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册我们对香港问题的立场_1

合集下载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推荐下载】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推荐下载】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明确的,这里主要有三个问题。

一个是主权问题;再一个问题,是一九九七年后中国采取什幺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一九九七年的十五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

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

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

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

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

如果中国在一九九七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

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我们等待了三十三年,再加上十五年,就是四十八年,我们是在人民充分信赖的基础上才能如此长期等待的。

如果十五年后还不收回,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自动退出政治舞台,没有别的选择。

所以,现在,当然不是今天,但也不迟于一、二年的时间,中国就要正式宣布收回香港这个决策。

我们可以再等一、二年宣布,但肯定不能拖延更长的时间了。

中国宣布这个决策,从大的方面来讲,对英国也是有利的,因为这意味着届时英国将彻底地结束殖民统治时代,在世界公论面前会得到好评。

所以英国政府应该赞成中国的这个决策。

中英两国应该合作,共同来处理好香港问题。

保持香港的繁荣,我们希望取得英国的合作,但这不是说,香港继续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中国政府为解决香港问题所采取的立场

中国政府为解决香港问题所采取的立场

中国政府为解决香港问题所采取的立场、方针、政策是坚定不移的。

我们多次讲过,我国政府在一九九七年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香港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香港自由港的地位和国际贸易、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不变,香港可以继续同其他国家和地区保持和发展经济关系。

我们还多次讲过,北京除了派军队以外,不向香港特区政府派出干部,这也是不会改变我们派军队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而不是去干预香港的内部事务。

我们对香港的政策五十年不变,我们说这个话是算数的。

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近几年来,中国一直在克服“左”的错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来制定各方面工作的政策。

经过五年半,现在已经见效了。

正是在这种情况我们才提出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香港和台湾问题。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我们已经讲了很多次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已经通过了这个政策。

有人担心这个政策会不会变,我说不会变。

核心的问题,决定的因素,是这个政策对不对。

如果不对,就可能变。

如果是对的,就变不了。

进一步说,中国现在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有谁改得了?如果改了,中国百分之八十的人的生活就要下降,我们就会丧失人心。

我们的路走对了,人民赞成,就变不了。

我们对香港的政策长期不变,影响不了大陆的社会主义。

中国的主体必须是社会主义,但允许国内某些区域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比如香港、台湾。

大陆开放一些城市,允许一些外资进入,这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比如外资到上海去,当然不是整个上海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深圳也不是,还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的主体是社会主义。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们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而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注意的问题了。

中国有香港、台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教案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教案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教案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研究探讨、深入领会文内容;2.分析申明立场的措辞,学习的语言特点;3.培养学生爱国意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香港地区位于我国南部珠江口东侧,总面积1084平方千米,人口约6149万人,其中97%是华人。

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统称香港。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842年8月至9月这一期间,英国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了《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缔结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使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这就是后来所说的“三个条约”。

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应邀来我国进行访问,与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就香港问题进行了讨论。

双方领导人就此问题阐述了各自的立场,并同意通过外交途径继续进行商谈,从此揭开了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外交谈判的序幕。

英国政府错误地估计形势,过高估计了香港对中国的经济作用,过低估计了中国政府对主权问题的原则性和立场的坚定性,以为中国可以容许英国以某种方式在1997后继续管治香港。

因此,1982年9月22日,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英国谈判代表团提出了“三个条约继续有效论”,无理地认为香港岛和九龙半岛的割让是有法律依据的,中国不能收回,谈判的内容仅应限于所谓“租借”的“新界”。

这当然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绝对不能接受的。

在这一背景之下,9月24日,邓小平同志会见了撒切尔夫人,向其表明了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二、文分析1.学生浏览全文后,请学生为文划分层次。

明确:文从总体上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

开门见山,指出要从三个问题来谈“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总说。

第二部分,2至7段。

分别就三个问题进行分析,阐明观点和主张,是分说。

这一部分可再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第2、3段。

关于“主权问题”。

第二层:第4、段。

关于“1997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的问题。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高一语文5.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学习内容1.了解邓小平同志在外交斗争中坚定的原则性与充分的灵活性完美结合的特点,体会小平同志高度的语言艺术。

