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岭风景道——美国风景道建设的卓越案例

合集下载

旅游公路案例

旅游公路案例

旅游公路案例:美国66号公路1. 背景美国66号公路,又称为“66号公路”、“美国历史大道”或“廿世纪公路”,是美国一条著名的旅游公路,总长约2,448英里(约3,940公里)。

它于1926年11月11日正式开通,连接着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和加利福尼亚州圣莫尼卡市,穿越了美国的八个州,成为20世纪最具象征意义的公路之一。

66号公路在20世纪中叶成为美国人民迁徙的象征,也是美国汽车文化和公路旅游文化的重要代表。

然而,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和高速公路的兴起,66号公路于1985年正式废弃。

尽管如此,66号公路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仍然被人们所重视,许多人对其进行了保护和修复,并将其重新打造成一条旅游景点和纪念品。

2. 过程2.1 保护与修复由于66号公路的特殊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许多组织和个人致力于保护和修复这条公路。

其中最为重要的组织是“美国66号公路联盟”(The Route 66 Alliance),成立于1997年,致力于保护和传承66号公路的历史和文化。

该组织与政府、社区和企业合作,进行路面修复、标识安装、历史遗迹保护等工作。

2.2 旅游开发与推广为了吸引更多游客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沿线各州和城市纷纷开发和推广66号公路旅游。

他们修复了沿途的历史建筑、设立了旅游信息中心、开设了主题博物馆等。

同时,还推出了相关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如66号公路导览图、纪念品等,吸引游客进行自驾游和观光旅行。

2.3 文化传承与教育为了传承和弘扬66号公路的文化,许多地方组织了相关的文化活动和教育项目。

例如,举办66号公路音乐节、艺术展览、历史讲座等,吸引了大量的民众参与。

此外,还有专门的学校课程和研究项目,以研究和教授66号公路的历史、文化和影响。

3. 结果3.1 经济效益通过保护和修复66号公路,并推动旅游开发和推广,沿线各州和城市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据统计,每年有数百万游客选择沿着66号公路旅行,为当地的酒店、餐饮、旅游纪念品等行业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纽约泪珠公园案例分析

纽约泪珠公园案例分析

纽约泪珠公园案例分析目录1. 背景与概述 (2)1.1 项目简介 (3)1.2 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 (4)2. 设计理念与目标 (4)2.1 设计理念 (5)2.2 主要设计目标 (6)3. 景观与空间的组织 (7)3.1 功能分区 (9)3.2 主要景观特点 (10)3.3 地形与水体设计 (12)4. 植物设计 (13)4.1 植被的选择与配置 (14)4.2 色彩与季节性规划 (16)5. 建筑与构筑物 (17)5.1 公园门户与重要节点 (18)5.2 观景与休闲设施 (19)6. 材料与构造 (20)6.1 景观照明与夜间效果 (21)6.2 重要材料与施工技术 (22)7. 可持续性与环境影响 (23)7.1 能效与节能设计 (25)7.2 水资源管理与场地生态 (26)8. 使用与维护 (27)8.1 日常维护管理 (28)8.2 长期运营策略 (30)9. 案例结果评价与分析 (31)9.1 社会效益与公众评价 (33)9.2 环境效果与生态效益 (34)10. 结论与未来展望 (35)10.1 主要结论 (36)10.2 对其他城市公园建筑的启示 (37)1. 背景与概述泪珠公园(Teardrop Park),坐落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皇冠高地(Crown Heights),是该市一座历史悠久的公园。

自1797年作为私有农田开始,泪珠公园历经数次所有权更迭和使用性质转变。

(Case James,2。

为了商务用途的扩张,公园一度濒临被商业行政大楼取代的风险。

公园名为泪珠公园,得名于约250年前此区域被开拓,致使当地南开人的家园被撕裂,而无法复原,故有“泪珠”之名。

随着1980年代的犯罪率高涨,邻近居民开始畏惧这个在这个符号上标出居民家的街道地图,公园和周边社区逐渐脱离社会预期,陈旧的基础设施和缺失的公共空间成了社区衰败的象征。

