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垩纪古生物地质历史
地质年代的划分及生命的演化历程

地质年代的划分地质年代开始于前寒武纪。
前寒武纪占地球历史的88%,结束于5.44亿年前。
地质学家又把前寒武纪以后到现在的时间划分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三个单元。
古生代就是指远古早期有生命的时代,许多生活在古生代的动物都没有脊椎,也就是无脊椎动物。
人们常常称中生代为恐龙时代,其实恐龙只是中生代众多生物中的一种,哺乳动物就是在中生代开始进化的。
地球最近的代是新生代,它开始于6500万年前并持续到现在,新生代也叫哺乳动物时代,我们人类就生活在新生代。
每个代又被划分为几个纪,例如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你可能很好奇这些纪的名字从哪里来的?它们的名字大多来自地质学家第一次发现这个地质年代的岩石和化石的地方。
●地质年代地球从形成、演化发展46亿年来,留下了一部内容丰富的大自然的巨大史册,这就是各时代的地层。
地质年代的划分是研究地球演化、了解各处地层所经历的时间和变化的前提。
1881年,国际地质学会正式通过了至今通用的地层划分表,以后又不断进行修订、完善,形成了一张系统完整的地质年代表。
地质学家常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法和古生物学两种方法来划分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
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的地层或岩石的年代,是地层或岩石的真实年龄,称为绝对地质年代;用古生物学方法测定的年代,只反映地层的早晚顺序和先后阶段,不说明具体时间,称为相对地质年代。
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就能更准确地反映地壳的演变历史。
地质学家把地层分为六个阶段:即远太古代、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其中远太古代、太古代和元古代为地球的发展初期阶段,距今时间最远,经历时间也最长,当时的生物仅处于发生和孕育时期。
进入古生代时,海洋里的生物已经相当多了,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都开始由低级向高级阶段进化。
到了中生代和新生代,像恐龙、始祖鸟、鱼龙、古象等大型动物相继出现,地球生物界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为了深入揭示各地质年代中地层和生物界的特征,地质学家又在“代”的下面划分出许多次一级的地质时代。
不同地层地质年代与相应动物的关系

不同地层地质年代与相应动物的关系1. 古生物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统称为古生物。
古今生物的时间界线一般以全新世(一万年左右)为界。
2. 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的遗体、生命活动的遗迹、以及生物成因的残留有机物分子。
因此,化石必须具有一定的生物特征、必须保存在地史时期形成的岩层中。
========================================================不同地层地质年代与相应动物的关系1.太古宙仅见原始的显微生物遗迹、藻类、菌类,如在南非发现的巴伯顿古球菌(南非翁弗瓦赫特群巴伯顿绿岩带中的炭质燧石中所发现)和在西澳大利亚瓦拉乌纳群微化石——丝状,似菌落放射丝状的集合体,及单细胞球状体,其年龄为35亿年。
近年在格陵兰变质岩中发现有机炭微结构(38亿年)是最早的生命记录。
太古宙岩石大都经历了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变化,均属于变质岩,且变质程度较深。
顶界为2500Ma。
2.元古宙元古宙岩石变质程度相对太古宙要轻微得多。
在新元古纪地层中出现了未变质的或轻微变质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
顶界年龄值为543 Ma,底界年龄值为2500 Ma。
元古宙的生物,早期以大量藻类为特征,晚期出现了海绵、放射虫、水母、节肢动物、环节动物等,生物也更加多样化了。
例如:8亿年前的淮南动物群,6.8亿年前的埃迪卡拉动物群。
3.前寒武纪地史小结寒武纪大约开始于距今543Ma前。
距今3800 Ma——到距今543 Ma的前寒武纪这段漫长的地质史,称作为前寒武纪(为非正式地质年代单位)。
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地层记录相应地称为前寒武系,其中富含金属和稀有金属等多种矿产。
