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分布及利用精编

合集下载

四川盆地天然气分布规律与有利勘探领域_1

四川盆地天然气分布规律与有利勘探领域_1

天然气地质学收稿日期:2005-06-12;修回日期:2005-06-29.作者简介:魏国齐(1964-),男,河北乐亭人,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地质研究.E -mail :w eigq @petrochina .com .cn .四川盆地天然气分布规律与有利勘探领域魏国齐1,刘德来2,张 林1,杨 威1,金 惠1,吴世祥1,沈珏红1(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河北廊坊065007; 2.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北京100000)摘要:四川盆地经历了克拉通盆地和前陆盆地2个演化阶段,天然气资源丰富、分布范围广,烃源岩和储层层系多、气藏类型多。

根据四川盆地的构造演化特征,将其储盖组合分为克拉通下部层系、克拉通上部层系及前陆盆地层系。

指出天然气藏在这3大构造层系中均有分布,但绝大多数分布于克拉通上部层系和前陆盆地层系中;克拉通下部层系天然气分布主要受乐山-龙女寺古隆起控制,克拉通上部层系气藏分布主要受开江-梁平、泸州-开江古隆起和环海槽分布的有利相带所控制,前陆盆地层系油气藏分布主要受冲断带、前渊和前缘隆起控制。

通过分析,认为乐山-龙女寺古隆起、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滩、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川东地区石炭系、蜀南嘉陵江组、米仓山前缘、川中-川西地区上三叠统、侏罗系浅层、大巴山前陆盆地等9大领域是近期勘探和研究的重点。

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和勘探工作建议。

关键词:富集规律;勘探领域;天然气分布;四川盆地中图分类号:TE 1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926(2005)04-0437-061 概述四川盆地面积为18×104km 2,“三次资评”结果指出盆地天然气总资源量53477.4×108m 3,截止2004年底,钻获气田100多个,含气构造近70个,探明储量8750×108m 3。

天然气在川东高陡褶区、川南低陡褶区、川西南低陡褶区、川中平缓褶区和川西坳陷低陡褶区等5大区块均有分布,其中川东地区获气最多,探明储量4230.7×108m 3,其次为川西北地区。

四川盆地页岩气富集规律

四川盆地页岩气富集规律

四川盆地页岩气富集规律一、引言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页岩气资源基地之一,其丰富的页岩气储量备受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四川盆地的页岩气资源特征和富集规律,本文针对该领域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二、页岩气基本概念页岩气是一种深层非常规天然气,是指分布在页岩地层中的天然气。

页岩气的开发具有投资大、技术难度高、环境污染等特点。

三、四川盆地页岩气特征四川盆地页岩气主要分布在下古生界龙门山组、侏罗系下段泸州组和尺口组等地层中,以泸州组为主力地层。

该地层具有厚度大、含气量高、孔隙度小、渗透率低等特点,属于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紧致性地层。

四、影响因素1. 地质构造:四川盆地是我国的油气勘探重点区域之一,受到多次构造整合和调整,形成了复杂的地质构造,对页岩气富集有一定影响。

2. 页岩物质特性:四川盆地的页岩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良好的岩石完整性等特点,这些特性对其成熟度和富集程度具有一定影响。

3. 地层压力:地层压力是影响页岩气释放和流动的重要因素,其中自生压力和应力状态对页岩气释放和储集都有一定的影响。

五、页岩气富集规律页岩气在地质构造特征、页岩物质特性和地层压力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富集规律。

结合四川盆地的具体地质条件,可归纳为以下数个方面。

1. 地质构造对页岩气储集的影响:四川盆地中存在各类构造,包括古隆起、波浪凹陷等,这些构造对页岩气的储集和分布具有明显的影响。

2. 页岩物质特性对页岩气富集的影响:四川盆地页岩有机质含量高,成熟度较高,厚度大,这些地质特性为页岩气的富集提供了基础。

3. 地层压力对页岩气富集的影响:页岩气的释放和储集往往与地层压力密切相关。

如四川盆地区域内岩层压力较大,对页岩气富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六、结论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页岩气资源基地之一,其页岩气富集规律主要受到地质构造、页岩物质特性和地层压力等方面的影响。

深入了解这些影响因素是进一步挖掘四川盆地页岩气潜力的前提,同时也为其他地区的页岩气资源开发提供了借鉴意义。

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四川盆地是一个油气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在中国的油气勘探开发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随着勘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四川盆地油气资源的开发程度也进一步提高。

