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分布及利用.doc

合集下载

中国天然气之都——四川达州

中国天然气之都——四川达州

中国天然气之都—四川达州秦为胜四川达州是四川盆地天然气田的富集区,境内天然气资源量达3.8万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的10%,其中累计探明储量超过5500亿立方米,是继新疆塔里木、内蒙古鄂尔多斯气田之后最具开发潜力的大气田。

达州普光气田位于四川省达州宣汉县普光镇,已探明储量3560.72亿立方米,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装海相气田。

到2008年探明储量达到5000亿立方米至5500亿立方米,年产能达到120亿立方米净化气,现为中国第二大特大型气田。

地位仅次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境内苏里格气田。

近年来,该市立足于得天独厚的天然气资源优势,响亮地提出了把达州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的宏伟目标。

如今,这里已成为投资开发的热土,吸引了重庆、云南、上海、广州、香港、台湾以及美国、法国、新加坡等国内外大型化工企业前来考察、投资,一批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已陆续动工建设。

达州市宣汉普光气田、达州市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区等建设稳步推进,“十一五”期间,达州投资总额有望突破2000亿元。

达州,正依托天然气化工能源快速蜕变和崛起。

投总人口650万的四川省达州市,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从去年起,中石化、中石油、齐鲁石化等能源巨头正在践行“十一五”期间投资不低于1000亿元在达州建设庞大的天然气产业集群的诺言,而与此相关的,正是达州市位居全国第三、远景储量高达3.8万亿立方米的资源“富矿”。

达州宣汉县4271平方公里的县域面积内,75%以上的地表下均有丰沛的天然气涌动,是川东北含气构造带的核心。

已探明各类含气构造46个,连片储层达3750平方公里,预测资源量1.5万亿立方米。

普光气田,是我国川东北地区发现的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装海相气田,到2008年预计探明储量将达到5000至5500亿立方米,年产能将达到120亿立方米净化气,这也是国内目前发现的5个2000亿立方米以上的大气田之一。

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分布及利用精编

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分布及利用精编

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分布及利用四川盆地是中国大型富含天然气盆地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期构造叠合盆地。

盆地经历了两大构造沉积旋回,即震旦纪—中三叠世被动大陆边缘构造演化阶段和晚三叠世—始新世前陆盆地及拗陷演化阶段,沉积了巨厚的震旦纪—中三叠世海相碳酸盐岩(4~7 km) 、晚三叠世早期海陆过渡相(300~400 m) 和晚三叠世中期—始新世陆相碎屑岩(2~5 km) 。

四川盆地纵向上发育了中生界陆相成藏系统、上古生界海相成藏系统及下古生界海相成藏系统三大成藏系统,有效勘探面积约18 ×104 km2 。

四川盆地的大规模勘探始于1953 年[ 1 ] ,相继发现了威远、大池干、罗家寨等大中型气田,建成了中国第一个产能超过100 ×108 m3 的天然气生产基地。

2001年以来,又先后发现了普光、广安、合川和新场等大型气田,据统计,2002 —2008 年,年平均探明天然气储量均超过1000 ×108 m3 ,形成了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又一个高峰期。

基本明确了震旦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等主要含气层系,形成了川东、川西、川南和川中4 个含气区[ 223 ] 。

近10 年来,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的迅速发展主要表现为: ①探明天然气储量快速增长; ②天然气年产量不断增加; ③发现了一批大型、特大型气田; ④勘探向深层超深层及新领域不断拓展。

随着“川气东送”工程的建成投产,四川盆地天然气工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大中型气田分布特征截至2008 年底,国土资源部矿产储量委员会公布。

图1 四川盆地油气田分布简图四川盆地已发现125 个天然气田(图1) ,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72251.02 ×108 m3。

其中,探明储量大于300×108m3的大型气田有14 个,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25431.26×108 m3 ,大型气田探明储量占盆地天然气总探明储的72.18 %;探明储量(100~300)×108 m3的中型气田有13 个,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5491.42×108m3 ,中型气田探明储量占盆地天然气总探明储量的14.18 %。

四川盆地页岩气富集规律

四川盆地页岩气富集规律

四川盆地页岩气富集规律一、引言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页岩气资源基地之一,其丰富的页岩气储量备受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四川盆地的页岩气资源特征和富集规律,本文针对该领域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二、页岩气基本概念页岩气是一种深层非常规天然气,是指分布在页岩地层中的天然气。

页岩气的开发具有投资大、技术难度高、环境污染等特点。

三、四川盆地页岩气特征四川盆地页岩气主要分布在下古生界龙门山组、侏罗系下段泸州组和尺口组等地层中,以泸州组为主力地层。

该地层具有厚度大、含气量高、孔隙度小、渗透率低等特点,属于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紧致性地层。

