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检测人员复习题

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检测人员复习题
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检测人员复习题

职业病危害检测人员复习题

1.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根据检测的目的,可分为评价检测、日常检测、监督检测、事故性检测四种类型。

2.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3.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有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和离子色谱法。

4.国家对从事放射性、高毒、高粉尘等作业实行特殊管理。

5.气相色谱分析通常采用标准色谱进行定性分析,用色谱峰进行定量分析。

6.稳态噪声指在观察时间内,采用声级计“慢挡”动态特性测量时,声级波动小于3Db(A)的噪声。

7.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是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40小时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8.当接触浓度超过PC-TWA,达到PC-STEL水平时,一次持续接触时间不应超过15min,每个工作日接触次数不应超过 4 次,相继接触的间隔时间不应短于60min 。

9.乙酸乙酯的 PC-TWA 为200mg/m3,劳动者接触状况为:400mg/m3接触3小时;160mg/m3接触2小时:120mg/m3接触2小时。则,C TWA=220 mg/m3。

10.目前,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国家标准方法中仅有一个快速直读方法,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法。

12.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机化合物检测的长时间采样方法: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或硅胶管两端,通常以50mL/min的流量采集空气样品2-8h 。

13.各种有害物质由于其理化性质不同,同时受职业现场环境及职业活动条件的影响,在工作场所空气中存在气体、蒸气、和气熔胶3种状态。

15.工作场所空气样品的采样体积,在采样点温度低于5℃和高于35℃、大气压低于98.8kPa和高于103。4kPa时,应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换算公式为:。

16.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的样品采集方法为:在采样点,用两支各装有5.0ml 吸收液的多孔玻璃板吸收管平行放置,其中一支吸收管进气口接氧化管,各以0.5 L/min 流量采集空气样品,直到吸收液呈现淡红色为止。

17.粉尘检测短时间采样方法:在采样点,将装好滤膜的粉尘采

样夹,在呼吸带高度以15-10 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

19.高温测量时,原则上应在室外温度达到或超过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进行测量

1.简述采样点的选择原则?

1)应选择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即空气中有害物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

2)在不影响劳动工作的情况下,尽可能靠近劳动者,空气收集器应尽量接近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

3)在工作地点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进行采样

4)采样点应设在要作地点的下风向,应远离排气口和可能产生涡流的地点。

2.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及其专职技术人员在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活动中有那些执业禁止规定?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及其专职技术人员,在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活动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1)泄露服务对象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

2)伪造、变造转让或者租借资质证书,

3)超出资质证书业务范围从事技术服务活动

4)出具虚假或者失实的职业卫生技术报告

5)转包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项目

6)擅自更改、简化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程序和相关内容

7)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故意贬低、诋毁其他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

8)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

9)专职技术人员不得同时在两个以上职业卫生机构从业。

3.简述建设项目分类管理原则?

国家对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实行分类管理。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分为职业病危害轻微、职业病危害一般和职业病危害严重三类。

1)职业病危害轻微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应当向安监部门备案

2)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应当进行审核、竣工验收。

3)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除进行前项规定的卫生审核和竣工验收外,还应当进行设计阶段的职业病防护设

施设计的卫审查。

4.某电子企业的作业环境同时存在的危害因素有三氯乙烯

(PC-TWA为30mg/m3)、铅烟(PC-TWA为0.03mg/m3)、二氧化锡(PC-TWA

为2mg/m3)和正己烷(PC-TWA为100mg/m3),检测发现其浓度分别为27 mg/m3、0.006 mg/m3、1.6 mg/m3、40 mg/m3,如何评价该作业场所?

5.噪声测量前现场调查内容有哪些?

1 工作场所的面积、空间、工艺区划、噪声设备布局等,绘制略图。

2 工作流程的划分、各生产程序的噪声特征、噪声变化规律等。

3 预测量,判定噪声是否稳态、分布是否均匀。

4 工作人员的数量、工作路线、工作方式、停留时间等。

6.简述金属Mn样品的消解处理方法?

1)将采过样的滤膜分别放入杯中,加入5mL清化液

2)电热板上加清解液,保持温度在200摄氏度左右

3)清化液基本挥发干时,取下稍冷

4)用盐酸溶解残渣,并定量移入具塞刻度试管,或小容量瓶中,稀释供测定。

5)加热过程中应防止清化液爆沸测可在烧杯上方加盖一个合适的表面

6)现场空白对照样品同采集样品同步平衡处理。

7.简述在呼吸性粉尘检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必须采用经过国家技术监督局指定的或委托的单位检验合格的呼吸性粉尘采样器。