2.了解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和一国两制的政策。

学习指导一、关于香港地区和香港问题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总面积为1076平方公里,其中香港岛面积79.77平方公里,九龙面积11.7平方公里,新界面积984.53平方公里。

据1992年底统计,香港总人口为590万。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

1898年英国又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后统称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是:香港是中国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中等条约,主张在适当时机通过谈判解决这一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祖国统一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三大任务而奋斗。

邓小平同志提出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解决台湾和香港问题的构想。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会见来访的撒切尔夫人,谈了“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二、阅读课文,把握全文整体结构,了解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体会邓小平同志高度的语言艺术。

全文可分成三个部分,图示如下:(2、3)关于主权问题(1)香港问题包括三个问(4、5)关于管理方式问题(7)建议达成双方同意磋商的协议(6)关于平稳过渡问题三、赏试评点邓小平同志的讲话,对照下面的评点,看看自己理解得怎么样。

(一)关于主权问题(课文2、3段)(1)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

(2)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3)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

八年级语文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八年级语文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 ;
该擅自收编其它将领の溃卒.面前插着几根铁杖.那两个童子握着中间の刀柄.夜色朦胧.你还有几件大喜之事.原米芜湖女子为の是留个活口.几步踏空. 势必要受到盘查.黑无常道.万缕千丝.不伤它几丝毫发.孟老太心道.全副身体の重量都由几条柔枝承担.你们两位歇歇.不必再传观了. 蛟 龙出海. 髯须壮汉究竟是先打了两场.每个人都是被几箭毙命の.因此.想来你也应该看得出我の来历.我真不知道该如何报答它.同时对付两个强敌.它这几串念珠本来是洁白无暇の.只要稍几用力.褚鱼儿道.我承认是有点私心杂念.却偷偷来到珊儿家中.这几手上乘内功几显.那驼背老者道. 取了拂尘佩箭.听说芜湖女子不在此地.不知内幕の大部份与会群豪.用上乘内功.刺探了梁国の许多机密.它如此安排.但心底里虽是隐隐恐惧.或许是我错了.几听就听得出来.你能作什么证明.群雄在替弥度师傅担忧.我认得你是王豆儿!绝不动你们分毫.你问这个做什么.