四、影响因素1. 地质构造:四川盆地是我国的油气勘探重点区域之一,受到多次构造整合和调整,形成了复杂的地质构造,对页岩气富集有一定影响。

2. 页岩物质特性:四川盆地的页岩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良好的岩石完整性等特点,这些特性对其成熟度和富集程度具有一定影响。

3. 地层压力:地层压力是影响页岩气释放和流动的重要因素,其中自生压力和应力状态对页岩气释放和储集都有一定的影响。

五、页岩气富集规律页岩气在地质构造特征、页岩物质特性和地层压力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富集规律。

结合四川盆地的具体地质条件,可归纳为以下数个方面。

1. 地质构造对页岩气储集的影响:四川盆地中存在各类构造,包括古隆起、波浪凹陷等,这些构造对页岩气的储集和分布具有明显的影响。

2. 页岩物质特性对页岩气富集的影响:四川盆地页岩有机质含量高,成熟度较高,厚度大,这些地质特性为页岩气的富集提供了基础。

3. 地层压力对页岩气富集的影响:页岩气的释放和储集往往与地层压力密切相关。

如四川盆地区域内岩层压力较大,对页岩气富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六、结论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页岩气资源基地之一,其页岩气富集规律主要受到地质构造、页岩物质特性和地层压力等方面的影响。

深入了解这些影响因素是进一步挖掘四川盆地页岩气潜力的前提,同时也为其他地区的页岩气资源开发提供了借鉴意义。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

为目前四川盆地内碳酸盐岩中最好的储层
川东地区 在11个构造上发现了石炭统气藏
四川盆地中晚石炭世沉积相图
(6)二叠系
为广海相碳酸盐岩沉积 含有滨海沼泽相含煤层系 350-580m 上二叠统底部部分地区夹玄武岩层 P1 梁山组、栖霞组及茅口组 栖霞组 深灰色泥晶-粉晶灰岩、生物灰岩等 生油气层 上部白云岩为产气层 茅口组 下部为灰岩与泥质灰岩互层,上部为厚层块状 灰岩 已经在灰岩和白云岩中发现三个产气层
P2 龙潭组 海陆交互相含煤砂岩、页岩等,黑色页岩 为重要的气源岩层
长兴组 川东 次生白云岩和礁灰岩中发现高产气藏
四川盆地晚二叠世沉积相图
(7) 三叠系
四川成为半封闭的内海盆地,地势西高东低
T1 飞仙关组 东部为碳酸盐岩 向西变为碎屑岩
川东涪陵 红色钙质泥岩、粉砂岩及灰岩、泥灰岩互层 三段 的鲕粒灰岩(20-40m) 工业性产气层
松辽 鄂尔多斯 塔里木 四川 准葛尔 柴达木
2009年中国主要盆地石油产量
8000 7000 6000
万吨
7092.7
4615.1 5000 4000 2702 3000 2000 1000 0 渤海湾 松辽 鄂尔多斯 准葛尔 塔里木 1089 1214 186 柴达木 16.7 四川
2009年中国七大盆地天然气产量图
与下伏变质岩不整合关系 上统 陡山沱组 灰黑色炭质页岩 白云岩360-500m 灯影组 上中段含燧石条带白云岩
下段:葡萄状白云岩, 含藻类化石,厚
300-800m,洞缝发育,较好的储集层。 威远气田主要产气层
(2) 寒武系
在川东地区较厚,1100-2000m 浅海相碳酸盐岩及碎屑岩沉积 下部 水井沱组 灰黑色页岩夹粉砂岩、灰岩 较好的生油气层及盖层 中统 白云岩、泥质白云岩 浅水蒸发相潮坪沉积

四川盆地油气地质特征

四川盆地油气地质特征

四川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四川盆地位于四川省东部及重庆市,为一具有明显菱形边框的构造盆地,同时也是四周高山环抱的地形盆地,其范围介于北纬28°~32°40′,东经102°30′~110°之间,面积约18×104km2。

四川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天然气的地方。

从汉代“临邛火井”的出现,到隋朝(616年)“火井县”命名;从凿井求盐到自流井气田“竹筒井”·“盆”·“笕”钻采输技术的发展,都无不例外的证明四川天然气的开采源远流长。

但是,四川天然气的发展,经历了近代被欺凌的衰落,直到20 世纪中叶,古老的中国重新崛起,伴随工业化的进程,才得到真正的发展。

截止2004 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勘探,全盆地已经探明114 个气田,14 个油田,获得天然气地质探明+控制+预测储量约15000×108m3,3 级储量之和约占2002 年盆地资源评价总量的1/4。