本文将对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行探讨。

一、地质条件及油气储藏分布四川盆地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主要油气产地之一,包括巴中地区、遂宁市及其周边地区、南充市等地,在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四川南部的泸州、宜宾、广安等地。

四川盆地的地质条件对于油气的形成和储存至关重要,其主要石油资源类型有古隆起油藏、断块油藏、生物质油气藏、致密油、页岩气。

古隆起油藏主要分布于川东北地区,包括内江-宜宾地区、北川地区、武胜地区等,其原油常为高芳烃和低硫低钠油。

断块油藏主要分布于四川西部的龙门山断裂带,原油常为高腐质烃和高硫氨基酸油。

生物质油气藏分布在向家坝地区和东南部的花溪地区,常为低成岩、低演化的原油。

至于致密油和页岩气,则主要分布在四川南部,包括宜宾、广安、遂宁等地,这些类型的油气储藏对于勘探开发技术和方法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勘探技术发展简述四川盆地的油田勘探始于20世纪50年代,由于其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划分困难和测试手段不完全等原因,一直难以实现高效的勘探开发。

然而随着地面物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如地震勘探、地电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测井技术等的引入,四川盆地地下油气资源逐渐被揭示。

其中最为先进的是地震勘探技术。

地震勘探是一种检测地下地质构造及勘探对象层位的一种技术,在四川盆地的油气勘探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利用波阻抗差异的反射、折射和衍射规律,确定藏层空间分布及其物性,从而达到探明油气储藏地质体系的目的。

此外,地震技术还可以用于检测油气储层散布分布、烃源岩分布和断层构造,对油气勘探的精度和成功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除了地震勘探,四川盆地油气勘探中还涉及到了地电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和测井技术等方面的应用。

通过这些多维度的勘探技术应用,可以高效准确地揭示油气勘探中所需的层位、圈闭型式以及烃源岩等藏层蕴藏情况。

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形成分布、资源潜力及勘探发现

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形成分布、资源潜力及勘探发现

1、天然气储量丰富:根据初步勘探结果,震旦系—寒武系气田的天然气储量 超过1万亿立方米,是我国最重要的天然气储量之一。
2、产量稳定:该气田的天然气产量较为稳定,单井日产一般在10万至30立方 米之间,能够持续、稳定地供应市场。
3、开发成本低:由于该气田的储量和规模较大,开发成本相对较低,具有较 高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优势。
4、市场前景广阔: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天然气 市场需求不断增长。震旦系—寒武系气田的优质天然气产品在市场上有广阔的 应用前景。
三、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特 大型气田的勘探发现

震旦系—寒武系气田的勘探发现经历了多个阶段。在早期,由于地质勘探技术 和手段的限制,对该气田的认识和发现并不充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勘探工作 的深入,对该气田的储量和分布特点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已探明储量和规模不 断扩大,同时勘探类型也更加多样化。
4、加强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勘探技术和 经验,提高我国在天然气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谢谢观看
近年来,随着三维地震勘探、数值模拟等技术的应用,对该气田的勘探发现进 入了新的阶段。这些技术的应用为气田的精细勘探和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工程实践方面,也涌现出了许多新方法和新技术,提高了勘探效率和准确性。
四、结论
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是我国最重要的天然气资源基地之一,具 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和开发前景。本次演示从气田的形成分布、资源潜力、勘探 发现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通过了解该气田的地质背景、分布特征、资源潜 力和勘探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认识到该气田的重要性和资源价值。为了更 好地开发和利用该气田的资源潜力,未来的勘探和开发方向应注重以下几个方 面:
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形 成分布、资源潜力及勘探发现

