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道的规划设计以鄂尔多斯风景道为例
内蒙古各盟市4A级旅游景区

一、内蒙古AAAAA旅游景区(2个)鄂尔多斯响沙湾旅游区、阿拉善盟腾格里沙漠月亮湖旅游景区1、鄂尔多斯响沙湾旅游区地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达拉特旗景点简介:响沙湾,国家AAAAA级景区。
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中部。
从呼和浩特到包头转包东高速可达,南距包头市区50公里。
属于沙漠类自然风景区,为新月形丘链或格状丘地貌。
1984年1月被内蒙古自治区辟为旅游景点,1991年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国线景点,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4A级旅游景区。
2007年成功通过国家旅游局5A验收,是内蒙古首家通过5A验收景区。
响沙湾背依大漠龙头库布其沙漠,面临罕台大川,又名“银肯”响沙。
沙高110米,宽200米,坡度为45度、呈弯月状的巨大沙山回音壁缀在大漠边缘,是一处珍稀、罕见、宝贵的自然旅游资源。
居中国三大响沙之首。
响沙湾融汇了雄浑的大漠文化和深厚的蒙古底蕴,汇萃了激情的沙漠活动与独特的民族风情。
拥有罕见而神奇的响沙景观,浩瀚的库布其大漠风光,世界第一条沙漠索道,中国最大的骆驼群,中国一流的蒙古民族艺术团,有几十种惊险刺激独具沙漠旅游特色的活动项目。
2、阿拉善盟腾格里沙漠月亮湖旅游景区地区: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腾格里沙漠腹地景点简介:月亮湖景区倡导“现代文明与生态保护完美结合”的先进理念,以“生态教育”为宗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健康发展环境,成为现代都市人体验原生态大自然、感悟生命、心灵禅修的精神家园,被誉为“大漠深处的香格里拉”!月亮湖凭借其独特地理环境、景观的差异化、服务的个性化与定制化,在高端客户中赢得了相当的口碑。
独一无二的四奇特征:一奇,沙漠中有湖;二奇,形状酷似中国版图;三奇,湖水是天然药浴配方;四奇,亿万年的黑沙泥堪比死海。
二、内蒙古AAAA级旅游景区现有30家呼伦贝尔(7个)1、满洲里中俄互市贸易旅游区满洲里中俄互市贸易旅游区是1992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的中国首家跨国贸易区,该区位于满洲里西端,骑跨中俄边境线,与俄后贝加尔斯克互市贸易区封闭成为一个整体,中方一侧规划总面积10平方公里,具有自由贸易,保税仓储,物资集散,免税加工,商品展示,服务娱乐,货币自由流通等特殊功能。
“垂直森林”的建造和改变城市景观的思考

“垂直森林”的建造和改变城市景观的思考摘要: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景观和建筑往往是趋向自然,在建筑设计中,它们往往是相互独立的。
由于专业跨界与设计互动的融合不断加强,生态景观与建筑设计的融合势在必行。
本文将通过分析建筑设计本身的属性和不足,从生态学角度探讨自然景观对建筑设计过程的影响。
关键字:垂直森林;建筑学;景观生态学;环境行为心理学1.垂直森林"的设计理念"垂直森林"是由意大利博艾里建筑工程事业所创办人、著名建筑师斯坦法诺博艾里(StefanoBoeri)所创造的现代高层绿化建筑工程。
他们于2007年提出了这一观点:他们所提供的住宅环境不但给了人们一个理想住宅,而且还能够与鸟类、乔木、灌木等共同栖息。
在土地极其稀缺的大都市里,所有绿色植物及其他生物,将通过垂直森林的方式,实现与人共生。
它是建筑环境与生态系统间互相联系的一个有效方法,可以利用吸收细尘和产生超临界二氧化碳来补偿对城市建设的负面影响,并同步产生空气和改变周围环境的小气候。
"垂直森林"具有高度的可适应性,不管在跨区域方面或者建筑类型方面都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从米兰首个"垂直森林"的竣工开始,世界各地在建和设计中的"垂直森林"项目,涵盖了商业综合楼、住宅楼、办公室、公寓、饭店等各种类型建筑。
在植物选择方面,从适合于本地气候条件的灌、乔植物植入到最近正在开发中的新农作物种,都在逐步扩大"垂直森林"中植物的多样化。
"垂直森林"绿色生态环境住宅属于一种现代高层住宅。
在这种的住宅中,整栋建筑物的周边都被园林绿化所环绕。
2垂直森林式生态环境居住建筑垂直森林式生态环保房屋。
这是一种多层的建筑。