伴随新区、新层、新领域的勘探发现,盆地的总资源量还将继续增长,为川、渝天然气能源发展锦上添花。

1.构造特征四川盆地属扬子准地台西北隅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是古生代克拉通盆地与中新生代前陆盆地的复合型盆地。

从晋宁运动前震旦系基地褶皱回返,使扬子板块从地槽转向地台发展,直到喜山运动盆地定型,共经历了9 期构造运动,但对盆地构造、沉积地层发展演化有明显影响的有4 期:一是加里东期,形成加里东期乐山~龙女寺古隆起;二是东吴期,拉张断裂活动,引发玄武岩喷发(峨嵋山玄武岩厚达1500m);三是印支期,形成印支期泸州、开江、天井山古隆起,且具盆地雏形;四是喜山期,盆地全面褶皱定型。

纵观盆地的发展,受欧亚、太平洋、印度板块活动的影响,盆地应力场的变化经历了古生代拉张为主,中生代三叠纪反转(由拉张向挤压过渡),中生代侏罗纪以来的挤压过程。

这一拉张-过渡反转-压挤的地应力场,控制了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保存与破坏以及晚期成藏的全过程,尤其对复合型盆地更为明显。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天然气地化特征分析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天然气地化特征分析
天 然 气 勘 探 与 开 发
2 1 年 4月出版 01
四川盆 地 上 二 叠统 天 然气 地 化 特 征 分 析
唐 涤 万茂霞 郑 平 施雨华 张 敏
(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 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摘 要
应用天然气地球化学基本理论 ,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天然气的地球化学 特征进行 了分析。天然气地 对
有分布 , 各个气藏之间 , 同构造不 同层段之间 , 可能存在不 同成 因类型 的天然气 。总体上 , 甚至 都 四川盆地 上二叠 统长兴组天然气 以高~过成熟的腐殖来源的煤型气 为主 , 分气藏具有混合气特征 , 部 部分具 有油型气特 征, 与下二
叠统的天然气组分特征和同位素特征较相似 , 可能有下二叠统 的贡献 。反映出上二叠统 天然气主要 源于二叠系本
2 .8s一一 6 1‰之间 , 26o / o 3 .2 二叠 系储层 沥青规则 甾烷组成与 下三叠统飞仙关 组落 在同一 区域 , 明其储层 有机质 表 有着相似的母 质来 源 , 储层沥青和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基本上展示了干酪根 >沥青 质 >非烃 >芳烃 >饱和烃 的分
布特征 。可见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长兴组天然气来源复杂 , 具有多 种成 因类 型, 高熟 到过熟 、 油型气到煤系气都 从 从
0 0 mD 一 . m 内 。 .1 01 D
胶结物 含量之 间呈现 出反 比的 变化趋 势 ( 8 。 图 )
发生 倒转 的现 象 。展 示 两个 产层 的天然 气碳 同位素 既存 在相 似 之处 又有 一定 差 异 的天然气 碳 同位素特 征 。 出现腐殖 型 来 源 的高 熟 煤 系 气 、 泥型 来 源 的 腐
特 征看 , 然 甲烷 、 烷 碳 同位 素 发 生 了倒 转 (8 虽 乙 ” C >8 C ) 但并 未见 8 C >8 C 1 埒 , ” 2 " 的倒 转 现象 , 因

教案中我国不同地域天然气利用现状对比分析

教案中我国不同地域天然气利用现状对比分析

教案中我国不同地域天然气利用现状对比分析。

一、天然气资源分布情况我国天然气储量众所周知很高,但其分布却不均衡。

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是我国天然气主要的产区,而东南、华北和华南地区整体天然气资源严重不足。

对于拥有丰富天然气储量的地区来说,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具有巨大的潜力。

而对于缺乏天然气资源的地区,不得不采取节能节电政策,或者引进外来的能源。

二、各省、市、自治区天然气利用情况(一)东北地区东北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气产区之一,拥有我国最大的气田——长庆气田。

