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毕业设计的模式研究
职业技术学院实习管理与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职业技术学院实习管理与校企合作模式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实习管理与校企合作模式已经成为关键的研究课题。
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实习管理与校企合作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可以使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
本文旨在探讨职业技术学院实习管理与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实习管理的重要性1. 实践能力的培养职业技术学院的实习管理是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实习,学生可以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2. 拓展就业渠道实习是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职业领域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搭建个人人际关系网络及拓展就业渠道的重要平台。
通过实习,学生可以结识业内人士,了解行业动态,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3. 增强职业素养通过实习,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还可以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增强自己的职业素养,更好地适应社会职业环境。
二、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1. 校企合作的定义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双赢的合作关系,学校和企业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如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实习基地合作、产教融合等方式,以实现相互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2. 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势(1)资源共享:学校与企业可以通过合作,共享教学和人才培养资源,提高办学和科研水平。
(2)实践基地:企业可以提供学生实习的场所和岗位,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实践。
(3)就业机会:企业可以通过实习和合作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能力和品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4)教学内容实践性:学校可以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使之与市场需求更加贴合。
3. 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校企合作模式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校企合作模式将更加贴合市场需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更加注重产教融合,努力促进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习机会和就业机会。
课题:创业视角下的中职校企合作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

《创业视角下的中职校企合作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一、选题(一)研究现状评述校企合作是目前职业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之一,它是职业学校、企业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互利双赢的一种合作形式。
其本质是在于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实现良性互动,形成学校和企业“双赢”的局面。
创业教育是指以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育。
就中职生创业教育而言,创业教育应强调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注重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培养学生创办小企业的精神和能力。
创业视角下的校企合作教育是指以创业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校企合作模式为平台,以培养中职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目标,将中职生创业教育始终贯穿于校企合作模式与运行机制之中的一种教育活动。
创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理论,主张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素养,支持学生创业;校企合作则是一种教育模式(办学模式),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促进学生优质就业。
而将创业教育理论有效地融入校企合作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之中, 以创业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对学生实施创业教育,真正引导学生”在就业中创业,在创业中就业”的教育活动。
1.国内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在我国,从创业的角度来研究校企合作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的课题比较鲜见。
理论上,目前还没有专门的课题组从创业教育的角度来探讨校企合作模式及运行机制,多数是将创业教育和校企合作办学分开来研究;实践上,有一些职业学校开始将创业教育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结合起来,但只是简单的结合,未能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地经验和理论,仍处于摸索状态,下面简单地做一归纳,创业教育与校企合作结合形式主要有”与企业共建创业基地”、”与企业共建创业工程”、”与企业合作,引进企业创业文化”。
(1)与企业共建创业基地有的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建立创业基地,将创业教育与校企合作有效地结合起来,如浙江省慈溪职高与宁波奇奥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创建了校企合作式的创业基地,该基地即可以满足企业生产的需要,也能实现教学和创业教育的功能,将教学、创业教育和生产融为一体,并最终使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提高岗位适应性,提高创业的能力。
高职院校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
校 5李 校企合作的模 式分类 法不 同 , 形成 了不 同 的校 企 业 办学模 式 、 企股 份合 作模 式[ ; 高峰 提 出 了引 服 6还 合作模式 。从 校企合 作 的主体或 主动 性上 , 可分 为 以 进智 力模 式 、 务企 业模 式[ ; 有诸 如顾 客导 向模
