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文献有关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浙江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浙江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浙江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对策研究民营企业在在浙江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至今民营企业在浙江已经形成规模,许多地区都发展为产业集群。

浙江民营企业在“走出去”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创新,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同时,随着对外直接投资的进一步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暴露了出来且亟待解决。

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国内外理论已经十分丰富。

1国外研究现状1.1垄断优势理论垄断优势理论是最早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独立的理论体系,由美籍加拿大学者海默 (Stephen H.Hymer)( 1960)提交给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一项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首先提出来的。

垄断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是:第一,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尤其是技术、知识市场的不完善是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前提条件。

海默在大量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现实的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而非传统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假设的完全竞争市场),具体表现为产品市场的不完善性、要素市场的不完善性、规模经济导致的市场不完善性和政府政策及管理导致市场不完善性等四个方面。

第二,跨国企业从事海外直接投资的决定性因素或推动力是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所获得的各种垄断竞争优势。

由于市场存在以上四个方面的不完全竞争,跨国企业往往就是该行业的垄断者或寡头者,它们拥有东道国企业所不具有的“独占性的生产要素优势”,即:A技术优势;B组织管理优势;C规模经济优势;D资金优势,另外还有销售网络、市场信息等等。

海默指出,跨国企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而不是出口,是因为市场结构,特别是技术和知识市场的非完善性,使得企业通过出口或者许可证交易方式不能获得知识资产的全部收益。

海默还用寡头反应行为(即各国寡头企业通过在竞争对手的领土上建立地盘来加强自己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来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其基础仍是各国企业的各种垄断优势。

1.2跨国经营论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金德尔伯格(1969)在《美国企业跨国经营:直接投资六讲》中进一步指出,仅仅强调国外利润率高或劳动力成本低并不足以说明海外直接投资发生的原因,跨国企业在市场非完善性条件下所拥有的知识资产和规模经济等垄断优势能确保其获得高于本国企业的利润,这才是跨国企业从事海外直接投资的关键所在。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研究的文献综述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研究的文献综述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研究的文献综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FDI)是指中国企业在境外投资并持有对外实体企业的股权或投资。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对外投资方式和领域也日益多元化。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不仅为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机会,也对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探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及其相关研究成果。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自1979年实行对外开放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起初,中国企业主要通过政府引导和支持的方式进行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资源开采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投资领域也逐渐扩展到制造业、金融业、科技创新等领域。

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规模首次超过外商直接投资流入规模,成为全球最大的海外投资国之一。

1.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资源获取途径,有利于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也为中国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还有助于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2. 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的对外投资活动促进了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也有助于促进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增长,为全球投资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领域,国内外学者们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模式、动因和效果、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宏观经济的关系、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方面。

1. 发展模式、动因和效果关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模式、动因和效果的研究较为广泛。

有关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文献综述

有关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文献综述

有关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文献综述第一节引言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还是一个新现象,与此相关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现有的描述性和实证性研究多数认为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与主流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相关。

换言之,在主流FDI文献中讨论过的影响OFDI的动机和决定因素,仍然适用于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解。

因此,本章将从发展中国家的视角对FDI的一些主流理论加以回顾,并将对关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些经验研究做出批判性评论。

本章的第二部分将回顾两种FDI的基本理论,即权衡理论和知识资本模型。

此外,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往往与本国国内的发展情况有关。

因此,本章的第二部分还将对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回顾。

本章的第三部分将介绍在FDI实证研究中常用到的引力模型。

本章的第四部分将简要回顾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历史和背景。

已有的研究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的改革已经使中国的审批体制变得更加透明和宽松。

在经济改革之前,对外直接投资在中国是被禁止的;在经济改革初期,则是由政府严格审批。

但是目前,中国政府不仅鼓励对外直接投资,而且在财政上给予了支持。

本章对最近一些有关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描述性研究进行了回顾,发现绝大多数的研究都聚焦于改革的历史、模式、案例和政策,有关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经验研究却十分有限。

本章将对最新的研究文献进行全面的梳理,并将结果列示在本章最后的表格中。

结果表明,多数已有研究都采用了改革早期或者短时期的数据,对投资东道国也做了筛选,但还不足以说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态调整过程及其对其他FDI来源国投资的影响。

最后一部分是对本章内容的总结。

第二节对FDI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回顾一 FDI基本理论与实证检验权衡理论和知识资本模型是解释FDI的两大基石。

在本节中,将回归这些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在实证中的应用。

(一)权衡理论权衡理论(OLI理论)最初是由Dunning(1977)提出,此后的大量研究都是建立在这一综合分析框架下。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综述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综述

