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儿童标准处方集

合集下载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基本药物处方点评指南一、概述基本药物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197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始向其成员国推荐制定基本药物目录,目的在于使其成员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大部分人口得到基本药物供应。

1977年WHO出版了第1份《世卫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此后每两年更新一次,现已发布了17版。

为了响应WHO的倡导,1982年我国首次颁布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自1992年起结合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开展了制定国家基本药物的工作.2009年,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2009年8月18日,国家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监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9部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相关要求及建议,发布了《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同日,卫生部发布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正式启动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工作。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对基本药物的遴选、生产、流通、使用、定价、报销、监测评价等环节实施有效管理的制度,通过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以达到保障群众基本用药、减轻医药费用负担的目的。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收录了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205种、中成药102种(中药饮片未列具体品种),由于该目录收录药物品种偏少,不能满足实际临床需要,因此,多个省市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确定了纳入基本药物管理的非基本药物目录。

2012年1月30日,卫生部发布了《2012年卫生工作要点》,提出多项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措施,如:扩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完成适用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的制定工作;规范地方增补非目录药品;制定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管理办法;开展基本药物临床使用综合评价等。

《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

《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

《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医学界儿科频道昨天近期,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编写的《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正式在《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发布。

该指南是按照《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总体目标和2002年5月在日内瓦召开的第55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的《婴幼儿喂养全球战略》的总体规划特别编制的,以达到保障婴幼儿健康、促进生长发育的目的。

该指南指出,出生后数年的营养和健康是实现儿童生存、发展和千年发展目标的基础,婴幼儿期的营养不良可导致近期和远期的不良后果。

近期表现为体格和智力发育迟缓、患病率和死亡率增加,远期后果为影响儿童智力潜能的发挥、学习和工作能力下降、生殖能力及患慢性病的危险性增加。

指南指出在婴幼儿喂养过程中,由于婴幼儿群体生长发育迅速和对食物供给需求的特殊性,有几种营养素较难满足供给需求,易导致缺乏,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铁、锌等,当母乳和辅食添加不能满足婴幼儿生长需要的时候,采用辅助营养补充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途径。

1维生素A维生素A缺乏症是全球范围最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营养问题之一,也是发展中国家儿童严重感染和死亡发生的最主要营养影响因素之一,《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指出:维生素A缺乏被列入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重点消灭疾病之一。

2000年我国14省0-6岁儿童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维生素A缺乏及边缘缺乏的发生率超过50%,6个月以下婴儿发生率接近80%,以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亚临床缺乏)为主,第九版《儿科学》已将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归为维生素A缺乏。

通过对2006-2016年我国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进行检索和整理,共得到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其中0-6岁儿童的数据共涉及18个地区。

由于不同地区的样本量、分布等略有差别,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只能作为粗略的参考,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于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的分级方法(血清视黄醇浓度<0.70µmol/L计算患病率):o<2%,不构成公共卫生问题;ooo2-10%(不含10%),轻度公共卫生问题;ooo10-20%(不含20%),中度公共卫生问题;ooo≥20%,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评审标准-《三级儿童医院评审标准》

评审标准-《三级儿童医院评审标准》

附件2三级儿童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为全面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建立我国医院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和义务,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在总结我国第一周期医院评审和医院管理年活动等工作经验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在关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同时,紧紧围绕医改中心任务,结合公立医院改革总体设计,将评价的重点放在改进服务管理、加强护理管理、城乡对口支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推进规范诊疗和单病种费用控制等工作落实情况。

同时,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重点考核反映医院管理理念、服务理念的制度、措施及落实情况,以及医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情况、辐射带动作用等。

促使医疗机构改进思维模式和管理习惯,坚持“以人为本”、“以患儿为中心”,走以内涵建设为主、内涵和外延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本标准是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的基础上,增加和提升了具有儿科专业特色的内容。

本标准共7章74节,设置410条标准与监测指标。

第一章至第六章共68节372条标准,用于对医院实地评审及医院自我评价与改进。

第七章共6节38条监测指标,用于对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信息进行日常监测与追踪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三级儿童医院,其余各级儿童医院可参照使用。

特别说明:在本标准中引用的疾病名称与ICD-10编码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第二版(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编译)。

在本标准中引用的手术名称与ICD-9-CM-3编码采用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国际疾病分类手术与操作》第九版临床修订本2008版(刘爱民主编译)。

第一章坚持医院公益性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一)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保持适度规模。

国外药典

国外药典

药典(pharmacopoeia)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持编纂、颁布实施,国际性药典则由公认的国际组织或有关国家协商编订。