2)滤膜质量法是测定呼吸性粉尘的基本方法,如果使用其他的方法或仪器测定呼吸性粉尘浓度时,其呼吸性粉尘采样器的采样性能必须符合标准中提出来的要求。

3)在高温、可溶解滤膜的有机溶机存在的条件下采样,可改用玻璃纤维滤膜。

4)流量计与分析天平均应按国家规定的时间按时检定与校验。

8.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种类及应用

种类: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超限倍数。

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是评价工作场所环境卫生状况和劳动者接触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主体性限值。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竣工验收、定期危害评价,更应当进行C TWA的检测、评价。定点检测也是测定C TWA的一种方法要求采集一个工作是内某一工作地点各时段的样品,按各时段的持续接触时间与其相应浓度乘积之和除以8,得出8h工作日的C TWA。定点检测除了反映个体接触水平也适用于评价工作场所环境的卫生状况。

PC-STEL是与PC-TWA相配套的短时间职业接触限值,可视为对

PC-TWA的补充,只用于短时间接触较高度浓度后可导致刺激、窒息、中枢神经系统等极性作用及其慢性不可逆性组织损作和化学物质。

最高容许浓度主要是针对具有时显刺激、窒息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可导致严重急性损害的化学物质而制定的不应超过的最高容许职业接触限值,即任何情况都不能超过的限值。

9.什么是气溶胶?其有哪几种存在状态?

aerosol)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

(l)分散性气溶胶(2)凝聚性气

10.什么是职业病及职业病危害?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11.如何减少或消除采样误差?

12.什么是刺激性气体?常见的刺激性气体有哪些?

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眼、呼吸道粘膜和皮肤具有刺激作用的一类有害气体,在化学工业生产中最常见,其常见的刺激性气体氯、氮、氮氧化物、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

13.简述紫外可见分光度法进行样品检测与分析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在使用紫外可分光度法进行样品检测与分析的过程中,不能不考虑试剂和显色条件对检测的影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显色剂质量,注意其使用期限,保存方式(低温、避光、干燥)显色剂纯度的区别和要求,尽量使用有效期限和

方法要求的试剂纯度

2)遵照实验要求注意反应温度和时间等控制条件

3)注意显色和稳定时间在其稳定时间内进行检测

4)使用试剂分级和质量、按检测要求使用

5)对被检样品的干扰物质和干打扰因素要进行排除必要时进复检。

14.采样操作可能造成的误差有哪些?

2018年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卫生标准更新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年职业卫生检测考试试题1 分数 一、单选题(每题5分) 1.在微小气候诸因素中,受外界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 ) A.气温 B.气湿 C.气流 D.气压 2. 对人体造成直接危害的飘尘,主要是( D ) A.颗粒直径>2μm的颗粒 B.颗粒直径>10μm的颗粒 C.颗粒直径<2μm的颗粒 D.颗粒直径<10μm的颗粒 3. 下列哪种粒径的粉尘致肺纤维化作用最强?( D ) A.直径>15μm B.直径10μm-15μm C.直径5μm-10μm D.直径<5μm 4.高温作业是指工作地点平均湿球黑球温度指数(WBGT)是( D ) A.>60C B. >200C C. >250C D.≥250C C 5. 长时间检测要求最好( B )小时。 A.6 B.8 C.10 D.12 6. 关于空白样品,每批次样品不少于( B )个空白样。 A.1 B.2 C.3 D.4 二、多选题(每题5分) 1.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取决于( ABC ) A.化学成分 B.浓度 C.分散度 D.质量 2. 对可能产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 ABCD )

A.报警装置 B.配置现场急救用品 C.冲洗设备 D.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3. 用人单位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 AB ) A.警示标识 B.中文警示说明 C. 警戒线 D.隔离 4. 空气检测根据检测目的分为( ABCD ) A. 评价检测 B. 日常检测 C.监督检测 D.事故检测 5. 职业卫生监测的基本要求( AB ) A.采样满足GBZ159 B.检测方法要依照GBZ/T300 C.满足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D.全程质量控制 6. 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其中应包括( ABD ) A.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地点 B.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 C.随机的工作地点 D.呼吸带 三、简答题(每题20分) 1. 采样前需做哪些准备工作? 答:首先是现场调查:为正确选择采样点、采样对象、采样方法和采样时机等,必须在采样前对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调查。必要时可进行预采样。调查容主要包括:1.工作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助材料,生产的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物等的种类、数量、纯度、杂质及其理化性质等。 2.工作流程包括原料投入方式、生产工艺、加热温度和时间、生产方式和生产设备的完好程度等。 3.劳动者的工作状况,包括劳动者数、在工作地点停留时间、工作方式、接触有害物质的程度、频度及持续时间等。

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

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

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 1范围 本准规定了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的基本要求、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防护措施及应急救援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从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工程及装修工程的新建、扩逮、改建和拆除等施工活动的企业、事止及个体经济组织的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及卫生行政部门、建设主管部门和项目监理对施工企业的职业卫生监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索职业接触限值第l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 GBZ 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 18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T 193石棉作业职业卫生管理规范 GBZ/T198使用人造矿物纤维绝热棉职业病危害防护规程 GHZ/T205密闭空间作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规范 GB/T3608高处作业分级 GB/T l8664呼吸防护用品的选绎、使用与维护 GB 1887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称准。 3,1 施工现场 经批准进行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工程及装参工程的新建、扩建、改