定向式合 作模 式 、 体化 合作 模 式 、 程合 作模 式和全 方位 合作 模式 等 1 一 全 O种 基 本 模 式 。
[ 键词 ] 高职 教 育 ; 企合 作 ; 式 关 校 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中图分 类号] G 1 [ 7 o 文献 标 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1 0 —7 8 2 1 ) 40 0 —4 0 84 3 (0 0 0 —0 10
二 、 企 合 作 基本 模 式 校
人们 之所 以对 校企合 作 的模 式会 有 如此不 同的 圳 职业技 术学 院 的结合 地方 经 济 全 面合 作 模 式 、 北 京 联合 大学 广 告 学 院 的 以企 业 为 主 合 作 办 学 模 式 理解 , 主要原 因有 二 : 其 一是 对 模 式 的理 解 不 同 ; 二 等 。再 如 , 西职 业 技 术 学 院 的 学 校一 企 业一 社 会 是校 企合 作本来 就 处 于探 索 发 展 中 , 本 身 具 有 动 广 其 综 合办学 模式 、 郑州 铁 道 职业 技术 学 院 的融 人 式 模 态 性 。
来, 可能有 几 十种之 多 。但 有一 些是值 得 斟酌 的 , 如 捆绑 模 式 、 生 到 企业 实 习模 式 、 学 教 育部 高 等教 育 司 、 中国高 等 学 会 产 学研 合 作 零 距 离对接 模式 、 校企 联手专 业建设 模 式[ 、 修提 高模 式[ 、 企人 7进 ] 8校 ] 教 育分会 撰 写 的《 由之 路—— 高 职教 育 产 学 研 结 必 度合作三种模式 ; 从合作 的方式上看 , 提法各异 。 则 企业 员工 委托 培养模 式 、 结合 地方 经济 合操 作指 南 》 书推介 了 9种校 企合 作 教育 模式 [ , 才交 流模式 、 一 1 ] 内涵 不确 定 , 它们 是 : 汉职业 技术 学 院的订 单式 模 式 、 南机 电 发 展模 式等 等 。这 些模 式特 色不 鲜 明 、 武 河 有些 属 合 作 模 式 下 的具 体 形 高 等专科 学校 的“ + 1 模 式 、 2 ” 宁波 职 业 技 术 学 院的 并 不具 有典 型 的特征 , 有些 则属 于校企 合作 的 内容 , 有些 仅仅 是 内容 还 学工交 替模 式 、 海 商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的 全 方 位合 式 , 上 因而 不 能 成 作 教育 模式 、 海 二工 大 的实 训一 科 研 一就 业 一 体 方 面 的细微 变化或 者 只 是名 称 的不 同 , 上 为具 有一 定代 表性 的校企 合作模 式 。 化 模式 、 明冶金 高等专科 学 校双 定 生模 式 、 德石 昆 承 油高等 专科 学校 的工学结 合 , 校企 双 向介入 模式 、 深
现阶段我国校企合作模式分析及发展建议

旦发生都 无据可依 。
2 . 缺乏评 价 、 监督机制
在校企合作 中, 企业与高校合作的根本 目的在于使高校
关键词 : 校企合作 ; 式 ; 模 现状 分析 ; 建议
校企 合作 是一 种 学校 与用 人单 位合 作 培养 具有 全 面
素质 人才的教育模式 。校企合作 能够充分发 挥学校和企 业 的优 势 , 既能有针对 性地为企 业培养一线 实用型技 术人才 ,
1模式 , 于学 生 以理论 指导 实践 、 ” 便 以实 践验 证理 论 。 政府 通 过立法给校企 合作 以支持 ,通过不 断增加 高等教育创新
费下拨 很少 , 而科 研活 动中 的各项 费 资源共享 , 最终 通过科研 成果转让 并 合 同将科研 成果 向企业转 让 ,企业将研 究成果做成 产品推
向市场 。
不能满 足实际需求 。政 府对科研 活动 的支 持力度及 科研经
费投入 力度不够 , 使校 企合作缺乏依 据和潜力 。 () 2 缺乏 法 律法规 保 障。 、 等 国家都是 通过 法 律等 英 美 手段支持 和发展合作教 育的 ,而 目前我 国政府还没 有制定 关于校企合作 的专项法规 及实施 细则 ,因此许 多现 实问题
论 和普 通教育课 程 , 边在企业 接受技能方 面 的培训 。 国 一 德
() 2建立大 学科 技园 区。 学科 技 园区是 由政府 联合大 大 学、 企业组 建的从事 高新 技术研发 的高新技术 密集 区。 大学
科技 园区多毗邻高校 和科 研机构 .因此 能充分利用 高校 的
校企合作的现状及模式研究

2 . 3 企业 职工 培训 的需 要
自 从1 9 8 5 年 《 中共 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 的决定 》正式提 出普通 高等学校与企事业单位 、 地方之 间开展校企联合办学 以来 ,我 国高等 教育在改革实践中逐渐形成多种合作办学的新格局 ,其中校企合作办 学就是其 中一种办学模 式。2 0 0 4 年教育部在教高[ 2 0 0 4 1 1 号文件 中明确 提 出高等职业教育要走 年 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 “ 大力发展 以就业 为导 向,大力推行校企合作、丁学结合 的人才培养模 式” 、 “ 继续实 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 计划 ,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的职业 教育发展 的宏伟蓝图。正式在这样宏观 的政策背景下 ,我国国内学术 ( 7 ) 在政府方 面,各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利 率市场化改革 的监测 力度 ,打造诚信的经营环境 , 政府 间要强化有限政府意识 ,不能总是 全 面直接 的去参加经济活动 ,现在是市场经济 ,早已过了计划 经济 的 时代 ,不能直接控制国家的经济活动 ,要继续完善发展农村 的金融服 务 ,像收购棉油等 , 还鼓励支持 “ 三农”的发展 。 ( 8)在企业方 面 ,要深化 国有企业改革 ,使企业真正地走 向市 场 ,这样就可 以明确国有企业 的产权 主体 ,加快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 进程 ,根据利率 的变化进行合理的经济活动 ,实现 自主经营 、自负盈 亏、主动负责 、实现最大的利润 。
1 . 2 国内校企 合作 的起 源及 发展
国家教育 事业十二五规划 明确 提出 :在 “ 十二五 ”期间 , 建 立 开放沟通 的职业教育学历 、学位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T学结合 、 学分认证 为基础 ,创新学习方式 ,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 双证融通”。 大力推行校企合作 、T学结合 、 顶 岗实习的人才培养 模式 , 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制 ; 完善政产学研的协作对话机制 , 推进行 业企业全过程参与职业教育 ;积极探索多元主体合作共赢的集 团化办学机制 。鼓励各地 、各行业从 自身实际出发 ,实行 多种形式的 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 ,促进职业院校 的专业设置与产业布局对接 、课 程内容与职业标 准对接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学历证书与资格 证书对接 、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 接。建立职业教育与产业体系建设 同步协调制度 ,实现职业教育体系与现代产业体系 、公共服务体系的 融合发展 。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之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之校企合作模式研究高职院校是为行业培养一线技术工人,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离不开校企合作,校企合作为企业改进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便利,也为职业教育本质的回归、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重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保障,但目前校企合作的模式还较简单、表面。