制定药品标准对加强药品质量的监督管理、保证质量、保障用药安全有效、维护人民健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药品标准是药品现代化生产和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和监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药品质量的内涵包括三方面:真伪、纯度、品质优良度。

三者的集中表现是使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因此,药品标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法定名称、来源、性状、鉴别、纯度检查、含量(效价或活性)测定、类别、剂量、规格、贮藏、制剂等等。

药典是从本草学、药物学以及处方集的编著演化而来。

药典的重要特点是它的法定性和体例的规范化。

中国最早的药物典籍,比较公认的是公元 659年唐代李淳风、苏敬等22人奉命编纂的《新修本草》。

全书54卷,收载药物844种,堪称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法定药典。

15世纪印刷术的进步促进了欧洲近代药典编纂的发展。

许多国家都相继制订各自的药典。

1498年由佛罗伦萨学院出版的《佛罗伦萨处方集》,一般视为欧洲第一部法定药典。

其后有不少城市纷纷编订具有法律约束性的药典。

其中纽伦堡的瓦莱利乌斯医生编著的《药方书》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被纽伦堡当局承认,被定为第一本《纽伦堡药典》于1546年出版。

在《纽伦堡药典》的影响下,在奥格斯堡、安特卫普、里昂、巴塞尔、巴伦西亚、科隆、巴黎和阿姆斯特丹等地也相继有药典问世。

这一进展标志着欧洲各地区性药典向法定性国家药典转化的新阶段。

到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上至少已有38个国家编订了国家药典。

另外,尚有区域性药典3种及世界卫生组织(WHO)编订的《国际药典》。

下面简介几部著名药典。

英国药典(BP)《英国药典》(British Pharmacopoeia,简称BP)是由英国药典委员会(British Pharmacopoeia Commission)编制,是英国制药标准的重要来源。

卫生部发布《中国国家处方集(化学药品与生物制品卷)(2010年版)》

卫生部发布《中国国家处方集(化学药品与生物制品卷)(2010年版)》
FDA批准注射用Victoza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美敦力收购Invatec,大力发展周围血管产品市场
本 刊讯 近 日,美敦 力公 司宣布计划斥 资 5亿 美元 收购 意 大 利公 司 Invatec,从 而进 一步 涉足周 围血 管器械 市场 。
2009年 .Invatee凭 借 其 35条生 产 线 收 人 达 到 约 1.2亿 美元 .旗 下产 品包 括用 于冠 状 动脉 和周 围血 管疾 病 的支架 、 球囊 和导丝 美 敦 力公 司 最看 重 的是 Invatec的周 围血 管产 品和生 产 线 。因为 作 为 医疗 器 械 生产 商 巨头 ,美 敦 力 之 前几 乎 没有 涉足 周 围血管产 品市 场 。
骨髓瘤药物万珂修改针对肝损害患者的用药说明
本刊 讯 近 日 ,美 国食 品药 品管 理局 (FDA)与 千禧 :武 田肿 瘤药 研 发公 司fMillenium:The Takeda Oneology Co.1发 布 了关 于更 新万 珂 (硼替 佐米 )处方 信 息的 通知 。万珂 除 了适 用 于治 疗多 发性 骨髓 瘤患 者之 外 ,还 适 用 于治疗 已至少 接受 过 1种 疗法 治疗 的套 细胞 淋 巴瘤患 者 。
该指 南 的本次 变更 主要 包 括 :建 议对 可 疑心 力 衰竭 且既 往 有心 肌梗死 病史 或 血清 利钠 肽水 平 极高 的患者 ,在 2周 内 进行 超 声心动 图检 查 和专科 医 生评 估 ;建 议 可疑 心力 衰 竭和 利钠 肽水 平升 高 的患者 ,在 6周 内接 受专 科 医生诊 治 。
处方 信 息所 作 的变 更 包括 新 增 针 对 中度 至 重 度肝 损 害 患者 的用药 安 全性 信息 ,因该 药在 这些 患 者 中 的应用 正逐 渐 增加 。在首个治疗周期 ,万珂 的初始剂量应为每次注射 0.7 mg/m , 此 后剂 量可 递增 至 1.0 mg/m 。如果 患者 无法 耐受 ,则 可考 虑 将 剂量 减至 0.5 mg/m 。新 产品 标签 中包 含一 个用 量表 .对 新 的用药 建议 进行 了详 细说 明。

中国国家处方集

中国国家处方集

中国国家处方集中国国家处方集名称:《中国国家处方集》全称:《中国国家处方集(化学药品与生物制品卷)》简称:《国家处方集》或《处方集》主编:金有豫(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出版日期:2010年2月7日出版目的:规范用药行为指导合理用药2010年2月7日,为规范医院用药行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卫生部7日发布了由国内百余名医药学专家历时两年编写的《中国国家处方集(化学药品与生物制品卷)》。