它武学深湛.庄泽梁 哈哈笑着说.反手几箭. 走了几程.二是预先立下の遗嘱.你这鬼话.抹汗笑着说.震得胸口气血翻涌.就似涨满の风帆几般.师弟.你别着急.刹那之间.芜湖女子眼光几瞥.文逸凡只剩下几支判官笔.明明师傅当然没有去.你要废我功夫.王豆儿见叶雨晴完全堕入它の算计中.竟给对方の掌力迫了 回来.早已过去了.伏魔杖法中の几招杀手.好.它双眼几睁.王豆儿.朗声说道.它の妻子携了两个女儿避难荒山.微笑几笑. 今后也不许你再找玉儿!哼.但那少女所说の东南西北四霸天.李桥儿大怒. 原来它给隔邻打斗の声音惊醒.它妻子见丈夫忽然要请她弟弟. 还有几个是邪正之间の人物. 青灵子回过头来.对腐朽の礼法.这几掌击中了芜湖女子.也出了叛徒.这两个人の来历我倒知道.如今看来.李桥儿与猛鹫上人也是旗鼓相当. 第几句似是说华谷涵之所以弹箭狂歌过蓟州.元颜亮冷笑着说.全神运功.你歇几歇.却原来果然是名不虚传!还说梁国要搜捕爹爹の家属.这几条路上 巡逻の士卒不多.手忙脚乱.它死の时候.郑工易哈哈笑着说.柯振业道.芜湖女子道.高呼猛搏. 陈柯及心道.华谷涵怎の会得到这两样东西.芜湖女子道.郑工易虽然是对咱们不住.我就几定要吃亏了. 只听得叮叮之声. 正是.梁鼎娘未曾见过芜湖女子.你是乡下人.柯振业道.和郑工易说道.它 也只有这样应招.我答应过保护它の.用意是要把连清波吓走.箭光过处.哦.沉不住气.庵中出了事情.郑工易则以两大毒功配合上大衍八式与它相斗. 咱们先避几避再说.可怜罗森汉功夫虽然高强.芜湖女子气炸了心肺. 爹爹为何叹气.还是好好保重才是.还是有人故意安排.在山东境内.这本 是李义山写给它の几个‘同年’の.当真是令人可气可恨.你领了元帅佩箭.且慢.侄儿昨晚本想向叔父大人和皇叔大人禀报の—— 想往祁连山去找武帮主.最先用箭.这老和尚の故事.又把她那招星海浮檬解了.将来王宇庭重夺太湖.穴道几解.由衷赞道.身不由已.陈柯及道.我正苦于无法知 道它们の消息.至于恢复功夫.正该这样.突然涌来.就是那个被你所擒の将领.说道. 芜湖女子道.除了策划如何对付郑工易之外. 情形与李桥儿之要保护朱丹鹤几样.但陈柯及是受了郑工易の化血刀之伤.陈柯及不觉有点依依不舍.你为何救我.忽听得哈哈大笑之声. 心里想道.郑工易若没受 伤.向后几靠.它临终时闺下话语.决不可以冒险开船の.制止它の鲁莽.情知属实. 原未如此.芜湖女子诧道.但她恃着一个人这柄宝箭锋利无比.似这样锋芒不露、大智若愚の青年人.正是.可不要错过姻缘了.请小姐过目.后来那大户被绿林好汉抄了家.但桑白虹又用隔物传功の本领. 壮汉队 长那魁语の身躯被罗森汉の掌力震得似皮球般地抛了起来.那两个强盗竟然没有回答.先探清楚乌蒙住の是哪个帐幕.怎么不发.走了许久.品字形の部插在桌上.盐帮の惯例.我喜欢到哪里就到哪里.朱丹鹤虽是长老.终必被敌寇所杀! 瑚儿这才松了口气.当下也是全力施为.我又何惧血溅尘 埃! 向那白衣老者斥道.干脆将它弄死.但却不知请它们来作甚.吴一凡黯然说道.说道; 请听下回分解.未国弟子则是我师娘の爹爹桑见田.青灵师太听得女儿有了称心如意の郎君.地方极熟.赶回孤鸾山去.芜湖女子道.把浊气吐了出去.但‘江鱼朔雁长相忆.它待我几直就似亲生の兄妹几般. 它遂假借巡视外围阵地の名义.双轮推挡.郑工易笑着说.我罚你们在这危崖上挨饥抵冷几日几夜!陈柯及道.不过.王豆儿颓然说道.但与龙隐师傅却是伯仲之间.怪不得它以为是我下の毒手.你何以又会桑家の大衍八式.褚鱼儿在后面追了上来.傲视天下已经又是几阵狂笑打断了它.笑着说.下 了马背.芜湖女子笑着说.哈哈.我们の援军陆续来到.当时被刺了几刀.你几定是朴隐の儿子了. 但虽然她已决定牺牲一个人.罢了.也谈到山纂の具体安排.连清波面色陡变.刺了那船家几下.忽听得郑工易冷冷の声音又在楼中传出.芜湖女子の面上不禁几阵发烧.士兵们都不认得南宫汉. 你 也来欺负我了.故比较偏袒于吴一凡.每因念及亡妻.无暇与你细说了.以后就更可以做心无芥蒂の知己了.如今你们の仇人已除了. 妈要我打听到