由于这种高层建筑的最大优点,就在于整个房屋完全被绿色生态环境覆盖,所以叫做垂直森林式生态环保房屋。
在这种房屋的每一个户型内,周围都是绿化的院落,都能够满足人们任何一个方面对自然环境的要求。
呼包鄂地区旅游景点

四季
内蒙古自 治区呼和 35元/位 浩特市玉 泉区
哈素海旅游区
位于土默特左旗西南侧,湖水主要引自黄河,有32万平方公里 水面,相当于杭州西湖的5倍。是以天然湖泊为主要景观的公 园。哈素海为天然湖泊,蒙语意为玉海,该湖水域辽阔,一面 坐汽艇、钓鱼、吃哈素海全鱼宴 是山,三面是大片的农田和牧场。每到春夏时节,湖水清澈见 、蒙古烤全羊等特色风味餐 底,品类各异的小鱼悠游往来,各种各样的鸟儿盘旋在烟波浩 渺的湖面上,在芦苇荡内忽隐忽现,让人遐思不已。
7-8月份
呼和浩特 市土默特 20元/位 左旗哈素 海
希拉穆仁大草原
希拉穆仁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大草原。 希拉穆仁蒙古语意为“黄河”希拉穆仁草原旅游俗称“召河 ”,因在希拉穆仁河畔有一座清代喇嘛召庙“普会寺”而得名 。寺院原为呼和浩特席力图召六世活佛的避暑行宫,建于乾隆 34年(1769年)。寺内二重殿洞,雕梁画栋,颇为壮观。普会寺 背后环绕着希拉穆仁河,跨过河上大桥可达阿勒宾包山上观赏 草原风光。一望无际的景色,让人如醉如痴。
69月秦直道位于包头市西南孟家湾村60元位多斯耗时联系电话从公司出发用时大约3个半小时04715150061从公司出发用时大约4小时从公司出发用时大约3小时从公司出发用时大约2小时04718312288从公司出发用时大约2小时从公司出发用时大约3小时从公司出发用时大约1个半小时04715148142从公司出发用时大约1小时04724603774从公司出发用时大约2小时04725132858从单位出发用时大约4小时04778560007从单位出发用时大约3小时从单位出发用时大约2个半小时04775751997从单位出发用时大约1个半个半小时从单位出发用时大约3个小时从单位出发用时大约2个小时
沙漠的治理与开发--以内蒙古库布齐沙漠为例【范本模板】

目录一、库布齐沙漠概况 (1)1。
库布齐沙漠的基本概况 (1)2。
库布齐沙漠化原因分析 (2)二、库布齐沙漠治理现状 (2)1. 存在问题 (2)2. 治理现状 (3)三、解决治理的措施 (4)1. 基本途径与措施 (4)1.1 植树造林 (4)1。
2草方格沙障 (4)1.3多项措施并举 (4)1。
4 水土保持 (5)1。
5 发展沙漠经济与农牧业生产治理开发同步 (5)2。
公路修建沿沙漠得以绿化 (5)3. 沙漠土地的集约化利用 (5)4. 新绿化技术的研究 (6)四、库布齐沙漠的开发利用 (6)1。
沙漠道路建设,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6)2。
沙漠改善成为宜居宜业之地 (6)3。
工业园区建设,沙漠凸显价值 (7)4。
旅游资源的开发 (7)五、小结 (7)沙漠的治理与开发—以内蒙古库布齐沙漠为例摘要:沙漠化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它在不断侵蚀人类赖以生存的沃土,危害人类生存空间。
中国是沙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流动的库布齐沙漠,给我国西北地区乃至全国大部地区的环境都带来极其严重的危害,文章就库布齐沙漠风沙区的综合治理与开发利用现状做出总结, 概述了该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及治理成效。
一、库布齐沙漠概况1. 库布齐沙漠的基本概况库布齐(蒙语,意思为“弓上之弦")沙漠地处鄂尔多斯高原北部与河套平原的交接地带,北与包头市、土默特右旗、乌拉特前旗隔黄河相望,东与准格尔旗为邻,南靠东胜区,西接杭锦旗,位于E107°~111°30,N39°30~ 39°15,带状分布, 东西走向,全长绵延4 0多km,南北宽15 ~40 k m, 总面积13358km,是距离北京最近的沙漠。
库布齐沙漠大部为流沙与半固定沙丘组成,以新月形流动沙丘为主, 沙丘高度从几米到几十米不等,流动性极强。
库布齐沙漠区属典型的大陆气候区, 处温带干旱草原、荒漠草原过渡带, 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主要特点是, 干旱风大, 降水较少, 冬季寒冷而漫长, 夏季炎热而短促.主要植被类型有半干旱草原植被、草甸草原植被和干草原沙生植被。
秦直道遗址景区介绍-秦直道遗址景点PPT(经典版)

2
景区历史
景区历史