1984年,为应对公园的危机感和不安全感,纽约市开始策划公园修复工程。

我国风景道研究进展

我国风景道研究进展
表l 国 内风 景 道 文 献 检 索结 果 一 览表
年 份 数 量
1 9 9 9
1 2 o o 6 4
文化 资源 的开 发 与保 护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使 道 路 从
单 一 的交通 功能 向交 通 、 生态 、 游 憩 和保护 等 复合 功 能转 变 , 同 时 也 顺 应 了快 速 发 展 的 自驾 游 趋
旅行成 本 转化 为旅行 收益 , 同时 , 风 景道 还具 有 丰
国修建 蓝 岭风 景 道 时 提 出 , 经 过 近 一个 世 纪 的发
展, 风景 道 已经形 成一个 独 立 的 、 蓬勃 发展 的研究 领域 , 并取 得 了丰 硕 的成 果 。国 内对 于风 景 道 的
关注较晚 , 最近十年来 , 以余青 、 吴必虎为代表 的 部 分学 者 开始 研 究 风 景 道 , 并 在 理论 与实 践 方 面 取 得一 定 的成果 。
O 2 01 0 4
2 o o 4
1 2 01 1 5
认为 , 风 景道 作 为 一个 更 广 阔 的价 值 混合 体 有 助 于保 护沿 途 生态环 境 、 人 文 景观 等 , 有 助于 周边 社 区的经济 发展 , 有 助 于强 化 旅 游 者旅 行 途 中 的景
行 系统 梳 理 与 回顾 , 并 就 存 在 问题 进 行 探 讨 , 对 后 续 研 究提 出建 议 。
关键词 : 风景道 ; 旅 游交通 ; 研 究进 展 中 图分 类 号 : F 5 9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5 4 3 2 ( 2 0 1 3 ) 0 5— 0 0 4 3— 0 5
笔者于 2 0 1 2年 1 2月 利 用 中 国知 网 C N K I 数

旅游廊道概念界定

旅游廊道概念界定
引言 “廊道”是景观生态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在近二十年的理论实践中逐渐拓展到遗产保护、文化地理等多个领域。
各种类型的廊道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廊道空间的旅游开发问题,但又游离于旅游开发的边缘[1]。在国内外的旅游开发 实践中,已出现各种以发展旅游业、增加旅游者游憩体验为目的的廊道空间,但由于概念界定不明,导致这些线形 空间在开发旅游产品时或侧重于景观建设或与旅游线路相混淆,无法充分实现其在旅游开发方面的意义和价值。本 文通过对旅游廊道相关概念的梳理,对旅游廊道的内涵进行界定。同时,作为一种实践上的应用,提出旅游廊道在 边境旅游产品开发中的构建意义。
一、廊道概念及其衍生 景观生态学中,通常用斑块、廊道、基质三个元素来描述景观的基本空间形态结构。其中,“廊道”是起分割 或连通单元空间作用的特殊带状要素[2]。Forman 认为廊道在各种景观中均有渗透,并体现了交通、生态保护、审美 等多方面的应用价值[3]。这种功能多样、价值复合、学科交叉的特性使廊道研究从景观生态学逐渐扩展到遗产保护、 文化地理、旅游开发等多个专业领域,由此也衍生出了生态廊道、绿道、遗产廊道、文化线路、文化廊道、风景道、 旅游走廊等多个内涵相似又相互区别的概念。汪芳又将这些相类似的概念进行归纳,提出“线型空间”的概念。为 避免混淆,本文中统一使用“廊道”指代上述所提各相关概念。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目前研究较为成熟的廊道概念主要有三种类型:景观生态型廊道、遗产保护型廊道和旅 游开发型廊道。 (一)景观生态型廊道 景观和生态功能是廊道的基本功能,这种类型的廊道包含了“生态廊道”和“绿道”。 1.生态廊道 生态廊道是着重体现生态服务功能的廊道类型。对于生态廊道的建设,关注点在于利用其分割景观格局、连通 景观单元的结构特征,实现保护生态多样性。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及阻隔污染物等生态保护功能。生态廊道概 念是“廊道”概念最本源的面貌。 2.绿道 绿道是连接开敞空间、自然保护区和景观要素的绿色景观廊道,强调改善环境质量和提供户外娱乐的功能。以 美国绿道管理与建设为例,1867 年至今,美国完成了上千个绿道规划和建设项目。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户外游憩 总统委员会特别提出报告,指出绿道为居民带来的接近自然的机会。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绿道运动已成为一项国 际运动,世界上出现了从国际、国家到区域层次的绿道项目[4]。 从提出“绿道”这一概念的背景可以看出,绿道是在自然或人为廊道基础上,增加必要休闲服务设施建设而成 的廊道空间,其建设的主旨是为市民休闲游憩提供更多的自然空间[5]。因此,与生态廊道相比较,绿道的人为性和 实践性更强,在空间分布上多位于城市或人口密集的地区,起到连接城市与自然的作用。 (二)遗产保护型廊道 遗产保护型廊道是在“绿道”基础上叠加文化保护功能形成的廊道概念。这一类型的廊道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三 种形式:遗产廊道、文化线路以及文化廊道。 1.遗产廊道 从遗产廊道的发展脉络来看,它最初由绿道演变而来,即作为历史线路绿道与遗产保护相结合形成的区域化的 遗产保护战略方法,而后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廊道形态。遗产廊道是集合了文化资源的带状景观,追求文化遗产保 护和自然保护并举,同时兼顾经济发展、区域振兴、居民休闲和教育等多重目标[6]。带状地貌如河流、峡谷、运河 等以及道路和铁路线等交通线路都是遗产廊道的表现形式。 遗产廊道是遗产保护区域化的实施策略,将自然和文化遗产合而为一。人类历史文明的重现是遗产廊道研究和

