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认识方法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本质

即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级阶段和科学形式.是关于认识的本质、来源、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理论.其基本原理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即实践论。它坚持从物质到意识的认识路线,认为认识从实践中产生,随实践而发展,认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践,认识的真理性也只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证明;认为认识的发展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辩证过程;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物质与精神、实践与认识之间的多次反覆;社会实践的无穷无尽决定了认识发展的永无止境。

1、分析和综合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很强的指导作用。研究方法是有层次的,科学研究方法的最高层次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或方法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揭示了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思想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一切科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

一、要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来认识它们,不要为种种唯心主义观点所蒙蔽;

二、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不要孤立地看问题;

三、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不要静止地看问题;

四、在事物的现象与本质之间存在着矛盾,必须要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即抓住事物的规律性的东西,才能真正认识到客观事物的真面目。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有详细的论述,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要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党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也是针对我国思想界实际情况对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所作的一种描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本身也在不断发展着,就是说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在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深入.今天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把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水平大大提高了一步。有人把这三论说成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深化与具体化。掌握三论特别是系统论的精神,将会使我们的眼界更加开阔,将会帮助我们从整体的角度、从动态的角度、从一切事物与其上下左右的联系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不致使我们陷入一叶障目不识泰山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境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各项研究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作为指导思想,有无这一指导思想是大不一样的,有了这一指导思想就可使科学研究工作顺利进行,少走弯路;而没有这一指导思想,则会把研究工作导入歧途,甚至得出谬误的结论。不过,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只是一种方法论,而不是方法本身,它虽对各种方法起着指导作用,或者说,各种具体方法只有在它的指导下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但是它却不能代替具体的研究方法。要想达到研究的目的,完成研究的任务,还必须熟练地掌握并正确具体的研究方法。各种研究方法除了层次上地位不同及过程上排列不同之外,又都有它们各自的特点,不能互相代替。例如,研究过去的教育情况只能用历史法;而想要估计未来的教育情况则只能用预测法。在现状的研究中,如果所研究的现象是研究者直接观察所及的,就可用观察法;若只能用间接方法了解的,就可用调查法或文献法。已有设想或假说而不知结果如何可用实验法;反之,已见结果而不知原因则可用追因法或经验总结法;欲知确切数量须用测量法;而整理大量数据则须用统计法。各种研究方法各有其长,也各有其短。研究者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对象、内容及研究过程的需要,并结合研究者本人的条件来选择最适当的研究方法。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只是为了解决某一研究问题才需要采取这种或那种方法。所以方法的使用一定要服从于研究的目的与任务的需要,不能片面地追求方法的形式,为方法而方法,那样就是本末倒置了。

2、实践

从广义物质论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物质的相互作用——物质与意识,外界物质与外界物质,外界物质与意识,意识与意识(如个体与群体,过去与现在)的相互作

用,是可以相互作用,也可以不相互作用,这是由它们的相对独立存在所决定的。对人来讲,可以不可以,一切取决于实践。

实践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相互作用,相互改造。实践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结合与碰撞,所以,实践就是主客观的对立统一。

换句话说:实践就是人们改造物质世界(包括主观与客观)的社会活动。

实践的三要素:实践主体、实践手段、实践对象。实践主体是具有决定作用的,对主体来讲:实践就是人们的体力活动——接触(观察、操作)与脑力活动——思考。

实践能使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性得以真实地显现;实践又能把人的主观思想(目的、意图)付诸于实现,所以,实践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体现,它对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都是具有决定意义的。

坚持“物质源泉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唯一正确的观点。认识来源于实践,说到底,认识是经过实践,根源于外界物质的客观存在。实践是认识的必由之路。人们在实践中得到认识,在实践中应用认识,在实践中发展认识,在实践中验证认识,这就是实践对认识的特定意义。

正确的认识(真理、或叫客观真理),应当代表客观事物本身,不能只看成是人脑的反映,更要看成是客观事物的标志与属性,这就是认识的回归性。

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是在于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才是人类认识的最终目的。

总之,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出发点、初始点——是在于物质的客观存在.如若客观不存在,那么无论你怎样认识,怎样实践,也是认识不出来的;或者,就算你认识出来了(编造的),那对客观现实又有什么意义呢?世界是物质的,而且是可知的,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点”。

着眼点、依存点——是在于实践。人类的认识,脱离不了实践,没有实践,就没有外界物质与意识的相互作用,没有相互作用,也就形成不了认识,也就改造不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实践的过程;认识世界的过程也是实践的过程,即使是接受前人的认识(理论),那么,前人也有个实践的过程,都不是凭空捏造的过程。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

根本点、基本点——是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没有人类认识的回归性;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外界物质自己,绝不会毫无任何条件,自愿自动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为人所需的新物质(这里特指产品)。人们的生活需要,乃是人的能动性的源泉之所在。所以,认识的意义就在于遵循物质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之更好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服务。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的“能动观点”。

由此可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实践观点,是要强调实践对于认识的极端重要性,而不是要拿来代替它的“物质观点”,“能动观点”。承认了实践,就是承认了外界物质与意识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又不否认外界物质与意识,作为物质的客观相对独立存在性,这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分为实践、认识、真理,三大部分。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本质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是正确认识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重要、最基本的命题。对这一命题的科学解答,需要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特质人手。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她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科学概括和集中反映,是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关键环节。所谓特质就是事物的根本特性和本质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