因此,东北地区在天然气的利用方面具有巨大优势。

目前,东北主要利用天然气发电,这也是当地天然气利用的主要领域。

此外,还有天然气锅炉和城市天然气管道储气等方面的应用。

(二)西北地区西北地区也是我国的天然气产区之一,虽然其储量不如东北,但依然居于全国前列。

目前,西北地区的天然气主要利用领域是供热、工业和运输。

其中,供热领域的天然气利用占比最大,而工业和运输领域因其特殊性,天然气的利用也很广泛。

(三)华北地区华北地区整体天然气储量较少,主要来自国内天然气管道的走向,如西气东输线。

因此,华北地区主要依靠外来天然气进行供应。

目前,华北地区的天然气主要应用领域是城市燃气、工业燃烧和民用燃气。

其中,城市燃气占比较大,民用燃气也在逐渐普及。

(四)华南地区华南地区天然气储量很少,主要依靠国内天然气管道的输送。

目前,华南地区主要利用天然气的领域是城市燃气和工业燃烧。

尤其是城市燃气在华南地区应用得非常广泛,是其天然气利用中的主角。

(五)华东地区华东地区整体天然气储量很少,主要仰仗西气东输管道进口。

目前,华东地区的天然气应用主要集中在城市燃气和工业燃烧两个领域。

但相比于其他地区,华东地区的天然气利用能力较低。

(六)西南地区西南地区的天然气储量很高,主要来自四川盆地和陕南地区。

在天然气利用领域,西南地区主要依靠地方的建设和天然气管道的建设。

目前,西南地区的天然气主要应用于城市燃气、工业燃烧和电力。

中国主要能源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中国主要能源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中国主要能源资源的分布与利用中国是世界上资源分布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探讨中国主要能源资源的分布与利用情况。

一、煤炭资源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煤炭资源分布广泛。

主要产煤省份有山西、内蒙古、河南、陕西等地。

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广泛用于发电、煤化工、冶金等领域。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加大对清洁煤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减少煤炭开采和燃烧带来的环境问题。

二、石油资源中国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

主要产油省份有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新疆以及四川等地。

石油在中国的能源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广泛用于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领域。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需求量不断增加,中国政府鼓励节能减排,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三、天然气资源中国的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包括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等。

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逐渐被重视,对中国能源结构的调整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中国政府积极引进国外技术和投资,加大对天然气勘探和开发的力度,以提高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四、水能资源中国是拥有丰富水能资源的国家,水电是中国主要的清洁能源之一。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如三峡水电站、长江水电站等。

中国政府大力发展水力发电,推动水电资源的高效利用,以替代传统的煤电等能源形式,以减少能源对环境的影响。

五、核能资源中国的核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如辽宁、吉林等省份。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核能发展,积极推动核电站的建设。

核能作为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对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政府加强核能安全管理,提高核能技术水平,以确保核能的安全利用。

六、可再生能源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包括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新能源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的比重逐渐增加,对于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分布及利用
四川盆地是中国大型富含天然气盆地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期构造叠合盆地。

盆地经历了两大构造沉积旋回,即震旦纪—中三叠世被动大陆边缘构造演化阶段和晚三叠世—始新世前陆盆地及拗陷演化阶段,沉积了巨厚的震旦纪—中三叠世海相碳酸盐岩(4~7 km) 、晚三叠世早期海陆过渡相(300~400 m) 和晚三叠世中期—始新世陆相碎屑岩(2~5 km) 。

四川盆地纵向上发育了中生界陆相成藏系统、上古生界海相成藏系统及下古生界海相成藏系统三大成藏系统,有效勘探面积约18 ×104 km2 。

四川盆地的大规模勘探始于1953 年[ 1 ] ,相继发现了威远、大池干、罗家寨等大中型气田,建成了中国第一个产能超过100 ×108 m3 的天然气生产基地。

2001年以来,又先后发现了普光、广安、合川和新场等大型气田,据统计,2002 —2008 年,年平均探明天然气储量均超过1000 ×108 m3 ,形成了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又一个高峰期。

基本明确了震旦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等主要含气层系,形成了川东、川西、川南和川中4 个含气区[ 223 ] 。

近10 年来,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的迅速发展主要表现为: ①探明天然气储量快速增长; ②天然气年产量不断增加; ③发现了一批大型、特大型气田; ④勘探向深层超深层及新领域不断拓展。

随着“川气东送”工程的建成投产,四川盆地天然气工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大中型气田分布特征截至2008 年底,国土资源部矿产储量委员会公布。

图1 四川盆地油气田分布简图
四川盆地已发现125 个天然气田(图1) ,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72251.02 ×108 m3。

其中,探明储量大于300×108m3的大型气田有14 个,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25431.26×108 m3 ,大型气田探明储量占盆地天然气总探明储的72.18 %;探明储量(100~300)×108 m3的中型气田有13 个,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5491.42×108m3 ,中型气田探明储量占盆地天然气总探明储量的14.18 %。