财经财经大势FINANCIAL TREND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开展海外投资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化解过剩产能、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布局。

近年来“投资风”持续高涨,深刻影响了全球产业格局,而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也愈发举足轻重。

海外投资多元化2016年中国海外投资成绩引人注目,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前9个月我国对外投资规模持续放大,投资并购活跃,涉及领域不断拓宽。

1600亿美金的海外投资并购,意味着2016年年底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总量可能超过2000亿美金。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中国企业纷纷“走出去”,在海外的广阔天地中施展身手,从投资能源领域到收购高新技术企业,在海外众多领域刮起的多元化投资风。

2016年前三季度海外投资并购金额达1600亿美元,未来五年将超过万亿美元。

文/本刊记者 张佩玉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综述示,前9个月,中国企业共实施海外并购项目521个,实际交易金额674.4亿美元,涉及67个国家和地区的18个行业大类,已经超过2015年全年的并购金额544.4亿美元。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盛宴”是从2009年开始,著名收购案例不胜枚举,如:大连万达集团2015年以26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二大院线AMC ;中国复星国际集团以7.25亿美元,收购华尔街大通曼哈顿广场;中国安邦保险集团2014年19.5亿美元收购美国纽约著名地标华尔道夫酒店,成为美国旅馆业历来最大一笔交易,震撼各界。

分析人士指出,在人民币贬值的预期下,通过海外并购的方式迅速抢占海外资源成为国企管理2016.1278了一些企业的重要策略。

至2016年上半年,资源类资产仍是中企海外并购的重点,如铜、铝等有色金属矿山,以及此前“抄底”的油田等海外资产。

在2016年众多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浪潮中的一朵巨大浪花,则是中国化工集团的“扛鼎之作”——斥资430亿美元现金全购瑞士农化和种子公司先正达公司。

业内认为,该项交易从规模、操作平台、并购经验诸多方面,都显示出代表中国力量的国际资本战略拉开了帷幕。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研究的文献综述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研究的文献综述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研究的文献综述1. 引言1.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概况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是指中国企业通过跨国投资等方式,在境外投资建立企业或者购买外国企业的股权,以实现资源整合、市场拓展或者降低成本等目的。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领域也不断拓展,逐渐由传统的资源型投资向技术密集型、品牌推广等领域扩展。

截至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国家。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特点包括多样化、区域分布广泛和行业涵盖广泛。

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行业涵盖领域涉及制造业、金融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并且逐渐向高附加值、科技密集型领域拓展。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区域涉及亚洲、非洲、欧洲等多个地区,形成了一个全球化的投资布局。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凸显。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对推动国内产业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障碍,如宏观环境变化、跨国投资风险等。

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背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是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合作的重要形式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力日益凸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持续增长不仅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对外直接投资不仅可以促进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还可以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经济文化交流,加深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往。

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成为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重要议题。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互联互通的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可能面临多种挑战和机遇。

了解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发展趋势和机制,分析外部环境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评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效果等问题,对于制定科学有效的对外投资政策,推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内外文献综述作者:李程来源:《中国外资·下半月》2013年第08期引言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了市场经济的建设,并同时辅以对外政策。

三十年来,成效显著。

伴随着中国经济腾飞的是飞速增长的来自世界各地的FDI流入额。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数据,1979年时流入我国的FDI流量仅为0.57亿美元,然而截止至2011年,这一指标已增至1239.85亿美元,是世界上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另一方面,随着2000年国家对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号召,我国对外的直接投资也增长迅速,逐渐成为资本输出大国。

1999年时我国对外的FDI流量仅为17.74亿美元,至2011年这一指标增至651.17亿美元,增长十分可观。

近十年来随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不断增大,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我国进行对外投资(OFDI)的动因、特点以及影响因素上。

一、对我国OFDI动因的研究何俊(2007)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因是为了获取技术和融入全球供应链。

具体来说,首先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在技术上往往处于劣势,因此需要通过直接投资获取技术,加速技术的积累。

另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必须应积极融入全球供应链,谋求更大的利益。

Ping Deng(2009)在组织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资源驱动模型来解释中国企业通过并购获取海外战略资产的动机。

在通过对中国TCL、BOE以及联想集团的并购案例的分析后,他认为中国企业获取战略资产是为了更好地融入东道国制度环境,以在未来具备更强的竞争性。

衣长军(2010)通过比较中国与美国、日本直接对外投资的特点后发现,发达国家的OFDI主要以控制和垄断国外市场并获得高额利润为目标。

而相比之下,中国的OFDI资并不具有对抗性与掠夺性。

相反,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才是中国企业OFDI的主要动因。

国内外公司创业投资研究综述

国内外公司创业投资研究综述

The Capital Luck Camp | 资本运营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174国内外公司创业投资研究综述杨烨 江南大学商学院 江苏无锡 214122摘要:公司创业投资(CVC)是企业创新的重要来源,鉴于在实践中的普及,CVC投资近几年在学术界也逐渐得到关注和重视。