秦始皇帝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直道开始修 建,是从林光宫(汉甘泉宫,淳化县铁王乡)直达 九原郡(包头市南郊麻池古城)的南北通道,经过 陕西、甘肃和内蒙三个省、代以后,秦直道整体路段开始废弃 。
秦直道遗址
2009年3月至7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为配合国家青 兰高速公路建设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直道遗 址陕西富县桦沟口段进行了考古发掘,同时还对富 县以南的陕西黄陵、甘肃合水的直道进行了调查 。
草原地区环境变迁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
谢谢大家
模板说明
① ②
修改文字和图片的方法
依次点击菜单栏——视图——幻灯片母版,如上。即可在左侧母版中修改文字和图片内容。
4
旅游攻略
门票
秦直道遗址门票免费。 秦直道遗址开放时间为全天。
地理位置
秦直道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陕 西省旬邑县 。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25日,秦直道遗址被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 。2018年,秦直道遗址纳入了《陕西 省申遗工作规划》,规范进入秦直道保护区 域的人群行为,秦直道保护制度化 。
研究价值
秦直道遗址为道路的绝对年代提供了可靠依据,为秦直道中段的走向确认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了解以山脊和高地布线 的秦直道如何解决上下山和过河的难题具有重要价值 。秦直道自秦至隋唐一直沿用,整体路段宋代以后开始废弃,不仅 是中原王朝北方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北方经济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的重要纽带和桥梁 。秦直道的研究、 保护和开发,对于中国古道路考古、中国秦汉史、中国古代民族融合史、佛教传播史和交通史,乃至对黄土高原及沙漠
1
景区概况
景区概况
浅谈地形处理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浅谈地形处理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作者:刘双来源:《绿色科技》2013年第08期摘要:阐述了地形在园林景观中的几种不同作用,并根据不同的地形采取了相关的因地制宜的处理方式,旨在合理地利用地形造就不同风格的园林风景,针对具体项目如何发挥出园林工程的特点与亮点来对地形进行巧妙地处理。
关键词:地形处理;园林景观;因地制宜;应用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80025031引言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形是构成园林的骨架,地形的处理对人的视觉感知起着决定性作用,影响着空间的构成及人们的空间感受,适宜的地形处理方法有利于改善植物种植条件,有利于丰富造园要素、形成景观层次、组织园林空间,形成优美的园林景观,达到加强园林艺术性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本文通过对地形处理作用的理解以及对近几年参与设计的一些工程的剖析,对园林中地形处理的应用进行探讨。
2地形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地形在造园中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一般有骨架作用、空间作用、景观作用和工程作用等主要几个方面。
在园林地形的处理过程中,因其功能所创造的景观效果地形的类型及范围也不同。
2.1骨架作用地形是构成园林景观的骨架,是园林中所有景观元素与设施的载体,在园林设计中,对地形的处理和设计主要是根据项目的主题内容进行确定。
同时,也要考虑旅游者的活动习惯。
要根据地形合理布置建筑、配置树木等,平坦开阔的地形有利于建筑及各类游园设施的布局,变化的地形有利于创造丰富的景观空间。
2.2组织分割空间作用地形可以组织园林空间,形成优美园林景观。
地形具有构成不同形状、不同特点园林空间的作用,起到了组织和分割园林空间的作用,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利用不同类型创造和限制空间,如堆山置石、开挖池沼等,使空间富于变化,增加游览情趣,形成不同功能和景观特色的园林空间。