建和拆除等施工活动所占用的施工场地。 3.2 项目经理 施工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建设工程项目的授权或委托代理人。 3.3 项目经理部 在企业法定代表人授权和职能部门的支持下按照企业的相关规定组建的、进行项目管理的一次性的组织机构。 3.4 项目监理 监理单位派驻工程项且负责履行委托监理合同的组织机构或责任人。 3.5 工程总承包 工程总承包企业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 3.6 项目分包 承包人将其承包合同中所约定工作的一部分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企业承担,简称分包。 4 基本要求 4.1 项目经理部应建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责任制,项目经理为职业卫生管理第一责任人,施工经理为直接责任人。施工队长、班组长是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施工队、本班组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4.2 实行总承包和分包的施工项目,由总承包单位统一负责施工现场的职业卫生管理,检查督促分包单位落实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职业病危害防治的内容应当在分包合同中列明。任何单位不得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包给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接受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项目经理部应根据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特点,制定相应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适用于分包队或临时工的施工活动。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途径和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途径和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3367-23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途径和措施 (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加强法制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已于20xx年5月1日开始实施,迄今逾时近三年。该法出台时适逢中国进人世界贸易组织,这对中国职业卫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职业病是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因接触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导致的疾病。因此,职业病的发生与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密切相关,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程度有密切的联系;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随着共和国的建立和发展,经历了建国初期的经济恢复阶段、20世纪60-80年代的计划经济发展阶段(其间十年“文革”浩劫经济发展遭到破坏)和改革开放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促使经济快速发展(有时过热)阶段。

各个经济发展时期,都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有着强烈的需求。令人遗憾的是,建国后各届政府虽然对职业病对劳动者的危害给予了极大关注,也曾出台了诸如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强防尘防毒工作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等文件,但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内,缺乏一部控制职业病危害的高层次法律,使得劳动者的权益没有受到合法保护,致使中国职业病仍呈高发势态。 事实证明,历年来政府出台的一些针对职业病防治的《通知》、《决定》和《管理办法》,甚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这样较高层次的法规,由于缺乏实施细则.又由于卫生行政部门监督力度不够.控制职业病危害的收效不尽如人意。比如,尽管早已总结出切实可行的防尘经验,但许多厂矿、特别是乡镇企业未能落实尘肺预防措施,以致全国除现有44.6万尘肺患者外,估计还有60多万可疑尘肺患者,他们中的多数人经过数年后有可能发展成为尘肺病人,致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尘肺发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令人

职业卫生检测考试题1 (含答案)

职业卫生检测考试题目1 姓名: 一、填空: 1.超高频辐射是指频率为30-300MH Z 或波长为10-1米的电磁辐射,包括脉冲波和连续波。 2.高频电磁场或称高频辐射,指频率为 0.1-30MH Z 相应波长为3km-10m 范围的电磁场(或波)。 3、微波辐射是指频率为300MH Z -300GH Z ,波长为1m-1mm范 围内的电磁波,包括脉冲微波和连续微波。 4、电磁辐射频率为1-100H Z 的为极低频电场,频率为 50-60H Z 的为工频电场,主要测量其电场强度,以V/m或kV/m表示 5、紫外辐射的波长范围是100-400nm。分为长波紫外线(UVA)、波长为400-315nm;中波紫外线(UVB)、波长为315-280nm;短波紫外线(UVC)、波长为280-100nm; 6.激光:是指波长为200-1nm之间的相干光辐射 二问答题 1、超高频辐射的测量对象是什么? 1)相同型号、相同防护的超高频设备,选择有代表性的设备及接触人员进行测量; 2)不同型号或相同型号不同防护的超高频设备及接触人员应分别测量; 3)接触人员的各操作位应分别进行测量,并记录接触时间。 2、超高频辐射有哪些的测量方法? 1)测量前应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校准; 2)测量操作者接触强度时:应分别测量其头、胸、腹各部位; 立姿操作,测量高度分别取1.5-1.7m、1.1-1.3m、0.7-0.9m; 坐姿操作,测量高度分别取1.1-1.3m、0.8-1.0m、0.5-0.7m; 3)测量超调频设备场强时:将仪器天线探头置于距设备5cm处; 4)测量时将偶极子天线对准电场矢量,旋转探头,读出最大值。测量时,手握探头下部,手臂尽量伸直,测量者身体应避开天线杆的延伸线方向,探头1m内不应站人或放置其他物品,探头与发射源设备及馈线应保持一

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途径和措施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3255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途径和措施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途径和措施 详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加强法制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已于20xx年5月1日开始实施,迄今逾时近三年。该法出台时适逢中国进人世界贸易组织,这对中国职业卫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职业病是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因接触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导致的疾病。因此,职业病的发生与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密切相关,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程度有密切的联系;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随着共和国的建立和发展,经历了建国初期的经济恢复阶段、20世纪60-80年代的计划经济发展阶段(其间