四川盆地高含H2S天然气的分布与TSR成因证据

四川盆地高含H2S天然气的分布与TSR成因证据

四川盆地高含H2S天然气的分布与TSR成因证据朱光有;张水昌;梁英波;马永生;郭彤楼;周国源【期刊名称】《地质学报》【年(卷),期】2006(80)8【摘要】四川盆地是中国高含硫化氢天然气分布最集中的地区,目前已在震旦系(威远气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罗家寨、普光、渡口河、铁山坡、七里北)、嘉陵江组(卧龙河)和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磨溪、中坝)发现了近10个高含硫化氢的大中型气田(藏),探明储量5000×108 m3.这些高含硫化氢气藏普遍经历过较大的埋深过程(储层经历过较高温度),储层上下或储层中间均发育有膏质岩类,且气源充足,具备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hermochemical Sulfate Reduction,TSR)发生的物质基础和热动力条件.从气藏地质特征以及天然气组成和碳、硫同位素等方面的证据表明,四川盆地中、下三叠统和震旦系气藏的硫化氢属于TSR成因.而且TSR对烃类的大量选择性消耗一方面导致天然气干燥系数增大,另一方面导致气藏充满度降低,气藏压力系数变小.【总页数】11页(P1208-1218)【作者】朱光有;张水昌;梁英波;马永生;郭彤楼;周国源【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昆明,650200;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昆明,650200;中国石油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地质服务公司化验室,重庆,40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相关文献】1.普光气田高含H2S天然气中硫含量及临界析出压力测定 [J], 彭松;姜贻伟;宿亚仙;姜淑霞;刘建仪2.高含H2S天然气工艺管线带压r改造项目安全技术措施及应急管理的应用 [J], 于海松3.川东北飞仙关组高含H2S气藏特征与TSR对烃类的消耗作用 [J], 朱光有;张水昌;梁英波;马永生;周国源;戴金星4.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TSR效应及气源启示 [J], 帅燕华;张水昌;胡国艺;李伟;王铜山;秦胜飞5.TSR烃类化学损耗评价:Ⅱ四川盆地含硫化氢天然气藏TSR烃类损耗程度 [J], 袁玉松;郝运轻;刘全有;高键;张守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天然气资源量区域主要分布

我国天然气资源量区域主要分布

我国天然气资源量区域主要分布
我国天然气资源量区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中西盆地。

同时,我国还具有主要富集于华北地区非常规的煤层气远景资源。

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勘探,成果已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它表明,在我国 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 300 多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下,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专家预测,资源总量可达 40 - 60 多万亿立方米,是一个天然气资源大国。

勘探领域广阔,潜力巨大,前景十分美好。

近几年,祖国的东南西北中天然气勘探喜讯频传,初步为我们描绘出了 21 世纪天然气发展的轮廓。

东,就是东海盆地。

那里已经喷射出天然气的曙光;
南,就是莺歌海-琼东南及云贵地区。

那里也已展现出大气区的雄姿;
西,就是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吐哈盆地、准噶尔盆地和青海的柴达木盆地。

在那古丝绸之路的西端,石油、天然气会战的鼓声越擂越响。

它们不但将成为我国石油战略接替的重要地区,而且天然气之火也已熊熊燃起,燎原之势不可阻挡;
北,就是东北华北的广大地区。

在那里有着众多的大油田、老油田,它们在未来高科技的推动下,不但要保持油气稳产,还将有可能攀登新的高峰;
中,就是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的天然气勘探战场越扩越大,探明储量年年剧增,开发工程正在展开。

四川盆地是我国天然气生产的主力地区,最近又有新的发现,大的突破,天然气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再上一个新台阶。