由于前寒武纪地层形成的时间久远,经历了多次的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的影响。
所以,其内部的时代划分、命名和分界时限,长期存在着争论。
现基本公认:距今2500Ma作为太古代和元古代的分界。
4.寒武纪是英国威尔士的拉丁文名称,此地研究寒武纪地层最早,在我国寒武纪大部分为海洋环境,大多数地区都是海相地层。
白垩纪生物主要特征

白垩纪生物主要特征
白垩纪,中文名古士林纪,又称灰垩纪,是地质时代的象征,是指从大约135~66亿
年前的某一化石组之间的历史。
白垩纪通常指地质时期和古生物研究中的一个主要时代,
也指地球古生物演化史上的一段经历。
白垩纪植物包括单子叶植物,双子叶生物,被子植物,和一些前典型的苔藓。
海洋里
的生物可以分为腔肠动物,硅甲纲动物,以及远古的古老的甲壳动物。
白垩纪是一个十分
重要的古生物演化历史,地质条件促成了植物和动物的活动。
距今最近的白垩系,为罗贝研究所尼布利奇系,当年全球大量落山石灰岩,和Vlamertinghe炮兵院系统两端,这一时期的植物萌发一片,碳酸-铁碳酸钙盐覆盖于地板上,海洋也得以深入大片陆地,填补比以往更加丰满的动植物图景。
海藻几乎遍及了大洋,这一时期的海藻呈现出最闪耀的一面,数量庞大的橄榄状、斑点状贝壳拥挤其间,它们干
枯的秽屑漫山遍野,形成胭脂砂、灰岩等岩矿。
海洋里的生物主要有析放动物和胶冻动物。
析放动物常见的有离轴心类、车轴类、石
贝壳和石珊瑚。
胶冻动物主要有变形虫、腔肠动物、以及甲壳类动物。
植物上,有着储存
食物为淀粉和油类的双子叶植物,厚根可以伸出土壤表层的被子植物,大群生长在岩石上
的苔藓植物,还有相对简单的单子叶植物。
白垩纪是一个古生物演化极为活跃的时代,它为下一个时代埋下了宝贵的宝藏,也见
证了地球生物多样性的缤纷多样。
白垩纪的各种生物,在显著的抗寒能力和注重生存机能
的基础上,研究他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生物与现今物种的进化关系,从而加深我们对
进化史和自然选择规律的认识。
侏罗纪和白垩纪的划分

侏罗纪和白垩纪的划分
侏罗纪和白垩纪是地质历史上的两个时期,它们之间存在一些重要的差异。
首先,侏罗纪和白垩纪都是中生代的一部分,但它们在不同的时间段内。
侏罗纪是中生代的第二个纪,开始于约2.08亿年前,并一直持续到约1.45亿年前。
而白垩纪是中生代的第三个纪,紧随侏罗纪之后,从约1.45亿年前一直持续到约6600万年前。
其次,侏罗纪和白垩纪的生物群也有所不同。
侏罗纪是恐龙繁盛的时期,尤其是蜥脚类和鸟臀类恐龙。
同时,一些早期的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也在侏罗纪出现。
而白垩纪则是被子植物和昆虫的繁盛时期,同时也是恐龙逐渐走向衰落的时期。
在白垩纪,爬行动物中的鳄鱼、龟类和蛇类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另外,侏罗纪和白垩纪的地质特征也有所不同。
侏罗纪时期,地球的气候变化较为剧烈,大陆板块开始发生漂移,导致了大规模的火山活动和地震。
而白垩纪时期,地球的气候则相对稳定,海平面上升,形成了广袤的海洋和岛屿。
最后,侏罗纪和白垩纪的生态环境也有所不同。
在侏罗纪,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盛,为恐龙等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而在白垩纪,气候则逐渐变得干燥,植被类型也逐渐多样化。
综上所述,侏罗纪和白垩纪在地质历史上的划分是基于它们不同的时间段、生物群、地质特征和生态环境等因素。
虽然这两个时期都属于中生代,但它们在地球历史的长河中各自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并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通过研究侏罗纪和白垩纪的地质和生物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演化历程和生命的演化过程。
白垩纪末生物大灭绝

化石新知化石揭秘白垩纪末生物大灭绝冯伟民距今6600万年前发生的白垩纪末生物大灭绝,导致了中生代海陆空霸主,如空中霸主翼龙、陆上霸主恐龙和海里霸主鱼龙等悉数退出演化舞台,爬行动物开创的盛世伟业就此落下了帷幕。
白垩纪末生物大灭绝包括了非鸟恐龙的灭绝,因而成为公众最著名和了解的灭绝事件,也是科学家一直以来高度关注和持续开展研究的事件。
在历次显生宙大灭绝事件研究中,白垩纪末生物大灭绝的假说最多,其中许多探究对现实而言也有着重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大灭绝前的生态环境及生物群面貌白垩纪根据地层、生物群等特征,可以清楚地划分为早期和晚期。