十年“文革”浩劫经济发展遭到破坏)和改革开放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促使经济快速发展(有时过热)阶段。各个经济发展时期,都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有着强烈的需求。令人遗憾的是,建国后各届政府虽然对职业病对劳动者的危害给予了极大关注,也曾出台了诸如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强防尘防毒工作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等文件,但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内,缺乏一部控制职业病危害的高层次法律,使得劳动者的权益没有受到合法保护,致使中国职业病仍呈高发势态。 事实证明,历年来政府出台的一些针对职业病防治的《通知》、《决定》和《管理办法》,甚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这样较高层次的法规,由于缺乏实施细则.又由于卫生行政部门监督力度不够.控制职业病危害的收效不尽如人意。比如,

2019职业卫生试题及答案20191217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考试试题 姓名: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 )正式实施。 A. 2001年10月27日 B. 2002年5月1日 C. 2002年1月1日 D. 2002年7月1日 2. 职业病指( )。 A. 劳动者在工作中所患的疾病 B. 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C. 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因接触粉尘、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 D. 工人在职业活动中引起的疾病 3. 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统称( )。 A. 职业病危害 B. 职业危害 C. 职业危害因素 D. 职业卫生危害 4. 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 )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 因素统称职业病危害因素。 A. 粉尘、物理、化学因素 B. 粉尘、物理、放射 C. 物理、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D. 粉尘、物理、生物因素 5.( )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A. 接触职业有害作业的工人 B. 职业病病人 C. 接触有毒、有害的劳动者 D. 接触矽尘工人 6.依据法律规定,对职业病防治工作及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的机关是( ) A.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B.县级以上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C.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D.省级以上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7. 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 )。 A. 同时设计,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B.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C. 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 D.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8. 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 )。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关于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分为三种: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现状评价。本文所要介绍的就是其中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简称“控评”)。文中,将对职业病控制效果评价的概念、内容与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是指,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主管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依照国家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在竣工验收阶段对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及确定,并将其对工作场所、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及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最终作出客观、真实的验收评价结论。编写工作参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GBZ/T 197—2007)。按照我国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委托评价机构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主要包括收集材料、制定控制效果评价方案、工程分析、实施控制效果评价、编制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等。 一、收集资料 应全面收集建设项目的批准文件和技术资料(包括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报告等),还应熟悉、严格掌握国家、地方、

行业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评价单位依据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预评价报告内容和工程建设及试运行情况,编制竣工验收前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案。评价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评价目的、依据和范围;②工程建设概况,各项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及真实运行情况;③现场调查与监测的内容与方法,质量保证措施;④组织实施评价工作计划与进度、经费安排。 三、工程分析 应用生产工艺、职业卫生和卫生工程等知识和技术,认真分析和明确预评价项目的工程技术特点,主要内容:①建设项目概况,包括建设地点、性质、规模、设计能力、劳动定员、总投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专项经费投资;②总平面布置;③生产过程拟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品、产品名称、用量或产量;④主要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其布局;⑤主要生产工艺、生产设备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部位及其存在的形态;⑥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四、实施控制效果评价 是对建设项目生产或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价;对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对存在的职业

职业卫生培训考试试题 附答案

职业卫生培训考试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正式实施。 A、 2001年10月27日 B、 2002年5月1日 C、 2002年1月1日 D、 2002年7月1日 2、职业病指() A、劳动者在工作中所患的疾病 B、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C、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因接触粉尘、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 D、工人在职业活动中引起的疾病 3、职业病防治的法定责任者是() A、单位负责人 B、劳动者 C、医疗机构 D、国家 4、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统称() A、职业病危害 B、职业危害 C、职业危害因素 D、职业卫生危害 5、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统称职业病危害因素。 A、粉尘、物理、化学因素 B、粉尘、物理、放射 C、物理、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D、粉尘、物理、生物因素 6、职工的职业健康检查档案由()保管 A、用人单位 B、职工个人 C、专业机构 D、企业主管部门 7、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 A、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B、警示标识 C、警示说明 D、警示语言 8、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的途径有() A、呼吸道 B、皮肤 C、消化道 D、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 9、()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A、接触有害作业的工人 B、接触有毒、有害的劳动者 C、职业病病人 D、工伤职工 10、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后,应该向()方向疏散。 A、下风 B、上风 C、顺风 D、原地 11、当你发现突然有大量毒气散发时,应迅速戴上适合的() A、防毒面具 B、眼镜 C、手套 D、口罩 12、国家规定每年( ) 月的最后一周是职业病防治宣传周。 A、 4 B、 5 C、 6 D、 7 13、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

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员工(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规定。 一、职业危害因素、职业病 1、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在生产劳动或者其他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各种有害因素的总称。本企业主要职业危害来自露天作业环境中的紫外线照射和寒冷天气对人体的伤害,人孔内的有毒、有害气体等。 二、职业病危害种类及防治措施 结合公司经营和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确定本公司的职业危害为四类: 1、高温作业危害:长期的高温作业可引起人体水电解质紊乱,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可造成人体虚脱,昏迷甚至休克,易造成意外事故。 防治措施 (1)改善工作条件,配备防护设施、设备,加强生产场所通风设备及散热。 (2)加强个人防护,避免高温工作环境,尽量远离高热源,避开或减少热辐射; (3)制订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减少高温时段作业,增加工间休息次数,尽量避开高温时段进行室外高温作业,为员工提供阴凉的