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

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

结论
丰富,为页岩气的开采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温度和压力条件适宜,含气性好, 封盖条件优越,以及良好的水文地质和基础设施等条件进一步提高了四川盆地页 岩气成藏的潜力。
结论
然而,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该地区的陆相页岩虽然 含气性较高,但储层厚度较薄,且横向变化大,给开采带来一定难度。此外,海 相页岩虽然生气潜力较大,但成熟度较低,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地质演化才能形 成可供开采的页岩气资源。
三、结论
藏提供了良好的地质环境。但是,针对不同地区的具体条件,仍需进一步深 入研究,为页岩气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四、展望
四、展望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页岩气作为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备受。 四川盆地作为我国页岩气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未来的研究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 方面:
四、展望
1、深入开展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机理研究,探究地质条件对页岩气形成和储 集的影响机制;
结论
针对这些不足,今后应加强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规律的研究,提高勘探和开 采技术水平,以充分挖掘该地区丰富的页岩气资源。同时,应重视环境保护和可 持续发展,合理规划和利用资源,推动页岩气开发的绿色发展。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页岩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日益受到全球。我国对页岩气的勘探和 开发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四川盆地作为我国页岩气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其页岩 气成藏地质条件备受。本次演示将围绕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展开分析, 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四川盆地的地理和历史背景
一、四川盆地的地理和历史背景
四川盆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处四川省和重庆市,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和天 然气产区。盆地内地形复杂,山脉、丘陵和高原等地貌交错分布。四川盆地的形 成始于2亿年前的三叠纪,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和沉积作用,形成了丰富的油气 资源。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天然气地化特征分析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天然气地化特征分析
天 然 气 勘 探 与 开 发
2 1 年 4月出版 01
四川盆 地 上 二 叠统 天 然气 地 化 特 征 分 析
唐 涤 万茂霞 郑 平 施雨华 张 敏
(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 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摘 要
应用天然气地球化学基本理论 ,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天然气的地球化学 特征进行 了分析。天然气地 对
有分布 , 各个气藏之间 , 同构造不 同层段之间 , 可能存在不 同成 因类型 的天然气 。总体上 , 甚至 都 四川盆地 上二叠 统长兴组天然气 以高~过成熟的腐殖来源的煤型气 为主 , 分气藏具有混合气特征 , 部 部分具 有油型气特 征, 与下二
叠统的天然气组分特征和同位素特征较相似 , 可能有下二叠统 的贡献 。反映出上二叠统 天然气主要 源于二叠系本
2 .8s一一 6 1‰之间 , 26o / o 3 .2 二叠 系储层 沥青规则 甾烷组成与 下三叠统飞仙关 组落 在同一 区域 , 明其储层 有机质 表 有着相似的母 质来 源 , 储层沥青和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基本上展示了干酪根 >沥青 质 >非烃 >芳烃 >饱和烃 的分
布特征 。可见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长兴组天然气来源复杂 , 具有多 种成 因类 型, 高熟 到过熟 、 油型气到煤系气都 从 从
0 0 mD 一 . m 内 。 .1 01 D
胶结物 含量之 间呈现 出反 比的 变化趋 势 ( 8 。 图 )
发生 倒转 的现 象 。展 示 两个 产层 的天然 气碳 同位素 既存 在相 似 之处 又有 一定 差 异 的天然气 碳 同位素特 征 。 出现腐殖 型 来 源 的高 熟 煤 系 气 、 泥型 来 源 的 腐
特 征看 , 然 甲烷 、 烷 碳 同位 素 发 生 了倒 转 (8 虽 乙 ” C >8 C ) 但并 未见 8 C >8 C 1 埒 , ” 2 " 的倒 转 现象 , 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分布及利用
四川盆地是中国大型富含天然气盆地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期构造叠合盆地。

盆地经历了两大构造沉积旋回,即震旦纪—中三叠世被动大陆边缘构造演化阶段和晚三叠世—始新世前陆盆地及拗陷演化阶段,沉积了巨厚的震旦纪—中三叠世海相碳酸盐岩(4~7 km) 、晚三叠世早期海陆过渡相(300~400 m) 和晚三叠世中期—始新世陆相碎屑岩(2~5 km) 。

四川盆地纵向上发育了中生界陆相成藏系统、上古生界海相成藏系统及下古生界海相成藏系统三大成藏系统,有效勘探面积约18 ×104 km2 。

四川盆地的大规模勘探始于1953 年[ 1 ] ,相继发现了威远、大池干、罗家寨等大中型气田,建成了中国第一个产能超过100 ×108 m3 的天然气生产基地。

2001年以来,又先后发现了普光、广安、合川和新场等大型气田,据统计,2002 —2008 年,年平均探明天然气储量均超过1000 ×108 m3 ,形成了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又一个高峰期。

基本明确了震旦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等主要含气层系,形成了川东、川西、川南和川中4 个含气区[ 223 ] 。

近10 年来,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的迅速发展主要表现为: ①探明天然气储量快速增长; ②天然气年产量不断增加; ③发现了一批大型、特大型气田; ④勘探向深层超深层及新领域不断拓展。

随着“川气东送”工程的建成投产,四川盆地天然气工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大中型气田分布特征截至2008 年底,国土资源部矿产储量委员会公布。

图1 四川盆地油气田分布简图
四川盆地已发现125 个天然气田(图1) ,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72251.02 ×108 m3。

其中,探明储量大于300×108m3的大型气田有14 个,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25431.26×108 m3 ,大型气田探明储量占盆地天然气总探明储的72.18 %;探明储量(100~300)×108 m3的中型气田有13 个,累计探
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5491.42×108m3 ,中型气田探明储量占盆地天然气总探明储量的14.18 %。