本文对国内外公司创业投资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与梳理,分别从CVC母公司和创业企业两个视角对CVC 投资研究领域进行了归纳总结,针对现有研究现状提出不足之处并阐述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公司创业投资;CVC母公司;创业企业公司创业投资(CVC),是非金融企业进行的少数权益投资,投资对象为创业企业,投资目标主要是希望获得战略收益。

一项CVC 投资活动涉及的对象包括投资方、投资中介和被投资方。

投资方,即CVC母公司;被投资方,即被投资的创业企业。

从20 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国外学者就对CVC活动展开研究,近年来国内学术界也逐渐加大对CVC投资的关注和投入。

本文将从国内外两方面,基于CVC母公司和创业企业视角,探究近年来关于CVC研究的相关文献理论,归纳总结当前CVC研究成果概况。

一、国外基于CVC母公司视角的研究文献(一) CVC母公司的投资动机Lantz等(2011)基于理论研究,对CVC投资的动机进行了整理和总结,分别是:技术需求、提高R&D能力、追踪市场以及财务收益。

和内部创业相比,CVC投资帮助CVC母公司管理风险,应对不确定性,通过学习增加议价能力(Henley,2007)。

此外CVC投资的战略目标还包括识别潜在的并购目标、接触创业企业思想和文化等(Dushnitsky等2010)。

CVC投资作为技术市场的预警系统和事前评价机制,可以了解到潜在并购目标的细节信息(Benson &Ziedonis,2009),为未来CVC母公司选择并购企业提供帮助。

(二)CVC投资实践影响因素从外部因素看。

对外直接投资文献综述

对外直接投资文献综述

FDI对经济发展影响的文献综述1、FDI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FDI作为一种特殊的投资方式引起了学者的关注,尤其是其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的影响,大量的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索洛等人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提出了新古典增长模型,又被成为索洛—斯旺模型。

这一模型认为FDI是资本的一种重要来源,其会导致总的投资量上升,而总投资的增加直接影响经济的增长。

而宏观经济增长理论的乘数效应则提出投资的改变会使得产出的倍数发生改变,即当对一国的投资增多时,则该国产出的倍数也会相应的增加。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不来自于外力的推动,反而依赖于内在的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等要素(Romer,1986,1987;Lucas,1988)。

FDI能够对一国的技术水平、人力资本甚至制度等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对该国的经济增长产生间接影响.此外,通常来说FDI在生产过程中更多的引进和使用新的生产技术,这一方式与国内投资研发相比具有极大的优势。

大量的国外学者就FDI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Lee、Rana和Iwasaki(1986)基于多个亚洲发展中国家私人投资和外国援助数据,探究了二者对该国经济的发展和储蓄的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国私人投资能够有效促进该国的经济增长,而对于储蓄状况的影响相对不显著。

而Firebaugh(1992)则将国内经济与FDI对经济的影响效果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国内资本和FDI对于国内经济发展均有着显著的影响,但是国内经济对增长的影响作用要大于国外资本的影响。

Borenztein、Gregorio 和Lee(1998)则从探究缘由的角度出发,他们的研究表明FDI为东道国引进新的生产技术提供了渠道,且与Firebaugh研究结果相悖,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FDI对经济的贡献已经超过了国内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随着FDI在东道国经济增长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被学者所验证,甚至有的学者将一国经济不景气乃至衰退归结于外国投资的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投资学期中课程作业国外文献有关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研究综述姓名丁金超学号 21501080 指导教师戴志敏学院经济学院国外文献有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研究综述一、国外文献有关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文献综述随着中国对外投资规模的迅速发展,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活动越来越受到国际学术界关注,有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性研究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邓宁教授(2006)就中国对外投资的现状、重要性以及对中国政府的启示等问题做了探讨。

邓宁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日益成为全球经济组织的重要参与者,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经济正在更加完善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正在逐渐地涌现为对外投资活动的新主体。

比利时安特卫普国际管理与发展中心(CIMDA)主任丹尼尔·封·登·布尔克教授(2006),以东道国为欧洲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为研究对象,基于20世纪80年代到2005年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流量、占全球总数的百分比、与其他国家的比较等数据,研究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重要性。

认为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与世界总数以及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