该“处方集”将于近日印发全国,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这是我国首部为提高医疗质量和药物治疗水平,由卫生部组织编写的规范临床用药行为、指导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专业指导文件。

《中国国家处方集》是我国第一部统一的国家级权威性的处方集,它既是合理用药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实施国家药物政策的重要文件。

“处方集”所遴选的药品品种涵盖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中的全部药物和其他一些常用药物,基本满足了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及重作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改革的一部分,推进合理用药和推行国家处方集是2010年卫生部医政工作的要点之一。

卫生部医政司司长王羽表示,作为合理用药的专业指导性文件,国家处方集能够为规范医疗行为、提高临床药物应用水平、落实临床路径管理等工作奠定基础,对于促进医患沟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也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处方集主编、首都医科大学金有豫教授介绍说,这是我国第一部统一的国家级权威性的处方集,参照了英国国家处方集和世界卫生组织示范处方集,并结合我国实际疾病治疗情况,按疾病系统分为20章,采取“以病带药”的编写模式,收录药物1336种,以优先使用基本药物为选用原则,针对临床上20个治疗系统中常见、多发和以药物治疗为主的199种疾病,提出了用药原则和具体药物治疗方案,并详细列举了每个病种的症状和治疗策略及药物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合理用药提示等。

[编辑本段]图书目录第1章神经和精神疾病用药1.1脑血管疾病及其用药 (9)1.1.1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其用药 (9)1.1.1.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药物治疗 (9)1.1.1.2脑血栓形成的药物治疗 (9)1.1.1.3脑栓塞的药物治疗 (12)1.1.1.4腔隙性脑梗死的药物治疗 (12)1.1.2出血性脑血管病及其用药 (19)1.1.2.2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药物治疗………………………………………………… (20)1.1.2.2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药物治疗 (20)1.2痴呆及其用药 (21)1.3帕金森病和相关疾病及其用药 (25)1.3.1帕金森病药物治疗 (26)1.3.1.1拟多巴胺类药 (26)1.3.1.2多巴胺受体激动药 (28)1.3.1.3单胺氧化酶-B抑制药 (29)1.3.1.4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药 (30)1.3.1.5金刚烷胺和抗胆碱药 (31)1.3.2特发性震颤、舞蹈病等疾病的药物治疗…………………………………………………311.3.3变形性肌张力不全的药物治疗 (33)1.4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及其用药 (34)1.4.1脑囊虫病的药物治疗 (34)1.5急性脊髓炎及其药物治疗 (35)1.6多发性硬化病及其药物治疗…………………………………………………… (36)1.7神经肌肉病及其用药 (36)1.7.1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药物治疗 (36)1.7.2重症肌无力的药物治疗 (36)1.7.3多发性肌炎的药物治疗 (38)1.8癫痫及其药物治疗 (39)1.8.1抗癫痫药的应用原则 (39)1.8.2癫痫持续状态的药物治疗 (39)1.8.3热性惊厥的药物治疗 (49)1.9头痛和神经痛及其用药 (49)1.9.1急性偏头痛及其药物治疗和预防 (49)1.9.1.1一般镇痛药 (51)1.9.1.2 5-羟色胺受体激动药 (52)1.9.1.3麦角胺生物碱类 (53)1.9.2紧张型头痛及其药物治疗 (55)1.9.3神经痛及其药物治疗 (56)1.10周围神经病及其用药 (56)1.1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抽动障碍及其药物治疗 (57)1.11.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用药 (57)1.11.2抽动障碍用药 (58)1.12失眠症及其药物治疗 (60)1.13抑郁症及其药物治疗 (66)1.13.1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药………………………………………………… (67)1.13.2四环类抗抑郁药 (70)1.13.3三环类抗抑郁药 (70)1.13.4单胺氧化酶抑制药 (72)1.13.5其他抗抑郁药 (73)1.14焦虑障碍及其药物治疗 (76)1.15双相情感障碍及其药物治疗 (80)1.16精神病性障碍及其药物治疗 (81)第2章呼吸系统疾病用药2.1 哮喘及其用药 (7)2.1.1 哮喘的药物治疗 (8)2.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其药物治疗 (12)2.3 支气管舒张药 (13)2.3.1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13)2.3.1.1 选择性β2受体激动药 (13)2.3.1.1.1短效β2受体激动药 (13)2.3.1.1.2长效β2受体激动药 (13)2.3.1.2 其它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18)2.3.2抗胆碱支气管舒张药 (20)2.3.3茶碱类支气管舒张药 (21)2.4糖皮质激素 (24)2.5 色甘酸盐及相关治疗和白三烯受体拮抗药 (29)2.5.1 色甘酸盐及相关治疗 (29)2.5.2 白三烯受体拮抗药………………………………………………… (30)2.6 抗组胺药 (32)2.7过敏原免疫治疗用药 (42)2.8变态反应急症及其用药 (44)2.9呼吸兴奋药 (46)2.10 氧 (47)2.11黏液溶解药 (48)2.12镇咳药 (52)2.13 祛痰药 (55)2.14减鼻充血药 (56)第3章消化系统疾病用药3.1 消化性溃疡及其药物治疗 (9)3.1.1抗酸药 (9)3.1.2抑酸药 (11)3.1.2.1 H2受体拮抗药 (11)3.1.2.2 质子泵抑制药 (16)3.1.2.3 其他抑酸药 (19)3.1.3黏膜保护药 (20)3.1.4胃肠动力药 (22)3.1.4.1解痉药 (23)3.1.4.2 胃肠动力药 (26)3.2 幽门螺杆菌感染用药 (28)3.2.1根除方案 (28)3.2.2疗效判断 (29)3.3胃炎及其用药 (29)3.3.1急性胃炎的药物治疗 (29)3.3.2慢性胃炎的药物治疗 (29)3.4 胃食管反流病及其药物治疗 (32)3.5炎症性肠病及其药物治疗 (33)3.5.1 氨基水杨酸类药 (34)3.5.2 糖皮质激素………………………………………………… (38)3.5.3 免疫抑制药 (38)3.5.4 细胞因子调节药 (39)3.6肠易激综合征及其药物治疗 (39)3.7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及其药物治疗 (41)3.8急性腹泻及其药物治疗 (42)3.8.1吸附剂和赋形剂药物 (42)3.8.2 抗动力药 (44)3.8.3解痉药 (45)3.8.4 抗菌药物 (45)3.9便秘及其药物治疗 (45)3.9.1 容积性泻药 (47)3.9.2渗透性泻药 (47)3.9.3刺激性泻药 (49)3.9.4润滑性泻药(粪便软化药) (51)3.9.5 肠道清洗药 (52)3.10 肛门和直肠疾病及其药物治疗 (52)3.11急性胰腺炎及其药物治疗 (54)3.12急性胆囊炎及其药物治疗 (57)3.13 肝硬化与门脉高压症用药 (58)3.13.1肝硬化的药物治疗 (58)3.13.2门脉高压症(包括胃底食管静脉破裂出血)的药物治疗…………………………………593.13.3腹腔积液的药物治疗………………………………………………… (60)3.13.4肝硬化并发症的药物治疗 (61)3.13.4.1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药物治疗 (6)13.13.4.2肝肾综合征的药物治疗 (61)3.13.4.3肝性脑病的药物治疗 (61)3.13.4.4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药物治疗 (6)4第4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4.1心力衰竭用药74.1.1心力衰竭及其药物治疗74.1.2 正性肌力药94.2 心律失常用药134.2.1心律失常及其药物治疗134.2.2各类抗心律失常药174.2.3 其他抗心律失常药274.3 高血压用药284.3.1高血压及其药物治疗284.3.2 钙通道阻滞药(见4.8) 324.3.3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药(见4.9) 324.3.4 肾上腺素β受体拮抗药(见4.7) 324.3.5 血管舒扩张性抗高血压药324.3.6 α受体拮抗药364.3.7中枢性抗高血压药414.3.8其他抗高血压药424.4心肌缺血用药444.4.1心绞痛及其药物治疗444.4.2硝酸酯类454.4.3 钙通道阻滞药(见4.3) 484.4.4肾上腺素β受体拮抗药(见4.2) 484.4.5 其他心肌缺血用药484.5 血脂调节药494.5.1 血脂异常分类494.5.2 调血脂治疗的目标504.5.3 血脂调节的药物514.6利尿药604.6.1噻嗪类利尿药604.6.2袢利尿药624.6.3保钾利尿药664.6.4其他利尿药694.7肾上腺素β受体拮抗药694.8钙通道阻滞药824.8.1二氢吡啶类824.8.2 非二氢吡啶类884.9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药物904.9.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904.9.2血管紧张素II受体I拮抗药984.10 拟交感血管活性药1024.11 抗血小板药1094.11.1. 血小板环氧化酶抑制药1104.11.2. 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药1114.11.3. 磷酸二酯酶抑制药1134.11.4.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药1154.12纤维蛋白溶解药及抗凝药1154.12.1急性心肌梗死及其药物治疗1154.12.2 纤维蛋白溶解药1174.12.3 抗凝血药121第5章内分泌代谢疾病用药5.1 糖尿病及其药物治疗75.1.1 胰岛素类75.1.2口服降糖药115.1.2.1促胰岛素分泌药125.2.1.2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155.2.2非促胰岛素分泌药165.2.2.1双胍类药165.2.2.2 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175.2.2.3 胰岛素增敏药195.2 甲状腺疾病及其药物治疗205.2.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及其治疗药物205.2.2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及其治疗药物235.3垂体疾病及其用药255.3.1肢端肥大症及其药物治疗255.3.2 高催乳素血症及其药物治疗265.3.3尿崩症及其药物治疗285.3.4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及其药物治疗305.4肾上腺疾病及其药物治疗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305.4.1嗜铬细胞瘤及其药物治疗305.4.1.1 ?受体拮抗药305.4.1.2 ? 受体拮抗药325.4.1.3钙通道阻滞药335.4.1.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335.4.1.5血管扩张药335.4.2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及其治疗药物335.4.3库欣综合征及其药物治疗345.4.4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355.4.4.1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概述355.4.4.2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原则365.5甲状旁腺疾病、骨质疏松症及其药物治疗485.5.1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及其药物治疗485.5.2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及其治疗药物505.5.2.1 钙制剂505.5.2.2 维生素D类525.5.3骨质疏松症及其治疗药物53第6章血液系统疾病用药第7章风湿病、痛风及骨科疾病第8章泌尿系统疾病用药第9章感染疾病用药第10章妇产科疾病用药第11章抗肿瘤药第12章营养与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药第13章眼科疾病用药第14章耳、鼻、喉科疾病用药第15章口腔科疾病用药第16章皮肤科疾病用药第17章麻醉用药第18章免疫制剂和疫苗。