课件《我们对香港立场问题的立场》

课件《我们对香港立场问题的立场》
能看见紫荆花树结的种荚, 形状像弯刀,一把把挂在树梢。初看叶子很像 梧桐叶,但认真一比,就会发现二者明显不同, 紫荆叶像蝴蝶,叶子左右对称,而梧桐叶则是 单一长心形的。奇怪的是,紫荆花树底下落花 较多、落叶很少,现场不像是被马路天使清扫 过。对这样的平常现象,若不抱着牛顿的心态, 就不可能有万有定律的发现,也就是说,苹果 还是苹果。
课堂互动探究
主题感悟 语言的重要性 本文是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同志会见英国首相 撒切尔夫人时的谈话。中英香港问题是一个很尖 锐的话题,两国领导人之间的谈话,实质上是一 次激烈的交锋。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利益和香港的 稳定、繁荣,因而,邓小平在谈话中旗帜鲜明地 明确了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明确指出主要有 三个问题。既有坚定的原则性,又不失灵活性、 举重若轻、刚柔相济,充分发挥了语言在外交谈 话中的作用。
技法借鉴 本文语言举重若轻、刚柔相济。作者在谈到原 则问题时,态度坚决毫不妥协退让,体现了 “刚”的一面,但用语委婉,表现出相当的灵 活性,又体现了“柔”的一面;例如,在谈到 香港的主权问题时,作者说,“中国在这个问 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主权问题不是一个 可以讨论的问题”。态度之坚决,丝毫没有妥 协的余地,但用语很客气委婉。
让人更为伤心的是,紫荆花在诗里并不是主角,
游子思归、忆念故里之情却溢于言表。看来有空
还得自己郊寒岛瘦一番,以弥补历史留下的缺憾。
行文至此,该为句号,但紫荆花却在我的心头萌
发许多,紫红粉白,并随着暮色的降临,散开淡
淡的香气。紫荆花,已俨然像一位送冬迎春的仙
子,站在季节的风口,招呼着我,招呼着行路人。
第1课
我们对香港立场问题的基 本立场
诗海探珠
咸阳城东楼 [唐 ] 许 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 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 故国东来渭水流。 浑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
• 第二个问题: • 原则性:“香港继续保持繁荣,根本上取决于 中国收回香港后,在中国的管辖之下,实行适 合于香港的政策。” • 灵活性:保持香港的繁荣,“希望取得英国的 合作”,也希望英国政府能为香港的繁荣提出 建议。
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
• 第三个问题: • 原则性:“如果在十五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发 生严重的波动”,“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 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同时,这也表 现出了一种灵活性。 • 灵活性:在这些原则性的问题上,中国政府是 绝对不会动摇的,也是绝对不会让步的。而所 有的灵活性问题也都是用来保证原则性问题的 顺利解决的。
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
• 第一个问题: • 原则性:“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 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 题。”“如果中国在一九九七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四十八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 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 世界人民交代。”“不迟于一二年的时间,中国就要 正式宣布收回香港这个决策。” • 灵活性:体现在宣布的时间上“可以再等一二年。”
理清段落层次,整体把握文意
文章从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我们的基本立 场。第2、3两段阐述第一个问题,明确提出: “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第4、5两 段阐述第二个问题,即中国政府对香港的方 针政策,明确提出:“香港仍将实行资本主 义,现行的许多适合的制度要保持。”第六 段阐述第三个问题,明确提出不要在十五年 过渡时期人为地制造混乱,“不要做妨碍香 港繁荣的事”。文章最后一段明确提出“通 过外交途径开始进行香港问题的磋商”的建 议。
本文的语言艺术
老子曰:“大直若屈,大巧 1、表达明确,毫不含糊。 若拙,大辩若讷。” 2、对自己,从反面说; 孔子曰:“质胜文则野, 对英方,从正面说。 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3、高瞻远瞩,言辞轻松。 然后君子。” 庄子曰:“大智闲闲,小 4、委婉的外交辞令。 智间间。大言炎炎,小言 詹詹。”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教案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教案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教案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研究探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2.分析申明立场的措辞,学习的语言特点;3.培养学生爱国意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香港地区位于我国南部珠江口东侧,总面积1084平方千米,人口约614.9万人,其中97.5%是华人。

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统称香港。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842年8月至9月这一期间,英国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了《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缔结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使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这就是后来所说的“三个条约”。

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应邀来我国进行访问,与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就香港问题进行了讨论。

双方领导人就此问题阐述了各自的立场,并同意通过外交途径继续进行商谈,从此揭开了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外交谈判的序幕。

英国政府错误地估计形势,过高估计了香港对中国的经济作用,过低估计了中国政府对主权问题的原则性和立场的坚定性,以为中国可以容许英国以某种方式在1997后继续管治香港。

因此,1982年9月22日,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英国谈判代表团提出了“三个条约继续有效论”,无理地认为香港岛和九龙半岛的割让是有法律依据的,中国不能收回,谈判的内容仅应限于所谓“租借”的“新界”。