所以推进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加强合作深度,是提高企业发展动力和改善办学水平的必由之路,从依托学校办专业向依托企业办学的新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生命力,切实形成企业与学校利益共同体,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才是学校、企业、学生三方互利共赢的长久之计。
结合高职院校实际可探索的校企合作模式·“企业引入”模式(校中厂)由学院提供场地及其他各种服务,将企业引入学校,建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如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模式),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岗位。
通过合作方式,企业得到了学校在厂房、技术及技术工人等方面的支持,降低了生产成本,而学校获得了学生顶岗实习、教师参与技术开发等机会,取得了生产与教学双赢的效果。
·“课堂进企业”模式(厂中校)校企双方组织招生、招工同时进行,半工半读形式,学生即是企业员工又是学院学生,给家庭贫困又想读大学的高考学生提供一个平台。
让企业得到了稳定、优质的的员工,学校有了优质的实践课堂,学生的就业质量有保障。
·“校企共训”模式将企业的内训机构引入到学院,由学院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和师资,在校内建设仿真实习场所,发挥学校设施设备和专业师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研发,帮助中小型企业解决相关的科研难题,走”利用专业优势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新路,使学院的课程能紧跟企业要求和技术发展,同时扩充了兼职教师队伍,学校不仅在设备、技术上获益,学生的就业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工读轮换制”模式(工学交替)(1)以工学交替的形式,把同专业同年级的学生分为两半,一半在学校上课,一半去企业劳动或接受实际培训,按学期或学季轮换,劳动和教学相结合。
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
同参与, 互惠互利 , 发挥各 自优势 , 资源共享 , 共守 协议 , 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本文通过分析和 比较中国高职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 ,认为不 同的 专 业要 根 据 自身 的 特点 来选 择 适合 本 专 业 的校 企 合作模式 , 从而实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 目 。 标 中国高职 校企 合作 的主 要模 式 ( )订单 式 ” 才培 养模 式 一 “ 人 所谓“ 订单式 ” 人才培养模式 , 指作为培养 是 方 的高 职 院校 与作 为 用人 方 的企 事 业单 位 针 对 社 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签订用人 订单 , 在 师 资 、 术 和 办 学 条 件 等 方 面 合 作 , 并 技 通 过“ 工学 交 替 ” 的方 式 分别 在 学 校及 用 人单 位 进行 教学 ,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 的一种人 才培 养模 式 。 “ 单 式 ” 才 培养 模 式 , 仅 有 利 于 整 合 社 订 人 不 会 优质 教 育 资源 ,充 分 发挥 高 职 院校 服 务 地方 经 济 建设 的功 能 , 而且 还 可 以极 大地 调 动学 校 、 生 学 和企业 的积极性 , 因材施教 , 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 性 和 实用 性 , 现学 校 、 业 和学 生 的 “ 实 企 三赢 ” 。对 学 校来 说 , 证 了学 校 在人 才 培养 时 有 的放 矢 , 保 针 对用人单位需求和实际岗位需要 ,调整专业和课 程设 置 ,调 整 教学 内容和 教学 方 法 ,培 养 职 业技 能 , 证 学 生 的就 业 ; 学 生 来 说 , 单 式 培 养模 保 对 订 式, 使学 生 学 习 目标 明确 , 强 了学 习 的积 极 性 和 增 针对 性 , 高 了学 习效 率 , 不 太需 要 为就 业 浪 费 提 也 大量精力 ;对企业来说 ,保证人才培养 的优质高 效, 使学生能够很快适用工作 岗位 , 为企业 的人力 资源 提供 了充 足 的补 给 。
空乘专业校企深度合作模式探索——以晋中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一九年第十二卷第二期︵总第六十四期空乘专业校企深度合作模式探索——以晋中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张敏(晋中职业技术学院社会文化旅游系,山西晋中030600)摘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已将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教育部出台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明确提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以晋中职业技术学院空乘专业为例,对校企深度合作的方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空中乘务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078(2019)02-0038-03DOI:10.3969/j.issn.1674-5078.2019.02.011一、校企深度合作的背景(一)实施校企合作的政策依据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要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部于2018年2月12日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
明确指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
[1]“产教融合”是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对接,是融教育教学、生产劳动、素质养成、技能提升、科技研发、经营管理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行为或过程。
[2]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高职教育与社会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载体,也是保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本质上讲,校企合作体现了“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赢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就业和专业发展,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创新发展之路。
(二)空中乘务专业发展前景作为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工具,国内外民用航空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国防力量的重要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用航空得到了飞速发展,但与民航强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