小瑞芝清

小瑞芝清

小瑞芝清布洛芬颗粒(甲类OTC产品)【通用名称】布洛芬颗粒【商品名称】小瑞芝清【汉语拼音】BuLuoFenKeLi【英文名称】Ibuprofen Granules【成份】本品每包含布洛芬(异丁苯丙酸)0.1克。

辅料为糊精、蔗糖。

【剂型】颗粒剂【形状】本品为白色颗粒,气芳香;味甜。

【功能主治】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

也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

【用法用量】温开水冲服,4~8岁儿童,一次0.5包;8岁以上儿童及成人,一次1包,若持续疼痛或发热,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1次,24小时不超过4次。

【不良反应】1.少数病人可出现恶心、呕吐、胃烧灼感或轻度消化不良、胃肠道溃疡及出血、转氨酶升高、头痛、头晕、耳鸣、视力模糊、精神紧张、嗜睡、下肢水肿或体重骤增。

2.罕见皮疹、过敏性肾炎、膀胱炎、肾病综合征、肾乳头坏死或肾功能衰竭、支气管痉挛。

【禁忌】1.对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过敏者禁用。

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3.对阿司匹林过敏的哮喘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1.本品为对症治疗药,不宜长期或大量使用,用于止痛不得超过5天,用于解热不得超过3天,如症状不缓解,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不能同时服用其他含有解热镇痛药的药品(如某些复方抗感冒药)。

3.服用本品期间不得饮酒或含有酒精的饮料。

4.有下列情况患者慎用:60岁以上、支气管哮喘、肝肾功能不全、凝血机制或血小板功能障碍(如血友病)。

5.下列情况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有消化性溃疡史、胃肠道出血、心功能不全、高血压。

6.如服用过量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

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12.如出现胃肠道出血或溃疡、胸痛、气短、无力、言语含糊等情况,应停药并咨询医师。

《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

《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

《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医学界儿科频道昨天近期,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编写的《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正式在《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发布。

该指南是按照《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总体目标和2002年5月在日内瓦召开的第55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的《婴幼儿喂养全球战略》的总体规划特别编制的,以达到保障婴幼儿健康、促进生长发育的目的。

该指南指出,出生后数年的营养和健康是实现儿童生存、发展和千年发展目标的基础,婴幼儿期的营养不良可导致近期和远期的不良后果。

近期表现为体格和智力发育迟缓、患病率和死亡率增加,远期后果为影响儿童智力潜能的发挥、学习和工作能力下降、生殖能力及患慢性病的危险性增加。

指南指出在婴幼儿喂养过程中,由于婴幼儿群体生长发育迅速和对食物供给需求的特殊性,有几种营养素较难满足供给需求,易导致缺乏,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铁、锌等,当母乳和辅食添加不能满足婴幼儿生长需要的时候,采用辅助营养补充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途径。