早期时限4500万年(即距今1.45亿年至1亿年间),它基本上继承了晚侏罗世的特征,即全球联合古陆进一步解体,此时,大西洋进一步扩大,印度板块阿拉伯板块等开始与冈瓦纳大陆分开;白垩纪初,太平洋洋底爆发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烈度最强的岩浆喷发,覆盖了地球千分之四面积,形成了许多巨型海底高原,烘托起海面大幅度上升,比现代海平面高出200多米,各大陆分离加剧。
由于大西洋形成过程中大洋洋中脊和太平洋海底岩浆大规模喷发,使得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急剧上升,是当今大气二氧化碳的4-8倍。
强烈的温室效应使地球气温比现在高平均6度,使当时地球两极冰川消失。
大陆岩浆活动剧烈,岩浆侵入多,火山喷发频繁,但气候比较温暖潮湿,适合生物的繁衍与生长。
植物界仍是裸子植物统治的天下,它们有松柏类、苏铁类、本内苏铁类、银杏类等;不过被子植物也开始出现了,所以地球上到处是郁郁葱葱。
河湖中无脊椎动物的腹足类、双壳类、叶肢介、介形类,脊椎动物的鱼类、鳄类等都很繁盛。
陆上脊椎动物的蛇、乌龟、小型蜥蜴、大型蜥脚类草食恐龙和兽脚类的肉食恐龙多样,尤其是霸王龙横空出世,恐龙家族独霸天下。
鸟臂目的恐龙如甲龙类、角龙类、肿头龙类、鸭嘴龙类等悉数登场。
空中的翼龙仍占统治地位,但早期鸟类——反鸟类已发展起来了,昆虫繁盛;海洋中无脊椎动物的菊石类、箭石类、腹足类、双壳类、珊瑚类、苔藓虫类、有孔虫类、海胆类,仍较繁盛;海生爬行动物,如鱼龙、蛇颈龙及各种鱼类也很丰富,所以整个生物界仍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
白垩纪生物主要特征

白垩纪生物主要特征白垩纪是地质年代中的一个重要的时期,它的开始与大约的六百万年前的大规模的物种灭绝有关,它的结束则与大约的六百万年前的大规模的植物物种变迁和大变灭有关。
大约在白垩纪开始之前,海洋、地表水中等环境中有着表现出来的单细胞、多细胞、原核生物以及真核型生物等生物物种,但是在白垩纪期间,这些生物物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出现了新物种,并开始出现了大量的勃兴核植物和节肢动物。
白垩纪时期的生物具有以下特征:首先,白垩纪的生物物种显著的增加,各种动物物种的数量从上一个时期的几千种急剧增加到数百万种。
其次,白垩纪的生物物种大部分来自古生物物种,也有一些是全新的物种,这些新物种具有比以前更复杂的结构,可以适应更多样化的环境,具有更强健的生命力。
白垩纪出现的生物的另一个特征是拥有更复杂的生态系统结构,从单一的生态系统相互融合,最终形成了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比如:生态系统中的植物覆盖率更加充分,水草的种类更加丰富,还出现了许多新的动物物种,比如猛犸象、可可象、蝾螈等,大大增强了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再次,白垩纪的生物在进化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出现了一系列新型的进化趋势,比如某些物种的形态发生变化,更加符合环境的要求,也出现了一些分化物种,比如有的物种分化为淡水物种和海洋物种;有的物种分化出了陆地环境物种和深海物种,这些新物种也促进了白垩纪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也增强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最后,白垩纪生物物种又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性,比如有些物种出现了离性,他们能够从一种环境移动到另一种环境,使其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适应;有些物种出现了多栖性,他们能够在其他的生物中找到可以安全栖息的环境。
白垩纪生物的特征有很多,它们的特征是进化出现一系列新物种,形成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出现了一些新特性,使得物种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这些特征都使得白垩纪的生物物种拥有更强健的生命力,也使得未来更多新物种出现,给地球带来更丰富多彩的生命环境。
神秘的白垩纪恐龙

神秘的白垩纪恐龙白垩纪是地质时期中的一段重要时期,它的存在时间跨越了约7500万年,从1.45亿年前一直延续到6500万年前。
而在这个时期,一批令人着迷的生物出现在地球上,它们就是我们通常所称之为恐龙的生物群体。
白垩纪恐龙被认为是地球历史上最为庞大和多样化的动物群之一。
本文将带你探索这个神秘时期的白垩纪恐龙世界。
