俄罗斯设立境外 企业1000多家,雇佣外方员工4.1万人。
• 三、汇率波动方面 • 受汇改、美联储加息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处于贬 值通道之中,出于远期对人民币汇率的担忧,促 使企业加强海外优质资产的配置以抵御风险。
• 四、投资平台方面 • 2015年中国企业在建境外经贸合作区75个,其中 53个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我国企 业“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境外经贸合作区为入 园投资企业提供了包括信息咨询服务、运营管理 服务、物业管理服务和突发事件应急服务等四项 主要服务。合作区在不断推动中国企业“抱团出 海”、形成海外产业集聚、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等 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
• 三、行业分布 • 2015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覆盖了国民经济所 有行业类别。存量规模上千亿美元的行业有4个, 以上行业累计存量为 8335.5 亿美元,占中国对外 直接投资存量的 75.9%。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 4095.7 亿美元高居榜首,占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 37.3%。 • 其次为金融业1596.6亿美元,占14.5%;采矿业 1423.8亿美元位列第三,占13%; • 批发和零售业1219.4亿美元,占 11.1%。
• 二、地区分布
• 2015 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分布在全球的 188 个 国家(地区),占全球国家(地区)总数的 80.7%。 • 亚洲的投资存量为 7689 亿美元 , 占 70%。其中中国香港 占亚洲存量的 85.4%。 • 拉丁美洲1263.2亿美元,占11.5%。开曼群岛和英属维尔 京群岛占对拉美地区投资存量的 90.3%。 • 欧洲836.8亿美元,占7.6%。主要分布在荷兰、英国、俄 罗斯、卢森堡、德国、法国等 • 北美洲 521.8 亿美元,占 4.8%, 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 • 非洲346.9亿美元,占3.2%。主要分布在南非、刚果 (金)、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赞比亚 • 大洋洲320.9亿美元,占2.9%,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巴 布亚新几内亚、新西兰、萨摩亚。
中国对东盟投资存量国别分布 中国对东盟投资存量国别分布
• 四、中国对美国的投资
• 2015 年,中国对美直接投资流量为 80.29 亿美元 , 同比 增长 5.7%,占流量总额的5.5%,其中对美非金融类直接 投资 84.76 亿美元,同比增长 22.1%。 • 2015 年末,对美投资存量为 408.02 亿美元 , 占中国对外 直接投资存量的 3.7%,境外企业雇佣美国当地员工 8 万 多人。 • 2015 年,中国企业共对美实施并购项目 97 个,实际交易 金额 130.5 亿美元。包括上海复星国际集团 25.2 亿美元 收购美国 Ironshore 保险公司 100% 股份、安邦保险 19.5 亿美元购买华尔道夫酒店、宁波鼎亮汇通股权投资中心 11.1亿美元收购高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100%股份、万达 集团8.95亿美元收购世界铁人公司、海航集团 6.9 亿美元 收购 Cronos 集装箱租赁公司 80% 股份项目等。
• 四、境内投资者类型 • 2015 年末,在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 9382 亿美元存量中,国有企业占 50.4%; 非国有企业占49.6%,较上年增加 3.2 个百 分点,其中有限责任公司占 32.2%,股份 有限公司占 8.7%,私营企业占2.1%,股份 合作企业占1.7%,外商投资企业占1.5%, 港澳台投资企业占0.4%,集体企业占0.3%, 其他占 2.7%。
• 2015年,第三产业(即服务业)金额为 8261.9亿美元, 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 的75.2%。 • 2015年,第二产业2630.5亿美占中国对外 直接投资存量的 24%。 • 2015年,第一产业(农 / 林 /牧 / 渔业,但 不含农 / 林 / 牧 / 渔服务业)86.2 亿美元, 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 0.8%。
• 二、中国对欧盟的投资 • 2015 年,中国对欧盟投资较上年回落幅度较大,流量金 额为 54.8 亿美元 , 同比下降 44%,占流量总额的 3.8%, 较上年下跌 4.1 个百分点,占对欧洲投资流量的 77%。从 流向的主要国家看,荷兰位居首位,流量达 134.63 亿美 元,占对欧盟投资流量的 245.7%;其次为英国 18.48 亿 美元,同比增长 23.3%,占 33.7%;德国位列第三,4.1 亿美元,同比下降 71.5%,占 7.5%。 • 截至 2015 年末 , 中国对欧盟的投资存量为 644.6 亿美元, 占存量总额的 5.9%,占对欧洲投资存量的76%。存量在 30亿美元以上的国家有六个,分别为:荷兰、英国、卢森 堡、德国、法国、瑞典。
第3节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驱动因素
• 一、投资服务方面。 • 我国在对外投资的审批环节上大幅简政放权,形 成了“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管理模式,境外 直接投资项下外汇登记改成由银行直接审核办理, 一系列的政策开放释放了企业海外投资的潜在活 力。
• 二、资金支持方面。 • 企业海外投资融资渠道不断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 展。例如,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 的海外投资方面,可以运用中国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及中国出口 信用保险公司这四大政策性银行的融资渠道。在 区域合作方面,可以利用东盟基金、中国-欧亚经 济合作基金、中国-中东欧投资合作基金、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中拉合作基金和中加基金等。
• 五、中国对澳大利亚的投资 • 2015 年 , 中国对澳大利亚的投资放缓,直接投资 流量 34 亿美元 , 同比下降 16%,占流量总额的 2.3%。 • 2015 年末,中国对澳大利亚投资存量为 283.74 亿美元 , 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 2.6%,对大 洋洲投资存量的 88.4%;在澳大利亚设立境外企 业近 800 家,雇佣外方员工近万人。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析
第1节 中国对外投资状况分析
• 一、投资总量
• 截至 2015 年底 , 中国 2.02 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国 ( 境 ) 外 共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 ( 以下简称境外企业 )3.08 万家 , 分布在全球 188 个国家 ( 地区 ) ,年末境外企业资产总额 4.37 万亿美元。 • 2015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别占全球当年流量、存量的 9.9%和4.4%,流量首次位列按全球国家(地区)排名的 第2位,占比较上年提升0.8个百分点,存量位居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