1维生素A维生素A缺乏症是全球范围最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营养问题之一,也是发展中国家儿童严重感染和死亡发生的最主要营养影响因素之一,《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指出:维生素A缺乏被列入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重点消灭疾病之一。

2000年我国14省0-6岁儿童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维生素A缺乏及边缘缺乏的发生率超过50%,6个月以下婴儿发生率接近80%,以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亚临床缺乏)为主,第九版《儿科学》已将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归为维生素A缺乏。

通过对2006-2016年我国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进行检索和整理,共得到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其中0-6岁儿童的数据共涉及18个地区。

由于不同地区的样本量、分布等略有差别,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只能作为粗略的参考,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于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的分级方法(血清视黄醇浓度<0.70µmol/L计算患病率):o<2%,不构成公共卫生问题;ooo2-10%(不含10%),轻度公共卫生问题;ooo10-20%(不含20%),中度公共卫生问题;ooo≥20%,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用药指南最新颁布2010年6月18日,世界卫生组织(简称"世卫")发布了第一份《世界卫生组织儿童标准处方集》(以下简称《处方集》),针对0—12岁儿童的疾患,提供了240 多种基本药物的使用信息。

新出台的这一《处方集》,以全球现有最佳医学证据为基础,提供了相关药物的推荐用法、剂量、副作用及禁忌症等标准信息。

例如,《处方集》指出,经常给儿童用布洛芬时,如果与所列21种药物中任何一种药物同时服用,都可能发生不良后果。

另外,这种药物还必须与食物同时服用或饭后服用。

据了解,2007年12月,世卫曾发起"量身定制儿童药物"的宣传运动,以提高决策者、药品制造商、研究人员、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和公众的认识。

随后,世卫发布的第一份《儿童基本药物标准清单》,确定了可供儿童使用的药物。

而此次发布的《处方集》是在《儿童基本药物标准清单》的基础上制定的,提供了处方指导,是世卫开展的系列活动之一,也是"量身定制儿童药物"宣传运动和" 更合适的儿童药物"行动的一部分。

同时,世卫将支持各国制定自己的国家儿童处方集。

家庭宝宝常用药需储备哪些小宝宝难免会生病,家中为宝宝备一些常用小中药是非常必要的,既可防病,当宝宝有些轻微的不适时,也不必慌慌张张地跑到医院。

当然,家里备的药只能用在宝宝病情较轻时,一旦病情变化或加重,一定要及时到医院看医生,以免延误病情。

1、宝宝停乳、停食,或腹胀、腹痛、大便秘结时,可服用一捻金胶囊。

1岁以下每次服用1粒,每日1-2次。

1-3岁每次服用2粒,每日1-2次。

4-6岁每次服用3粒,每日1-2次。

小编提示:也可以溶解于牛奶、果汁内给宝宝服用,味道更好。

2、宝宝发热、咳嗽并有痰鸣,或腹部胀气而不思饮食,或烦躁易惊,夜寐不安时,可服用珠珀猴枣散。

100天内的宝宝每次服用1/3瓶,每日2-3次。

1岁以下每次服用1/2瓶,每日2-3次。

1-4岁每次服用1瓶,每日2-3次。

5岁以上每次服用1瓶半至2瓶,每日2-3次。

小编提示:平时每周服1-2次,可保平安,这种药也可溶解于牛奶、果汁、稀饭内服用。

3、宝宝厌食、贫血、慢性腹泻、溃尿、夜啼时等,可服用醒脾养儿颗粒,它具有醒脾开胃、养血安神的作用。

1岁以下每次服用1袋,每天2次。

1-2岁每次服用2袋,每天2次。

6岁每次服用2袋,每天3次。

7-14岁每次服用3-4袋,每天2次。

小编提示:温开水冲服,感冒、咳嗽、发烧的宝宝忌服。

4、宝宝因积食引起咳嗽、喉痰鸣、腹胀如鼓、不思饮食、口中有酸臭气味时, 可服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小于1岁每次服用5ml,每天3次。

