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中特考研重点

【毛中特】

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抗日战争期间,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阐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趋于成熟。

2、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3、1939 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1948 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4、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其中首要敌人是帝国主义。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5、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6、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7、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8、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往往是在那些受过大革命影响、曾经有过高涨的革命群众运动的地方,这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较好的群众基础。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重要的客观条件。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

9、建立统一战线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其次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客观上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利用这些矛盾和发展建立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最根本的经验就是正确处理好与资产阶级的关系。

10、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

11、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12、1956 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3、《论十大关系》报告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成为我国开始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标志。

14、党在八大前后,特别是毛泽东在1957 年2 月所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划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是当前政治生活的核心。

15、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作为一次新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那种原来意义上的革命,也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体制的根本性交革。

16、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的这一系列重要论断,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党的十四大根据改革开放实践发展的要求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特别是1992 年初南方谈话的精神,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7、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

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从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1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新时代的精神旗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意志、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治国理政提供了基本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20、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中国梦最深沉的根基在中国人民心中,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2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 年到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 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2、创新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23、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是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24、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25、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26、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27、我们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8、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29、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全面深化依法治国实践。

30、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