asla获奖案例

asla获奖案例

asla获奖案例ASLA(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景观设计机构之一,每年都会评选出一批优秀的景观设计案例,并授予ASLA奖。

下面列举了10个获得ASLA奖的案例,这些案例涵盖了不同类型的景观设计,展示了不同风格和创新理念的作品。

1. 高线公园(The High Line),纽约市高线公园位于纽约市曼哈顿区,是一条由废弃铁路改造而成的城市公园。

该项目以创新的设计理念将废弃的铁路线转化为一个独特的城市绿地,融合了自然景观、艺术装置和休闲空间,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的休闲场所。

2. 卡拉查皮特亚公园(Karachipitaya Park),波利维亚卡拉查皮特亚公园位于波利维亚的拉巴斯市,是一个以可持续发展为设计理念的社区公园。

公园设计注重保护当地生态环境,采用了雨水收集系统、植物过滤污水等创新技术,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休闲空间。

3. 三一广场(Sanyi Plaza),中国三一广场是中国福建省厦门市的一个城市广场项目,以文化传承和景观塑造为设计理念。

广场采用了传统福建建筑风格和当地文化元素,结合现代景观设计手法,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城市空间,成为当地居民休闲娱乐的热门场所。

4. 威尔明顿城市公园(Wilmington Waterfront Park),美国威尔明顿城市公园位于美国特拉华州威尔明顿市,是一个城市更新项目。

公园设计注重与周边环境的融合,融入了当地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同时提供了丰富的户外活动空间,成为当地居民放松和社交的场所。

5. 悉尼滨水公园(Sydney Waterfront Park),澳大利亚悉尼滨水公园位于澳大利亚悉尼市的滨海地区,是一个以滨水景观和生态恢复为设计理念的城市公园。

公园设计注重保护和恢复当地的自然环境,同时提供了丰富的休闲设施和活动空间,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的休闲场所。

6. 阿汉布拉大道(Ahnapee Trail),美国阿汉布拉大道是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一个城市自行车道项目,被ASLA评为最佳景观设计案例之一。

美国可持续风景园林设计案例与启示

美国可持续风景园林设计案例与启示

美国可持续风景园林设计案例与启示戴代新;齐承雯【摘要】可持续风景园林实践是一个整体的过程.文中根据美国可持续场地行动计划的案例研究项目和认证项目,选择5个可持续风景园林设计案例,介绍项目现状、问题、规划目标、方法措施和经验教训并进行对比总结,讨论可持续风景园林设计的主要方法和技术手段以及在城市开放空间设计、棕地改造和文化景观保护等方面的实践经验.【期刊名称】《中国城市林业》【年(卷),期】2015(013)001【总页数】5页(P33-37)【关键词】可持续设计;SITES;风景园林;棕地改造;文化景观;开放空间【作者】戴代新;齐承雯【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 200092;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 200092【正文语种】中文可持续景观面临着如何评价和鉴别的问题。

和其他可持续发展的领域一样,漂绿(Green Washing)同样存在于可持续景观的规划建设。

在我国屡见不鲜的冠以“生态”一词的建设项目,实际上占用生态敏感用地,打击了真正投入到可持续风景园林建设的企业与个人的积极性。

因而需要增进大众对可持续景观的了解和鉴别能力,加强对可持续景观项目的支持,大力发展我国可持续景观的规划设计、建设。

本文将通过可持续景观案例,介绍美国的可持续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经验,希望能对我们有借鉴之效。