一、白垩纪恐龙的起源和进化白垩纪是恐龙演化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
在白垩纪早期,恐龙演化呈现出多样化和繁荣的特点。
同时,白垩纪也是恐龙最后的繁盛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些具有特殊适应性和变异的恐龙种群。
1. 早期白垩纪的恐龙早期白垩纪主要是一些早期恐龙和原始恐龙的出现阶段。
其中,来自白垩纪早期的一些代表性恐龙有原角龙、霸王龙、鸟脚类恐龙等。
这些恐龙在进化过程中具有一些与早期恐龙不同的独特特征。
2. 白垩纪中晚期的恐龙白垩纪中晚期是恐龙多样性达到高峰的时期。
此时,出现了一些极为著名的恐龙种类,如著名的霸王龙、剑龙、角龙等。
这些恐龙身形巨大,种类繁多,占据了白垩纪动物群落的重要成分。
二、白垩纪恐龙的生态系统白垩纪恐龙生活在一个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中,它们适应了各种环境和生态条件。
这些恐龙栖息在陆地、湖泊和河流附近等不同的地理环境中。
1. 白垩纪的陆地恐龙白垩纪的陆地恐龙是恐龙世界中最著名的一部分。
在陆地上,恐龙分为食肉龙类和植食龙类两大类。
食肉龙类主要以其他动物为食,如霸王龙,它是白垩纪最为著名的食肉恐龙之一。
植食龙类主要以植物为食,如剑龙、角龙等,它们身材高大,如同白垩纪的“巨人”。
2. 白垩纪的水生恐龙除了陆地恐龙之外,白垩纪还存在一些水生恐龙,如镰刀龙、蛇颈龙等。
这些恐龙生活在水域中,通过适应水生环境的方式来满足其生活需求。
镰刀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例子,它拥有类似鲸鱼的外形和游泳姿势。
三、白垩纪恐龙的灭绝尽管白垩纪恐龙在地球上繁衍了几千万年,但它们最终都经历了一场灭绝事件。
这个事件被称为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这也是地球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事件之一。
不同地质年代的古生物群及其演化历程

不同地质年代的古生物群及其演化历程地球上的生命历经了漫长的进化过程,每个地质年代都有其独特的古生物群。
古生物群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地球历史和生命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个不同地质年代的古生物群及其演化历程。
1. 寒武纪(约540-485百万年前)寒武纪是古生代的第一个地质时期,也是生物演化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
在寒武纪的早期,地球上几乎没有复杂的生命形式,只存在一些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和海绵动物。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更复杂的生物。
寒武纪晚期是寒武纪生物多样性急剧提高的阶段,也是著名的“寒武纪爆发”的时期。
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重要的生物类群,如三叶虫、软体动物和多棘类动物。
这些生物群对于后来的生物演化影响深远。
2. 泥盆纪(约416-359百万年前)泥盆纪是古生代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陆生生物的迅猛发展时期。
在这个时期,陆地上开始出现大规模的植物,如早期的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
这些植物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地球的外表,并为陆地上的动物提供了更多的食物和栖息地。
泥盆纪也是鱼类和两栖动物辐射进化的时期,出现了一些早期的四足动物以及各种海洋生物。
3. 白垩纪(约145-66百万年前)白垩纪是中生代的最后一个时期,也是恐龙最为繁盛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地球上的陆地开始呈现出现代的模样,大陆的分布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
许多著名的恐龙种类出现在白垩纪,如暴龙、三角龙和雷兽龙。
此外,还出现了一些早期的哺乳动物和鸟类。
白垩纪末期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导致恐龙和许多其他生物的灭绝,为哺乳动物等其他生物的进化提供了机会。
4. 第三纪(约66百万年前至今)第三纪是现代地质时期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现代生物的起源和进化阶段。