大中型气田累计天然气探明储量150921.68×108m3 ,占盆地天然气总探明储量的87.16 %
图2 四川盆地油气分布剖面
1 裂缝性气藏;
2 溶蚀缝洞性气藏;
3 孔隙性气藏;
4 油藏;
5 克拉通下部层系;
6 克拉通上部层系;
7 前陆层系
根据四川盆地的构造演化特征, 可将沉积盖层分为克拉通下部层系、克拉通上部层系及前陆盆地层(图2) , 各层系油气分布有明显差异。

天然气藏在克拉通下部层系、上部层系和前陆层系等3 大构造层系中均有分布, 但绝大多数分布于克拉通上部层系和前陆盆地中。

四川盆地天然气分布区块
(1) 四川盆地经历多期次的构造运动, 沉积层系相对完整, 生、储层系多, 储层与气藏类型多样。

已发现的天然气藏在克拉通下部层系、上部层系和前陆层系等3 大构造层系中均有分布, 但主要在以克拉通上部层系和前陆盆地层系中。

(2) 克拉通下部层系油气分布主要受古隆起控制, 克拉通上部层系气藏分布主要受古隆起和海槽控制, 前陆盆地油气分布主要受冲断带、前渊和前缘隆起控制。

(3) 乐山- 龙女寺加里东古隆起、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滩、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气藏、川东地区石炭系、蜀南嘉陵江组、米仓山前缘、川中—川西地区上三叠统、侏罗系浅层气、大巴山前陆盆地等9 大领域是近期研究和勘探的重点。

地层层位分布特征
四川盆地的天然气资源量主要分布在2000~3500m的中深层中, 约占41%,其次为3500~4500m之间的深层,约占31%;小于2000m的浅层和大于4500m的超深层中天然气资源约各占14%。

主要分布层系为侏罗系—震旦系,共12个层组,地质资源量最大且在(8000~10000)×108m3左右的3个层系分别是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上三叠统和石炭系,分别约占全盆地总资源量的19%、17%和15%, 3层合计约占51% ,即全盆地天然气资源量的一半分布在这3个层组中。

资源量在( 4000~6000)×108m3左右的层系依次是侏罗系(12%)、下二叠统(9%)、上二叠统(8%)和下三叠统嘉陵江组(8%)。

天然气资源量最少的层系是下古生界和震旦系, 各层系资源量在( 1000~2000)×108m3左右, 所占比例仅有2%~3%。

四川盆地天然气消费利用情况
目前四川盆地天然气的消费市场包括四川省、重庆市和云南省的云天化与贵州省的赤天化,以及湖南、湖北的部分用户。

四川省除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攀枝花市外,共有138 多个县(市)使用了天然气,县(市)气化率达到了84%。

2005 年,川渝云贵地区市场天然气消耗量为140×108m3以上,其中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销售天然气112×108m3,市场占有率为80%。

天然气在川渝地区的利用范围遍及化肥、化工、冶金、电子、建材、发电、商业和民用等各个领域,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天然气消费结构中,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肥、化工、甲醇等企业用气比例较高,2005 年西南油气田公司化肥用户用气量占销售总量的33.8%,其中年产30 万吨合成氨以上的大化肥厂用气占76%左右,其它中、小化肥厂用气占24%左右。

作为工业燃料,在冶金、电子、建材、发电等行业也大量使用天然气。

如建材行业,使用天然气不仅能提升产品质量,而且符合国家的环保
政策,因此,近年来四川盆地建材行业用气量大幅度增加,在四川夹江、威远一带已形成了较大规模的陶瓷生产基地。

在民用燃料方面,CNG 和城市居民用气发展较快。

目前,四川盆地已建CNG 加气站200余座,拥有CNG 汽车4 万余辆。

由于使用天然气能有效地改善城市能源结构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有利保护大气环境,盆地内城市民用气发展较快。

目前,盆地内绝大部分的县及县以上的城市已用上了天然气。

参考文献:
[1] 张健,张奇. 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历史回顾及展望[J ] . 天然气工业,2002 ,22 (增刊1) :327.
[2] 马永生,蔡勋育,赵培荣,罗毅,张学丰. 四川盆地大中型天然气田分布特征与勘探方向.石油学报 2010年5月第31卷第3期
[3] 张廷山, 王顺玉, 陈晓慧, 黄世伟.天然气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状况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思考 .天然
气地球科学报 2005年2月第16卷第1 期
[4] 戴金星,陈践发,钟宁宁,等. 中国大气田及其气源[M] .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5] 马永生,蔡勋育,李国雄. 四川盆地普光大型气藏基本特征及成藏富集规律[J ] . 地质学报,2005 ,79 (6) :85828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