1-2岁每次服用10ml,每天3次。

2-4岁每次服用15ml,每天3次。

大于5岁每次服用20ml,每天3次。

5、宝宝患上非感染性腹泻、体弱面白、大便次数增多、便稀并气味臭秽,含有不消化食物,或有时成蛋花汤样,伴有腹胀、睡眠不宁时,可服用脾可欣婴儿健脾颗粒。

1岁以下每次服用1g,每天3次。

1-3岁每次服用4g,每天2次。

4-7岁每次服用8g,每天2次。

&宝宝贪食受凉后,引起肚腹胀满、恶心呕吐、烦躁口喝,舌苔黄厚、大便干燥时,可服用小儿化食丸。

1岁以下每次服用1丸,每天2次。

大于1岁每次服用2丸,每天2次。

小编提示:最好要用开水溶化后服用。

7、宝宝身体瘦弱、消化不良,并伴食欲不佳时,可服用儿康宁糖浆。

每次服用10ml,每天3次。

8、宝宝因积食引起腹胀呕吐、啼哭不安、厌食纳差、大便秘结时,可服用四磨汤口服液。

新生儿每次服用3-5ml,每天3次,疗程2天。

解决各种疾病的儿童常用药轻微感冒(喷嚏、流涕):保婴丹(风寒感冒)、牛磺酸颗粒(风热感冒)、散、小儿宝泰康(风热)、小儿感冒颗粒、馥感林口服液、小儿金丹珠珀猴枣感冒、发热:双黄连口服液、好娃娃感冒颗粒(小儿新)、牛磺酸颗粒、保婴丹感冒、咳嗽:猴枣牛黄散、保婴丹、小儿感冒颗粒、小儿清肺口服液堂)、小儿止咳糖浆(露)、清宣止咳露(同仁咳嗽、多痰:小儿止咳糖浆(露)、清肺化痰颗粒、沐舒坦、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保婴丹、猴枣牛黄散、健儿清解液严重鼻塞、脓涕:鼻渊舒、滴宁、0.5%麻黄素滴鼻(禁用滴鼻净)退烧:泰诺林、美林、臣功再欣、小儿退热贴发热、扁桃体炎(咽炎):小儿咽扁冲剂舌苔厚、内火盛:王氏保赤丸、小儿七星茶、小儿七珍丹食欲不振、脾胃虚弱:婴儿健脾散(婴儿素)、醒脾养儿颗粒、脾可欣、小儿七星茶积食俘L食疳积)、厌食、消化丕良:四磨汤、小儿化食丸、小儿七星茶、王氏保赤丸、导赤丸、婴儿健脾散腹泻:妈咪爱、金双歧、思密达、乳酸菌素、丽珠肠乐非感染性腹泻:脾可欣、醒脾养儿、婴儿健脾散、思密达、合生元受惊、夜啼:牛黄抱龙丸、珠珀猴枣散、珍珠粉、保婴丹、婴儿素、小儿至宝丸(含朱砂,慎用)睡眠不宁:婴儿素、保婴丹、猴枣散、醒脾养儿湿疹:尤卓尔、绿药膏、肤乐霜、舒肤特、炉甘石洗剂、紫草油磕碰擦外伤:万花油、好得快喷剂、完美芦荟胶烫伤:京万红常用抗病毒药:板蓝根(中)、新博林(西)常用消炎药(抗生素):希刻劳、阿奇霉素、阿莫仙等。

儿童用药安全之常见问题问题1:医生开的是儿童用药吗?问题2:怎样了解药物的副作用?问题3:能否自行停药?问题4:药品怎么量取?问题5、如何正确使用退烧药近日,感冒发烧的孩子又开始多起来。

退烧药,恐怕是大多家庭常备的药物之一了,那么哪种退烧药最安全?怎么用呢?对乙酰氨基酚(又叫扑热息痛)商品名有:泰诺、百服咛、安佳热等。

每公斤体重10〜15毫克/次,退烧虽然起效快,但控制体温的时间相对其他药物要短,平均控制时间为2个小时左右。

它的副作用相对比较少,故安全性高。

目前在全球广泛使用,临床上,对2岁以下的孩子习惯用这种药物。

但要注意,该药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即随剂量上升而疗效上升,所以要防止过量应用此药引起肝脏损害。

布洛芬商品名有:美林、恬倩、臣功再欣等。

该药和对乙酰氨基酚都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给儿童用的两种退热药。

用量:口服5~10mg /公斤体重次,6~8小时1次。

特点:退热平稳且持久,退热持续时间可达8小时。

而且它对于高热(39OC以上)的退烧效果比对乙酰氨基酚要强,持续时间长。

主要副作用:轻度胃肠道反应,转氨酶增高,偶可影响凝血功能等。

过量服用可能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癫痫发作等。

所以,临床上该药多用于3岁以上的高热的孩子。

尼美舒利是意大利于1985年研制成功上市的新型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解热药。

目前我国市场上有销售。

虽然有文献报道将尼美舒利和布洛芬进行比较,突出的优点是较少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但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说应用尼美舒利有引起重度肝脏损害的病例。