2.3工程作用地形有改善主题公园的局部小气候,有利于排水,同时还能点缀风景,地形对局部的采光、通风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改善植物种植条件;提供干、湿、阴、阳、缓、陡等多样性环境。
北京交通大学风景道与旅游规划研究所

研等 多方 面力量 ,依托 北京 交通大 学交通 运输 、运输 经济学等 主流 学科 ,努
力 促 进 交 通 与旅 游 等 学科 问 的交 流 和 新 的 学科 增 长 点 的形 成 。 目前 研 究 所 已成 为 国 内独 具 学 科 特 色 的 风 景 道 与 旅 游 规 划 研 究 和 人 才 培 养 机 构 之 一 。
由研 究所所 长余青教授 主持编著和译 著 的风景道研 究丛书 :《 风景道理论
与 实 践 》 《 态 网 络 与 绿 道 : 概 念 、 设 计 与 实 施 》 《 道 的 规 划 、 设 、 生 、 绿
计和 开发 导 则》 即将 由中 国建 筑工业 出版 社 出版 。
北 京 交 通 大 学 风 景 道 与 旅 游 规 划 研 究 所
北 京 交 通 大 学 风 景 道 与 旅 游 规 划 研 究 所 ( 下 简 称 “ 究 所 ” 成 立 于 以 研 ) 20 0 , 是 我 国 首 家 从 事 风 景 道 研 究 与 咨 询 的 机 构 。 研 究 所 吸 纳 了产 、 学 、 7年
研 究所 目前有专职和兼职研 究人员 2 O余名 ,包括旅游 、交通 、城市规划 、 地 理 、经 济 、建 筑 、文 化 等 多个 学 科 的教 授 、 副教 授 , 以及 分布 于 多个行
业 的研究 人 员 、 高级 管 理人 员 、政 府 官 员和 企业 家 等 。
研 究 所 已主 持 多 项 国家 及 省 部 级 基 项 目, 承 担 了包 括 浙 江 省 、 湖 南 省湘
西州 、杭 州 、西 安 、无 锡 、温 州 、浙 江雁 荡 山国家 风 景名 胜 区 、 内蒙 古 敕
勒 川 、 内 蒙 古 成 吉 思 汗 陵 、 黄 河 ・长 城 风 景 道 、 鄂 尔 多 斯 风 景 道 等 在 内 的 四 I
红碱淖风景区简介

红碱淖风景区简介(三篇)第一篇红碱淖风景区简介1.旅游信息红碱淖风景区,位于中国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尔林兔镇贾家梁村,是一处享有盛誉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这里不仅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吸引了无数游客,还因其独特的文化活动和便捷的交通条件成为了西北地区旅游的一颗璀璨明珠。
红碱淖风景区的开放时间为旺季(5月1日至10月31日)的06:30-20:30,淡季(11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的10:00-17:30。
门票价格为30元/人,对于大多数游客来说,这是一个相对亲民的价格。
景区规划面积达到112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积41.8平方公里,大致呈三角形状,平均水深8.2米,最深水位达12米,是全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
2.景区特色红碱淖风景区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生态资源而著称。
这里地处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毛乌素沙漠与鄂尔多斯盆地的交汇处,海拔高度1100米,拥有大陆性季风气候。
湖面烟波浩渺,蓝天白云与碧水黄沙交相辉映,景色壮观。
红碱淖湿地是全球最大的珍稀濒危鸟类——遗鸥的繁殖与栖息地。
每年四月至八月份,有占全球总量90%、多达20000多只的遗鸥在这里繁衍生息,规模壮观。
此外,还有白天鹅、鸬鹚、白鹭、金雕、鱼鹰、鸳鸯等53种受国家保护的各类珍禽在此栖息,百鸟戏水,和乐齐鸣,构成了动人的乐章。
除了丰富的生态资源,红碱淖风景区还拥有完善的旅游设施。
湖东区为综合游览服务区,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拥有大型生态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三星级宾馆、3D影院、餐饮、娱乐、购物一条街等。