2005年,美国风景园林设计师协会(ASLA)、伯德约翰逊夫人野花中心(Lady Bird Johnson Wild Flower Center)和美国国家植物园(United States Botanic Garden,USBG)开始研究可持续风景园林设计评价工具。

研究项目名称为可持续场地行动计划(The Sustainable Sites InitiativeTM,简称SITES)[1]。

这一研究的目的就是试图为将可持续作为目标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提供指南、标准和评级方法。

SITES在2009年公布了可持续场地设计指南和标准[2],同时基于此评级体系从2010年至1012年进行了2年试点项目的案例研究[3]。

【带状公园】波士顿罗斯肯尼迪绿道公园景观设计

【带状公园】波士顿罗斯肯尼迪绿道公园景观设计

【带状公园】波士顿罗斯肯尼迪绿道公园景观设计1 背景设计和建造波士顿中国城公园的契机缘自被称为美国世纪工程的波士顿的Big Dig (大隧道,或大开挖)工程。

该工程造价近159亿美元,将1959年修建的跨越城市上空的高速干道埋到地下,成为一条长达7.8英里(约合12.6公里)长的地下快速隧道。

这一工程不但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波士顿的地面交通问题,将地面空间还给城市生活,开发为居住、商业和绿化相结合的综合城市廊道,重新建立城市与海,城市与人的空间联系。

同时形成了面积250英亩(约合101.2公顷)的城市绿地和开放空间,包括城区一条贯穿南北的绿色廊道,即罗斯·肯尼迪绿道(Rose Kennedy Greenway),和利用大量的土方,在波士顿港湾的一个荒岛上建成一个生态公园。

工程之大,投资之巨,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公共事业建设工程。

城区的开放绿道共有30英亩(约合12.1公顷),其中包括三个新建的公园,包括:北端公园(North End Park),中部的码头区公园(Wharf District Parks),和南端的中国城公园。

三个公园总占地共8英亩(约合3.2公顷),总造价2 600万美元。

公园的设计分别通过在全世界招标选取设计队伍。

其中北端公园由当地的WallaceFloyd DesignGroup和来自西雅图的Gustafson Pa r t n e r s 合作设计;中部的码头区公园由EDAW和当地的Copley Wolff Design Group合作设计完成;而中国城公园最终由来自中国的北京土人和当地的CRJA合作团队提交的方案赢得评委们的一致认同,获得设计权。

绿道公园充分利用拆除高架后空出的一条狭长的地表土地,因地制宜将它改造成了波士顿海港边上的一条绿带。

公园设计风格简约,并无过多新建的景观建筑物或构筑物,更多的只是通过丰富的植物配植、蜿蜒的石铺步道、简洁的喷泉、有趣的艺术小品和形式多样的集会空间等组成一个个极富特色的矩形公园。

浅析美国东海岸城市绿道建设_以纽约城市绿道建设为例

浅析美国东海岸城市绿道建设_以纽约城市绿道建设为例

浅析美国东海岸城市绿道建设—以纽约城市绿道建设为例THE ANALYSIS ON EAST COAST GREENWAY CONSTRUCTION IN AMERICA:The case of New York Greenway于伟Yu Wei摘要/通过对美国东海岸绿道建设的历史及现状进行阐释,并对途经的重要城市纽约的绿道建设进行详细分析,进而总结纽约城市绿道建设的特点和优点,对我国的城市绿道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美国东海岸绿道 纽约绿道 自行车 城市公园ABSTRACT/ 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history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east coast greenway in America, conduct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passing greenway construction in New York, and furthe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the greenway construction in New York, so as to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 urban greenway construction in China.KEY WORDS/ East Coast Greenway, greenway in New York, bicycle, city park城市绿道既是适于野生动物生长的自然廊道,同时又是人们进行户外活动的休闲走廊。

绿道在承载环境功能和休闲娱乐功能的同时,还起着平衡自然系统和人类需求的作用,如产出经济作物、净化水体和空气,保护湿地和野生动物生存环境[1]。

1 美国东海岸绿道的发展历程美国东海岸绿道建设是一个巨大的公共工程项目,起初的构想是沿美国东部海岸为自行车骑行者、行人和其他非机动出行者创造一个南北贯通的类似于洲际公路系统的长途慢行交通基础设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