休息地方 (4)应有足够清洁的饮用水,供给防暑降温清凉饮料、降温品和补充营养:饮水方式以少量多次为宜,同时要注意不要等到口渴时再饮水。 (5)准备毛巾、风油精、藿香正气水以及仁丹等防暑降温用品,要制订合理的膳食制度,膳食中要补充蛋白质和热量。 (6)作业人员如有高温禁忌症要及时报告,班组长对有高温禁忌症的员工不要安排其从事高温作业 (7)留意气象预报发出的酷热天气警告 2、有毒物品的危害:生产过程中常接触到多种有机溶剂,如防水施工中常常接触到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喷漆作用常常接触到苯、苯系物外还可接触到醋酸乙酯、氨类、甲苯二氰酸等,这些有机溶剂的沸点低、极易挥发,在使用过程中挥发到空气中的浓度可以达到很高,极易发生急性中毒和中毒死亡事故。 防治措施 (1)控制与消除有毒物质,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改革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尽量将手工操作变为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和遥控化操作。 (2)降低生产性毒物的浓度,避免有毒物质与人体接触;对生产过程中无法避免的有毒物质,通过安装合理的通风、排毒设备,使毒物得到有效控制。 (3)根据毒物的特性,选择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

最新试题三(职业卫生检测)-答案

康信检测评价技术有限公司 内部考试试题(检测) 姓名:得分: 一、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 1.对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职业卫生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ACD)。A.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 B. 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相关知识C.职业卫生管理相关知识 D.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基本知 2.职业卫生监测的基本要求( AD ) A.采样满足GBZ159 B.全程质量控制 C.满足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D.检测方法要依照GBZ/T160 3.高效液相色谱按吸附力可分为:( AC ) A.液固吸附色谱 B、离子色谱 C、体积非阻色谱 D、液液色谱 4.下列化学毒物容许浓度为MAC有( A D E )。 A. 甲醛 B. 氟化物 C. 硫酸 D. 盐酸 E. 氯气 5.某企业在厂区设有2个100m3的37%氢氧化钠罐,从应急救援的角度考虑,工作场所应配置以下哪些应急设施?(ABC ) A.泄险区 B.围堰 C.风向标 D.报警器 6.化学毒物的净化措施主要有(ABD) 燃烧法 B、冷凝法 C、掩埋法 D、吸附法 E、净化法 7.游离SiO2指结晶型的SiO2(即石英),测定方法有(ACD) 焦磷酸法 B、紫外可见分光光谱法 C、红外分光光度法 D、X射线衍射法8.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取决于( ABC ) 化学成分 B、浓度 C、分散度 D、质量 9. 活性炭管可采集的物质有( A B D )。 A. 苯 B. 正己烷 C. 甲醇 D. 乙酸乙酯 E. 甲烷 10. 以下那些因素会影响采样的效率( A C D )。 A. 采样流量 B. 毒物浓度 C. 毒物理化性质 D. 采样现场温度

职业卫生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职业卫生知识考核试卷(一) 日期:姓名: 部门: 一、选择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正式实施。 A. 2001年10月27日 B.2002年5月1日 C.2002年1月1日 D.2002年7月1日 2、职业病防治的法定责任者是()。 A.单位负责人 B.劳动者 C.医疗机构 D.国家 3、职工的职业健康检查档案由()保管。 A.用人单位 B.职工个人 C.专业机构 D.企业主管部门 4、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其职业病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 A. 同时设计,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B.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C.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D. 同时设计,同时投入生产 5、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 A. 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B. 警示标识 C. 警示说明 D. 警示语言 6、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的途径有()。 A. 呼吸道 B. 皮肤 C. 消化道 D. 呼吸道,皮肤,消化道 7、()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A. 接触有害作业的工人 B. 接触有毒、有害的劳动者 C. 职业病病人 D. 工伤职工 8、李某在某厂工作,最近觉得乏力、腹部隐痛,想知道是不是工作岗位上接触了铅而导致慢性铅中毒,他可以在()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申请职业病诊断。 A. 工厂所在地 B. 李某居住地 C. 工厂所在地或李某居住地 D. 任意地点 9、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后,应该向()方向疏散。 A. 下风 B. 上风 C. 顺风 D. 原地 10、室温超过()相对湿度超过()的作业场所,称之为高温作业场所。 A. 30℃,80% B.35℃,80% C. 35℃,85% D. 30℃,85% 11、职工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日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A. 30 B. 60 C. 90 D. 120 12、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下列()项不属于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应尽的职业卫生义务。 A. 正确使用和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B. 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及时报告 C. 在有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设置警示标识 D. 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及操作规程 13、根据国家现行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分工,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的监督检查由()负责。 A.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 B.卫生部 C.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14、根据国家现行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分工,监督检查用人单位的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规范职业病的预防、保健以及职业病的检查和救治工作由()负责。 A.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 B.卫生部 C.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15、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是:()。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与控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与控制 目前我国法定职业病共十大类115种,职业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特点,慢性职业病特别是尘肺病和有些化学中毒的职业病潜伏期达数年甚至十几年,一旦发病往往很难治疗,病死率较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是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效防治职业病是项目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并对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防治提出建议。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是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基础,辨识的准确与否决定了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是否全面,并为通过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等手段有效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提供支撑。 一、职业病危害的特点 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复杂、种类繁多,项目轨道施工工程,作业方式有土方开挖、盾构掘进、电焊、油漆、防水、拆除等。施工工程和施工地点的多样化,导致职业病危害的多样性。既存在粉尘、噪声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危害,也存在高处作业、密闭空间作业、高温作业等产生的职业危害,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的问题也相当突出。不同施工过程存在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地铁施工较为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粉尘(矽尘、水泥尘、电焊尘、石棉尘等)、噪声(机械性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高温、振动、紫外线作业、电离辐射作业、化学毒物等。其中化学毒物又分为:建筑物防水工程作业产生沥青烟、煤焦油、甲苯