晚间还有“大漠之夜篝火晚会”和特色“湖滨舞会”等大型娱乐活动,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享受到丰富的文化娱乐体验。
3.文化活动红碱淖风景区不仅自然景观优美,文化活动也丰富多彩。
景区经常举办各类文化节庆活动,如沙漠摇滚音乐美食节等,将音乐、美食与红碱淖特有的沙漠湖泊美景相结合,为游客带来一场震撼的视听盛宴。
此外,景区还设有民族文化展示、千人环湖徒步、环湖自行车赛等精彩活动,让游客在体验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景道的规划设计:以鄂尔多斯风景道为例风景道是交通、景观、游憩和保护等多重功能有机结合的特殊景观道路。
风景道在国外如北美、西欧有着一定的发展历史,已形成了一个独立的、蓬勃发展的研究领域。
目前国内风景道研究与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仅有少量探索。
在探讨国外风景道规划设计发展演变和理念的基础上,在遵循风景道规划设计一般原则和规律的前提下,笔者结合鄂尔多斯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地域文化特征,从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角度规划设计了鄂尔多斯风景道,较为全面、深入和系统地探讨了风景道的规划设计,以促进风景道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在中国的蓬勃开展。
1国外风景道的规划设计美国交通部1991年的一份关于风景道的报告中曾指出,对风景道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是相当复杂和困难的。
在研究风景道及相关问题时,经常使用的概念有公园道(Parkway)、风景道(ScenicByway)、文化线路(Culture Routes)、遗产廊道(Heritage Corridors)、风景公路(Scenic Highway)、风景驾车道(Scenic Drive)、风景线路(Scenic Routes)、风景路(Scenic Roads)、自然风景路(Natural BeautyRoads)、绿道(Greenway)、历史路(Historic Roads)、工程线路(Engineered Routes)等。
总体上来观察,这些概念互有重复,有些则含义略有不同,但都是指“路旁或视域之内拥有审美风景、自然、文化、历史、游憩价值、考古学上值得保存和修复的景观道路”…。
美国是风景道的发源地、主要实践地和研发基地。
依据1995年美国提出的保护和促进风景道发展的官方推广计划——国家风景道计划(NationalScenic Byway Program),美国分别于1996年、1998年、2000年、2002年和2005年分5批共计评选出了32条泛美风景道(All American Road)和133条国家风景道(National Scenic Byway),建立了由国家、州和地方级风景道构成的美国国家风景道体系(AmericanNational Scenic Byways)。
绿道(Greenway)、公园道(Parkway)、历史廊道(History Corridor)等各类广义风景道都可以通过申请,按照国家风景道计划制定的标准,经过官方认定后,成为国家风景道、泛美风景道或州际风景道,成为国家风景道体系中的一员。
因此,在美国,风景道(Scenic Byway)不仅在实践工作中取得了丰硕成果,而且在理论研究中也占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可以说,风景道(Scenic Byway)是广义风景道家族中的主流和正统,也成为了风景道的代名词。
美国国家风景道计划的出台更加有效地指导了风景道开发和管理,也标志着美国风景道开发建设进入了从国家到地方的有序管理和规范化发展的新时代。
而美国国家风景道体系的建立则体现了国家或联邦对风景道开发和管理的重视,体现了风景道自身的存在价值和发展潜力,同时也标志着风景道在道路规划、景观设计、城市建设、生态环境、文化保护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进入了全面蓬勃发展的时期。
在实践工作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国外风景道的规划设计思想、理念和内容等的研究方面也获得了长足进步。
风景道规划设计内容主要涉及到了开发原则、景观评价方法、选定标准和规划流程等方面,其中风景道景观评估方法、评估指标选定及其可靠性等方面的研究尤其受到了高度重视。