在这个时期,地球的气候和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北极冰盖和高山脉的形成等地质事件对生物演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纪出现了现代植物类群,如被子植物和草本植物,并且陆地上的哺乳动物开始繁荣发展。
这一时期也是古猿类和人类的进化阶段,见证了人类的起源和演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生物地质历史
我们的地球已经有约46亿年的历史了,人类的年龄显然在这个数字前面还是太年轻了。
但是我们有着很高的智慧去探索历史发生的事件。
古代生物历经几亿年漫长的演变、进化、更替,留下了许多化石给予了人们无限探索的线索。
化石就是指保存在岩层中被石化的古生物遗体和生命活动的痕迹,研究化石是探索地质历史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地质课上我们学习了许多古代地质历史的知识,我重点搜寻了白垩纪的古生物地质历史学习。
一、概况
白垩纪是中生代地最后一个纪,始于距今1.37亿年,结束于距今6500万年,其间经历了7000万年。
无论是无机界还是有机界在白垩纪都经历了重要变革。
白垩纪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叫白垩系,用手可以搓碎。
白垩层是一种极细而纯的粉状灰岩,是生物成因的海洋沉积,主要由一种叫做颗石藻的钙质超微化石和浮游有孔虫化石构成,在英、法海峡两岸形成美丽的白色悬崖。
白垩层不仅发育于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西部也有分布。
白垩是石灰岩的一种类型,主要由方解石组成,颗粒均匀细小。
白垩纪的海平面变化大、气候温暖,显示有大面积的陆地由温暖的浅海覆盖。
白垩纪是以欧洲常见的白垩层为名,但在全球其他地区,白垩纪的地层主要由海相的石灰岩层构成,这些海相石灰岩层是在温暖的浅海环境形成。
高的海平面会造成大范围的沉降作用,因此形成厚的沉积层。
由于白垩纪的地层厚、时代较近,全球各地常发现白垩纪地层的明显特性。
白垩纪因为黏土层而著名,这个时期形成的黏土层多于显生宙的其他时期。
中洋脊的火山活动,或是海底火山附近的海水流动,使白垩纪的海洋富含钙,接近饱和,也使得钙质微型浮游生物的数量增加。
分布广泛的碳酸盐与其他沉积层,使得白垩纪的岩石纪录特别多。
白垩纪时气候比较温暖,未见极地冰盖迹象。
当时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湿润,近海及滨海地带形成丰富的石油、煤、天然气和油页岩矿床。
二、植物
白垩纪早期,以裸子植物为主的植物群落仍然繁茂,松柏、苏铁、银杏、真蕨及有节类组成主要植物群。
而被子植物的出现则是植物进化史中的又一次重要事件。
白垩纪有了可靠的早期被子植物,中期大量增加,到晚白垩纪晚期被子植物迅速兴盛,代替了裸子植物的优势地位,接近新生代植物群的面貌,形成延续至今的被子植物群,诸如榕树、木兰、柳、枫、白杨、棕榈等,遍布地表。
三、动物
白垩纪恐龙种类达到极盛,这时候最著名的恐龙是霸王龙,是陆地上出现过的最大的食肉动物。
动物界里,哺乳动物还是比较小,只是陆地动物的一小部分。
陆地的优势动物仍是爬行动物,尤其是恐龙,它们较之前一个时期更为多样化。
翼龙目繁盛于白垩纪中到晚期,但它们逐渐面对鸟类辐射适应的竞争。
在白垩纪末期,翼龙目仅存两个科左右。
鸟类是脊椎动物向空中发展取得最大成功的类群。
白垩纪早期鸟类开始分化,并且飞行能力及树栖能力比始祖鸟大大提高。
海洋里,鱼类已完全的以真骨鱼类为主。
杆菊石具有笔直的甲壳,与造礁生物厚壳蛤同为海洋的繁盛动物。
在白垩纪,海洋中的最早硅藻出现。
对于造成生物侵蚀的海洋物种,白垩纪是这些物种的演化重要阶段。
四、灭绝
在距今6500万年前,白垩纪晚期,经历了一次剧烈的地壳运动和海陆变迁,导致了白垩纪生物界的巨大变化,中生代许多盛行和占优势的门类(如裸子植物、爬行动物、菊石等)后期相继衰落和绝灭,新兴的被子植物、鸟类、哺乳动物及腹足类、双壳类等都有所发展,预示着新的生物演化阶段——新生代的来临。
现在灭绝原因还没有完全确定下来,主要有小行星陨落和地球剧烈地壳运动两种假说。
在经历了大灭绝后,恐龙完全消失灭绝,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繁盛的新生代来了。
五、结束语
白垩纪距今不算特别久远,化石也有许多,方便了地质学家探索当时的地质历史。
同时也为我们寻找物种大灭绝提供了许多线索。
古生物多种多样,地质条件丰富多彩,才能造就一个缤纷多彩的生物圈,希望人类能够充分保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从而维持生态平衡,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