大中型气田累计天然气探明储量150921.68×108m3 ,占盆地天然气总探明储量的87.16 %
图2 四川盆地油气分布剖面
1 裂缝性气藏;
2 溶蚀缝洞性气藏;
3 孔隙性气藏;
4 油藏;
5 克拉通下部层系;
6 克拉通上部层系;
7 前陆层系
根据四川盆地的构造演化特征, 可将沉积盖层分为克拉通下部层系、克拉通上部层系及前陆盆地层(图2) , 各层系油气分布有明显差异。

天然气藏在克拉通下部层系、上部层系和前陆层系等3 大构造层系中均有分布, 但绝大多数分布于克拉通上部层系和前陆盆地中。

四川盆地天然气分布区块
(1) 四川盆地经历多期次的构造运动, 沉积层系相对完整, 生、储层系多, 储层与气藏类型多样。

已发现的天然气藏在克拉通下部层系、上部层系和前陆层系等3 大构造层系中均有分布, 但主要在以克拉通上部层系和前陆盆地层系中。

(2) 克拉通下部层系油气分布主要受古隆起控制, 克拉通上部层系气藏分布主要受古隆起和海槽控制, 前陆盆地油气分布主要受冲断带、前渊和前缘隆起控制。

(3) 乐山- 龙女寺加里东古隆起、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滩、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气藏、川东地区石炭系、蜀南嘉陵江组、米仓山前缘、川中—川西地区上三叠统、侏罗系浅层气、大巴山前陆盆地等9 大领域是近期研究和勘探的重点。

地层层位分布特征
四川盆地的天然气资源量主要分布在2000~3500m的中深层中, 约占41%,其次为3500~4500m之间的深层,约占31%;小于2000m的浅层和大于4500m的超深层中天然气资源约各占14%。

主要分布层系为侏罗系—震旦系,共12个层组,地质资源量最大且在(8000~10000)×108m3左右的3个层系分别是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上三叠统和石炭系,分别约占全盆地总资源量的19%、17%和15%, 3层合计约占51% ,即全盆地天然气资源量的一半分布在这3个层组中。

资源量在( 4000~6000)×108m3左右的层系依次是侏罗系(12%)、下二叠统(9%)、上二叠统(8%)和下三叠统嘉陵江组(8%)。

天然气资源量最少的层系是下古生界和震旦系, 各层系资源量在( 1000~2000)×108m3左右, 所占比例仅有2%~3%。

四川盆地天然气消费利用情况
目前四川盆地天然气的消费市场包括四川省、重庆市和云南省的云天化与贵州省的赤天化,以及湖南、湖北的部分用户。

四川省除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攀枝花市外,共有138 多个县(市)使用了天然气,县(市)气化率达到了84%。

2005 年,川渝云贵地区市场天然气消耗量为140×108m3以上,其中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销售天然气112×108m3,市场占有率为80%。

天然气在川渝地区的利用范围遍及化肥、化工、冶金、电子、建材、发电、商业和民用等各个领域,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天然气消费结构中,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肥、化工、甲醇等企业用气比例较高,2005 年西南油气田公司化肥用户用气量占销售总量的33.8%,其中年产30 万吨合成氨以上的大化肥
厂用气占76%左右,其它中、小化肥厂用气占24%左右。

作为工业燃料,在冶金、电子、建材、发电等行业也大量使用天然气。

如建材行业,使用天然气不仅能提升产品质量,而且符合国家的环保政策,因此,近年来四川盆地建材行业用气量大幅度增加,在四川夹江、威远一带已形成了较大规模的陶瓷生产基地。

在民用燃料方面,CNG 和城市居民用气发展较快。

目前,四川盆地已建CNG 加气站200余座,拥有CNG 汽车4 万余辆。

由于使用天然气能有效地改善城市能源结构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有利保护大气环境,盆地内城市民用气发展较快。

目前,盆地内绝大部分的县及县以上的城市已用上了天然气。

参考文献:
[1] 张健,张奇. 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历史回顾及展望[J ] . 天然气工业,2002 ,22 (增刊1) :327.
[2] 马永生,蔡勋育,赵培荣,罗毅,张学丰. 四川盆地大中型天然气田分布特征与勘探方向.石油学报 2010年5月第31卷第3期
[3] 张廷山, 王顺玉, 陈晓慧, 黄世伟.天然气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状况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思考 .天然
气地球科学报 2005年2月第16卷第1 期
[4] 戴金星,陈践发,钟宁宁,等. 中国大气田及其气源[M] .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5] 马永生,蔡勋育,李国雄. 四川盆地普光大型气藏基本特征及成藏富集规律[J ] . 地质学报,2005 ,79 (6) :85828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