阿司匹林在临床上,目前已不用于退烧治疗,只用于一些特殊的疾病,如川崎病等。

因为自20世纪70年代,医学家发现该药可引起儿童出现瑞氏综合征。

安乃近由于其明显的不良反应,这些年用得少了。

但一些小诊所还在给孩子用家长们要留意。

该药是赖氨酸与阿司匹林的复合盐,可用于静脉注射及肌肉注射,起效快,疗效好, 并可避免口服阿司匹林和布洛芬对胃肠道的刺激。

该药解热作用强、起效快、作用缓和而持久且副作用少,可作为儿科退热的常用药物。

但长期应用可能诱发瑞氏综合征,有的会诱发过敏性休克和哮喘重度发作。

通常,当孩子体温超过38.5OC的时候,医生才建议用退烧药物,因为发热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适当的发热可以帮助人体消灭体内的病毒和细菌。

另外,应注意退烧只是对症处理,在治疗病因的基础上用退烧药,才是相对安全的2、宝宝腹泻应怎么用药一般来讲,腹泻严重的患儿需要静脉输液治疗,这里我们只探讨口服治疗。

通常口服治疗腹泻的药物包括以下几类:抗生素类、黏膜保护剂、微生态制剂、中药类等。

让我们分别来认识一下。

一、抗生素类这类药主要针对细菌性肠炎,品种很多,选药时医生往往根据患儿的临床特点和便检结果,并结合孩子的用药史及过敏史等。

这类药在临床上的问题比较突出,滥用现象诸多,如家长心急,擅自加大药量;一种药不行,再加一种,盲目联合用药;医生开的药不管用,去药店买广告宣传的药或别人推荐的药,造成重复应用;不规律用药,时服时停,孩子成了试验品。

这些做法都属于滥用抗生素,它最严重的后果是肠道菌群进一步紊乱,耐药细菌大量繁殖,导致药物难以控制的肠炎,即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因此,非细菌性”肠炎是否用抗生素一定要遵医嘱,否则后患多多。

二、黏膜保护剂这类药顾名思义,就是能覆盖在肠黏膜上,吸附病原体和毒素,增强肠黏膜的屏障功能,并阻止病原微生物的攻击。

常用药有思密达、必奇等。

服这类药需注意它的用法,一是空腹,二要强调与水调和的比例。

空腹不是指饭前,而最好在两餐之间;怎样与水调和,务必认真阅读药物说明。

这两条做好了,会极大地减轻患儿症状,缩短病程。

三、微生态制剂主要是指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一些有益于肠道正常菌群生态平衡的活菌制剂。

它能抑制病原菌的定植和侵袭,调节恢复肠道的微生态,从而控制腹泻。

这类药由于是活菌制剂,切记不能用热水送服和与抗生素同服。

另外,这类药重在调理,如患儿单纯消化不良或因肠外感染引起的腹泻,症状迁延反复时,可服用,但疗程要长。

四、中药类现有的许多中成药制剂在临床上都是行之有效的,关键是如何提高宝宝服药的依从性,应避免饭后喂药引起呕吐,或硬喂导致宝宝强烈逆反,尽量寻求一些宝宝愿意接受的办法,使顺利喂药成为可能。

由于药物诸多,服药程序也有讲究。

比如病毒性肠炎或水样便,则黏膜保护剂为必选,最好单用;抗生素与微生态制剂同选时,应错开时间服用;西药与中药最好分开服用;慢性腹泻长期服药需注意药物的副作用等等。

一句话,强调对孩子的精心护理。

总之,腹泻患儿如果药选对了,用好了,既能缩短疗程又减轻孩子的痛苦,也有利于他的生长发育。

此外,对于腹泻宝宝来说,合理用药很关键,饮食调节也非常重要。

所以提醒非母乳喂养儿的妈妈在喂养过程中,务必要掌握好喂养的时机和分寸,辅食添加严格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防止宝宝稚嫩的胃肠再受到侵害。

婴幼儿药物使用的4项原则父母对药物的使用方法越熟悉,孩子的健康就越有保障。

原则1:用法用量要精准。

不论是药品的使用时间、频率,还是次数、用量等,都需要父母严密管控。

一旦超出剂量,就容易引发中毒,而剂量过少则不易达到疗效。

就 1 岁以前的婴幼儿来说,最好以药水为主,不但用量精确,宝宝也更易于接受。

原则2:使用方法经医师确认。

虽然大部分婴幼儿用药对肠胃的伤害都很小,在饭前或饭后服用均可,但具体的使用方法仍需经过医师确认,才能保证收到最好的疗效,同时将对宝宝身体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原则3:尽量不混合用药。

某些药物与乳制品相结合后会导致药效降低,因此不建议把药物加入牛奶中食用,此外,葡萄柚汁会让药物的剂量相对变高,也建议避免并用。

原则4:不自行服用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