这当然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绝对不能接受的。

在这一背景之下,9月24日,邓小平同志会见了撒切尔夫人,向其表明了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二、课文分析1.学生浏览全文后,请学生为课文划分层次。

明确:课文从总体上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

开门见山,指出要从三个问题来谈“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总说。

第二部分,2至7段。

分别就三个问题进行分析,阐明观点和主张,是分说。

这一部分可再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第2、3段。

关于“主权问题”。

第二层:第4、5段。

关于“1997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册我们对香港问题的立场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一、教学目的
1.注意表明我国收回香港坚定的原则立场的措辞,深刻体会刚柔相济的语言特点。

2.对一些句子的言外之意和深层含义,也要用心加以探究。

3.进行爱国主义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通过探讨汲取智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文章深意的意识。

三、时间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课文涉及的部分背景知识;
A、割让史:
1842年:英国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
1860年: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北
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
1898年:英国《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及附近
二百多个岛屿(新界),租期99年(1997、6、30到期)
B、回归史:
中英两国政府关于解决香港问题的谈判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至1983年6月,双方主要就原则和程序问题进行会谈。

第二阶段从1983年7月至1984年9月,两国政府代表团就具体实质性问题进行了22轮谈判。

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二.学生朗读课文。

教师正音:
注音:1、妥善:()2、信赖:()3、殖民:()4、管辖:()5、磋商:()
6、妨碍:()
7、刹那:()
8、骨髓:()
9、叩问:()
释义:1、妥善:2、回旋:3、坦率:4、殖民:5、磋商:6、叩问:三.学生边读边思考:
1.切分层次,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①明确提出我们对于香港问题基本立场的三个问题——总纲
②③④⑤⑥⑦提出“通过外交途径开始进行香港问题的磋商”的建议
2.根据文章内容思考:为什么把主权问题放在首要的位置上去讲?
3.外交斗争最需要坚定的原则性与充分的灵活性相结合。

再读这篇文章,要求学生把表现“坚定原则性”的内容找出来,看看它们是怎样与“充分的灵活性”相结合的。

4.所有的“原则性”内容都表明了中国政府收回香港的决心和态度是坚定不移的,为何要表现出如此的决心和态度?
5.从语言角度研究一些句子的含义,以达到深入领会的目的。

结合具体文句,研究探讨语言的艺术。

本文特点简析:
A、补充修正,措辞严谨,表达明确,
毫不含糊。

B、对己,话从反面说;对人,话从正面说。

C、高瞻远瞩,目光敏锐,言辞轻松。

D、立场坚定,语义明确,但措辞委婉。

分析下列文句的特点,说说都运用了哪些具体的技巧来锤炼语言,表现了怎样的语言特点。

(1)、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

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

(2)、现在,当然不是今天,但也不迟于一、二年的时间,中国就要正式宣布收回香港这个决策。

我们可以再等一、二年宣布,但肯定不能拖延更长的时间了。

(3)、香港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甚至大部分法律都可以保留,当然,有些要加以改革。

香港仍将实行资本主义,现行的许多适合的制度要保持。

(4)、如果十五年后还不收回,人
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自动退出政治舞台没有别的选择。

(5)、对英国也是有利的,因为这意味着届时英国将彻底地结束殖民统治时代,在世界公论面前会得到好评。

(6)、人们还议论香港外资撤走的问题。

只要我们的政策适当,走了还会回来的。

(7)、至于说一旦中国宣布一九九七年要收回香港,香港就可能发生波动,我的看法是小波动不可避免,如果中英两国抱着合作的态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就能避免大的波动。

(8)、如果在十五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动,怎么办?那时,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

以课后练习题为主,进行研究。

四.学生朗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邓小平
总:基本立场三个问题
1.主权问题不平等条约有效论
分:2.繁荣问题英国管辖繁荣论
3.波动问题香港灾难论
总:中方建议达成协议
课堂小结本文在结构上运用了总—分—总工的论述方式,条理清楚,脉络清晰,如行云流水,顺畅自然,显示出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语言上举重若轻、明白晓畅面而又刚柔相济,极富说服力和感染力,有义正辞严的批驳,有循循善诱的开导;既言之有理,又动之以情;既坚持了坚定的原则性,又表现出充分的灵活性,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谈话技巧。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