等有机溶剂,以及石棉、聚氯乙烯、环氧树脂、聚苯乙烯等化学品;电焊作业产生锰、镁、镍、铁等金属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为全面、准确、有效的识别职业危害,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的辨识可划分为施工前辨识和施工过程辨识两个部分。 (一)施工前辨识: 项目在施工前进行施工现场卫生状况调查,明确施工现场是否存在排污管道、历史化学废弃物填埋、垃圾填埋和放射性物质污染等情况。在施工前根据施工工艺、现场的自然条件对不同施工阶段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列出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识别范围覆盖施工过程中所有活动,包括常规和非常规活动、所有进入施工现场人员,以及所有物料、设备和设施(包括自有的、租赁的、借用的)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项目前期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辨识:(1)工作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等;(2)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建筑物布置、构筑物布置;风向、卫生防护距离等;(3)运输线路: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线等;(4) 土方工程、混凝土浇筑、钢筋加工、屋面防水、装饰装修等施工

职业卫生检测考试真题二十

检测类试题 一、单选题(20题,40分) 1、用人单位的(C)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A)安全主管 B)法定代表人 C)主要负责人 4)董事长 2、职业病危害一般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3)年至少进行(C)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A)1,1 B)2,1 C)3,1 3、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当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每年接受不少于(B)学时的继续教育培训。 A)4 B)8 C)16 D)24 4、技术服务机构应当依法独立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活动,不得(B)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项目。 A)分包 B)转包 5、根据GBZ 2.1规定:劳动者接触仅制定有 PC-TWA 但尚未制定 PC-STEL 的 化学有害因素时,实际测得的当日 CTWA 不得超过其对应的 PC-TWA 值;同时,劳动者接触水平瞬时超出 PC-TWA 值(D)倍的接触每次不得超过15 min,一 个工作日期间不得超过 4 次,相继间隔不短于 1 h,且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 超过 PC-TWA 值的(D)倍。 A)2,2 B)5,3 C)3,3 D)3,5 6、申请乙资质的,专职技术负责人具有(2)专业技术职称和(2)以上职业卫生相关工作经验,或者(B)专业技术职称和(B)以上职业卫生相关工作经验。 A)高级,3年;中级,5年 B)高级,3年;中级,8年 C)高级,1年;中级,3年 D)高级,1年;中级,5年 7、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有效期为(B)年。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要延续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B)个月前向原资质认可机关

提出申请。 A)3,3 B)5,3 C)5,6 D)3,6 8、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当自出具职业卫生技术报告之日起(B)个工作日内,在本单位网站上公开技术报告相关信息,公开的时间不少于(B)年。 A)20,3 B)20,5 C)15,3 D)15,5 9、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C)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每(C)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A)1,1 B)1,2 C)1,3 D)3,3 10、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C)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A)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 B)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C)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D)职业病病名 11、应进行上岗前检查的是(D) A)即将从事需要开展强制性职业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新录用人员 B)变更工作岗位、工作内容人员 C)因各种原因较长时期脱离工作又重新返回工作岗位的人员 D)以上都是 12、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的途径(D) A)呼吸道 B)皮肤 C)消化道 D)呼吸道、皮肤、消化道13、电焊工人作业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D) A)有害气体 B)辐射 C)粉尘 D)有害气体、辐射、粉尘、噪声14、(A)是评价劳动者接触水平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状况的主要指标。 A)PC-TWA B)PC-STEL C)MAC D)峰接触浓度 15、在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硫化氢时,必须采样检测(A) A) MAC B) STEL C) TWA D) STEL和TWA 16、在分光光度法中,制备标准曲线时,至少应配几个浓度的标准溶液(包括试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及控制对策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及控制对策 职业病防治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在这诸多方面中,弄清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分析与评价)是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切入点、首要任务,是开展职业卫生工作的前提,是职业卫生工作永恒的主题。这是由职业病危害因素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所处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它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的重要因素;是用人单位依法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直接依据;是开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的依据;是开展健康监护工作的针对性依据;是开展职业病诊断的先决条件;是设置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危害警示标识的依据;是提示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的重要依据;是实施行政处罚的重要证据等。 一、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 (一)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设有依法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项目的,应当及时、如实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接受监督。”但在监督工作中发现有的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项目不如实,或根本未申报职业病危害因素,原因有:其一,不知道要申报;其二,不懂得申报,由于用人单位从事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人员大多为非专业人员,职业卫生知识相对缺乏,不明白哪些是职业病危害项目应当申报;其三,故意隐瞒不报,个别用人单位对申报工作认识不足,认为不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可以逃避监督;其四,已申报的绝大多数是在卫生监督部门的指引下被动式申报;其五,要如实申报离不开监测结果或化学品中文说明书,但这方面企业又常常不能提供。 (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