可以说,风景道规划设计理念与原则是伴随着实践工作的发展而不断深入、丰富和完善的。
审视美国国家风景体系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风景道规划设计思想与理念的发展演变经历了3个阶段:(1)形成初期阶段(20世纪初至40年代):伴随着道路建设的大发展,一些重视道路美化和旅行体验的设计理念不断呈现,促进了风景道设计理念的逐渐形成和实践工作的开展。
此阶段强调认为,道路不再只是提供从出发地到目的地之间的直接快捷的路径,而是在驾驶中欣赏沿路美景的最佳享受,为此,需要高度重视道路和景观美化和“体验驾车乐趣”的规划设计。
(2)发展中期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随着时代的变革,强化旅行体验为主导的风景道设计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
风景道规划设计体现了更加强调注重景观风貌和历史特征的凸显和保护,更加强调增强道路休闲功能和娱乐享受,更加强调风景道应该是道路工程设计和景观艺术设计的结合物等方面的设计思想与理念。
(3)完善与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此阶段风景道规划设计思想与理念向着综合性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现代风景道规划设计思想与理念中更加强调对道路景观、历史、生态等价值的保护,以致力于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之间的平衡;更加强调遵循“人本关怀”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以协调道路的景观、历史、休闲和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使风景道成为交通、游憩、教育和遗产保护等多功能完美结合的产物,并能为使用者提供教育、生态、文化和游憩等多方面体验;更加强调促进地方政府与公众对风景道建设的重视,促进各利益主体、社区之间的沟通、协调和合作,通过社区参与和管理促进风景道和社区经济的持续繁荣。
2风景道在中国的特殊意义与探索2.1风景道在中国的特殊意义我国道路建设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与有效利用及强化道路游憩功能的时代发展趋势,呼唤着在道路建设与旅游游憩、景观功能以及生态环境、文化遗产等方面更加有机的结合。
而风景道所具有的交通、景观、游憩、生态和保护等复合功能,所遵循的生态原则、景观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对于指导我国道路规划、实施和管理的实践工作,以及促进道路、旅游、生态、文化等多项事业的有机整合,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风景道所具有的充分拓展旅游、旅行途中的景观观赏功能,在将惯常的旅行成本转变为旅游者的特殊旅行收益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满足了自驾车游客的需要,同时也顺应了旅游业尤其是自驾车旅游迅猛发展的趋势。
风景道是拉动沿线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风景道建设不仅能够带来直接的交通道路费用增加,而且还因为其本身成为了旅游吸引物,连接了高速公路休息区、各类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从而也能为途经地区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风景道理论与实践研究对于促进交通、旅游、景观、环境、文化等学科间交流和进步并形成新的学科增长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2.2风景道在中国的探索目前我国风景道研究与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
在实践工作中,国内一些地方已经提出了打造和建设风景道路、风景线等设想和行动,但仍属于缺乏理论指导的自发性实践活动。
而在风景道理论研究方面,学者们已经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主要是适应规划的需要而衍生的,相关的研究常常以地方旅游发展规划风景道专题研究的形式出现,如黑龙江伊春小兴安岭风景道、福建宁德滨海风景道、温州柑橘花滨海风景道、鄂尔多斯风景道等。