2、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动机的研究Poncet(2007)认为经济全球下市场竞争的压力、生产的高成本、研发能力的低下等都是促使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Deng(2004)认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因是获得重要性资产和生产的多元化。

cketal.(2008)认为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中以国有企业占了很大比重,因为国有企业能更加容易的获得资金上的支持,这种优势是促使更多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Cai(1999)总结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为了寻求市场、资源、管理经验以及技术四方面的动因。

比利时学者丹尼尔·封·登·布尔克教授(2006)通过比较中国公司对于国际拓展动机,比如规避风险、寻求生产材料资源、促进生产、环境保护、扩展市场、引进生产与管理技术等,最终比较结果为寻求新的市场、新技术、新专业技巧,寻求法律帮助与政策支持是排在前列的动机。

同样是对于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的研究,芬兰图尔库经济学院泛欧中心的瓦尔特里·卡尔特莫研究员(2006),从中国在波罗地海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动机角度进行了一定的定性研究,并且结合各种资源,对中国在波罗地海地区投资动机做出最为可靠与精确的描绘,详细介绍了COSCO、AIRCHINA、CHERY、ZTE、HUAWEI等典型跨国企业的案例,最后认为:中国企业投资的动机主要是由于认为在该地区对于某产业的运作比原产国更有优势。

日本学者筑波昌之(2006)对中国对日投资现状和动机进行了理论结合实践的分析。

他认为,在中国企业为确保资源、获取技术、降低成本等几类投资中,除为确保资源的投资占的比重较大外,为获取技术、品牌、先进管理经验、国际销售网络等对发达国家的投资不断增加,在对日投资上也开始出现活跃迹象。

中国企业对日投资的增加除了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带来的综合实力扩大和企业成长壮大带来的投资能力增强外,中日经贸屡创新高,互动趋势增强也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他在综合分析了日本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招商力度与方式以及中国企业对日投资的成功案例的前提下,认为中国企业在日本的投资是大有可为的。

PingDeng(2009)在组织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资源驱动模型来解释中国企业通过并购获取海外战略资产的动机。

在通过对中国TCL、BOE以及联想集团的并购案例的分析以后,他认为中国企业获取战略资产是为了更好地融入东道国制度环境,以在未来更具有竞争性。

ChengqiWang等(2012)通过测试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经济学以及企业资源理论解释力后得出结论。

他们认为政府支持与中国产业结构是推动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的两大原因。

相反,营销与资源的需求却不那么重要。

3、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特点的研究就进入方式而言,LinGui与FumingJiang(2009)通过分析包含138家中国企业的样本数据,认为中国企业意图采取全球性战略或强调资产寻求目的时,倾向于在东道国建立全资子公司;而东道国该产业处于快速发展是,中国企业更倾向于与当地企业建立合资公司。

在区位选择上,BalaRamasamy等(2012)通过回归模型,得出结论认为中国的国有公司更倾向于具有丰富自然资源,有着一定政治风险的国家和地区。

相比之下,中国的私有企业则倾向于市场,是市场寻求着。

YuanfeiKang与FumingJiang(2012)通过分析十三年中国企业进入东亚与东南亚八个经济体的面板数据,得出结论尽管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都影响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但相对于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更显著的具有影响力。

XiaoxiZhang与KevinDaly(2011)通过分析面板数据,发现影响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量的因素除了双边贸易额,同时也跟东道主国的GDP大小增速、市场大小、资源禀赋情况有着显著的关系。

LanGao等(2012)认为之前学者研究大都忽略了中国人口流动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影响。

他们通过建立时间序列计量模型发现,中国高技能的学生与学着的双向流动能显著的提高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水平。

4、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理论影响研究随着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传统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已经不足以解释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对发达国家的投资现象,国外许多学者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一系列探讨。

邓宁教授(2006)认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新主体,在投资区位选择和投资方式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有所不同,用传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已经难以做出解释。

中国FDI的地域分布,高度集中于美国、加拿大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这就否定了主流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观点,即东道国和母国之间在经济和地理上的相近性,在国际投资区位选择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乔安娜(Joanna)(2006)探讨了在中国这样的转型经济环境下,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独特特点;分析在几乎没有所有权优势的条件下,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何在;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提出假设,并根据国际投资学术成果,提出其理论依据。

传统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认为企业必须具备了OLI三种优势时企业才会进行FDI,但是这种理论已明显不能解释中国企业对外FDI的事实。

中国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都普遍缺乏所有权优势(竞争能力、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等),因此他们侧重于资源获取型的对外直接投资,并渴望通过企业内部市场的整合达到提升竞争力的目的。