《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第十六条规定:“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根据目前的情况看,大多数用人单位是在本法实施前已经开业,依法不需要提供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但《职业病防治法》实施已有五个年头了,以用人单位按每年约20%的比例变迁计算,会有不少的新建设项目,按理来说这些新建设建设项目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事实上,这几年来我区仅有3个用人单位提交了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用人单位一个也没有,这种现象在罗湖区存在,我市其它区情况也大致相同,可以说是深圳地区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其一,缺乏有关部门配合,仅靠卫生部门一已之力捉襟见肘。当卫生行政部门发现一个新企业没有依法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时,该企业往往已经获得工商营业执照,可以合法生产经营了。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五条有关规定,未提交预评价报告或预评价报告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的,有关部门不得批准该建设项目。法律赋予了卫生行政部门较大的权力,但操作起来形同虚设。经贸部门引进外资、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均未将卫生部门的审查作为前置条件,由于没有其他约束机制,导致审查工作难于落实;其二,技术服务能力未能满足评价工作需求。目前,我市只有2家单位取得了建设项目的评价资质(乙级),据了解,按照目前的技术力量,我市2家评价机构每年最多可完成50个项目的评价任务。以宝安为例,每年有500家以上的新办企业,如果全部要求进行评价,显然缺乏技术支持,而且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出具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周期长(一般要4到6个月甚至更长),企业难于接受在全部办完合法手续后再开业。其三,面对较高的评价费用(单项评价费用至少都要4万元以上),企业常常望而却步。其四,用人单位不知

职业健康安全考试题及答案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100分,每题2分,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不得分,少选按正确答案个数比例得分。在正确答案序号前面画“√”) 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指为建立职业安全健康——和——以及实现这些——所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或相互作用的要素。 A、方针、目标、目标 B、方针、计划、计划 C、文化、目标、目标 D、制度、目标、目标 2、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活动的一种方式,包括影响职业安全健康绩效的——与职责以及绩效——的方法。 A重点活动、测量B因素、考察C各种活动、考评D、重大事故、测评 3、不同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大体相同,其核心均为:为生产经营单位建立一个——的管理过程,以——的思想指导生产经营单位系统地实现其既定的目标。 A、动态循环、持续改进 B、持续改进、循序渐进 C良性循环、系统观点D动态发展、系统观点 4、生产经营单位而言,下列关于建立与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A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满足市场要求 B有助于获得注册与认证 C有助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功能一体化 D、有助于对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作出响应 5.用人单位对从事()的劳动者,应当给予适当岗位津贴。 A体力劳动B脑力劳动C接触职业危害作业D、危险作业人员 6生产经营单位在制定、实施与评审职业安全健康方针时都必须优先考虑的是: A 过去与现在的职业安全健康绩效 B 产经营单位的职业安全健康方针 C 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关注程度 D 同行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效益状况 7 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组织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经营单位的组织评审工作应交由管理部门定期进行 B 为体系中其他要素的实施、运行提供保障基础 C 工作包括机构与职责、培训、协商与交流、文件及资料记录管理等

(推荐)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关于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分为三种: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现状评价。本文所要介绍的就是其中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简称“控评”)。文中,将对职业病控制效果评价的概念、内容与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是指,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主管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依照国家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在竣工验收阶段对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及确定,并将其对工作场所、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及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最终作出客观、真实的验收评价结论。编写工作参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GBZ/T 197—2007)。按照我国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委托评价机构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主要包括收集材料、制定控制效果评价方案、工程分析、实施控制效果评价、编制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等。 一、收集资料

应全面收集建设项目的批准文件和技术资料(包括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报告等),还应熟悉、严格掌握国家、地方、行业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评价单位依据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预评价报告内容和工程建设及试运行情况,编制竣工验收前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案。评价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评价目的、依据和范围;②工程建设概况,各项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及真实运行情况;③现场调查与监测的内容与方法,质量保证措施;④组织实施评价工作计划与进度、经费安排。 三、工程分析 应用生产工艺、职业卫生和卫生工程等知识和技术,认真分析和明确预评价项目的工程技术特点,主要内容:①建设项目概况,包括建设地点、性质、规模、设计能力、劳动定员、总投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专项经费投资;②总平面布置;③生产过程拟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品、产品名称、用量或产量;④主要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其布局;⑤主要生产工艺、生产设备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部位及其存在的形态;⑥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四、实施控制效果评价