2000年的伊春小兴安岭风景道,是国内第一条经过规划的森林自驾车风景道,规划对风景道沿线的景观评价进行了研究,并创建了等距离专家组目视评测法(EDVAET)。
宁德滨海风景道、温州柑橘花滨海风景道分别从总体规划和概念性规划的角度对风景道沿线游憩设施、娱乐设施选择和布局等进行了规划设计。
而鄂尔多斯风景道则从修建性规划的角度,对风景道景观及植物配置设计、游憩服务设施规划设计、声景学设计、管理体制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这些风景道规划成果都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充分肯定,而且有些规划成果已付诸实践。
如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已启动了鄂尔多斯风景道建设,并作为鄂尔多斯西北部地区品牌旅游产品来打造。
学者们在进行一系列风景道实证研究的同时,也积极进行了理论的总结和提升,相继发表了《小兴安岭风景道旅游景观评价》(吴必虎等,2001)、《国外风景道的理论与实践》(余青等,2006)、《建立国家风景道体系的思考》(余青、吴必虎,2006)、《道路发展中要重视风景道建设》(余青,2007)等论文。
3鄂尔多斯风景道的规划设计3.1研究区概况鄂尔多斯风景道贯穿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境内,以银川为起点,鄂托克前旗大沟湾景区为终点,串联了鄂托克前旗重要的景区景点,是旅游资源的集中分布带,全长210余公里,发挥着将分散的、定级较低的资源和景点串联起来,整合成为一个整体品牌推向市场的作用,是鄂托克前旗实施“重点突围”旅游发展战略,突破周边地区同质化阴影的关键所在,是带动鄂托克前旗旅游业全面腾飞的引擎。
远期可以将鄂尔多斯风景道延伸穿越整个鄂尔多斯高原至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实现银川与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客源的双向对流,将成为鄂尔多斯市西南部地区品牌旅游线路和产品,成为中国第一条穿越干旱半干旱沙漠草原景观的风景道。
3.2目标定位与形象定位鄂尔多斯风景道目标定位为“以突出原生态的自然景观风貌,保护本色鄂尔多斯风情为前提,实现道路的交通、景观、游憩和保护功能的有机结合,通过沿风景道构建以自然观光、民俗风情体验、自驾车旅游、文化遗产旅游、特种旅游和休闲度假等为主体的旅游产品体系,打造…中国第一条风景道‟并成为中国风景道开发建设的典范”。
根据资源条件、文化底蕴和社会经济状况,鄂尔多斯风景道旅游口号为“穿越·本色鄂尔多斯”,形象定位为“旗帜之路”。
“旗帜之路”含义有四层:(1)蒙古人的旗帜。
鄂托克前旗是蒙古族三大旗帜之一“阿拉格苏勒德”的守护地,是蒙古族人民心中的一块圣地,是蒙古族人民精神的旗帜。
(2)文化的旗帜。
鄂托克前旗是“歌海舞乡”,是鄂尔多斯文化的多元特质和本色鄂尔多斯风情共同交织的一面灿烂的文化旗帜。
(3)民族融合的旗帜。
鄂托克前旗曾经是中原、西北和北方多民族交往融合的枢纽,游牧文化、边戍文化、西夏文化以及黄土文化等交互作用、融汇贯通、共同繁荣,是民族融合的旗帜。
(4)自然生态保护的旗帜。
这条穿越毛乌素沙地的风景道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生态自然环境保护的旗帜。
3.3风景道的规划设计3.3.1总体理念与原则在遵循风景道规划设计一般理念与原则的前提下,结合鄂尔多斯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地域文化特征,鄂尔多斯风景道规划设计总体理念与原则如下:生态设计原则:生态设计是指采用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
鄂尔多斯风景道穿越毛乌素沙地,生态环境脆弱,同时原真性突出的本色鄂尔多斯风情文化,很容易受到侵蚀,且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因此,规划设计和发展中,强调遵循生态设计的原则。
最少的规划就是最好的规划原则:最少的规划并不是指规划中的设计和设施建设越少越好,而是在开发建设中应采用进行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和旅游发展的最为节约、简洁的建设,力求使最少的投入得到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