作者认为中国对外FDI与OLI之间不是单纯的直线关系,它们可以相互作用。

英国利兹大学商学院教授巴克利(Buckley)和沃斯(Voss)(2006)利用独特的政府机构数据集,对中国ODI数据(1979-2001)做了计量经济学分析。

他们设计了很多经济和政治的相关变量,以研究中国ODI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被传统的FDI和跨国公司理论所解释,希望推进对中国跨国公司的研究议程。

在模型设计中,作者采用中国投资者用于特定海外项目的外汇总值作为因变量;自变量包括:市场规模、市场增长、汇率、与中国的贸易强度、地理、通货膨胀、政治风险、自然资源禀赋、市场开放程度、政策方向、东道国是否是OECD国家等。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992年之前,中国ODI关键的区位决定因素是市场规模与中国的地理距离、通货膨胀、市场开放性;1992年之后关键的区位决定因素变成贸易强度(进出口)、政治风险、自然资源禀赋;对OECD国家投资的关键决定因素是市场规模、汇率(人民币相关汇率的贬值增加了中国的ODI)、地理距离(FDI在某个距离替代了贸易)、自然资源禀赋;对于非OECD国家,关键区位决定因素是中国的出口、市场开放性。

从而作者认为国际化决策在中国跨国公司可能比在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更有特性;区位决定因素随时间发生了变化,这有可能意味着中国跨国公司国际化程度加强;应该把政府政策、制度和母国条件更好的整合到解释中国跨国公司的理论中去。

二、文献综评国外文献对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性、动机、特点以及对传统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影响等方面。

关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性方面,国外研究主要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日益成为全球经济组织的重要参与者,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但是与成熟的发达国家相比仍具有一定差距。

关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动机方面,国外研究主要认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主要为了寻求市场、资源、管理经验、技术以及产业运作方面的优势,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融入东道国制度环境,以在未来更具有竞争性。

政府支持与中国产业结构是推动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的两大原因,营销与资源的需求没那么重要。

关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特点方面,国外研究主要认为:当中国企业意图采取全球性战略或强调资产寻求目的时,倾向于在东道国建立全资子公司;而东道国该产业处于快速发展时,则更倾向于与当地企业建立合资公司。

在区位选择上,中国的国有公司更倾向于具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地区,私有企业则倾向于市场。

关于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方面,但相对于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更显著的具有影响力。

另外,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量的因素除了双边贸易额,同时也跟东道主国的GDP大小增速、市场大小、资源禀赋情况有着显著的关系。

关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理论影响方面,国外研究主要认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新主体,在投资区位选择和投资方式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有所不同,用传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已经难以做出解释。

中国对外投资的地域分布,高度集中于美国、加拿大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这就否定了主流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观点,即东道国和母国之间在经济和地理上的相近性,在国际投资区位选择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中国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都普遍缺乏所有权优势(竞争能力、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等),因此他们侧重于资源获取型的对外直接投资,并渴望通过企业内部市场的整合达到提升竞争力的目的。

国际化决策在中国跨国公司可能比在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更有特性;区位决定因素随时间发生了变化,这有可能意味着中国跨国公司国际化程度加强;应该把政府政策、制度和母国条件更好的整合到解释中国跨国公司的理论中去。

参考文献:[1] to Di Minin ,Jie yin Zhang , Gammeltoft. Chinese eign ect investment in R&D in ope : A new model of R&D nationalization. opean Management nal, 30 (3), 2012 : 189-203[ 2 ] BalaRamasamy , Matth ew Yeung , Sylvie et . China’s d eign ect investment : Location choice and m ship iginal ch ticle.nal of ld Business. 47(1) , 2012:17-25[3]Chengqi Wang, Junjie Hong, io os, AgyenimBoateng. What ives d FDI of Chinese ms? 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21(3), 2012:425-438 [4]Wells L.T., d ld Multinationals : The Rise of eign Investment om Developing ies , The MIT ess. 1983 .[5]Louis T. Wells. d ld Multinationals; the Rise of eign ectInvestment om Developing ies. idge,MIT ess, 1983.[6]SanjayaLall. The New Multinationals: the Speed of d ld ises.New k, John Wiley & Sons, 1983.[7]Cai,K.,d eign ect Investment:A Novel Dimension of China’s ation into the Regional and al Economy[J].China ly. 1999.160. [8]Dengp.,d InvestmentyChineseMNCs:MotivationsandImplications[J].Business izons.2004.47.[9]Luo,Y.,Xue,Q.,and Han,B. How ging ket nments omote d FDI:ience om China.nal of ld Business,2010. 9.[10]LanGaoa, XiaohuiLiua, . Theole of human ility in omoting chainese d FDI:A neglected . 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2)2013: 437-449更多热门文档请访问【太平洋下载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