职业病危害预防措施

职业病危害预防措施 1、目的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我部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上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在有职业危害的施工作业前后,均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同时加强职业病防治安全教育,采用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提供符合职业病要求的职业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劳动条件,以确保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及职业病。 2、适用范围 在生产与生活过程中,危害的状态一般有:尘危害、毒气危害、噪声危害、辐射危害、高温危害等。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危害的根源主要来自:粉尘作业、化工生产、各种有机物的接触性作业、燃烧过程、机械性振动、危险品操作、电磁辐射等等,甚至生活中的吸烟、使用热水器和采暖不当、非环保家庭装修、不良饮食习惯等都会造成对健康的危害。与本行业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职业病的主要种类、危害工种及预防措施如下: 2.1防尘

生产车间的粉尘主要是含游离的石棉尘、木屑尘、电焊烟尘、金属粉尘引起的粉尘;主要受危害的工种有材料试验工、平刨机工、金属除锈工、电(气)焊等工种。 主要除尘防护措施如下: (1)在车间内设置淋浴设施,供下班工人等及时清除身体外部的粉尘; (2)石棉尘、电焊烟尘的除尘措施:在主要工作区域内安装吸尘装置,将飞起的粉尘吸走,通过风机将空气粉尘吸走送入旋风滤尘器,再通过滤尘器内的水浴将粉尘降落,被水冲入蓄集池中进行沉淀,并定期进行清理。 (3)木屑尘的除尘措施:在每台加工机械的粉尘源上方或侧向安装吸尘罩,通过风机作用,将粉尘吸入输送管道,再送到储料仓内,可达到各作业点的粉尘浓度降至2mg/m3,并对储料仓进行定期清理。(4)金属尘的除尘措施:在每台机械上尘源部位加吸尘罩,用抽风机或通风机将粉尘抽至集料袋中,统一集中处理。 (5)提高车间内通风系统的控制效果,设计合理,通风良好。(6)消除二次尘源,即及时对地面、机械设备的积尘进行清扫、擦洗,不宜水冲时,采用真空清扫的方法,真空清扫装置有集中式和移动式两种。 2.2防毒 毒害物质在其生产、储运、加工、使用过程中,在失控状态下,若其数量超过临界值时,就可能酿成突发性恶性事故,而在通常情况下,

职业卫生检测考试真题六

职业卫生检测试题 单位: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每道题2分,合计40分) 1、呼吸带:距离鼻孔所包含的空气带。( B ) A、20cm B、30cm C、40cm D、40cm 2、不属于噪声控制技术措施的是( D ) A、控制噪声源 B、控制传播途径 C、采取个人防护措施 D、职业性健康检查 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中要求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应设在( A ) A、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被保护对象的上风侧 B、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C、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D、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4、洁净室内应保证供给每人每小时新鲜空气量不小于( C )。 A、30m3 B、35m3 C、40m3 D、45m3 5、标准采样体积指在气温为,大气压为下的采集空气样品的体积。(B) A、15℃ 101.3 kPa(760mmHg) B、20℃ 101.3 kPa(760mmHg) C、25℃ 101.3 kPa(760mmHg) D、30℃ 101.3 kPa(760mmHg) 6、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什么侵入途径?( A ) A、呼吸道、皮肤、消化道 B、呼吸道、皮肤 C、呼吸道、消化道 D、皮肤、消化道 7、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共分类,种疾病。( C ) A、8,110 B、10,115 C、10,132 D、11, 120

8、长时间采样,是指采样时间一般在_____以上的采样。( B ) A、15min B、1h C、8h D、12h 9、在微小气候诸因素中,受外界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 ) A、气温 B、气湿 C、气流 D、气压 10、我国将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分为下列三类,其中不包括( C) A、职业病危害轻微建设项目 B、职业病危害一般建设项目 C、职业病危害较大建设项目 D、职业病危害严重建设项目 11、可吸入颗粒物引起的常见疾患是( B ) A、心血管系统损害,导致心肌损伤 B、呼吸道炎症和支气管哮喘 C、结膜刺激症状 D、过敏症 12、对人体造成直接危害的飘尘,主要是( D ) A、颗粒直径>2μm的颗粒 B、颗粒直径>10μm的颗粒 C、颗粒直径<2μm的颗粒 D、颗粒直径<10μm的颗粒 13、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是( B ) A、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C、行业自律、职工参与 D、社会监督、科学防治 14、高温作业是指工作地点平均湿球黑球温度指数(WBGT)是( D ) A、>60C B、>200C 8 C、>250C D、≥250C 15、长时间检测要求最好( B )小时。 A、6 B、8 C、10 D、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